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鉴赏表达技巧(课堂PPT)_第1页
散文鉴赏表达技巧(课堂PPT)_第2页
散文鉴赏表达技巧(课堂PPT)_第3页
散文鉴赏表达技巧(课堂PPT)_第4页
散文鉴赏表达技巧(课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散文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之五鉴赏表达技巧鉴赏表达技巧.2【考纲回放】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 ,自然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文章和文学作品。1 1、理解、理解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 2、分析综合、分析综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3 3、鉴赏评价、鉴赏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语言和表达技巧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3就就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看,看, “ “积极修辞积极修辞”即运用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反即运用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反衬、对比、反复、排比、象征等;衬、对比、反复、排比、象征等;“消极修辞消极修辞”即在字词、词序、即在字词、词序、句式、句序、语体的选择方面下工夫,以达到准确、简洁、连贯、句式、句序、语体的选择方面下工夫,以达到准确、简洁、连贯、得体的效果。得体的效果。什么是表达技巧?什么是表达技巧?一般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一般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

3、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方法。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方法。阅读材料的表达技巧所指的阅读材料的表达技巧所指的范围比较广泛,可以采用分类归纳、梳理的方法加以复习。范围比较广泛,可以采用分类归纳、梳理的方法加以复习。就就表达方式表达方式看,指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其中就描写看,指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其中就描写而言,包括关于人物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等描写以及白而言,包括关于人物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等描写以及白描、工笔等手法。叙述要注意采用的人称。描、工笔等手法。叙述要注意采用的人称。就就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看,包括象征、烘托、映衬、抑扬、渲染、对比、铺陈、看,

4、包括象征、烘托、映衬、抑扬、渲染、对比、铺陈、虚实、含蓄等。虚实、含蓄等。就就谋篇谋篇布局布局看,有铺垫、设悬念、埋伏笔、承接过渡、前后照应的看,有铺垫、设悬念、埋伏笔、承接过渡、前后照应的处理和详略、主次的安排等。处理和详略、主次的安排等。【考点解读】.4【解题思路】散文表达技巧类题目的思考层面: 1、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其效果。按照题目要求,抓住突出点来回答。【考查形式考查形式】(1)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等)?(2)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3)结合上下文分析)结合上下文分析的表

5、达效果。的表达效果。.5考点分解一考点分解一 鉴赏修鉴赏修辞手法辞手法.6【命题揭秘】 高考“鉴赏修辞手法题”主要包括以下的考查范围: 能够辨析各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比、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明晓各种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赏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7教材链接:必修二(荷塘月色课后习教材链接:必修二(荷塘月色课后习题二)题二)2 2、通感,指感觉的转化,品味下面的句子,、通感,指感觉的转化,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其中通感的用法指出其中通感的用法及其艺术效果。及其艺术效果。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

6、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真题回顾:真题回顾: 1、2010山东卷 青岛的树文中划线句子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2、2012年四川卷 阅读柴禾完成后面的题目。第自然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8【必修二必修二荷塘月色荷塘月色】课后习题二课后习题二通感,指感觉的转化,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其中通感的用法及其艺术效果。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考点分解一鉴赏修辞手法考点分解一鉴赏修辞手法答案答案这句话是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飘渺、沁人心脾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渺

7、茫的歌声”不是单纯的陈述说明,“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两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扩大了意象叠加在一起,扩大了意境的内涵,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而且将“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也烘托出环境的优雅与宁静。教材教材回顾回顾.9鉴赏修辞方法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的修辞方法(题干已点明的除外)。 (2)明确常见修辞方法的作用。(3)确认修辞方法、明确答题方向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1020题题.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分)一棵没有味道的青草是空虚的,是贫乏的,是没有灵一棵没有味道的青草是空虚的,是贫乏的,是没有灵魂的漂流者,随遇而安,

8、寡情薄义。魂的漂流者,随遇而安,寡情薄义。本小题满分本小题满分4分,平均得分分,平均得分1.9分,难度分,难度0.47。 一、没有掌握答题步骤。一、没有掌握答题步骤。 随意答题,完全不上套路。赏析的步骤应该是:手随意答题,完全不上套路。赏析的步骤应该是:手法法-内容内容-作用。有的学生的答题一步都扣不上。作用。有的学生的答题一步都扣不上。 二、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掌握不好,拿几个术语二、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掌握不好,拿几个术语乱贴标签。看下面几例:乱贴标签。看下面几例:.11例例20题题 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当然,也有当然,也有稀稀落落稀稀落落的

9、青草,它们在上下折腾的的青草,它们在上下折腾的风尘里,风尘里,灰头垢面灰头垢面,没有了青草的单纯和清雅,更没,没有了青草的单纯和清雅,更没有了青草的味道。有了青草的味道。一棵没有味道的青草是空虚的,是一棵没有味道的青草是空虚的,是贫乏的,是没有灵魂的漂流者,随遇而安,寡情薄义。贫乏的,是没有灵魂的漂流者,随遇而安,寡情薄义。路途上的这些村庄由于靠近城市,正被蚕食,乡村文路途上的这些村庄由于靠近城市,正被蚕食,乡村文化正在湮没,而工业文明尚未占据最后的高地,混沌,化正在湮没,而工业文明尚未占据最后的高地,混沌,混合,混杂,连一棵青草都无法安宁,无法保持独立混合,混杂,连一棵青草都无法安宁,无法保

