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投入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_第1页
中国教育投入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_第2页
中国教育投入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_第3页
中国教育投入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_第4页
中国教育投入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国教育投入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投入连年增加,但增长缓慢;多渠道筹资的市场化格局虽然已经形成,但教育投入的阶段分布不太合理,地区间的差异较大。为改进上述状况,中国教育投入政策应采取的措施是转变教育观念、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鼓励社会投资,设立统一的教育基金、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地增长和较为合理的分布。关键词:教育投入;教育投入结构;教育经费;教育改革 近年来,教育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首要发展目标,各国政府力求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从而带动整个经济

2、和社会的发展。进入21世纪,教育的发展水平将从根本上决定十个国家和民族能否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世界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加强教育投入的力度和完善的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加大教育的投入,预算内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逐年上升,然而,我国教育投入现状并不乐观。本文对教育投入的基本情况与结构性变化作了量化分析,并对中国今后教育投入特别是对义务教育投入的政策方向进行了探讨。 一、中国教育投入结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经费持续增长。通过对从中国教育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中国教育投入的几大特点:

3、 第一,教育投入有所增长,但增幅缓慢。由表一可以看出,政府非常重视加大教育的投入,预算内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从1978年的6.69%逐年上升到1996年的15.27%,呈显著上升趋势。“九五”期间,教育投入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1996年至199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1092亿元,是“八五”期间的1.9倍,年均增长16%。其中国家财政性投入为7854亿元,占总投入的71%。为了保证教育经费的较快增长,“九五”期间,国家采取多项政策提高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决定从1998年起中央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连续五年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仅此一项,中央级财政1998年到2000年实

4、际增加教育经费183亿元,五年累计可超过400亿元。在中央决策的影响和带动下,约有20个省、市提出,今后3到5年内,省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增加1至2个百分点。 199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3349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287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由1995年的2.41%提高到1999年的2.79%,扭转了多年徘徊不前的状况。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总投入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多渠道的教育投入格局加速了教育投入的增长。 然而,作为国际通用的教育投入衡量指标的预算内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却基本维持在2%2.5%之间,进入90年

5、代以后甚至出现了持续下滑的趋势,未能实现20世纪末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4%的目标,其根本原因在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教育投入的整体水平受到直接影响。教育投入的相对不足影响了某些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制约现有中小学教学条件的提高,并进而制约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6、 表一全国各年教育经费增长情况年份教育经费数额(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比例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1991731.50617.8313.58%2.86%1992867.05728.7514.39%2.73%19931059.94867.7613.88%2.51%19941488.781174.7415.26%2.51%19951877.951411.5215.07%2.41%19962262.341671.7015.26%2.46%19972531.731862.5415.67%2.49%19982949.062032.4515.36%2.55%19993349.

7、042287.1814.49%2.7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 第二,多渠道筹资的市场化格局已经形成,但尚需完善。由于国家财政对于教育投入不足,自然产生了导入民间资金来补充经费的动力。如表二所示,全国教育经费来源中,除财政拨款外,学杂费已经占较大比重,捐资集资和社会团体、个人办学也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到1998年,学杂费、捐资集资和社会团体、个人办学占教育经费的比重分别为12.5%、4.8%、1.6%。这说明,通过多渠道筹集的民间资金在教育投入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民间资金一般通过市场流向教育,如通过校办企业、收取择校生各种费用、社会团体、个人办学等

8、方式,效率较高地分配到教育上来。                     表二全国教育经费来源情况单位:(万元)年份教育经费合计财政支出社会团体个人办学捐资集资学杂费其他19917315028.26178286628209.7323475.6185056.919928670490.57287505.8696285.2439319.3247380.2199310599374.48677618.333

9、322.7701856.9871476.9315099.6199414887812.611747395.6107795.2974487.11469228588906.6199518779501.114115233.3203671.516284142012423819759.8199622623393.516717045.5261998.9188419026103911149768199725317325.718625416.3301746.41706588326079214227831998294905922032452648031414185373697474356974 

