第12劳动价值论及在当代的新发展_第1页
第12劳动价值论及在当代的新发展_第2页
第12劳动价值论及在当代的新发展_第3页
第12劳动价值论及在当代的新发展_第4页
第12劳动价值论及在当代的新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ompanylogo第12讲 劳动价值论及在当代的新发展李德甫制作(共李德甫制作(共50页)页)company l五、五、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 在当代的发展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的新发展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的新发展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company l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下,人类社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下,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进入封建会经过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又经过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社会,又经过封建社

2、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同以往其他社会的更替一样,资本会。同以往其他社会的更替一样,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也是生产力与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发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经历了长期的过程。展的必然结果,也经历了长期的过程。 阶级根源。company l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二)资本的原始积累(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company l(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v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

3、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 在封建社会初期,封建生产关系同以铁器工具为特征的比较低下的生产力基本上是适应的。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封建生产关系便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和城市行会组织的瓦解,导致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阶级根源。company l2.产生(或荫芽)时间: 封建社会后期于于14世纪末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阶级根源。company lv3.产生途径:v小商品 生产的两级分化为工人与资本家v由商人和高

4、利贷资本转化而成阶级根源。company l(二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v1.资本原始积累定义v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v在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于15世纪后30年,经过16世纪的高潮,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才告结束。 阶级根源。company lv 2.资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 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 用国家政权掠夺货币财富。包括: 对外:对外:掠夺殖民地;贩奴;掠夺性殖民地贸易;保护贸易。 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 对内:对内:

5、增税;发行公债,建立信用制度。 还通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 company lv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v“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的,所欲无多,现在它们却变得很贪婪和凶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 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company l( (三三)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v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生产关系2.生产力:机器大工业推动上层建筑: 资产阶级革命 夺权company lv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和成熟,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

6、步发展。v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最终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 company l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 经济的基本矛盾经济的基本矛盾v(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v(二)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v(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v(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v(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company l(一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1.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交换交换 (1)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指的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指的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

7、态。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 特点:特点:a.自给自足的经济自给自足的经济 b.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c.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 (2)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形式。 特点:特点:a.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 b.与广泛而相互联系的分工为基础的社会生产与广泛而相互联系的分工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力相适应 c.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company l2.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社

8、会分工社会分工交换的必要。交换的必要。所谓社会分工,所谓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恩格斯指出:“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这两大主要部门,便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 生产资料分属不同所有者生产资料分属不同所有者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只有进行交换。 company l(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v使用价值(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v交换价

9、值(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比例)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company lv价值(社会属性) 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其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company lv 价值和使用价值二因素的对立统一

10、关系v 对立性表现在: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他生产商品并不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取得价值,只是为了取得价值,才关心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只有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商品购买者,才能取得价值。v 统一性表现在: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也没有价值。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

11、有价值。 company l2.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二者的矛盾统一关系 一方面,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ompan

12、y l( (三三) )价值量与价值规律价值量与价值规律1.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b、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平均劳动熟练程度; c、平均劳动强度、平均劳动强度company lv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定义:它是指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可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测量;也可用单位产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测量。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有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的

13、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少。因而,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价值成反比。 company lv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v简单劳动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v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v价值量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来衡量的。v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 。 company l4.价值规律1)定义: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

14、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的规律,就是价值规律。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一致的。 company l(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价值价值价格价格供不应求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价格下跌价价值值company l4)价值规律的作用及消极后果v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

15、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v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v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v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company l价值规律的消极后果:v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v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v其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company l( (四四) )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v1.价值形式(交换价值)经历四个阶段v简单价值形式,v扩大的价值形式,v一般价值形式,v货币形式company l

