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要点归纳_第1页
标准化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要点归纳_第2页
标准化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要点归纳_第3页
标准化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要点归纳_第4页
标准化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要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标准化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要点归纳第一部分 标准化概论(一)基本概念1、掌握标准、标准化定义;标准定义: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化定义: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2、掌握标准的对象和本质;标准制定的对象:“重复性事物”是标准制定的对象的基本属性。所谓“重复性事物”就是指反复出现多次的同一事物。标准的本质:标准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统一规定”,是反映需求的扩大和统一。单一的产品或单一的需求,不需要标准,也无需统一。3、掌握标准化的本质和作用;标准化的本质:法律、法规

2、和技术标准是管理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两种必备手段,两者在一定范围和一定领域中相互易迅、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和相互支持。标准化的作用:(1)、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2)、是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的基础;(3)、是质量安全的支撑;(4)、是国际贸易合作的工具。4、掌握标准的种类;(1)按制定标准的宗旨分为:公标准(公共标准)、私标准;公标准:也就是公共标准。是动用公共资源制定的标准,其宗旨是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共利益,为全社会服务。私标准:私标准是由非公共资源转化的标准,具有独占特性。(2)按制订标准的主体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也就是适用范围)*国际标准

3、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为三大国际标准化机构;安徽省地方标准代号为DB34;电子行业标准为SJ开头。(3)按标准化对象的基本属性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定义: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管理/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4)按标准的约束力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世界贸易组织的技术法规和标准;欧盟的指令和标准;*可详读国务院关于印发神话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文)(5)按标准信息载体分为:标准文件、标准样品(实物标准)。5、熟悉标准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标准的使用价值:有用性是标准的自然属性,是标准的使用价值。一项

4、标准的应用的越广泛,或者解决的问题越关键,其使用价值就越大。标准的价值:是标准的社会属性,标准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是指在标准的生产(制定)过程中物化在该标准(产品)中一般性人类劳动。(二)、标准化原理1、掌握“统一、简化、协调、优化”原理和标准系统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统一原理:就是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对标准化对象的形式、功能或其他技术特性所确立的一致性,它与被取代的事物功能等效。统一的基本原则:一致性原则、时间和条件原则、等效性原则。简化原理:是指通过标准化活动把多余的、可替换的简化,减少事物的复杂性。标准化的本质就是简化。简化是有原则的,只有合理的简化,才能达到总体功能最佳。协

5、调原理:某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往往会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达成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妥协”是一个需要充分沟通和协调的过程。协调是标准化活动的重要方法。优化原理:标准化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佳效益。标准系统管理原理:系统效应原理、结构优化原理、有序发展原理、反馈控制原理。*王征的五项原理,常捷的八字原理、李春田的标准系统原理、张锡纯的标准工作原理。(三)标准化的形式1、掌握简化和统一的概念和原则;简化的概念: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对象(事物)的类型数目,使之在既定时间内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控制标准化对象的类型和过度膨胀,使之类型合理化。简化的原则:在简化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标准化原理(尤

6、其是结构优化原理)以及从实践中确立的原则。(1)、既要对不必要的多样化加以压缩,又要防止过分压缩;(2)、简化方案应以确定的时间、空间范围为前提;(3)、简化的结果必须保证在既定的时间内足以满足一般需要,不能因简化而损害用户和消费者的利益;(4)、产品的简化要形成系列,其参数组合应尽量符合标准值分级制度。统一化的概念:统一化是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统一化的原则:适时原则、适度原则、等效原则、先进性原则。2、掌握通用化的概念、目的和作用;通用化的基本概念:是指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选择和确定具有功能互换性或尺寸互换性的子系统或功能单位的标准化形式。通

7、用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扩大同一产品(包括元器件、部件、组件、最终产品)的适用范围,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或零件)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重复劳动。通用化的作用:效果体现在简化管理程序、缩短产品设计和试制周期、扩大产品批量、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品和产品质量、方便顾客和维修、最终获得各种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节约、为企业带来效益。具有功能互换性的复杂产品,通用化的意义更为突出。3、掌握系列化的概念和内容;系列化的概念:通常指产品的系列化,它是对同一类产品中一组产品通盘规划的标准化形式。系列化的内容:编制产品基本参数系列、编制产品系列型谱、产品的系列设计。4、熟悉组合化的概念和内容;组合化的基本概念:是指按照

