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油灯答案_第1页
童年的油灯答案_第2页
童年的油灯答案_第3页
童年的油灯答案_第4页
童年的油灯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童年的油灯答案: 【记叙性文章阅读】( 14 分)21 在煤油灯下写作业;在煤油灯下玩耍;母亲在煤油灯下做麦芽糖22“锁”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灯对“我”的强大吸引力,表现了了“我”的全部心思都 在油灯上,从而说明油灯对“我”的影响之深。23“我从屋子东头跑到西头, 又从南墙根跑到北墙根, 一颗小童心像是在飞翔, 快乐极了。 ” 这句话形象写出了“我”在煤油灯下玩耍的快乐情景,“跑”“飞翔”“快乐”等让人感受 到彼时彼地“我”内心的喜悦、生活的幸福,给人以无限的温暖。24幸福是一种感觉, 经济上可能不太富裕, 但只要去努力生活, 去拼搏, 尽可能装扮生活、 美化生活、发掘生活的诗意,幸福就会来临

2、。文中的“我”小时候日子并不富有,但却过得 有滋有味,蕴藏着满满的幸福。好日子答案:(五) 21.(3 分)文中运用动词“抢”、形容词“小心”和副词“赶紧”,写“我们”对 爸爸“特别殷勤”的背后,流露出“我们”对爸爸发工资、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愿望的急切 期待;( 2 分)写出了人物的天真、纯朴、可爱,同时与后文各自的愿望大都没有实现形成 强烈反差(对比),使文章更有波澜。( 1 分)22. (2 分)对自己愿望不能实现的失望;对“妈妈”勤俭持家、计划用钱的理解;对未来 好日子的期待。(答对 2 点即可)23. ( 4分)答案要点:( 1)能干,会持家。如:“一文不名却能端出满桌好菜”,能根据

3、爸爸的微薄工资安排好一家人的生活。( 2)民主。如:分配工资时征询每一位家庭成员的 意见。( 3)富有爱心。如毫不犹豫地满足“我”学校捐款的要求。(4)关爱家人,疼爱儿女。如每月安排“打牙祭”,尽可能满足儿女的合理要求。(5)自信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 6)性格温顺,富有智慧。(要求能联系文章内容作答。每个要点1 分,答对其中四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24. (4 分)这两段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都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细节描写)。(2分)文中划线句表现了“我”在爸爸发工资后天真、好奇、忐忑的心情,很有孩子气,也表现了 “我”希望实现自己愿望的迫切心情。(1 分)窃读记中的文字写“我”能再次

4、“窃读”时的欣喜、庆幸、满足的心情,刻画了一个因买不起书而只能在书店里怯怯地“窃读”的小 女孩形象。( 1 分)25. (3 分)要点:( 1)要体贴理解父母(辛劳、持家不易)。(2)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要将父母对自己的爱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学好本领,回报家人和祖国。(4)要自信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 (写出最深的感想或认识 2 分,联系生活实际 1 分。其它感 想或认识可酌情给分)答案:34 个鸡蛋(五)24.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交代了文章主要内容;“ 34 个鸡蛋”这一情节是主人公李暖暖 思想感情发生重大转变的重要(关键)情节,深化了文章的主旨。25. 线索作用:通过李大强的

5、叙述,我们知道了李暖暖赌气出走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李大强的所见所闻,见证了故事的发生发展,从而使故事真实而感人。26. 环境描写的句子: 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 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作用: 写出山村的贫困和教育的落后, 衬托出李暖暖支教的勇气和爱心; 反映出村民对教育 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重,为后文写学生们拿鸡蛋作铺垫。27. “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 20 万赎身。”这是李暖暖在为教育筹资而出的策略,表明她 态度的坚决和爱心;“这老头,我原谅他了。”既照应了开头李暖暖找工作不成赌气出走, 又暗示了她筹资的成功和今后的工作有了着落,语文幽默风趣

6、。28. 富家少年和贫困少年互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于意志坚强、拥有理想的人来说, 这是成功的人生体验, 可以为今后的生活乃至事业打下基础; 但对一部分人来说, 这样做可 能会摧毁他们的人生信念,让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不利于今后的成长;做这样的节目,要 因人而异,把握好度,要进行好心理疏导和人生的正确引导。关于桥的事答案:(二)文学作品阅读( 14 分)7. (1)“胆子”指儿时的我顽劣不羁,四处撒野闯祸的胆气、胆量;(2)奶奶想找回的是“我”童年时的纯真天性,无拘无束、率性而为的个性,勇于冒险的精神。8. ( 1)不行。文中运用短句,反复强调,表达了对桥的无限怀念和被拆的无奈惋惜的强烈 感

