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定价高考物理总复习策略及建议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avioral approa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2008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策略及建议一、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下物理学科
2、的命题特点1 .知识分布特点分析从2007两份全国理科综合试卷中所考查的知识点基本相同,总 的来讲力学3道,电学2道,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各1道。从近三 年全国卷I物理试题的知识点分布情况大体相同,力学和电学作为高 中物理的主干知识,占所有选择题一半多的分量是合理的,其中的所 有知识点均有可能出现在选择题中。热学中,气体的内能、热力学定 律、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为命题热点.光学中,2007年前折射和全 反射出现概率高,2007年光学向光的折射、光的本性均衡方向发展。 氢原子能级等是原子物理中最受命题者青睐的知识点,这在2007年 的全国卷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从近几年的命题可明显看出,属于物理学科
3、核心主干内容的力学 和电学,其分值占总分的85%左右。力学所占比分均明显大于电学, 若考虑电学试题中用到的力学知识,则力学实际所占比例大约60%, 超过了总分的一半,这也反映了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热、光、原三 部分分别只有一道选择题,各占5%。这种重点考查学科的重点内容 和主干知识并兼顾其他主干知识的命题思路以及这种比例分配结构 是命题专家经过多年的理综命题实践总结的并被社会普遍认可的模 式,对今年的高三物理复习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2 .试题特点分析(1)情景新颖、构思巧妙初看试卷,考生会觉得有些题比较眼熟,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 有所不同。立意比较新颖是高考题的特点,它经常会在考生原来比较 熟
4、悉的模型中,进行知识点的重组和变形。从不同角度对考生进行概 念规律的考查。从题目中,可以体会到命题者的构思新颖,别具匠心。各种创新中,“情景新”是很常见的。题目通过新的情景考查考生对 概念规律的理解。比如2007年全国卷I中第16题【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 活塞及气缸之间无摩擦,a态是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 衡状态,b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室温(27C )中达到的平衡 状态,气体从a态变化到b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A.及b态相比,a态的气体分子在单的是(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B.及a态相比,b
5、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C.在相同时间内,a、b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D.从a态到b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解析】由题意知P,*,因为故VKVb,即a态时单位 体积内的分子数多,故选项A对;因P,故FaS塞二RS塞,即F =体亦即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L=h,故选项B错C对;从a态到b态 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对外界做功,同时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 增加。故选ACo题目中气缸被放在了冰水混合物中,使内部气体进 行等压变化,然后考查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冲量。这就和考生平时见到 的题不一样了,考生平时遇到的情景通常比较单一。再如2007年全国卷
6、I中第18题例2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 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 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力F可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及mg 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已知此物体在t = 0时速度为零,若用打、打、打、V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 s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A- vi B. V:C- v3 D. Vi【解析】对物体应用动量定理,(a) ( - 0. 5mg -mgsin300 ) X2+ (0. 5mg-mgsin30G ) X 1 = mvi;1/1高定价高考物理总复习策略及建议(b) (
7、0. 5mg -mgsin300 ) X 1+ (一 mgsin30° ) X1+ ( 0. 5mg mgsin30° ) X 1 = mv2;(c) ( mgsin30° ) X1+ ( -0. 5mg-mgsin30I: ) X2 = mv3;(d) ( 0. 5mg - mgsin30° ) X2+(mg - mgsin30° )X1 = _mv.j; 由(c) (3 ) ( c ) (d)得:Vi= 2g, V2= 1. 5g, V3 = 2.5g, vi= 1. 5g, 故选项C正确。试题所描述的情景图是所有考生都非常熟悉的斜而问题,
8、但题中 给出外力F的方式也别出心裁,以函数图像的方式给出,这就要求考 生必须弄清外力F的特点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此外,还有像2007 年全国卷I中第14题,全国卷II中第20题,四川卷中第17题等。(2)不回避经典在最近几年高考题中,都出现了曾经考过,或者是常见的优秀陈 题,但在这些题的基础上又做了改编,使常规中见新意。2007年的 理综物理试题更是如此。【例3】a、b、c、d是匀强电场中的四 .,20V:4V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电场线及矩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点娘'的电势为20 V, b点的电势为24 V点的电势为4 V,如图,由此可知cA. 4 VB. 8 VC.
