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概念与定位PPT课件_第1页
生态城市概念与定位PPT课件_第2页
生态城市概念与定位PPT课件_第3页
生态城市概念与定位PPT课件_第4页
生态城市概念与定位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城市生态规划概念城市生态规划概念课程内容n以生态学原理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关系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的规划。p 2011.03-2011.05第1页/共77页p生态学生态学课程内容n生态学是研究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这里的生物包括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这里的生物包括植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学和人类等所有生物类型动物、微生物学和人类等所有生物类

2、型,人只是生态学关心的一个,人只是生态学关心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只将其作为一个生态因子。重要因素,通常只将其作为一个生态因子。n本质是探究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本质是探究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p 2011.03-2011.05第2页/共77页p生态学生态学课程内容n生态学是生态学是生命科学生命科学领域,尤其是生物学中最早出现的分支学科,是领域,尤其是生物学中最早出现的分支学科,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环境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n生态学作为生态学作为生物学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的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的学科基础是生物学学科基础是生物学。因此,生物学各

3、分支学科及其专业知识是生态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知因此,生物学各分支学科及其专业知识是生态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知识平台,也是本专业相关基础学科的重点。识平台,也是本专业相关基础学科的重点。p 2011.03-2011.05第3页/共77页p生态学生态学课程内容n生态学是生态学是生命科学生命科学领域,尤其是生物学中最早出现的分支学科,是领域,尤其是生物学中最早出现的分支学科,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环境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n生态学作为生态学作为生物学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的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的学科基础是生物学学科基础是生物学。因此,生物学各分支学科及其专业知识是生态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知因此,生

4、物学各分支学科及其专业知识是生态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知识平台,也是本专业相关基础学科的重点。识平台,也是本专业相关基础学科的重点。p 2011.03-2011.05第4页/共77页p生态学生态学课程内容n生态学在其发展的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历程中,基本上是生态学在其发展的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历程中,基本上是两大阶段两大阶段n从诞生到从诞生到20世纪中叶,世纪中叶,“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研究为主流研究为主流n20世纪世纪60年代后,年代后,“复合(自然复合(自然+人类)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研究为主的阶研究为主的阶段段n就其学科性质与任务而言,生态学由就其学科性质与任务而言,生态学由解释和认识自然解

5、释和认识自然已转变为已转变为指导指导人类人类“合理的利用自然、科学的保育自然、积极地建设自然合理的利用自然、科学的保育自然、积极地建设自然”的庞的庞大知识体系。大知识体系。 p 2011.03-2011.05第5页/共77页p生态学生态学课程内容n生态学研究领域向微观和宏观两极延伸。现代生态学从个体(中观)生态学研究领域向微观和宏观两极延伸。现代生态学从个体(中观)出发,向微观层次上深入到分子水平,向宏观拓展到全球生物圈的出发,向微观层次上深入到分子水平,向宏观拓展到全球生物圈的层次层次p 2011.03-2011.05第6页/共77页p生态学生态学课程内容n新中国成立前,国内仅有北京大学李继

6、侗教授等在个别大学开设生新中国成立前,国内仅有北京大学李继侗教授等在个别大学开设生态学或生态学相关课程。态学或生态学相关课程。n解放后,特别是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到解放后,特别是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到20世纪世纪70年代,因国家建年代,因国家建设继续各类基础性的和背景性的自然科学资料,设继续各类基础性的和背景性的自然科学资料,“以任务带动学科以任务带动学科”的方式急速推动了我国生态学的发展。的方式急速推动了我国生态学的发展。n到到20世纪世纪70年代后期,生态学教育才逐步得到发展,成为规模较大年代后期,生态学教育才逐步得到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重要学科的重要学科p 2011.03-2011.05

7、第7页/共77页p中国至中国至2050年生态与环境科学发展战略重点领域中,涉及生态学年生态与环境科学发展战略重点领域中,涉及生态学 方面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方面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课程内容n退化生态系统重建退化生态系统重建: 生态区化与区域生态功能定位;退化生态系生态区化与区域生态功能定位;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与转型;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可持续利用。统的恢复、重建与转型;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可持续利用。 n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环境分区与总量控制技术;重点流域水环境分区与总量控制技术;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城市群符合污染形成机理与防治;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

