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部分:分子荧光一选择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荧光和磷光都是发射光谱 B.磷光发射发生在三重态 C.磷光强度IP与浓度C的关系与荧光一致 D.磷光光谱与最低激发三重态的吸收带之间存在着镜像关系 2.分子荧光分析中,含重原子(如Br和I)的分子易发生: ( ) A.振动弛豫 B.内部转换 C.体系间窜跃 D 荧光发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的刚性平面有利于荧光的产生
2、 B.磷光辐射的波长比荧光短 C.磷光比荧光的寿命短 D.荧光猝灭是指荧光完全消失 4.分子荧光与化学发光均为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至基态中各振动能级产生的光辐射,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 ) A.分子的电子层不同 B.跃至基态中的振动能级不同 C.产生光辐射的能源不同 D.无辐射弛豫的途径不同 5. 根据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判断哪种物质的荧光效率最大 ( ) A.苯 B.联苯 C.对联三苯 D.9苯基蒽
3、 6.下列哪种去激发过程是分子荧光发射过程? ( )A 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的各振动能级跃迁v回基态; B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回基态; C分子从第一激发三重态的各振动能级跃迁回基态; D分子从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回基态;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个? ( )A 能发荧光的物质一般具有杂环化合物的刚性结构; B能发荧光的物质一般具有大环化合物的刚性结构; C能发荧光的物质一般具有对称性质的环状结构; D能发荧光的物质一般具有 共轭体系的刚性结构; 8. 在分子荧光测量中,要使荧光强度正比于荧光物质的浓度,必要的条件是什么? A. 用高灵敏的检测器; B. 在最
4、大的量子产率下测量; C. 在最大的摩尔吸光系数下测量; D. 在稀溶液中测量9. 下列四种物质,具有较强荧光的是哪一种? ( ) 10. 分子荧光的发射波长比激发波长大或者小?为什么? ( )A 大;因为去激发过程中存在各种形式的无辐射跃迁,损失一部分能量; B小;因为激发过程中,分子吸收一部分外界能量; C相同;因为激发和发射在同样的能级上跃迁,只是过程相反; D不一定;因为其波长的大小受到测量条件的影响。 11. 最易发射强荧光的物质通常具有的电子跃迁类型是 ( )38、 A. n* B. * C. n* D. *答案:DCACD BDDDAB二填空1. 分子荧光分析法试根据物质的_进行
5、定性,以_进行定量的一种分析方法。答案 分子荧光光谱 荧光强度2. 分子的外层电子在辐射能的照射下,吸收能量跃迁至激发态,再以无辐射弛豫转入最低三重态,然后跃回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并产生光辐射。这种发光现象应称为_。 答案 分子磷光3. 在极稀的溶液中,荧光物质的浓度_,荧光强度_,在高浓度时荧光物质的浓度增加,荧光强度_。 ID: 1340 答案 增加 增加 减小4. 溶剂极性增强使物质的荧光波长_移;温度降低,荧光效率_,荧光强度_。 答案 红 增大 增大5. _基团能使单线态
6、转入三线态。 ID: 1343 答案 重原子6. 由三重态到_的跃迁而产生的辐射称为磷光,观测磷光时通常要用液氮冷冻的方法。 ID: 1346 答案 基态7. 分子共轭键大,则荧光发射强,荧光峰向_波方向移动;给电子取代基将使荧光强度_(加强或减弱);得电子取代基将使荧光强度_(加强或减弱)。 ID: 1348 答案 长 增强 减弱三简答1.试比较分子荧光和化学发光。 答:分子荧光是由于分子的外层电子在辐射能的照射下,吸收能量跃迁至激发态,再以无辐射弛豫转入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跃迁回基态的各
7、个振动能级,并产生辐射。 化学发光是由于分子的外层电子在化学能的作用下使分子处于激发态,再以无辐射弛豫转入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跃迁回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并产生辐射。 它们的区别是在于能源不同前者是辐射能,后者是化学能。它们均为分子外层电子跃迁,产生的光辐射为紫外或可见光。 2.浓度和温度等条件相同时,萘 在1-氯丙烷、2-溴丙烷、1-碘丙烷溶剂中,哪种情况下有最大的荧光,为什么?答:浓度和温度等条件相同时,萘在1-氯丙烷中有最大的荧光。在含有重原子的溶剂中,由于重原子效应,增加了系间窜跃速率,因此荧光强度随溶剂中卤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加而减弱。4. 什么样的物质结构会发生荧光以及
