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山东旅游业发展对策_第1页
“高铁时代”山东旅游业发展对策_第2页
“高铁时代”山东旅游业发展对策_第3页
“高铁时代”山东旅游业发展对策_第4页
“高铁时代”山东旅游业发展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铁时代”山东旅游业发展对策(佚名)随着武广、郑西高铁的相继通车,以及京沪高铁即将通 车,我国高铁建设已进入全而收获期,高铁盛宴渐渐拉开帷 幕。作为人口、经济和旅游大省,山东旅游业面临前所未有 的机遇和挑战,为积极应对旅游产业的新一轮“洗牌”,山 东需借力高铁及省内城际铁路构建“黄金旅游通道网”,推 动旅游提档升级,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一、“高铁时代”来临(-)高铁旅游市场前景广阔。进入21世纪,高速铁路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逐渐被多国实践所证明,其建设与发展也在国际社会的 更广层面上得到认可。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集成能力最强、 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

2、的国家。目前已投入运营的高 速铁路达到6920公里,正在建设的高速铁路有1万多公里。 预计2012年山东邻近省会城市将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 省会与周边城市形成半小时至1小时交通圈。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火车作为主要岀行工具的 习惯选择在我国尚未形成。据测算,平均每个日本人每年乘 火车出行约70次,每个瑞士人每年乘火车出行约47次,而 目前我国每人每年乘火车出行只有1次多一点,乘火车岀行 显然还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强大的市场需求将给高铁旅游 的几何级增长带来无限可能。(二)山东加速迈进"高铁时代"。京沪高速铁路位于中国东部地区,两端连接京津冀和长 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域。

3、所经区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 5%, 人口占全国的26. 7%,人口 100万以上城市11个,国内生产 总值占全国的43. 3%,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 地区,也是中国客货运输最繁忙、增长潜力巨大的交通走廊。1纵贯山东的“黄金通道”。京沪高铁的开通,将沿线原本各自独立的旅游城市连成 我国东部沿海最具魅力的旅游经济走廊。京沪高铁贯穿北 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安徽、江苏4省3市,其中 山东段总长358公里,在其通过的省市中距离最长,设有济 南、德州、泰安、曲阜、枣庄、滕州六个站点。时速350公 里至380公里的高速动车上线后,只需1小时就能沿着京沪 高铁贯穿山东,一条纵贯山东的“黄

4、金通道”己经形成。2构建高铁旅游“一线三圈”。京沪高铁开通后,每天将运行150对动车组,平均密度 为8分钟,双向年客流量达1.6亿人次,客流量和辐射范围 远远大于已经开通的武广、京津高铁,客流持续时间和长度 堪称国内之最。山东位于京沪线中部,借助京沪高铁,济南至北京的时 间将不超过1个半小时,至上海不超过3小时,飞驰的高铁 使山东列入京沪“一日游”旅游圈,客观上形成新的旅游板 块联动趋势。以京沪高铁为主干道,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 旅游资源最富集的三大旅游圈紧密相联,京津冀、长三角、 山东半岛联动的全新“旅游三圈”在中国东部崛起,沿线城 市互为客源地、互为旅游目的地的中国旅游黄金走廊新

5、格局 即将形成。3“T形旅游通道”辐射省内“双核城市群”。京沪高铁拉长了山东“山水圣人”旅游线,借助济青动 车跨线运行形成辐射省内的“T”字形旅游新通道,实现“山 水圣人线”与“黄金海岸线”有效对接,形成京沪高铁联动 济南青岛“双核”、辐射全省城市群的旅游通道新组合,山 东旅游资源潜力得到进一步迸发。图1:山东T形旅游通道及小时旅游圈省内T形铁路交通网络建成后,山东将围绕济南、青岛 “两极”形成若干个“小时旅游圈”。以济南为中心,“1小 时旅游圈”将覆盖淄博、泰安、济宁、莱芜、德州、聊城、 滨州、枣庄等;“2小时旅游圈”可达东营、青岛、烟台、日 照、临沂、南京、郑州、太原等;“3小时旅游圈”可

6、达威海、 杭州、上海。以青岛为中心的半岛“一小时旅游圈”将覆盖 潍坊、烟台、威海、日照,实现胶东半岛同城化。(三)"黄金通道"形成强势引力。京沪高铁沿线已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地带,其 运行将大大缩短京沪沿线时空距离,强化沿线城市间经济联 系,加速市场经济发育,进一步促成在高铁沿线形成一个活 力与实力并存的经济发展增长极。1 时间效益巨大,远距离常态化旅游成为可能。京沪高速铁路将带来巨大的时间效益。主要表现在:京 沪沿线人口多、客流量大,以往不能实现的“远距离短期旅 游”将成为可能,增加高速铁路的社会总节省时间。相关测 算显示,京沪高速铁路建成,每年由普通铁路转乘高速铁