10、0;资料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9) 第三,教育投入的阶段分布不大合理。在我国的教育投入中,高等教育阶段投入远远高于基础教育阶段投入。例如,1996年全国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中,高校、职业中学、普通高中、初中、小学的投入金额分别为5956.7元、1007.88元、1088.05元、549.24元、302.54元,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投入几乎是小学的20倍。同时,高校民间资金的增长也高于其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增长。1994年地方所属教育机构中,高等教育、职业高中所吸收的民间资金的比例分别为27.7%、32.9%,高于初中的25.0%和小学的24.5%,这说明多渠道筹资随着教育阶段

11、的升高效果越来越明显。 二、中国教育投入地区间差异分析 为计算生均经费投入的均等程度,笔者选用了反映公平程度的基尼系数。利用全国33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生均教育投入和各省各个阶段的在校学生数,计算了1990年1997年全国各省生均教育投入的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上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

12、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基尼系数也越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表示收入比较平均;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表示收入相对合理;基尼系数在0.40.5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基尼系数在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13、      表三地区间生均教育投入的基尼系数和离散系数年份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基尼系数0.2850.3190.2570.2850.2480.2560.2100.234离散系数(%)69.8876.3759.1267.4351.7958.0838.5147.42  注:表中系数由笔者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各年版)计算。 从表三可以看出,计算出来的基尼系数和离散系数有着相同的结果。计算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我国地区间生均教育投入的基尼系数基本上处于0.2

14、至0.3之间,其中,1991年中国地区间生均教育投入的基尼系数最大,为0.319。这说明我国各省、市的教育投入基本上是合理的,但并没有达到绝对公平。东部地区教育投入高于中、西部地区。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向西部倾斜,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明显增加,地区间生均教育投入的基尼系数有逐渐缩小之趋势。 三、政策建议 1.必须转变把教育投资看作社会福利事业,认为教育投资是消费性投资的观念,要把教育投资作为一种基础性投资来看待,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明确教育投资的基础性作用,既符合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又是对教育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正确总结,对实施

15、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增加教育投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我们没有真正认识到教育投资的基础性作用,忽视了教育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这种观念上的错误认识导致了长期以来对教育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反过来,教育的落后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教育投资的基础性作用,把发展教育当作基础性设施建设,把教育投资当作基础性投资,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2.依法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切实增加教育的有效投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中央和地方

16、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切实保证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即“三个增长”)。 近年来,全国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实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的情况是比较好的;但是,落实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的形势不容乐观。1995年至1997年,全国分别有16、21、17个省份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1998年全国仍有一半左右的省份不能做到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教育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

17、“三个增长”,切实有效地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各级政府必须真抓实干,努力实现中央关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的奋斗目标。 3.在政策上积极鼓励社会对教育的投资。如在加强管理和监督、考核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力量办学;对企业和个人向教育投资,可以相应减免所得税和遗产赠与税等;逐步实现教育投资的多元化,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体投资教育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义务教育主要由国家投资、社会捐助,非义务教育以社会投资为主、国家资助为辅的方向转变。 对于高等学校以及中专、职业高中等,在不影响正常教育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勤工俭学、兴

18、办校办产业、与企业订立助学合同等方法来增加教育投入。多年来,校办企业已经成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桥梁,同时也为学校创造了可观的收入。企业在学校建立的助学基金和奖学金,资助了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学业。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的结合,对于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办学经费,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因此,国家必须采取优惠措施,运用金融、信贷手段,支持校办产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勤工俭学的发展。 然而,由于中小学阶段与产业联系不紧密,中小学教育离生产阶段过远,企业大多愿意投资于高等学校而不愿意投资于中小学。故

19、加大宣传力度,引导资金流向中小学,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提高贫困地区的入学率和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扩大中小学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建立中华教育发展基金会。近年来,国内各类教育基金会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各地成立的各级教育基金会已达1600多家,有些海外华人也建立了华侨教育基金会。但这些基金会资金规模较小,影响力和号召力也不大,而且都处于独立分散活动的状态,没有形成一个既有全国性又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的教育基金组织,使得组织、吸收和运用海内外各界对教育的捐赠受到一定影响。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教育基金会,以吸收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境内外社团、企业和个人的捐赠和赞助。中华教育发展基金会所筹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校舍、图书、设备等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资助教师的培训和进修。中华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成立有助于教育基金的广泛吸收和有效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