8、标准化的原则,设计并制造出一系列通用性很强且能多次重复应用的单元,根据需要拼合成不同用途产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建筑用砖,活字印刷,文字和数字符号,也有人称它为“积木化”和“模块化”。5、熟悉模块化的一般概念和过程;模块化的一般概念:模块:由元件或零部件组合而成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可成系列单独制造的、可分可合可互换的,通过不同形式的接口与其他单元组成不同产品的标准化单元。模块的特征(5个);模块的种类:按照模块的用途和特征通常将其分为功能模块和分级模块。此外还可分为通用模块、专用模块、特别模块模块化:是以模块为基础,综合了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特点,主要针对复杂产品或工程开展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9、模块化的内容:(1)、是在综合了标准化其他形式特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标准化高级形式;(2)、对象是结构复杂、功能多变、类型多变的产品、工程或活动;(3)、基础是模块,而模块(而不是由零件)组合成产品或工程。(四)、综合标准化1、掌握综合标准化的概念和理论基础;综合标准化的概念:为了达到确定的目标,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标准综合体,并贯彻实施的标准化活动。(GB/T 12366-2009)标准综合体: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按其内在俩系或功能要求形成的相关指标协调优化,相互配合的成套标准。标准综合体的特征:成套标准、综合标准化对项标准与相关要素标准的集合、整体性。综合标准化理论基础:指导理论、

10、理论基础、方法论(目标导向、系统分析、整体协调)2、熟悉标准综合化的基本原则;(1)、将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作为一个系统开展标准化工作,并且范围明确并相对完整;(2)、综合标准化的全过程应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以系统的整体效益(包括技术、经济、社会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最佳为目标,保证整体协调一致与最佳,局部效益服从整体效益;(3)、标准综合体内各项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应相互配合,所包含的标准可以是不同层次的,标准的数量应当适中,而且各标准之间应贯彻低层次服从高层次的要求。(4)、充分选用现行标准,必要时可对现行标准提出修订或补充。(五)、国际标准化1、熟悉国家标准化、区域标准化和国际标准化的定

11、义和作用;国家标准化定义:是指由国家建立全国性的标准化机构制定国家标准,通过国家标准化机构批准、公开发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标准化活动。国家标准化的作用:(1)、在全国建立秩序,实现标准的协调统一;(2)、促进科学技术、经济及贸易的发展,维护本国利益;(3)、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谋求本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协调,扩大国际交流与国际交往。区域标准化定义:是指由同处一个地区的国家标准化组织共同开展的标准化活动。区域标准化的作用:(1)、消除本地区贸易壁垒,促进地区的合作和交流,繁荣地区经济;(2)、有利于各国通过区域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协调;(3)、能够反映本地区的特色,祈祷国际标准化的补充作用。国际标准化

12、定义:是指在国际范围内,由众多国家和组织共同参与的标准化活动。国际标准化的作用:(1)、协调各国、各地区的标准化活动;(2)、研究、制定并推广采用国际标准;(3)、对标准化有关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以促进全球经济、技术、贸易的发展,保障人类安全、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946年10月14日决定建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每年的10月14日为世界标准日。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2、熟悉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组织(ISO)2013年9月20日,我国张晓刚成功当选ISO主席,总部设在日内瓦、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906年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国际电信联盟(ITU)1865年5月17日

13、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六)标准信息管理1、掌握标准信息管理和标准文献检索的概念;标准信息管理的概念:是对标准化活动中产生的、记录标准化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标准化文献,以及其他领域中与标准化信息相关的信息资料,有组织地、及时地进行收集、加工、存储、报道、分析、研究,并提供信息服务等的策划与控制活动。标准文献检索的概念:广义将文献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用户的需要查找出有关文献的过程。狭义从众多文献中查找出包括用户指定特征或含有用户所需信息的那些文献的过程。2、熟悉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CCS),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89年11月城市发布实施。(1)、分类体系与

