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1)_第1页
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1)_第2页
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1)_第3页
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1)_第4页
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1)一、选择题1.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 历史?A. 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2. 汉景帝曾下诏:"农,天下之本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这体现了他A. 重视农业B. 减轻刑罚C. 提倡节俭D. 以徳化民3. 孙中山在某祭文中说:“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这里,孙中山认为''中 华开国五千年”的历史开始于A. 黄帝B.尧C.舜D.禹4. 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A. 天文学著作B.医学著作C.数学著作D.农学著作5. 战国时期的

2、百家争鸣,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英中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 主张是A. "无为而治”B. “兼爱”“非攻” C. “以徳治国"D. “以法治国”6. 史记记载:“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舜子商 均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该史料反映的是A. 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郡县制7. 下列人物与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祖冲之一一伤寒杂病论B.顾恺之一一女史箴图C.王激之一一兰亭集序D.贾思勰一一齐民要术8.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岀:“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下列孔子的观 点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A.以徳治国B.克己复礼

3、C.有教无类D.因材施教9. 海内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A. 华人是黄色人种B. 从中国大陆岀去的华人C. 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部落联盟发展来的D. 炎帝被黄帝打败10. 读了下面两位同学的历史剧台词,我们可判断他们正在探讨的历史事件是小华:“送人千里,终须一别,陛下请回吧!”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除,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A.甘英到达安息C.张務出使西域B.晋楚争霸D.班超岀使四域11. 最近穿越题材电视剧庆余年热播,假如你也穿越时空,回到六千年前的黄河流域 半坡村。在这里生活,最可能见到A.干栏式房屋 B.半地穴式圆形房屋C.出土的稻谷

4、D.铜鼎12. 孔子曽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需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 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A.国人眾动B.周平王东迁洛邑C.齐桓公成为霸主D.韩赵魏三家分晋13. “华复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按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 化合以成一族之形。”我们一般认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是传说中的A.盘古和女姻 B.元谋人C.炎帝和黄帝 D.尧舜禹14. 东晋时期诞生一副惊艳世人的书法作品。该书法作品共324字,英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各具风韵,皆无雷同。该书法作品的作者是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钟繇

5、15. 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而形成于A.公元200年曹丕称帝B.公元221年刘备称帝C.公元229年孙权称帝D.公元226年司马炎称帝16. 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左的研究主题最 合适的是A. 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B. 反抗無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C. 儒家学说:奠泄传统文化的根基D. 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17.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下列属于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是 开创三省六部制实行“推恩令”建立“十三州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B. ®®C.D.18.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6、中的“北语”即鲜卑语,事件是A.吴起变法B.商鞅变法C.北魏孝文帝改革D.戊戌变法19. 下图为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局部),英中“御史大夫”掌管A.监察事务B. 行政事务C. 军事事务D. 任免官吏20.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诸子百家C.法家和墨家B. 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21.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有一幅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D.道家和兵家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崭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对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 发生在()A.春秋和秦末B.春秋和战国 C.战国和汉初 D.秦末和春秋22. 公元前219年,一位布商去外地购进一批布匹,他携带的货币最有可能是

7、23. 具有“殷、青铜冶炼、甲卄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A.商朝B.西周C. 西汉D.东汉24.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下列属于秦朝中央集权制 度的内容有 秦王嬴政自称“皇帝”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合称“三公”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颁布“推恩令”A. B. 0®C. ®®D. ®25. 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 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 的历史史实是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春秋战国时期岀现百家争鸣C.佛

8、教传入中国D.西学传入中国二、材料综合题26. 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见如图® ® ® ® ® ®甲骨文文化材料二 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现象生动,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一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奇托,为道教的兴是提供了土壤。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 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我国有文字可考

9、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 施有何积极作用?(2)据材料二,史记的作者是谁?它的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是什么?(3)黄巾起义的首领是谁?他创立的道教派别被称为什么?(4)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山四、河南开凿的著爼石窟是什么?(写出一 个即可)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 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担这 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 长城的事咒骂皇帝。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

10、耗去大虽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长城”的起止点是哪里? 材料二投鞭断流单木唏£风声鸽唳(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说明魏晋时期岀现了什么现象?材料四 北龜孝文帝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2)材料二中的成语典故与什么战役有关?该战役的交战双方是哪两个政权? 材料三 穿汉族服饰的少数民族贵族和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一一魏书(4)材料四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的什么改革措施?(5)结合以上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由史及今,我们应该 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28.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皮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