7、路 的乘客将带来时间成本节约效益17. 3亿元。2促成沿线“小时经济圈”,“同城”效应显现。随着高铁的开通,大城市之间或大城市与卫星城市之间 将实现资源共享和功能再划分,两城或多城变为“一城”。 京沪高铁的建成将京津冀和长三角两个经济圈快速联系起 来,形成“哑铃”形的循环系统,也将对山东的区域经济结 构产生巨大影响。3.联动效应促进旅游产业链向多领域延展。高铁运营带来的时间效益以及巨大人流,将吸引大量信 息流、资金流和物资流聚集,形成产业能量较为充沛的高端 旅游经济集聚区,推动旅游业态转型。旅游业飞快发展的同 时,将带动商贸、文化、城建等众多行业协同发展,旅游产 业链条向多领域延展。二、“高铁

8、时代”山东旅游飞跃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一)山东旅游具备飞跃式发展的优势。京沪高铁的构建将力推山东的区位优势和旅游优势转 化为巨大的现实经济优势。1 “中段区位”优势显著,旅游大省更具引力。“泰山从这里崛起,孔子在这里诞生,黄河由这里入海, 奥运在这里扬帆”,好客山东品牌形象日渐深入人心。京沪 高铁沿线的泉城济南、平安泰山、圣城曲阜、太阳城德州、 台儿庄古城、微山湖万亩红荷湿地都已经成长为独具特色的 国家顶级旅游资源,将会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亲身体验泰山 的精神、孔子的智慧、黄河的激情、大海的浪漫,感受山东 人的热情好客。山东地处京沪两大旅游中心城市相互吸引、辐射的交互 地带,连接中国人口最稠密、经

9、济发展最快、旅游消费能力 最强的经济区域。借助京沪高铁的开通,山东旅游客源地辐 射半径将大幅扩展,客源流量与市场规模将呈现增长态势。2入境渠道通畅,“旅游时间比”缩小,旅游可达性提 高。高铁的运行改变了游客“旅游时间比”,提高了游客出 行质量,进而缩小了游客对目的地的距离感知,在一定程度 上延长游客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京沪高铁的开通将激发大 量远距离游客的潜在需求,催生“快旅慢游”现象,激活山 东旅游市场原有的存量资源。3大规模、中高端、高价值客源群体出现。高铁不仅能促进山东入境客流量大幅增长,还将助力山 东旅游消费人群、旅游产品、旅游形式的转变。首先,京沪高铁的运营加强了山东与北京、上海等地

10、经 济、文化、商贸等方面的联系,将引入大量高端商务旅客, 商务旅游、会议旅游、会展旅游也将随之涌现。其次,以家庭为单位的自助旅行及以高端消费者为主力 军的散客游,将成为高铁时代最具价值的潜在消费人群。中 高端商务、休闲人员极易转化为高价值游客,对山东调整旅 游产业结构十分有利。4催生旅游产业新的“桥头堡”,加速旅游产业提档升 级。随着京沪高铁和省内交通铁路网的贯通,一些处于“神 经末梢”的二线城市,甚至从未纳入旅游线路的旅游县区将 转变为面向全国和海外市场的旅游前沿地区,一大批桥头堡 式的旅游产业增长极将不断涌现。同时,杠杆效应将在旅游发展战略中发挥作用。高铁运 营加强了山东与全国各地的经济、

11、文化、人员交流,实现客 源的高速流动,随之而来的是其负载的一系列旅游才智、信 息、文化、机遇等各种城市间旅游战略合作的软资源交换。 高铁运营将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撬动各地旅游经济社会发展 的协同推进,推动山东旅游业升级。(二)高铁"双刃剑"给旅游业带来的挑战。1 .由旅游“目的地”沦为“过境地”。当前,旅游业的竞争集中表现为“目的地”之间的竞争。 高铁拉近了景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增加了旅游的可达性,资 源禀赋好、项目吸引人的景区将越做越强,档次较低的景区 则将被逐渐淘汰。特别是在旅游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特色旅 游资源、综合实力与竞争力较弱的地区,极易出现游客群体 “过而不入”。在

