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合欢树》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合欢树》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合欢树》教学设计_第3页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合欢树》教学设计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合欢树教学设计一、作家研究1生平事迹史铁生( 1951 )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1958 年入读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 1967 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 年到陕北延安地区 “插队 ”。1972年因病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 年到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1 年,患上严重的肾病,1998 年开始做透析。他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思想 精神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很爱自己的母亲。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一起, 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

2、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 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 如何活出意义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这种勇气和执着, 深深地唤起了人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3作品 创作在街道工厂工作时, 史铁生就开始了文学创作。他的作品比较突出地表现出对残疾人

3、命运的关注, 同时还兼有对知青生活的回忆。有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于社会与人生的某些带有哲理性的思考,语言优美,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在小说创作上, 大都表现了对于生活哲学化的思索。史铁生的创作是十分丰富的。1979 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发表了回忆知青生活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得了当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这也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重要地位。1984 年,小说奶奶的星星再次为他带回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殊荣。他的小说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也获得了作家报评选的 1996 年十佳小说奖。同时老屋小记还获得了首届鲁迅文学奖。1998 年他的病情恶化,不得不进行透析,这段时间写的2

4、43 则人生笔记被结集为病隙碎笔出版发行。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完成长篇小说我的丁一笔记,再次成为文坛关注的焦点。4价值 影响在中国首届华语文学传媒杰出成就奖颁奖仪式上,史铁生受到这样的肯定: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 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 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惕和关怀。”史铁生写出他的生命印象,以其特殊的生命历程写出哲学

5、意味浓重的著作,在文坛独树一帜。 史铁生并非拥有广大商业市场的作家,但他的作品在文学界所发散出的特质却是值得一究。1980 年以来,在写“先锋小说”的风潮下,史铁生继承了它开创性,但舍文本形式而著力于思想的革新与超越。 因此,史铁生被认为是当代文坛最具哲学思想的作家之一,其小说渗透出饱满的哲理思考,在他的悲剧性的生命体验里,写作成为安身立命的生路。二、课文解读1课文内容主旨本文是一篇表现爱的优美散文, 主要按时间顺序向我们叙述了十岁那年 “我” 作文获奖母亲教育我不要骄傲的事情、 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的事情以及三十岁以后我在外闲逛瞎呆不愿回家、 想看又不敢去看合欢树的事情。 全文以

6、“合欢树”为中心意象却并不拘泥,以“母亲”为用力点却又时时荡漾开去,表现母亲对“我”深挚的爱和“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2结构特点艺术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几件生活中的小事, 全文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 前面部分主要写母亲生前的事,后面部分主要写母亲逝世后的事;前者以写“人”为主,后者以写“树”为主,两大部分有机融合,形散神聚。3表现手法技巧本文通过写几件生活中的小事,以小小的合欢树来表现深厚的母爱和对母亲的怀念,“小”题材表现了“大”内涵。4语言运用特色本文是史铁生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谱写的一曲感人至深的追忆母爱之曲。曲中音符如行云流水般演绎着, 敲击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款款文字渗透着对母亲去世的悲伤

7、之情,跳动着对母亲的真切怀念之心。5作者情感评价文章娓娓道来深切母爱, 内心的深情如涓涓细流, 闲话家常一一道来, 怀念、悲痛之情潜藏于字里行间,思绪所至,笔触所到,都蕴含着深切隽永的母子真情母亲对“我”深挚的爱和“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史铁生生平及其作品;掌握文中疑难字词及其形近字的读音和意义。2. 能力目标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品味语句,体会母亲对“我”深挚的爱和“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通过感悟亲情,训练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3. 文化目标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母爱的高度赞美之情。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品味语句,体会情

8、感。难点: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五、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生平简述:史铁生( 1951),1969 年插队陕北延安, 1972 年因病致瘫回到北京,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1981 年患上严重的肾病, 1998 年开始做透析。 1979 年开始发表作品,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作品题材: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对残疾人命运的描摹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命若琴弦、我与地坛(二)字词积累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呛( qi àng 呛人)炙( zhì炙手可热)沧( cng 沧海)炎( yán 炎热)侥( ji o 侥幸)逛( guàng 逛街)饶(

9、 r áo 富饶)诳( kuáng 诳语)虔( qi án 虔诚)虏( l 俘虏)享( xi ng 享受)亨( hng 亨通)(三)整体感知1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了哪些事情?2作者借这些事情表现怎样的主题?在作文获奖,母亲教育“我”不要骄傲世双腿残废,母亲为“我”治病时母亲在小院种下一棵合欢树母亲鼓励和支持“我”写作母亲爱我爱去在外遐思闲逛,不想回家世后不敢看又想看而最终没看成合欢树我怀念母亲(四)研读品味文中哪件事或者哪个细节触动你或令你感动,为什么? 示例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 “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10、。将儿子的胯部熏成烫伤后,心理上,母亲“惊惶”了几个月,行动上“昼夜守着”,语言上一味地反问自己、责怪自己,精神上,“不好的话,非疯了不可”,这些都很形象地表现了“我”病情不好时母亲辛劳和内疚之情。(五)表达交流欣赏音乐,请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开头写一段内心独白,要求写出真情实感。妈妈, 我想对您说: “谢谢您! ”谢谢您把我带到这个美好的世间,谢谢您陪伴我走过颠簸的人生之路,谢谢您教会我直面生活的喜怒哀乐!成长途中,您一直是我温暖的港湾、坚实的后盾!看,您双鬓的每一根白发、 额头的每一道皱纹都是我成长的见证,这无私无悔的挚爱与奉献滋润着我鲜活的生命。我爱您,妈妈!(六)探究写法作者为什么