7、情。该句无此表达效果。(“那座桥”起到了定位和强调的作用,是此桥不是彼桥; “清 代的桥”突出了其悠久的历史; “满月的桥”写出了桥的优美, “水远地消失了”写出了作 者的惋惜和遗憾之情)(2)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开发商赚取利润的满足感和失地农民获得补偿的喜 悦之情。9. 例 1:我不赞同。本文是散文,散文选材自由灵活,形散神凝。这样写恰恰体现出这一特 点。从表面看, 这些内容似乎与桥无关, 实际上时时处处皆有桥的影子, 因为文章所写稻田、 土地、船只、龙王庙等,都是儿时家乡的美好景色,是故乡的缩影,这些景物与桥一起成为 作者对家乡情感的寄托。例 2:我不赞同。 本文是散文, 散文选

8、材自由灵活, 形散神凝。 这样写恰恰体现出这一特点。 一方面, 这些内容与桥一起成了儿时家乡的美好景色, 是作者对家乡的情感寄托。 主题是鲜 明而集中的。另一方面稻田、土地、船只、龙王庙等,丰富了散文的内容,使小镇平添了神 秘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10. 例:通过对桥事的叙述,表达了他对故乡、对童年纯真生活、对奶奶的眷恋之情;桥象 征着人们在城乡发展进程当中那些熟视无睹的厚重而美好的事物 (传统文化) ,通过对所栖 居的土地变迁及桥被拆除的叙述,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环境以及传统文化消失的担忧; 同时 也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人类应该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土地、大自然的关系。何为诗人【

9、答案】 10. B 11. 在生命整体上充满诗人气质的人 ( 把自己的生命彻底诗化的 人),他本身就是诗,骨子里就是诗人,示例 :李白。无论是“举头望明月”的静夜思乡, 还足“长风破浪会有时”的精神追求,李白就是一个充满诗人气质的人。12. 示例 : 同意。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当然是有用的,它可以让我们好好 地活着。“诗” 对物质生活而言, 确实没有实质性的用处, 但是它可以让生命具有诗人气质, 让我们在繁杂忙碌的尘嚣中升起袅袅诗意,过一种诗化的生活,拥有诗性,活出诗情。诗, 可以让我们与众不同。 示例: 不同意: 诗, 当然可以让我们活得美。 这个“美” 是精神的、 气质的,它确

10、实可以让我们在尘世中 ' 诗意地栖居”。但是知识未必只是让我们“活着”。 知识也可以让找们活得“美”。 “知识改变命运” “美美地生活”就是这个道理,示例 (3): 需要辩证地看待。知识可以创造财富,也可以让我们活得美, 诗,可以让我们在繁杂忙碌的 尘嚣中“诗意地栖居”,这本身就是“有用”。它们都是有用的,都可以让我们活得美。【解析】10.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 注意标志性词语, 尽量利用 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B 项理解分析错误,意在说 明有些人只愿意向孩子灌输教条,而不是诗情。11. 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

11、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 即挑选的 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诗人”就是在 生命整体上充满诗人气质的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诗人介绍。12.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 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字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 语言 通顺、有条理,本题答案不唯一,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说出理由即可到石码头去【答案】 6. 示例: “精灵儿”“精灵儿”一个绰号,秘藏着“我 ' 出生的情景,满含着 父母对“我”有增无减的溺爱与信任。木屐 32 年了,穿木屐的大脚

12、沉实有力地踩过石 条街的情景,印在“我”记忆深处;可也许有一天,它将被皮鞋替代。永远“我”对石 码镇的记忆 , 虽然有的成长 . 有的凋谢,但“我”对石码镇的感情永远都在。7. (1)示例:紧跟三个动词,呈现一个画面,对比喻作进一步描述,满是诗情画意。示例“飘动” “展开”照应前文“凉凉的风”,“垂落”又与“燃尽”照应,精炼优美,颇具 匠心。示例:比喻本身并不新奇 ,妙在后面的三个动词。时间的流逝,化静为动的手法, 诗意的描述,尽在其中。(2)示例:对石码的爱,在“率真”的反应中刹那呈现,示例: 无需更多言语,石码之爱,一问一叹,足矣!8. 示例 : 第段 : 问题 : 本段运用了“浓浓”“吃

13、吃”“红红”等叠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这些叠词,从嗅觉、听觉,视觉等角度加以修饰,富有音韵美、诗意美。第? 段:问题 : “一耸一耸”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案:写出船票漂走的状态,也暗含着“我”心理的起伏和对石码的思念。9. 认同“想回 ' 与“没回 ' 都结含作者情感,思维全面、深入,能把二者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去考虑问题,形成有意义的联系,并上升到诗意理解或社会意义的层面。示例: 作者是想回石码去看看的,那里有她的记忆, 但是回不回去并不重要, 因为思念与怀想,始终没有凋 谢,只有一年比一年更加丰富与丰满。石码,已嵌在记忆,装在心里,即便记忆里的石码荒 凉落后, 也是让作

