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培养研究_第1页
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培养研究_第2页
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培养研究_第3页
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培养研究_第4页
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培养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课题资助:地方综 合性高校创新精神培养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研究。项目编 号:jyla2012-017、 jya2011-057、 jya2011-080。【文章摘要】探讨研究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 培养,研究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与地方综合 性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出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 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和途径。【关键词】高校学生;创新;培养现阶段竞争是一个注重知识经济的新时期,这种竞争重 点的变化让高校教育面临着不可避免的挑战与机遇。知识经 济的传播、发展主要依靠知识的传播与创新

2、亮点,通过智慧 的结晶与智慧的发展创造新经济。换言之,竞争的灵魂是创 新,创新的关键则在于对人才的培育。无论是对技术还是知 识的创新,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的竞争,其根源均需要培养 出适合的人才并与当今时代同步前行。高素质、具有创新能 力的人才培养是目前高校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同时也是提升人才竞争力、促进国家各方面发展的根本要求。“地方性高校”(省属高校)是指隶属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港澳特区,大多数靠地方财政供养,由地方行政部 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2500多所),作为我国高等教 育体系的主体部分,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 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创新精神”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

3、有的知识、信 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 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 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 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 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1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1.1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提倡独立思考、不人云 亦云,并不是不倾听别人的意见、孤芳自赏、固执己见、狂 妄自大,而是要团结合作、相互交流,这是当代创新活动不 可

4、少的方式:创新精神提胆大、不怕犯错误,并不是鼓励犯 错误,只是出现错误认知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创 新精神提倡不迷信书本、权威,并不反对学习前人经验,任 何创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精神提倡大胆 质疑,而质疑要有事实和思考的根据,并不是虚无主义地怀 疑一切,总之,要用全面、辩证的观点看待创新精神。1.2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 1.2.1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 有好奇心。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如果 提不出问题,那才是最大的问题。好奇心是包含着强烈的求 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谁想在茫茫学海获取成功,就 必须有强烈的好奇心。1.2.

5、2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 有怀疑态度。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对课本我们不要总认为 是专家教授们写的,不可能有误?专家教授们专业知识渊博 精深,我们是应该认真地学习。但是,事物在不断地变化, 有些知识这时候适用,将来不一定适用。1.2.3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对学习研究的事物要追求 创新的欲望。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如果没有强烈的追求创 新欲望,那么无论怎样谦虚和好学,最终都是模仿或抄袭, 只能在前人划定的圈子里周旋。1.2.4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对学习研究的事物要有求 异的观念,不要“人云亦云”。创新不是简单的模仿。要有 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必须要有求异的观念。求异实质上就 是换

6、个角度思考,从多个角度思考。并把将结果进行比较。 求异者往往要比常人看问题更深刻,更全面。1.2.5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 有冒险精神。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 要有冒险精神,冒险不是那些危及生命和肢体安全的冒险。 而是一种合理性冒险。大多数人都不会成为伟人,但我们至 少要最大程度地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1. 2. 6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对学习研究的事物要做到 永不自满。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对学习研究的事物要做到 永不自满,一个有很多创造性思想的人如果就此停止,害怕 去想另一种可能比这种思想更好的思想,或已习惯了 一种成 功的思想而不能产生新思想,结果这个人变

7、得自满,停止了 创造。2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1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2.1.1在现代化社会,知识经济的到来让高校不得不开 始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及创性能力培养。知识经济的传 播需要依赖于知识创新,通过智慧创造出新的经济财富。创 新的关键在于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2. 1.2通过教育才能够培育出人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 摇篮,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环境中,传统教育体制、人才培 养模式、教育结构以及教育观念已经不再适合现阶段学生的 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目前高校工作重点,高校需注重对学生能力、特长的裴炎。2.2创新素质提升的制约因素2.2.1能力培养未收到重视。传

8、统高校教育多倾向于传 授理论知识,学生在知识运用能力上存在不足,在了解理论 知识背景下,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较低。这类型教学易对学生 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加上部分教师受到自身年龄、能力影 响,教学思路受到限制,缺乏创造性,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 提升产生制约,在学习中思维阻塞、无法变通。2.2.2注意专业课的设置。目前高校在专业课设置上存 在专业设置过细现象,对人才的发展起到一定程度制约。专 业课程设置得比较细固然能够让学生更细致的学习专业课 程,但也可能对学生造成学业压力与束缚,对创新能力的提 升同样会产生制约。2.2.3改变传统感情教育,加强认知发展。目前高校大 多已经重视对学生认识能力的培养,提

9、升学生观察能力、思 维能力以及想象力,为创新的发展提供强有力基础。 2. 2.4心理状态不佳造成成长受阻。创新型人才应当有决心、 有抱负、有理想,即使遇到挫折也能够勇于面对,通过自我 激励解决心理负担。3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思路和途径3.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校方面应该有目的地利用校园文化传播方式,营造一 种平等、民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要充分利 用电影、电视、广播电台、多媒体、图书馆、板报、墙报等 信息渠道扩大学生视野,引发学生求知欲望;邀请专业战线 上卓有成就的人才,与同学们见面谈心,做学术报告,巩 专业思想,吸取经验,培养成才意识;校领导、教师和管理 人

