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0课过秦论一、实词1通假字合从缔交:_约从离衡:_威振四海:_而倔起阡陌之中:_赢粮而景从:_百有余年矣:_点拨“从”通“纵”,指合纵的策略。“衡”通“横”,连横,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六国分别跟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振”通“震”,震慑。“倔”通“崛”,突出,突起。“景”通“影”,影子。“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一词多义制亡利固遗点拨统领、统率/控制/规模/制作。逃跑,代指逃跑的兵士/丢失/灭亡/通“无”,没有。好处/有利,代指有利的形势/锋利。险固,代指险固的地势/巩固/固执、顽固/本来。丢、丢失/遗失之物/遗留下来的/读wèi, 给予。3古今异义流血
2、漂橹古义:_今义:_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_今义:_九国之师。1 / 15古义:_今义:_以为桂林、象郡。古义:_今义:_赢粮而景从。古义:_今义:_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_今义:_点拨古义:盾牌。今义:指划船工具。古义:黄河。今义:指一般河流。古义:军队。今义:指隶属于军或集团军的一个编制单位。古义:即“以之为”,其义为“把作为”。“以”后面省略宾语“之”,即“百越之地”。今义:常用义为“认为”。古义:担负,背负。今义:常用义为“胜、获得”。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4词类活用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_天下云集响应:_赢粮而景之:_内立法度:
3、_南取汉中:_尊贤而重士:_且夫天下非小弱也:_外连衡而斗诸侯:_吞二周而亡诸侯:_却匈奴七百余里:_序八州而朝同列:_会盟而谋弱秦:_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_点拨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包裹一样。囊:像口袋一样。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云:像云那样。响:像回声那样。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景:像影子那样。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行为的方向。内:对内。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向。南:向南。形容词作动词。重:敬重、看重。形容词作动词。小:变小。弱:变弱。动词的使动用法。斗:使相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亡:使亡,灭亡。动词的使动用法。却:使退却。动词的
4、使动用法。朝:使朝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弱:使变弱,削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愚:使愚蠢。二、虚词1以2因点拨1.连词,来/介词,凭借/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介词,用。2.介词,趁着/动词,沿袭/介词,凭借,依仗/介词,由于。三、句式1铸以为金人十二:_2身死人手:_3而天下诸侯已困矣:_4为天下笑者:_5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_6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_点拨1.“以”后省略宾语“之”,代锋镝。同时也是定语后置句。2.“人手”前省略介词“于”,在。3.无标志的被动句。困,被困住,被围住。4.用“为”表示被动。5.宾语前置句。6.用“也”表判断。四、名句积累1及至始皇
5、,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3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4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五、课文理解1梳理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点拨第一段,交代秦地理优势,政治雄心;概述商鞅变法与张仪连横情况以及西河之战首告大捷情况:总写秦孝公功业,他为秦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段,主要是写秦惠文王、秦武王与秦昭襄王功业。第三段,总写秦始皇功业,即其统一天下势如破竹
6、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第四段,总写陈涉起义情况及其亡秦结果。第五段,归纳作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本文题为“过秦论”,是一篇论说文,但全文却用十之七八的篇幅来叙事,你是怎么理解的?点拨文章由叙史和议论两部分组成。叙史是议论的依据,议论是叙史的升华。先叙孝公时的“兴”,继而写惠文、武、昭襄王时的“强”,接着写秦始皇时的“盛”,最后写始皇既没,陈涉发难,使秦终致败亡。作者通过叙述,概括秦朝百余年由兴而亡的全过程,即从“攻”势转为“守”势两大阶段,为最后的议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作者的叙述中始终包蕴着文章的中心。作者写秦气锐势盛,是为了说明这是施行仁义的结果。如第1段就带出了秦能轻取易攻的
7、原因:“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这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对内对外政策,作者认为是仁义之举。这种仁义之举是“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的根本原因。这样由事见意,由史出论,虽然叙述较多,却处处为最后一段的议论蓄势,体现了事实胜于雄辩的特点,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论证更加有力,更能使人信服。3文章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公以前的国君如秦穆公写起?从第1段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一点?点拨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而秦的攻取天下正是从秦孝公开始的。关于这点,第1段已经明白论述。首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告诉我们,孝公在
8、执政之初仍是“固守”秦地,对“周室”亦只是暗中“窥伺”。后来由于“商君佐之”,才开始有了“席卷天下”的行动,尽管在此之前,他已有了“地利”和“人和”(“君臣固守”)的条件。4你怎样理解作者的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点拨所谓“攻守之势异”,指的是秦要统一全国,自然要对山东(崤山以东)诸侯采取攻势,逐步消灭它们。而在统一全国之后要防止人民颠覆它的政权,这就转入守势了。处于攻势“高诈力”,处于劣势“贵顺权”。“顺权”,就是施行仁义以收拢民心。秦灭六国后依旧残酷地压迫人民,不施仁义,故而迅速灭亡。“仁义不施”是对第三段“于是废先王之道”那些话说的。“攻守之势异”是表明前面的成功和后面的失败是形
