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大学生生存困境超越的生涯教育路径研究 摘要:在大学生主体性被理性遮蔽的“抽象理性人”和主体性非理性张扬的“感性生物人”的现代性境遇中,会遭遇“生命不堪忍受之重”的本质主义肆虐和“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存在主义焦虑双重生存困境。回归大学生的本真生存,需以“现实的个人”为逻辑起点,以“完整的人”为价值依归,以“塑造健全人格”为主要内容开展生涯教育。通过系统激发大学生教育的主体性、教师教育的主导性、教育环体的保障性和教育介体的创新性等要素,为大学生超越生存困境提供有效路径。关键词:大学生,生存困境,生涯教育一、大学生生存境遇的教育哲学审视生存境遇是
2、人生存的境况和遭遇,对生存者来说,“境况”具有先在的客观自在性,“遭遇”具有对“境况”感知、认识和体验的主观自为性。在现代性仍然是一项未竟事业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最大的生存境遇就是遭遇现代性。从历史视角考察,理性和主体性的冲突与解构成了现代性理论的核心论域1。在现代性时期,“理性主体人”消解为“理性人”,理性主义取得了空前胜利,遮蔽主体性的现代性正失去其目的和意义2。在后现代性时期,以重新确立人的主体性价值为目标的后现代性哲学,如尼采、狄尔泰、海德格尔和弗洛伊德等形成了非理性主体性的存在主义人本哲学。1.大学生“理性知识人”及其生存境遇。现代性的理性遮蔽主体性教育哲学映像,造成“合乎理性的”(
3、rational)“抽象人”对“合情合理的”(reasonable)“具体的人”价值优位,大学生作为感性的、社会的、历史的生存者被抽象化为类本质的生存(知识人)、概念性的生存(学生)和数字化的生存(学号)等。一是知识人假设,“知识的转移和复现”的教育过程,填鸭式题海战术的教育方法,考试和分数的教育评价,学生被视为用知识碎片一片片搭建起来的3。二是重视数量化扩张,如推行终身教育(时间)、义务教育(空间)、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等,忽略了对教育的本真追求。三是功能性目标,追求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忽视大学生存在价值的本体性价值。四是科学化体系,如知识内容的科学化、教学手段的科学化、评价标准
4、的科学化、教学体系的模式化等,造成了学生的“千人一面”。五是实用性价值,现代性教育价值被固定在实用性上,关注于知识、技术和行为等外在特征的塑造,背离了教育是使人作为人而成其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的本真。2.大学生“感性生物人”及其生存境遇。以重新确立人的主体性价值为目标的后现代性哲学话语是存在主义,“虽然存在主义能在这个异己的、压抑的、动荡的世界中找到个人存在这个落脚点,但是由于它把人引向自己的内心生活,忽视了自己所经历的世界,从而使人无法在社会中有意义地塑造世界”4。精神世界的空虚化、意义世界的荒漠化,将人导向为怀疑主义、虚无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者。体现在大学生的生存哲学中:一是“常
5、人”定位。人是一种共在,共在的“他者”是“谁”决定了自我能否在共在中挺立自我。海德格尔认为“这个谁是个中性的东西:常人”5。大学生躲在由众多虚拟、隐含的常人构成的“公众”后面,陷溺于生活习惯、风尚潮流、人云亦云。二是淹没于职能分工。“学生以学为生”的外在职能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工具、知识的收集者,至于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反而不重要了。三是沉溺于物欲。现代性带来了物质繁荣和生活富足,但如果缺乏健全的自我和充盈的内心世界,被本能和欲望牵引着走向浮躁和肤浅,将使大学生失去超越性和自主性。3.现代性教育存在的非本真要素。大学生的非本真生存状态是由非本真的教育环境塑造的。目前结构性的非本真教育因素