11、鞅颁布变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 卖。这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国通史 材料二:为了保证国家的賦稅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一一商轶方升此外商 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 亩,五十亩为一哇° 一一维基百科材料三:行之十年,卷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賊,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 于私斗,乡大治。一一史记商君列传(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从材料看,这项法令的实行有什么作用?(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重要措施?材料一、二反映了商鞅变法在哪一方而

12、的 措施?(3)从材料三看,商鞅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这次改革与秦统一有什么联系?【参考答案】林*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 B解析:B【解析】依据图片第一幅图为商代箸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商代是我国青铜文化灿烂的时期;第二 幅图是甲件文,甲件文是殷墟出上的刻在龟甲和兽柠上的文字,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 了商朝的政治经济状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因此,这两幅图反映的都是 商朝的历史。B符合题意。夏朝还没有出现甲件文,A不合题意;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代 青铜文明的特征,秦朝和西汉时期最著名的工艺不是青铜器,C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 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2 . A解析:A

13、【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景帝重视农 业,多次下令郡国官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并“租长陵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以法律 手段,打击那些擅用民力的官吏,从而保证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景帝曾两次下令禁止用谷 物酿酒,还禁止内郡以粟喂马,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内容无关,排 除: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农,天下之本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的含义,需要学生具备较髙的理解材料的能力,通过理解材料的内容结合汉景帝采取的措 施的内容解答问题,在掌握扎实的基本功的基础上通过排除法解答问题。3. A解析:A【解析

14、】【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轩辕”可知,黄帝名轩辕。传说中的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 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嫖祖发明了养蚕抽幺幺,为人类的衣 食住行奠定了基础,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故A符合题意:尧、舜、禹与题干 无关,故BCD排除。故选A。4. D解析: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 魏时期的中国杰岀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 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故正确答案 是D。【考点左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

15、化北魏齐民要术5. 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以法治国”是法家的思想,D项符合题意:“无为而治”是道家的 思想,A项不符合题意:“兼爱”'非攻”是墨家的思想,B项不符合题意;"以徳治国” 是儒家的思想,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6. 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舜子商均不肖,舜乃 豫荐禹于天,"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的意思是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 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上天推荐,后来舜向上天推荐与禹,这种民主推举 部落首领的办法

16、,历史上叫做"禅让”,世袭制是指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B项不符合题 意:分封制和郡县制是国家的管理制度,不是选拔首领的制度,A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 案选C。7. 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所著,A符合题意:顾恺之的代表作是女史箴 图,王谶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故BC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A。8. 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冇。”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教冇公平孔子的 观点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有教无类。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接 受教弃的要机会,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

17、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C符合题意;ABD 项与材料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9. 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炎黄部落联合起来后,打败了蚩尤,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因此 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所以答案选C。10. 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除,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 命”,可知与张骞出使西域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 武帝派张務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因此根据材料可 判断他们正在探讨的历史

18、事件是张幼出使西域。选项C符合题意;东汉著名外交家甘英安 息今天的波斯湾一带,A排除;晋楚争霸是春秋时期争夺霸主的战争,B排除;东汉时期军 事家、外交家班超出使西域,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11. 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四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住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铝、计器,种植粟。选项B符合题意: 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种植 水稻,AC排除;铜鼎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礼器之一,D排除。故此题选B。12. B解析: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19、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平王东迁是历史学家划分时 段的重要事件,亦是周朝国势的转折点。平王迁都之后的周朝被称为东周,而由周武王立 国至周幽王被杀的时期则称为四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不能担当共主的 责任,诸侯势力不断坐大。因为平王是由申侯拥立的,间接犯了弑父罪名,开始得不到诸 侯的尊重。而且,周天子无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须依赖诸侯国保护,致周天子地位不 断衰落,最终形成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其他三项都是春秋时期的事件。所以答案选 B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13. 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中在阪泉之战

20、是黄帝与炎帝之间为争夺大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而进 行的战争,后炎帝族战败,和黃帝族融合,成为了后来的华夏族的祖先,被称为人文初 祖。所以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14. 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东晋"“该书法作品共324字,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各具风韵,皆无雷 同”可以判断出这是王淡之行书的代表作兰亭集序。王浚之的书法被誉为“飘若浮 云I娇若惊龙”,其本人被誉为''书圣,所以A项符合题意:BC项是唐朝书法家,D项是 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5. 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