9、 12 VD. 24 V【解析】连接bd,并取五等分点e、1/1d点的电势为()A、一d8 Mh,则由右图可知 U=20 V=Ua, Uf=16 V, &=12 V, Uh=8 V=UcO故选B此题及1999年全国I卷第15题非常相似。又如2007年全国卷I第21题及2005年全国卷I第19题有异曲同工 之妙。【例4】如图所示,LOO' L'为一折线,它所形成的两个角NL00'和所00' L'均为45° o折线的右边有一匀强磁场,其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边长为1的 正方形导线框沿垂直于00'的方向以速【解析】切割磁感线的是正方形
10、线框的上下两边,度v作匀速直线运动,在t = 0的刻恰好位于图中所示位置。以逆时 针方向为导线框中电流的正方向,在下面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电流 一时间(I t)关系的是(时间以v为单位)()由右手定则可知图D正确。2005年全国卷I第19题】图中两条平行虚线之 间存在匀强磁场,虚线间的距离为1 ,磁场方向垂 直纸面向里。abed是位于纸面内的梯形线圈,ad及be间的距离也为/ o t =0时刻,be边及磁场区域边界重合(如 图)。现令线圈以恒定的速度v沿垂直于磁场区域边界的方向穿过磁 场区域。取沿a-b-C-d-a的感应电流为正,则在线圈穿越磁场 区域的过程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可能
11、是(B )/乩:- B.qiz/v rc:_ J器_骞o Urto I这些题属常规题,学生都非常熟悉,但对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 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都是很有价值的,所以没必要因为是陈题而 刻意回避。(3)考查实验能力、突出实践创新2007年全国卷I的实验题是今年物理卷变化最大的试题,打破 了以往的电学设计试题为主体的格局。以往第一道实验题往往考的是 力学或者光学实验,而第二道实验题则考电学的设计性实验,而这道 设计性实验因为分值较大,而且题型丰富,所以在复习备考时往往将 它作为重点而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今年的实验题偏反其道 而行之,从学生反映的情况看,这道题的失分较多。【例5碰撞的恢
12、复系数的定义为吁心口,其中山。和V2。分别是碰 网0一%| 撞前两物体的速度,和V?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 恢复系数e = l,非弹性碰撞的eVl。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 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 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实验步骤如下: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o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建I 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
13、斜槽前端 行产;弋、边缘处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I 5 吊 2、一H M P N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及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0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上述实验中,P点是 的平均位置,M点是 的平均位置,N点是 的平均位置,1/1高定价高考物理总复习策略及建议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三个落地点距0点的距离OM、OP、ON及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 是否有关?【解析】P点是在实验的第一步中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M点是小球1及小球2碰撞后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N点是小球2
14、落点的平均位置小球从槽口 C飞出后作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设为t,则有0P = Viot OM=vit ON=v2t 小球2碰撞前静止,v20=0 k-vj ON-OM1%-% 广 OPOP及小球的质量无关,0M和ON及小球的质量有关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 否为1,是一道信息题及创新设计相结合的力学创新信息实验题,紧 贴奥赛前沿,突出知识回归.尽管如此,但£/eV7-0.28只要考生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要验证没有 '二潴4 -0.853 -1.501/123.401 -13.60高定价高考物理总复习策略及建议出现过的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也并不困难。
15、另外,出现了理综卷一直 没有出现过的示波器的使用,这关键要在平时实验过程中加强操作训 练,试想没有平时扎实的实验操作,要完全做对这道示波器的使用问 题是比较困难的。也体现了高考对复杂基本的实验仪器使用的重视。【例6】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 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调高电子的能量再次进行观测,发现光谱 线的数目原来增加了 5条。用口表示两次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 数n之差,E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判断, n和E的可能值为A. An = l, 13. 22 eV<E<13. 32 eVB. An = 2, 13. 22 eV<E
16、<13. 32 eVC. An = l, 12. 75 eV<E<13. 06 eVD. An = 2, 12. 75eV<E<13. 06 eV【解析】原来光谱线数目=华心,调高电子的能量后,光谱线数 目。:=出心,由00=5,得两解:n=4,m=2或n=6, m=5。故当 2 n=2 时,E4E<E<E5E即选项 D 正确;当 An=l 时,Eg-EEVE7Ei,即选项A正确。答案:AD(4)突出数理能力,重视数形结合2007年全国卷工中有10道试题涉及图像、图形、图表,全国卷H中 有8道试题涉及图像及图形,四川卷中有9道试题涉及图像及图形。 要求
