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数学学案: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人教A版选修1-1)_第1页
2015-2016学年高二数学学案: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人教A版选修1-1)_第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数学学案: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人教A版选修1-1)_第3页
2015-2016学年高二数学学案: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人教A版选修1-1)_第4页
2015-2016学年高二数学学案: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人教A版选修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础梳理1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2)椭圆的标准方程(请同学们自己填写表中空白的内容):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标准方程1(a>b>0)1(a>b>0)焦点(±c,0)(0,±c)a,b,c的关系:c2a2b22.准确理解椭圆的定义只有当2a>时,点P的轨迹才是椭圆;当2a时,点P的轨迹是线段F1F2;当2a<时,点P的轨迹不存有3准确理解椭圆的两种标准形式(1)要熟记a,b,c三个量的关系椭圆方程中

2、,a表示椭圆上的点M到两焦点间距离和的一半,正数a,b,c恰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a是斜边,所以ab,ac,且a2b2c2,其中c是焦距的一半,叫做半焦距(2)通过标准方程能够判断焦点的位置,其方法是:看x2,y2的分母大小,哪个分母大,焦点就在哪个坐标轴上4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步骤(1)作判断:依据条件判断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还是在y轴上(2)设方程: 依据上述判断设方程为1或1在不能确定焦点位置的情况下也可设mx2ny21(m0,n0且mn)(3)找关系,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a,b,c或m,n的方程组(4)解方程组,代入所设方程即为所求,自测自评1到两定点F1(4,0)和F2

3、(4,0)的距离之和为8的点M的轨迹是线段F1F22椭圆的焦点坐标为(4,0),(4,0),椭圆上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10,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3已知a4,c3,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4椭圆1的焦点坐标为(4,0),(4,0)1已知两定点F1(2,0),F2(2,0),点P是平面上一动点,且|PF1|PF2|6,则点P的轨迹是(C)A圆 B直线C椭圆 D线段2若椭圆的两焦点为(2,0),(2,0),且过点,则该椭圆的方程是(D)A.1 B.1C.1 D.1解析:由题意知,所求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能够排除A、B;再把点代入方程,可知应选D.3过椭圆4x22y21的一个焦点F1的直线

4、与椭圆交于A、B两点,则A、B与椭圆的另一焦点F2构成ABF2,那么ABF2的周长是_答案:24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a4,b3焦点在x轴上;(2)a5,c2焦点在y轴上;(3)求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经过点和点. 答案:(1)1;(2)1;(3)x21.5设F1、F2分别为椭圆C:1,(ab0)的左右两焦点,若椭圆C上的点A到F1、F2两点的距离之和为4,求椭圆C的方程及焦点坐标解析:椭圆C的焦点在x轴上,由椭圆上的点A到F1,F2两点的距离之和是4,得2a4,即a2.又A在椭圆C上,1,解得b23.c2a2b21.椭圆C的方程为1,焦点坐标为F(±1,0

5、)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已知F1(4,0),F2(4,0),到F1,F2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8的点的轨迹是椭圆B已知F1(4,0),F2(4,0),到F1,F2两点的距离之和为6的点的轨迹是椭圆C到F1(4,0),F2(4,0)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点M(5,3)到F1,F2的距离之和的点的轨迹是椭圆D到F1(4,0),F2(4,0)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椭圆2设F1、F2是椭圆1的焦点,P为椭圆上一点,则PF1F2的周长为(B)A16 B18 C20 D不正确3椭圆4x29y236的焦点坐标是(D)A(0,±3) B(0,±)C(±3,0) D(±,

6、0)解析:椭圆方程化为标准方程为1,c2945,c,又焦点在x轴上,焦点坐标为(±,0)4椭圆1的焦距是2,则m的值为(A)A5或3 B8 C5 D3解析:当焦点在x轴上,a2m,b24,又c1,m41,m5.当焦点在y轴上时,a24,b2m,4m1,m3.故选A.5如果方程x2ky22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那么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D)A(0,2) B(0,)C(,1) D(0,1)解析:将方程化为标准方程为1,k0.又因为焦点在y轴上,2,即k1,故0k1.6椭圆1上一点P与椭圆的两个焦点F1、F2的连线互相垂直,则PF1F2的面积为(C)A20 B22 C24 D28解析:|P