12、高铁“快旅”趋势下,城市旅游如果不能 推陈出新,精心打造多元化的旅游目的地,在区域旅游格局 竞争中很容易沦为“过境地”。2邻近省份对客源市场存在“过滤”作用。快节奏下游客“用脚投票”的趋势更加明显,如果相应 城市没有充分准备,可能产生游客随到随走的“虹吸效应”。 处于京沪中段的山东,相对其他沿线省份有更强的区位优 势,但由于地域之间自然文化的趋同性,山东与河北、安徽、 江苏等省份在资源禀赋、旅游环境、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较 大共性。这些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山东产生“替代”和 “空间过滤”影响,客观上加剧山东与邻近省份的竞争。3产品结构亟待升级,传统旅行社运营模式遭受冲击。目前我省旅游业仍处于爬

13、坡发展阶段,个别地区还存在 无序竞争现象。京沪高铁开通后,高铁衍生的旅游方式将大 幅增加,传统旅游产品亟待升级。以团队游、观光游为主要 经营业务的传统旅行社运营模式将遭受冲击,以地接为主的 商业模式亟待创新。4游客“爆棚”拷问城市建设,软硬设施面临“短板”。高铁时代,游客对城市建设、公共管理、酒店、岀租车 和公交车服务、市民行为规范等都有更细致的追求。专家预 测,京沪高铁开通后,仅济南站每年将迎来至少2000万人 次客流,远远高于目前已开通的武广、京津城际高铁,如何 快速分流庞大客流,怎样为旅客提供一站式服务、提供让游 客满意的接待条件将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山东各城市 均缺乏交通枢纽游客服

14、务体系,很容易出现“高铁快、进城 慢、旅游难”的系列问题。三、“高铁时代”山东旅游业发展对策高铁时代的到来,将对山东旅游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 响,山东旅游业发展方式应尽快作岀调整和变革。总体来说, 山东旅游业应从战略突破、角色转型、区域合作、模式转变、 营销变革、配套升级六方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一)战略突破:打造"高铁旅游带",建复合型旅游 目的地。1.以“京沪高铁旅游带”为突破,建设旅游高地。山东作为京沪高铁贯穿的主要省份之一,应以打造“高 铁旅游带”为突破口,努力挖掘沿线旅游资源,重点打造中 华文化核心区、鲁南旅游集聚区、鲁北旅游集聚区“三区” 旅游高地建设。一是重

15、点打造济南、泰安、曲阜等高铁沿线城市品牌形 象,实施精品化战略,以发展文化体验、商务会展、高端休 闲为重点,倾力打造“中华文化核心区”。充分挖掘儒家文 化、泰山文化和泉水文化旅游资源,力争把山水圣人旅游区 打造成高铁沿线最具竞争力的首选旅游目的地。二是深度开发高铁沿线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红色文化 等山东特色旅游资源,积极打造“鲁南旅游集聚区”。积极 整合济宁、临沂、荷泽、枣庄等高铁沿线及周边地区资源, 以发展观光度假、文化体验、红色旅游为重点,打造一批代 表山东特色、反映齐鲁文化的旅游产品,促进鲁南地区旅游 格局升级,形成“水陆两栖、并行发展”的旅游观光带,将 鲁南打造成为高铁沿线山东新的旅游

16、增长极。三是加大德州、聊城、滨州及东营等沿边地区旅游资源 开发,建设“鲁北旅游集聚区”。重点发展休闲度假、工业 旅游、乡村旅游、景观湿地和黄河口旅游,形成较为完善的 产品体系。通过创新、提高、整合等手段,在鲁北地区进行 旅游资源的梯度开发和有序发展,形成与鲁中、鲁南相匹配 的旅游发展格局。2加强旅游板块联动,构建山东“高铁旅游网络”。京沪高铁脉纵贯山东西部,将济南、德州、泰安、济宁、 枣庄等城市连成一线。京沪高铁开通后,原青岛至北京、青 岛至上海的动车组,途径济南后将跨线至京沪高铁运行。这 意味着胶东半岛到北京的距离将缩短至3. 5小时,至上海的 距离缩短至4. 5小时以内。同时,已开工建设的