10、持独立向上的姿态。青草漫漫的家园沦丧,水光漫漫的水田向上的姿态。青草漫漫的家园沦丧,水光漫漫的水田干涸。干涸。相比城郊相比城郊,生活在我亲爱的村庄里的每一棵草都是,生活在我亲爱的村庄里的每一棵草都是幸运儿,尽管被我的乡亲用镰刀割过,用锄头挖过,幸运儿,尽管被我的乡亲用镰刀割过,用锄头挖过,用柴火烧过,但它们依旧那么用柴火烧过,但它们依旧那么青葱地绵延、繁衍青葱地绵延、繁衍。.12.13例例20题题 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当然,也有当然,也有稀稀落落稀稀落落的青草,它们在上下折腾的风尘里,的青草,它们在上下折腾的风尘里,灰头垢面灰头垢面,没有了青草的单纯

11、和清雅,更没有了青草的味道。,没有了青草的单纯和清雅,更没有了青草的味道。一棵没有味道的青草是空虚的,是贫乏的,是没有灵魂的漂流一棵没有味道的青草是空虚的,是贫乏的,是没有灵魂的漂流者,随遇而安,寡情薄义。者,随遇而安,寡情薄义。路途上的这些村庄由于靠近城市,路途上的这些村庄由于靠近城市,正被蚕食,乡村文化正在湮没,而工业文明尚未占据最后的高正被蚕食,乡村文化正在湮没,而工业文明尚未占据最后的高地,混沌,混合,混杂,连一棵青草都无法安宁,无法保持独地,混沌,混合,混杂,连一棵青草都无法安宁,无法保持独立向上的姿态。青草漫漫的家园沦丧,水光漫漫的水田干涸。立向上的姿态。青草漫漫的家园沦丧,水光漫

12、漫的水田干涸。相比城郊相比城郊,生活在我亲爱的村庄里的每一棵草都是幸运儿,生活在我亲爱的村庄里的每一棵草都是幸运儿,尽管被我的乡亲用镰刀割过,用锄头挖过,用柴火烧过,但它尽管被我的乡亲用镰刀割过,用锄头挖过,用柴火烧过,但它们依旧那么们依旧那么青葱地绵延、繁衍青葱地绵延、繁衍。答案: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没有味道的青草答案: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没有味道的青草比作没有灵魂的漂流者,比作没有灵魂的漂流者,“随遇而安随遇而安”“”“寡情薄义寡情薄义”把青草人把青草人格化,(格化,(2分)写出了城郊青草的稀落和灰头垢面,(分)写出了城郊青草的稀落和灰头垢面,(1分)反分)反衬

13、下文乡村青草的青葱绵延。(衬下文乡村青草的青葱绵延。(1分)(共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分,意思对即可).14【知识精要】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比拟色彩鲜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生动有趣。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点代面。对比突出事物特点和作者情感,使形象鲜明,深化文章主题。.15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反问用疑问句表确定意思,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激发感情,加深印象。引用神话故事,

14、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体现浪漫主义色彩;引用历史故事,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增加文章情趣,提高文章趣味性;引用诗词名句,增添文句意蕴和表达效果,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说服力。.16考点分解一鉴赏修辞手法考点分解一鉴赏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排比强调了对象特性,增强了语势(加强了语气)。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对比通过和的对比,强调了突出了常见修辞手法作用题答题格式常见修辞手法作用题答题格式 考点考点透析透析.17考点分解二 鉴赏表达方式.18【命题揭秘】高考“鉴赏表达方式题”主要包括以下的考查范围: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

15、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肖像、心理描写,侧面、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19【真题探究真题探究2 2】(2012(2012山东卷山东卷) )阅读阅读被时间决定的讲被时间决定的讲述述( (文见本单元第二节文见本单元第二节 “ “真题探究真题探究2”P242)2”P242),完成后,完成后面的题目。面的题目。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的表达方式的能力。叙述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的表达方式的能力。叙述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有顺

16、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多种形式,本文显然属于顺叙。作用分析,要与文章的多种形式,本文显然属于顺叙。作用分析,要与文章的内容和主题结合起来组织答案。内容和主题结合起来组织答案。 考点分解二鉴赏表达方式考点分解二鉴赏表达方式答案答案 顺叙顺叙( (以时间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 )。与标题相呼应,使。与标题相呼应,使文章条理更加清晰,能更好地展现农村一天的生文章条理更加清晰,能更好地展现农村一天的生活场景,暗示了千百年来农村的生活节奏。活场景,暗示了千百年来农村的生活节奏。 考点考点透析透析.20二、鉴赏表二、鉴赏表达方式达方式解题思路:解题思路: (1 1)确认指定语段或全文所用)确认指定语段或全文