8、城市群符合污染形成机理与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控制与土壤生态修复。污染控制与土壤生态修复。 n有毒有害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与防治技术:有毒有害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与防治技术: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基准、标准和预警体系;重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机理与识境基准、标准和预警体系;重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机理与识别技术;阻断和降低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的技术途径。别技术;阻断和降低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的技术途径。n循环经济的科学理论及技术系统的研发与示范:循环经济的科学理论及技术系统的研发与示范:循环经济理论与共循环经济理论与共性技术;生态资产核算与提供资源生产率;重点行业和典型城市的性技术

9、;生态资产核算与提供资源生产率;重点行业和典型城市的循环经济技术与示范;废旧产品和废弃物资源化的支撑技术。循环经济技术与示范;废旧产品和废弃物资源化的支撑技术。p 2011.03-2011.05第8页/共77页p中国至中国至2050年生态与环境科学发展战略重点领域中,涉及生态学年生态与环境科学发展战略重点领域中,涉及生态学 方面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方面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课程内容n全球变化适应与减缓:全球变化适应与减缓: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应对全球变化的能源、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应对全球变化的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履行国际公约的科技支撑。产业结构转型;履行国际公约的科技支撑。 n自然生态保护与生

10、物资源保育自然生态保护与生物资源保育: 主要集中在林业部门中的自然保护主要集中在林业部门中的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部门的大自然保护部门,以及瞄准这些课题和项目为区,环境保护部门的大自然保护部门,以及瞄准这些课题和项目为相关部门进行服务的企业;相关部门进行服务的企业; n区域生态监测、规划区域生态监测、规划:主要涉及农业区划部门,水利水电中的水土:主要涉及农业区划部门,水利水电中的水土保持部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及其相关部门;围绕生态功能区、保持部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及其相关部门;围绕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敏感区进行管理的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瞄准这些课题生态脆弱区、敏感区进行管理的政府相关部

11、门;以及瞄准这些课题和项目为相关部门进行服务的企业;和项目为相关部门进行服务的企业; p 2011.03-2011.05第9页/共77页p中国至中国至2050年生态与环境科学发展战略重点领域中,涉及生态学年生态与环境科学发展战略重点领域中,涉及生态学 方面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方面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课程内容n生态恢复与重建生态恢复与重建:主要涉及林业、农业、水利、环保、交通等政府:主要涉及林业、农业、水利、环保、交通等政府机构及其相关部门,以及瞄准这些课题和项目为相关部门进行服务机构及其相关部门,以及瞄准这些课题和项目为相关部门进行服务的企业;的企业;n n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保护:资源开发利

12、用中的生态保护:主要涉及矿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涉及矿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扰动和破坏的产业部门;对生态环境产生扰动和破坏的产业部门; n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主要涉及新建、扩建、改建城镇过程中主要涉及新建、扩建、改建城镇过程中涉及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土地、水资源、建设布局等方面的生态监涉及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土地、水资源、建设布局等方面的生态监测、规划等问题;测、规划等问题; n生态学新兴应用部门:生态学新兴应用部门:金融、保险机构对投资建设项目的生态风险金融、保险机构对投资建设项目的生态风险分析,国民经济绿色核算(绿色分析,国民经济绿色核算(绿色

13、GDP),生态旅游产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产业,生态工业园中生态园中生态经济产业链的设计等;经济产业链的设计等; p 2011.03-2011.05第10页/共77页课程内容n生态学专业方向知识体系分为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生态学专业方向知识体系分为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次。 11个知识领域个知识领域 77个知识单元个知识单元 212个知识点个知识点p 2011.03-2011.05p生态学知识体系生态学知识体系第11页/共77页课程内容n11个知识领域个知识领域IE 生态学的思想与方法生态学的思想与方法OE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AE 个体层次的生态分析个

