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作业2+氧化还原反应_第1页
课程作业2+氧化还原反应_第2页
课程作业2+氧化还原反应_第3页
课程作业2+氧化还原反应_第4页
课程作业2+氧化还原反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过程评价两个案例都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中从初中所学的相关知识作为起点, 从熟悉的Cu与O2反应入手,只是从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很好地把握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注意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认识的发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电子转移的发生,设计了简单的原电池装置,用事实性知识作为工具和载体,充分说明了氧化还原反应中确实有电子的转移,消除了学生学习中的疑点,通过概括提炼,进而形成深层、可迁移的概念知识,为上位知识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等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也为更深层的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打下了坚实的事实基础。同时,没有过多关注具体概念辨析和概念的识记,而是层次分明地

2、注重了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建构过程,最后通过实际例子体现、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在学生认识中的作用和实际应用中的指导作用。在建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时,都运用大量学生熟悉的社会热点的情境素材引出课题,如火箭的发射、新型燃料电池、自然灾害等,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放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知识的价值,较好地落实了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这一维度。在这里,我想补充,案例2在设计过程中用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过程,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记忆,且不易出错。这种做法值得我们推敲、学习。参考文献:1 陆宇平.运用类比活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设计J.中小学教学研究,

3、2009,(04):36-37. 2 陈瑞雪.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J.网络科技时代,2008,(15):54-57. 案例1: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陈瑞雪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进一步深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师:(展示图片森林大火、火箭发射、 炼钢、 钢铁生锈、 电池放电、 新型燃料电池等)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人体生命过程的新陈代谢等,都离不开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哪些物质之间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我们还是先选取大家比较熟悉且比较简单的化学反应来研究, 这样比

4、较符合化繁为简、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教学环节2:以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为例,说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一定在同一反应中发生的。师:(展示图片铜片在氧气中氧化;氢气还原氧化铜;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请同学们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依据所学知识,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对反应进行分类。学生写出反应方程式并分类。2Cu+O2 2CuO(化合反应、氧化反应)CuO+H2 Cu+H2O(置换反应、还原反应)Fe+CuSO4 FeSO4+Cu(置换反应、离子反应)Fe2O3+3CO 2Fe+3CO2(还原反应)师:(投影学生写的方程式)可见,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并不能对所有化学反应分类。化学反应

5、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还有许多其他的分类方法。例如,依据在溶液中有无离子参加反应,可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也可以从“得氧”、“失氧”角度将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以反应为例,不知同学们对反应的分类有没有疑义?生1:这两个反应都属于还原反应,是从CuO、Fe2O3失去氧变为单质角度考虑的。那么,如果从H2和CO的方面看,它们分别得到氧生成H2O 和CO2,就应该将反应分类为氧化反应。那么,这两个反应应该称为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呢?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可以发现,在氧化铜发生还原反应的同时,必然发生氢气的氧化反应,它们一定是同时发生的。所以,不可能存在只有氧化反应没有还原反应的反

6、应,也不可能存在只有还原反应没有氧化反应的反应。因此,我们将它们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倾听、思考、做笔记。教学环节3:列举学生熟悉的反应并分析,使学生明确从“得氧”、“失氧”角度来界定氧化还原反应的局限性。明白氧化还原反应中必然伴随着化合价的变化,可以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定义氧化还原反应。并且可以作为反应分类的标准。师:请同学们看屏幕,分析这几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思考“得氧”、“失氧”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这几个反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判断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2Cu+O2 2CuOCuO+H2 Cu+H2OFe2O3+3CO 2Fe+3CO2CuO+2HCl = CuCl2+H2O2H2O

7、2 = 2H2O+O2生 2:相同点是五个反应,反应前后都有氧元素在结合物质种类或数量上的变化。不同点是都有单质参加反应,或有单质生成,反应前后均为化合物。生3:我发现反应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而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变化。生4:我在前面同学发言的基础上猜想,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并且都有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那么,我可不可以反过来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应该是氧化还原反应。师:同学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都很强。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物质“得氧”或“失氧”,只有能引起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并且,如果有些反应,例如,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虽然没有“得氧

8、”、“失氧”,但有化合价变化,也应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因此,从化合价有无变化的角度定义氧化还原反应,更能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请大家打开教材,阅读3536页。学生阅读教材。师:可见,像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及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等,都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从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的角度,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两大类。有化合价变化的,为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化合价变化的,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环节4: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使学生明确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从粒子观(电子转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并得出简单规律。

9、师:那么,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呢?引起化合价变化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结合下面的实验,请大家分析、思考。(演示实验)钠与氯气反应。(PPT 投影)思考题:NaCl中存在的微粒是什么?反应物中的微粒是什么?它们又是如何转变的?生5:氯化钠中存在Na+、Cl-;钠单质中存在钠原子,氯气中存在氯分子, 氯气分子是由氯原子组成的。钠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钠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变成氯离子。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36页,阅读并讨论、交流后回答。生5:也就是说, 钠原子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氯原子得到电子, 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应该是反应过程中有电子的得失。师:分析得很好。

10、(展示钠离子、氯离子形成卡通示意图:见图1)图1师:从理论上分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 那么,既然有电子转移,也就是有电荷的定向移动,可不可以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这个推论呢?(演示实验1)把一锌棒放到盛有少量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判断它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生6:可以看到锌棒上有红色的铜析出。反应离子方程式为:Zn+Cu2+ = Zn2+Cu,化合价有变化,应该是氧化还原反应。(演示实验2)将碳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有无明显变化。将碳棒与锌棒用导线连接,再同时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有无变化。再按图示装置连接,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有无偏转,若偏转,证明什

