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说课稿(16篇)_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说课稿(16篇)_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说课稿(16篇)_第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说课稿(16篇)_第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说课稿(1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亿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1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说课稿6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12把亿以上的数改写、四舍五入成以“亿”作为单位的数说课稿16一亿有多大说课稿20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说课稿26线段、直线和射线说课稿33角的度量说课稿39角的分类说课稿48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56平行与垂直说课稿62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70笔算除法说课稿79条形统计图说课稿85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说课稿91数学广角烙饼问题说课稿97亿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Ø 说教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课课题是亿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

2、识亿以内的数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所以本课作为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具有重要地位。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数位顺序,知道数位、数级,会读亿以内的数。 2、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计数单位。难点是明确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四、教学准备:课前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和学生自带的计数器

3、。Ø 说教法一、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 二、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三、密切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能力,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Ø 说学法一、分层次安排数数活动,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把数直观的小方块与在计数器上拨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抽象和概括出更大的

4、数。指导学生学会在动手中学,在实践中学的方法。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更大数与身边可以感受的具体“参照物”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较大数的实际意义。三、布置学生收集更大数的信息,让学生体会数据在描述或交流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数学的意识。Ø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课件出示有关汶川大地震资料,结合资料数据向学生提出: 在这些数据中,有几个一位数?几个两位数?几个三位数、四位数?“5979”中,7左边的“9”与右边的“9”有什么不同?试读“20000”、“4000000”。 然后,出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大数的存在。尝试读这些数据。 揭示

5、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自觉认识并寻找和新知的结合点。让学生自愿的学习新知,也更容易掌握新知。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认识1亿。首先,以北京市人口19612368人为例试读,认识万以上的计数单位,十万,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然后让学生观察并动手拨计数器,发现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最后加强学生交流,巩固认识。 2、指导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激发学生思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了解计数单位概念。在思考中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观察板书,思

6、考拨珠过程,交流得出结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1)学习数位指导学生认知数位概念。将19612368按数位顺序写出.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并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4,学习"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在数位表上增加栏,并标明数级,从右向左四位分一级,第一级是个级,第二级是万级,第三级是亿级个级、万级以及后面要学到的亿级都是数级.按级读出北京市人口数.) 5、巩固练习完成第4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回顾旧知的同时通过拨计数器自然的掌握10进制在亿以内数的认识中

7、照常使用,并了解计数单位的作用和扩展。同时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主动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应用知识,体验成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1,2题,完成后小组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数位顺序表,加深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的数级划分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四、全课小结请学生们自由的说一说,通过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评一评,这节课学得怎么样 ?五、课后作业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亿以内的数?调查一下,把这些数写下来,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亿以内数的认识10个一万是十万1381 9000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

8、进率是十。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里的例题5。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一开始就联系生活,先呈现六个其他国家来我国旅游的人数,从小精灵的提问出发,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自己探索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然后教材设计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练习,意在巩固和发展学生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本节教材是小学数学数的认识的重要

9、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对亿以内数的深入认识;另一方面,学好了本节课内容,也为以后学习更大的数大小比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已经能够很熟练的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同时在本单元的前3课时中,学生已经认识了亿以内的数,知道了什么是数位、计数单位、数级和位数,在这样的知识基础上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生会比较容易的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迁移到亿以内的数上,进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同时本课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把“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

10、,溶合在学生所进行的“抽数比大小”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三、说教学目标结合本节教材内容,以课标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切入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数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4.通过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5.结合现实素材,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多个数的大小比较。 四、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

11、,贵在得法”,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设疑诱导法、游戏激趣法、发现学习法,把这三种教法融合到整个教学中。我还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为: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类比迁移法、分析发现法。 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开课伊始,我从学生喜欢比赛、游戏的特点入手,借助让学生翻数字卡片的游戏,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引起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回忆,另一方面自然的导入到新课。引出课题后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资料,大家看一看。”接着课件出示例5图画,启发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并借助小精灵的提问,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间。 (二

12、)小组交流,探究新知 本节课我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从猜测到验证,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设疑提问。 师:请大家想一想、猜一猜: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可能是怎样的? 学生可能说出: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跟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是一样的。验证猜想。老师从例5图中取出两个数:美国:2116100 泰国:608000并请来数位顺序表帮忙验证。 (学生对照数位顺序表写下这两个数,可能发现:果然是位数多的数就大。) 再取出两个数:印度 606500 泰国:608000 将这两个数对照数位顺序表再读一读,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发现:这两个数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左起第三位上的8比6大,60800