16、第一阶段: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第一阶段: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表现: 一只羊=两把斧子 评价: 价值的性质表现及不充分第二阶段:扩大的价值形式第二阶段:扩大的价值形式一只羊 一件上衣 2分黄金 其他商品 两把斧子 20斤粮食 其他商品company l11/9/20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阶段一般的价值形式第三阶段一般的价值形式表现: 两把斧子 20斤粮食 一件上衣 一只羊 20斤粮食 其他商品第四阶段货币形式第四阶段货币形式 两把斧子 20斤粮食 一件上衣 2分黄金 一只羊 其他商品v “货币天然是金 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货币的发展(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铸造货币、纸币、信用货

17、币、现代货币、电子货币)价值:无形化 有形化 无形化company l2。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表明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作为商品,它与普通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是,货币又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这种一般等价物作用使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必须通过货币才能表现出来。因此,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company l3.货币的五种职能货币的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是指用货币来充当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是指用货币来充当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度 流通手段: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使商

18、品流通过程分为卖和买两个阶段,这两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离,包含了商品相对过剩危机的可能性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和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 v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执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这是货币职能在世界范围内的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这是货

19、币职能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延伸。作为世界货币的货币,一般只限于贵金属(金或银),各国发行的纸币中少数信誉较好的如美元、日元、英磅等可以在较大范围里流通,在一定程度上也执行了世界货币的职能,但从根本上说是以其黄金储备为基础的。company l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表明,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货币的出现,整个商品世界分成了两极: 一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商品,它们都作为特殊的使用价值存在,要求转化为价值; 另一极另一极是货币,它直接作为价值的化身而存在,随时可以转化为任何一种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商品。company l 这样就使原来商品内部的使用价值

20、和价值的矛盾,表现为外部的对立,即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了。货币出现以来,所有的商品都必须换成货币,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具体劳动才能转化为抽象劳动,私人劳动才能取得社会的承认而表现为社会劳动。但是,货币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反而使矛盾更加扩大和加深了。所以,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company l私有制私有制个别个别劳动劳动具体具体劳动劳动使用使用价值价值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社会社会劳动劳动抽象抽象劳动劳动价值价值w 个别劳动与社

21、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的基本矛盾。(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的基本矛盾company l( (五五)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v 1.基本矛盾:社会劳动与私人劳动的矛盾 社会劳动与私人劳动的矛盾是指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一方面,劳动的社会性质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在社会分工条件下,每个商品生产者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从事的是某一种商品的生产,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交换所生产的商品

22、。这样,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 另一方面 。劳动的私人性质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每个商品生产者作为私有者,都独立地进行商品生产活动,拥有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并自负盈亏。因此,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要求进行的,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company lv2.为什么社会劳动与私人劳动的矛盾是基本矛盾?因为: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

23、运。 v3.这一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即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company l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理论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第二,实践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company l(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一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第二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第三第三

24、,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第四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company l六、劳动价值论六、劳动价值论 在当代的发展(一)关于“价值转形”问题的研究v 1、 “价值转形”概念v 所谓“价值转形”是指劳动价值论的价值体系到生产价格体系的转形。西方经济学家们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公式向生产价格公式转形过程中存在着矛盾,以此否定劳动价值论。因此转形问题主要是西方经济学家提出来用以反对劳动价值论的,如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主流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价值不能转化为生产价格,只能是生产价格取代价值。v 自19世纪以来,转形问题的

25、争论已持续了上百年,提出观点的经济学家也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观点还是反对劳动价值论的。按照劳动价值论,由于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交换中,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商品按生产价格进行交换后,必然存在利润平均化的过程,那么就存在价值公式向生产价格公式的转形。西方经济学家们提出在马克思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中,价值公式向生产价格公式转形过程中,无法保证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同时相等,从而认为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company l2、杜冈巴拉诺夫斯基论转形问题、杜冈巴拉诺夫斯基论转形问题 v 转形问题最早由奥国经济学家庞巴维克提出的,在马克思体系的终结一书中他认为,“马克思的第三卷否定