17、考生认真领会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分析图像所表达的物理过 程,提取图像的有效信息,再用合理方法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试题从 数理结合角度进行陈题新编、创新情景,对考生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 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是今年物理试题的一大亮点。【例7】两平面荧光屏互相垂直放置, yf x :.在两屏内分别取垂直于两屏交线的直线X X ; ,为x轴和y轴,交点。为原点,如图所X ,示,在y>0, 0<x<a的区域有垂直于v,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在y>0, x>a的 乂 乂; ,Oaj区域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两区域内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在0点有一处小孔,一束质量为m、带电量为
18、q(q>0)的粒子沿x轴经小孔射入磁场,最后扎在竖直和 水平荧光屏上,使荧光屏发亮。入射粒子的速度可取从零到某一最大 值之间的各种数值。己知速度最大的粒子在OVxVa的区域中运动的 时间及在x>a的区域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 : 5,在磁场中运动的总 时间为7T/12,其中T为该粒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作圆 周运动的周期。试求两个荧光屏上亮线的范围(不计重力的影响)。【分析】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问题,是常规题。但因有两 个磁场区域,因此除了过程复杂外,还要求考生能描绘出粒子运动轨 迹的图像。而能否画出这个粒子运动轨迹的图像,正是解决本题的关 键所在。这也正体现了新课程
19、强调的注重过程及方法的课改要求,也 是今年物理试题的一个特征。【解析】粒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为:速度小的粒子将在xVa的区 域走完半圆,射到竖直屏上。半圆 的直径在y轴上,半径的范围从0 到a,屏上发亮的范围从0到2a。轨道半径大于a的粒子开始 进入右侧磁场,考虑r = a的极限情况,这种粒子在右侧的圆轨迹及 x轴在D点相切(虚线),0D = 2a,这是水平屏上发亮范围的左边界。速度最大的粒子的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它由两段圆弧组成,圆心分别为C和C' , C在y轴上,由对称性可知C'在x = 2a直线上。设心为粒子在0<x<a的区域中运动的时间,
20、七为在x>a的区域中运动的时间,由题意可知泻解得:1T ,+,)= -12T小5T t)=12由两式和对称性可得:Z0CM=60°NMC' N=60°= 360° xA = 150°12所以 NNC' P = 150° -60° =90° 即NP为1圆周,因此,圆心C'在x轴上。设速度为最大值粒子的轨道半径为R,由直角ACOC/可得2Rsin60° =2a由图可知0P = 2a+R,因此水平荧光屏发亮范围的右边界 的坐标x = 2(1 + 二)a(5)联系实际,巧设情景联系生产、生活、
21、社会和科技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STS), 联系中学生实际,将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考查置于一定的问题情景 之中,这也是2007年理综物理试题的特征之一.尤其是全国卷I更为突出,如:第14题以发现首颗“宜居”行 星为背景来考查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例8】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 约为地球质量的6. 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 N的人在这个行 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 N,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及地球半径之 比约为()A. 0. 5B. 2.C. 3.2D. 4【解析】根据行星对人的万有引力等于人的重力可知:MmR2=岫即”1.堂=出=空M 地 段 侬 60
22、0答案:B第23题及逐渐升温的北京奥运会有关的接力跑中的交接棒为试 题背景来考查运动规律的应用等。【例9】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 后能保持9 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 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 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 = 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 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及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己知 接力区的长度为L = 20 mo求: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解析】
23、在甲发出口令后,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用时间为:/ =- a设在这段时间内甲、乙的位移分别为S1和S2,则:Sx=VtS) = at2一 2Si = Sz+ So联立以上四式解得:=<=39225。在这段时间内,乙在接力区的位移为:5, = = 13.5 m 2a完成交接棒时,乙及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L一工=6. 5 m题目避免了死记硬背现象,或巧设问题情景,或活用知识规律, 使所学知识鲜活了起来.有些则着眼于科技前沿,立足于高中课本知 识,一方面考查了学生联想、迁移、分析的能力和科学素养、思维、 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感到:高新技术虽然既“高”,又“新”, 可是同样是依赖于我们熟悉的传
