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观_第1页
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观_第2页
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观_第3页
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观_第4页
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观马林诺夫斯基是现代英国人类学的奠基人。他 1884 年 出生于波兰的克拉科夫( Crakow ),父亲是一位杰出的斯拉 夫语言教授,母亲是贵族之后,出身于此等家庭的马氏自小 就受到了贵族式的教养。 1908 年,他获得了博士学位。论 文与物理学、数学、哲学有关,题目是思想的经济原理 (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Economy Thought),讨论的是奥地利哲学家兼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 )的思想, 他以实证主义的研究方式,论述如何计算人类进行思考和精 神活动时花费与释放出来的能量的经济原理。由于健康不佳, 他不得不赶赴热带地区休养

2、,此间读到了弗雷泽的金枝 并深受其吸引,从而转向了人类学研究。 1910 年,他进入 伦敦经济学院,师从人类学家塞里格曼(E. A. Seligman ,1873-1940 )等人学习人类学。此时的英国学术界大兴实地 调查之风,塞里格曼本人曾参与托雷斯海峡的考察。 1914 年,马林诺夫斯基有幸成为马雷特( R. R. Marett )的助手, 参与了针对澳大利亚土著的考察项目。由于一战爆发,他被 迫滞留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长达四年之久。 “塞翁失马,焉 知非福”,这段时间虽然精神困苦, 郁闷异常, 却也成就了他 的学术事业。他利用充足的时间,对太平洋上的新几内亚, 尤其是特罗布里恩群岛 (

3、Trobriands )进行了多次田野调查, 积累了丰富的田野资料。此后他的多部著作都是以此为基础 写成的,除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外,还有原始社会的 犯罪与习俗 ( Crime and Custom in Savage Society ) (1927 )、原始社会的性与压抑 ( Sex and Reperssion in Savage Society )( 1927 )、西北美拉尼西亚野蛮人的性生 活( The Sexual Life of Savages in North-Western Melanesia )(1929 )等。他的著作还包括在他离世后出版的 文明与自由 (Freedom an

4、d Civilization )( 1944 )、文化 论( A Scientific Theory of Culture )( 1944 )、文化变迁的 动力( The Dynamics of Culture Change )等。马林诺夫斯 基的最大贡献在于将田野考察与理论研究结合了起来,提出 了新的民族志写作方法,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至今仍是 民族志写作的典范之作。他的学生弗思曾如是评价乃师的贡 献:“当时的传统是,一个人类学家要么是个理论家, 要么是 个民族志学者, 理论与材料两相脱离。 马林诺夫斯基的贡献, 不仅在于将二者结合在了一起,而且还表明了,如果没有理 论为依托,材料将毫无意义

5、,而有意识地将二者发生关联之 后,它们都会获得新的意义。 ” 1 与博厄斯类似,马林诺夫斯 基还培养了大量学生, 弗思曾这样写道: “马林诺夫斯基是一 位伟大的教师,他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涵盖了人类学的诸 多领域。” 2在探讨马氏的人类学与艺术理论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学术背景。在那一时期,生物学 和心理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麦孤独(William McDougall )的本能说,巴甫洛夫( Pavlov )在狗身上所做的条件反射实 验,香德( Shand )的情操理论,弗洛伊德的释梦和精 神分析,对当时的社会科学来说都是新鲜且存有争议的理论。 无疑,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积极

6、地吸收了这些理论并渗透到 了他们的研究中去。 弗思认为, “马林诺夫斯基是第一位应用 调节过程( conditioning processes )的新知识研究部族社会 的英国人类学家。 ” 3 他的几个研究主题(如野蛮人的性生 活、两性社会学等著作的主题,可能受到了弗洛伊德等 人性心理学的影响),他从生物“需要”(need )的视角阐释文 化,都可见出马氏所受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影响。马氏的文化观集中体现于他的遗著文化论4中,他对艺术的分析亦包含于其间,下面我们先来看马氏对文化的 理解。在马氏看来,文化包含如下四个方面:一是物质设备, 如器物、房屋、船只、武器等等,它们是文化中最显明、最 易把握的

7、方面,决定了文化的水准和工作的效率。进化论者 喜欢以此为标准衡量社会与文化的进步。二是精神方面的文 化,总起来说,包括种种知识,以及道德上、精神上和经济 上的价值体系,社会组织的方式和语言。 而“标准化的、身体上的习惯或习俗, 亦即机体上较巩固的修正”5是,精神文化 最基本的要素。马氏又将语言和社会组织分离出来进行讨论。 三是语言,它是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但不是一个工具的体 系,而是一套发音的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四是社会组 织,它是物质设备与人体习惯的混合复体,是集团行动的标 准规矩。它靠外在的规则、法律、习惯等手段进行维系,这 些手段的内在根据则是个体的良心、情操等道德动机。从这 几个方

8、面来看,马氏眼中的文化与泰勒所定义的文化并没有 根本的差异。不过,马氏是从功能派的立场理解文化的,他批评了进 化学派和传播学派的文化观。进化学派把文化分成简单的要 素考察其进化过程,而像家庭、婚姻或宗教信仰等基本制度 的变动却是无法用“进化”加以分析的,他们提出的“遗留物” 的概念亦缺乏经验科学的检视。传播学派将文化分割成较小 的部分作为传播单位,对于传播过程的重构大多依靠想像性 的猜度,因此常常人言言殊,难有定论,其要害仍然在于缺 乏实证性的研究。在马氏看来,文化实体自成一格( sui generis ),文化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他如是定义文化: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的或心灵的

