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4课 宋明理学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4课 宋明理学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4课 宋明理学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4课 宋明理学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4课 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体系是()a董仲舒的新儒学 b宋明理学 c先秦儒学 d道教解析:选b。考查宋明理学。宋代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宋明理学,选b项。2. 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a三纲五常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朱熹的思想主张。a项“三纲五常”是西汉董仲舒的主张,且材料未体现该内容;b项是心学开创者陆九渊的思

2、想;d项是王阳明的思想。本题选c项,“格物致知”指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3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辩论的焦点应是()a穷理的方法问题 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c理气的关系问题 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解析:选a。朱熹为理学大师,陆九渊为心学的开山祖师,双方辩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探究理的方法上,朱熹强调向外探求,陆九渊强调向内探究,认为“心就是理”。所以答案为a项。4. 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a“存天理,灭人欲” b“

3、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 d“致良知”解析:选d。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从材料信息“天良”“问心”等,可知雍正帝用“良知”作为衡量臣下的重要标准,这是王阳明的思想。 5.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a程颢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解析:选c。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从材料中“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内心反省,不必外求,这是王阳明“心学”思想。6. 两宋以后,程朱理学确立了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理学()a易于被知识分子理解b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

4、社会现实c有利于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d摒弃佛、道的干扰,振兴了儒学解析:选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程朱理学确立了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是因为思想为政治专制等级服务,压抑人民反抗。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7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这主要反映了()a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b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c理学强化了伦理纲常观念d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解析:选c。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的影响。关键信息:“贞、孝、节、烈”的典型。列女传人物是封建伦理思想

5、的产物,反映的是男权社会特征,而理学的核心则是儒家的伦理纲常,故b项说法错误,c项正确;a项“影响了国家法律”说法错误;题干仅涉及理学,虽然是文化主流思想,但未体现变化,d项排除。8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解析:选c。材料中对“传统的重新发展”即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发展;“全新的创造”指的是适应时代的

6、创新,宋代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就是创新,故选c项。a、d两项属于儒学的一贯主张,b项属于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凡听五刑自讼,必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盖必如此,然后轻重之序可得而论,浅深之量可得而测”;“凡以诉讼,必先论其尊卑上下长幼亲疏之分,然后听其曲直自词。凡以下犯上,以卑犯尊,虽直不右;其不直者,罪家几让之坐;其有不辜至于杀人者,虽有疑虑可怜,而至于奏谳,亦不准辄用拟贷之例。”朱熹集材料二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

7、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材料三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它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现代的中国人仍然不得不面对由它所造成的社会及文化后果。从新树立国人的信仰,正是理学智慧的意义所在。蔡仁厚宋明理学·南宋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为何被称为新儒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的特点。 (3)根据材

8、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造成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第(1)问,所谓“新儒学”,说明其根本是儒学思想,但又有新发展,宋明理学的“理”对孔子的“礼”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第(2)问,直接依据材料信息整合归纳后回答,如哲学化,注重伦理,吸纳佛、道思想等;第(3)问,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角度评价宋明理学。答案:(1)孔子以“礼”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规范,而宋明理学的“理”指封建的等级秩序和道德规范(或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因此“理”是“礼”的继承和发展。 (2)哲学化(思辨性);伦理道德为核心;佛道化。 (3)以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

9、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品质,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_教材答疑·名师指津_一、阅读与思考(教材p17)谈谈你对理学重义轻利观念的看法。提示:一味追逐利益的风气正日益吞噬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破坏了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工作氛围、人们健康的心理状态等。而重义轻利观反对重利忘义,否定以利益为主要标准来处理实际事务。这种观点,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漠视与否定个人的正当利益需求以及对事功效益的追求,则陷入另一种片面性,产生了消极影响。我们今天应提倡义与利的辩证统一。二、解析与探究(教

10、材p18)试根据宋明理学家程、朱、陆、王的思想主张,分析他们与以上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之间有何同异与渊源关系。提示:(1)首先,上面两则材料是广为流传的有关佛教禅宗的故事。神秀所讲求的“成佛”,指通过修行“勿惹尘埃”,从而彻底觉悟,这需要“格”除外界种种“尘埃”才能做到;慧能则认为,专注个体自身修养就可以彻底觉悟。(2)其次,本题设问的实质是讨论宋明理学与佛教的关系。一方面,要看到宋明理学家都深受佛教的影响,主动对世界的本原及其与个体的关系进行探讨,然而程、朱、陆、王各自的结论不同。“二程”、朱熹强调“理”为万物始源,主张“格物致知”,带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这与材料一中神秀成佛的方法类似;陆

11、王心学则强调“心即宇宙”,主张“发明本心”、“致良知”,带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与慧能自我成佛的做法有些相似。但是宋明理学家均不承认世界本原的客观物质性,这依然与佛教相同。三、自我测评(教材p18)什么是理学?它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提示:理学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占据统治地位的、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观念的儒家哲学思想。广义上的理学,其主要代表是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它形成的客观历史背景主要包括:儒学思想本身发展的衰落。自两汉后,儒学日益衰落。与此同时,王朝的短暂与分裂,使人们饱经战乱之苦,从而逐渐对所谓的“君臣”秩序失去信心,转而求神拜佛,追求炼丹成仙。佛教、道教思想的传播使儒学面临越来越大的危机和挑战,在彼此竞争、相互辩驳和渗透吸纳的过程中,三教调和之风渐盛。不少儒家学者既采纳佛、道学说,又试图重新建立儒家的权威地位,终于在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大氛围下产生出了理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同异之处?提示:(1)相同之处:都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都认同世界本原不是客观的物质世界,而是“理”;都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要求自我修养、克制,并积极服务社会。(2)相异之处:程朱理学主张通过“格物致知”来认知和掌握“理”,而陆王心学则主张“发明本心”、“致良知”。他们的认知路径也就自然不同。四、活动建议(教材p18)提示:略。6ed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