14、者沉醉的热土。 作者只是想让自己的心有所依归, 归于她自己臆想的诗化 而唯美的记忆里的心灵家园。【解析】6. 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 解答这类试题, 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结合作者运用的比喻、夸张、象征、衬托等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可以选择赏析的词语:“精灵儿”,木屐,永远。点睛:本题的考点是重点词语理解。解答思路:解词+内容 +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贬义词褒用、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 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7.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

15、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 +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 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 联系起来, 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 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本题根据动词的准确使 用和比喻修辞方法的运用来赏析句子即可。8.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语 言特色和词语的表达效果设计出题目, 并作回答即可。 可以结合对句子的赏析, 提出问题并 回答,注意语句要通顺,意思要表达清楚。9. 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把文章标题 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 二要注意作者所运用

16、的某种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某种感情。 作者只是想 让自己的心有所依归,并不在于是否真的回去。飘逝的风筝【解析】6. 试题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 描写中确定人物的性格, 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即列举文中体现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此题从文章第十一段的“后来, 鹞爷成了民间艺人”,可以确定鹞爷这个人物形象的身份是 民间艺人。 之后再结合文章内容从 “扎风筝技艺精湛、 淡泊名利、 固守传统技艺、 渴望亲情、 对农村前景深感忧虑”等角度概括鹞爷的形象特点,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7. 试题分析: (1)此题主要是赏析语句运用的动词。需要结合语句分析

17、出该动词表现的内 容,以及表达的人物的情感。“蚕食”这一动词的意思是如蚕吃桑叶那样一点一点地吃掉, 比喻逐步侵占。 “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 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 人的院落”,句中“蚕食”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挖掘机一步步地摧毁村庄院落的过程,表现了 鹞爷对农村美好家园渐渐消逝的痛心与无奈。(2)此题要求结合“一会儿闪过”“一会儿又闪过” 揣摩鹞爷的心理。 鹞爷远远地望着放风筝的男孩, 眼前闪过的是儿子和孙子的影子, 可见鹞爷此时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 想起了儿子大龙曾经跟他学扎风筝的美好往事, 但 是现在儿孙不在身边, 儿子大龙去城里开了风筝作坊去挣大钱, 而自己的手艺也要

18、慢慢失传 了。想到这些,鹞爷难免失落和痛心。8.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的是插叙的作用。本文插叙男孩放风筝这一情节,作用如下: 男孩被绊倒,随之风筝飞走了,照应了文章的标题“飘逝的风筝”;鹞爷没有责备男孩,而 是说“风筝早晚要飞走的”。当男孩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时,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 头,没有吱声。这些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都表现了鹞爷复杂的内心,丰富了人物形象;鹞 爷和男孩关于“根”的谈话,让人们思考“根”是什么,深化了小说主题。点睛:插叙,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 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的叙述方式。插叙有如下作用: 照应题目;对主要情节起补充

19、、衬 托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性格;突出主题。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标题的含意。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标题的含意,注意 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 不难理解。 深层含意要结合文章的 主旨进行分析, 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 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 本文的标题是“飘逝的风 筝”,从表面看, 飘逝的是风筝,但是从深层次看, “风筝”代表的是传统技艺、乡村文明。 所以, 飘逝的不仅仅是风筝,还有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消失的传统技艺和乡村文明。 还应 看到留守乡村的老人内心的孤单、痛苦。云南歌会答案:15欣赏报春花听各种鸟叫 飞行表演16划线句子, 运用拟人的修

20、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报春花的生动可爱和醉人的色 彩,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画面感很强。17金满斗会是以传歌为目的,具有参与人数多、唱的时间长、参与面广的特点。18示例:六月六 铜仁侗族过“尝新节”,这一天,将新米、瓜菜和鱼肉等品供奉祖 先,然后全家共餐。有的地方,这一天不论富户或一般人家,都曝晒衣服被褥,俗称“晒龙 袍”。族长翻晒谱牒,以防霉烂、虫蛆。米粽之忆答案:16. (3 分)概括了文章所叙之事,标明文章行文线索。17. ( 3 分)家乡包粽插艾的端午习俗以及端午节的来历。18. (3 分)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米粽在锅里头跳跃的情

21、形;表达了作者对米 粽的热切期盼之情。19. (3 分)表达了我对端午节和母亲的怀念之情。20. (3 分)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心灵手巧、乐观爱子的人。比如:“母亲赶夜给我做红 布肚兜”表现母亲勤劳,融入浓浓的母爱;“绣的好看”“手巧眼也明亮”“手脚灵活,干 什么活儿都利索”表现母亲能干、心灵手巧; “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表现母亲乐 观的性格。春天忆故人【答案】19. 写了四件事: 未曾谋面的约稿; 地坛家里聊写作; 一起参与未遂的拍摄了解 我 与地坛的写作。20. 因为我与地坛是引起作者回忆的原因,更是史铁生留世, 能体现自己人生思考的佳 作;也是作者感触较深,认为能给那些“擦蹭生活