8、化学结构改变对其荧光强度的影响?答:A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 物质分子必须具有能吸收一定频率紫外光的特定结构 2) 物质分子在吸收了特征频率的辐射之后必须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 B荧光物质常见的分子结构有: 1) 具有共轭双键体系的分子:含有低能* 跃迁能级的芳香环或杂环化合物,含有 脂肪族和脂环族羰基结构或高共轭双键结构的化合物也可能发生荧光( n* ) 2)具有共轭双键体系的分子:刚性的不饱和的平面结构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分子刚性 及平面性越大荧光效率越高并使荧光波长长移。3)苯环上取代基的类型:给电子基团使荧光增强 同电子体系相互作用较小的取代基和烷基对分子荧光影响不明显吸电子基团
9、及卤素会减弱甚至破坏荧光。5. stokes位移定义和产生原因。答:在溶液中,分子荧光的发射峰相对于吸收峰位移到较长的波长,称为stokes位移。由于受激分子通过振动弛豫而失去了部分振动能,因此在激发与发射之间产生了能量 损失。6. 荧光分析法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灵敏度高2到4个数量级的原因。答:荧光信号是在暗背景下测量的;提高激发光的强度可以提高荧光的强度。7. 物质分子能否发射出荧光主要取决于什么?试述之。答:当取代基阻碍分子形成平面共轭结构时就会影响吸收光谱。取代基越大,位阻效应越明显;取代基对共轭体系电子密度的影响也会影响吸收的位置和强度8.同一荧光物质的荧光光谱和第一吸收光谱为什么
10、会呈现良好的镜像对称关系?答:分子由S0态跃迁到S1态各振动能级时产生吸收光谱,其形状取决于该分子S1态中各振动能级能量间隔的分布情况(称为该分子的第一吸收带);荧光光谱的形状取决于S0态中各振动能级的能量间隔分布。由于大多数分子的S0态和S1态中各振动能级的分布情况相似,因此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相似。在吸收光谱中,S1态的振动能级越高,与S0态的能级差越大,吸收峰波长越短;相反,在荧光光谱中,S0态的振动能级越高,与S1态间的能级差越小,产生荧光的波长越长。因此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的形状虽相似,却呈镜像对称关系。9.根据取代基对荧光性质的影响,请解释下列问题:(1)苯胺和苯酚的荧光量子产率比苯高
11、50倍;(2)硝基苯、苯甲酸和碘苯是非荧光物质;(3)氟苯、氯苯、溴苯和碘苯的f分别为0.10、0.05、0.01和0。答:(1)由于取代基效应,NH2、OH基团上的n电子的电子云几乎与芳环上的轨道平行,因而共享了共轭电子结构,产生p-共轭效应,扩大了共轭双键体系,荧光加强。(2)COOH、NO2基团上n电子的电子云并不与芳环上的电子云共平面,不能构成p-键。另外,芳环取代上I之后,产生重原子效应,使系间窜越加强,其荧光强度随卤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加而减弱,I使得荧光降到最低,碘苯成为非荧光物质。(3)由于重原子效应,在芳环取代上F、Cl、Br、I之后,系间窜越加强,其荧光强度随卤素相对原子质量
12、的增加而减弱,其荧光量子产率也随着卤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加而降低。10.区别图中某组分的三种光谱: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磷光光谱,并简述判断的依据或原则。答:a为吸收光谱,b为荧光光谱,c为磷光光谱。 同一物质吸收光谱的波长短,能量大;荧光光谱产生过程中由于存在无辐射跃迁,有能量的损耗,波长比吸收波长长,而磷光的产生过程中由于在三重态可停留的时间长,无辐射跃迁能量损耗最大,因此波长最长。第二部分:电化学一选择题1.确定电化学电池阴阳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阴极 B.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13、是阳极 C.电极电位高的电极是阳极,电极电位低的电极是阴极 D.电极电位低的电极是阴极,电极电位高的电极是阳极2. 电极发生极化时,其电极电位比起其平衡的电位来说,移动的方向是( ) A.阳极向正方向移动,阴极向负方向移动 B.阳极向负方向移动,阴极向正方向移动 C.阴、阳极均向正方向移动; D.阴、阳极均向负方向移动3. 电池:AgAgNO3(0.025mol·L1),NH3(1.00mol·L1)KNO3,AgNO3(0.0100mol·L1)Pb,25时电池的电动势为0.394V,那么配合物Ag(NH3)2+的形成常数应为(
