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照明及自控-1_第1页
电力照明及自控-1_第2页
电力照明及自控-1_第3页
电力照明及自控-1_第4页
电力照明及自控-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EDRI施工图设计通用说明 第九篇 电力、照明及自动控制1 总 则1.1 本说明是电力、照明、自动控制施工图设计对施工、安装方面的要求,除各施工图纸另有规定外,均按本说明进行。1.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的施工应遵守国家的有关标准、规范,本说明仅就常见的,或需进一步明确的事项提出具体要求。1.3 认真贯彻执行质量管理。施工前,安装单位、建设单位应与EDRI认真会审施工图纸,理解设计要求,及早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妥善解决,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1.4 施工安装过程中,应做好与相关专业的密切配合,提高工程综合质量。1.5 电气装置及材料的采用应符合设计规定和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和要求,任何伪劣产

2、品均不得采用,设备与材料的变更应征得EDRI的同意。1.6 设计变更,以设计修改通知单或EDRI与建设单位签署的纪要等有效文件为准。1.7 本说明不包括应该在具体工程设计中交待的内容。1.8 本说明如有与国家规范相抵触处,应以国家规范为准。1.9 本说明未尽事项应按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国家电气装置标准图集和电气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等的要求进行。9112 配 管2.1 一般规定2.1.1 敷设于多尘、潮湿场所及进出爆炸、火灾危险环境,洁净房间的电线管路、管口、管子连接处均应进行密封处理。2.1.2 暗敷埋入墙或混凝土内的管子,离表面的净距不应小于15mm。2.1.3 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管路,应排

3、列整齐,管口高出基础面宜在5080mm范围内。2.1.4 埋于地下的电线管路不宜穿过设备基础,当必须穿过建筑物基础时,应采取保护措施。2.1.5 电线管路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穴和裂缝等现象,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其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a) 明配时,一般不小于管外径的6倍;如只有一个弯时,可不小于管外径的4倍; b) 暗配时,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楼板内时,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2.1.6 管路在经过建筑物、构筑物的伸缩缝及沉降缝处,应有补偿装置,在跨越处的两侧应将导线固定,并留有适当余量。2.1.7 配管工程用的金属附件(如管卡、线卡、支架、吊钩、拉环、各

4、种盒等)均应用镀锌制品或刷防腐漆。2.1.8 布线用塑料管(硬料管、半硬塑料管、可挠管)、塑料线槽,应用难燃型材质制成,其氧指数应在27以上。2.1.9 在TNS、TNCS系统中,当金属电线保护管、金属盒(箱)、塑料电线保护管、塑料盒(箱)混合使用时,金属电线保护管和金属盒(箱)必须与保护线(PE线)有可靠的电气连接。2.1.10 在电线管路超过下列长度时,中间应加装接线盒,其位置应便于穿线。a) 管子长度每超过30m,无弯曲时; b) 管子长度每超过20m,有一个弯时; c) 管子长度每超过15m,有二个弯时; d) 管子长度每超过8m,有三个弯时。 在垂直敷设时,装设接线盒或拉线盒的距离尚

5、应符合3.2.3条的规定。2.2 钢管敷设2.2.1 钢管系指通常所说的焊接钢管(厚壁钢管)以及电线管(薄壁钢管)。钢管应无压扁和裂缝,管内壁应光滑,非镀锌钢管应无严重腐蚀,镀锌钢管无锈斑。切断口应锉平,管口应光滑,管口应有保护措施。2.2.2 钢管内外壁均应作防腐处理,埋入混凝土内的管外壁除外,明配钢管在安装后还应刷灰色油漆二道;埋入土层内的钢管,应刷两度沥青或使用镀锌钢管;环境对钢管有腐蚀,还应对钢管进行防腐处理。 使用镀锌钢管时,在锌层剥落处,也应刷防腐漆。2.2.3 钢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a) 严禁对口熔焊连接; b) 丝扣连接,管端套丝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非镀锌钢管在

6、管接头两端应焊跨接地线,镀锌钢管和薄壁钢管两端用专用接地卡固定跨接接地线; c) 套管连接宜用于暗配管(爆炸危险环境除外)套管长度为连接管外径的1.53倍;连接管的对口处应在套管的中心,焊口应焊接牢固,严密; d) 镀锌钢管和薄壁钢管不得用套管连接,必须用丝扣连接。2.2.4 明配钢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的距离应均匀,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接线盒边缘的距离为150500mm,管卡间最大距离应符合表2.2.4的规定。表2.2.4 管卡间最大距离敷设方式导管种类导管直径(mm)152025323240506565以上管卡间最大距离(m)支架或沿墙明敷壁厚>2mm刚性钢导管1.52.0

7、2.52.53.5壁厚£2mm刚性钢导管1.01.52.0-刚性绝缘导管1.01.51.52.02.02.2.5 钢管进入灯头盒、开关盒、接线盒及配电箱时,暗敷管可用焊接钢管固定,管口应露出盒(箱)内壁35mm。明配管应用锁紧螺母或护圈帽固定,露出锁紧螺母的丝扣为23扣。2.2.6 钢管与用电设备连接时,应将钢管敷设到设备内,如不能直接进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在干燥房屋内,可在钢管出口处加柔性软管引入设备,管口应包扎严密。柔性导管的长度在动力工程中不大于0.8m,在照明工程中不大于1.2m; b) 在室外或潮湿房屋内,应在管口处装设防水弯头,由防水弯头引出的导线应套绝缘保护软