22、”的作者以启迪的“好文章”。或者说是 体现史铁生创作价值的“核心”所在,所以作者要花笔墨重点写。21. (1) 示例:本句使用比喻修辞,把文字比做手串,形象地写出了史铁生文章历久弥新的 文学价值、 美学价值。 (2) 示例:这里明显反应了作者的创作观念, 一方面赞扬史铁生创作 了这样的好文章, 这样的文章才能流传千古, 给人启迪和智慧, 就像他的人在永远活着一样; 另一方面,也批评社会上有些人,急功近利,人还在,文章早就死了。22. 最后一段有照应题目,完整文章结构,升华作者感情的作用。 题目是忆故人, 作者中间 却插入了很多的议论,这样有收束议论,回到追忆故人的思绪上来,同时,结合全文行文,

23、 虽简短数字,可见作者对故人感情之深,过往的画面如在眼前。【解析】19. 试题分析: 本文是叙述类文体, 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 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 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 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 概括出情节内容。 如 4 段写未曾谋面 的约稿; 5段写地坛家里聊写作; 6 段写一起参与未遂的拍摄; 7 9段写了解我与地坛 的写作。20. 试题分析: 考查文章安排材料的特点。题干要求答出用大量笔墨写 我与地坛与标题 的关系。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 找到关

24、键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从全文考虑,我与地坛是作者回忆的引子, 更是表现史铁生人生思考的佳作,给了作者启迪。 所以作者要重点写。 与文章题目 “春天忆 故人”不仅不矛盾,反而突出了标题的内容,并诠释了主题。21. 试题分析: 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 即分别从修辞手 法的角度和体会语句含意的角度分析作答。(1)“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 都润泽成玉了” 明显运用了典型的比喻手法。 答题时首先要点明修辞手法, 然后在文中找到 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史铁生文章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2)“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

25、好好活着。”这是充满哲理的一句话,也 是作者的创作观念的反映。 “文章在,人就在”这是说像史铁生写的好文章会流传千古。反 之,不好的文章会很快没有了阅读的价值。22. 试题分析: 考查语段的作用, 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 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 尾,所以就有收束全文、 照应题目、 点明主旨的作用。一定要把表现的文章中心与作者的感 情答出来。萤10 【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概括与表达的辨析。解答此题需要逐项内容从文本中找出有关句子, 然后仔细斟酌核对,看意思是否发生变化,哪怕是一字之差也不能放过。因为本题是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A项,只要阅读段即可知道雌萤和雄萤的发光器官不

26、一样,“雌萤那个发光的器官, 长在它身体最后三节发出的光亮可以从背面透射出来”,而“雄萤则不一样,它只有尾部最后一节处的两个小点,且只能在下面发光”,故概括不正确;C项,阅读段,我们可以知道,写“萤总爱和我捉迷藏”是为了说明第段,萤“有能力调 节它随身携带的亮光”的特性,故概括不正确;D项的判断,只要阅读到文章最后一段,我们可以了解到,外界的干扰不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但是能影响到雌萤的发光, 所以D项中的“完全”一词表达不准确,此项也是错误的;只要B 项概括准确,表达准确。11 【答案】光亮产生于萤的呼吸器官,由连接着萤火虫的呼吸器官的细细的小管提供的空 气与萤火虫体内自身的“可燃物”混合,产

27、生“氧化作用”,从而产生光亮。【解析】 本题考查整合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 上,有效提取信息,然后准确表达。阅读第段,我们可以提取到的有效信息有“光亮产生于萤的呼吸器官”、“ 可燃物”“ 氧化作用”的概念、 “是由连接着萤的呼吸器官的细 细的小管提供的”等, 然后整合,调整前后顺序使之变得简洁即可。12 【答案】该文段符合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简洁平实、通俗易懂。在表达上体现了说明文 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而本文表达上, 除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外, 还有个人感情的流露, 充满对萤的喜爱之情;语言生动传神,亲切自然;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如“这个聪明的 小动物” “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 “它们总爱和我捉迷藏” “或是听到了,也置之不 理”等等。【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语言特点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要明确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说明文 的语言有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区别, 二者的说明都遵循准确、 科学的前提, 只不过后者比 前者在说明时或穿插传说、趣闻、或进行描写, 或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说明对象介绍得 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本文就属于生动说明。题目中给出的文段,则采用了平实说明,解答 时,紧紧抓住这二者之间的区别, 联系文章中运用拟人、 描写的句子, 说出二者的不同即可。 如“这个聪明的小动物” “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 “它们总爱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