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分离比解题方法汇总_第1页
异常分离比解题方法汇总_第2页
异常分离比解题方法汇总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异常分离比解题方法汇总孟德尔遗传定律异常分离比归纳 生物的性状与基因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可以是一对基因对多个性状有影响, 也可以是 一个性状受多对基因控制, 同时, 许多基因间还可存在相互促进或相互抑制等制约关系,从而导致表现型复杂化,进而导致呈现许多特殊分离比。例题 1 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 a,B和 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显性基因A 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现选择AABB和 aabb 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 F1,F1 自交得 F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基

2、因 B抑制基因 A基因A白色素 黄色锦葵色素(前体物质)A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 AAbb 或 AabbBF1 的表现型是白色C F2中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是 7 种D F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 3:5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前体物质(白色素)在基因 A 的作用下,形成黄色锦葵色素,从 而表现为黄色;基因 B 抑制基因 A 的作用,使白色素不能转化为黄色锦葵色素,从而表 现为白色。 AABB和 aabb 两个品种进行杂交, F1的基因型为 AaBb,由于 B 基因的作用,所 以 F1 的表现型为白色;若植株表现为黄色,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存在基因A 不能存在基因 B,因此黄色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

3、 或 Aabb;F1 的基因型为 AaBb,F1 自交产生 F2, F2中有 9 种基因型( Aa自交,后代有 3 种基因型; Bb自交后代有 3 种基因型,因此后代的 基因型种类为 3×39),其中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有 2种( AAbb或 Aabb),因此白色个体的 基因型种类为 (92 7种);黄色个体 ( A_bb)的概率 3/16(Aa自交,产生 A_的概率为 3/4, Bb 自交,产生 bb 的概率为 1/4,因此 A_bb 的概率为 3/4× 1/43/16 ),白色个体的概率为 1 3/1613/16,所以 F2 中黄色:白色的比例为 3:13。答案: D例题

4、2 人类肤色遗传为数量遗传,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 和 a,B 和 b);显性基因 A 和 B 可以使黑色素等量增加,并且可以累加(即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个体的肤色就 会黑一点)。现有两个双杂合个体婚配,则其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分别是多少? 答案:后代有五种表现型,比例为 1:4:6:4:1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人类肤色取决于显性基因的个数, 因此后代有五种表现型, 即含有四 个显性基因 (AABB)、含有三个显性基因 ( AABb、AaBB)、含有两个显性基因( AaBb、AAbb、 aaBB)、含有一个显性基因( Aabb、 aaBb)和没有显性基因( aabb)的个体。由于双

5、亲都是 双杂合,即基因型都为 AaBb, Aa× Aa,后代为 1/4AA、 1/2Aa、1/4aa,同理 Bb× Bb,后代为 1/4BB、1/2Bb、1/4bb。因此含有四个显性基因( AABB)个体的概率为 1/4× 1/41/16;含有三 个显性基因 (AABb、AaBB)个体的概率为 1/4×1/2 1/2×1/4 1/4;含有两个显性基因 (AaBb、 AAbb、aaBB)个体的概率为 1/2×1/2 1/4×1/41/4×1/43/8;含有一个显性基因( Aabb、 aaBb)个体的概率为 1/2&#

6、215;1/4 1/4×1/2 1/4;没有显性基因( aabb)的个体概率为 1/4× 1/4 1/16。五种表现型的比例为 1:4:6:4:1 。例题 3 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黒颖杂交,F1 全为黒颖, F1 自交产生的 F2中,黒颖:黄颖:白颖 =12:3:1。已知黒颖( B)和黄颖( Y)为显性,只要 B 存在, 植株就表现为黒颖。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F2中,黄颖占非黒颖总数的比例是 3/4B F2中,黄颖的基因型有 2 种C若将 F1 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预计植株中黒颖纯种的比例是1/4D若将黒颖与黄颖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Bbyy