17、半岛城际铁 路专线将贯穿青烟威三市,构建起山东“H形”高铁旅游网 络。这就要求山东旅游要以“板块联合”思路打造城市旅游, 改变旅游城市分散、独立的传统局面,实现山东旅游发展的 “双轮驱动”。山东首先要以构建“高铁旅游网络”为契机,以济南一 淄博一潍坊一青岛为主干道,着力打造省内首个“旅游黄金 通道”,以烟台、威海、日照、莱芜等城市为辐射节点,充 分发挥节点城市和目的地城市客流吸纳与输出作用,大力提 升旅游集散枢纽功能。其次,“旅游黄金通道”途经城市和半岛旅游城市应抓 住机遇,充分挖掘旅游、民俗、文化、自然、商务等各方面 资源,实施“风情逍遥游”和“黄金海岸游”旅游产品升级 与重点突破,打造充分

18、代表山东特色的全国知名高端旅游品 牌。同时,紧密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步伐,重点发 展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度假酒店群,开发民俗旅游、 滨海旅游、疗养度假、海岛观光、邮轮游艇、商务会议等高 端产品,构筑形象鲜明、特色突出、功能完善的海上旅游体 系,打造山东“半岛休闲度假连绵带”。3打造“度假仓”旅游目的地,满足滞留性旅游需求。高铁开通后,游客有充足时间对城市内涵进行全方位 “消费式”游览,城市休闲旅游需求将大量增加,高铁连接 的主要城市,将会迎来环城市游憩带的空间扩张。这就要求 山东旅游业建立高端客源地对接产品体系,在区域板块旅游 中构建以观光为辅,体验、休闲、娱乐为主的目的地建设格 局

19、,提供功能多元化的服务,发展新型“度假仓”目的地模 式。山东需要建设一批集住宿、旅行社、景区、购物、交通、 餐饮、娱乐在内的区域旅游集群,优化小区域内部旅游要素, 在单元景区组合功能多样的空间产品,满足游客长时间滞留 的旅游消费,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快捷、便利服务。因此,山东应重点推广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模式,使景 区、旅行社、旅游交通、娱乐场所、餐饮业等相互间“搭配 合作”,形成“景区+旅行社” “景区+旅行社+旅游交通+ 购物” “景区+旅行社+旅游交通+娱乐场所+餐饮+购物” 的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条,使得各方利益达到最大化,游 客得到最大的旅游价值。4发挥高铁旅游集群效应,助推旅游产业升级

20、转型。山东在打造“高铁旅游带”,吸引大量客流、信息流、 物流、资金流聚集的同时,统筹区域内外旅游、文化、经济 相关要素,做到“跳出”旅游发展旅游。应充分发挥旅游业 关联性强、带动作用大、渗透性广泛的产业优势,发挥旅游 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实现对商贸、文化、会 展、城建等大量社会资源的深度整合,积极促进产业融合化 发展。同时,大幅提高市场增量,有效激活市场存量,放大 产业集聚与集群效应,把山东建设成为结构合理、内容丰富 多样、功能完善齐全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大力推动旅游业 整体升级,带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角色转型:提升综合竞争力,形成“旅游辐射中 心地“。1 提升内部凝聚

21、力,打造旅游集散地,巩固区域中心地 位。借助京沪高铁机遇,山东应发挥优势,壮大自身综合实 力,巩固在周边省份中的区域中心地位。一是要提高山东旅 游资源的凝聚力,通过统筹规划、创意整合分散的景区资源, 推出一批对省内外游客有独特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二是要提 高山东旅游市场的凝聚力,不断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树立具 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企业品牌;三是要提高山东旅游产 业功能的凝聚力,通过“高铁旅游带”建设充分发挥旅游产 业龙头带动作用,提高旅游产业功能地位,发展高铁旅游相 关业态创新,形成较为完善的高铁旅游产品体系。2建立游客集散中心,走协调发展道路。高铁车站将成为游客出行最重要的集散中心之一,是游

22、客出入旅游目的地的门户区域。随着国内旅游日趋散客化, 游客对接待地提供信息的时效性方面有了更高要求。因此, 高铁车站在具备客流集散的功能之外,还需要承载起旅游信 息中心、旅游问询中心的功能。山东省应加紧在高铁站建立 集路线指导、购票服务、对接市内交通体系于一体的游客服 务中心,在重要节点城市内部设立标志统一的区域旅游集散 中心,规范散客旅游市场。一是应在车站设立咨询站,尽快将客流分解到旅游目的 地,并设计合理、快捷的路线,满足游客“快旅慢游”的需 求。二是应利用交通、景区、宾馆、游客集散中心等城市窗 口,向游客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三是统一完善城市旅游公共 信息标志、标识。3提高外部辐射力,增强地