8、管,经弯成防水弧度后再引入设备; c) 管口距地面高度一般不宜低于200mm。2.2.7 金属软管引入用电设备时,须符合下列要求: a) 软管与钢管或设备连接应用软管接头连接; b) 软管应用管卡固定,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1m; c) 不得利用金属软管作为接地导体。2.2.8 明配钢管的附件,包括灯头盒、接线盒和开关盒等,应用明装式;暗敷钢管时则用暗装式附件。2.2.9 水平或垂直敷设时的明配管路允许偏差值,在2m内均为3mm,全长不宜超过5mm。2.3 硬塑料管敷设2.3.1 无增塑硬塑料管适用于室内正常环境或酸、碱等腐蚀介质和潮湿场所,但不得在高温、易燃、易爆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使用。使用

9、环境温度为-15+40。2.3.2 在TNCS或TNS系统中,管内应设一根PE线。2.3.3 塑料管线与各种管道间的最小距离见表9B.0.1的规定。2.3.4 硬塑料管施工环境温度不应低于0。2.3.5 管材截断后应将管口修理平齐光滑。2.3.6 管材的弯曲2.3.6.1 冷弯法:适用F16F25mm的小口径管材。2.3.6.2 热弯法:适用于F32mm及以上口径的管材。2.3.6.3 管材的弯曲半径 明敷时应大于4倍管的外径。 暗敷时应大于6倍管的外径;埋设于地下或砼楼板内应大于10倍管的外径。2.3.7 硬塑料管的敷设过程中,应采用与之相配的接头,拧紧螺圈、套管、接线盒、开关盒、灯盒、弯头

10、、管卡等配件。2.3.8 管与管及管与盒的连接时,先将插入段清擦干净,在其外壁周围涂专用胶水,再用力将管子插入套管或接头内,插入后不得随意转动,待凝固后方可敷设。2.3.9 管材明敷时,中间固定的最大间距应符合表2.2.4的规定。2.3.10 硬塑料管明敷穿过楼板或暗敷出地面向上引时,应外套500mm高保护钢管,如出地面后即接至用电设备,保护钢管应高出地面或设备基础面200mm。2.3.11 管材遇有建筑沉降缝或伸缩缝时应在其两侧墙上对应处设接线盒或插座盒,中间用金属软管或金属编织管连接。2.3.12 硬塑料管敷设,每达30m长时,应设补偿装置。2.4 半硬塑料管敷设2.4.1 半硬塑料管适用

11、于一般民用建筑的照明工程暗配敷设,不得在高温场所敷设。顶棚内敷设时,应采用氧指数大于40的不燃型塑料管。2.4.2 半硬塑料管应使用套管粘接法连接,套管的长度宜为连接管外径的1.53倍,接口处应用胶合剂粘接牢固。2.4.3 半硬塑料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2.4.4 敷设半硬塑料管宜减少弯曲,当线路直线段的长度超过15m或直角弯超过3个时,均应装设接线盒。2.4.5 半硬塑料管敷设于现场捣制的混凝土结构中时,应有预防机械损伤的措施。2.5 导线保护管的要求2.5.1 电气安装用保护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安装用保护导管技术要求通用要求的规定。2.5.2 镀锌焊接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12、低压流体输送镀锌焊接钢管规定的要求。2.5.3 焊接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规定的要求。9263 配 线3.1 一般规定3.1.1 配线所采用的导线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导线质量符合3.7条规定,并抽检合格。3.1.2 当采用多相供电时,同一建筑物、构筑物的电线绝缘层颜色选择应一致,即保护线(PE线)、中性保护线(PEN线)应是黄绿相间色(PEN线需在电线的首端另加浅兰色标志);中性线(N线)用淡兰色;相线用:L1-黄色、L2-绿色、L3-红色,以示区别。3.1.3 低压电线线间和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0.5MW。3.1.4 导线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在剖

13、开导线的绝缘层时,不应损伤线芯; b) 铜(铝)芯导线的中间连接和分支连接应使用熔焊、钎焊、线夹、瓷接头或压接法连接; c) 分支线连接的接头处,干线不应受来自支线的横向拉力; d) 截面为10mm2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和单股铝芯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e) 截面为2.5mm2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的线芯应先拧紧搪锡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f) 多股铝芯线和截面超过2.5mm2的多股铜芯线终端,应焊接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设备自带插接式的端子除外); g) 使用压接法连接铜(铝)芯导线时,连接管、接线端子,压模的规格应与线芯截面相符; h) 使用气焊法或电弧