9、势使然。贾谊的观点,认为取天下是可以凭武力,而守天下必须靠仁义,就是说用正确的政策维系人心,一味镇压是不可能持久的。这实际上是要汉文帝记取这个历史教训,谋求长治久安之道。一、中心主旨本文通过概括从秦孝公到秦亡国这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说明秦由盛而衰的全过程和主要现象,论述了秦朝由盛到衰的变化中所犯的过失,分析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原因,阐述了作者关于治国应施仁义的主张。作者的目的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以免重蹈秦朝的覆辙。二、写作特色1运用对比论述。昔年,九国之师,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进攻仅有雍州一地的秦,却遭到惨败;而今天,陈涉以数百“疲弊之卒”发难,进攻占有天
10、下的秦,反而取得成功,这就生动地说明了转入守势后的秦已经变得外强中干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孟子说:“失民心者失天下。”“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这正是仁义不施而失掉民心的结果。这样来论述,自然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2铺排渲染的语言特色例如开头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等四语;中间写九国之师攻秦,四君、九国、谋臣、策士、武将,一一列名,显得很有声势;写秦始皇,则极力塑造出他那“威振四海”的形象,行文又多用骈偶,读起来铿锵有力。它的骈偶不同于后来的骈体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形式,而是非常灵活,有时字数甚至不完全相等,如“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有些骈语是包含在散句之
11、中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三、结构图解四、古今对译东西二周。履至尊:登帝位。六合:天地四方。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鞭笞(ch):抽打。振:通“震”。(45分钟,9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约从离衡追亡逐北因利乘便以德报怨B轻而易举 斩木为兵 揭杆而起 焚书坑儒C翁牖绳枢 比权量力 度长絜大 同年而语D亡矢遗族 深谋远虑 云集响映 逡巡不前答案A解析B项杆竿;C项翁瓮;D项族镞,映应。2下列关于“以”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铸以为
12、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秦以区区之地A与不同,与不同B与相同,与相同C与不同,与不同D与不同,与相同答案A解析把,来,用,凭。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组是()外连衡而斗诸侯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序八州而朝同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A/B/C/ D/答案C解析分类依据分别为: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答案C解析A项中的“夫”是发语词,无意义;中“夫”指男子,具体指戍卒陈涉。B项中“致”是“(发展)到”之意;中“致”为“招
13、纳”之意。C项中的“然”都表转折,意义相同。D项中“朝”为使动用法,意为“使来朝拜”,中“朝”为“朝廷”。5默写。(1)有席卷天下,_,_之意,_之心。(2)振长策而御宇内,_,_,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3)然后践华为城,_,_,临不测之渊,以为固。答案(1)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2)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3)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二、文本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
14、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蒙故业,因遗策(前代的策略) 因利乘便(因为)B合
15、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奋六世之余烈(威信)C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 揭竿为旗(揭开)D将数百之众(率领)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坚固的城池)答案D解析A项因:趁着,乘便。B项烈:功业。C项揭:举。7对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外连衡而斗诸侯吞二周而亡诸侯却匈奴七百余里追亡逐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序八州而朝同列A/B/C/ D/答案A解析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8下面关于文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本段文字集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几组对比,非常鲜明地突出了全文中心。B本段文字以陈涉起义的史实为论据,用反衬
16、的写法,揭示了秦王朝覆灭的原因。C作者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意在讽今。“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点出全文写作意图。D本段文字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束全篇,点明主旨。答案C解析后一句理解错误,所引句未点明写作意图。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2)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3)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答案(1)他置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2)可以断言,一统天下的秦王朝并没有变小变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
17、谷关的险固,还是从前那个样子。(3)假使拿山东诸国跟陈涉量量长(短),比比大(小),那么两者是无法相提并论的。(4)一个戍卒发难就毁坏了天子七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三、课堂延伸(16分)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六国论苏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
