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研究_第1页
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研究_第2页
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研究_第3页
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研究_第4页
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效 果。方法:设立dcs组(52例),对照组(45例),两组均为严重腹部创 伤患者,dcs组采用dcs手术治疗,对照组常规确定性手术后icu复苏治 疗,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和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dcs组死亡率 分别为37.8%. 1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dcs 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 1%、346%,比较差异冇统计学意义(p0. 05)o 结论:合适dcs治疗方式能有效降低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和总并发 症的几率。【关键词】损伤控制;严重腹部创伤;三联

2、征;icu复苏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通常出现严重的生理功能、机体代谢功能紊乱,常 并发低体温、凝血障碍和酸中毒三联征1。此时患者机体处于生理极限 状态,早期行确定性手术必定岀现继发性损伤,加重其病情,因此,创伤 急救的关键是如何有效控制原发损伤并尽可能降低手术引起的继发性损 伤。损伤控制外科(dcs)手术的基本思路是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采用各 种暂时性治疗方法维持其基本生命体征,经过早期复苏治疗纠正机体内代 谢紊乱,当患者机体恢复并能耐受确定性手术时,便可行确定性手术或分 次的确定性手术来挽救患者2。2007年5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 收治52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采用dcs理念进行救治,效果满

3、意,现报 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5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严重 腹部创伤患者的5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象纳入标准:(1)术前心跳呼吸 停止并进行过复苏,生命体征不稳定。(2)治疗前体温50 s,凝血酶原时 间(pt) >16 so (4)严重代谢性酸中毒(pho. 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一期确定性手术,关闭腹腔并行腹腔 引流。术后于外科重症监护中心进行常规复苏。dcs组患者按dcs标准原 则分为3个阶段:(1)简化快速手术:先采用出血处压迫止血、腹腔填塞 等方法快速止血;再控制胆汁、胰液、肠内容物等漏出造成污染,肠道损 伤穿

4、孔者可行造痿术;如患者需再次手术,于术后在腹壁切口两侧筋膜处 缝合固定1个无菌静脉营养用的3 l袋,暂时关闭腹腔(tac)o (2)复苏 治疗:腹腔暂性关闭腹腔后立即进入icu复苏,呼吸支持,纠正低血容量 休克,最大限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使屮心体温恢复,纠正水电解质紊 乱、酸中毒;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必要营养支持;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 预防应激性溃疡;积极处理合并伤;密切监测体温、aptt、pt、ph值等指 标。(3)确定性手术:当上述指标接近正常,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后可 行再次确定性手术。比较两组的死亡率与总并发症发生率。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

5、 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对照组45例患者,共死亡17例,其中5例因术中大出血而死,7例因术后mods, 1例死因术后大出血死亡,2例术后突发心肌梗死而死,2 例死于合并严重颅脑损伤,死亡率37. 8%odcs组52例患者,共死亡7例,其中1例于简化快速手术中腹主动脉 裂伤引发腹后大出血致死,1例简化快速手术屮因严重肝脏损伤合并门静 脉裂伤引发人出血致死;3例在icu复苏过程中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 而死,1例在icu复苏时发生严重感染性休克而死;1例在行再次确定性 手术时因mods致死,死亡率13. 5%0对照组与dcs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

6、计学意义(字 2=7. 66, p二0.00)。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共15例,其中切口严重感染或裂开6 例次,肺部感染6例次,腹腔感染8例次,胆痿4例次,吻合口痿3例次, 粘连性肠梗阻4例次;其中9例积极予营养支持、抗炎等对症治疗好转, 6例病情恶化送上级医院继续救治。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包括死亡病例) 发生率为71. 1%odcs组再次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共11例,其屮切口严重感染或裂 开2例次,肺部感染3例次,腹腔感染4例次,胆痿1例次,吻合口痿1 例次,粘连性肠梗阻2例次:其中4例经对症处理后好转,1例转送上级 医院继续救治。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4.6%。对照组与dcs组并发症

