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_第1页
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_第2页
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_第3页
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_第4页
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2 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问题基于以上梳理可以发现,随着技术进步,我国图书馆空间的发展越来越先进,功能越来越强大。物理空间的建设已较为成熟,各种类型的空间功能分区及设备设置配置都已成体系,更加注重空间品质的提升与注重专业化、智能化硬件设施的应用。同时,随着web 3.0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的虚拟空间建设越来越重要、使用越来越频繁,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也逐渐成为图书馆的建设趋势。但也存在着需要改进的问题。2.1 人工智能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应用成熟度低随着web 3.0技术与

2、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需求、习惯的改变,虚拟空间的功能与内涵也相应的改进。图书馆的虚拟空间建设越来越重要、使用越来越频繁,但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融合还不够,二者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等各种形态的空间之间的鸿沟大,可以运用智能技术实现将物理空间、虚拟空间与信息服务间有机融合。同时,作为高校图书馆空间开展智慧化信息服务的载体与基础,智能化设备设施对提升物理空间品质有重要影响。在信息服务方面,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模式是图书馆的建设趋势,如今有不少高校图书馆已经尝试通过分析用户来判断其喜爱偏好,为其推送个性化内容,但也仅停留于此。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功能不再是简单的对数据进

3、行采集与存储,而是应充分融合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最终实现知识创造和服务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空间中的应用,有机融合了用户、资源、环境与服务,为读者带来了视听触嗅全面丰富的感知体验,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在图书馆中应用模拟人的各种感知的虚拟现实技术是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2.2 信息安全的保障不足目前我国图书馆空间对信息安全的提及较少,如今图书馆空间信息服务更加强调个性化,对个人信息的挖掘越来越普遍,个人信息数据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用户在获得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不仅是个人数据信息,保障所有网络资源数据等各类数据信息的不丢失、不损毁,对图书

4、馆空间建设也有重要的发展意义。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技术也是保证图书馆虚拟空间正常运行的重要力量,信息安全的保障是今后高校图书馆空间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重点问题。2.3 馆员素养与图书馆建设进程不匹配虽然如今高校图书馆空间中用户的自主性增强,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按需自行索取资源、享受信息服务,但有些需要人参与的更复杂、更真实的服务仍然是不可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如今大多数馆员缺乏专业化、技术化,不能很好的适应目前空间“智慧化”的发展趋势,也缺少智能化设备的使用经验,只能为用户进行简单的、传统的指导,因此智慧化馆员的培养仍然很有必要。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不受重视、人文精神价值偏离26、空间建设理论多

5、于实践、资金投入不足等也是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还未发展至更加智慧化的阶段,仍需要改进与完善。3 未来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对策及趋势分析在对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未来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对策进行探讨,并预测未来高校图书馆空间发展形态。3.1 合理增置智能化设备设施图书馆除了配备传统工作设备、数字制作工具等外,还可在空间中配备如智能机器人、pad等移动设备、媒体触摸标识、座位预约、射频识别设备、可穿戴智能设备、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全球定位系统、ibeacon室内定位系统等新型设备设施,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高级的线下感知体验,

6、提升用户使用空间的兴趣与效率。3.2 运用智能技术有机融合各形态的空间图书馆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机器人技术、vr/ar技术、rfid技术、ibeacon技术、数字空间整合技术、普适计算理论及应用等,增强用户与有机一体化的空间的交互,可以使其通过视听触嗅等感知来获得良好的服务体验。如rfid技术可以智能控制管理空间内部设施,使整个空间变成一个智慧感知系统;利用vr技术为用户提供模拟空间场景,使用户远程体验实体空间,或者模拟纸本翻阅;利用智能机器人技术可以代替人工咨询、导航、借阅等基本服务,给用户更新奇的交流体验;利用ibeacon室内定位技术,让用户在空间内不同位置时收到相应的读者服务与

7、资源。3.3 利用数据挖掘为用户推送智慧精准的服务充分利用大数据对用户进行深度分析与挖掘,更加主动地为用户提供精准的、智慧的信息服务,而不仅仅是移动端的推送内容,最终满足用户的复杂需求。空间中广泛应用的各种终端设备让图书馆积累了海量的客观数据,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每一个用户的行为习惯与资源偏好等深层价值,图书馆可以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读者进行用户细分,预测用户信息需求,为其推送个性化的精准服务,还可追踪跟进用户,及时调节改进服务策略。3.4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保障用户信息隐私,让用户安全享受全面便捷的信息服务,同时保障庞大的信息资源不受侵害,一方面配置网络安全系统,过滤不良信息、垃圾信息,防止病