14、体层次的生态分析PE 种群层次的生态分析种群层次的生态分析CE 群落层次的生态分析群落层次的生态分析EE 生态系统层次的生态分析生态系统层次的生态分析ES 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EP 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生态分析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生态分析ET 环境污染的生态分析环境污染的生态分析RE 受损环境的生态修复受损环境的生态修复EH 生态学与人类社会生态学与人类社会p 2011.03-2011.05p生态学知识体系生态学知识体系第12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生态学知识体系生态学知识体系知识领域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 选修知识单元

15、选修知识单元IE 生态学学科思想与方生态学学科思想与方法法 IE1 生态学的学科特点生态学的学科特点 IE2 生态学的学科动态生态学的学科动态 IE3 生态研究方法论生态研究方法论 OE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OE1 环境与生态因子环境与生态因子 OE2 生态因子作用规律生态因子作用规律 OE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 OE4生态型与生活生态型与生活型型AE个体层次的生态分析个体层次的生态分析 AE1 生物与光的生态关系生物与光的生态关系 AE2生物与温度的生态关系生物与温度的生态关系 AE3生物与水分的生态关系生物与水分的生态关系 AE4生物与大气的生态关系生物与

16、大气的生态关系 AE5生物与土壤(营养)的生态关系生物与土壤(营养)的生态关系 AE6 生物与火的生生物与火的生态关系态关系PE种群层次的生态分析种群层次的生态分析PE1 种群结构种群结构 PE2 种群动态种群动态 PE3生态位生态位 PE4 种内和种间关系种内和种间关系 PE5 复合种群复合种群第13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生态学知识体系生态学知识体系知识领域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 选修知识单元选修知识单元CE群落层次的生态分析群落层次的生态分析CE1 群落结构群落结构 CE2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CE3 群落动态与演替群落动态与演

17、替 CE4 群落类型与特征群落类型与特征 CE5 群落分布群落分布 CE6 群落分类与排群落分类与排序序EE 生态系统与景观层生态系统与景观层次的生态分析次的生态分析EE2 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功能 EE3 生态系统类型与分布生态系统类型与分布 EE4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EE5 生态系统管理生态系统管理 EE6 景观结构与功能景观结构与功能 EE7 景观动态景观动态 EE8 景观规划景观规划 EC9 全球变化全球变化 ES 生物进化与物种形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成ES1 种群基因频率及其变化种群基因频率及其变化 ES2 物种形成物种形成 ES3生活史对策生活史对策 ES6 分子进化

18、分子进化第14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生态学知识体系生态学知识体系知识领域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 选修知识单元选修知识单元EP 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生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生态分析态分析EP1 自然资源的类型和特点自然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EP2 可更新资源的可再生性维持可更新资源的可再生性维持 EP3 不更新资源的利用优化与保护不更新资源的利用优化与保护 EP4 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EP5 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EP6 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EP7 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水资源的保护

19、与利用 ET 环境污染的生态分析环境污染的生态分析ET1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过程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过程 ET2 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 ET3 生物对污染的抵抗与适应生物对污染的抵抗与适应 ET4 污染的生物监测污染的生物监测 ET5 污染的生物治理污染的生物治理 ET6 生态风险评价生态风险评价RE 受损环境的生态修复受损环境的生态修复 RE1 生态工程原理生态工程原理 RE2 生态工程设计生态工程设计 RE3 湿地的生态修复湿地的生态修复 RE4 矿区的生态修复矿区的生态修复 RE5 水土流失的生态防治水土流失的生态防治 RE6 污染物的生态处理污染物的生态处理 R

20、E7 农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RE8 城镇发展与生态城镇发展与生态建设建设EH 生态学与人类社会生态学与人类社会 EH1 生态经济生态经济 EH2 产业生态产业生态 EH3 生态伦理学生态伦理学EH4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EH5 环境政策环境政策第15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学内涵城市生态学内涵n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 (urban ecology) 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以城市空间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以城市空间范围内范围内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联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之间联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n由于人是城市中生命成分的主体,因此也可以说,城