14、) (A)1.3×103; (B)1.3×105; (C)1.3×107; (D)1.3×1094. 以下下列说法哪个不正确A.测标准电极电位可以不发生反应B.电化学极化是反应速率不同导致的,可用催化剂来克制。C.标准电极最常采用第三类和第零类电极D.扩散是指在浓度差的作用下,分子或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发生的移动5. 在直接电位法分析中,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与被测离子活度的关系为 A与其对数成正比; B与其成正比;C. 与其对数成反比;D. 符合
15、能斯特方程式6. 极谱定性分析的依据是什么?其影响因素主要是什么? A .半波电位;底液的组成和浓度 B. 半波电位;电极反应物质的浓度 C. 极限扩散电流;底液的组成和浓度D. 极限扩散电流;电极反应物质的浓度7. 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的最根本的作用是( )A. 调节pH值 B. 稳定离子强度 C. 消除干扰离子 D. 稳定选择性系数8.极谱定量分析的依据及数学表达式是什么?A.能斯特方程式; B.法拉第定律; C.尤考维奇方程式; D. 尤考维奇方程式;答案:AACCDABD二填空题1.有一电池的电动势为0.693V(25) Pt,H2(101325Pa)HA(0.200mol&
16、#183;L1),NaA(0.300 mol·L1)SCE ,SCE=0.2444V不考虑离子强度的影响,则 HA的离解常数Ka=_答案:3.9×10-82.在温度25,活度系数均为1时的电池:PtCr3+(1.0×10-4mol·L-1),Cr2+(1.0×10-1mol·L-1) Pb2+(8.0×10-2mol·L-1) Pb且已知Cr3+eCr2+ 0=-0.41V Pb2+ePb 0=-0.126V那么电池的电动势E=_,该电池是_(自发&电解)答案:0.43V;自发3.极谱定
17、性分析的依据是 _,定量分析的依据是_答案:半波电位;极限扩散电流4.在电极反应中,增加还原态的浓度,该电对的电极电位值_,表明电对中还原态的_增强。反之增加氧化态的浓度,电对的电极电位值_,表明此电对的_增强。答案:下降;还原能力;上升;氧化能力5.玻璃电极在使用前,需在蒸馏水中浸泡24h以上,目的是 _,饱和甘汞电极使用温度不得超过_,这是因为温度较高时 _。答案:恒定不对称电位;80;电位值不稳定6.电导分析的理论依据是_。利用滴定反应进行时,溶液电导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叫_ 法,它包括_和 _答案:欧姆定律;电导滴定;普通电导滴定法;高频电导滴定法三:简答题1.何谓指示电极及参比
18、电极?举例说明其作用答:指示电极:用来指示溶液中离子活度变化的电极,其电极电位值随溶液中离子活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当溶液中离子活度一定时,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为常数。例如测定溶液pH时,可以使用玻璃电极作为指示电极,玻璃电极的膜电位与溶液pH成线性关系,可以指示溶液酸度的变化。参比电极:在进行电位测定时,是通过测定原电池电动势来进行的,电动势的变化要体现指示电极电位的变化,因此需要采用一个电极电位恒定,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或浓度变化而变化的电极作为基准,这样的电极就称为参比电极。例如,测定溶液pH时,通常用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2. 请简要对比电位法和极谱与伏安法答: 1.
19、电位法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在测开路电压的原电池;而极谱与伏安法则是一个具有相当大的工作电流的电解池。 2.电位法工作时反应处于近平衡状态;而极谱与伏安法工作时有实际的电化学反应发生。 3.电位法需要尽量的避免极化现象,而极谱和伏安法则是要利用极化现象。 4.电位法通常都是两电极系统测量;而极谱和伏安法通常都是三电极系统。3. 为什么一般来说,电位滴定法的误差比直接电位测定法小答:直接电位法是通过测量零电流条件下原电池的电动势,根据能斯特方程式来确定待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而电位滴定法是以测量电位的变化为基础的,因此,在电位滴定法中溶液组成的变化、温度的微小波动、电位测量的准确度等对测量影响较小。4