24、统的基础知识,并非空中楼阁,高不 可攀。【例10】目前,滑板运动受 到青少年的追捧。如图是某 滑板运动员在一次表演时的 一部分赛道在竖直平面内的示意图,赛道光滑,FGI为圆弧赛道,半 径R=6.5 m, G为最低点并及水平赛道BC位于同一水平面,KA、DE 平台的高度都为h=18 mo B、C、F处平滑连接。滑板软和b的质量 均为m, m=5 kg,运动员质量为M=45 kg。表演开始,运动员站在滑板b上,先让滑板a从A点静止下滑, 七= 0.1 s后再及b板一起从A点静止下滑。滑上BC赛道后,运动员 从b板跳到同方向运动的a板上,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七=0. 6 s。(水 平方向是匀速运动)。运
25、动员及a板一起沿CD赛道上滑后冲出赛道, 落在EF赛道的P点,沿赛道滑行,经过G点时,运动员受到的支持 力N=742.5 N。(滑板和运动员的所有运动都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计 算时滑板和运动员都看作质点,取g=10 m/s:)滑到G点时,运动员的速度是多大?运动员跳上滑板a后,在BC赛道上及滑板a共同运动的速度是多 大?从表演开始到运动员滑至I的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改变了多少? 【解析】在G点,运动员和滑板一起做圆周运动,设向心加速度为an,速度为%,运动员受到重力Mg、滑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N的作用, 则:N - Mg = Man RN-Mg = % F -M解得:%=6. 5m/s设滑板。由A
26、点静止下滑到BC赛道后速度为V1,由机械能守恒定 律有:mgh = Llfnr解得:匕=J2ghi运动员及滑板一起由A点静止下滑到BC赛道后,速度也为V1, 运动员由滑板b跳到滑板a,设蹬离滑板b时的水平速度为vz,1/1高定价高考物理总复习策略及建议在空中飞行的水平位移为S,则:S=v2t2设起跳时滑板a及滑板b的水平距离为s。,则:So -Viti设滑板在t2时间内的位移为SI,则:S = S0+Si即:v:t2=v1(t1+t2)运动员落到滑板a后,及滑板a共同运动的速度为v,由动量 守恒定律有mvi+Mv2= (m+M) v由以上方程可解出:V即+心广)国代人数据解得:v = 6.9
27、m/s设运动员离开滑板b后,滑板b的速度为"飞,有Mv2+mv3= (M+m) Vi可算出 v3=-3 m/s,有:| V3 | =3 m/s<vi = 6 m/s, b 板将在 两个平台之间来回运动,机械能不变。系 统 的 机 械 能 改 变 为:E = 88. 75 J 力装置,可用于卫星姿态控制和轨道修正。推进剂从图中P处注入, 在A处电离出正离子,BC之间加有恒定电压,正离子进入B时的速 度忽略不计,经加速后形成电流为I的离子束后喷出。己知推进器获 得的推力为F,单位时间内喷出的离子质量为J。为研究问题方便, 假定离子推进器在太空中飞行时不受其他外力,忽略推进器运动速
28、度。【例11】离子推进器是新一代航天动求加在BC间的电压U;为使离子推进器正常运行,必须在出口 D处向正离子束注入电 子,试解释其原因。【解析】设一个正离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加速后的速度为 v,根据动能定理有:qU =3而 2设离子推进器在At时间内喷出质量为AM的正离子,并以其为研究 对象,推进器AM的作用力F,由动量定理有:F At= AMv由牛顿第三定律知:F =F设加速后离子束的横截面积为S,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为 n,则有:I = nqvSJ=nmvS两式相比可得:=上J m又:TA/解得:U =二2JI推进器持续喷出正离子束,会使带有负电荷的电子留在其中,由于库仑力作用,将严重
29、阻碍正离子的继续喷出,电子积累足够多时, 甚至会将喷出的正离子再吸引回来,致使推进器无法正常工作。因 此,必须在出口 D处发射电子注入到正离子束,以中和正离子,使 推进器获得持续推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是历年高考题中所 涉及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学科知识及现实生活的联系,在题目的设 计上注重从生产、生活和新科技进展中取材,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 念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期间能经常关注社 会实际问题,形成运用学科视角去观察,洞悉社会的能力。而这正是 命题的方向所在。二、08年高考理科综合下物理命题的趋势从上面对2007年理综物理试题的命题分析可以看出,200
30、7年全 国高考理综物理试卷很好地体现了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又不拘泥 于教材”的特点,传统中求变化,平稳中谋创新,鉴于此,根据高考 命题平稳过渡的原则,对2008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的命题趋势预测 如下:1 .选择题选择题会更注重知识点的融合,一道试题出现不同章节的知识的 交叉会更多,但试题难度不会增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热学、光学、 原子物理等非重点内容一般仍会在选择题中出现,另外4题选择题仍 会是两题力学和两题电磁学。交流电、传感器的问题可能会在选择题 中出现,毕竟作为高中物理的必要部分,交流电已经连续4年没有在 全国卷I中出现了。另外,8个选择题中一般仍以24题为多选题,且正确选项仍 两
31、个的为主,这样既注意到选择项的干扰作用,又顾及到考生思考时 间的分配问题。多数选择题仍会给出图像。2 .实验题尽管今年的实验题有些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的,因为偶尔 的变换也是必要的。但电学实验的设计仍会是08年的主题,所以预 测实验题仍以电学实验为主,且注意“组合型”电学题,可能会有一 些创新意识。但如果在力学、热学、光学中如果有最新科研成果作为 素材;则也极有可能出现在实验中。3 .计算题计算题总体难度会维持今年的水平,第23题仍会以牛顿力学和 典型运动为考查主干,注重及生活实际的联系,强调运动过程的理解 和分析,注意区分似是而非的问题,注意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 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32、。第24题难度仍维持在今年的水平,可能会从更侧重于带电粒子 的运动,或电磁感应,从中考查力和运动、功和能的关系,且配以必 耍的图表、图像或示意图等。第25题难度也会保持不变,但以力学情景和电磁学为背景的命 题可能性各占50%,试题一般会有必要的图像或示意图,且重在对物 理过程的分析和剖解,重在物理模型建立后对物理规律的选择。但也 不排除从“竞赛题”改编而来的可能性,还有可能从“普通物理学” 中改编而来,这种方法在2004年的高考中采用过。三、今年的物理总复习怎么做?几点建议进入高三,随着新课的陆续结束,各科都将进入到高三的系统复 习阶段。同学们对高三复习都很重视,都希望通过系统的高三复习, 在