21、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定都洛阳,东汉结朿,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 年,孙权称王,国号昊,后泄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C。16. A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战国时期的历史”,联系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社 会剧烈变革,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是发生在秦朝的史实,不符合题总;选项C是发生 在西汉的史实,不符合题意;选项D是秦朝火亡之后刘邦项羽争夺帝位的史实,不符合题 意。故选17. B解析: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开

22、创三省六部制,不符合题意,故把包含的ACD项排 除:项内容都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措施,符合题意,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18. C解析:C【解析】【详解】由材料,“北语”即鲜卑语,而"正音”则是汉语。"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要求官员都 使用汉语,据此综合分析可知材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说汉语措施,C符合题意;ABD 项与材料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 点°19. 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统一的需要,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23、度。最髙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 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 题意,故选择A。20. B解析:B【解析】试题分析:汉武帝"罢黜百家"是指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有利于思想 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罢黜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有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大力反击匈奴。21. 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破釜沉舟百

24、二秦关终属楚”是指秦朝末年项羽率领起义军在巨鹿之 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指春秋后期,越王勾践卧薪 尝胆,最终灭掉吴国,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排除。22. A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公元前219年”,可知是秦朝建立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 秦王麻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立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 央集权制国家。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废除原来六国的货币,推行圆形方孔铜钱,统一货 币。因此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最有可能是圆形方孔钱: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是战国 时期诸侯国的货币,不符合题意,故选A。23. A解析:

25、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殷、青铜冶炼、甲供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墟是商朝的都城所在 地,商朝的建国者是商汤,后来盘庚迁都到殷,商的都城稳泄下来:甲朴文主要指中国商 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计契刻的文字。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 题于内容不符,故选A。24. 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太 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太尉掌管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御 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颁布“推恩令”是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由此分析符合题 意,故此题选D。25. B解析:B【解析】【分

26、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 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而,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 的地位。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別。被称为百家争鸣。所以答 案选B。二、材料综合题26. (1)商朝;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司马迁;纪传体通史。(3)张角;太平道(4)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写出一个即可)【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我国有解析:(1)商朝;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司马迁:纪传体通史。(3)张角:太平道(4)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写出一个即可)【解析

27、】【分析】【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根据所学可知, 积极作用是,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现彖生动,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地 位”可知,西汉司马迁编写了史记,它是纪传体通史。(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 起提供了上壤”可知,黄巾起义的首领是张角:他创立的道教派别被称为太平道。(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 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而产生了深远影响”可知,在山四开凿云冈石窟,在河南开凿龙 门石窟。27. (1)抵

28、御匈奴的进攻。西起临洸,东到辽东。(2)邂水之战。前秦东晋。(3)民族交融。(4)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5)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交融。民族友好相处解析:(1)抵御匈奴的进攻。西起临洸,东到辽东。(2)瀝水之战。前秦东晋。(3)民族交融。(4)推行汉化措施,规立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5)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交融。民族友好相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解析】【分析】【详解】(1)由材料“2000多年后的今天”,可追溯到秦朝。由材料“在西北而,击退了游牧部 落:为了防止他们卷上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爼的长城”可见秦朝修长城是要抵御匈奴的 进攻。结合

29、所学,秦长城西起临洸,东到辽东。(2)“东山再起”出自晋书谢安传,反映谢安先隐居后入仕的经历,“草木皆兵” 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反映苻坚以为八公山上草木都是军队。“风声鹤唳”出自于晋 书谢玄传,反映前秦军队在i肥水之战溃败后逃泄时听到风声和鹤叫都以为是追兵。“投鞭断流”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形容兵强马壮,兵力众多。(3)材料“穿汉族服饰的少数民族贵族和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反映少数民 族贵族与汉族人民互相学习,是民族融合的体现。(4)材料“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此处“”指鲜卑语,反 映北魏孝文帝推广汉语,禁用鲜卑语的改革措施。(5)从历史来看,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由对抗到民族交融。关于"民族意识”,可 以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友好相处和民族繁荣等角度作答。28. (1)由材料“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就破坏了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