11、写到合欢树?明确: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 就像我的成长。 弱小的合欢树得到母亲的细心照料就像病中的我得到母亲的悉心照顾,沐浴着母爱。象征着“我”合欢树是母亲栽种的, 寄托着母亲的希望。 合欢树的树影对孩子的荫蔽就像母爱的荫蔽。象征着“母亲”(六)作业请借鉴本文,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一篇叙事性散文。(七)与你共勉生活中并不是全是艰辛和困难, 它同时存在舒适与欢乐; 就象我们经历的季节, 严冬过后是春天,风雪过后艳阳天。六、板书设计合欢树史铁生事情感情写法以母小爱见“我”大七、回顾与感受合欢树规范阅读教学课例点评合欢树是史铁生一篇追忆母爱的散文,写于 1984 年 11 月。这一年,史铁生

12、继 1983 年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之后,又一次获奖,心情自然是喜悦的。 然而,想到为自己付出一生辛劳的母亲已经不在人世,心中不免又生出几分忧伤。 合当与慈爱的母亲共享这收获的欢乐, 可是偏偏已不能够,这是怎样的悲哀啊!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 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母亲去世的悲伤之情,柔肠百转中记录下对母亲至情的怀念。赏析一篇散文,了解作者是基础,读懂文本是关键。把握史铁生坎坷的生活经历和深邃的人文思想是解读 合欢树乃至史铁生其它作品的基础。了解史铁生,我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史铁生的知青生活;二是史铁生的残疾人生; 三是史铁生的精神世界, 即他的宗教思想和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思考。

13、因为史铁生对生活的挚爱, 他笔下的那段知青生活, 没有憎恨和阴冷,而是健康和快乐;因为史铁生从 19 岁时便开始了他残疾的人生,对残疾人的生理残疾和对正常人的精神残疾、 对人生和命运便较常人多了一份关切, “生存还是毁灭”,是一切哲学命题的基本命题, “活着还是死去”,是史铁生生命意识中不断思考的一个同样具有哲学意味的命题, 所以我们说史铁生不仅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思想家;史铁生和命运顽强抗争,活得健康而快乐,和母亲对关爱是分不开的, 于是母爱便成为史铁生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元素。 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合欢树都是歌颂母爱的精品。合欢树结构简单清晰,语言朴素无华,内容通俗明了,选材撷取与母亲

14、生活中的几件平常小事, 所表现的主题与初中八年级上册所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相似。全欢树就文字而言,初中生也不存在阅读障碍,但不一定能真正读懂。难点在于学生对母爱的理解未必深刻透彻,多数学生认为母亲对孩子的关心是本能的,是天经地义的,不值得大惊小怪;另一方面,学生没有残疾生活的经历;更重要的是学生缺乏成功之后与母亲阴阳相隔的人生体验。 文章可以讲的东西很多,比如精彩的构思, 比如蒙太奇手法, 比如融合了书面语与北京地区的民间口语,偶尔还带些陕北方言的独具个性色彩的语言风格。 但何翠环老师在整体把握之后抓住了“最能触动学生的事件或细节”和 “以小见大”、“象征”的表现手法两个问题来重点讲授,我认为是

15、合理的。文中哪件事或者细节触动你或令你感动?母亲为“我”做的事何止万千,但作者不是顺手拈来即入文章,而是经过精心的筛选,并且详略有别。文章选择“十岁那年” “二十岁时”“三十岁时”三个点。这三个点也发生了许多事,作者选择了“我”的作文“得了第一” 、“双腿残疾”、“母亲种下一棵合欢树” 和“文章发表” 并“获奖” 几件事。重点写“腿残”,有概述,有细描;有语言描写,有行动描写。文章寄深情于冷静的叙述之中,不急不躁,不枝不蔓。 选材均来源于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 如果学生能走进史铁生的心灵世界, 将自己幻化为史铁生, 这些看起来的平凡小事, 件件都能让学生有所触动。抓住这个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

16、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改变学生对母亲漫不经心的态度, 体会母爱的崇高伟大; 知识建构方面写作上可以提高学生细节描写的能力,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选取材料, 易于写出具有个性色彩、富于真情实感的文章。值得指出的是,何老师讲“以小见大”的手法时,如果能够尽量详细一点,可能学生对这种手法的理解会更准确,讲清“小”在何处,“大”在何处,关系如何。“小”可以是具体而平凡的人、事、物、景(如课文中的 “合欢树 ”,如“我”的母亲);可以是一处细节(如吻火中吻火的动作细节),或某个局部(都江堰一文用李冰手把长锸中流分水的瞬间造型);可以是某一独特的表现角度(如故都的秋动人的北平采用的平民化视角)。所谓 “大”就是通过这些小的题材、细节和独特的角度表现伟大的情感、 深刻的思想或重大的意义。理由有两点:一是本单元几篇课文都是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属于单元知识点;二是“以小见大”是史铁生写母爱的文章的共同手法。作者为什么写到合欢树?何老师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引出象征的表现手法。 何老师是这样明确的: 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 就像我的成长。 弱小的合欢树得到母亲的细心照料就像病中的我得到母亲的悉心照顾,沐浴着母爱。象征着“我” 合欢树是母亲栽种的,寄托着母亲的希望。 合欢树的树影对孩子的荫蔽就像母爱的荫蔽。 象征着“母亲”合欢树既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