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域经济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_第1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县域经济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 一年来,我们xx县区紧紧抓住省扶持十强县发展的难得机遇,把经济恢复增长、加快社会发展作为全市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上三级有关精神,克服去年自然灾害带来的重重困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全面推进,实现了“一年受灾一年恢复”目标,较好地完成了2004年工作任务,赢得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安定的喜人局面。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04年县域经济工作进展情况 预计到年末,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可实现524,500万元,同比增长52%;生产总值发展速度为152%,同比增加81.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实现47,058万元,同比增长32.1%;全口径地方财政收入

2、(剔除农业税)实现12,081万元,同比增长5.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8,224万元,同比增长1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1,000万元,同比增长1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000万元,同比增长16.6%;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超过230,000万元,同比增长8.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5,120元,同比增长9.5%;农民人均收入3,004元,同比增长412.6%。备春耕生产、畜牧业、税改、综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项工作分别在省和齐市介绍了经验。 第一,以解放思想为前提,科学定位发展思路。围绕贯彻落实省有关县域经济发展政策,全市上下自觉置身于开放、竞争的发展大环境

3、中,把各项经济指标与十强县进行比较分析,在创新机制、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宽松环境等方面解放了思想。在城市定位上,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论证确立了“建设嫩江流域新兴的工业城市、园林城市、旅游城市和绿色食品基地”发展定位,坚持实施特色立市、工业富市、商贸活市、科教兴市、招商强市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全面恢复、城乡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目标。在产业定位上,明确了工业化、民营化、产业化、城镇化的思路,整合人才、技术、资本要素,着力打造薯、豆、糖、畜四大动脉产业,特色优势显现,产业不断升级。在职能定位上,按照有进有退原则,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效能监察,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有限政府、责任

4、政府、诚信政府、透明政府,较好地解决了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问题。 第二,以促农增收为目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落脚点,以深入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一免两补”政策为动力,运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加大政府扶持、干部帮扶和贫富对接力度,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顺利地实现了“一年受灾一年恢复”的目标。预计到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3,004元,同比增长412.6%,是去年的5.1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种植业效益创历史新高。坚持市场导向,注重作物种类、品质、技术、销售全过程的标准化,不断强化马铃薯、大豆、甜菜、无壳白瓜等产业链条建设。全市共种植马铃薯57.3万亩,总产达110万吨,以银河

5、集团、港进集团、鲁民粉条集团、碧雪淀粉公司、家良食品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447家,加工能力可达80万吨。全市大豆种植面积达400万亩,同比增长67.6%,总产60万吨,以九三油脂集团松嫩油脂、才子油脂等大型加工企业为龙头,年可加工大豆85万吨,产品朝精炼油、色拉油、低聚糖、蛋白肽等高附加值、深度开发方向发展。以订单的方式,种植无壳白瓜3.4万亩,以同心无壳白瓜籽公司为龙头,可收购加工无壳白瓜籽500吨。全市作物种植面积530万亩,种植业纯收益11.33亿元。畜牧业发展态势强劲。通过采取政策扶持、储蓄支持、龙头建设、服务保障等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全力

6、推进主辅换位。新建浙江昌远、黑龙江天丰、龙江冷冻等畜牧加工企业11家,蛋鸡、肉牛、肉羊、生猪、肉鸡等畜牧业产业链条更加紧密。黄肉牛饲养量34.1万头,同比增长27.7%,黄肉牛、奶牛、生猪、山绵羊、禽存栏分别达到21万头、4,480头、41.8万头、35.6万只和241.5万只,同比分别增长29.7%、25.2%、9.5%、32.7%和1.8%;建成牧业小区5个,同心茂林、兴旺百路、索伦养牛,兴旺龙江、兴旺黑龙养猪,二克浅远大蛋鸡等养殖专业村发展到62个,老莱、同义两镇已达到养殖肉牛万头乡镇标准,养殖肉牛千头村21个,养殖大户8,268户。畜牧业总产值达16.5亿元,同比增长17.3%。劳动力

7、转移成效显著。坚持就地转移与向外转移相结合,狠抓档案建设、技术培训、中介推荐、基地输送和转移保障,又新建劳务基地5个,其中珲春、满州里、绥芬河为3个边境口岸劳务输出基地。同时,进一步拓展了俄罗斯、日本、韩国3个国外劳务市场。截止到目前已向国外劳务市场输送4,651人。积极与外埠劳务中介组织联系,现已同大连景宏劳务公司、大连就业服务中心、天津劳动就业局等8家劳务中介组织建立了长期稳定协作关系,与大连实德集团、大连东北亚西亚乐业餐饮有限公司、万 里服装有限公司等26家企业、集团进行了劳务对接,达成了意向性协议18份,可输出劳务人员8,300人。新转移劳动力2.8万人,累计转移13.6万人,占劳动力

