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基础结构、社区归属感与和谐社会构建:论美国南加州大学大型研究项目《传媒转型》及_第1页
传播基础结构、社区归属感与和谐社会构建:论美国南加州大学大型研究项目《传媒转型》及_第2页
传播基础结构、社区归属感与和谐社会构建:论美国南加州大学大型研究项目《传媒转型》及_第3页
传播基础结构、社区归属感与和谐社会构建:论美国南加州大学大型研究项目《传媒转型》及_第4页
传播基础结构、社区归属感与和谐社会构建:论美国南加州大学大型研究项目《传媒转型》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播基础结构、社区归属感与和谐社会构建:论美国南加州大学大型研宄项目传媒转型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摘要:人类传播作为社会成员相互沟通、了解的过程 可以说天然地同社区建设联系在一起,二者的关系也就成 为传播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由著名美国传播学者 桑德拉鲍尔_洛基奇(sandrabal 1-rokeach)带领的南 加州大学一个课题小组展开的大型研宄项目传媒转型: 改变社区粘合纽带,以多种研宄手段对网络化时代传媒转 型背景下传播系统和社区归属(感)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 究,取得了不少资料扎实的发现,并推动了鲍尔一洛基奇 将其以往同梅尔文德福勒(mel vindefleur )合作提出 的“媒介系统依

2、赖论”(medi asystemdep endencythe ory)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_演变成“传播基础结构论”(c ommunicati onlnfrastr ucturetheo ry) 0 本文对上述学者 的这一研宄项目及其成果进行介绍分析,并从当前我国高 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研究传播与社区 归属感对于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意义出发,探讨该项目对 于我国传播学研宄的启示。关键词:归属感社区建设传播 基础结构i.传播与社区研究:传播学对于社会科学理论的 一大贡献社区/社会如何形成、维系是社会科学理论的基本问题。而在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索中,传播成为一个关注 点很早就开始了。早在

3、传播学科正式诞生之前,在现代大 众传媒业逐一闪亮登台的时期,哲学、社会学颂域中的一 些著名学者即己关注到传播及其变迁对社区及其变迁的影 响。例如,19世纪后期欧洲古典社会学家就关注到社会转 型期“都市化的工业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瓦解和远距离的、 非个人的社会控制的新形式”,1也就是说,他们把大众 传媒的兴起,看作社会转型期填补传统的人际关系纽带瓦 解带来的真空的社会控制形式。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杜威(johndewe y) 1916年在民主与教育一书中用一句 简单但又发人深思的话评说传播:“社会不仅通过传播而存 在,而且我们可以正当地说社会存在于传播之中。” 2杜 威认为,“公共、社区和传播这几个

4、词之间不仅 只是存在字面上的联系而已。人们凭借他们共享的东西在 社区中生活;传播是他们得以拥有共同的东西的方式。他们必须共享的事物有目标、信仰、抱负、知识,即一种共同的认识,用社会学家的术语来说称为相同思想性。 对这些东西,人们无法像通过将馅饼分为物理上的几块分享它那样来分享共识需要传播。” 3杜威后来又于20世纪20年代在大众及其问题等论著中,关注到在工 业化社会中,由于直接的经验社区中将人们粘合在一起的 结合因素变得松散而产生的问题。他从社会学的视角看待传播科技的进步与大众传播的作用,认为通过赋予大规模 的传播以新的活力能弥补直接的经验社区的缺失。4存在 主义的创始人、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

5、m artinheide gger) 1927年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将传播看作人们之“被抛 入”包含着他人的世界中的解释性表达。5米德(geor geherbertm ead)、布鲁默(r obertblume r)等人创立、发展 的符号互动论,告诉人们:我们在使用符号进行互动的过 程中亦即传播过程中认识自我并参与社会生活,构建社会 现实。芝加哥学派的美国社会学家帕克(rob erte. park)较早地在研究城市社区中对报业产生兴趣,他在1915年发 表的城市:对开展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建议(thecity: suggestion sforthelnv estigation ofhuman

6、beh aviorinthe urbanenvir onment) 一文中,把城 市研宄同传播行为联系在一起。传播学诞生后,更是为探 索社区/社会如何形成、维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突出传播 的思路。传播学先驱拉斯威尔(har oldlasswel 1)指出传播 有监测环境、协调社会和传递社会遗产三大社会功能6; 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wilbu rschramm)指出,“传播 是社会得以形成的工具。传播一词(communica tion)与社 区一词(community )有共同的词根,这决非偶然。没有传 播,就不会有社区;同样,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使 人类有别于其它动物社会的主要区别是人类

7、传播的特定特性。” 7在传播学的发展史上,来自社会学传统的影响,始终构成滋养传播学新学科发展的养料之一。传播与社区/社会形成、结构、社会生活的关系,始终是传播学者的重要关注点之一。不论是在传统的功能学派对传媒内容的具体效果的实证研究中,还是在批判学派将传播置于广阔的社会关系结构中进行考察的研究中,还是在一批被称为“媒介形态理论家”(m ediumtheor ists)的学者以英尼斯(haro 1 dlnnis)、麦克卢汉(marshal mcluhan)和梅罗维兹(joshua meyrowitz)等人为杰出代表将媒介当作社会变迁的轴心的研究中,我们都不难找到对这种问题的 关注。美国社会学家兼