21、市生态学是研由于人是城市中生命成分的主体,因此也可以说,城市生态学是研究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之间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相互关系的科学 第16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学的目标城市生态学的目标n建立人类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建立人类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n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n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n即高效、和谐的人类生产与生活栖息环境,达到人与城市环境的天即高效、和谐的人类生产与生活栖息环境,达到人与城市环境的天人合一人合一 第17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

2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学研究内容城市生态学研究内容n城市居民变动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城市居民变动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城市人口的生物特征、行为特征、城市人口的生物特征、行为特征、社会特征研究社会特征研究)n城市物质代谢功能及其与城市环境质量之间关系城市物质代谢功能及其与城市环境质量之间关系(城市物流、能流城市物流、能流及经济特征研究及经济特征研究)n城市自然生态变化与城市环境的互动影响城市自然生态变化与城市环境的互动影响(城市生物及非生物环境城市生物及非生物环境的演变过程研究的演变过程研究)n城市生态管理与调控城市生态管理与调控(城市交通、供水、生活废物处理及其中的物城市交通、供水、生

23、活废物处理及其中的物质、能量利用,社会、自然和谐,系统动态调控方法研究质、能量利用,社会、自然和谐,系统动态调控方法研究)n城市生态规划与生态建设城市生态规划与生态建设第18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学研究动态城市生态学研究动态n城市生态的单项基础性研究城市生态的单项基础性研究 如有关城市植被、植物区系、动物区系、水文、气候等及城市交通、如有关城市植被、植物区系、动物区系、水文、气候等及城市交通、人口居住、环境美化方面研究人口居住、环境美化方面研究n城乡复合生态系统研究城乡复合生态系统研究 由以单一城市为对象转变为包括半城市化地区乃至乡村工业化与城由以单一

24、城市为对象转变为包括半城市化地区乃至乡村工业化与城市群研究市群研究n城市生态景观规划研究城市生态景观规划研究n城市生态管理与调控研究城市生态管理与调控研究第19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学研究动态城市生态学研究动态n生态城市建设适用技术体系研究生态城市建设适用技术体系研究 促进现有技术的生态化,发展新的生态化技术促进现有技术的生态化,发展新的生态化技术n城市生态文化研究城市生态文化研究 相应的道德公约和意识导向教育,增强城市居民的生态意识,促进相应的道德公约和意识导向教育,增强城市居民的生态意识,促进城市向生态良性发展城市向生态良性发展第20页/共77页课

25、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学研究动态城市生态学研究动态n城市循环经济研究城市循环经济研究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分类回收体系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分类回收体系 (分类收集方式、计量方法、处理手段分类收集方式、计量方法、处理手段)n城市工业生产上、下游关系城市工业生产上、下游关系 (废渣变原料、回收利用、综合生产等废渣变原料、回收利用、综合生产等)n城市水循环及中水利用城市水循环及中水利用 (循环处理、中水利用、节水措施循环处理、中水利用、节水措施)n自然能自然能(太阳能、太阳能、 风能风能)高效利用高效利用n绿化植物及绿地建设综合工程绿化植物及绿地建设综合工程 第21页/共77

26、页p城市生态规划是什么?(城市生态规划是什么?(what)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城市生态规划定位城市生态规划定位第22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规划定位城市生态规划定位n传统城市规划的补充传统城市规划的补充 不全面不全面 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n独立于城市规划体系的新领域独立于城市规划体系的新领域不扎实不扎实 生态专业为主导生态专业为主导n生态理念指导下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生态化)生态理念指导下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生态化) 城市规划思想的完善城市规划思想的完善城镇体系、总规、控规、城市设计、修规城镇体系、总规、控规、城

27、市设计、修规 第23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规划定位城市生态规划定位传统城市规划与生态城市规划比较项目传统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哲学观主宰自然与自然协调共生规划价值观掠夺自然(扩张型)人与自然和谐(平衡型)规划方法物质形体规划生态整体规划规划内容形体+经济城市生态系统学科范畴独立学科交叉学科规划程序单向、静止循环、动态第24页/共77页p城市生态规划是什么?(城市生态规划是什么?(what)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基础知识第25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基础知识n生态系