17、所用的表达方式。的表达方式。 (2 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中具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中具体的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体的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确方向。(3 3)确认所指定的语段运用了何)确认所指定的语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意具体分析。种表达方式,结合文意具体分析。答题格式为:方式方法答题格式为:方式方法+ +解析解析.21【知识精要】表达方式表达效果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

18、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22题型二:人称类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举举例:例: (1010年全国卷年全国卷1 1 灯火)灯火)16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什么作用?答答案:案:1 1、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偶尔插、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

19、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人称的相互交叉。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人称的相互交叉。 2 2不同的人称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不同的人称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感强的表达;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了作者思想感强的表达;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作者与读者的距离。.23 A.A.第一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小说除外小说除外小说中小说中“我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 ),加强见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闻和感受的真实

20、性。 B.B.第二人称: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效果,亲切亲切( (有亲和力有亲和力) ),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拟人化的作用; C.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24表达方式表达效果描写肖像、动作、心理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

21、主题。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25表达方式表达效果描写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或在叙事中包含喜恶褒贬。记叙中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26【板块二板块二】阅读阅读亲亲麦子亲亲麦子完成后面的题目。完成后面的题目。7.本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各举一例说明本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各举一例说明其表达效果。其表达效果。 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看母亲

22、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芒。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麦捆从腋间滑落下来,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麦捆从腋间滑落下来,躺在田垄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农民为麦子备好行囊,走躺在田垄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农民为麦子备好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麦进炊烟袅袅的村庄。麦 子收后的田野静静的。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收后的田

23、野静静的。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融入了阳光、雨露、汗子,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哺育着人类。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魂。 专项专项再练再练.27【板块二板块二】阅读阅读亲亲麦子亲亲麦子完成后面的题目。完成后面的题目。7.本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各举一例说明其表达效果。 答案答案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举例:作者运

24、用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收割麦子的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劳动之美,使读者对“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这句话有了真切的感受。作者把麦粒比作土里的珍珠、大地之树结出的果子、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既形象又生动,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劳动果实的珍视及作者对麦子的赞美之情。专项专项再练再练.28考点分解三 鉴赏表现手法.29【命题揭秘】 高考“鉴赏表现手法题”主要包括以下的考查范围: 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虚实结合等手法,分析其作用。.30三、表现手三、表现手法类法类 解题思路: (1)确认该句(段、篇)所用的表现手法(若问“哪些”,切不可只答

25、一种)。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3)依据表达技巧的作用,紧扣内容、文句作答。.31【知识精要】表现手法表达特点表达作用联想想象联想,就是由感知的事物想起另一有关的事物。想象,就是凭借文字、符号、标记的示意,在脑海中建立起与这些示意相符的形象。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32表现手法表达特点表达作用衬托不直接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烘托出主体事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说服力;制造悬念,引起兴趣。.33表现手法表达特点表达

26、作用渲染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加深主题。抑扬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使文章不平铺直叙,形成起伏对照,突出喜欢或批评的感情。.34表现手法表达特点表达作用虚实结合所见为实,回忆、联想、想象、梦幻是虚。突出事物特征,鲜明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旨。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亲切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点面结合将最能表现文章主题、刻画中心人物的关键材料作为“点”,把其他起补充、陪衬、铺垫、烘托以及联接过渡的材料作为“面”。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35 1. 1.

27、要特别注意题干中要特别注意题干中“表达特表达特色色”“”“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概念的异同,因为它们决定了答题的方向。概念的异同,因为它们决定了答题的方向。 前三个概念问的是同一回事,只是要求前三个概念问的是同一回事,只是要求分析分析“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时,答题思路应先时,答题思路应先“狭狭”后后“广广”,即先从狭义的表现手法(如象征、衬,即先从狭义的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考虑,后再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考虑。托)考虑,后再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考虑。如问如问“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绝不可同,绝不可同“表达特色表达特色”等等术语混用,只能答术语混用,只能

28、答“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鉴赏表达技巧技法总结:鉴赏表达技巧技法总结:.36 2.2.多角度切入和分析。多角度切入和分析。 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止一个,不止一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止一个,不止一种角度,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种角度,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尽的,在没有字数的限制、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尽的,在没有字数的限制、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的更全面详尽些。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的更全面详尽些。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题目时,一定要设等序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题目时,一定要设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

29、示了答题的广度和深度,也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广度和深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解答的点可以多一些,以增加保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解答的点可以多一些,以增加保险系数。险系数。.37 3.3.熟悉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模式。熟悉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模式。 先 看 清 问 法 : (先 看 清 问 法 : ( 1 1 ) 请 分 析 画 线 句 子 的 表 达 特) 请 分 析 画 线 句 子 的 表 达 特色 。 (色 。 ( 2 2 ) 本 文 ( 本 段 ) 的 主 要 表 现 手 法 是 什 么 ?) 本 文 ( 本 段 ) 的 主 要 表 现 手 法 是 什 么 ?请 加 以 分 析 。 要 特 别 注 意 这 样 问 :请 加 以 分 析 。 要 特 别 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