33、原有的基础上有效巩固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同时, 不少同学对于高三复习充满了困惑及疑问,渴望知道高三复习的总体 安排以及复习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高三物理总复习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物理总复习,掌握物理概念 及其相互关系,熟练掌握物理规律、公式及应用,总结解题方法及技 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三复习中,大部分学 校采用的复习方法是“三轮复习法”,即将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划分 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复习重点、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备不相同, 第一阶段按章节复习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例题,将主 干知识,重点知识引申、扩展;第二阶段进行专题复习,重在学科内 各项能力的提
34、高,如可以分为基本知识体系专题、基本理论专题,实 验设计专题,题型专题等;第三阶段查漏补缺,重点突破。各阶段复 习的知识有重合的地方,但是复习的侧重点和着眼点不同。下面依次 介绍。I、第一轮复习一一夯实基础第一轮复习时间约从2007年7月至2008年2月底。本轮复习的 主要任务: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以教材内容体系为主线, 分章节进行单元复习训练。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 析、归纳复习,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目标是:要求学生达到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 及技巧,初步建立章节的知识体系。复习顺序可按照力学、电磁学、 热学、光学、原子和原子
35、核进行。第二轮复习中必须将实验内容贯穿 其中。一轮复习的质量影响二、三轮的复习,决定着最后高考的成败。1 .抓好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复习物理概念是反映事物的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 物理知识的最基本的单位。复习时应注意:(1)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 性和事实依据。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 概念。(2) 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 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以便用比较法学习.若这种概念 属首次学习,就必须着重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3)理解概念的定义、 意义和跟相关概念的联系及区别。(4)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 理量的单位。对于基本
36、规律的复习,我们应从“推导、结论、适用范围、理解、 应用”这几个方面展开进行复习。如动能定理,是由牛顿第二定律和 匀变速运动规律联立推导而出,这个推导实际上也同时揭示了应用动 能定理能解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的一些力学问题。结论是:外力对物 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即讨总=八邑,适用范围是:在高 中阶段仅适用于单体。理解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是:(1)W总=4& 为一过程式,标量式。W总包含一切外力做的功,即任何力做功都 可以使物体动能发生变化。应用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是:(1)解在高 中阶段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能解的动力学问题(合外力为恒力).(2) 求变力做的功。(3)解在高中阶段运用牛顿
37、运动定律不能解的动力学 问题(合外力为变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动能定理”这一 基本规律。2 .构建知识网络,建立知识体系一轮复习是分章进行的,当每章复习结束,可借助课堂笔记和一 些参考书搞一次单元小结,理一理本章知识线索和知识网络,理清前 后知识的联系;归纳总结不单是照着课本或参考书把公式定理抄下 来,而且还要把平时老师讲的,对自己有用的结论、方法、典型题型 都结合自己的理解和领悟总结下来,加以记忆。归纳总结不应千篇一 律,要有个性化的总结。尤其在考试前把考试范围内的知识总结在一 起,考前用很少时间看一遍,会感到心中有数,缓解紧张情绪,增强 取胜的信心。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具有知识存贮准确
38、、提取迁移快速等特点,在 解决具体问题时,只要触及一点,就能迅速地反应联想,组成一个相 关的知识群,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第一轮复习中,构建知识网络是 一个基本的目标,就是根据知识的内在规律,结合考试大纲中的 “知识内容表”,把相关的知识编成一定的结构体系。注意以知识主 干为筋,挖掘出其间的纵横联系,编织出结构网络,将所学知识系统 化、网络化、结构化,这样可以提高复习效率。因此一轮复习的目的 不能简单理解为知识再现和记忆,而是通过复习,构建起相互关联的 网络图,达到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知识的地位和用途。3 .重视对思想方法的小结提高在总复习中,除认真复习知识之外,我还要建议同学们务必重视 对