14、焊法连接铜(铝)芯导线时,焊缝的周围应有凸起呈半圆形的加强高度,凸起高度为线芯直径的0.150.3倍,并不应有裂缝、夹渣、凹陷、断股及根部未焊合的缺陷;导线焊接后,接头处的残余焊药和焊渣应清除干净; i) 使用锡焊法连接铜芯导线时,焊锡应灌得饱满,不应使用酸性焊剂; j) 绝缘导线的中间和分支接头处,应用绝缘带包缠均匀、严密,并不低于原有的绝缘强度,在接线端子的端部与导线绝缘层的空隙处,应用绝缘带包缠严密。3.1.5 塑料护套线、槽板配线在穿过楼板或墙壁(间壁)时,应用保护管保护;但穿过楼板必须用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为距地面不应低于1.8m。如在装设开关的地方,可到开关的位置。3.1.6 敷设

15、塑料绝缘导线和塑料槽板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5。3.1.7 从室外引入到室内的导线,在进入墙内的一段应采用绝缘导线,穿墙保护管的外侧应有防水措施。3.1.8 配线工程结束后,应进行绝缘检查,并有测量记录,绝缘电阻应符合规定。待交接试验合格、且对接线去向和相位等检查确认后,方可通电。3.1.9 线路不得在锅炉、烟道和其它的发热表面上敷设,与各种管道间的最小距离见附表9B.0.1的规定。3.2 管内穿线3.2.1 管内穿线应在配管的接地及其他焊接施工完成和确认后进行,在穿入导线之前,应将管中的积水和杂物清除干净。3.2.2 导线在管内不得有接头和扭转,其接头应在接线盒内连接。3.2.3 敷设于

16、垂直线管中的导线每超过下列长度时,应在管口处或接线盒中加以固定: a) 导线截面50mm2及以下为30m; b) 导线截面7095mm2为20m; c) 导线截面120240mm2为18m。3.2.4 导线穿入钢管后,在导线出口处,应装护线套保护导线;在不进入盒(箱)内的垂直的管口,穿入导线后,应将管口作密封处理。3.3 塑料护套线配线3.3.1 塑料护套线不得直接埋入抹灰层内暗敷设及不得在室外露天场所明配敷设。3.3.2 塑料护套线明配时,线卡的固定距离应根据导线截面的大小而定,一般为150200mm。3.3.3 塑料护套线在终端、转弯和进入电气器具,接线盒处,均应装设线卡固定,线卡与终端、

17、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接线盒边缘的距离为50100mm。3.3.4 塑料护套线在弯曲时,不应损伤护套和芯线的绝缘层;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导线外径的3倍。3.3.5 塑料护套线明配时,导线应平直,不应有松弛、扭绞和曲折的现象。3.3.6 塑料护套线与接地导体及不发热的管道紧贴交叉时,应加绝缘管保护;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应用钢管保护。3.3.7 塑料护套线明配时,在中间接头和分支连接处应装设接线盒,接线盒固定应牢固,在多尘和潮湿的场所内应用密闭式接线盒。3.3.8 塑料护套线进入接线盒或与电气器具连接时,护套层应引入盒内或器具内。3.3.9 暗配在空心楼板孔内的导线,必须用塑料护套线或加套塑料护层的

18、绝缘导线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穿入导线前,应将管内的积水、杂物清除干净; b) 穿入导线时,不得损伤导线的护套层,并便于更换导线; c) 导线在板孔内不得有接头,分支接头应放在接线盒内。3.4 槽板配线3.4.1 槽板的内外应光滑,无棱刺,木槽板应经阻燃处理,塑料槽板表面应有阻燃标识。3.4.2 槽板固定点的间距:底板应小于500mm,盖板应小于300mm,底板离终端点50mm和盖板离终端点30mm处,均应固定。三线槽的槽板应用双钉固定。3.4.3 槽板在敷设时,盖板的接口与底板的接口应错开,并不小于20mm。盖板在直线段上和在转90度角时,均应锯成45度角的斜口相接。T型分支处应成三角叉

19、接,盖板应无翘角,接口应严密整齐。3.4.4 一条槽板内应敷设同一回路的导线,在宽槽内应敷设同一相位的导线。3.4.5 导线在槽板内不得有接头、受挤压,接头应设在器具处。3.4.6 槽板与各种电气器具的底座连接时,导线应留有余量,底座应压住槽板端部。3.4.7 槽板应紧贴建筑物表面,且横平竖直,固定可靠,严禁用木楔固定。3.5 钢索配线3.5.1 钢索的终端拉环应固定牢固,并能承受钢索在全部负载下的拉力。3.5.2 钢索配线使用的钢索符合下列要求: a) 宜使用镀锌钢索,不应使用含油芯的钢索; b) 敷设在潮湿或有腐蚀性的场所应使用塑料护套钢索; c) 钢索的单根钢丝直径应小于0.5mm;并不

20、应有扭曲和断股现象; d) 选用圆钢作钢索时,在安装前应调直,预伸和刷防腐漆。3.5.3 钢索长度在50m及以下时,应在一端装花蓝螺栓紧固,超过50m时,两端均应装花蓝螺栓紧固。钢索的终端拉环埋件应牢固可靠,钢索与终端位环套接处应采用心形环紧固,钢索的线卡不应少于二个。钢索的终端应用镀锌铁线绑扎紧密,且应接地可靠。3.5.4 钢索中间吊架间距不应大于12m,吊架与钢索连接处的吊钩深度不应小于20mm,并应有防止钢索跳出的锁定零件。3.5.5 钢索配线敷设后的弛度不应大于100mm,如不能达到时,应增加中间吊钩。3.5.6 钢索配线的零件间和线间的距离应符合表3.5.6的规定。表3.5.6 钢索

