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福建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仁华论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的基本特征 摘要:应用技术大学要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根本在于将区域内产业技术发展与应用学科平台有机结合起来,持续增强对人才培养的支撑能力。这是地方普通高校真正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重要标志。增强技术集成服务能力又是增进区域内产业技术发展与学校应用学科平台建设有机结合的根本途径,是推动应用技术大学加强专业建设的重要措施与办法。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基本特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区别于传统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的根本特征在于其专业建设具有特殊性。对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逐步深
2、入、清晰地显示出:对现代产业技术发展新特征的深刻把握并切实转化为培养要求、融入培养过程是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关系的根本。本文拟就这一观点进行全面阐述。一、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基本特征是中国高等教育探索与实践的热点问题作为本科院校,传统普通高校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应用型大学或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兴起,使这一传统认识有所动摇,至少是难以作为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法则”了。由此,近年来对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关系就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界与实践者着力研究与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其研究形成一系列的有代表性的观点。如潘懋元研究团队认为:“应用型大学的学科专业建设不仅强调有成熟的学科和比较完整的学
3、科体系作为支撑,更要求有稳定的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作为基石,强调以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一手抓专业建设,一手抓学科建设,侧重以行业背景分析和专业走向为基础,针对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设置具有行业针对性和适应性的专业结构群,并以此构建专业应用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构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的专业教育团队,形成关键性的持续竞争优势。”1特别是2013年以来,推动部分地方普通高校转型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关系的讨论更成为一个热点。国家层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的代表性观点有,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认为,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专业具有两
4、个基本特点:重视核心专业技能和多学科复合支撑。为此提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专业设置逻辑是职业需求专业学科支撑。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定位形成产业链专业集群。”2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提出:“要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坚持把专业设置作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切入点。”并要求:“指导转型高校密切跟踪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动态,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提高特色专业、优势专业集中度,打造一批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3一批具体的实践者也提出许多很有价值的代表性观点。如,孔繁敏等人根据北京联合大学实践认为:“应用型本科
5、教育是依托应用型学科的专业教育,可以说,应用型大学的学科建设水平决定着专业建设水平,专业建设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4由此强调,以本科教学为主的应用型大学应特别注意学科与专业一体化建设。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夏建国认为:“技术本科教育在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过程中,要十分注重专业和学科的综合、融合。”“技术本科院校要特别跟踪行业、职业或技术发展需要,关注区域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对理论技术、智力技术为主的人才专业方向需要的变化”。5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刘宇陆就提出:“应用技术大学中的产学研合作,与一般意义的产学研合作应该有不一样内涵。应该是指学校学科链、专业链与产业链等三链相互有效衔接,即学科链与专业链的
6、衔接;学科链与产业链的衔接;产业链与专业链的衔接。”6因此,他也认为在实践中必须实行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从这些研究与实践来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关系明显表现出两个基本点:一是学科专业一体建设,二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状况特别是产业链密切相关。根据近年来在福建工程学院的实践,笔者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区域产业技术进步及对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于新建本科高校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内在联系。笔者曾经提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就在于要把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及技术问题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目标任务。”7根据福建工程学院发展的实践明确提出,应当适应区域
7、大行业、大产业发展进行专业与学科布局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策略。随后进一步提出,应用技术型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努力提高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同时,必须重点加强专业建设,要紧紧围绕具体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来组织并实施教育教学。并指出:“这种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一是要动态地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技术水平来确定,核心是要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来具体分析;二是要动态地根据学校具体专业建设基础与培养能力来确定,重点是要考虑本校基础与内部不同专业建设的不同状态来具体分析。”8上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已经越来越清晰地表明,区域产业技术发展是应用技术大学
8、专业建设尤其是认识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关系的重大因素。然而,这些分析与研究都还没有深入到这一因素真正起着影响作用的内在联系及机制的建立上。二、区域产业技术发展水平与学科建设水平共同构成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的基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又恰逢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全球技术革命正在酝酿和突破,产业与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支撑形态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2015年国务院先后颁发了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201550号)等一系列推
9、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文件,提出了许多新的产业技术发展特征:1.向集成应用发展。如,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要求强化应用牵引,建立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协同推动智能装备和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创新与产业化。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2.向全产业链延伸。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从主要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
10、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鼓励优势制造业企业“裂变”专业优势,通过业务流程再造,面向行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3.向新兴领域及个性领域拓展。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根据个性化需求,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形成面向生产组织全过程的决策服务信息,为产品优化升级提供数据支撑。基于互联网开展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质量诊断、远程过程优化等在线增
11、值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4.向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提升与保障发展。努力实现制造质量大幅提升,必须推动企业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技术与能力,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这些新的技术发展特征相应地提出了对技术人才的新要求。如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将“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指导思想,在基本方针中明确“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强调要“以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先进制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
12、高等学校建设一批工程创新训练中心,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制造业急需的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等。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指出:“跨界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要求“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联合培养培训”。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中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高校设立数据科学和数据工程相关专业,重点培养专业化数据工程师等大数据专业人才。鼓励采取跨校联合培养等方式开展跨学科大数据综合型人才培养,大力培养具有统计分析、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知识