20、.直接电位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有哪些?应如何减免之?答:误差来源主要有:(1)温度:主要影响能斯特响应的斜率,所以必须在测定过程中保持温度恒定。(2)电动势测量的准确性:一般相对误差%=4nDE,因此必须要求测量电位的仪器要有足够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3)干扰离子:凡是能与欲测离子起反应的物质,能与敏感膜中相关组分起反应的物质,以及影响敏感膜对欲测离子响应的物质均可能干扰测定,引起测量误差,因此通常需要加入掩蔽剂,必要时还须分离干扰离子。(4)另外溶液的pH,欲测离子的浓度,电极的响应时间以及迟滞效应等都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四计算题:1. 有一电池:ZnZn2+(0.0100molL1)Ag
21、+(0.300molL1)Ag计算该电池298K时的电动势为多少?当电池反应达到平衡外线路无电子流通过时,Ag+浓度为多少?已知:答案:E=1.59V,浓度=1.55×1027molL1第三部分:核磁共振1 选择题1.下列化合物的1HNMR谱,各组峰均为单峰的为( )A. CH3CH2COOCH2CH3 B. CH3OOCCH2COOCH3C. CH3OOCCH2CH2COOCH3 D. CH3CH2OCH2CH32.化合物CH3CH2CHO的1HNMR谱图上有( )A. 3个单峰 B. 1个单峰C. 3组峰;1个为3重峰,1个为2重峰,1个为单峰D. 3组峰;2个为3重峰,1个为8
22、重峰3. 当1H核连接电负性基团时,会引起1H核外局部的电子云密度变化,由此引起的化学位移 特征包括( )A. 逆磁性位移B. 1H的信号移向高场C. 屏蔽效应D. 值增大4. 一种纯净的硝基甲苯的1HNMR图谱中出现了3组峰,其中一个为单峰,一组为二重峰,另一组还是二重峰,该化合物是下列结构中的 ( ) A5. 化合物CH3COOCH2COCH2COOCH2CH3的1HNMR谱的特点是( )A. 5个单峰B. 3个单峰,1个三重峰,1个二重峰C. 3个单峰,1个三重峰,1个四重峰D. 2个单峰,1个三重峰,1个四重峰,1个六重峰6. 以下不是NMR图谱新号特征的是( )A. 峰的位置B. 峰
23、高C. 峰面积D. 峰的裂分7. 下列化合物中的质子,化学位移最小的是( )A. CH3FB. CH3ClC. CH3BrD. CH3I8. 下列有机物的1HNMR图谱中有3个吸收峰,且峰强度为3:3:2的是( )A. CH3CH2CH3B. CH3CH2COOCH3C. CH3CH2COOHD. CH3CH2CH2Cl9. NMR中乙烯、乙炔、苯中1H的化学位移排序为( )A. 乙烯 > 苯 > 乙炔B. 苯 > 乙烯 > 乙炔C. 乙炔 > 乙烯 > 苯D. 三者相等10. 在下面四个结构式中哪个画有圈的质子有最大的屏蔽常数( )11. 核磁共振的弛豫过
24、程是( )A. 自旋核由高能态返回低能态, 多余能量以电磁辐射形式发射出去B. 自旋核由低能态向高能态的跃迁过程C. 自旋核加热过程D. 高能态自旋核将多余能量以无辐射途径释放而返回低能态12. 苯环上哪种取代基使芳环上1H的化学位移最大( )A. -OCH3B. -CH=CH2C. -CH3D. -NO213.当质子核磁共振所需外磁场B0增大时,其化学位移将( )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不确定14.化合物(CH3)3CCH2COCH2CH(CH3)2有几种类型的质子( )A. 5B. 4C. 9D. 2015.测定某化合物的1HNMR谱,可以采用的溶剂是( )A. 苯B. 水C.
25、 四氯化碳D. 三氯甲烷16. 化合物C3H5Cl3, 1HNMR谱图上有3组峰的结构式是( )A. CH3CH2CCl3B. CH3CCl2CH2ClC. CH2ClCH2CH2ClD. CH2ClCH2CHCl2答案:BDDAC BDBBC DDCACD二填空题1. 核磁共振的化学位移是由于 _ 而造成的;化学位移值是以 _为相对标准制定出来的。答案:原子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导致原子核的核磁共振频率不同;四甲基硅烷2.影响化学位移的主要因素有 、 、 、 。答案: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磁各向异性;氢键3.核磁共振波谱法, 是由于试样在强磁场作用下, 用适宜频率的电磁辐射照射, 使 吸收能量,
26、发生能级跃迁而产生的。答案:原子核4.对于具有电子云的乙炔分子,电子环流将产生_(去屏蔽/屏蔽),对于乙烯分子,电子环流将产生_(去屏蔽/屏蔽),乙烯与乙炔,质子信号出现在低场的是 。答案:屏蔽;去屏蔽;乙烯。5.化合物分子式为C3H5Cl3在1HNMR谱图上出现两个单峰,其峰面积之比为3:2,其结构式为_。答案:CH3CCl2CH2Cl6. 化合物C6H12O,其红外光谱在1720cm-1附近有1个强吸收峰,1H NMR谱图上,有两组单峰da=0.9,db=2.1,峰面积之比a:b =3:1,其结构式是答案:7. 在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中,由化学位移、积分线和峰裂分情况,可以得到有关的结构信息为