7、5; bbYy 时,后代中的白颖比例最大。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纯种黄颖和纯种黒颖的基因型分别为bbYY和 BByy,F1 的基因型为BbYy,F1 自交得 F2,从题意可知,若想表现为黄颖,则必须有基因Y,没有基因 B,所以黄颖的基因型为 YYbb和 Yybb两种;由于 F2 中黒颖:黄颖:白颖 =12:3:1,所以 F2中黄颖占非 黒颖总数的比例是 3/4(3:(31);黒颖的基因型为( _ _B_)、黄颖的基因型为( Y_bb) 答案: C例题 4 香豌豆能利用体内的前体物质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逐步合成蓝色中间产物和紫色 素,此过程是由 B、b 和 D、d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如下图所示)

8、,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 体上。 其中具有紫色素的植株开紫花, 只具有蓝色中间产物的开蓝花, 两者都没有的则开白 花。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基因 B基因 D酶 B酶 D前体物质中间产物紫色素(白色)(蓝色)(紫色)A只有香豌豆基因型为 B_D_ 时,才能开紫花B基因型为 bbDd 的香豌豆植株不能合成中间物质, 所以开白花 C基因型为 Bbdd 与 bbDd 的豌豆杂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 1:1:1D基因型为 BbDd 的香豌豆自花传粉,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3: 4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应该确定基因种类与花色之间的关系, 再根据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 识分析。从题干和图示可知:香豌豆中

9、只有酶 B 和酶 D 同时存在时,才产生紫色素,开 紫花;仅有酶 B,则开蓝花;仅有酶 D或酶 B、酶 D都没有的时候,则开白花 酶 B 和酶 D 的合成分别受基因 B 和基因 D 控制, 若基因型为 BbDd 的香豌豆自花传粉, 后代表现型及比 例为紫色:蓝色:白色 =9: 3: 4;若基因型为 Bbdd 与 bbDd 的豌豆杂交,则后代表现型及 比例为紫色:蓝色:白色 =1:1:1: 1。答案: C例题 5 番茄中基因 Aa控制植株的有无茸毛, Bb 控制果实颜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且基因 A 具有纯合致死效应。育种工作者为培育有茸毛黄色品种进行如下杂交实验。请回 答: P 有茸毛红果

10、× 无茸毛黄果F1 有茸毛红果 无茸毛红果(淘汰)F2 有茸毛红果 有茸毛黄果 无茸毛红果 无茸毛黄果1)番茄的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 。2)F2 代个体中基因型有 种,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 (3)若让 F2 代中有茸毛红果植株自交, 所得后代个体中出现有茸毛黄果的概率是 (4)在上述杂交实验的基础上,欲大量快速繁殖无病毒有茸毛黄色植株苗,请简要写出育 种方案。解析: 亲本红果和黄果杂交,后代 F1 都是红果,可知红果是显性; F1 有茸毛自交, F2 中 出现无绒毛,可知有茸毛是显性。因此双亲(有茸毛红果和无绒毛黄果)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 aabb 。 F1的基因型为

11、AaBb, F1自交产生 F2 中,有茸毛红果( AaB_)的概率为 1/2 ×3/43/8,有茸毛黄果( Aabb)的概率为 1/2× 1/4 1/8,无茸毛红果( aaB_)的概率为 1/4 ×3/43/16,无茸毛黄果( aabb)的概率为 1/4× 1/41/16,因此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 无茸毛红果: 无茸毛黄果 =6:2:3:1 ;F2代中有茸毛红果的基因型为 1/3AaBB或 2/3 AaBb,要想 得到有茸毛黄果,则应采用 2/3 AaBb,Aa自交产生 Aa的概率为 2/3(因为 AA 致死),Bb自 交产生 bb 的概率为 2/3×1/4 1/6,因此出现有茸毛黄果的概率为 2/3× 1/61/9;获得大量快 速繁殖无病毒的植株方法是植物组织培养, 即取离体的有茸毛黄果植株的茎尖, 通过脱分化 和再分化最后形成一个完整个体即可。答案:( 1)有茸毛、红果; AaBB、 aabb( 2) 6;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 无茸毛黄果 =6:2:3:1 (3)1/9(4)脱分化 再分化离体的有茸毛黄果植株茎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