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1 1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第四章第四章精精 密密 距距 离离 测测 量量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2 24.1 概述概述1直接法测距直接法测距v采用已知长度的测尺、测规等与被测距离进行直接比对。v优点优点:测量过程直观,测量设备相对简单,也能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v缺点缺点:(1)测尺的测程较短,较长的的距离需要串尺测量;(2)跨越山沟、河谷等困难;(3)劳动强度大,效率低。2间接法测距间接法测距v对一个间接量进行观测,通过计算得到被测距离。v特点特点:总的来说这种测量方法测程还是有限(一般为几百米),精度也不高(约为万分之一)。v间接法
2、测距为以后的电磁波测距提示了一个思路。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3 34.1.1 4.1.1 电磁波测距的基本方法电磁波测距的基本方法vEDMElectronic Distance MeasuringEDMElectronic Distance Measuringv利用电磁波作为载波与调制波进行距离测利用电磁波作为载波与调制波进行距离测量。量。v基本公式:基本公式: D=VT/2D=VT/2v电磁波波谱:电磁波波谱: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4 4v电磁波测距基本公式:电磁波测距基本公式: 2Dtc21D4.1.1 4.1.1 电磁波测距的基本方法电磁波测距的基本方
3、法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5 5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6 6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7 74.1.2 电磁波测距仪的电磁波测距仪的 分类分类 和和 分级分级1电磁波测距仪的分类电磁波测距仪的分类1)按测量信号往返传播时间 的方法不同,分为脉冲式测距仪和相位式测距仪两类,脉冲式测距仪直接测定 t,而相位式测距仪间接测定 t。2)按电滋波测距仪的载波源的不同,分为激光测距仪、红外测距仪、微波测距仪三类。其中激光测距仪与红外测距仪又统称光电测距仪。3)按照测程的长短不同,分为短程测距仪、中程测距仪和远程测距仪。通常认为,测程在3以内,为短程测距仪,测
4、程在315范围内为中程测距仪,测程超过15 的为远程测距仪。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8 8 2电磁波测距仪的分级电磁波测距仪的分级v电磁波测距仪的测距精度常用下式表示: mD(ab*D) 式中: mD测距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mm/km); D两点间的距离(km)。v按1的测距中误差将测距仪分为四级: 级:D2mm; 级:2D5mm; 级:5mmD10mm; 级:10mmD20mm。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9 94.2 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原理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原理v电磁波测距基本公式:电磁波测距基本公式: 2Dtc21D控制测量技术
5、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10104.2.1 脉冲式测距基本原理脉冲式测距基本原理 由脉冲发射器发射一束光脉冲,经发射光学系统投射到被测目标。同时,由取样棱镜取出一小部分光脉冲送入光电接收系统,作为计时的起点;由被测目标反射回来的光脉冲也通过接收系统,作为计时的终点。由此可求得脉冲信号在测线上往返传播的时间 t2D,进而计算出被测距离。 被测目标被测目标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11 114.2.2 相位式测距的基本原理相位式测距的基本原理v由载波源产生的光波经调制器被高频电波所调制,成为连续调制信号。由载波源产生的光波经调制器被高频电波所调制,成为连续调制信号。该信号经测量路
6、线经反射器反射后被接收器接收,再进入混频器该信号经测量路线经反射器反射后被接收器接收,再进入混频器(),变成低频变成低频(或中频或中频)测距信号。另外在高频电波对载波进行调制的同时,测距信号。另外在高频电波对载波进行调制的同时,仪器发射系统还产生一个高频信号,此信号经混频器仪器发射系统还产生一个高频信号,此信号经混频器()混频后成为低混频后成为低频频(或中频或中频)基准信号。两路信号在比相器中进行相位比较,计算出测距基准信号。两路信号在比相器中进行相位比较,计算出测距信号在两倍测线距离上传播所产生的相位差,进而显示出被测距离。信号在两倍测线距离上传播所产生的相位差,进而显示出被测距离。控制测量