14、类目设置:结构为二级编制形式,(2)、标记制度;(3)、标准文献检索。第二部分 标准化法律法规及规章(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条文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1.掌握标准的制定原则和对象:原则:1、国家鼓励积极采取国际标准;2、制定标准应有利于保障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保护环境;3、制定标准应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提高经济效益,并符合使用要求,有处于产品的通用互换,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4、制定标准应做到有关标准的协调配套;5、制定标准应有利于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

15、外贸易;6、制定标准应发挥行业协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作用。对象: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2.掌握标准制定与实施的有关规定:标准的实施是标准化活动的关键环节之一,标准只有在实施之后,其作用和效果才能产生和体现出来。3.熟悉标准化工作的任务和管理体制:总任务: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管理

16、体制:我国标准化管理实行由政府主导的统一协调和分工协作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二)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管理办法1.熟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原则及程序:原则:制定国家标准应当贯彻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有利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家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对外贸易的发展;保障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保护环境;充分考虑使用要求,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协调配套。程序:分为9个阶段:预阶段、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批准阶段、出版阶段、复审阶段(企业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3年复审,其余均为5年)

17、、废止阶段。2.熟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审批及发布流程:1、技术审查2、批准。P723.熟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复审要求。标准正常有效标龄为发布之日起5年,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正常有效标龄为发布之日起3年;超龄标准应进行复审。复审可采用会议审查或函审,标准复审的结论分为继续有效、修订或废止三种情况。(三)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安徽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1.熟悉地方标准的制定原则及程序:制定原则:1、应附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2、应当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3、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程序: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审查、批准、编号、发布、备案、复审、修订、废

18、止。(四)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1.掌握企业标准的制定原则和对象:原则: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2、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针、政策;3、符合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要求;4、满足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保护动植物生命健康和安全;5、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和节约能源;6、保证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7、完整反映产品的质量特征和功能特性。对象: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2.掌握标准在企业中的实施:原则:1、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中的强制性标准和强制性条款,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生产的产品,禁止生

19、产、销售和进口;2、推荐性标准企业一经采用,应该严格执行;3、已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的标准都应该严格执行;4、出口产品的技术要求,依照合同的约定执行,出口产品不单独制定标准。实施的程序:1、计划;2、准备;3、实施;4、检查;5、总结(改进)。(九)安徽省企业产品标准管理办法1.掌握安徽省企业产品标准制定的原则:制定企业产品标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二)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针、政策;(三)符合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要求;(四)满足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保护动植物生命健康和安全;(五)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环境,合

20、理利用资源和节约能源;(六)保证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七)完整反映产品的质量特征和功能特性。2.掌握安徽省企业产品标准制定、修订和备案的流程:制定企业产品标准的一般程序是编制计划、调查研究、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必要的验证、审查、批准、编号、发布。第八条 企业产品标准草案由企业自主制定,也可以委托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行业协会或者其他技术组织起草。第九条 企业在批准、发布企业产品标准前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一)企业产品标准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符合性;(二)技术内容的先进性、合理性和完整性;(三)试验方法的科学性;(四)检验规则的可操作性;(五)标

21、准编写与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系列国家标准的符合性。第十条 企业产品标准审查由企业负责组织,也可以委托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行业协会或者其他技术组织负责组织。第十一条 专家组负责标准的审查,实行组长负责制。专家组应当由研发、生产、检验、销售、客户、大专院校、行业管理等方面人员组成,不得少于5人。直接参与企业产品标准起草的人员不得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审查。第十二条 参与企业产品标准审查工作的专家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或者大专以上学历和3年以上从事相关行业工作经历,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强制性标准,了解相关产品生产的工艺、技术要求和国内外该领域技术、标准发展的状况。 第十三条