23、接能力,建立“旅游总部经 济区”。山东旅行社建设应力求规范化、标准化、集团化,以提 升山东旅游业整体竞争力,建立辐射世界市场的“旅游总部 经济区”。首先,高铁沿线城市旅游企业应着重提高业务水平和经 营管理能力,在增强地接能力的同时提高对外辐射能力,改 变旅行社整体“小、弱、散、差”局面。其次,应鼓励旅行社进行战略合作,积极与国内外知名 旅行社联盟,与信誉好、资本雄厚、经营实力强的大型企业 开展合作,培育省内重点旅行社,为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集 团在山东建立连锁经营体系创造条件。三是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经营理念,鼓励国内 外知名旅行社、中外合资旅行社在山东设立总部、分公司和 派出机构,大力引

24、进国内、国际著名酒店品牌管理集团入驻 山东,提高山东旅游业的国际化水平。(三)区域合作:创新合作模式,率先构建”无障碍旅 游区"。1 建设“旅游绿色通道”,打造“高铁旅游城市联盟”。为解决各地旅游业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客观存在的低层 次无序竞争现象,山东应率先推动京沪高铁沿线7省市、15 个地级城市组建“京沪高铁旅游联盟”,并着力提升会员数 量和实力。在此基础上,打造集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地与 旅游客源地功能为一体的“旅游绿色通道”,促进京沪高铁 沿线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应建立统一规范的旅游标识系统,方便旅游车辆识别, 为构筑“无障碍旅游区”奠定基础;应尽快解决各目的地城 市之间信息不对

25、称的问题,建立迅速、高效、通畅的旅游信 息系统,健全旅游信息共享机制,提高旅游信息的透明度; 应建立京沪高铁联盟内部市场共生、外部客源共享的有效机 13制,适时发行“高铁旅游一卡通”,将高铁沿线的区域旅游 合作推向纵深。2拓展省外合作渠道,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借助“高铁”优势,联合周边省区开展全方位区域旅游 合作。旅游主管部门应采取“走岀去”策略,摒弃原始的景 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关系,与沿线省市共同进入互 换资源、互换市场、差异化发展的区域性旅游合作新阶段, 建立“政策互惠、客源互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品牌互 铸”的京沪高铁沿线省市合作模式。山东应加强与京沪沿线地区政府的沟通与合作,

26、签署双 边或多边合作协议,开创政府主导、区域合作、共同发展的 新局面,谋求在合作中赢得旅游强省的战略地位。(四)模式转变:创新高铁旅游业态,打造高端旅游产 品。1转变传统旅游业发展模式,创新企业运营模式。面对京沪高铁开通的重大机遇,山东应探索适应现代旅 游业发展新模式,创新旅游业态。一是大力推进旅游企业战略布局调整和改组,以优势企 业为龙头,按照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网络化原则加大 对旅游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着力培育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 高铁旅游企业集团,提高我省旅游业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水 平;二是要引导中小企业向经营专业化、市场专门化、服务 细微化方向发展,建立与大型旅游集团的网络服务协作关

27、 系,实现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形成适应旅游市场竞争 的合理的大中小企业群体结构,增强我省旅游产业核心竞争 力;三是以信息化提升传统旅游企业电子商务建设,不断创 新旅游业商业模式。2扭转以观光为主的产品格局,发展高端休闲度假产 品。随着客源市场较大规模扩展,游客个性化需求不断突 出,体验游、自助游、自驾游、乡村深度游等极具个性化的 旅游市场逐步壮大,旅游需求方式由静态观光向动态体验方 向变化。山东应积极开发而向高端市场的休闲度假、邮轮旅 游、会奖旅游、海洋旅游、工业旅游、城市旅游、会展旅游、 保健康体旅游、葡萄酒之旅等高端旅游产品,以及温泉旅游、 湿地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红色旅游等专项

28、旅游产品。3推进高铁旅游业态发展,加大专项特色旅游开发。据调查,世界旅游市场大众观光旅游占总体旅游比例的 30%,休闲和特种旅游占70%以上,专项游、特色游等能迎 合不少潜在的市场需求。山东旅游业需突破单一的功能取 向,以高铁旅游为切口,积极发展高铁旅游业态和相关衍生 旅游产品,加大专项特色旅游开发力度。可针对部分特殊消 费者喜爱的专项游、特色游项目建立会员档案,定期发布相 关信息,还可聘请相关专家作专题讲座,使住宿产品和旅游 项目融为一体,使高铁成为专项游、特色游爱好者的聚集站。4以自助游、家庭游为重点,开发一日游、周末游等短 线旅游产品。从国内看,散客化、自由行、区域游已渐成潮流,高速 铁