21、配线的零件间和线间距离配线类别支持件之间最大距离(mm)支持件与灯头盒之间最大距离(mm)线间最小距离(mm)钢 管1500200硬塑料管1000150塑料护套线200100瓷柱配线1500100353.6 线槽配线3.6.1 一般规定3.6.1.1 线槽应安装牢固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应光滑、无毛刺。3.6.1.2 线槽的连接应连续无间断。3.6.1.3 线槽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3.6.1.4 固定或连接线槽的紧固件在紧固后其端部应与线槽内表面光滑相接,紧固件螺母应在线槽外侧。3.6.1.5 线槽的出线口应位置正确、光滑、无毛刺。3.6.1.6 明敷的线槽应平直整齐;

22、水平或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2,且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3.6.1.7 在可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接头处所有导线截面之和(包括外护层),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75%;在不易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导线的接头应置于线槽的接线盒内。3.6.1.8 金属线槽应可靠接地,但不得作为设备的接地导体。3.6.2 金属线槽配线3.6.2.1 金属线槽配线,一般适用于正常环境的室内场所,但对金属线槽有严重腐蚀的场所不应采用。具有槽盖的封闭式金属线槽,可在建筑顶棚内敷设。3.6.2.2 金属线槽配线,在线路连接、转角、分支及终端处应采用相应附件。3.6.2.3 金属线槽垂直

23、或倾斜敷设时,应采取防止导线在线槽内移动的措施。3.6.2.4 金属线槽的敷设,可紧贴墙面固定、或用吊架及支架固定,吊点及支持点的距离如下: a) 直线段不大于3m或线槽接头处; b) 线槽首端、终端及进出接线盒0.5m处; c) 线槽转角处。3.6.2.5 金属线槽配线不得在穿过楼板或墙壁等处进行连接。3.6.2.6 由金属线槽引出的线路,可采用金属管、硬质塑料管、半硬质塑料管、金属软管或电缆等配线方式。电线或电缆在引出部分不得遭受损伤。3.6.3 塑料线槽配线3.6.3.1 塑料线槽配线,一般适用于正常环境的室内场所,在高温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不宜采用。3.6.3.2 塑料线槽应采用难燃型

24、材料,其氧指数应在27以上。3.6.3.3 塑料线槽敷设时,槽底固定点间距应根据线槽规格而定,一般不应大于表3.6.3.3所列数值。 表3.6.3.3 塑料线槽明敷时固定点最大间距固定点型式线槽宽度(mm)20406080120固定点最大间距L(m) 0.8 1.0 0.83.6.3.4 塑料线槽配线,在线路连接、转角、分支及终端处采用相应附件。3.6.3.5 在TNS或TNCS系统中,塑料线槽内应设一根PE线。3.6.4 地面内暗装金属线槽配线3.6.4.1 地面内暗装金属线槽配线,适用于正常环境下大空间且隔断变化多,用电设备移动性大或敷有多种功能线路场所,暗敷于现浇混凝土地面、楼板或楼板垫

25、层内。3.6.4.2 同一回路的所有导线应敷设在同一线槽内。3.6.4.3 同一路径无防干扰要求的线路可敷设于同一线槽内。线槽内导线的总截面(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线槽内截面的40%。3.6.4.4 强、弱电线路应分槽敷设,两种线路交叉处应设置有屏蔽分线板的分线盒。3.6.4.5 线槽在交叉、转弯或分支处应设置分线盒,线槽的直线长度超过6m时,宜加装分线盒。3.6.4.6 分线盒及线槽需配有脚架固定,线槽每隔1.01.5m处应以支架固定,配合调整螺丝调整水平高低。3.6.4.7 由配电箱、接线端子箱等设备引至线槽的线路,宜采用金属管配线方式引入分线盒,或以终端器直接引入线槽。3.6.4.8 线槽

26、出线口和分线盒不得突出地面,且应做好防水密封处理。3.7 导线的材质及绝缘3.7.1 塑料绝缘导线的材质和绝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规定的要求。3.7.2 塑料绝缘控制电缆材质和绝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控制电缆规定的要求。3.7.3 橡皮绝缘导线的材质和绝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规定的要求。3.7.4 橡皮绝缘软电缆的材质和绝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电缆规定的要求。3.7.5 其它绝缘和护套的导线应符合相应的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的要求。93104 电缆敷设4.1