28、统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n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的生存环境n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n生态因子及其作用生态因子及其作用n生态学的一般规律生态学的一般规律n生态系统平衡及其意义生态系统平衡及其意义 第26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基础知识n生态学: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生态学: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n生态系统: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的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生态系统: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的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互相依存的统一整体,构成一

29、个生态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互相依存的统一整体,构成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学的功能单位 第27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系统无生命成分生命成分太阳辐射能无机物质有机物质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还原者(微生物)n生态系统的构成生态系统的构成 第28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基础知识n生物的能量环境生物的能量环境 光环境(光照强度、光质、光照长度)光环境(光照强度、光质、光照长度)n温度环境温度环境 温度的空间变化、温度的时间变化温度的空间变化、温度的时间变化第29页/共77页

30、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基础知识n生物的物质环境生物的物质环境 大气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大气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 水圈(淡水资源水圈(淡水资源2.53%,人类能够利用的只有,人类能够利用的只有20%,其中只有,其中只有0.5%的淡水能直接取用于河湖)的淡水能直接取用于河湖) 岩石圈(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植物生长提供矿物质营养;丰岩石圈(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植物生长提供矿物质营养;丰富的地下资源)富的地下资源) 土壤圈(介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复杂独立的开放性物质体系:具土壤圈(介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复杂独立的开放性物质体系:

31、具有肥力;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输入的物质的能力)有肥力;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输入的物质的能力)第30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基础知识n生物的能量环境生物的能量环境 光环境(光照强度、光质、光照长度)光环境(光照强度、光质、光照长度)n温度环境温度环境 温度的空间变化、温度的时间变化温度的空间变化、温度的时间变化第31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基础知识n能量流动能量流动能量通过食物网络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能量通过食物网络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 转变转变 转移转移 利用利用 耗散耗散第32页/共

32、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基础知识n物质循环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s) 水循环水循环 气态循环气态循环 沉积循环沉积循环第33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基础知识n生境: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生境: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货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他条件的总合。(物质和能量机体存货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他条件的总合。(物质和能量两方面)两方面)n生态因子:组成生境的因素(非生物因

33、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生态因子:组成生境的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第34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基础知识n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作用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因子作用的阶段性因子作用的阶段性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第35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基础知识 这里仅着重对生态学的几条基本规律进行简要概括。生态学所描述这里仅着重对生态学的几条基本规律进行简要概括。生态学所描述的下述

34、一般规律,对开展城市生态保护、美化城市环境、发展工业的下述一般规律,对开展城市生态保护、美化城市环境、发展工业生产、改善居民生活等具重要指导意义生产、改善居民生活等具重要指导意义n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 反映生物间及生物与环境间的协调关系,主要是普遍的依存与制反映生物间及生物与环境间的协调关系,主要是普遍的依存与制约关系,亦称约关系,亦称“物物相关物物相关” 和和“相生相克相生相克”规律规律第36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基础知识n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系统中的(同种或异种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不同生态系统间,甚至生态系生物间,不

35、同生态系统间,甚至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均存在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亦可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均存在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亦可以说彼此影响以说彼此影响n这种影响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有些是立即表现出来的,这种影响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有些是立即表现出来的,有些需滞后一段时间才显现出来有些需滞后一段时间才显现出来n一言以蔽之,生物之间和生态系统间的相互依存与制约关系,是普一言以蔽之,生物之间和生态系统间的相互依存与制约关系,是普遍存在的遍存在的第37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基础知识n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再生再生)与能量单

36、向流动规律与能量单向流动规律 生态系统中,生物借助能量的不断流动,一方面从自然界摄取物生态系统中,生物借助能量的不断流动,一方面从自然界摄取物质并合成新的物质,另一方面又随时分解为原来的简单物质,即所质并合成新的物质,另一方面又随时分解为原来的简单物质,即所谓谓“再生再生” ,重新被系统中的生产者植物所吸收利用,进行着不,重新被系统中的生产者植物所吸收利用,进行着不停顿的物质循环停顿的物质循环。 流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通常只能通过系统一次,当能量经食物链通常只能通过系统一次,当能量经食物链转移时,每经过一个营养级,就有大部分能量转化为热散失掉,无转移时,每经过一个营养级,