6、有:一是教育者成为大学生的“他者”。学生在学校最初“相遇”的“他者”是教师,学生以教师为中介“爱屋及乌”地体验、认识和评价学校和教育,以“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重要前提认同和接纳知识。二是教育内容无法达到化识成智。“化识为智”要求挖掘和释放知识所蕴含的生命意义、生存信念和终极关怀,要从陈述性知识系统化为程序性知识(世界观),外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方法论),逐渐内化为人的倾向性知识(价值观)。三是教育过程成为科学化的塑造。在“学生及其世界”成为“图像”现代性的境遇中,教育哲学的实证主义传统让“教育什么人”因缺少“人”而成为“无人”的预设,教育科学的心理主义取向使“怎么教育人”成为操作性的实践
7、,固化着教师对学生教育的科学化“塑造”逻辑。四是教育评价的标准是量化的分数。知识化的内容是否正确、填鸭式教学是否成功、多媒体教学是否可取,已经不是由教育者或受教育者所决定,而是由“分数”这个标准来衡量。而且分数在学校和社会中延伸了等级比较、地位区别和预示未来的功能。五是教育管理上学校即监狱的隐喻。福柯认为现代社会已经在规训机制下形成了“监狱群岛”6,学校运用监视、规范化、考试三种手段,培养了识规矩、懂规范、认同符号的学生。二、超越大学生生存困境的生涯教育理论探讨本真的生存要求人在其存在中对其存在本身有所领会有所作为,是人开展出最本己的可能性,在生存中体现生命“向生性”“前置性”和“超越性”的合
8、目的性,符合在现代性异化发展的道路上克服异化的合规律性。彰显人的生存本质的本真教育应坚持以下原则。1.“完整的人”的生涯教育价值依归。要真正使“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7,就要求在认识上完整地看待人的生命存在。一是生命形态的结构性。完整的生命由物质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构成。物质生命是人的生命存在的物质载体,是最基本的生命尺度;精神生命就是在人的理性、情感、意志作用下形成的内在生命;社会生命体现了人作为一种关系性的存在,是否存在“为我关系”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二是生命发展的开放性。保证物质生命的续存,必须进行对外界物质的需要、摄取和同化活动;精
9、神生命摄取的是人类所创造的历史文化传统等精神物,所产出的是思想、观念、道德等精神产品;社会生命体现为人占有的社会关系越丰富、越全面,人的发展就越全面,就越能彰显人自由自觉活动的类特性。三是生命意义的超越性。人不仅对自我物质生命的神圣性有意识自觉,他们更清楚物质生命既体现为自然性,更体现为精神性和社会性。人只有超越自己的物质生命实现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二次生成,才真正成为人的生命。2.“现实的个人”的生涯教育逻辑起点。要超越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抽象理性人”和“感性生物人”的生存境遇,需要从人的“现实的存在”而非“想象的存在”出发,以“现实的个人”作为教育哲学的生发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的个人”
10、要从生活的主体、关系的主体、历史的主体、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去看待人。一是回归生活世界。生涯教育,直接地体现在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上。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体验生存、体验生活、体验生命力量、体验生命意义。二是激发生命本质上的创造性。生命本体意义上的有限性促使人不断去实现自我生成、自我超越和自由创造。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必须尊重生命成长的客观规律,从生命成长角度去开发人的创造性,不断提高生命质量。三是坚持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人的生命活动过程是人的生命不断生成、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获得生命整体内涵、实现生命整体意义的过程。人的发展在主体上是人的个性发展,在内容上是人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是人的和谐发展。3.