11、么? (见图2)图2生7:直接将碳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没有明显变化;用导线将锌棒与碳棒连接后插入硫酸铜溶液中,碳棒上有铜析出;与电流表连接后,指针偏转。生8:指针偏转。证明装置中有电子流过。并且电子只能是反应中锌失的电子定向移动了。铜离子得到电子在碳棒上析出铜。师:可见,锌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本质上是锌失电子被氧化,铜离子得电子被还原。至于本装置的原理, 我们将在 化学2 中来学习,今天就不多解释了。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化学反应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生9:我认识到化学反应可以从化合价变化角度分类。生10:我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 实质是电子得失, 表现特征是化合价变化。师:同学们说得

12、很好。(PPT投影练习)请从化合价变化及电子得失角度认识下面反应:CuO+H2 Cu+H2OFe2O3+3CO 2Fe+3CO2学生讨论并回答。师:请同学们从化合价变化及电子转移角度给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下定义。生11:物质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得到电子, 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师:请再思考,得失电子数目与化合价升降有什么关系,得失电子数目之间有什么关系, 升高的化合价与降低的化合价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2:得电子数目等于降低化合价数目;得电子数目等于失电子数目;升高的化合价等于降低的化合价。师:现在我们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具体说,某种物质失去电子,必有某

13、种物质得到电子,并且失电子总数一定等于得电子总数。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个基本规律,关于这一规律的应用,我们以后再学习。教学环节5:学生反思总结,并使用交叉分类示意图将所学过的化学反应系统化。并且认识到分析物质化合价特点和电子转移情况,是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方法,今后学习要结合实际予以使用。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与初中学过的四个基本类型的反应有什么联系,并画出交叉分类示意图。学生讨论并画出示意图。师:(展示学生作品)元素化合价变化及电子转移不仅使我们明确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实质,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反应的一种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依据物质化

14、合价特点,分析其是否具有得、失电子的能力以及能力强弱,使我们对物质性质的认识更加全面。今天的作业是自己写出6 个氧化还原反应,标出化合价。体会电子转移与化合价变化的数量关系。案例2: 运用类比活动进行 氧化还原反应 的教学设计陆宇平(江阴高级中学,江苏 江阴 214431)教学过程师: 情境导入我们都吃过苹果,咬过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有些地方转变为褐色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呢?(提示Fe2+,Fe3+溶液的颜色)生: 猜想苹果中的Fe2+反应为Fe3+师: 追问但是市售的苹果汁并没有变褐色,这是因为其中掺了维生素C,那么维生素C起了什么作用呢?在被变褐色的苹果上涂维生素C,会有什么

15、现象呢?生: 小组讨论 VC保护苹果中的 Fe2+转变为 Fe3+,在被褐色的苹果上涂维生素C,褐色将褪去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感知氧化还原反应就在我们身边师: 引入课题在空气中,Fe2+易被氧化 Fe3+;在 VC存在的情况下,Fe2+则被保护; VC 能将 Fe3+还原为Fe2+这里面涉及的氧化和还原,就是这节课我们研究的重点师: 板书氧化还原反应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钠与氯气形成氯化钠的过程(说明:为简化问题,氯气以氯原子为例)师: 展示图片师:请同学们根据图片,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并归纳化合价与电子得失的关系生:(讨论,并派代表进行表述)钠最外层有

16、一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钠的化合价从 0 价升高到 +1价 氯最外层有七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一个电子,化合价从 0 价降低到 - 1 价,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子的氯离子相互吸引形成氯化钠设计意图:通过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中初步感知化合价与电子得失的关系师:请总结电子得失与化合价的关系生: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师: 板书电子得失与化合价关系师:(预设最近发展区)橡胶长时间的暴露在空气中就老化了,其实是橡胶被氧化了,学会联系:老化氧化师:下面进行游戏,全班同学找好自己的角色,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结束活动时,注意体会该游戏的目的师: 游戏说明心理准备:男生都希望

17、自己快点成熟,快点长大(岁数增大)女生都希望自己越活越年轻(岁数减小)道具:魔球(教师用篮球来演示)魔球的作用:根据意愿调节自己的年龄做法:男生假想自己手里就有一个魔球,为了达到自己成熟的意愿,将球传递给女生;女生则希望变得年轻,希望得到魔球,于是从男生手里接过魔球,男生和女生分别叙述通过魔球的转移自己年龄的变化生:(游戏准备)男生定位好男生的心理状态;女生定位好女生的心理状态,然后,男生可做一下转球的动作,然后将球传递给女生,并独白:我失去球,成熟了,岁数升高女生接过球,并叙述:我得到了球,年龄变小了(返老还童了)设计意图:通过心理定位,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变得自然而又合情合理通过动作的亲身操

18、作,让学生将魔球的传递与岁数增减联系起来师: 知识补充橡胶暴露在空气中,就是被氧化了,发生了氧化反应岁数降低(返老还童),事实上就是还原了,发生了还原反应师:请大家尝试从电子转移,化合价,氧化和还原角度来进行钠与氯气反应的游戏男生想象自己是钠原子,女生想象自己是氯气分子男生:我拥有电子,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我的化合价升高了,我被氧化了,发生了氧化反应女生:我需要电子,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我的化合价降低了,我被还原了,发生了还原反应师:定义男生(拥有电子者)为还原剂;定义女生(希望得电子者)为氧化剂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降低被氧化氧化反应,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升高被还原还原反应师: 知识应用我们将初中学习的最熟悉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分析: H2 + CuO Cu+H2O请大家分析,这个反应中哪个是氧化剂,哪个是还原剂,哪种元素被氧化,哪种元素被还原师: 补充说明氧化剂,还原剂的对象是反应物;而被氧化,被还原的对象是某种变价元素注意:将电子得失与化合价升降结合起来生:首先标出化合价: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铜元素被还原,氧化铜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