39、各种物理思想方法的进一步掌握。表面看,这似乎及知识的复习不 搭界,其实这才是一项更高层次、更高效的复习方法。那么,有哪些 思想方法需要好好小结呢?解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 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合成及分解法;追溯解题出发点的分析法;简单 明了的图像法;以易代难的等效代换法等,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 维方法。这些思想方法,在复习课上老师都会提及,一些好的参考书 中也会介绍。同学们在听课和阅读中除关心知识点之外,务请注意这 些思维方法的实际应用,要好好消化、吸收,化为己有,再在练习中 有意识运用来进一步熟悉它们。此外,在听课中,建议大家格外注意 怎么建立物理模型;怎样随着审题而描绘物理情景
40、;怎样分析物理过 程;怎样寻找临界状态及及其相应的条件;如何挖掘隐含条件等。这 些,都远比列出物理方程和完成解题任务更有意义。一旦领悟、掌握 了方法,就如虎添翼,往往能发挥出比老师更强、更敏捷的思维能力。4 .加强实验复习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高考实验设计题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 教材”的命题指导思想,实验设计取之于教材;却有别于教材原实验。 在复习中要注意:(1)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首先要熟悉各基本仪器的构造及其 原理,其次对于仪器读数问题,要掌握有效数字的有关知识和估读方 法,一般来说,除游标卡尺、秒表、电阻箱外,其他测量仪器的读数 都需要估读,即读到精度的下一位;对于仪器的使用问题,要在弄
41、清 原理的基础上,正确选择使用方法,如电流表的内接、外接及滑动变 阻器的限流、分压的选择使用。(2)强化基本实验原理、方法、思想的复习。认真领会教材中 “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新视角思考能否 用其他方法、器材完成同一实验或类似实验。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 习惯,进行发散和求异思维的训练,可以在教材要求的基础上提高创 新思维能力.5 .注重限时训练经常见到有的同学平时很用功,做题一丝不苟,过程一步不落, 题目也没少做,可到考试时连做过的题目都拿不了分,原因何在?就 是平时做题没有时间限制,精神很放松,可以翻参考书,可以今天想 不通明天接着想.可在考试时,有时间限制,旁边摆个手
42、表时刻提醒 你,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就会忘了公式,用错了结论,甚至条件没 看全,就急着去推导计算,那怎么能做对呢?建议平时做作业时也要在眼前摆个闹钟,加强限时训练,一道大 计算题从读题到解出,一般只能用十几分钟.高三复习阶段这种训练 很必要。6 .加强表述能力的训练高考物理试卷主观题是考查能力的主阵地。高考试卷中的主观 题,就是考生向阅卷人展示自己思维过程,以评定其知识水平的高低、 思维品质的优劣和表述能力的强弱。大量采用主观题对考生的表述能 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历年高考阅卷中都存在大量因表述不规范而少 得分甚至不得分的现象。所以在复习中应自觉提高表述能力。(1)多看近年高考试题提供的参考答案
43、的解题过程,体味图示、 文字、公式在解题中的有机穿插和衔接。(2)在解题时严格要求自己。要设定题目中未给的物理量;应 用物理定理、定律列物理方程都要用文字说明列式依据。要把重要关 系式写在一行中间突出位置,写成“诗歌”的格式.对于多过程、多 状态的物理问题,尽量用图示或文字加以说明,使阅卷人一目了然; 物理量必须有单位,必要时对计算结果的物理意义加以讨论等,一定 要杜绝不良的公式堆积式解题习惯。(3)要将题做完整。一些学生做练习时,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 丢手不做.平时练习都不能规范地将题解完整,在考试的紧张环境下 又怎能写规范?II、第二轮复习一一提升能力第二轮复习时间约从2008年3月初至20
44、08年5月初。本轮复习 的主要任务:查漏补缺,提升能力。拓宽知识视野,注重思维方法、 思维过程的训练,提高学科素质和综合能力。具体要求:打破章节界 限,注重挖掘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专题形式,构建知识网络。 要求能正确辨析各知识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提炼综合问题的解题 方法及技巧,能够灵活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并能解释生产 及生活实践中的相关问题。适当进行理综的应试训练.1.物理专题划分建议第二轮复习的任务是把前一阶段中较为凌乱、繁杂的知识系统 化、条理化、模块化,建立起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 识的能力,因此该阶段也称为全面综合复习阶段。本阶段可根据各知 识块的特点,将有关
45、内容分为几个小专题,进行专题复习,着重进行 思维方法及解题技巧的训练。在复习中具体对知识进行专题划分时一 般应体现以下两条原则:(1)知识梳理及能力培养相结合;(2)重点 知识复习及能力培养相结合。按照这两条原则,可以将高中物理划分 为这样几个专题:(1)力及运动:力是贯穿整个物理学的一条重要主线,运动是 物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力学部分的核心内 容.复习中首先应熟练掌握中学教材中遇到的力,如万有引力、电场 力、磁场力、分子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其次要掌握几种典型 的运动形式,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平抛 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2)动量和
46、能量: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的综合应用问题是高考 每年必考内容,从考题逐渐趋于稳定的特点来看,2008年对动量守 恒及能量守恒的综合应用问题的考查重点仍会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上,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还是应在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 规律的同时,注重对物理过程分析能力的培养,训练从守恒的角度分 析问题的思维方法。(3)场:电场、磁场是中学物理重点内容之一,分析近十年来 的高考物理试卷可知,这部分知识在高考试题中的比例约占13%, 年年都考。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应加强对力电综合问题、联系实际问题 等高考热点命题的复习.(4)电磁感应及电路:高考主要考查电路的动态分析(包括变 压器的动态分析),电路中的