11、塑造健全人格的生涯教育内容。一是全面性的教育内容。引导和帮助学生聚焦于自身的全面、协调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坚持“四个学会”:摆脱依赖,学会生存;知行统一,学会学习;超越自我,学会关心;勇于开拓,学会创造。达到“三个协调”:知识结构方面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协调,素质拓展方面做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人生追求方面做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协调。二是系统性的教育活动。教育主体性与主导性的统一,既强调对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的尊重,又注重教育者的导向性、支持性作用的发挥。教育活动的持续性,前承新生的大学生活适应教育,后启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辅导,延续在整个大学阶段。要注重教育与管理结合、目标激励与平台
12、搭建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结合、个性化辅导与全员性参与结合。三、超越大学生生存困境的生涯教育路径建构超越大学生现代性生存困境,应以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指向,以“现实的个人”为理论生发点和实践着眼点,按照生命的整体性、过程性和生成性要求,构建回应适应超越的现代性生命教育场域。1.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始终渗透着学生主体的思考、比较、判断、选择和追求。一是自我评估,学生对自身特长、优势和不足进行审视,激发成才与发展的自觉意识;二是环境评估,理解大学的人才培养标准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明确大学阶段的重要意义;三是明确志向,学生结合所学
13、专业要求,可以把尚处于朦胧状态的理想与价值追求加以具体化;四是设定目标,学生在生涯认知和决策的基础上制定自己在大学阶段具体发展目标;五是选择路径,学生在明确志向和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实现自己发展目标的具体措施和行动计划,并分解到每个学年;六是践行与调整,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为实现发展目标而采取实际行动,同时以学年为周期检查审视生涯规划的落实情况,据此进行评估和调整。2.发挥教育者的主导性。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始终贯穿着学校的引导、教师的辅导。一是思想发动与教育引导。面向新生进行动员,明确生涯规划目的意义和基本要求;根据新生思想实际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大学生活适应教育;在全体新生中开展系统的生涯课程教学
14、。二是目标定位与生涯导航。召开新生主题班会、举办专题报告和讲座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认知和生涯决策,明确大学阶段“我能做什么”“我要做什么”“我该怎么做”。三是制定规划与点评交流。组织学生拟定“生涯发展规划报告”,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最终由学生修改后形成大学四年生涯规划。四是规划实施与反馈调整。这是实施规划做出实际努力的阶段,每学年初组织学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对照检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原定的目标与措施。3.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生涯教育是一种将自己“抛向未来”的规划,要做到“三定”:“定向”以明确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与方向;“定点”以寻找并确立个人需求与社会需要、自身愿望与
15、现实条件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定位”从而对自己的发展前景做出正确的预期。实现“三定”的方法有:知己,即自我分析,了解自己性格、气质、人格特点和职业倾向;知彼,即环境分析,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优化,即按照“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和“择己所利”原则,达到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的统一。4.积极创新教育内容。首先是做好学业辅导,解决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目的不明确、成绩不理想、动机功利化等问题,树立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等学习观念。其次是生活辅导,加强环境适应教育,主动接触社会,养成独立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是生理辅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保持充
16、分的睡眠,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注意饮食健康、疾病预防。四是心理辅导,保持心理健康,如增强学生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帮助学生获得心理咨询。五是职业辅导,引导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预期目标,为大学生提供职业规划与指导服务。六是创业辅导,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创业环境,培养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5.发挥教育环体的保障作用。一是完善保障体系,即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保障体系、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障体系、毕业生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帮助学生克服成才障碍,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成才保障。二是搭建发展平台,即完善学生党员工作站、团学组织及各类社团、大学生自管会等载体及开展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文
17、化艺术体育活动、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三是经常性地开展主题教育、优良学风创建、班集体建设、先进人物评选等,大力营造勤学上进的浓厚校园氛围。四是强化队伍建设,采取多方面措施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使之成为生涯辅导和成才引导的主要骨干力量。大学生涯教育通过系统化的实施、个性化的指导、鲜明的价值导向,体现了参与对象的全员性、设计内容的全面性和辅导活动的全程性的特点,增强了大学生生涯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回应了“如何看待生命和如何使生命更有意义”这一教育本真意蕴。参考文献:1赵红灿.理性与主体性的冲突与和解现代性困境及其超越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赵红灿.理性与主体性的问题间性现代性理论的核心论域j.长白学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农信息人才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
- 多领域融合的智能科技项目开发协议
- 工程项目居间的合同
- 化工厂员工劳动协议
- 经营承包合同
- 劳务输出合作协议书
- 第2课 奖品数量好计算(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泰山版
- 新媒体主播合约协议书8篇
- Unit 8 Knowing the world Lesson 2 My home country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冀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甘肃幼儿园塑胶施工方案
- 第五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形势与政策
- 安检服务课件教学课件
- 隧道危险源清单
- 绿色产品评价 水泥 编制说明
- 2024年贵州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B卷)
- 解剖台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抑郁症课件教学课件
- 关于消防安全评估设备操作说明详解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规程(高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 2009年公务员国考《申论》真题卷及答案(地市、副省)
- 法律意见书(适用于股权投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