27、 一般规定4.1.1 电缆敷设前应进行下列检查: a) 支架应齐全、油漆完整,接地及其他焊接施工已完成并确认; b) 电缆型号、电压、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c) 电缆外观应无损伤,绝缘测试应合格,当对电缆的密封有怀疑时,应进行潮湿判断。 电缆敷设后应做好标志,并按规定进行测试或试验。4.1.2 低压电缆线间和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0.5M4.1.3 电缆敷设时,不应破坏电缆沟和隧道的防水层。对电缆不得有擦伤或机械损伤。4.1.4 在三相四线制系统中使用的电力电缆,不应采用三芯电缆另加一根单芯电缆或导线或以电缆金属护套等作中性线。 在三相系统中,不得将三芯电缆中的一芯接地运行。4.1.5

28、三相系统中使用的单芯电缆,应组成紧贴的正三角形排列(充油电缆及水底电缆可除外),并且每隔1m应用绑带扎牢。4.1.6 并联运行的电力电缆,其长度、型号、规格应相同。4.1.7 电缆敷设时严禁有绞拧、铠装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且在电缆终端头与电缆接头附近留有备用长度。直埋电缆尚应在全长上留少量裕度,并作波浪形敷设。4.1.8 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应按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则不应大于表4.1.8所列数值。表4.1.8 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mm)电缆种类敷 设 方 式水 平垂 直电力电缆全塑型4001000除全塑型外的电缆8001500控制电缆80010004.1.9 电缆的弯曲半径

29、与电缆外径的比值为:塑料绝缘电力电缆及控制电缆(多芯)无铠装时为10;有铠装时为20。交联电缆多芯为15,单芯为20。4.1.10 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竖井,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密封,电缆保护管及桥架出入洁净房间应采取密封措施。4.1.11 电缆的首、末端和分支处应设标志牌。4.2 直埋电缆的敷设4.2.1 电缆直接埋地敷设,一般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7m,只有在引入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地下建筑物处,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4.2.2 直埋电缆的上、下须各铺以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并加盖混凝土保护板(或砖、或石板等),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

30、0mm。4.2.3 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深埋时,应采取防护措施。4.2.4 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其它管道的上面或下面。4.2.5 电缆与其它管道之间平行或交叉时的最小距离应符合国家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4.2.6 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10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4.3 室内电缆沟和竖井敷设4.3.1 室内电缆沟的盖板应与室内地坪相平,在容易积水积灰处,宜用水泥砂浆或沥青将盖板缝隙抹死。4.3.2 电缆沟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盖板重量以两人能提起为宜,一般不超过50Kg。对需经常开启的电缆沟盖板,宜采用钢盖

31、板。4.3.3 电缆沟应考虑分段排水,每隔50m左右设置集水井。电缆沟底向集水井方向应有不小于0.5%的坡度。4.3.4 电缆在支架上敷设时,电力电缆应放在控制电缆的上层,但1kV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可并列敷设。4.3.5 电缆在电缆沟内敷设时的净距,不宜小于表4.3.5所列数值。4.3.6 金属电缆支架、电缆导管必须接地。4.3.7 电缆支架最上层至竖井顶部或楼板的距离不小于150200mm,支架最下层至沟底或地面的距离不小于50100mm。4.3.8 支架与预埋件焊接固定时,焊缝饱满;用膨胀螺栓固定时,选用螺栓适配连接紧固,防松零件齐全。4.3.9 电缆敷设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规定:a)

32、垂直敷设或大于450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固定;b) 交流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每相电缆固定用的夹具和支架不成闭合铁磁回路;c) 电缆排列整齐,少交叉,电缆支持点间距应符合表4.1.8规定,弯曲半径应符合4.1.9条规定;d) 敷设电缆的电缆沟和竖井,按设计要求位置,有防火隔堵措施。表4.3.5 电缆在电缆沟内敷设时的净距(mm)敷 设 方 式电 缆 沟深度600mm深度600mm两边有电缆架时,架间水平净距300500一边有电缆架时,架与壁间水平净距300450电缆架层间的垂直净距电力电缆150200150200控制电缆120120电力电缆间的水平净距35但电缆外径4.4 室内电缆明敷设4.

33、4.1 电缆在室内埋地,穿墙或穿楼板时,应穿保护管。4.4.2 电缆与热力管道、热力设备之间的净距;平行时应不小于1m;交叉时不小于0.5m。如无法达到时,应采取隔热保护措施。 电缆不宜平行敷设于热管道的上部。4.4.3 明敷在室内及电缆沟、竖井内带有保护层的电缆,应剥除麻护层,并对其铠装加以防腐。4.4.4 从沟道引至设备、墙外表面或屋内行人容易接近处,距地面高度2m及以下一段应穿钢管保护。4.5 电缆穿管敷设4.5.1 电缆穿管保护时,钢管两端应做成喇叭口。保护钢管弯曲半径应符合4.1.9规定,且不应有折扁和裂缝。4.5.2 每根电力电缆应单独穿入一根管内,但三相或单相的交流单芯电力电缆不

