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论文《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论文《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论文《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论文《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谢白云2016年4月目录1前言42 幼小衔接中常见问题42.2 幼小衔接小学化现象严重62.3 幼小衔接中的师资力量薄弱与教材差异72.4 幼小衔接的单向性与仓促性73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不当形成的原因83.1 教育内容和手段的不同83.2 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83.3 师生关系的不同83.4 生活环境的不同83.5 幼儿自身存在的问题94 实现幼小衔接的策略94.1 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明确办园宗旨94.2 小学与幼儿园要相互联系,互相沟通,使幼儿身心健康持续的发展94.3 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104.4 从存在的问题入手,做好大班幼儿入学的准备工作105

2、 结论11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这一时期恰好是学前儿童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幼小衔接”实质指的就是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幼小衔接中常见的把幼小衔接当成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小学化严重。幼小衔接中,师资力量薄弱与差异;幼小衔接的单向性与仓促性;教育内容和手段;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师生关系;生活环境;幼儿自身存在的问题等因素都是导致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不当形成的原因。幼儿园应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小学与幼儿园要相互联系,互相沟通;同时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

3、育观念,从而做好大班幼儿入学的准备工作是实现幼小衔接的策略。关键字:幼小衔接,心理健康,小学化倾向1前言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儿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从幼儿园转入小学,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和考验。做好幼小衔接教育既是学前教育的内容,也是小学教育的需要,更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幼小衔接,一直是幼教工作者和家长普遍重视的问题。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的相互衔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幼小衔接问题便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

4、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不仅对幼儿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会影响着他们一生的教育进程。原国家教委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科研项目“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历时5年,于1995年完成原国家教委于同年发文向全国推广此项研究成果。但是时至今日,幼小衔接仍然是一个不能全面性解决的问题。由于教育对象的处于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年龄的特点,各自都拥有不同的阶段性、教育任务、教育内容和方法。两者之间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过渡,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儿童以后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应有的曲折。现如

5、今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这两个教育阶段过大的差异认识不足。2 幼小衔接中常见问题2.1把幼小衔接当成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忽略衔接的连续性目前我国在实现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重视阶段性而忽视连续性,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两张皮”现象严重。小学与幼儿园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师生关系和教育组织与实施上存在着巨大差异。由于缺乏沟通和了解,幼儿教师不了解小学教材的大纲和教学方法,小学教师不了解幼儿教材及幼儿各年龄段的特点。学前儿童和小学生拥有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成长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与幼儿园相比,小学里儿童的生活环境、社会要求、课程内容

6、、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学龄前儿童不可能在进入小学的那一天,就完全失去幼儿的特点。如果这时小学老师完全按小学生的特点要求新入学的儿童,那么必然会造成新入学的儿童严重不适应,从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一)在教育目标上,幼儿园重能力,而小学重知识幼儿园教育目标主要是对儿童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包括儿童运用感官和语言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感受美与表现美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等。小学的教育目标是一种注重知识的教育,强调传授课堂书本知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许多幼儿园过早的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将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往幼儿头上套,把小学生的课程带到幼儿园,要求幼儿像小学生

7、那样。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扼杀幼儿的天性。(二)在教育内容上,幼儿园重综合性知识,而小学重学科性知识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内容主要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的知识,这五大领域的知识是相互渗透的,是全面的、启蒙的。而小学教育内容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社会、自然等学科性质的知识。不少幼儿园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握笔书写。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数字,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10遍甚至一页,还有计算、英语、常识等等,作业一大堆,幼儿园里

8、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幼儿过早的握笔写字违背了幼儿的身体,除了会造成错误的握笔姿势外,还会导致幼儿手指畸形,伤害小臂肌肉群发育。(三)在师生关系上,幼儿园重生活上的照顾,而小学重学习上的指导 幼儿园实行教育与保育相结合,吃喝拉撒都是由老师照顾,幼儿园教师就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而小学更注重学习上的指导,注重关注孩子在学习上的一些不足,而且幼儿园与小学的时间作息不同,教师也就少了对孩子的起居生活上的关心与照料。幼儿就会出现心理落差,出现不适应。(四)在教育组织与实施上,幼儿园重丰富多彩的活动,而小学重课堂传授 在教育组织实施上,幼

9、儿园强调开展多样性的活动,重视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全面性和生活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而小学强调以课堂的形式(教师讲,学生听)来传授知识。如果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缺乏共同的联系与沟通,就会造成了两阶段教育巨大的差异,把幼小衔接仅仅简单地当作是两个教育阶段的直接过渡,会造成幼儿入小学的不适应。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不应把幼小衔接简单地认为是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应当让孩子顺利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不能脱节,双向准备是解