22、 标准起草单位提交专家组的审查材料不得少于下列内容:(一)标准文本(送审稿);(二)标准编制说明(参见附件1);(三)规范性引用文件和参考资料;(四)标准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附件2);(五)试验验证报告;(六)企业实施该标准在设备、检验、管理等方面能力的说明。第十四条 标准审查必须经专家组全体人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可通过,专家组应当根据审查意见填写审查单(会议纪要)(附件3)。审查情况应当包括:审查日期、地点、起草单位、组织审查机构、参加审查人员名单。审查结论主要涉及:评价意见、主要修改意见和采纳情况;所审查的企业产品标准送审稿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低于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23、和地方标准的,应当具有相应的理由和相关影响的说明;是否予以通过审查等内容。审查结论可以作为企业批准发布企业产品标准的技术依据。3.熟悉安徽省企业产品标准复审的要求。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产品标准应当进行复审:(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产业发展方针、政策作出调整或者重新规定的;(二)新发布了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三)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作了修订的;(四)企业生产工艺或者原材料配方发生重大改变的;(五)标准备案有效期届满的;(六)其他应当进行复审的。(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皖政2011117号)1.了解标准化

24、工作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总体要求;必要性、紧迫性:1、标准缺失老化滞后,难以满足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需求。2、标准交叉重复矛盾,不利于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3、标准体系不够合理,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4、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不完善,制约了标准化管理效能提升。总体要求: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坚持国际接轨、适合国情。坚持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坚持依法行政、统筹推进。2.了解标准化工作改革措施和三个实施阶段。(一)第一阶段(2015-2016年),积极推进改革试点工作。(9项重点工作)(二)第二阶段(2017-2018年),稳妥推进向新型标准体系过渡。(5项重点工作)(三)第三阶段(2019

25、-2020年),基本建成结构合理、衔接配套、覆盖全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标准体系。(4项重点工作)第三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一)掌握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是对标准化工作标准化的重要标准之一,它的实施将能够有效地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该标准的规定用以指导如何起草我国标准,它是编写标准的标准。GB/T 1.12009的主要技术内容为:规定了编写标准的原则、标准的结构、起草标准中的各个要素的规则、要素中条款内容的表述、标准编写中涉及的各类问题的规则以及标准的编排格式。制定标准目标:

26、编制出明确且无歧义的条款,并且通过这些条款的使用,促进贸易和交流。规则:目标和要求:内容完整、表述清楚和准确、充分考虑最新技术水平、为未来技术发展提供框架(尽量不包括生产工艺的要求)、能被未参与标准编制的专业人员所理解。统一性:统一性是对标准编写及表达方式的最基本的要求。统一性强调的是标准内部(即标准的每个部分、每项标准或系列标准内)的统一,包括:标准结构的统一,即标准的章、条、段、表、图和附录的排列顺序的一致;文体的统一,即类似的条款应由类似的措辞来表达,相同的条款应由相同的措辞来表达;术语的统一,即同一个概念应使用同一个术语;形式的统一,即标准的表述形式,诸如标准中条标题、图表标题的有无应

27、是统一的。协调性:协调性是针对标准之间的,它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所有标准的整体协调”。为了达到标准系统整体协调的目的,在制定标准时应注意和已经发布的标准进行协调。遵守基础标准和采取引用的方法是保证标准协调的有效途径。适用性:适用性指所制定的标准便于使用的特性,主要针对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适于直接使用。第二,便于被其他文件引用,GB/T 1.12009对于层次设置、编号等的规定都是出于便于引用的考虑。一致性:一致性指起草的标准应以对应的国际文件(如有)为基础并尽可能与国际文件保持一致。等同、修改、非等效(已无)。规范性:规范性指起草标准时要遵守与标准制定有关的基础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考题:

28、标准编制说明(二)标准编写规则和方法;1、掌握标准各要素的基本概念;要素:是构成标准的基本单元。2、掌握标准编写规则和方法;(1)、自主研制标准;是指根据我国的科技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编制形成的标准。明确标准化对象、确定标准的规范性技术要素、编写标准。(2)、采用国际标准;准确翻译、分析研究、编写标准。(三)标准结构;1、掌握标准结构的概念;搭建标准的结构是正式起草标准之前必不可少的工作。2、掌握标准中要素的分类及熟悉具体内容;按照要素的性质划分:(1)规范性要素:声明符合标准而需要遵守的条款要素;必须遵守;(2)资料性要素:标示标准、介绍标准、提供标准附加信息的要素;无须遵守。按照要素的