26、了第一卷”,因为,“如果产品按照凝结在其中的劳动量的比例进行交换,那么资本利润就不能平均化;如果资本利润不能平均化,那么产品就不能按照凝结在其中的劳动的比例进行交换”,这就提出了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形问题。随后,杜冈巴拉诺夫斯基把它用数学公式进行研究,使它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被广泛重视的经济学理论问题。v 杜冈提出了以价格表示的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公式,并使用一定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劳动时间单位(或劳动价值)。他借助于三个部类来说明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第一部类是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第二部类是生产工人阶级消费资料的部类,第三部类是生产资本家阶级消费资料的部类。再生产是在纯资本主义条件下展开的。 co

27、mpany l以生产价格表示的社会收入再生产和分配最初公式如下: 180c 60v 60pf300 80c 80v 40pf200 1.1 40c 60v 25pf125 300c200v125pf625v在上述公式中,c是用生产价格表示的不变资本,是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v是用生产价格表示的可变资本,是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pf表示利润,c、v、pf的和是形成产品的生产价格。company lv在这里,再生产的平衡要素和正常进行的条件也存在着:第一部类产品等于社会不变资本总和,即300180c80c40c;第二部类产品等于可变资本总和,即20060v80v60v;而第三部类产品等于利润总额

28、,即12560pf40pf25pf。v杜冈想把这种生产价格体系换算为劳动价值体系,即表现为劳动时间单位的体系。 v经过复杂的计算后,计算结果是全社会的价值总量并不等于生产价格总量。company l3、俄国经济学家鲍特基维奇俄国经济学家鲍特基维奇v 俄国经济学家鲍特基维奇在1906年1907年先后发表了关于马克思体系中的价值计算与价格计算、关于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基本理论结构的纠正两篇文章。认为马克思的转形公式中存在着计算上的矛盾,这就是只是谈了产出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而对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却是按原值计算。v 为此,鲍特基维奇提出另外一种计算生产价格的方法。同杜冈相比,他做了两个改

29、进,第一,他把价值体系作为基础,并把它换算为生产价格体系;第二,价值不用劳动价值单位,而是用金单位表示。进而,他把每个个别部类产品的价值换算为生产价格的系数,即把x、y和z引进公式;同样,使得用价值体系表示的利润率改变其数量,因为规定利润率的量已经完全不同,所以,鲍特基维奇用r来表示。 company lv因此,他将价值体系的三部类生产:v c1v1m1v c2v2m2v c3v3m3v转换为生产价格的体系如下:vc1x+v1yr(c1xv1y)(c1c2c3)xvc2x+v2yr(c2xv2y)(v1v2v3)yvc3x+v3yr(c3xv3y)(m1m2m3)zcompany lv这样,便

30、存在三个方程式,却有四个未知数(x、y、z、r)。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鲍特基维奇提供了四个方程式,且使货币商品的价值单位和生产价格在数量上相等。如果让金充当货币角色,此外,它还是奢侈消费品,因此,它的生产出现在第三部类,鲍特基维奇把这个前提普遍用于整个部类,并且让z1。由此得出:v(1r)(c1xv1y)cxv(1r)(c2xv2y)vyv(1r)(c3xv3y)mzm(因z1)company lv为使之简化,他引进某些毫无经济内容的数学关系式:vf1v1/c1;f2=v2/c2;f3=v3/c3;vg1=(c1v1m1)/c1;g2=(c2+v2+m2)/c2;g3=(c3+v3+m3)/

31、c3;vd=1+rv把这些式子代入上述方程,可得:v d(xf1y)g1xv d(xf2y)g2yv d(xf3y)g3company lv通过进一步求解,未知数x、y、z和r成为确定数,由此,就能把任何价值公式转变为生产价格公式,而且,这时不会破坏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和比例。v如果这种方法用杜冈的数例来表示,未知数就取得下面的数量,即x32/25,y=16/15,z=1,r=1/4=25,从而,全部公式获得下列形式:v 288c 96v 96pf480v 128c 128v 64pf320 1.3v 64c 96v 40pf200v 480c320v200pf1000company lv这个公式