10、员要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克服传统保守意识,克服心 理压抑感和自卑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不断提高认知水 平,使之具有文明开放观念,懂得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的 参与意识和能力。3.2改善教育环境,营造民主气氛 创造人格的形成与创造思维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综合性的陶冶与熏染;而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是 创新素质成长不可或缺的养料与气候。(1) 民主管理。作为高校学生,其不仅是高校教学的 管理对象,还是学校的主人翁。因此在对学生的管理中,应 注意培养学生民主能力,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树 立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有权利参与到教学讨论与管理中。这 样一来,学生才能可得以锻炼,同时可将民主

11、观念深入到学 生心中,让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得以提升。(2) 师生关系的民主。师生关系是教育实施的基础, 是教育环境的集中反映。传统的操纵一依附式的师生关系让 位于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关系是创新教育的迫切需要。为 此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教育者改变居高临下的习惯 姿态。二是要实现角色变换。三是放弃严格控制。(3) 思想学问的民主。要让教学的过程成为培育科学 精神和创新品质的过程。一是要淡化书本权威和教师权威, 鼓励自由思考、自主发现,着力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 二是要摒弃强制性的统一思维、统一语言、统一行动,鼓励 个性和独特,宽容探索中产生的错误和荒诞,培养标新立异, 敢为人先的勇气。3.3

12、改革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等教育中,以传统的分科为中心,实行分科教学,学 生所学的只是确定的、系统化的甚至是陈旧过时的知识。实 际教学中,教师的主动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位置没摆正,教师 注重讲解,学生被动地学习,其积极性受到很大的限制。教 学中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行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 统一的考试,在这种统一的规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 构和思维方式也容易雷同,缺乏个性、缺乏创见。因此要进 行变革。(1) 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传统教育多以教师的主动 教学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局面。在提倡培 养学生创新能力背景下,学生应转向主动学习模式,具体而 言,可采用一下几项操作

13、:首先,让学生课前预习,在上课 时将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点提出,师生共同解决;其次, 教师根据学生的疑惑及时更改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提升学生思维;最后,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并对自身表现加以评价。(2) 课程结构改革。当今高校教师大多通过点拨以及 引导方式让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得以培养并提 升。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引路人,也是创造教 育的实施人。在对课程结构的优化方面,应力争落实到实处, 让文科理科相互渗透、建立人文综合学科、将专业课程浓缩 取其精华、注重学修课程、加大课外实践活动力度等。这样 一来,学生的知识架构将更为全面,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会 得以提升,继而提升创造能力。3

14、.4注重在校生心理教育现阶段高校学生正处于社会环境变革阶段,整个社会对 人才的需求、要求上发生了较大变化,竞争压力逐渐加强。 在竞争力增强、生活节奏加快以及贫富悬殊加大的背景下, 大学生存在较大的就业压力以及感情压力。压力的出现可能 引起学生心理问题,意识的变动影响到其主观能动性的发 挥,继而影响到学习与生活。因此,高校应加强人才培养系 统中的心理教育,帮助学生调节心态。(1)提升教师心理教育能力。高校不仅要训练学生心 理能力,还应注重任教老师心理素质的培养,让教师有能力 帮助学生排解心中疑惑与阴暗面。对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 养能够让教师随时、及时解答学生心理问题,让学生在第一 时间排解内心问

15、题,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能够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心理 障碍、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减少在创新道路上存在的阻碍因(2)适当挫折教育。目前高效学生由于大多为独生子女,在生活上具有较强依赖性,自理能力相对较差,遇到挫 折或是感情问题时容易表现出脆弱的一面,造成过激行为的 出现。抗挫折能力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并非天生,需要后天不 断磨练才可锻炼心智,属于训练与教育综合作用的结果。高 校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并非所有事情都要一帆风顺、完美无 瑕;要让学生意识到,即使遭遇挫折也应勇敢面对,勇往直 前、迎难而上。3.5充分开展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组织能力与合作意识 通常而言,社会实践

16、活动是在校外进行,位于开放性空 间,学生面对的对象并不固定。在社会实践中,教师对学生 的指导作用减弱,学生不再是被动地位,而是出于行为的主 动性。在不被控制环境中,学生主观能动性会增强,积极性 提升,对现实的感知、认知上的广度与深度均相对于学校这种封闭环境得以发自身素质与思想潜能被有效激发,组织能力与合作能力得以锻炼,从而在实践活动中出现创造的火花3.6全方位、分层次建立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属于对第一课堂的补充性活动,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式。具体而言,可在校 内开展科技活动,举办学术沙龙、讲座、报告会,鼓励并组 织学生开展艺术、学术、体育、实践等活动,通过竞赛类活 动激发学

17、生参与心理,不仅可丰富校园活动,还能够促进学 生创新精神的提升。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获取知 识为基础,以提高素质为核心,以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创新 精神为最终目标。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成为创新型人才,作 为当代大学生,是袓国的未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希望 力量。我们应该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肩负好时代赋予我们的 历史使命,以中国梦为指导,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我国现代 化建设的创新型人才。【参考文献】1 舒扬,吴勇.构建创新教学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j.中国高教研究,2000 (2): 56-57.2 刘长江,马传普,王广江.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与外 延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 (4): 49-50.3 张伟江.构筑优秀的教学体系j.上海高教研究, 1995 (5): 56-57.4 刘敬发,李凤岐.论遥距教育的教学体系j.电大教 学,1994 (1): 40-44.5 王彦炯.准确把握教育方针,建立科学教学体系j.山西教育,1999 (9): 12-24.6徐广福.耗散结构论与合作教学体系的构建.山东教 育科研j,1995 (6): 33-35.7李喜先.交叉科学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科学学院 院刊,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