7、F1|PF2|14,(|PF1|PF2|)2196,|PF1|2|PF2|2100.得2|PF1|·|PF2|96,S|PF1|·|PF2|24.7椭圆5x2ky25的一个焦点是(0,2),那么k_.解析:焦点在y轴上,则1,c214,k1.8与椭圆x24y24有公共的焦点,且经过点A(2,1)的椭圆的方程为_解析:椭圆x24y24的标准方程为y21,c3.设椭圆的方程为1.(a23),把点A(2,1)代入1,解得a26,或a22(舍去),所求椭圆方程为1.答案:1.9一动圆过定点A(1,0),且与定圆(x1)2y216相切,则动圆圆心轨迹方程是_解析:设定圆(x1)2y2

8、16的圆心为C,动圆圆心为P,则|PA|PC|4.P点的轨迹为椭圆,且a2,c1,b,动圆圆心轨迹方程为1.答案:110已知B、C是两个定点,|BC|6,且ABC的周长等于16,求定点A的轨迹方程解析: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使x轴经过点B、C,原点O与BC的中点重合由已知|AB|AC|BC|16,|BC|6,有|AB|AC|10|BC|6,即点A的轨迹是椭圆,且2c6,2a10.c3,a5,b2a2c225916.但当点A在直线BC上,即y0时,A、B、C三点不能构成三角形点A的轨迹方程是1(y0)11已知M(4,0),N(1,0),若动点P满足·6|,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解析:设动点

9、P(x,y),(x4,y),(3,0),(x1,y),由·6|,得3(x4)6,平方化简得3x24y212,即1.点P的轨迹方程为1.体验高考1(2014·辽宁卷)已知椭圆C:1,点M与C的焦点不重合若M关于C的焦点的对称点分别为A,B,线段MN的中点在C上,则|AN|BN|_.解析:(1)椭圆1中,a3.如图,设MN的中点为D,则|DF1|DF2|2a6.D,F1,F2分别为MN,AM,BM的中点,|BN|2|DF2|,|AN|2|DF1|,|AN|BN|2(|DF1|DF2|)12.2(2014·安徽卷)设F1,F2分别是椭圆E:x21(0b1)的左、右焦点,

10、过点F1的直线交椭圆E与A,B两点,若|AF1|3|BF1|,AF2x轴,则椭圆E的方程为_解析:由,得,设A(c,b2),由|AF1|3|BF1|,得B,1,25c2b29,25(1b2)b29,b2,椭圆E的方程为x2y21.答案:x2y213设椭圆E:1(a,b>0)过M(2,),N(,1),O为坐标原点,求椭圆E的方程解析:将M,N的坐标代入椭圆E的方程得解得a28,b24.所以,椭圆E的方程为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0y中,已知椭圆C1:1(ab0)的左焦点F1(1,0),且P(0,1)在C1上,求C1的方程解析:由题意得:b1,c1a,bc1,故椭圆C1的方程为:y21.5(

11、2013·新课标全国卷)已知圆M:(x1)2y21,圆N:(x1)2y29,动圆P与圆M外切并且与圆N内切,圆心P的轨迹为曲线C.(1)求C的方程;(2)l是与圆P,圆M都相切的一条直线,l与曲线C交于A,B两点,当圆P的半径最长时,求|AB|.解析:由已知得圆M的圆心为M(1,0),半径r11;圆N的圆心为N(1,0),半径r23.设圆P的圆心为P(x,y),半径为R.(1)因为圆P与圆M外切并且与圆N内切,所以|PM|PN|(Rr1)(r2R)r1r24.由椭圆的定义可知,曲线C是以M、N为左、右焦点,长半轴长为2,短半轴长为的椭圆(左顶点除外),其方程为1(x2)(2)对于曲线C上任意一点P(x,y),由于|PM|PN|2R22,所以R2,当且仅当圆P的圆心为(2,0)时,R2.所以当圆P的半径最长时,其方程为(x2)2y24.若l的倾斜角为9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