10、决幼小衔接问题的必由之路。2.2 幼小衔接小学化现象严重目前,在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一部分公立幼儿园中,发现幼儿园小学化管理非常严重,而且呈加速蔓延之势。尤其幼儿园大班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习为主。不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背诵课文、做数学题,并以此来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指标。讲课则一味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等,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还有不少幼儿园有许多硬性要求的行为规范、学习上的许多规则,比如对老师要绝对的服从,要听话不许插嘴;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玩小动作

11、、说话。小学化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与社会要求背道而驰,不符合新世纪育人的需要,对幼儿形成负面影响。在实现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走向了一个极端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所谓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教授小学课程,以企图拔苗助长,这是一种超前的教育。由于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身心发育未成熟的孩子,因此幼儿园教育是保教结合;在教育形式上是以游戏为主,教育内容上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主,注重培养情感情操,是一种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的教育。2 0 0 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

12、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顺应家长的要求,幼儿教育小学化,重“智”的衔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幼小衔接在很大程度上要有家长的参与才能很好地完成然而毋庸讳言,家长有不少观念还比较陈旧。他们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积累轻身心发展,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

13、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然而,有些幼儿园严重忽略这一指导纲要,为顺应一些家长的要求,安排的课程内容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体、智、德美四育中,重视“智”的衔接,忽视体、德、美的衔接,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重视知识,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重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这违背了教学规律,摧残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幼儿园中私营幼儿园占很大比例。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获得更好的生源,大量的私营幼儿园开办各种特色班,包括珠心算、智力开发等等。教育内容与教育部规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规定的五大方面的内容背离甚大,幼小衔接在很大程度上要

14、有家长的参与才能很好地完成。由于传统的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与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终身发展。甚至有的家长出于过急而超前训练,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给幼儿掌握。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感觉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加大“,储备知识”用尽了,又缺乏认真的学习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这些家长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无形的压力,幼小衔接难以顺利进行,有的甚至形成了阻力。2.3 幼小衔接中的师资力量薄弱与教材差异大多数幼儿园缺少既熟悉幼儿园教育

15、特点又了解小学教育规律的教师,而小学低年级教师对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也知之甚少。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彼此的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工作方法等不了解幼儿对小学的学校环境和小学生角色感到陌生,对幼儿园环境、生活及教师有较深的感情。这对幼儿园教育阶段向小学教育阶段过渡是很不利的,同时也会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此外,我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薄弱,大多数学历水平高、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都不愿在幼儿园从教。由于师资薄弱,幼小衔接在不少地方实际上还是一句空话。所以,幼小衔接中师资力量缺乏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实现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教材的编写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16、等。目前幼儿园教材与小学教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教学内容而言,幼儿园教材内容的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多采用图画的形式,包括大量的游戏活动,注重儿童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小学教材内容有大量的文字,抽象性强,游戏活动少,课程组织形式单调,注重培养儿童学科性的知识。因此,在教材的编制上需要幼儿园与小学共同协商,达成一致的教育标。2.4 幼小衔接的单向性与仓促性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有些小学教师认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的事,与小学无关,形成衔接的一边倒。因此,问题得不到切实的解决。刚由大班升上小学的儿童心理情绪必定

17、会经历兴奋、紧张、焦虑三个时期,由于小学对于协调工作的忽视,新入学的儿童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进而出现抗拒心理。联合国的有关资料提出:“儿童要为入学做好准备,学校要为儿童做好准备。”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与家长常常忽略儿童各种能力形成的长期性与持续性,过分关注儿童智力的增长,忽视其各种良好品质的形成。例如,一些幼儿园为了表面上的实现幼小衔接,经常在儿童大班快结束的一个月给他们强行地实行小学的一些规章制度。这样做,不但没有成功地实现幼小衔接,相反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这种做法由于在时间上没有任何的过,从而使

18、儿童在心理上生恐惧与焦虑。3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不当形成的原因3.1 教育内容和手段的不同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的机构,其特点是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以游戏为主要教育手段。在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多采用直观教育,以游戏寓于教育之中,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其教学特点则以老师口头传授为主,学生以听课、读书、做作业方式来掌握所学到的理性知识,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必要的考试制度。这样骤然变化,往往超出了儿童的心理、生理承受能力。3.2 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这是幼儿园与学校的最大区别,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时间较多,而且中午有午