13、的跨界复合型人才。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加强职业技能人才实践培养,积极培育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创新型人才。”由此可以看到,新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正在改变着行业、企业及社会对于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人才的结构,对于应用技术人才以及具有技术基础的管理、服务人才的需要大量涌现,一大批基于技术的职业人才培养要求全面提升。具体地说,重复和一般技能劳动将不断被智能装备和生产方式所替代,传统意义上的蓝领工人岗位正在逐步消失;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单件小批量定制化生产逐步取代大批量流水线生产,“一线工人”开始从事控制系统、创新产品、优化管理、维护服务等技术含量明显增加的创造更大价值的工作;智能制造产业更
14、加强调技术集成能力,更加强调产业链的形成,更加强调技术的综合性,不再只是关注单一技术的发展;再有,生产制造的变革、新兴的生产方式、新业态的涌现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成为对应用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当前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迫切要求将新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交融形成的新需求,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同时,我们还要深刻认识,新科技与新产业发展所需要及所推进的技术的内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其知识与思维的复杂性、综合性既不是沿着传统技术路径发展所能演绎的,也不是原有多项技术机械叠加所能合成的。如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就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在网络互联的移动化和泛在化、信息
15、处理的集中化和大数据化、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热点不是信息领域各个分支技术的纵向升级,而是信息技术横向渗透融合到制造、金融等其他行业,信息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将从产品技术转向服务技术。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要目标的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中体现。”9而技术这种复杂性、综合性意味着其内涵的知识不仅在深度上要求加强,也在广度上要求拓展,尤其是在思维能力与方法上要求创新。因此,新技术人才培养要求有较强的学科支撑与多学科交叉。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体系建设。培养适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应用技术人才,就必须将区域产业技术发展最新进展与支撑技术发展的学科知识交融体现到专业人才
16、培养的课程体系之中。对这一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高等教育界已经认识到要“引导转型高校以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厘清课程间的主次关系、层次关系和衔接关系。”10而真正要落实这一要求,现在,一方面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明确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内在关系,构建起科学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直观角度看,应用技术大学应当通过以推进技术进步为核心的区域产业与学科建设的合作与共建为专业集群建设构筑起发展基础。两者既共同起作用,又有各自独特的作用,相互交织、共生。要充分发挥区域产业技术进步对专业集群建设的导向与整合作用,即区域产业技术对专业集群
17、建设要起着导向作用,且区域产业技术要及时融合到专业建设过程中,体现于人才培养中;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对专业集群建设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即要着力构筑起支撑专业集群发展的学科平台,着力开展以应用研究与技术研发为主的科学研究引领专业建设(参见图1)。由此,可以揭示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与普通高校专业建设的重大区别:一是突出学科知识与区域产业技术的交融特征;二是突出专业的集群化发展特征。 另一方面需要在实践上根据这一基本原理,进一步探索实现路径,寻找符合不同区域不同发展基础的应用技术大学的具体人才培养模式与方式。上述图形也揭示出,应用技术大学重点必须放在专业建设上,学科建设必须服务于专业建设
18、。特别重要的是,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科建设必须紧密贴近区域产业发展实际与技术进步特征,以解决区域产业发展或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来促进专业建设,不能为学科而开展学科建设。三、努力提升技术集成服务能力是提高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办学实践,不少新建本科高校逐步总结出“提升服务能力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路径”11这一重要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升技术集成服务能力真正转化促进专业建设的途径。从福建工程学院等一些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实践看,将提升面向区域的技术集成服务能力作为促进专业建设及增强学科建设支撑能力的途径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进行探索实践。1.通过提升技术集成服务
19、能力进一步明确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具体目标来促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即具体到明确培养什么规格的人才,是专业建设的灵魂。通过实质有效的技术集成服务过程,从学校领导到具体任课教师对实际人才需求及毕业生对行业企业与产业技术发展的适应度才能得到真实的信息反馈;进一步通过持续的技术服务,才能不断调适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从而引导专业建设更加且始终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通过提升技术集成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区域产业技术进步融入课程来促进专业建设。专业建设作为应用技术人才的基本单元。要做好这一点,通过提升技术集成服务能力,让教师亲身感知区域产业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实际成效,强化对新技术的感性认识,才能淘
20、汰陈旧知识内容与失效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促进新技术进步融入课程、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从而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预设目标与培养过程保持一致,提高实现度。3.通过提升技术集成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针对性来促进专业建设。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需要建设高水平的实践教育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创新条件与机会。这其中,除了空间条件与机会外,关键是要有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在技术集成服务过程中,可以从实际中不断地强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针对性。重要的是可以将教师技术集成服务的成果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实践教学资源,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可以建立起实践教学资源库。同时,如果有效推进高年级学生参
21、与技术集成服务,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教学资源,且最有价值的实践教学资源。4.通过提升技术集成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机制来促进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必须建立在学校与企业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因此,只有通过提升技术集成服务能力,让企业真正体会到应用技术大学有能力解决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具体技术问题,才能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才会真正关心合作学校的专业建设,对学校专业建设提出“真心诚意”的意见与建议,并不断帮助学校完善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基础建设。5.通过提升技术集成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整体实践能力来促进专业建设。专业建设的根本在于建设一支符合培养定位的教师队伍。应用技术大学教师队伍建设,以“双师型”为表征,实质核心还在于一所大学是否有能力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具体技术问题,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与技术水平,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技术集成服务能力的提升是检验教师队伍实践能力最好的“试金石”,在服务中既可以提升教师整体与个体的实践服务能力;也可以找出学校在整个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电工电子技术》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北京九中高二(上)期中地理(教师版)
- 重庆三峡学院《化工原理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三峡学院《广告美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三峡学院《电子线路》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模拟实训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Linux高级程序员岗位职责
- 茶叶出口日本对策研究报告
- 茶叶仓库搬迁方案
- 2024中小学生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合同
- 电力工程施工售后保障方案
- 【百强校联考】【黑吉辽卷】东北三省三校2025届高三11月期中联考(11.7-11.8)语文试卷+答案
- 2023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4至2030年中国美式家具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俯卧位心肺复苏
- 氢气中卤化物、甲酸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编制说明
- 2024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师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艺术哲学:美是如何诞生的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版2024不良资产咨询服务标准协议书五篇范文
- 关于体育健身的调查问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