29、性质和标准中的位置划分:如果不但按要素的性质,还要按照要素在标准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划分,分为(1)资料性概述要素:位于标准正文之前的四个要素,即封面、目次、前言,引言;(2)资料性补充要素:位于标准正文之后除规范性附录之外的三个要素,即: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索引;(3)规范性一般要素:位于正文靠前的三个要素,即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4)规范性技术要素:标准的核心部分,通常有:术语和定义、符号、代号和缩略语、要求、试验方法、规范性附录。按照要素必备的和可选的状态划分:(1)必备要素:封面、标准名称、前言、范围;(2)可选要素:除必备要素意外的要素。4、熟悉标准的层次;标准的层次可划分为部

30、分、章、条、段、列项和附录等形式。第四部分 企业标准化(一)企业标准化概述1.掌握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和指导原则: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中规定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检查。指导原则:1、法制原则;2、系统原则;3、动态原则。2.掌握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2、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3、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4、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5、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6、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7、参加国内、国际有关标准

31、化活动。3.熟悉企业标准化机构设置形式:企业标准化机构的设置应结合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普遍采用并被证明行之有效的企业标准化机构有以下两种形式:1、兼职标准化机构和兼职标准化人员,企业设兼职标准化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标准化管理岗位。2、专项标准化机构和专职标准化人员。4.熟悉企业标准化人员的要求: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制定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需要的标准并实施,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核心内容。标准化人员要具备“读好标准、写好标准、用好标准”的基本素质。GB/T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规定了企业标准化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1、应具备与所从事标准化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标准

32、化知识和工作技能,经过培训取得标准化管理的上岗资格;2、熟悉并能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3、熟悉本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和管理现状、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4、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计算机应用及文字表达能力。5.了解企业标准化培训和企业标准化管理。企业标准化培训:1、意识培训;2、基础知识培训;3、实施培训。企业标准化管理:P132(二)企业标准的编制1.掌握编写企业标准的方法:两种方法:一、自主研制标准:明确标准化对象、确定标准的规范性技术要素、编写标准;二、采用国际标准:准确翻译、分析研究、编写标准制定企业产品标准的一般程序 :编制计划、调查研究、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

33、见、对标准草案进行必要的验证、审查、批准、编号、发布。标准起草单位提交专家组的审查材料 :(一)标准文本(送审稿);(二)标准编制说明(三)规范性引用文件和参考资料;(四)标准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五)试验验证报告;(六)企业实施该标准在设备、检验、管理等方面能力的说明。(三)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1.掌握企业标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表的基本概念;企业标准体系是客观存在于企业中标准的有机整体,是标准的集合。企业标准体系表: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包括标准体系结构图和标准体系明细表,是表达企业标准体系概念的模型,是策划、分析、设计、建立、实施、评估企业标准体系的重要方法和工具,企

34、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是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的基础工作。2.掌握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的原则(五个原则:目的性、系统性、结构性、协调性、科学性)1、目的性原则:建立企业标准体系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总目标;2、系统性原则:体系就是系统,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组成了一个大系统,企业标准体系应遵循系统原则建立其横向、纵向结构;3、结构性原则:企业标准体系的结构层次是由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方式以及系统运动规律等因素决定;4、协调性原则:企业标准之间存在相互连接、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关系,必须协调统一,才能发挥系统作用。5、科学性原则:建立、运行企业

35、标准体系应借鉴先进管理模式,如(1)领导作用;(2)过程管理的系统方法;(3)PCDA管理模式;(4)关键控制点;(5)合格评定;(6)持续改进。3.掌握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的方法: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原则1、目标明确:目的性(部分企业用质量管理体系代替标准体系);2、全面成套:系统性(不应有盲区、盲点);3、层次恰当;4、划分清楚。方法: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研究体系分类,绘制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研究具体标准化对象,编制标准明细表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说明。4.熟悉GB/T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GB/T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企业标准的制定范围:1、产品标准;2、生产、技

36、术、经营和管理活动所需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3、设计、采购、工艺、半成品及服务的技术标准,对已有国、行、地标的,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行、地标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用。目标和要求:内容完整;表述清楚和准确;充分考虑最新的技术水平;为未来技术发展提供框架;能被未参与标准编制的专业人员所理解。1.2统一性:结构统一;文体统一;术语统一;形式统一,1.3协调性;1.4适用性;1.5一致性;1.6规范性。5.熟悉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由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和企业标准体系明细表组成,两者互相配套,缺一不可。(四)企业标准体系的运行1.掌握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的程序;1准备:宣传培训、组织

