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及未来思考_第1页
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及未来思考_第2页
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及未来思考_第3页
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及未来思考_第4页
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及未来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及未来思考    摘要:从四个阶段分析国外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起步阶段,大学图书馆自主研发erms;标准研究阶段以ermi项目为标志,建立电子资源管理标准的雏形;繁荣发展阶段,商业性erms占市场主导地位,开源erms开始兴起,图书馆积极实施erms,标准不断完善;下一代新系统发展阶段,新系统的出现带来新机遇,电子资源管理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分析erms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并指出未来erms将与图书馆集成系统融合,合作建设知识库成为erms的一种新选择。关键词:电子资源管理,电子资源管理系统,erms,未来发展随着电

2、子资源的快速增加,图书馆员一直在努力寻找管理它们的最好方法。自2002年10月,美国数字图书馆联盟(digital library federation,dlf)和国家信息标准化组织(national information standards organization,niso)联合工作组推出电子资源管理项目(electronic resources management initiative,ermi)以来,电子资源管理系统(electronic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erms)已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历程,极大提高了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的效率。近两年来,图书

3、馆软件提供商正在尝试开发一种新的集成化产品,业界称其为“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统一管理系统”或“服务平台”。这个新产品将替代传统的集成管理系统、电子资源管理、开放链接以及知识库,实现纸本文献和数字馆藏的统一管理。这是否意味着图书馆原有独立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将退出历史舞台?原有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是否还有升级与改造的必要呢?带着这些疑问,本文详细回顾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提出其未来发展的趋向,以期为图书馆在新旧管理系统的选择上提供借鉴与参考。 1国外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国外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始于20世纪末(见图1),以美国为主导,主要经历了起步阶段(20世纪末2002年)、标准

4、研发阶段(21世纪初,以2002年为标志)、繁荣发展阶段(20042008年)及下一代新系统发展阶段(20092013年)。四个不同阶段发展的总体特征见图1。 1.1起步阶段(20世纪末2002年)大学图书馆自主研发电子资源管理系统 电子资源管理系统是随着电子资源的发展而产生的。20世纪末,随着电子资源的增加,一些大学图书馆根据本地化的特定要求自行设计和开发系统,用于帮助图书馆员对电子资源进行管理。比较著名的系统有6家,包括: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图书馆1999年开发设计的电子资源许可和信息中心、麻省理工大学图书馆1999年推出的虚拟电子资源检索系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2001年开发设计的电子资源

5、数据库、科罗拉多研究图书馆联盟在2001年推出的gold rush、约翰霍普金斯大学2001年推出的hermes、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图书馆的ematri x1。这些图书馆自主研发的系统大多产生于ermi项目之前,其研发为ermi项目制定行业标准提供了实践基础,标志着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进入起步阶段。 1.2标准研发阶段(20022004年)标准雏形建立 在各家图书馆独立研发的基础上,图书馆员开始通过图书馆行业协会和相关组织来推进电子资源管理相关的标准研究。2002年10月,美国数字图书馆联盟和国家信息标准化组织联合工作组推出ermi项目,旨在提供一系列的规范,在相关标准和最佳实践的基础上促进

6、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ermi项目小组在2004年8月发布最终报告,涉及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功能需求、流程图、实体关系图、数据字典、系统数据结构等内容2。ermi项目可以说初步形成了电子资源管理的标准雏形,受到了图书馆和业界的广泛欢迎,几乎所有图书馆系统开发商、出版商和期刊代理商在开发电子资源管理系统时,都参考了ermi的研究成果。 1.3繁荣发展阶段(20042008年) (1)商业性电子资源管理系统主导市场 自2004年ermi报告发布以来,电子资源管理系统进入繁荣发展阶段。资源提供商、图书馆集成系统开发商纷纷加入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开发的行列中,主要的商业性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基本在2004200

7、5年进入市场。这些管理系统各具特色,多数由图书馆集成系统提供商和第三方电子资源及数据提供商开发,其主要产品可参见麻省理工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馆员迪朗索所撰写的两篇文章34。 (2)开源erms开始兴起 大学图书馆自主研发的封闭性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在初期确实对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管理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随着商业性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推出及联盟环境的影响,它们在激烈的竞争下逐渐淡出市场。随之兴起的是一些大学图书馆研发的基于开源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如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图书馆在2007年推出的cufts5、威斯康星大学拉克罗斯分校墨菲图书馆在2008年推出的ermes6和圣母大学赫斯伯格图书馆于20

8、10年推出的coral7。 (3)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实施与应用 在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繁荣发展阶段,图书馆纷纷引进商业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其中应用最多的当属innovative interfaces公司的erm、ex libris公司的verde及serials solutions公司的360 resource manager。总体来看,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实施提高了馆员的工作效率,主要体现在管理系统能够集中存储电子资源的管理数据、向读者展示资源相关的许可信息,支持许可信息的浏览及检索、支持联盟环境下的信息共享、辅助管理电子资源工作流程8。但是,不少馆员也提出了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其中讨论最多的

9、是电子资源信息著录所花费的时间及互操作问题。在2008年召开的北美连续出版物兴趣小组论坛上,一些与会人员提及他们在实施与应用erm的三年里遇到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将数据著录至erm中所花费的时间9。还有学者通过对图书馆员的调查,发现互操作是目前电子资源管理系统最需要解决的功能,其次,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实施是馆员普遍感觉棘手的问题,而许可信息的处理及工作流问题是电子资源管理系统需要改善的第三个功能10。 针对电子资源的著录、互操作问题,不少图书馆和行业组织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如针对电子资源著录,美国杨伯翰大学提出先著录基本字段,再逐步完善至详细字段,并制定规范指导电子资源著录,集中对核心字