18、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
19、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窃怪天下之诸侯(私下)B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责怪)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丰厚)D佐当寇之韩、魏 (支持)答案C解析厚:优厚,优待。1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 D.答案C解析C项
20、均为“的”。A项前为“凭借”,后为“来”。B项前为“却”,后为“而且”。D项前为“对”,后为“认为”。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史论,本意不在悲叹六国的灭亡,而是借古讽今,讽谏当朝统治者要以六国为鉴。B对秦国来说,韩、魏之所以重要,在于这两个国家是秦国进攻殽山以东各国的交通要道。C在作者看来,六国如能团结一致,共同抗秦,就能得以共存了。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增强了文章论辩的力量。答案B解析对秦国来说,韩、魏之所以重要,不仅仅在于这两个国家是秦国进攻殽山以东各国的交通要道,而且在于如果越过韩国、穿过魏国去进攻另一国的国都,韩、魏从背
21、后乘机攻打,就非常危险了。13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1)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3分)(2)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4分)答案(1)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之患。(2)舍弃小小的韩、魏,让它们去抵挡如狼似虎的秦国,它们怎能不屈服而落入秦国手中呢?解析文言文翻译除兼顾直译、意译之外,还要注意其中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如(1)中的“之”“疾”,(2)中的“委”“折”。另外,(2)句中“以”后面的省略成分要补出来。参考译文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私下里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诸侯国凭借五倍于秦国的土地,十倍于秦国的民众,全力向西攻打
22、殽山西面方圆千里的秦国,最后竟然不能免于灭亡。我常常对这个问题深思远虑,认为一定有可以使他们保全自己的策略。因此未尝不责怪当时六国那班谋臣,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太粗疏,谋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浅了,而且不能明察天下的形势。秦王与诸侯争夺天下的地区,并不在齐、楚、燕、赵,而是在韩、魏的领地;诸侯与秦国争夺天下的地区,也不是在齐、楚、燕、赵,而是在韩、魏的领地。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之患。韩、魏两国阻塞着秦国的往来要冲,掩护着殽山以东的各诸侯国,所以天下最重要的地区,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的了。从前范雎在秦国受到重用时,就建议收抚韩国;商鞅在秦国受到重用时,又建议收抚魏国。秦昭王没有得到韩、
23、魏的归顺,就出兵攻打齐国的刚、寿地区,范雎把这看做是值得担忧的事情。那么秦国所顾忌的是什么,就可以看得清楚了。秦国对燕、赵两国用兵,对它说来是危险的事。因为越过韩国、穿过魏国去进攻另一国的国都,前面将遇到燕、赵的抵抗,而韩、魏又会乘机从背后打来,这是危险的用兵之道。然而秦国进攻燕国、赵国时,不曾担心韩、魏会从后面袭击,这是因为韩、魏都已归附了秦国的缘故。韩国、魏国是各诸侯国的屏障,却让秦国军队能够往来其间,这难道是明了天下的形势吗?舍弃小小的韩、魏,让它们去抵挡如狼似虎的秦国,它们怎能不屈服而落入秦国手中呢?韩、魏两国既已屈服而归附了秦国,然后秦国的军队就能够无所阻挡地向东方各诸侯国用兵,从而
24、使各国遍受它的祸害了。韩国和魏国不能独自抵挡秦国,然而天下的诸侯却又要凭借韩、魏来掩护自己不受秦国的侵略,因此,不如加强和韩、魏的团结,从而抵制秦国。秦国军队不敢越过韩、魏来觊觎齐、楚、燕、赵四国,那么,齐、楚、燕、赵四国就能凭借这种形势使自己得以保全了。凭借四个没有战争的国家,来支持面对强敌的韩、魏,使韩、魏没有东顾之忧,而为天下的诸侯挺身而出,抵御秦兵。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另外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并且暗中帮助解决韩、魏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用来应付一切,那个秦国还能做什么呢?不知道出此策略,却贪图边界上的微小利益,背弃、破坏盟约,以至于自相残杀。秦国的大军尚未出动,而天下的诸侯已经把自己搞得困顿不堪了。致使秦人得以钻他们的空子,攻取他们的国家,能不令人悲痛吗?四、语言运用(12分)14论坛跟帖在传达友情、发表观点的同时,在只言片语之中流露着跟帖人的个性、素质与心境。某同学在学习了贾谊的过秦论之后,在学校校园网的论坛上针对贾谊的才华、遭遇和英年早逝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引发了不少同学的跟帖,请你也跟帖发帖,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4分)答案“才调无伦”的贾生33岁即撒手尘寰,是自责太傅的失职忧郁而死吗?不是。是那些权贵不容你,是嫉妒、毁谤扼杀了你。但你又为何非学屈原投汨罗,不学司马迁忍辱负重著成信史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学反思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
- 基于创客教育的信息科技教师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 人教版英语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解答参考
- 联合使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要求的检验项目
- 急诊科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总结
- 旅游公司重阳节特惠旅行方案
- 生态建筑独立基础施工方案
- 市政公园防溺水安全预案
- 体育学院开学典礼教师发言要点
- 怀化学院《工笔花鸟》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一年级数学上册2位置第1课时上下前后作业新人教版
- 亮化维修协议书范本亮化维修方案(九篇)
- 发展汉语(第二版)中级写作教案
- 热交换器的定期检验-全国压力容器检验员RQ-1
- 融资担保机构担保代偿管理指引
- GB 14194-1993永久气体气瓶充装规定
- 如何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课件
- 注氮机司机讲义
- 数据库工程师考试大纲
-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六年级上册七负数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数学六上《负数的初步认识》
- Proficy-Cimplicity-软件介绍及入门提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