13、0606500) 尝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师:请同学们再从例5六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总结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师:比较亿以内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相同的怎么比较?位数相同时,怎么比较? 比较多个数的大小。 师: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了,那如果是一些数呢? 出示一组数据:50500 500500 55000 40005 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后,试着独立完成。然后教师激起学生探究欲望,引导学习纵向对齐比较的方法。 (三)应用新知、拓展练习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我对书中的练习进行了补充,我设计了基础练习、延伸练习、拓展练

14、习三个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基础练习。 (1)比较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的大小。 925041036005014063140 2890628890 620300307300 35万352000 59999960万 (2)完成课本练习。 基础练习巩固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便于学生熟练的掌握方法。 2.延伸练习。(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有几个答案写几个)78642=7842 68831098310( ) ( )457604576 620457204( ) ( )3.拓展练习。请六位同学拿着数字卡片站在讲台上,其他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看哪个小组排得又对又快。创

15、设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四)课堂总结延伸在本课即将结束时,我让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感受?学生可以说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可以说情感、态度方面的。最后我结合教材素材,激励孩子们好好读书,将来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繁荣、富强,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国友人来我国旅游观关。 以上是我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总之我希望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老师精心预设、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也水到渠成的、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中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掌握了此方法和规律,不仅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也会举一反三的比较更大的整数,乃至将来为学习小数的比较大小奠

16、定基础。这就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想法,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还恳请各位同仁指正,我自己也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五、说板书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哪一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设计意图:提纲式的板书设计有利于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总结和反思,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清晰的思路,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系统性地记忆新知。 以上就是我所有的说课内容,希望各位评委对本节课提出宝贵的意见!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中只举了少数例子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

17、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初步发明各种计数符号等,直观形象的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并介绍了十进制计数法。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产生的历史,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二、教学理念: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

18、提供了可能。为此,在教学“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三、教学重点、难点1、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2、通过学生自己完成数位顺序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四、学法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五、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

19、维的重要学科。因此,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尽力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着重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研讨法。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师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那么多年的数学了,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其实啊,我们跟数已经成了老朋友了。但是你们有过这样的疑问吗:这些数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课件出示数的产生过程。2、教师应和学生的回答情况出示准备好的小石子、绳子和木板,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如何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又如何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

20、量等等,引出数学一一对应思想。3、了解古代一些数字符号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等。4、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介绍印度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故事。(二)、呈现新课1、建立自然数的概念(1)教师边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边在黑板上写数字1,2,3,4,5,10,68,105,说明这些就是所谓的自然数,最后说明“0”也是自然数。 (2)请同学们例举更多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数,加深对自然数的印象。(3)请小组讨论研究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教师适当提问,引导学生发现自然数每相邻的两个数中,后面的一个数比前面的一个多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2、十进制计数法(1)、同学们,我们在前几节课已经学

21、习了到万级为止的数,但是,还有比亿更大的数存在着,(出示数位顺序表)教师在计数器上现场贴上亿级的数位。(教师向学生说明:还有比千亿更大的数,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数为顺序表后面用“”,表示后面还有其他数位。)(2)、教师提问:“那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呢?”(3)、小组讨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请同学们自己得出结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最后,教师给出“十进制计数法”的名称,在黑板上板书。(三)、课堂总结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自然数和十进制计数法。2、全体回忆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3、全体回忆十进制计数法

2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始终围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须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习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教学理念来开展教学活动。为此,我在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的规律,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亿以上的数改写、四舍五入成以“亿”作为单位的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把亿以上的数改写、四舍五入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23、。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五大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万数和非整万数的改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何把整亿和非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并能够准确地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数的描写。2、说目标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把整亿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 改写。(2)学会把非整亿数用“四舍五入”法近似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并能正 确熟练改写。(3)区分“=”和“”的使用3、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整亿数和非整亿数改写成以“亿”作

24、单位的数难点:“四舍五入”的正确使用4、教学时间: 一课时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学习理解能力,并且学习掌握了整万数和非整万数的改写作为基础铺垫进一步学习的,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容易掌握。三、说教法、学法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和归纳总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探索和交流中感受数学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准备我将采用先进的多媒体,使用ppt直观教学手段,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五、说教学过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25、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将教学过程预设为四个环节来进行教学。(一)复习旧知,激情引入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250000=25万     2000000=200万     58120000=5812万2.把下列各数用“四舍五入”法近似成以“万”作单位的数:138564140000=14万12843851280000=128万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回想整万数和非整万数的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请学生说一说并把方法归纳出来。(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起到复习旧知识的作用