8、传播学者鲍尔一洛基奇从其深厚的 社会学学科背景出发,在其学术研究生涯中始终秉承社会 学重视社区和社会结构研究以及个人与群体的关系研宄的 传统。从其于1976年和同样是社会学家兼传播学者的梅尔 文德福勒在论文大众传媒效果的依赖模式(adepend encymodelo fmassmedia effects)中首次提出“媒介系统 依赖论”(mediasy stemdepend encytheory ),试图从媒介 一受众一社会的关系中去寻找对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力的 解释时起,其研究的关注重点,始终没有离开过传媒系统 作为当代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大众)传播与群体 生活、传媒(与其他传播)系统

9、与个人、团体、组织和其 他社会系统的关系,人类谋求有效生存与发展兴旺的基本 目标与有效的传播系统的关系,社区吸引力与有效的传播 系统等。而其中尤以她近年来针对网络化时代的传媒现实 和社会现实而展开的围绕传播系统和社区归属(感)的关 系的大型实证研宄,最贴近当今信息化时代的现实,而且 其研究的焦点直指和谐协调的社区生活,因而对我们的启 示意义也最大,下面将对此进行讨论和分析。ii . “媒介转 型”大型研究项目及其成果传媒转型:改变社区粘合纽 带是一项试图弄清在21世纪如何建设地方社区的大型研 究,在形形色色的城市居民点展开。这项研究深度考察了 全球化、信息传播新技术和人口多样化因素影响下城市社

10、 区的变迁。它聚焦于人们的社区归属感,围绕这一核心探 讨了有关传播技术与城市社区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是什 么赋予了居民以培育市民社会的凝聚感和共同目的?当下 的社会结构(soc ialfabric)是否有利于培育有效的城市 社区?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科技变迁这些因素对社 区环境进而对人们心感归属的社区的形成有何影响?今天 的城市居民有哪些互相“讲述”有关其社区的“趣闻轶事 /故事”的机会?地方传媒与社区组织者如何才能帮助居 民谈论其社区?社区“趣闻轶事/故事讲述”(storyte lling)(或者这种行为的缺失)如何影响居民的社区归属 感经验?如何应用传播资源服务于人们心感归属的社区的

11、形成?当居民们感到同社区分离并难以采取集体行动因而 冷漠笼罩社区时,如何赋予居民社区新的活力?该项目由 桑德拉鲍尔一洛基奇带领的南加州大学安能博格传播学 院(annenbergs choolforco mmunicatio n)的一个课题小 组在以人口、文化的多样化而著称的洛杉矶市展开。研宄 者们选择以洛杉矶的7个形形色色的居住地区为研究点, 它们是:墨西哥裔居民云集的eastlosan geles地区,居民 多为非洲裔美国人的g reatercren shaw地区,华裔居民云 集的greate rmonterypa rk地区,居民多为朝鲜族裔的 koreat own地区,来自中美洲的居民云集

12、的pic ounion地 区,白种人(清教徒背景者居多)云集的south pasadena 地区和白种人(犹太裔居多)云集的westsi de地区。这些 居住地区不但从种族上和语言上来说具有多样性,而且从 另外三个方面来看,即从移民的新近性、人们在这些地区 居住的时间长度以及居民的住宅拥有情况来看也有很大差 异。媒介转型项目的研宄者使用多种语言接触这些研究 点的居民,并运用多种研究方法采集有关传播与归属型社 区的关系的信息。这些研究方法有:(1)电话访问调查。 研究者通过随机数码拨号,在每个研究点中对2 50312户 家庭进行40-47分钟的电话访问调查,共调查了1812户人 家。(2 )社区

13、问题焦点小组(focusgroup )座谈。在每个地 区,研宄者从开展电话访问调查的样本中选出20名参加者 作为焦点小组(每个焦点小组10人),进行焦点小组讨论分享其有关一系列社区问题的观点看法,这些问题包括: 什么使得居民联合起来或相互分离?哪些传播环境特点使 人们得以对社区产生归属感或抑制归属感?等等。焦点小组讨论是以调查对象的语言展开的。(3)社区组织成员访 谈。研究者先在电话访问调查中请调查对象说出其日常生 活中最重要的社区组织。然后研究者找到这些组织,对其 成员就其传播实践,尤其是他们如何进行社区“趣闻轶事 /故事讲述”的实践,展开访谈。(4)当地传媒生产者访 谈。研宄者在每个研宄点

14、对当地传媒进行了普查。当地传 媒包括以特定的民族群体为目标受众群或针对特定的居住 地区的媒体和坐落在被研宄地区的公共(非商业)媒体。 研究者们围绕这些媒体的生产目标、其目标受众、资源以 及“趣闻轶事/故事讲述”实践对许多当地传媒生产者进 行了访谈。8研宄的主要发现有:每个地区都有一个独 特的传播基础结构(auniq uecommunic ationinfra structure),这一事实警示决策者在社区建设中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策略“归属(感)”依恋感和睦邻行为是社区最重要的要素。那么是什么造成归属感的呢?并不一定是财富或特定的文化背景:媒介转型在洛杉矶 的研究结果发现,非洲裔美国人云集的居民点gre atercrensh aw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