19、睡时间,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教学时间长,生活节奏紧张,作息制度严格,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孩子初上小学,骤然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会觉得很不适应。3.3 师生关系的不同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与到幼儿一日生活的活动之中,而且,幼儿教师与幼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融洽的心理气氛。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重视完成各科教学大纲、作业批改及课堂纪律,对学生生活关心的机会少。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使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3.4 生活环境的不同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一般布置的美观、形象和富有幼儿情趣,有许多的活动区域,比如:自

20、然角、玩具柜、图书架等,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与同伴进行交往为幼儿创造了积极、宽松的学习和活动气氛。小学的教室环境布置相对严肃,座位固定,没有自由角,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较少,对幼儿缺乏吸引力。种种不同,告诉我们幼小衔接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如果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刚入学的儿童大约有40%会出现上述情况。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要通过科学的方法,使幼儿园小朋友顺利进入

21、小学展开学习生活,为幼儿做一个充分的学前准备。3.5 幼儿自身存在的问题孩子才是幼小衔接工作中的重点。孩子通常会坐不住,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形式多样,幼儿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同伴,学习也往往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并且活动的时间间隔短。而进入一年级后,课程教学都以“坐式”教学为主,一节课的时间长,导致刚入学的孩子很难适应这么大的改变。4 实现幼小衔接的策略4.1 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明确办园宗旨办园者的教育理念正确与否在实现幼小衔接的过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避免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幼儿园必须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

22、园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来办园。一方面,幼儿园要注重幼儿全方面的发展,不能只是重视科学与知识而忽略幼儿情感态度与社会能力的培养。幼儿阶段,游戏是其健康发展的主要形式,教育要以游戏的形式展现给幼儿。幼儿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幼儿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园长必须牢记:幼儿园是“培养人”的场所,而不是“利润”机构。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组织活动要以游戏为主,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4.2 小学与幼儿园要相互联系,互相沟通,使幼儿身心健康持续的发展要实现幼小衔接,小学和幼儿园都需要改革,在教育方法、教育形式上要逐步靠拢,小学低年级的教师要读一些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书

23、,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幼儿园大班教师要适当培养幼儿各种规则意识。此外还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一方面,幼儿园大班可以通过组织多种主题活动,使儿童熟悉了解小学生活和学习的情况。例如开展“我是小学生”的主题活动,让儿童学习背书包、系红领中。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使儿童体验到做小学生的光荣与自豪。另外,幼儿园教师定期组织幼儿去小学进行参观,幼儿园与小学组织游戏活动,让幼儿与小学生进行交谈,使他们了解小学生是如何学习与生活的。另一方面,小学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多种学科知识,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多关注儿童的生活,给予儿童必要的帮助与照顾。最后,幼儿园和小学定期组织幼儿园大班教

24、师与小学一二年级教师教育经验座谈会。通过双方的沟通,使他们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幼儿园大班教师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法,使儿童与小学生活逐渐接轨;小学教师通过吸收幼儿园教师的经验,了解初入小学的儿童的心理特点,以适应儿童的需要。4.3 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首先,家长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各种生活能力。对于那些刚结束幼儿园生活,步入新环境的幼儿来说,独立生活能力无疑是很重要的。因此,家长在早期的家庭教育中,要培养儿童各种能力,例如,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其次,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在作息时间上,养成按时起床,不能迟到,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在饮食上,要让儿童养成不挑食、定时定量的习

25、惯。另外,家长可以适当分配孩子一些任务,让他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培养孩子责任意识。最后,家长应该记住孩子在步入一个新的环境出现一些不自然的情况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过于紧张和恐慌。在儿童即将步入小学生活的前两个月,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给孩子讲述关于小学生的情况,使孩子在内心形成对小学生活的一种憧憬与向往。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先有一些心理上的准备,不至于突然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而不知所措。总之,在实现幼小衔接时,家长要记住:儿童良好人格的塑造比起一张成绩单来说要重要的多。4.4 从存在的问题入手,做好大班幼儿入学的准备工作(一)幼儿教师应帮助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心理准备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作为幼儿的老师和家长,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提前做好工作,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二)从兴趣入手,激发幼儿的入学愿望稳定的兴趣是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条件。我们要注意在各种活动中,通过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幼儿的入学愿望。总之,做好幼小衔接,小学和幼儿园都要改革,在教育方法、形式上要逐步靠拢,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学一些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