47、能量转化关系(包括电磁感应中的能量 问题)等内容,第二轮复习中应加强这几个方面的专题训练和总结。(5)热、光、原:本专题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几乎都是以 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只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得到该部分的分数是 不困难的。(6)图像问题:考试大纲能力要求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具 有阅读图像、描述图像、运用图像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近几年的高考 情况来看,图像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年年必考,所以正确运用 图像,是备考的重要课题。处理图像问题的关键是,搞清图像所揭示 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明确斜率、截距、面积等所表示的物理意义。(7)实验及研究型问题:实验及研究型问题是物理考试中赋分 量高也是容易
48、失分的题,是制约着理科考生的一个“瓶颈”。2 .提高审题能力在物理综合问题的解决上,审题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通过审题,从题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构建物理模型,分清物理过程, 是顺利解题的关键。在审题时注意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关键词语的理解。有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 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己知条件,而忽略了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 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 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2)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 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往往就是解题的 关键所在.如:“两接触物体脱离及不脱离
49、的临界点是相互之间的弹 力、摩擦力为零”(因弹力和摩擦力属于接触力);“绳子断及不断的 临界点为绳子的拉力达到最大值”;“两物体碰撞过程中速度相等时系 统动能最小”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隐含条件,要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潜意 识。(3)干扰因素的排除。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 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 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 目就能迅速得到解决。3 .瞄准中档题总复习阶段不是题做得越多越好,而是应该精选精练.高考理综 物理命题以中档题为主,因此目标应是瞄准中档题,真正吃透题中描 写的物理图景,分析清楚物理过程,感悟解题思路
50、.个别尖子生可以 适当分一些精力研究近年高考卷中难度较高的压轴题,以取得更好的 成绩。4 .注意查漏补缺,做好错题分析查漏补缺是总复习阶段十分重要的工作。同学们可以在每章复习 结束时,对本章复习过程中做过的练习和试卷中的错误、疏漏进行仔 细认真地分析和订正,在错题本上分析每一个题目做错的原因,并总 结此类题的解题规律,领悟解题思路。从知识和应试心理两方面分析, 及时补救自己的薄弱环节和能力缺陷.并在每次考试前翻阅,给自己 提个醒。III、第三轮复习一一返璞归真第三轮复习时间从2008年5月初至2008年6月初.本轮复习的 主要任务: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回归基础理论,不留死角。特别是 非主干知识
51、,不太重要的实验都要再看一遍.在模拟训练、题型训练 中注意找到适合物理或理综考试的时间分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争 取在考前达到知识储备全面、答题素质高、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俱佳, 总之以最佳的竞技状态,去迎接高考。四、浅谈力学命题的研究及备考策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近三年共 命制了 7套试卷,其中2005年3套,2006和2007年各2套,每套 试卷中物理科均为12道试题,满分均为120分。在这三年的7套理 综物理试题中,力学部分所占分值比重都高于其他部分,最低的达到 53分,占比为44. 2%,最高的达到62分,占比为51. 6%,特别是2007 年,两套试卷中力
52、学部分比例均达到5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力学知 识在高考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这也充分说明了力学是高中物理的基 础、重点。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一)近几年力学命题的特点。仔细分析2005-2007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高考物理试题力 学部分的命题特点:1 .重点突出,综合性强。由对照表可以看出,命题较为频繁的 考点有: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一时间图像、速度一时间图像;变速直 线运动及其运动规律公式、加速度;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弹性势 能;万有引力定律、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功、功率、动能、重力、 重力势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 定律及其应用;简谐运动及其图像、简谐波