7、 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87, p=0. 00)o3讨论传统观点认为,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需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 行;但往往如不尽早给予纠正失血、酸中毒等状况,机体将出现生理功能、 代谢功能紊乱甚至衰竭致死3。因此,适时适当的手术干预是必要的。 dcs手术治疗视外科手术为整体治疗的一部分,首要目的是保证患者生命,赢得复苏时间,为示期再次确定性手术创造了较好条件。对严重腹部创伤 患者应用dcs,需抢救生命的同时对伤情进行初步判断。严重腹部创伤往 往合并多脏器损伤,接诊时可在探查手术中逐步检查确诊伤情。基层医院 科室不细分,可短时间内整合院内急救资源,制定整体的治疗方案,为专

8、家会诊或转上级医院救治争取时间。因此,基层医院在救治严重腹部创伤 患者时用dcs效果更好。腹部严重损伤后机体出现大量失血。因此,dcs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出 血,如压迫出血点止血、结扎失血、填塞止血。出血控制后的重点是控制 污染,其关键是防止消化液或粪便漏出肠道污染腹腔,而唯一的方法是快 速关闭空腔脏器裂伤口。由于器官尤其是肠管暴露空气接触,使人量蛋白 及液体的流失导致干燥、坏死,因此,快速关闭腹腔也是简化快速手术的 最后一步。本研究中dcs组患者采用简化快速手术进行处理,仅3.8% (2 例)死于第一阶段,其死因均系损伤部位特殊,出血量大无法控制,余下 患者均成功度过简化快速手术阶段,进入icu

9、复苏阶段。tcu复苏治疗日的是使患者在再次确定性手术后的存活率得到提高。 严重腹部创伤主要临床表现是低温、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障碍的创伤三联 征,因此治疗需针对这三方面进行,方法包括液体复苏、恢复中心体温、 机械通气、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及凝血障碍4。同时,积极检查遗漏的损 伤部位并对症处理5。有研究者指出,行再次确定性手术的最佳时机是在简化快速手术后 2448 h,这是由于患者经icu复苏后,机体代谢、生理功能基本恢复正 常,而此时尚未形成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和m()ds6o但也有研 究者不认同这个观点,认为这个时限并非唯一,只要患者生命体重及相关 指标不允许,就应暂停再次确定性手术7。

10、本研究dcs组患者以生命体 征和相关指标趋于稳定或正常作为行再次确定性手术的时间,所有患者于 简化快速手术后2274 h行再次确定性手术,术后仅1例患者因并发mods 死亡。本研究结果还显示dcs组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和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均 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严重腹部创伤应用dcs,可改善患者预后及有效降 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腹部创伤患者均可采用dcs处 理,只冇当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生理潜能达临床极限时,采用dcs处理才能 取到满意效果8。虽然dcs应用于腹部创伤的指证有扩大趋势,但其适 应证的把握非常重要。指征过严可能会使患者失去存活机会,而过宽可能 会耽误其确定性治疗。目前认

11、为,患者选择适当可明显提高生存率,dcs 原则上可应用于严重创伤、濒临死亡和难以控制大出血的伤员,其适应证 为:多发性腹部穿透伤,高能量闭合性腹部损伤;腹腔多发性内脏损伤伴 大血管损伤,估计手术时间长(>90 min),常规方法难以控制出血;体温 16 s, aptt>50 s),严重代谢性酸中毒(ph<7.3)o dcs理念更符合严重多 发性创伤患者的生理病理,既最大限度降低了创伤对患者的损害,又尽可 能保存了机体的生理功能。因此,选用合适dcs方式治疗严重腹部创伤患 者,可降低其死亡率,减少创伤后并发症发几率。参考文献1舒敏严重腹部创伤的急诊重症监护室加强治疗观察中外医

12、学研究,2012, 10 (10): 38-39. 田浩,黄宗海,郭雄波损伤控制性手术在47例严重腹部创伤中 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 33 (12): 13-15.:3戴睿武,汤礼军,何发群,等损伤控制急救严重腹部创伤192 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 13 (3): 217-219.4戴睿武,何发群,田伏洲损伤控制剖腹术治疗严重胰腺损伤19 例j中华创伤杂志,2006, 22 (5): 327-330.5张勇学,刘为军,王昆华,等损伤控制性外科在腹部严重创伤 救治中应用体会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 4 (5): 66-68.6职康康,毕建威,方国恩.以腹部创伤为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