8、总资源数的52.6%。基本建设步伐加快。强化“山水林田草,路村井电畜”综合治理,完成土方工程量182.56万立方米,新增水田面积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万亩;新打各类抗旱水源井500眼;完成侵蚀沟治理100条,营造水保林25万亩;投资1,091万元,更新拖拉机769台,组建农机合作社3个。 第三,以工业化为发展方向,推进民营企业升级和群体壮大。树立了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县域经济发展的理念,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积极发展立市型创税大户,壮大立市型企业群体。预计年末,全市工业总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分别实现168,029万元、47,058万元、166,868万元、6,010万

9、元、3,2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3%、32.1%、7.6%、14.8%、7.5%。立足增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内在动力,加速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企业民营化进程,采取“股、售、嫁、剥、破、并”等有效形式,吸引外来资本、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北糖、港进、大兴等15户企业的国有资本全部退出,使企业产权得到明晰,机制得到转换,一些企业再现生机。树立抓工业必须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按照改造一批、新建一批、研发一批、贮备一批的要求,坚持高起点,依靠企业选项目,面向市场需求选项目,招商引资选项目,提高了工业经济总量。全年新上500万元以上大项目35个,总投资额40,763万元,其中,工业项

10、目22个,总投资额21,836万元;基础设施项目9个,投资额16,594万元;目前己投产达产项目29个,新增产值2.9亿元,增加值8,900万元,新增税金1,800万元。九三油脂集团投资2.2亿元,成功收购我市松嫩油脂厂,只待征地到位,便开始扩建;浙江昌盛集团在我市投资6,000万元的鸡蛋蛋黄免疫球蛋白项目厂房及厂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宏立明胶厂投资1,500万元的二期工程改造项目正在试生产,项目达产达效后,年可实现产值3,500万元,利润300万元,税金300万元。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和内部管理创新,强化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全年投入技改资金12,806万元,完成工业技术开发应用项目6项,企业

11、科技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加快,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红光”牌白糖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并被评为国家免检特权产品。港进公司与沈阳工业大学合作,成功地攻克了粉丝弯曲技术难题,无明矾粉丝的研发成功填补了我国粉丝行业品种 的空白。出台优惠政策,放宽市场准入,加大支持、保护、服务力度,民营经济群体迅速壮大。2004年新增民营企业800户,总数达18,200户,从业人员64,000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营业收入、利税分别达到5,500万元、20.6亿元、3,5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0.9%、41.8%、50.4%。 第四,以优化投资环境为重点,努力构筑开放式格局。年初以来,我市按照省委提出的招商引资年

12、、改善环境年的具体要求,把创优投资环境做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并采取有效举措,重点推进,使我市的聚商效应进一步增强。目前,已落实国内横联项目130项,引进资金到位额4.5亿元;利用外资1项,利用外资额128万美元(xx县区天元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生产水飞蓟素、豆制品);争取上级资金1.9亿元;进出口总额350万美元,同比增长15%。预计到年底,引进国内资金可达到5.2亿元,同比增长6.1%。在政策环境上,为了进一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制定完善了xx县区招商引资年改善环境年实施方案、xx县区2004年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实施意见、xx县区招商引资政策规定和xx县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13、并为外来投资者发放了贵宾证和专用车辆特别通行证,使其享受税收、收费、就医、子女入学、家属安置等多项优惠。在服务环境上,将政府职能由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变,结合“两风”建设和纠风活动,推行“阳光政务”,执行“六项制度”和“代理制”,实行“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收费、“一条龙”服务,同时坚持市领导包项目责任制度、招商局跟踪项目制度、部门服务项目制度、市领导现场办公制度。行政服务中心累计代办各种证照手续50余件,为客商协调有关事项34件;市主要领导深入企业现场办公120余次,协调解决问题27件。在法治环境上,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只要法律法规允许的,一律为市场主体大开方便之门。推进“开放讷河”、“信用

14、讷河”、“平安讷河”创建活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对企业重点保护,并开通市长直通电话,实行“一卡式”收费,切实保障投资者利益。在舆论环境上,采取会议、画册、电子政务、会展等形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形成了浓厚的引商护商氛围。在硬件环境上,重新规划了经济园区,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第五,以推进城镇化战略为手段,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城镇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我们以建设生态市园林城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效能管理,走城乡协调 发展的道路,不断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优良、整洁、文明、舒适的环境。为了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我们在聘请专业设计院完成整