7、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1212相位法测距原理示意图调制器调制器显示器显示器比相器比相器信信 号号 接接 收收 器器反射器反射器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13134.2.2 相位式测距的基本原理相位式测距的基本原理关于信号、载波和调制波:关于信号、载波和调制波:测距信号(频率较低)载波信号(频率较高)调制波(频率较高,含有测距信号)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1414相位法测距基本公式:相位法测距基本公式:)(222221,21,22NNfcfcDctDtNft得:代入将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1515关于关于D=/2 D=/2 N+N N+N
8、)=U=U(N+NN+N)v/2/2,等效测尺长度。,等效测尺长度。v相位法测距仅能测出相位法测距仅能测出NN,无法测出,无法测出NN。v当当D/2D/2D/2时时, ,不能确不能确定定D D。v测相精度是一个相位长度的测相精度是一个相位长度的1/10001/1000。v为解决为解决精度精度与与测程测程矛盾,实用上采用数把测矛盾,实用上采用数把测尺。长尺控制测程;短尺保证精度。尺。长尺控制测程;短尺保证精度。v例例:u u1 1=10m=10m,u u2 2=1000m=1000m, NN1 1=0.128, N=0.128, N2 2=0.381 , =0.381 , D=381.28mD=
9、381.28m。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1616全反射棱镜全反射棱镜v测距的合作目标。测距的合作目标。v特点:全反射;特点:全反射; 入射光与反射光平行。入射光与反射光平行。v棱镜有常数,为零或负值。棱镜有常数,为零或负值。v使用时,为保证有效反射,常采用棱镜组。使用时,为保证有效反射,常采用棱镜组。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17174.4 测距的误差分析测距的误差分析4.4.1 测距误差的主要来源测距误差的主要来源K2nfc22nfcND002k2222f2n20C2Dmm)4(D)fm()nm()cm(m0测距公式:测距公式:取全微分并表示为中误差形式:取全微
10、分并表示为中误差形式:考虑到周期误差的测定误差考虑到周期误差的测定误差mA和对中误差和对中误差mg,测距误差的完整形式:测距误差的完整形式:2g2A2k2222f2n20C2Dmmmm)4(D)fm()nm()cm(m0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1818测距精度公式的分析:测距精度公式的分析:一般式: 测距误差分两类:1.与距离有关,称比例误差; 2.与距离无关,称固定误差。固定误差固定误差比例误差比例误差2g2A2k2222f2n20C2Dmmmm)4(D)fm()nm()cm(m0222b2aD)Db(a)Dm(mm有时用更简化形式: DbamD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
11、件编辑课件19194.4.2 测距精度估计测距精度估计1与距离有关的误差与距离有关的误差1)真空中光速测定误差)真空中光速测定误差 真空中光速值是用一定的实验方法求得的,光速值的相对误差为410-9,真空中光速值的测定误差可忽略不计。2)大气折射率测定误差)大气折射率测定误差 当要求测距精度达到10-6时,则折射率精度也应达到10-6。由此,温度误差应小于1,气压误差应小于25 mmHg。3)测距频率误差)测距频率误差 测距频率决定了测尺长度,它的误差将直接影响测距精度。对于短程测距仪,频率误差一般可以不考虑;而对于精密的长距离测量,必须考虑此项误差。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2
12、0202与距离无关的误差与距离无关的误差1) 测相误差测相误差 对于数字测相方式的仪器,其测相精度取决于数字相位计的检相精度和分辨率,同时,测相误差还包括束相误差(照准误差)、幅相误差以及噪音误差。2)仪器和反射镜的对中误差)仪器和反射镜的对中误差 一般光学对中器的对中误差,小于1mm。3)仪器加常数的测定误差)仪器加常数的测定误差 仪器加常数是由于仪器的光学回路、电路时间延迟以及仪器反光镜的偏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的。必须对仪器的加常数定期进行检定,然后重新预置,或者在测距成果中加以改正。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21213周期误差周期误差v周期误差是指以一定的距离为周期重复
13、出现的误差,周期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内部固定的串扰信号。v周期误差的性质属系统误差,但它并不与距离成正比,而是按测距结果中的“尾数”(不足整周期的长度)的大小,对距离以正弦函数变化的影响。 v周期误差改正数的计算公式式(4-21)进行调整。 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22224.5 相位式测距仪的检验相位式测距仪的检验检验项目检验项目(1)测距仪的检视;(2)发射、接收、照准三轴关系正确性的检校;(3)发光管光相位不均匀性的检验;(4)幅相误差的检验;(5)周期误差的检验;(6)加常数和乘常数的检验;(7)棱镜常数的检验;对于新购置或经过修理过的测距仪要进行以上全部项目的检验,对于