26、,又为今天的新课作铺垫起导入的作用。)(二)合作探究,体验新知1、多媒体展示教材例3中第一个数:200000000=_亿教师将利用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试着把整亿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请学生说说各自的方法,教师确认答案后,再一起讨论总结方法。2、展示教材例4中第一个数:1034500000_亿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回想如何把非整万数改写成以“万”数作单位的数的,说说方法,然后让学生按照这个方法,试着把非整亿数改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期间,我会提醒大家注意正确使用“四舍五入”法、使用分级线和写上单位“亿”字。3、小组内合作交流,说说各自的方法,然后尝试把方法总结出来。并指名说一说,我再加

27、以概括总结。(设计意图:新课体验环节,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合作交流为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数学,找到改写数的方法,并培养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方法的习惯。)(三)巩固提升,乘胜追击1、46000000000=_亿    30500000000=_亿20897000000_亿    987654000_亿2、课件展示书本22页第7题  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新知识的记忆,同时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教师同时巡逻,及时辅导学生。(设计意图:练习是学生掌握、熟练运用知识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帮助学

28、生记忆知识点。练习分为两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三)总结评价,谈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您收获了哪些知识和方法?您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吗?这样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功收获知识的喜悦。最后将使用课件展示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及改写的方法,让学生读一读更深入脑海。六、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内容简洁、有条理,让学生一目了然,这样更能突出本节课的知识点。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1、200000000=_2_亿(去掉亿位后面8个“0”)2、1034500000_10_亿    20897000000_209_亿(“四舍五入”看

29、亿位后面所有数的最高位,若这个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一,再省去后面8位数;若小于5,就直接舍去后面8位数字,再加上一个“亿”字。)一亿有多大说课稿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数学新课程标准将一亿有多大安排在第二学段(人教版四年级上)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且安排在认数和计算器教学之后,其目的是相当的明显的。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在“认数”和“用计算器计算”这二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

30、、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根据这一目标,苏教版新课程数学教材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一亿有多大。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新课程指出:“教师应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我设计这节课时,主要以“猜一猜”、“找一找”、“推一推”等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动脑思考、合作交流,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努力营造一个学生乐学,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31、的立体的开放式教学环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能用倍比法或归一法解答有关1亿的问题,能借助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中经历“猜想、试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重点:经过探究1亿有多大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教学

32、难点:在探索中经历“猜想、试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二、教法和学法学法1、数学知识生活化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用应用于生活。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纸张由少到多的感性体验引入新课,让学生充分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本课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的情境符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无疑,这将是学生理想的数学学习起点。2、学习方式多样化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标准也极力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

33、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故本课设计时极力凸显这一教学理念。3、学习过程体验化新的数学课程理念认为:过程是一个课程目标。“学生要想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法学习数学。”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各自的思维方式、智力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数学学习的过程又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和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通过互动体验认识数和数学思想,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三、说教学过程本课的设计与实施,是一段艰难的过程,同时,更是一段充满着创造与激情的过程。我把本课的教学大致分成了四个部分。活动一、 复习提问,激发求知欲一名教育家对提问的作用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发明千

34、千万,起点在一问,在课的一开始,我问学生“1亿张纸摞起来大约有多高呢”?说实在话,本人压根就没想让学生把它回答出来,目的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的学习活。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自然而然地进入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活动二、研究方法,初步感知1亿这个数确实太大了,如果与学生空对空的说教,学生肯定难以理解和掌握,必须从具体的实例入手,而即使有了具体的实例,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也等于白咋呼。所有本人先引导学生探究研究的方法,从100张纸的高度入手,推算出1亿张纸的高度。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1亿张纸的高度,感受到1亿这个数的大小,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学到研究大数的方法,无意间向学生

35、灌输了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给学生的今后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活动三 、合作探究,再次体会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因为有了上一个环节的基础,所以,在这个环节里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想象,提出各种有关1亿的问题。并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在各自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探究,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数一数和排一排这两个环节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推算出1亿张纸的高度;2、阅读资料,用学生感到非常高的物体与1亿张纸的高度进行比较,充分感知1亿的大小;3、小结归纳探究的方法。活动四、 联系

36、实际,深入认识联系生活中的事物,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利用可想像的素材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学生可能提出:(1)数一亿张纸需要多少时间?(2)把一亿本数学书铺开,封面的面积有多大? (3)走一亿步有多长? (4)一亿滴水有多重? (5)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在一排,大约有多少米长? (6)数一亿个硬币需要多长时间? 这些具体的事让学生分小组研究,探究后各小组汇报,让学生充分感知1亿的大小。 四、说预设实施效果本课的立意始终围绕着生活展开教学活动,让数学的知识紧密地贴近生活的原型,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之初,学生通过多媒体感受米粒由少到多的变换,建立了对一亿的感