15、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调整了乡镇区域总体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确立了以城建区为中心、南北两个建制镇为卫星镇、特色产业村镇为基地的网络式城乡发展格局,促进了主导产业与村镇建设同步发展。16个乡镇均有特色产业典型,专业村屯占总数的70%以上。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我们运用经营城市策略,组建了城投公司,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全市在建工程共23项,总投资7,590万元,建筑面积95,533.5平方米;投资3,277万元的讷通公路已经建成通车,几经争取的111国道项目开工在即;休闲广场等9件市政建设实事全部完成。按照现代化城市管理体制要求,我们还调整了城乡规划、基本建设、建筑艺术组织,实行集体决策,政

16、府宏观调控职能增强;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组建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条块职责更加明确;充分发挥社区作用,下放xx县区公益性、群众性、社会性职能,使城市管理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第六,以深化各项改革为动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全力做好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工作,我市作为全省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县,按照“先行一步、大胆尝试”的原则,坚持领导、宣传、措施三到位,较好地完成了为全省改革出经验、趟路子的任务,在全省交流了经验。通过全部免征农业税改革,乡村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乡村财经运行方式更加规范,乡村组织正常运转得到保障,公共财政体制下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机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确立,全

17、市农民直接增收490.7元,撤并4乡7村,精简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人员276人,化解乡村债务1,500万元,解决42件涉及8,580亩土地的承包纠纷案件。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照全省粮改工作部署,全市11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均按照公司法进行了股份制改造,2,378名“老人”纳入并轨申报对象,完成了“老粮”和“老帐”的清查工作。积极开展农村信用社改革,增资扩股额达到1.022亿元。稳步实施企业并轨试点工作,完成了涉及并轨的315户企业的调查工作,在13户企业先行试点推开并轨工作。较好地完成了老莱监狱、齐铁分局2户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回头看”活动,28家事业

18、单位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142家事业单位全部实行了工资活化。 第七,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了把我市 建设成为一个综合实力强盛、环境质量优化、服务功能齐全、人民生活富裕、精神文明发达、社会事业兴旺的和谐社会,我们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不懈地推进科教、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投入938.4万元完成危房改造项目30所17,186平方米,人才中心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并成功地举办了人才交流会。全面普及电子政务,完成了政府网站改造升级。蓬勃开展群众文体活动,顺利通过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复检。对乡镇

19、广播站、卫生院实行垂直管理,乡镇广播、医疗网络得到恢复和发展。“利民行动”效果显著,50件利民实事件件有着落。继续实施“蓝天工程”,环保指数始终保持优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全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全力抓好安定稳定工作,一方面,在认真解决新访的同时,扎实开展以解决积案和缠访为重点的信访会战,越级访数量有所下降;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城乡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全年共发放各项社会救济金1,300万元,城镇低保金额由49元提高到60元。此外,我们全年还发放企业养老保险金3,860万元,新增参保职工2,937人,实现按时足额发放;发放失业保险金243.5万元,完成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参保率100%,集体和私营企业

20、参保率70%,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企业单位和其他单位参保率90%;14,116人次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完成年计划的108%。在推进“平安讷河”创建活动中,我市各类治安案件结案率达95%,刑事案件侦破率达54.3%,不但巩固了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四连冠成果,而且还代表xx省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尽管2004年我市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体制性、结构性、生态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产重、二产轻、三产低水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利设施严重不足,农业机械化水平偏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整治工作压力较大;现有龙头企业规模小、拉动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低,精深加工企业和叫

21、得响的拳头产品过少,缺少立市型的利税大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建设资金严重短缺,xx县区功能配置不尽合理等矛盾突出,缺乏无害化垃圾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设备;受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财政收入锐减,各项改革需地方财政匹配的资金增多,加剧了地方财政困难,致使社会事业发展投入严重不足。这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二、2005年工作思路和任务 2005年是“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讷河经济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五个统筹”,促进资源整合,加快调整创新,着

22、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城乡群众生活质量,力争实现“十强县”位次前移。主要预期目标是: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577,000万元,财政收入12,685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00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70元,农村人均收入3,300元,同比分别增长10%、5%、12%、5.8%、10%。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坚持结构调整,着力发展优质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继续推进结构调整,提高科技贡献率,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订单农业、生态农业、信息农业和设施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区工业化步伐。加大投融资力度,

23、依靠科技进步和龙头牵动,把畜牧业建设成主导产业。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可持续发展。 第二,立足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立市工业。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的经济发展战略,突出工业对其它产业的拉动作用,使工业与其它产业互动发展。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县区企业民营化、骨干企业集团化的目标,认真总结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强对未改制企业的指导,加快改制步伐,尽快做到国有资本全部退出、国有职工身份全部置换、企业经营机制彻底转变。加快在建项目建设,使九三油脂有限公司松嫩分公司、昌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宏立明胶厂等对县域经济具有强大拉动力的项目尽早达产达效。按照民办、民有、民受益的原则,加大鼓励、扶持和引导力度,放开市场准入,让民间资本、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