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的苗期病害_第1页
作物的苗期病害_第2页
作物的苗期病害_第3页
作物的苗期病害_第4页
作物的苗期病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v症状 幼苗出土前即可受害,造成种子、胚芽或子叶腐烂。受害幼苗出土后,在近地面幼茎基部呈水渍状黄褐色病斑,绕茎扩展,似水烫状,而后病茎缢缩成线状,幼苗即倒地。该病发生后,短期内子叶往往未萎蔫仍保持绿色,而根部表皮腐烂呈褐色。在高湿度苗床中或连阴雨天气时,开始只是个别幼苗表现症状,几天后造成大片幼苗猝倒猝倒。v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温度、湿度、光照和管理水平。v苗床温度过大、浇水过多、土壤温度15以下、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播种过密、间苗移苗不及时、施用带菌肥料、长期使用同一苗床土壤等都会诱使该病发生或加重。传播途径主要为雨水或流水。v使用山推007 5g进行喷雾或灌根防治v症状v 幼苗出

2、土后即可受害,尤以中后期为重。病苗基部变褐色,后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垂枯死。稍大病苗发病初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叶片萎蔫不能复原,直至直立枯死直立枯死。病斑初呈椭圆形暗褐色,具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后期形成菌核,是与猝倒病区别的又一重要特征。v病菌发育适温为24。播种过密、间苗或分苗不及时,造成幼苗徒长,温度过高通风不良或土壤水分忽高忽低均易诱发该病。常从根部、幼茎和伤口侵染发病。v症状v 幼苗(育苗阶段或定植后)根部不发新根,幼根表面初呈锈褐色而后腐烂,致地上部叶片变黄。严重的萎蔫枯死,极易拔起。v 由低温(地温低于12)持续时间长、浇水过多或连阴雨天气、光照不足等引起。v 畦面要平、严禁大水漫灌。连阴雨天要及时通风透光。v 加强苗床地温管理,控制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