14、正常使用的测距仪,应定期(5)、(6)项。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23234.5.1 测距仪的检视测距仪的检视1)外观检视;2)检查仪器配件和附件是否齐全,型号是否相配。测距仪及其配件外表有无碰损、脱漆、锈蚀。对仪器的功能要检查光学系统成像的质量;3)制动及微动等机构运动是否灵活、平稳;电源及供电系统是否正常,计数、显示系统及各键、钮功能是否正常;4)在测距仪附近安置反射棱镜,按照测距仪说明书的使用步骤,接通电源,检查仪器的功能。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24244.5.2 内部符合精度的检验内部符合精度的检验v仪器的内部符合精度,就是仪器多次测量同一距离,各观测
15、值之间的离散程度。v在4001000m的距离范围内,选择一段至四段。在选定的距离内安置仪器和反光棱镜,一次照准读10个数,取平均值。观测数据精度计算如下: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25254.5.3 测距仪加、乘常数的测定测距仪加、乘常数的测定1测距仪加常数的测定测距仪加常数的测定 仪器常数包括仪器加常数和仪器乘常数。加常数是由于仪器电子中心与其机械中心不重合而形成的。 通常我们称K为仪器加常数。它包含仪器加常数(Ki)和棱镜常数(Kr)。仪器加常数会发生变化,应定期进行检验。 D0=D/+Ki+Kr=D/+K 式中,K = Ki + Kr (图中Ki 、Kr 均为负号)。控制测
16、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2626加常数的检测步骤(简易方法):加常数的检测步骤(简易方法):1)在一较平坦场地上,选择相距约100m两点A和B,在A、B间的连线上定出一点C。2)精确测定AB间的水平距离10次并计算其平均值。3)将仪器移至C点,精确测出CA和CB的水平距离10次,分别计算平均值。4)由于 AB+K=(AC+K)+(BC+K)得: K = AB-(AC+BC)ABC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27272乘常数的检验乘常数的检验v测距仪显示的距离读数应该是基于测距仪的标准频率而得的,但是测距仪的频率会发生漂移,从而对距离观测值会产生影响。v被测距离D为:v乘常
17、数为:v乘常数:精测频率偏离其标准值而引起的一个按距离进行改正的一个乘系数。v由于乘常数改正的大小与被测距离成正比,因而长边长观测特别要注意乘常数改正。v距离的改正数为: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28284.6 测距作业要求及测距成果的改正计算测距作业要求及测距成果的改正计算4.6.1 测距作业的有关规定测距作业的有关规定1观测时间的选择观测时间的选择1)应考虑地形、植被、温度、风速和大气透明度等因素。2)最佳观测时间:上午日出后半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下午日落前三小时至半小时。3)阴天、有微风时,全天可以观测。4)雷雨前后,大雾、大风、雨、雪天和大气透明度很差时,不应进行距离测量。
18、2距离测量距离测量 正确安置测距仪和棱镜,量取测距仪和棱镜高各两次,读至毫米,取平均值。严格按照仪器操作程序作业。3测定气象要素测定气象要素 进行气温、气压和空气绝对湿度观测。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29294.6.2 距离观测值的改正计算距离观测值的改正计算1加常数改正加常数改正 经检验得到的测距仪加常数K(K=Ki+Kr),对距离观测值D进行改正,改正公式为: D0 = D + K 2乘常数改正乘常数改正 由于精测频率的变化引起距离的改正数为: Df = D测 R 3周期误差改正周期误差改正 周期误差是由仪器内部的电子线路的串扰信号干扰测距信号引起的。其改正数的计算公式为:
19、 Vi=Asin(0 +i) 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30304气象改正气象改正v电磁波在大气中传播速度随大气温度、气压、湿度等条件变化而改变,所以要对距离观测值进行气象改正。v波长=0.832的红外测距仪,气象改正公式:v目前较新的测距仪(全站仪)都具有自动计算大气改正数的功能。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31314.6.3 测距成果的归算测距成果的归算v经过上述仪器的加、乘常数改正,周期误差改正,大气改正后的测距斜距,还需要进一步的将其归算至测线平均高程的平距、参考椭球面上的弧长、高斯平面上的平距。1斜距化成平距的计算斜距化成平距的计算v设野外测定的斜距为d,将