37、保证、资金保证2计划:步骤措施、启动时间、完成时间、检查方式和时间、负责部门和人员3实施:实施记录4检查(自我评价):实施情况、标准质量、体系(全面成套、层次清楚、划分明确)5改进:持续改进,保持标准体系的有效性。2.熟悉企业标准体系自我评价的程序。1、成立评价小组:一般不应超7人;2、评价准备:编制“评价计划”和“检查记录表”、熟悉评价工作文件;3、评价实施:首次会议、标准工作的评价、标准体系文件评价、实施现场评价、自我评价报告、末次会议4、评价结果处置: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对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跟踪评价;自我评价报告的发放。第五部分 标准化的应用(一)、综合标准化1、掌握综合标准化的工作内容

38、和要求1、准备阶段 确定综合标准化对象、调研、可行性分析、建立协调机构2、规划阶段 确定目标、制定标准综合体规划3、制定阶段 制定工作计划、建立标准综合体4、实施阶段 组织实施、评价和验收2、综合标准化的基本原则1、将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作为一个系统开展标准化工作,并且范围明确并相对完整;2、综合标准化的全过程应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以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为目标保证整体协调一致与最佳,局部效益服从整体效益。3、标准综合体内各项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应相互配合,所包含的标准可以是不同层次的,标准的数量应当适中,而且各标准之间应贯彻低层次服从高层次的要求。4、充分选用现行标准,必要时可对现行标准提出

39、修订和补充,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3、综合标准化的特点 综合标准化具有:目的性、成套性、整体性、敏感性、全过程管理、计划性和风险性。(二)、农业标准化1、掌握农业标准化的对象、形式及特点农业标准化的对象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初级农产品加工业等农业行业以及农业行政管理和农业服务。农业标准化形式: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及模块化等。2、熟悉农业标准体系的构成农业标准按其作用分为农业技术标准、农业管理标准和农业工作标准。农业技术标准指责涉及农业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规范、技术要求而制定的标准,分为农业产品标、农业技术规程、农业方法标准、农业物流标准、农业技术基础标准;农业管理标

40、准指责农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制定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的标准,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经营定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安全卫生管理等管理;农业工作标准指对农业生产经营范围内制定有关工作岗位职责、岗位工作人员基本素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岗位考核与奖惩等内容的标准。(三)工业标准化1、掌握产品实现过程中标准化工作的整体要求(1)编制产品标准化综合要求;(2)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制定产品技术标准;(3)制定产品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4)参与各阶段的评审及图样和技术文件的标准化审查;(5)从标准化的角度上提出产品的发展趋势报告;(6)收集与产品相关的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并提

41、出相应的设计、工艺、检测等注意要点的报告;(7)提出同类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技术参数、性能的比较报告;(8)提供与该产品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2、掌握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企业应按GB/T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GB/T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和GB/T192732003等标准建立、实施和改进标准体系。3、熟悉设计和开发阶段标准化、制造过程标准化、质量检验标准化和包装标准化 产品设计的标准化工作是:在设计阶段运用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制定和贯彻相关标准,使产品的设计有序、高效。一方面能够使设计的质

42、量得到控制,保证产品符合预期要求;另一方面通过产品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等标准形式,有效提高产品零部件通用化、标准化的程度,从而提高产品设计的效率,降低产品设计、制造的成本,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产品设计开发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决策阶段 2、设计阶段 3、试制阶段 4、投产阶段 5、改进阶段制造过程标准化: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对产品制造过程中从原材料到加工工艺和工艺装备再到制造等环节制定、实施相关标准,以满足和体现产品设计要求,保证产品制造技术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秩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降低屋子消耗和制造成本。制造过程标准化分为:采购阶段和加工阶段质量检验标准化:是对质量