32、保持了正常再生产的一切必要成分,但其中仍发生了重要变化:价值为675的资本(即1.2式中的875-200m=675),现在以价格表示,上升为800(即1.3式中的1000-200pf=800),而利润总额仍然等于剩余价值总额(200)。鲍特基维奇直接指出了这些计算方面发生差别的原因在于第三部类资本的有机构成。剩余价值总额是否等于利润总额,取决于第三部类的价值是否等于生产价格,而生产价格是否等于价值取决于第三部类的资本构成。company lv得出结论: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进行的计算是错误的:第一,价值总额等于生产价格总额的观点,不仅未被证实,反而成为“错误的判断”;第二,生产价格同价值的各个偏离

33、没有被抵消,所以事实同马克思断言的正发相反。company lcompany l五、劳动价值论五、劳动价值论 在当代的发展(一)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五次大讨论 第一次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的讨论。 由孙冶方的论价值一文提出与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关于劳动价值论的某些观点不一致所引发第一次大讨论。讨论焦点突出在对脑力劳动与知识分子劳动的看法上,即脑力劳动与知识分子的劳动是不是生产性劳动,这部分劳动者的劳动创造不创造价值。何炼成提出了在教科文卫部门工作的知识分子的劳动也是生产性劳动的观点。 第二次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关于价值规律问题的

34、讨论。这场讨论涉及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这次讨论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人们的思想有了较大解放的基础上进行的,讨论的主题是价值规律。company lv第三次第三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生产劳动”的讨论。于光远(1981)提出:只要是参与物质产品生产的,包括教育、科研、文艺、服务等行业的劳动,都属于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孙冶方(1981)不同意于光远的观点,指出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只能是物质生产劳动,由此引发了理论界的讨论和争鸣。这次讨论的焦点表现在对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内含与外延的界定上,由此引申出哪些劳动创造价值,哪些劳动不创造价值的讨论。company lv 第

35、四次第四次是20世纪90年代初关于“价值创造源泉”的讨论。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分工与协作的不断深化,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劳动领域不断扩展,劳动的具体形态更加丰富多样,生产劳动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大大拓展了、复杂了。对这些新现象如何用劳动价值论去解释,是现实经济生活对理论提出的新课题。 谷书堂(1989)认为,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都创造社会财富,都形成价值。 苏星(1992)针对谷书堂关于非劳动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的观点,提出只有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劳动,才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谷书堂(1993)认为,任何一种经济理论都是由于能够解释现实经济生活而获得存在的价值,多元论方法是在原

36、有理论的基础上直接加入新的接近现实的因素,以便使理论能够更贴近现实和解释现实。 这次讨论集中在价值创造源泉上,充分反映了不同的生产要素所有者要求提升他们劳动的地位、重视他们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的问题。 company lv第五次第五次是中共中央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和研究”后,全国展开的新一轮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学习和讨论。江泽民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37、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次讨论目前仍在进行中。从已发表的文献中可以看出,这次讨论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是历次讨论之最。company l(二)劳动价值论的核心问题(二)劳动价值论的核心问题v1、关于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主要是明确生产性劳动的范围问题。劳动价值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这是50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争论的问题。其中,关于劳务(或服务)劳动的性质问题,流通领域的劳动的性质问题,科学工作者、脑力劳动者、经营管理者的劳动性质问题,都是引起长期广泛关注的问题。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生产性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因而在区分何种劳动是否创造价值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明确这种劳动的性质。如果是生产性劳动,则这种劳动就创造价值;如果是非生产性劳动,则这种劳动就不创造价值。company lv2、关于价值源泉的问题,即价值源泉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是否只有劳动这一种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资本、技术、知识、管理、企业家才能等这些生产要素是否也参与价值的创造?这方面内容的讨论非常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