20、d化至平距时,首先要选取所在高程面,高程面不同,平距值亦不同。这里讨论将d化至A、B平均高程面上的平距d0: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32322平距化至平距化至椭球面的计算椭球面的计算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33333将椭球面上的长度换算至高斯平面将椭球面上的长度换算至高斯平面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3434TC905 TC905 全站仪介绍全站仪介绍v测程:能见度30公里,1棱镜3500米;3棱镜5000米。v测距精度:2+2(精测);5+2(其它模式)。v测量时间:2.5秒(精);0.9秒(快);0.3秒(跟)。v角度测量精度:2秒。v角度最小
21、显示:10秒;5秒;1秒。v一块电池测距次数:约800次。v重量:5.6公斤。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3535TC905 TC905 全站仪棱镜全站仪棱镜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3636显示器显示器4 41616个字符个字符键盘键盘1 1数字与字符输入数字与字符输入键盘键盘2功能键功能键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3737显示器对测量数据的显示第三屏:点号、坐标、高程第三屏:点号、坐标、高程第四屏:点号、水平角、天顶距、斜距第四屏:点号、水平角、天顶距、斜距第一屏:水平角、天顶距、平距、高差第一屏:水平角、天顶距、平距、高差第二屏:点号、编码、平距、
22、目标高第二屏:点号、编码、平距、目标高显示内容通过显示内容通过该键进行切换该键进行切换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3838键盘功能介绍键盘功能介绍固定键:灰色固定键:灰色开开机机测测距距并并存存储储观观测测值值测测距、距、显显示示观观测测值值但但不不存存储储记记录录显显示示数数据据到到串串行行接接口口分分屏屏显显示示按按住住2秒秒钟,钟,激激活活激激光光对对中中器器显显示示屏屏照照明明开开关关进进入入编编码码功功能能关关机机数数字字与与字字符符转转换换输输入入点点号号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3939键盘功能介绍键盘功能介绍功能键:橙色功能键:橙色调调用用应应用用程程
23、序序调调用用主主菜菜单单按住按住2秒秒调用配置菜单调用配置菜单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4040键盘功能介绍键盘功能介绍选择功能及输入上一行改变数据显示行选择功能及输入上一行改变数据显示行光标右移,便于数字输入与参数选择光标右移,便于数字输入与参数选择选择功能及输入下一行改变数据显示行选择功能及输入下一行改变数据显示行光标左移,便于数字输入与参数选择光标左移,便于数字输入与参数选择控制键:绿色控制键:绿色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4141键盘功能介绍键盘功能介绍输入键:黄色输入键:黄色数字、字符输入键数字、字符输入键回车键回车键取消键取消键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
24、辑课件编辑课件4242主 菜 单Menu 1.Set HZ 2.LEVEL 3.Data Manager 4.EDM CONF 5.TEST 输入水平角输入水平角显示电子水准器显示电子水准器数据管理数据管理EDMEDM配置配置检测功能检测功能按按 MENU MENU 键进入键进入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4343 主主 菜菜 单单1.SET HZ 输入水平角输入水平角2.LEVEL 显示电子水准器显示电子水准器3.DATA MANAGER 数据管理数据管理 1.INPUT 数据输入数据输入 2.FIND 数据查询数据查询 3.VIEW 数据显示数据显示 4.DELETE PNT
25、数据删除数据删除 5.DELETE ALL 删除内部存储数据删除内部存储数据4.EDM CONF EDM配置配置 1.EDM mod 选择测量模式(选择测量模式(FINE,RAPID) 2.EGL 导向光开关导向光开关 3.INTENS 设置导向光强度设置导向光强度 4.RETTAP 设置反射片做目标设置反射片做目标5.TEST 检测功能检测功能 INTENSITY 显示显示EDM信号强度信号强度 BATTERY 显示电压(显示电压(09) TEMPC 显示仪器内部温度显示仪器内部温度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4444设设 置置 水水 平平 度度 盘盘 一一 (设置 000 00
26、 ) MENU 1.Set Hz 2.LEVEL 4.Data Manager MENU*1.SET HZ Hz: 945 06Hz input orENTER to hold键入000 00 MENU*1.SET HZ Hz: 000 00ENTER to releas精确瞄准定向点位, 后设置完毕,返回测量状态。设设 置置 水水 平平 度度 盘盘 二二 (设置 4500 10 ) MENU 1.Set Hz 2.LEVEL 4.Data Manager MENU*1.SET HZ Hz: 3440 00Hz input orENTER to hold转动仪器至4500 10 MENU*1.