34、得单独穿入钢管内。4.5.3 铠装控制电缆不得与其他外护层的电缆穿入同一根管内。4.5.4 保护钢管内应光滑无积水,无杂物堵塞。穿电缆时,为避免护层损伤,可采用无腐蚀性的润滑剂。4.5.5 入户处保护管埋入地面的深度不应小于100mm伸出建筑物散水坡的长度不应小于250mm。且对管口实施阻水堵塞。4.6 电缆桥架敷设4.6.1 电缆敷设后,电缆桥架的挠度应不大于电缆桥架跨度的1/200,当电缆桥架的跨度6m时,其挠度应不大于电缆桥架跨度的1/150。4.6.2 电缆桥架应尽可能沿建构筑物的墙、柱、梁、楼板等安装,并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4.6.3 电缆桥架与工艺管道共架安装时,电缆桥架当设计无规

35、定时应布置在管道的一侧。4.6.4 电缆桥架与各种管道平行架设时,其净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 a) 与一般工艺管道(如压缩空气管道等)平行架设时不小于400mm; b) 与防腐、防爆管道平行架设时不小于500mm; c) 电缆桥架不宜在输送具有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或具有腐蚀性气体管道上方平行安装,当无法避免时,应不小于500mm,且其间应用防腐隔板隔开; d) 电缆桥架与热力管道平行架设,热力管道有保温层时不小于500mm,无保温层时不小于1000mm; e) 电缆架不宜在热力管道的上方平行安装,当无法避免而需与其平行安装时,其距离应不小于1000mm,且应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4.6.5 电缆桥

36、架与各种管道交叉时,其净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 a) 与一般工艺管道交叉时,不小于300mm; b) 在具有腐蚀性液体管道下方或在具有腐蚀性气体管道上方交叉时,应不小于500mm,且在交叉处用防腐蚀盖板将电缆桥架保护起来,其盖板长度应不小于d+2000mm(d为管道外径); c) 与热力管道交叉,当热力管道有保温层时,应不小于300mm,无保温层时,应不小于500mm,且在交叉处应用隔热板(如石棉板)将电缆桥架保护起来,隔热板长度应不小于d+2000mm(d为热力管道外径,包括保温层)。4.6.6 电缆桥架穿墙安装时,应根据环境条件,采取如下措施: a) 从正常环境进入火灾、爆炸危险的环境以及出

37、入洁净房间时,墙上应装密封装置。敷设在竖井内和穿越不同防火区的桥架,应有防火隔堵措施; b) 从室内进至室外时,在墙的外侧应采取防雨措施; c) 如电缆桥架从室内穿墙至室外较高处时,桥架应先在室外向下倾斜延长适当距离然后向上架设,以防止雨水顺电缆及桥架流入室内; d) 直线段钢制电缆桥架长度超过30m、铝合金或玻璃钢制电缆桥架长度超过15m设有伸缩节;电缆桥架跨越建筑物变形缝处设置补偿装置。4.6.7 两组电缆桥架在同一横梁上安装时,两组电缆桥架之间的净距离应不小于50mm。4.6.8 电缆桥架转弯处的弯曲半径,不小于桥架内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见4.1.9条。4.6.9

38、敷设10kV及以下电缆桥架多层安装时,其层间距一般不小于300mm。4.6.10 电缆桥架到楼板,梁或其他障碍物的底部的距离应不小于300mm。4.6.11 一般情况下,支撑电缆桥架的托臂之间的距离为1.53m,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校验。垂直敷设时,其固定点间距不大于2m。4.6.12 电缆桥架水平安装时,其直接板连接处不应置于跨度的1/2处或支撑点上。4.6.13 电缆桥架安装时出现的悬臂段,一般不得超过1000mm。4.6.14 桥架与支架间螺栓、桥架连接板螺栓固定紧固无遗漏,螺母位于桥架外侧;当铝合金桥架与钢支架固定时,有相互间绝缘的防电化腐蚀措施。 支架与预埋件固定时,焊缝饱满;膨胀螺栓

39、固定时,选用螺栓适配,连接紧固,防松零件齐全。4.6.15 电缆桥架不应作行人通道使用。4.6.16 电缆桥架敷设的电缆,应用尼龙卡带,绑线或金属卡子进行固定,固定点要求如下:a) 水平敷设时,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电缆中间接头的两端;当对电缆间距有要求时,每隔510m处固定;b) 垂直敷设时,全塑电缆和控制电缆每隔1000mm、其他电缆每隔1500mm处固定。c) 大于450倾斜敷设的电缆每隔2000mm处设固定点;d) 不同标高的端部。4.6.17 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导管必须接地(PE)可靠,且必须符合下列规定:a) 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全长应不少于2处与接地干线相连

40、接;b) 非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跨接铜芯接地线,接地线最小允许截面积不小于4mm2;c) 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不跨接接地线,但连接板两端不少于2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4.7 电力电缆的线芯、绝缘及外护层(或电力电缆的采购)4.7.1 塑料绝缘电力电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的规定。4.7.2 纸绝缘电力电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纸绝缘电力电缆的规定。4.7.3 橡套电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电缆第4部分软线和软电缆的规定。4.7.4 电力电缆的线芯应符合现行国家