43、检验的依据、试验方法、检验手段、检验数据处理和传递等所实施的标准化管理活动。产品包装标准化:是以保证产品安全和质量为目的,对产品的包装容器、包装尺寸、包装材料、包装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等制定和实施标准的活动。包装标准化的作用:1、有利于保护产品、保护环境2有利于减少产品在运输、贮存过程中损耗,保质、保量的交付使用3、有利于促进产品包装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和运输、贮存科学化、现代化。4、了解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标准化的运用企业是节能减排工作的主体,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更要发挥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作用,使广大企业借助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标准的应用,提高综合实力,进而提

44、高市场竞争力。其内容如下:1、贯彻落实过节能减排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认真实施相关标准和规范;2、建立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实施节能减排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定并实施符合本企业实际的节能减排企业标准。3、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4、加大节能减排标准化科技投入,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标准研发。(四)服务标准化2、掌握服务规范和服务提供规范、服务质量控制规范的概念服务规范:服务业组织为满足顾客需求,根据服务项目的环节、类别等内容所规定的特性要求,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一般包括功能性、安全性、时间性、舒适性、经济性、文明性等六个方面。服务提供规范

45、:是指在服务提供过程中,针对提供服务的方法、程序等内容所制定的标准。服务质量控制规范:是指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针对反映满足需要的全部特性,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进行评价、改进并完善服务而制定的标准或要求。第六部分 与标准化相关的知识一、计量管理1、概念: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计量是活动,目的是统一准确)2、法定计量单位及使用方法:(一)表与国际并用国内法定计量单位:时间(分【小】时 日【天】、体积(升)、质量(吨、原子质量单位)、【平面】角(度【角】分工角)秒;旋转速度(转每分);长度(海里);速度(节);能(电子伏);极差(分贝);线密度(特工克斯);面积(公顷)法定单位:国家法律

46、、法规规定使用的计量单位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使用的计量单位。使用方法:词头(词头符号一律使用正体字母,SI词头符号与单位符号之间不得留空隙)、单位名称、单位符号、使用场合。二、合格评定1、认证:与产品过程、体系或人员有关的第三方证明。 认可:正式表明合格评定机构具备相同点:都是标准不同点:对象不同,认证对象是企业;认证对象是否具有评定能力2、产品质量认证的类别和基本模式定义:据产品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志和相应技术的活动。类别:按认证行政分为强制和自愿模式: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认证后监督(本场抽样检验)

47、型式试验+认证后监督(工厂抽样检验) 型式试验+认证后监督(市场及工厂抽样检验) 型式试验+工厂质量评定+认证后监督(质量管理体系复查+市场及工厂抽样检验)评定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批量试验全数试验国内评定:抽样、检验、检测、认可、注册、批准、符合性评估、符合性验证、符合性保证。3、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标准质量(QMS)环境(EMS)职业(OHSA5)4、了解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质量:顾客与相关方需求、建立组织质量安全和目标、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须过程和职责、确定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须资源、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方法、去顶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确定不合格并消

48、除产生原因、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体系的过程质量准备:初审、设计、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汇编、试运行、评定改进职业准备:初审、体系策划和设计、体系文件编制、试运行、评审改进质量文件: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支持性程序文件记录QMS、FMS、OHSMS相同:采用自愿原则都遵循P-D-C-A循环 遵循相同的管理系统原理 用统一名词术语 遵循八项质量管理原理 管理体系总要求一致都求建立文化体系,实施保持和改进不同:适用对象和目的不同 名称相同或相近,单内容差别很多 体系范围覆盖的范围不同 结构要素并不一一对应 设计强制要求的范围不同三、质量管理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特性定义可

49、区分的特征(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固有特性会有变化的)要求(指明示的通常隐含必须履行(包含安全、环保)的需求或期望所要求全部符合产品核心要求(质量)要求。质量特性:与要求有关的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固有特性(简化质量管理的组合)质量管理: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包含(方针、目标、策划、控制、保证、改进)2、质量与标准的关系作用:质量是依据标准而存在的,标准是一种尺子是测量质量他们是相随的3、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以顾客为关注、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过程方法基本要求特点;系统的识别组织所应用的过程、具体识别每一个过程、识别和确定

50、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和过程的相互作用4、熟悉质量管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结构和特点ISO9000体系认证原则同上(质量体系八项原则)加上特点质量管理的过程方法5、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四、标准与国际贸易1、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交易经济发展,降低贸易成本、简化合同条款);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作用(壁垒设置和限制竞争)2、技术贸易措施协定(TBT)中的技术违规标准和概念(合格评定包含产品、质量体系、实验室认证三方面)技术法规(强制性标准):规定产品特性或与其有关的工艺和生产方法,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并强制执行文件(技