27、SET HZ Hz: 4500 10ENTER to releas精确瞄准定向点位, 后设置完毕,返回测量状态。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4545仪器检测仪器检测MENU 3.Data Manager 4.EDM CONF 5.TEST MENU*5.TEST INTENSITY BATTERY 7 TEMP C 23 * INTENSY 3 4.REC DATA 5.UNITS 6.TIME/DATE 7.ON/OFF 距离改正数距离改正数仪器误差仪器误差显示屏对比度及显示观察角显示屏对比度及显示观察角设置记录设置记录单位及角度参数单位及角度参数设置时间和日期设置时间和日期自动
28、开关设置自动开关设置按按 MENU MENU 键键 2 2秒秒 进入进入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4747 配配 置置 菜菜 单单1. PPM/MM 距离改正数距离改正数2. CALIB 仪器误差仪器误差 1. VINDEX 垂直度盘指标差 2. HzCOLLIM 视准轴误差3. CONTRA 设置显示屏对比度及显示观察角设置显示屏对比度及显示观察角(按按3)4. REC DATA 设置记录设置记录5. UNITS 单位、垂直角模式、角度最小显示单位、垂直角模式、角度最小显示6. TIME/DATE 设置时间与日期设置时间与日期 1. SET TIME 输入欲设定的时间 2. S
29、ET DATE 输入欲设定的日期7. ON/OFF 自动开关设置自动开关设置 1. BEEP 蜂鸣(on,off) 2. BEP90 在90、180、270、0蜂鸣(on,off) 3. COMP 补偿器(on,off) 4. HZcomp 垂直轴倾斜对水平方向观测值改正 5. HZcoll 视准轴误差(on,off) 6. AUToff 设置自动关机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4848用 户 程 序PROG 1.Set Job 2.Set Station 3.Free Station 4.Setout 5.Tie Distance 6.Calc Area 7.Rapid Meas
30、 8.Ref. Line 设置任务和操作信息设置任务和操作信息设置测站坐标与定向设置测站坐标与定向自由测站(后方交会)自由测站(后方交会)放样放样对边测量对边测量面积计算面积计算快速测量与计算快速测量与计算基准线测量基准线测量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4949 确定不可到达点的高度确定不可到达点的高度 高度测量数量无限制高度测量数量无限制 任何时候这一应用程序都可以启动任何时候这一应用程序都可以启动 存储结果存储结果 ( (点号和高差点号和高差) )悬高测量悬高测量 (REM)(REM)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5050 首先启动任务设置、测站设置与定向首先启动任务
31、设置、测站设置与定向 简单易用简单易用 在测量过程中,显示面积在测量过程中,显示面积/ / 周长周长 点数无限制点数无限制 存储结果存储结果 ( (面积和周长面积和周长) )Area= 8428.12 mPerim = 1367.39 m面积计算面积计算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5151PROG 1.Set Job 2.Set Station 3.Free Station SET STATIONGet DataintMem pt : 0 hi : 0.000用用 键进行键进行“键盘输入键盘输入”与与“内存取点内存取点”间的转换。间的转换。 键盘输入:键盘输入:SET STATIO
32、NGet Data Keyb. pt : P1 hi : 1.200设置测站坐标与定向方位设置测站坐标与定向方位按按 键输入测站坐标:键输入测站坐标:SET STATIONE : 150.000 N : 250.000 H : 500.000按按 键后,仪器存储数据键后,仪器存储数据 并显示:并显示:SET STATION Pt : P1 E0: 150.000 N0: 250.000H0: 500.000hi : 1.200SET STATIONREC :pt : P1 Station SET自动进入水平度盘定向:自动进入水平度盘定向:控制测量技术控制测量技术编辑课件编辑课件5252ORIE
33、NTATIONGet Data intMem pt : 0 键选择键盘输入定向点坐标或键选择键盘输入定向点坐标或从内存输入或直接输入角度。从内存输入或直接输入角度。若从键盘输入定向点,操作同前,若从键盘输入定向点,操作同前,本例选择从内存输入定向点:本例选择从内存输入定向点:用用 选择内存数据行;选择内存数据行; 确认输入(确认输入(P1P1)。)。 ORIENTATION Orientation SETSET STATION Pt : P1 Hz: 6550 00 v : 9020 12 键后,暂短显示:键后,暂短显示:“Orientation is set”Orientation is set”,完成定向,自动回到完成定向,自动回到PROGPROG菜单。菜单。控制测量技术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转让汽车合同样本
- 冷柜工程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建筑工程钢材采购合同
- 估价合同样本
- 养殖水管销售合同标准文本
- 住宅自营茶楼出租合同样本
- 素质教育在社团中的应用计划
- 丰县预售房合同样本
- 2025户外广告设计制作的合同模板
- 2025【商业综合体加盟协议】商业合同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完整版)
- 航空业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 09S304卫生设备安装图集
- 护士长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世界500强集团)2024年
-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竖式100道及答案
- 厦门象屿财务报表分析报告
-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建筑工务署第二批选聘特聘专干8人历年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教学反思)
- 2024年新课标高考真题河北生物试卷(原卷版)
- 2024年广州高三语文一模作文题5个参考立意看“相处之道”(附范文及解析)
- DL∕T 5342-2018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铁塔组立施工工艺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