41、标准电力电缆铜、铝导电线芯的规定。4.7.5 电力电缆的外护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缆外护层的规定。4.8 金属线槽及电缆桥架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的要求。94105 母线安装5.1 一般规定5.1.1 母线表面应光洁平整,不得有裂纹、折迭及夹杂物;管形、槽形母线不应变形、扭曲。5.1.2 成套供应的封闭母线,插接母线槽的各分段应标志清晰,附件齐全,外壳无变形,内部无损伤。所有焊接部位(如母线,母线补偿器连接头,外壳及其连接套管等)应符合有关焊接规定。 螺栓搭接面应平整,其镀银层不应有麻面,起皮及未覆盖部分。5.1.3 各种金属构件的安装螺孔不应采用气割。5.1.4 金属构件应镀锌或防腐处理,

42、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防腐油漆应涂刷均匀,粘合牢固,不应有除锈不净和油漆起层、皱皮等缺陷。 b) 在有盐雾、特殊潮湿及含腐蚀气体地区的室外金属构件宜采用热镀锌。5.1.5 支柱绝缘子的底座,套管的法兰、保护罩(网)及母线支架等可接近裸露导体应接地可靠,但不应作为接地的连续导体。 封闭式母线的金属外壳仅为防护外壳,不得作接地线(PE线)用,但必须接地.每段母线间应用不小于16mm2的编织铜带跨接,使母线外壳互相连成电气通路。5.1.6 母线与母线,母线与分支线及电器端子搭接时,其搭接面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铜铜 在干燥的室内可直接连接,室外、高温且潮湿的或对母线有腐蚀性气体的室内,必

43、须搪锡; b) 铝铝 在任何情况下可用电力复合脂直接连接,有条件时宜搪锡; c) 钢钢 在任何情况下必须搪锡或镀锌,不得直接连接; d) 铜铝 在干燥室内铜导体应搪锡,室外或特殊潮湿的室内,应使用铜铝过渡板,铜端应搪锡; e) 钢铜或铝,在任何情况下,钢搭接面必须搪锡; f) 封闭母线螺栓搭接面应镀银。5.1.7 母线的相序排列,如设计无规定时,应遵守下列规定,以面对柜或设备视方向为准: a) 上下布置的母线交流L1、L2、L3相或直流正、负极应由上向下; b) 水平布置的母线交流L1、L2、L3相或直流正、负极应由内向外; c) 引下线的母线交流L1、L2、L3相或直流正、负极应自左向右。5

44、.1.8 母线应按下列规定涂刷相色油漆: a) 三相交流母线:L1相黄色,L2相绿色,L3相红色; b) 单相交流母线与引出相颜色相同; c) 直流母线:正极赭色,负极蓝色; d) 直流均衡汇流母线及交流中性汇流母线:不接地者紫色;接地者紫色带黑色条纹; e) 封闭母线:母线外表面及外壳内表面无光泽黑漆、外壳外表面涂浅色漆。5.1.9 母线在下列各处应涂刷相色油漆: a) 单片母线所有各面; b) 多片,槽形,管形母线的所有可见面; c) 钢母线的所有表面应涂防腐相色漆; d) 封闭母线在两端和中点适当部位涂以相色标志。5.1.10 母线在下列各处不应涂刷相色油漆: a) 母线的螺栓连接及支持

45、处,母线与电器的连接处以及距所有连接处10mm以内的地方。 b) 供携带型接地线连接用的接触面上。不刷色部分的长度应为母线的宽度或直径,但不应小于50mm,并应涂以宽度为10mm的黑色标志带。5.1.11 母线安装时应符合内外配电装置安全距离的规定;室内见表9B.0.1的规定。5.2 硬母线安装5.2.1 硬母线的加工应按国家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进行。硬母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贯穿螺栓搭接或用夹板夹持螺栓搭接,管形和圆截面母线,尚可采用专用线夹连接,但不得用内螺纹管接头连接或锡焊。5.2.2 母线与母线或母线与电器端子的螺栓搭接面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母线连接用的紧固件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

46、镀锌螺栓,螺母和垫圈; b) 接触面应保持洁净;并涂以电力复合脂; c) 母线平置时,贯穿螺栓应由下向上穿,在其余情况下,螺母应置于维护侧,螺栓长度宜露出螺母23扣; d) 贯穿螺栓连接的母线的两外侧,均应有平垫圈。相邻螺栓的垫圈间应有3mm以上的净距,螺母侧应装有弹簧垫圈或锁紧螺母; e) 母线采用螺栓搭接时,连接处距绝缘子的支持夹板边缘不小于50mm;f) 螺栓受力均匀,不应使电器端子受到额外应力; g) 接触面连接应紧密,用0.05mm塞尺检查;母线宽度在63mm及以上者不得塞入6mm;母线宽度在56mm及以下者不得塞入4mm。5.2.3 母线与螺栓端子连接时,母线的孔径不应大于螺杆端子

47、直径1mm。丝扣的氧化膜应刷净,螺母接触面应平整;螺母与母线间应加铜质搪锡平垫圈,但不应加弹簧垫。5.2.4 母线在支柱绝缘子上固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母线固定金具在与支柱绝缘子间的固定应平整牢固,不应使其所支持的母线受到额外应力; b) 交流母线的固定金具或其他金具不应成闭合铁磁回路; c) 当母线平置时,母线支持夹板的上部压板应与母线保持11.5mm的间隙,母线立置时,上部压板应与母线保持1.52mm的间隙; d) 母线在支柱绝缘子上的固定死点,每一段应设置一个,并宜位于母线全长或两母线伸缩节中点; e) 母线固定装置应无棱角和毛刺。5.2.5 多片矩形母线间应保持与厚度相同的间隙;