8、毒入侵破坏网络;另一方面,制定全面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与应急预案,从制度层面推进网络信息安全建设。3.5 培养高素养智慧馆员智慧馆员除了应有传统的、基本的素质技能要求,还应该掌握更多的技术,并且善于利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高质量解决问题。图书馆应设立培训部门,提高空间内人员信息素养,如加强馆员职业道德修养,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设备使用等业务能力。同时,用户培训也不可忽视,这有利于提高设备使用率和使用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使其更好服务于用户。纵观高校图书馆空间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物理空间的质量将会越来越高,虚拟空间功能愈发强大,图书馆服务不断转型,越来越智能和主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逐渐

9、成熟并规模性运用到图书馆建设当中,高校图书馆空间的智慧化趋势逐渐明朗,“智慧空间”作为图书馆空间发展的新类型,将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趋势。目前学界对智慧空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尚显薄弱,一方面在理论上,尚未有确切的“智慧空间”的定义,对智慧空间的要素、特点与价值都没有清晰的梳理与归纳;另一方面,“智慧空间”的落地仍在探索阶段,图书馆空间的智慧化建设研究多是仅依托于某一技术的实践运用,如利用机器人或rfid技术等对图书馆功能进行探索与拓展,而缺乏对智慧空间整体性的构建研究,也尚未有科学性的建设模型以供参考。然而笔者相信,随着图书馆空间建设的不断发展,智慧空间成为未来高校图书馆空间的建设趋势,人们将越

10、来越重视智慧空间的长远发展,其相关的理论与实践也会得到更多的关注。未来图书馆空间的建设发展会更加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在如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技术、机器人、数字空间整合、rfid等规模性的多元智能技术的基础上,将用户与环境融合为一体,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与精准化的智慧服务,智慧空间也将成为集智能化设备齐全的物理实体空间、有机融合的数字虚拟空间和全面丰富用户感知空间为一体的多维空间,这是高校图书馆空间发展的必然方向。4 结语信息共享空间在我国出现并迅速发展后,它衍生出的众多发展方向“学习共享空间”、“创客空间”等都被图书馆学界广泛探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空间不断向着智慧化方向迈进

11、,一种更加高级的图书馆空间形态“智慧空间”逐渐成型,智慧空间终将会成为下一阶段空间的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必将超越以往的图书馆空间,带给用户更加生动、高效、优质的体验。无论图书馆空间形态再如何发展进步,其实质都是为了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智慧空间建设的初衷与终极追求。图书馆空间的建设应顺应当下“智慧”时代的要求,坚持用户至上的建设理念,吸纳新技术,探索新服务,不断优化图书馆空间智慧化建设。引用本文格式张文竹,邵波. 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8(5):58-62参考文献:1beagle. d. conceptualizing an information

12、commons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1999(2): 82.2卢章平,梁炜,刘桂锋,王正兴. 信息-知识-智能转换视野下图书馆创新空间演变研究j. 图书馆建设,2017(6):11-17.3tierney b. information commons redux: concept, evolution, and transcending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2002(5): 277.4卞清. 信息共享空间: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新模式j.

13、 图书与情报,2007(4):5-9.5吴建中. 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3):7-10.6孙瑾. 论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j.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6(3):1-7.7尹雪,任树怀. 学习共享空间:图书馆构建新的协作式学习环境j. 图书馆,2009(1):46-48.8朱小梅. 打造用户学习中心: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构建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12(11):83-86.9陈鹰,赵建有. 学科环境下的图书馆空间设计与构建以长安大学图书馆交通分馆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2013(11):60-64.10赵杰,曹美琴. 高校图书馆众创空间构建

14、探讨j. 图书馆研究,2016(1):11-15.11曹芬芳,刘坤锋.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构建研究j. 图书馆建设,2017(6):18-23.12孙建辉,戴文静. 高校图书馆构建创客空间的用户需求调查探析j. 图书情报工作,2016(22):54-60.13chun i, eunseokpark, jeongminlee, haeyoungkim, wontaepark, seungmin. an agent-based self-adaptation architecture for implementing smart devices in smart spacem. 4. 2013:

15、2335-2347.14刘宝瑞,马院利. 基于智慧理念的智慧图书馆空间样貌探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15(11):26-29.15李瑛. 学习共享空间:内涵、特征与构建j. 情报资料工作,2009(6):101-104.16苏宏权,杨继红. 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构建j. 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7):65-68.17李琛. 移动学习视角下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及动力机制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16(11):61-67.18戴文静,孙建辉. 面向对象的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虚拟平台的搭建j. 现代情报,2017(3):83-89.19张凤翔. 基于web3.0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探究j. 图书馆研究,2013(4):93-95.20周佳骏. web3.0的图书馆虚拟社区建设及访问控制探讨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7):71-74.21蔡焰. web3.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平台建设研究j. 现代情报,2014(3):82-86.22任树怀,盛兴军. 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4):20-26.23李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