9、习惯,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满足人类的需要。一切文化要 素,若是我们的看法是对的, 一定都是在活动着, 发生作用, 而且是有效的。文化要素的动态性质指示了人类学的重要工 作就在研究文化的功能。 6“功能”(nction )与“需要” need )构成了马氏文化观的核心概念。先来看功能。马氏以木杖为例进行论述,他指 出,在不同的文化情景中,木杖会有完全不同的功能,它可 以撑船,可以助行,可做武器等等。因此,“一物品之成为文 化的一部分,只是在人类活动中用得着它的地方,只是在它 能满足人类需要的地方。 ” 7 由此言之,器物所具有的文化同 一性,不是因为它的形式而是在于它的功能。再者,由于文 化中真

10、正永久、 普遍、独立的要素是人类活动有组织的体系, 亦即“社会制度”,因此分析器物的文化同一性,需要将其放 置于社会制度的文化布局中,说明它所处的地位,解释它所 具有的文化功能。 比如, “一根手杖的装饰常是它所带着的文 化的、仪式的或宗教的意义的表示。 ” 8 在马氏看来,只有认 识了某物的所有功能,才能获得有关它的全部知识。“需要”理论是理解马氏文化功能主义的一把钥匙。他对 “需要”有如下理解:通过需要,我领悟到,人类有机体、文化环境以及此二 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的各种境况( system of conditions ) 对群体与有机体的生存是充分而必要的。因此,一种需要构 成了一系列有所

11、限定的事实。人类的习惯及其动机,习得的 反应与组织的基础,都必须如其所是的安排,以满足生物体 基本的需要。 9他也从需要的角度解释功能, “从人类行为最简单、 最基 本的角度来说,功能可以被定义为通过适当的行为满足生理 冲动的需要。” 10 因此,在马氏看来,文化的存在就是为了 满足个体基本的需要。不过,马氏并不认为每种文化是对特 定生理需要的简单回应,而是认为需要具有不同的等级,对 于不同的需要具有相应的文化回应,他做了一个图表,展现 了各种基本需要及其相应的文化回应。 11基本需要 文化回应1.新陈代谢1.营养供给2.繁衍2.亲属关系3.舒适3.居所4.安全4.保护5.运动5.活动6.成长

12、6.训练7.健康7.卫生值得注意的是,在马氏看来,需要具有等级性( hierarchy ),他将需要分为三个层次:诸如新陈代谢、舒 适、安全等属于基本的需要 ( basic need ),或称生物的需要; 如经济、法律和教育体系的出现,属于社会方面的衍生的需 要( derived need );第三类需要是整合的需要( integrative need ),它涉及精神方面的需要,如巫术、宗教、艺术属于 此类。生存、繁衍等基本的需要产生了基本的文化回应,如 种族绵延的需要产生了婚姻、亲属关系、氏族组织等文化体 系。因为“种族的需要绵续, 并不是靠单纯的生理冲动及生理 作用而满足的,而是一套传统的

13、规则和一套相关的物质文化 的设备活动的结果。” 12 此外,基本的文化回应又设置了新 的条件,又诱发了衍生的需要与新的文化回应,马氏举例说 道,像人类营养、繁衍等方面的需要必须被解决,这种解决 之道又会产生一个新的、衍生的或者人为的条件,它必须得 到持续的再生产、 维持和经营, 于是就构成了新的文化迫力, 由此形成了新的文化体系。 “因此,文化成为对各种需求作出 回应的一张庞大复杂的行为之网。” 13 马氏对他的需要理论 总结了如下两点:一,每一种文化都必须满足生物系统的需 要;二,每一种文化成就都是人体功用性的进步,它直接或 间接地满足了人体的需要,这些文化成就包括人工制品的使 用和符号的应

14、用。 14 总之,马氏将文化视为实用的、适应 性的、功能上具有整合性的。 1 Raymond Firth :Introduction: Malinowski as Scientist and as Man , In Raymond Firth edited, Man and Culture : An uation of the Work of Bronislaw Malinowski, London :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57 ,P2.2 Raymond Firth : Introduction: Malinowski as Scientist

15、 and as Man , In Raymond Firth edited, Man and Culture An uation of the Work of Bronislaw Malinowski, 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1957 ,P8.3 Raymond Firth : Introduction: Malinowski as Scientist and as Man , In Raymond Firth edited, Man and Culture : An uation of the Work of Bronislaw Mali

16、nowski, London :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57 ,P22.4 此书中译本由费孝通先生翻译,费先生所依据的原文是 1936 年马氏亲手赠与的初稿, 此稿与 1944 年出版的马氏遗 著科学的文化理论 ( A Scientific Theory of Culture )在体 例与文字上均不相同,但观点基本一致,应该是马氏在所赠 费孝通原稿基础上的修改稿。 鉴于费孝通先生所译 文化论 在国内有着较大影响,因此本书引用文字以中译本为主,以 英文版为辅。5 马凌诺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 华夏出版社 2002 年 版,第 6 页。6 马凌诺斯基

17、:文化论,费孝通译, 华夏出版社 2002 年 版,第 15 页。7 第 17 页8 第 25 页9 Malinowski : A Scientific Theory of Culture and Other Essays ,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44 , P90.10 Malinowski : A Scientific Theory of Culture and Other Essays ,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44 , P83.11 Malinowski : A Sc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