48、两相邻母线间隔垫边缘间距离应大于5mm。5.2.6 母线应按设计规定装设补偿器,补偿器不得有裂纹、折皱或断脱现象,其组装后的总截面不应小于母线截面的1.2倍。5.2.7 室外,高温且潮湿以及特殊潮湿或对母线有腐蚀性气体的室内,在母线搭接面紧固后,应清除接触表面油污,并以能产生弹性薄膜的透明清漆,将接头边的缝隙涂刷23层。5.2.8 终端或中间采用拉紧装置的车间低压母线的安装,当设计无规定时,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终端或中间拉紧固定支架宜装有调节螺栓的拉线,拉线的固定点应能承受拉线张力; b) 同一挡距间,母线的各相弛度偏差应小于10%。5.3 封闭、插接母线槽的安装5.3.1 封闭、插接式

49、母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母线与外壳同心,允许偏差为±5mm; b) 当段与段连接时,两相邻段母线及外壳对准,连接后不使母线及外壳受额外压力; c) 母线的连接方法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5.3.2 封闭、插接式母线组装和固定位置应正确,外壳与底座间、外壳各连接部位和母线的连接螺栓应按产品技术文件要求选择正确,连接紧固。5.4 母线的材质5.4.1 铜母线的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第2部分铜母线规定的要求。5.4.2 铝母线的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第3部分铝母线规定的要求。5.4.3 封闭式母线应符合相应的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的要求

50、。9566 控制柜(屏、箱、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的安装6.1 柜、箱、屏、台、盘安装的一般要求6.1.1 柜、箱、屏、台、盘的型号、规格、性能等技术参数应符合设计规定。6.1.2 柜、箱、屏、台、盘的外壳、漆层、手柄、标牌应无损伤或变形。6.1.3 柜、箱、屏、台、盘内的仪表、电器、灭弧罩、瓷件应无裂纹和伤痕。6.1.4 柜、箱、屏、台、盘的安装应按以下程序进行:a) 埋设的基础型钢和柜、屏、台下的电缆沟等相关建筑物检查合格,才能安装柜、屏、台;b) 室内外落地动力配电箱的基础验收合格,且对埋入基础的电线导管、电缆导管进行检查,才能安装箱体; c) 墙上明装的动力、照明配电箱(盘)的预

51、埋件(金属埋件、螺栓),在抹灰前预留和预埋;暗装的动力、照明配电箱的预留孔和动力、照明配线的线盒及电线导管等,经检查确认到位,才能安装配电箱(盘); d) 接地连接完成后,核对柜、屏、台、箱、盘内的元件规格、型号,且交接试验合格,才能投入试运行。6.2 柜、箱、屏、台、盘的安装6.2.1 柜、箱、屏、台、盘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必须接地可靠;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门和框架的接地端子间应用裸编织铜线连接,且有标识。6.2.2 基础型钢安装应符合表6.2.2的规定。表6.2.2 基础型钢安装允许偏差项 目允 许 偏 差(mm/m)(mm/全长)不 直 度15水 平 度15不 平 行 度/56.2.3 柜

52、、箱、屏、台、盘相互间或与基础型钢应用镀锌螺栓连接,且防松零件齐全。6.2.4 柜、箱、屏、台、盘安装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相互间接缝不应大于2mm,成列盘面偏差不应大于5mm。6.2.5 低压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应有可靠的电击保护。柜(屏、台、箱、盘)内保护导体应有裸露的连接外部保护导体的端子,当设计无要求时,柜(屏、台、箱、盘)内保护导体最小截面积SP不应小于表6.2.5的规定。6.2.5 保护导体的截面积相线的截面积S(mm2)相应保护导体的最小截面积SP(mm2)S1616<S3535<S400400<S800S>800S16S

53、/2200S/4注:S指柜(屏、台、箱、盘)电源进线相线截面积,且两者(S、SP)材质相同。6.2.6 柜、箱、屏、台、盘内检查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 控制开关及保护装置的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b) 闭锁装置动作准确、可靠;c) 主开关的辅助开关切换动作与主开关动作一致;d) 柜、箱、屏、台、盘上的标识器件标明被控设备编号及名称,或操作位置,接线端子有编号;且清晰、工整、不易脱色。e) 回路中的电子元件不应参加交流工频耐压试验;48V及以下回路可不做交流工频耐压试验。6.2.7 柜、箱、屏、台、盘柜间线路的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馈电线路必须大于0.5M; 二次回路必须大于1 M。6.2.8 柜、箱、屏、台、盘间二次回路交流工频耐压试验,当绝缘电阻值大于10 M时,用2500V兆欧表摇测1min,应无闪络击穿现象;当绝缘电阻值在110M时,做1000V交流工频耐压试验,时间1min,应无闪络击穿现象。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