37、就有大部分能量转化为热散失掉,无法加以回收利用。因此,为了充分利用能量,必须设计出能量利用法加以回收利用。因此,为了充分利用能量,必须设计出能量利用率高的系统。率高的系统。 城市垃圾处理:填埋法城市垃圾处理:填埋法焚化法焚化法堆肥制沼法堆肥制沼法第38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基础知识n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 又称协调稳定规律,涉及到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两个方面。生又称协调稳定规律,涉及到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两个方面。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输入与输出,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当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输入与输出,是

38、相互对立的关系,当生物体进行输入时,环境必然进行输出,反之亦然。生物体一方面从物体进行输入时,环境必然进行输出,反之亦然。生物体一方面从周围环境摄取物质,另一方面又向环境排放物质,以补偿环境的损周围环境摄取物质,另一方面又向环境排放物质,以补偿环境的损失失(这里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包含着量和质两个指标这里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包含着量和质两个指标)第39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基础知识n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其物质的输入与输出总是相平衡的。当输入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其物质的输入与输出总是相平衡的。当输入不足时,会产生生态匮乏,例如一个城市物资供应不足

39、,必然造成不足时,会产生生态匮乏,例如一个城市物资供应不足,必然造成生产生活紧张,效率下降;反之,当城市物资供应足够但输出不足,生产生活紧张,效率下降;反之,当城市物资供应足够但输出不足,又会导致生态滞留,使环境恶化,生产生活同样受阻又会导致生态滞留,使环境恶化,生产生活同样受阻第40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基础知识n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 许多科学家认为,解决这五大问题,核心是控制人口的增长,即维许多科学家认为,解决这五大问题,核心是控制人口的增长,即维持人类自身种群数量的稳定,做到与地球生物圈协调共处,从而实持人类自

40、身种群数量的稳定,做到与地球生物圈协调共处,从而实现既满足当前人类需要,又不危及后代子孙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现既满足当前人类需要,又不危及后代子孙生存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第41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基础知识n生态平衡生态平衡(ecological equilibrium) 生态系统的一种相对稳定状态。当处于这一状态时, 生态系统内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高度适应, 种群结构和数量比例长久保持相对稳定, 生产与消费和分解之间相互协调, 系统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接近平衡。 生态系统平衡是一种动态平

41、衡, 因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仍在不间断地进行, 生物个体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第42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基础知识n多样性多样性稳定性学说稳定性学说: 当自然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生物种类间形成的结构较复杂,当自然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生物种类间形成的结构较复杂,食物链网错综,对外界的干扰有较强的抵御能力,功能发挥亦较稳食物链网错综,对外界的干扰有较强的抵御能力,功能发挥亦较稳定定 功能复合城市、活力城市、多样性功能复合城市、活力城市、多样性 德方斯、德方斯、cbd功能功能第43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生态

42、学基础知识生态学基础知识n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stability)至少包含两方面的涵义至少包含两方面的涵义n抵抗力抵抗力(resistance)系统抵御外界干扰使自身不致受到伤害的缓冲系统抵御外界干扰使自身不致受到伤害的缓冲能力能力, 抵抗力越强则系统越不容易出现伤害或崩溃现象抵抗力越强则系统越不容易出现伤害或崩溃现象n复弹力复弹力(resilience)系统遭外界干扰致使系统受损后迅速修复还原系统遭外界干扰致使系统受损后迅速修复还原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能力, 复弹力越强则系统恢复复弹力越强则系统恢复(restoration)到正常的时间越短到正常的时间越短 两者难以兼得两者难以兼得

43、, 复弹力强则抵抗力弱复弹力强则抵抗力弱第44页/共77页p城市生态规划是什么?(城市生态规划是什么?(what)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城市生态学基础知识城市生态学基础知识第45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学基础知识城市生态学基础知识n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n城市是城市居民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是人类生产和城市是城市居民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集中的较大场所,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生活活动集中的较大场所,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空间地域综合体建立起来的特殊空间地域