37、性认识;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伙伴的实践,交流、合作、学生逐步地完善了对一亿的理解,形成了比较准确的理性认识;最后,学生带着这些理性的思维去发掘生活,对一亿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联想。整个学习的过程,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从生活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后回归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学习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我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把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粗浅的认识,恳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教

38、学内容。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如果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和平方千米。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观念,联系实际体会它们大致是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象;应用平方米与公顷、平方千米与公顷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能方便地表达土地的大小,从而体会土地的面积;整理先后教学的全部面积单位,组织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二

39、、学情分析本学期大部分学上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明确,上课专心听讲,下课积极主动的完成老师的任务,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的问老师还有同学,只有个别的同学思想不够积极,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只是比较牢固,回答问题比较准确,对新知识掌握较快。学生上课时回答问题比较积极,但语言的组织能力还不够强,有待加强。三、说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将计算融入到具体的问题情景

40、之中,产生计算的需要,然后再确定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依据新课标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四、说学法通过本节课学习,使使学生能够利用新旧知识迁移,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去发现新知识、新经验,充分发挥作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并在自己获取的成果中享受成果、消化成果、渗透成果。使学生脑海中形成数学来源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点,并能利用所学知识,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五、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计算、观察、推理、想象等

41、方式让学生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2、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利用数据资料,图片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六、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公里)。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有多大的实际认识,以及掌握土地面积单位的进率和简单换算。教学准备: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等。课前准备:测量操场的长和宽,计算操场的面积,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激活已有的

42、数学经验。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与数学有关的信息,现在我们就来个就地取材。师随手拿起一个文具盒,问:它的表面面积大约是2(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00( )。黑板的面积大约是( )。师:刚才我们都讲的是什么单位?(面积单位),从你们响亮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你们对面积单位掌握得很扎实,同时,我也了解到你们非常关注身边地一些事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大家继续保持。接着出示:中宁一中的占地面积约5( )。师:能填我们学过的单位吗?【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物体表面面积切入,复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3个较小的面积单位。通过感知中宁一中面积的大小让学生产生需要

43、运用更大面积单位表示的需要。】2、揭示课题师:表示一些较大的面积,如土地面积、森林面积、沙漠的面积等等,常常会用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它们是公顷和平方千米。板书: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认识公顷自学公顷,初步感知师:1公顷到底有多大?“公顷”和“平方米”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请同学们打开书34页。(学生看书)师:谁能把自己看书的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学生汇报,师板书: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推算: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推算后汇报,师板书)100米×100米=10000平方米=1公顷感悟1公顷。师:从推算结果来看,说明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

44、进率是多少?知道了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你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1公顷的大小?a、带学生到操场,汇报操场面积,再估计1公顷相当于几个操场的面积?使学生初步建立1公顷的表象。b、8名学生手拉手为一组,4个小组围成一个正方形。 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大约是10米,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推算: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合起来就是1公顷?想象:100个这样的正方形是1公顷,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事物体验1公顷的大小。通过推算、想象让学生深刻体会推算更大的物体面积的解决策略,同时鼓励学生要关注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领悟公顷  师:关于公顷,老师也上

45、网查阅了有关资料,请大家欣赏。(课件出示有关资料的图文信息)a、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约72公顷,是( )平方米。b、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天安门广场,面积大约400000平方米,是( )公顷。c、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的建筑面积约为26公顷,是( )平方米。师:欣赏过后,你们有什么感想?【利用网络提供和公顷有关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公顷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通过富有思想内涵的文字信息,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对祖国的自豪情感,也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量。】2、认识平方千米师:你知道1平方千米有多大吗?猜一猜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使学生

46、明确: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带学生到室外目测距离学校大约1千米。懂得以这么长线段围成的正方形面积约是1平方千米,使学生感知1平方千米大约是多大。师: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公顷?揭示:1平方千米=100公顷延伸:a、上海市的面积大约是7037平方公里。b、中国地大物博国土面积约是960万平方千米(平方千米)。   c、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一位,约为1710万平方千米。    (三)课堂练习  1公顷=(    )平方米   1平方千米=(&

47、#160;   )公顷3公顷=(    )平方米   4平方千米=(    )公顷20000平方米=(    )公顷    800公顷=(    )平方千米(四)总结整理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提出有疑惑的问题。2、师生共同整理面积单位。八、板书设计公顷和平方千米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