51、术法规与标准的区别在于自愿性和强制性)标准:由公认的机构核准,供共同和反复使用的非强制性实施的文件,它为产品或有关工艺过程或生产方提供转折指南及特性合格评定:3、了解技术性贸易措施协定(TBT)定义:由技术规则与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保证和标签要求,产品检疫和检验制度等内容原则:不必要的贸易壁垒,非歧视性和国民待遇、协调性、等同性磋商和解决争端,合格评定程序的相互认可,透明度、技术协助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差别待遇。定义:一个国家或区域组织以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五、标准与专利的区别1、区别:专利:私有受保护、单一联系;标准:公共的、广泛的 关系:先有专利(

52、技术),后又标准2、标准与专利结合的原因:4、了解跨国公司的专利标准战略:专利布局前调研、专利布局、专利联名、私有标准、公共标准、垄断市场。第六部分 标准化相关知识第一节标准信息及管理标准文献是标准信息的主题,也是重要的科技信息源之一。更是标准化的成果。标准文献的特征:1、程序性。2、要求性。3、划一性。4、可靠性和可行性。5、协调性。6、系统性与完整性。7、时效性。标准文献的分类法的种类:1、字母分类法。美国实验与材料协会(ASTM)、德国压力容器工作委员会标准(AD)、墨西哥国家标准(NOM)。2、数字分类法。(1)由一定区间表示专业范围的分类法,如阿裉廷国家标准(IEAM)、瑞士机械制造

53、商协会(VSM)、德国航空材料规格标准(WL)。(2)层累制,如捷克技术标准(CSN)。(3)以标准编制机构代码表示的分类法,如加拿大国家标准(CAN)、西班牙国家标准(UNE)。(4)由专业类号表示的分类法,如加拿大通用标准局标准(CGSB)、古巴标准(NC)。3、字母数字混合分类法。其国家有日本、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比利时、法国、美国、奥地利。如日本工业标准(JIS)国际标准分类法:国际标准化信息委员会(ISO/INFCO)于1992年推出了一部标准文献专用分类,称为国际标准分类法,简称ICS。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简称CCS。标准文献检索包括两部分:存储和查找文献检索工具:手工检索工具和

54、机械检索工具。检索程序一般可分六个基本步骤:1、分析检索课题 2、选定检索工具 3、确定检索途径 4、确定检索方法(直接法、追朔法又称常用法、循环法)5、检索的实施 6、索取原始文献。第二节标准与专利处理标准与专利关系注意三个问题:第一,引入的专利必须具有必要性。第二,实施适当的专利许可制度。第三,强制性标准不应引入专利,或专利人放弃其专利。标准与专利的区别:标准是具有公开性、统一性、权威性和协调一致的,标准中涉及的技术是无偿使用的。专利是具有独占性、垄断性、私有的,创新的,专利中涉及的具体技术在特定的时间、地区是有偿服务的。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3年12月19日发布了国

55、家标准涉及专利的管理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主要内容如下:1、标准中涉及的专利 2、专利信息的披露 3、专利实施许可 4、强制性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的特殊规定。第三节计量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是现代质量基础的三大支柱。计量的定义: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计量的特点: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国际单位制简称SI,基本单位有7个:长度(米 )质量 (千克或公斤) 时间(秒)电流(安培)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物质的量(摩尔) 发光强度(坎德拉)法定计量单位:计量法规定“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我国法

56、定计量单位包括: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包括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由以上单位所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所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第四节质量管理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在理解质量定义时,应把握以下几点:1、关于“固有特性”: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2、关于“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质量特性:指“与要求有关的,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固有特性”。其包括:性能、适用性、可信度、安全性、环境、经济性和美学性。根据对顾客满意的影响程度不同,通常质量特性被划分为:关键、重要和次要三类。质量管理: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质量管理通常包含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内容。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 (事后检验)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TQM”来代替。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管理思想上从事后检验转向事前预防;管理层次从专职人员发展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