44、综合体 n该空间地域综合体是自然实体和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实体的有机该空间地域综合体是自然实体和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实体的有机统一统一第46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学基础知识城市生态学基础知识在该复合生态系统中:n各种自然及物理组分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空间n各个部门的经济活动和代谢过程是城市生存发展的活力和命脉经济n每个人的社会行为及文化观念是城市演替与进化的动力人第47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学基础知识城市生态学基础知识n严格地讲,城市只是人口集聚的地方,并非一个完整、典型、自我严格地讲,城市只是人口集聚的地

45、方,并非一个完整、典型、自我稳定的生态系统,仅是当地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稳定的生态系统,仅是当地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n城市所需物质和能量大都来自周围其它生态系统,城市之状况如何城市所需物质和能量大都来自周围其它生态系统,城市之状况如何往往取决于外部条件往往取决于外部条件n城市同时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某些特征,如城市中存在多种生物成城市同时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某些特征,如城市中存在多种生物成份,除人类外还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能够进行初级生产和次级份,除人类外还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能够进行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具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功能生产;具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功能第4

46、8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系统组成城市生态系统组成n按社会学角度划分按社会学角度划分n城市社会:城市居民;城市组织城市社会:城市居民;城市组织n城市空间:人工环境;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地域环境)城市空间:人工环境;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地域环境)第49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系统组成城市生态系统组成n按环境学角度划分按环境学角度划分n生物系统:城市居民;家养生物;野生生物生物系统:城市居民;家养生物;野生生物n非生物系统:人工物质系统;环境资源系统;能源系统非生物系统:人工物质系统;环境资源系统;能源系统第50页/共

47、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系统组成城市生态系统组成n按人居环境科学角度划分按人居环境科学角度划分n自然系统自然系统n社会系统社会系统n经济系统经济系统第51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n空间结构空间结构: 土地利用的空间排布形式土地利用的空间排布形式n营养结构营养结构第52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植物动物人植 物第53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系统特征城市生态系统特征n城市生态系统是容量大、流量大、密度高、运转快、多层次

48、、高度城市生态系统是容量大、流量大、密度高、运转快、多层次、高度开放的复杂系统开放的复杂系统n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因其身兼数任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因其身兼数任: “生产生产者者”、消费者、主宰者、消费者、主宰者n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自我驯化、进步、发展的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自我驯化、进步、发展的系统第54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系统特征城市生态系统特征n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非独立性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非独立性(对其它生态系统的依赖性对其它生态系统的依赖性),n使城市生态系统显得特别脆弱使城市生态系统显得特别脆弱, 传统生态意义上的

49、自我调节能力极传统生态意义上的自我调节能力极小小第55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城市生态系统功能n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n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n城市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城市生态系统的信息流第56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城市生态系统功能n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n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n城市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城市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城市的水文循环城市的水文循环第57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城市生

50、态系统功能城市与其周边环境的高强度城市与其周边环境的高强度( (物质与能量物质与能量) )代谢代谢第58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城市生态系统功能n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n能量流动的性质能量流动的性质n遵循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在流动中不断有损耗,不能构成循环遵循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在流动中不断有损耗,不能构成循环(单向性单向性);n加快能源结构改造,积极开发无污染和商业价值更大的新能源,寻加快能源结构改造,积极开发无污染和商业价值更大的新能源,寻求并合理利用能够提高能效的新技术求并合理利用能够提高能效的新技术第59页/共77页

51、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城市生态系统功能n城市生态系统的城市生态系统的信息信息流流n具有完善的新闻传播网络系统,可在广阔范围内高速、高容、及时具有完善的新闻传播网络系统,可在广阔范围内高速、高容、及时传播信息传播信息n具有现代化的通信基础设施,能以信息系统连接生产、交换、分配具有现代化的通信基础设施,能以信息系统连接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各个领域和环节,高效组织社会生产和生活和消费的各个领域和环节,高效组织社会生产和生活n输入分散的无序信息,输出经加工浓缩的有序信息。对于政治、文输入分散的无序信息,输出经加工浓缩的有序信息。对于政治、文化、科学、商业中心城