48、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线段、直线和射线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线段、直线、射线,这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时,即教材P38。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线段、直线、射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角、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内容主要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为进一步更深层次的认识角和角的度量做铺垫,这些都是图形与几何中的最基本的部分,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的手电筒射出来的光作为现实模型和教具,让学生直观认识射线和直线的特征,

49、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展开讨论,辨析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建立射线、直线的概念。 (二) 学生分析学生在二年级的学习中,对角已经有了较多的直观认识,对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都是本课学习可以利用的基础。对于射线和直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一些感性的例子,但不太会注意它们的几何特征。再者,射线、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因此学起来会有一定难度。(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直线,知道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2、通过“动一动”、“画一画”、“认一认”等活动,使学生对线段、射线、直线感悟:线段和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过程与方

50、法:发展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并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统一思想,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和特征,知道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教学难点:正确掌握射线和直线的定义,能正确区分直线与线段,会表示“线段、射线、直线”。(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筒、练习纸、直尺、铅笔等。二、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

51、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以教师演示法、谈话启发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去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二)说学法:在学法上,选用指导学生观察、操作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三、

52、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线段 1、画一画、量一量。2、师生合作,将教室窗帘拉上,让一位学生拿上电筒站在离墙壁预定的点上,将手电筒的光线射到教室的墙壁上。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墙壁上的亮点与灯泡之间的光线可以看成什么?从而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出线段的特点是: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出长度。(教师板书线段的特征)(二)认识射线 1、老师将手电筒的光线射向天空,并出示以下两个问题:问题1:刚才上台合作的同学将手电筒射到墙壁上,我们可以知道它的长度,现在我们把光线射向天空,这条光线有什么特点?问题2:若射向天空中无物遮挡时,我们可以量出它的长度吗?为什么? 学生个人自由抢答,发表意见,用不同词汇描述。最后教师再总结

53、:光线从灯泡射出,一直射向无穷远处,将没有尽头。从而得出射线的概念,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的线,叫做射线。 2、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射线,并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见到过这种线吗? 3、进一步认识射线的特征。 教师课件演示延伸线段的一个端点,画成了射线,并提问你觉得这是一条射线吗?把线段一段无限延伸,得到一条射线。 从而让学生理解射线与线段的区别和联系。4、通过练习让学生对射线、线段加深理解。(三)认识直线1、教师在课件上演示,刚刚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伸,得到了射线。那要是把线段的两端都延伸开来,(师板画)你觉得这条线,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并发表意见。) 2、最后得出直线的定义:没有端点

54、,向两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出直线的长度。3、师课件出示小练习:“线段、射线、直线的对话”。直线对射线说:“你只能向一端无线延伸,而我可以向两端无线延伸,所以,我比你长。”射线对直线说:“我一端有点,而你没有点,所以你没有我漂亮”。这时,线段说:“你们都没有我好看,我两端都有点,而且人们可以帮我测出长度,而你们是无法测量出长度的”。 4、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之间的关系 。通过课件演示,通过观察学生很直观的就可以理解并得出三种线的关系:线段、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5、三种类型的线的表示方法。6、课堂练习。(1)小组合作、展开讨论,完成表格。主要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归纳与整理。(2)找朋友、判断题主要是

55、考察学生对三种线的基本特征的掌握。(3)扩展题。让学生对线段、射线、直线特征有更深刻的领悟。7、扩展延伸。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与生活。四、说板书设计我采用简洁明了的表格式板书,将线段、直线、射线的图形、特点、延长及测量情况进行归纳,便于理解和记忆。线段、直线和射线五、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线段、直线和射线,知道了这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表示这三种线,达到了既定目标。课堂上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课文,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动手实践,展示交流。六、不足之处由于学生和教师不够熟悉,师生互动略显被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对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够熟悉,部分学生不会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不能抓

56、紧时间解决学案中的问题,大部分学生不会发现并提出问题,导致课堂学习效率降低。另外,由于本人只有任教过一学期四年级下册数学,对教材和学情把握不准,时间把握的也不够准,以致没能很好的按原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这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和教师多加指教,我会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以后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增加教学经验。角的度量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角的度量。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线段、直线与射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后面学习画角、角的分

57、类的基础。教材注重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必要性,认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特征,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二、说学生学生对于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量角器虽然被拿在学生的手中,但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一条条放射状的线,不同的刻度,会使学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至于怎样用它测量角的大小,就更显得无从下手了。而且,在实际中,学生似乎没有度量角的需要,他们所掌握的完全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很少能应用到生活中。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本节课的目标:知识目标: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能力目标:在测量角大小的活动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情感目标:1、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尝试,积极表达,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