29、路的发展为旅游带来了全新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的游客 将不再依赖于旅行社而选择自助游的形式岀行,以家庭游、 个人游为主的自助方式也将逐渐取代组团式出游,一日游、 周末游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山东应积极应对京沪高铁开通后客源市场格局的变化, 整合多类型、多层次的旅游资源,重点开发适应高铁出游的 一日游、周末游,主推以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文化民俗、 修学旅游、生态湿地、美食养生等为主题的短线游,在旅游 六大要素开发中注意重点突出核心要素,积极带动相关要素 的联动发展,以满足京沪沿线游客短期度假消费、周末休闲 消费的多元需求。(五)营销变革:创新营销模式,全方位打造旅游品牌。1 重塑

30、京沪“近郊”形象,改变原有空间定位格局。在以高铁为加速度的空间定位变革中,山东旅游将彰显 巨大的时间、资源优势,“居住在北京,消费在山东”的生 活触手可及。山东应扭转传统旅游区位形象,迎接空间定位 彻底性变革一一打造上海、北京等都市旅游圈的“城郊型” 旅游目的地。北京、上海等旅游消费市场容量巨大,动力充足,越来 越多的白领阶层周末选择结伴参加登山运动或到海边周末 度假。高铁开通后,“京南无山”的旅游格局将大为改观, 山东成为京津地区第一个近距离“山区”,对北京、天津"山 水休闲”市场形成巨大吸引力。同时,消费水平差异使山东 旅游具备较大的价格优势。针对京沪高铁以南的区域,山东独特的温

31、泉旅游、美食 旅游、文化旅游等特色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竞争力,长三角游 客将对山东释放巨大消费能力。2实施品牌延伸策略,统一高铁沿线旅游形象。目前,“好客山东”品牌形象已在全国打响,但旅游城 市品牌、企业品牌和景区品牌彰显力不够。山东省应进一步 寻找山东旅游营销的切入点和引爆点,实施品牌延伸策略, 树立高铁沿线山东板块统一的旅游形象,实现高铁旅游一体 化和品牌化。一是在“好客山东”品牌统领下,延伸城市品牌、企业 品牌、产品品牌等子品牌,形成以整体品牌为核心,多层次 品牌为支撑的旅游品牌体系,提升山东旅游的竞争力。二是加大对外统一宣传力度,形成区域营销合力。山东 旅游要树立统一形象,将京津冀、长三角

32、作为山东重点客源 市场,研究客源特点和需求,以“乘高铁,游山东” “畅游 山东,快乐无穷”等作为亮点和卖点,有针对地展开促销活 动,组织高铁沿线媒体和大旅行社联合开展促销活动,提高 山东高铁旅游的知名度。三是精心谋划举办“乘高铁”旅游文化活动,加大对外 宣传和市场推介力度。举办高铁旅游论坛,设计制作高铁旅 游宣传片,设置山东高铁旅游信息指南,制作高铁旅游资讯 网页,统一印制乘高铁旅游、消费指南和宣传张贴画等。3重视网络新媒体营销,实现全民营销。17由于交通的极为便利,游客不再追求一次性玩完所有景 点,而对玩透某一单个景区或线路更感兴趣。山东旅游需借 助大型旅游电子商务企业进行信息网络整合与搜集

33、,解决高 铁“深度游”的需求。山东旅游可从旅游、餐饮、休闲、住宿、购物等方面入 手,涵盖风景名胜、休闲旅游、大型餐饮、风味美食、演艺 酒吧、星级宾馆、特色酒店、超级卖场、潮流百货等类别, 统一进行旅游服务业梳理。并通过问计于网民,进行密集地 旅游资源推广和宣传,以网民投票结果评选最受欢迎的山东 高铁旅游景区和线路。同时,制作高铁旅游服务手册,在沿 线的车站、酒店、出租车、旅行社门店、商场等服务窗口免 费发放。此外,山东应建立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机制。充分发挥 以政府组织为主导、企业组织为主体、行业组织为辅助、社 区居民为补充的目的地相关利益者公共营销组织体系的作 用,重点营销旅游形彖、旅游品牌,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实施全面营销和全民营销战略,提升山东旅游目的地价值。(六)配套提升:提升服努质量与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