52、市,这一功能尤其重要化、科学、商业中心城市,这一功能尤其重要: 输出精神产品输出精神产品第60页/共77页p城市生态规划是什么?(城市生态规划是什么?(what)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第61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n城市生态位原理城市生态位原理n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n食物链原理食物链原理n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n最小因子原理最小因子原理n环境承载力原理环境承载力原理第62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

53、学基础知识城市生态学基础知识n城市生态位原理城市生态位原理 n生态位生态位(niche)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地位。n城市生态位城市生态位(urban ecological niche)指一个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指一个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所提供的生态位。所提供的生态位。n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生活活动的适宜程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生活活动的适宜程度;度;n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用及其人口、资源、环境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用及其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劣势,

54、从而决定了它对不同类型的经济以及不同职业、年龄人的优劣势,从而决定了它对不同类型的经济以及不同职业、年龄人群的吸引力和离心力群的吸引力和离心力第63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学基础知识城市生态学基础知识n城市生态位原理城市生态位原理 n生产生态位生产生态位 经济水平:物质和信息生产及流通水平经济水平:物质和信息生产及流通水平 资源丰富度:生产资料的丰富程度资源丰富度:生产资料的丰富程度n生活生态位生活生态位 社会环境: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社会服务水平等社会环境: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社会服务水平等 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景观适宜度等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景观适宜

55、度等 人们向往生态位高的城市地区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城市发人们向往生态位高的城市地区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和客观规律之一。展的动力和客观规律之一。第64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学基础知识城市生态学基础知识n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原理 n城市各部门行业和产业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了城市经济的稳城市各部门行业和产业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了城市经济的稳定性和整体的经济效益高定性和整体的经济效益高n城市多种交通方式使得城市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城市多种交通方式使得城市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n城市多种用地属性保证了城市

56、各类活动的展开城市多种用地属性保证了城市各类活动的展开n城市各种人力资源及多种性质保证了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等城市各种人力资源及多种性质保证了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等第65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学基础知识城市生态学基础知识n食物链(网)食物链(网)原理原理 n城市食物链原理反映了城市的各个组分之间的直接、显性和间接、城市食物链原理反映了城市的各个组分之间的直接、显性和间接、隐性的联系隐性的联系n人类居于食物链的顶端,人类依赖于其他生产者及各营养级的人类居于食物链的顶端,人类依赖于其他生产者及各营养级的“供供养养”而维持其生存;人类对其生存环境污染的后果最终会

57、通过食物而维持其生存;人类对其生存环境污染的后果最终会通过食物链的作用而链的作用而归结于人类自身归结于人类自身第66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学基础知识城市生态学基础知识n系统整体功能最优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原理 n城市各个子系统具有自身的目标与发展趋势,作为个体存在,他们城市各个子系统具有自身的目标与发展趋势,作为个体存在,他们都有无限制的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不顾其他个体的潜势存在。都有无限制的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不顾其他个体的潜势存在。各组分之间还呈现出相生与相克的关系状态各组分之间还呈现出相生与相克的关系状态n因此,要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综

58、合效益为目标,局部功能因此,要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为目标,局部功能与效率应服从于整体功能和效益。与效率应服从于整体功能和效益。第67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学基础知识城市生态学基础知识n最小因子最小因子原理原理 n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影响其结构、功能行为的因素很多,往往是处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影响其结构、功能行为的因素很多,往往是处于于临界值临界值的最少生态因子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具有最大的影的最少生态因子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具有最大的影响力。有效地改善提高其量值,会大大的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响力。有效地改善提高其量值,会大大的增强城

59、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产出与产出第68页/共77页课程内容p 2011.03-2011.05p城市生态学基础知识城市生态学基础知识n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原理原理 n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所能承受的人类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n资源承载力:自然社会资源条件所能承受的人类作用资源承载力:自然社会资源条件所能承受的人类作用n技术承载力:指劳动力素质、文化程度与技术水平所能承受的人类技术承载力:指劳动力素质、文化程度与技术水平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强度社会作用强度n污染承载力:本地自然环境自净能力大小的指标污染承载力:本地自然环境自净能力大小的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