10、段元素进行著录11。针对互操作,dlf发布关于图书馆集成系统中的采访模块与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互用性问题的白皮书12,提出七个被认为是集成管理系统与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互操作的关键元素,包括:采购批号、价格、订购开始和结束时间、销售商名称、销售商身份、资金代码、发票号,并在此基础上与niso合作成立“电子资源成本数据的交换标准”工作小组,并于2010年8月发布标准,解决集成管理系统与电子资源管理系统之间成本信息的传递。尽管erms实施过程中存在这些问题及挑战,但在新一代系统出现之前它仍是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的不错选择。 (4)ermi2(20062008年):标准不断完善 2006年,dlf启动e

11、rmi第二期项目,主要解决数据标准、许可条款表达、使用统计数据等问题13。在数据标准及许可条款方面,dlf以ermi数据字典和许可条款数据元素为基础,与niso等其他机构一同建立适用的、标准的方法来描述与交换电子资源的许可协议及其相关的元数据。dlf还设计并提供具体方法评价现有ermi的数据字典和结构文件的价值,评估ermi文件在目前的电子资源管理产品和服务中的应用及已经引进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图书馆使用ermi的数据元素和赋值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做出必要修改,并发布任何必要的修订版。此外,dlf进一步研究使用统计数据的需求与标准,研究counter统计报告从资源代理商网站自动转入到电子资源管理系

12、统或其他管理系统中的方法,由此产生了标准化的电子资源统计数据收割协议。ermi第二期项目对许可信息的表达、集成管理系统与电子资源管理系统互操作及使用统计数据的研究,进一步解决了ermi第一期项目所遗留的问题,电子资源管理标准逐步完善。 1.4下一代新系统发展阶段(20092013年) (1)新系统的出现 在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实施与应用的过程中,现有erms功能的不足已开始突显出来,如前述提及的许可协议表达、互操作等问题。商业系统厂商开始倾听电子资源采购馆员的意见,改善其产品的功能,涌现出一系列下一代图书馆服务系统产品,将集成管理系统与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融合在一起,实现统一资源管理,并共用一个

13、知识库。目前,主要有六家公司的六种产品,即ex libris的alma、oclc的worldshare management services(简称wms)、innovative interfaces公司的sierra、开放图书馆环境项目kuali ole、serials solutions的intota、vtls公司的open skies14。这些被誉为下一代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都采用以服务为导向的架构,能更好实现系统间的互操作问题,并集成了电子资源管理的功能,试图解决集成管理系统与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互操作问题,实现图书馆所有资源的统一及无缝化管理,简化图书馆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这些新

14、型系统将电子资源作为管理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给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2)ermi3(20092013):标准体系形成 继ermi1(20022004)和ermi2(20062008)之后,niso与dlf基于对ermi未来发展的考虑,于2009年成立电子资源管理数据标准与最佳实践评估小组,承担ermi数据字典与电子资源管理相关数据、标准及最佳实践的差距分析。2012年2月1日,niso发布项目成果电子资源管理系统未来标准需求白皮书15。该白皮书将现有电子资源管理相关的标准划分为五类:链接解析器及知识库标准;作品、展示及检索点标准;统计数据及成本数据标准;许可标准;利用机构标

15、识符进行数据交换的标准。白皮书首次较为完整地归纳电子资源管理标准,标志着电子资源管理系统标准体系的基本建立。 2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在中国国内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的历程。理论研究阶段大致始于2007年,主要是对国外各种类型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介绍、归纳、对比,并对我国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选择及开发提供相关建议。 最初,图书馆一般使用az导航列表或通过856字段将纸本书刊和电子资源建立链接等方式管理电子资源。这类方式还只是局限在面向用户服务的层次,大多把便于用户发现和访问资源作为系统切入点,没有过多涉及资源采购、获取、维护、数据统计等后台管理功能,对引进和管理电子资源过程

16、中馆员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使得这类电子资源管理更像是“用户服务系统”,而很难将其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16。 在2008至2010年间,少数图书馆开始尝试引进国外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三家引进以色列ex libris公司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verde。由于国外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与国内图书馆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这些图书馆在引进与实施国外电子资源管理产品时也出现了困难。据了解,这些图书馆最后也未完全实施国外的电子资源管理产品。 2011年4月,深圳大学图书馆自主研发的基于开源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open erms正式试用。该系统基于电子资源生命

17、周期管理电子资源的全过程,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开源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引起了国内其他图书馆的关注与兴趣,激发了业界同行对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需求及实施的思考与探讨。在open erms研发过程中,calis管理中心发起电子资源管理系统需求研讨会,10多家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的核心馆中负责电子资源采购与管理的人员共同探讨牵头馆和成员馆对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需求,对深圳大学图书馆开发的系统提出建议,更进一步促进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合作开发与标准化。目前,深圳大学图书馆正与calis合作开发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模式下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设想是将该采购联盟的电子资源百科作为中央知识库,各成

18、员馆的open erms作为本地知识库,实现采购联盟平台与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两层应用,最终实现联盟下知识库的共建共享。 3对电子资源管理系统未来发展的思考(1)下一代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促使电子资源管理系统与集成管理系统走向融合 电子资源管理系统与集成管理系统的分与合随着图书馆员的需求而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图书馆员主要采用针对纸本资源的集成系统来管理电子资源。随着电子资源的大量出现,集成管理系统已无法满足管理需求,于是出现了专门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用于电子资源的后台管理,此时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有整合型的(作为集成管理系统的一个内置模块),也有独立型的专门系统。近两年来,alma、wms、ole、sierra、intota、open skies等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倡导统一资源管理理念,再次将电子资源管理系统与集成管理系统推向融合。这些下一代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集成了电子资源管理功能(见表1),预示着未来电子资源将以更加整合的方式来管理,以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