53、及其图像;游标卡尺读数、 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等实验。其中运 动和力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简谐运 动和简谐波及其图像等考点既是力学的重点,也是命题的热点。由于 理科综合中物理试题只有12道,所以几乎每道试题都是将多个知识 点融合在一起进行命题,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共点力作用下物 体的平衡、声波、超声波及其应用、平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匀速 圆周运动等知识点往往及变力作用、变速直线运动相联系或伴随在更 为复杂的情景中命题。2 .题量稳定,考法多变。三年来力学部分设置的题量均为56 题,其中选择题3道,非选择题23道。在选择题中必有一道振动
54、及波的题,一道涉及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的题。在非选择题中, 必有一道运动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主要是直线运动)试题,但试题 的落点、考查方法总在变化.如在选择题的振动和波部分,2006年 全国卷U考的是多普勒效应,2007年全国卷H则突出了由质点的振 动图像,确定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的方法;在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定律部分,2005年全国卷n要求考生根据引力常量G、月地中心的距 离R和月球绕地运行的周期T三个数据,估算出其他的物理量,2007 年全国卷n则是要求考生根据探测器所具有的动能及引力势能的关 系,作出探测器能否到达月球的判断。在非选择题中,2005年全国 卷I第20题涉及的是弹力、弹力
55、做功、弹性势能、动能定理(功能 关系)等考点,解答中突出考查对物理过程的分析。2007年全国卷I 第24题涉及的考点则是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定律、能量转化等,解 答中突出了对数学能力的要求。3 .理论联系实际,运动模型翻新。三年来的高考命题,非常注 重从实际生活中挖掘素材,尤其是从体育运动项目中寻找模型,挖掘 题眼,设置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在“力和运动的关系”内容上显得 尤为突出。例如(2007年全国卷I第23题)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 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 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 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
56、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o = 13.5 m处作了标记,并以v = 9 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 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 及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己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 = 20m,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 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分析本题描述了两种运动形式,一是运动员甲的一段匀速直线 运动,设其运动位移为S1;二是运动员乙在接力区内的匀加速直线运 动,当乙的速度达到9 m/s时完成交接棒,设乙接棒前运动的位移 为s?,并画出相应的图示。答案(1) 3 m/s"; (2) 6. 5 m。解答本
57、题的方法还有平均速度法、作图法、相对运动法等多种方 法,这种题材考生虽然很熟悉,但要真正的弄清题中的问题,是需要 一定的能力的。2005年全国卷I第23题将人的原地立定起跳及跳蚤 跳高相类比,求人所能上跳的高度;2006年全国卷I第20题在运动 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的过程中,要对“地面对运动员的冲量和做功” 作出判断;今年则以两运动员在接力赛中的交接棒问题为题材,考查 匀加速运动的追及问题。这三道题所描述的物理模型虽然各不相同, 但都是以体育运动项目为题材,都是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解答这类试 题要灵活运用运动学的知识,力和运动的关系(特别是牛顿运动定 律),而不能靠死记硬背。4 .突出两个守恒定
58、律,注重考查学习潜能三年来的物理试题,特别是计算题的命题,多以新颖的情景、复 杂的过程、冗长的文字、繁多的数据、抽象的图像为背景,然后提出 问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物理模型 (包括对象模型、过程模型和介质模型),再从物理模型中找出其中 的物理规律、各物理量的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后建立数学关系 式进行求解。力学中的计算题考查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的较为多见。如2005年全国卷I第24题,2007年全国卷I第24题等。【例12 (2007年全国卷I第24题)如图所示, /、6、质量为而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球及质量为M=19m的金属球并排悬挂。现将绝缘球拉至及竖直方向< 成0 =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传媒股权合同范本
- 政府采购云平台合同范本
- 导演企业合同范本
- 《以藜麦为基料的红茶菌发酵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 《IT产业国际分工研究》
- 海涂合同范本
- 《SIRT3信号通路在耐力运动改善肥胖小鼠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勃拉姆斯《狂想曲Op.79 no.2》的演奏与教学研究》
- 安装彩钢瓦合同范本
- 《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CISS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 小学数学六年级“24点”试题及答案
- Tekla建模快捷键
- 大航海时代四特产分布
- 钻孔灌注桩验孔记录表
- 法语书信格式(正式版)
- 偏差管理控制程序
- 供应商现场审核评分表(详细)
- 客户信息登记表
- 二手车复习题终极版本
- 毕业设计说明书螺旋精确称重给料机设计
- 十大危险作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