27、_,_,_。答案:基团大致类型;氢核个数比;相邻碳上氢原子个数三简答题1. 何谓化学位移?它有什么重要性?在1HNMR中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有哪些?2. 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3H8O,其1HNMR谱如图所示,吸收峰从低场到高场的积分线高度比为1:1:6。试指出该化合物的结构,说明各峰归属,分析裂分现象。答:(CH3)2CHOH3. 何谓自旋偶合、自旋裂分?它有什么重要性?4. 某未知物分子式C10H11NO4,1HNMR谱如图,试求其结构式,说明各峰归属,分析裂分现象。答:CH3CH2CH(COOH)-C6H4-NO2(对位)5. 在CH3CH2COOH的氢核磁共振谱图中可观察到其中有四重峰及三
28、重峰各一组。(1)说明这些峰的产生原因;(2)哪一组峰处于较低场?为什么?答:由于a-,b- 位质子之间的自旋偶合现象,根据(n+1)规律,CH3质子核磁共振峰被亚甲基质子裂分为三重峰,同样,亚甲基质子被邻近的甲基质子裂分为四重峰6. 在乙酸乙酯中的三种氢核电子屏蔽效应是否相同?若发生核磁共振,共振峰应当如何排列?值何者最大?何者最小?为什么?第四部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 选择题1. 许多化合物的吸收曲线表明,它们的最大吸收位于200-400nm之间,因此应用的光源为()A. 钨灯 B. 能斯特灯 C. 氢灯2. 指出下列哪种不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检测器()A. 热电偶 B. 光电
29、倍增管C. 光电池 D. 光电管3.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强度大切光谱区广的光源是()A. 氙灯 B. 钨灯 C. 氢灯D. 汞灯4.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比,突出的优点是()A. 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B. 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C. 可以抵消吸收池带来的误差D. 可以抵消因光源变化而产生的误差5. 在近紫外光区有吸收的有机化合物为()A. 正丁烷 B. 丙醇C. 乙烯D. 2,4-己二烯6. 在一定波长处,用2.0cm吸收池测得某试液的百分头过度为71%,若改用3.0cm吸收池时,该试液的吸光度A 为()A. 0.10 B. 0.22C. 0.457. 溶解在己烷中
30、的某一化合物,具有max=305nm。当溶解在乙醇中,max=307nm。可以判断该吸收是由()A. * 跃迁引起的 B. n* 跃迁引起的C. n* 跃迁引起的8. 光栅的色散率,在一定波长范围内,随波长增大而()A. 增加B. 减少C. 不变9. 光栅入射角为i,衍射角为,光栅平面与刻线斜面的夹角为。要是衍射光最强,则要求()A. i= B . i>= C. i>>10.带光谱产生的原因是()A. 炽热的固体B. 受激分子C. 受激原子11. 同一光栅,二级光谱的色散率是以及光谱的()倍。A. 2 B. 1 C. 0.5答案:CAADDBACABA2 填空题1. 使用分光
31、光度计,在可见区内,常采用_ 光源和_质料的液槽,在紫外区,常采用_ 光源和_质料的液槽。答案:钨灯 玻璃 氢灯或氙灯 石英2. 在分光光度法中,以_为纵坐标,以_为横坐标,可得光吸收曲线。浓度不同的同种溶液,其最大吸收波长_-,相应的吸光度大小_。答案:吸光度 波长 相同 不同3. 丙酮分子的发色团是_。丙酮在280nm的紫外可见吸收是由_跃迁引起的;而它在187nm和154nm的紫外吸收分别是由_和_跃迁引起的。答案:C=O * n* n* (顺序不能换)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组成通常包括_,_,_,_,_五个部分。答案:光源 单色器 样品池 检测器 显示器5. 将1ev的能量换算为频
32、率为_,波数为_。答案:2.418*10e14 Hz 8.065*10e3 cm-16. 将以下描述电磁波波长的能量转换成以m为单位的值:(1)500nm_(2)1000cm-1_(3)10E15 Hz_(4)165.2pm_答案:5.0*e-7 m 1.0*e-5m 3.0*e-7m 1.6*e-10m3 简单题1. 共轭二烯在己烷溶剂中max=219nm,如果溶剂改为用乙醇,max比219nm大还是小?解释原因。答:比219nm大。因为共轭二烯在紫外可见光的照射下发生* 跃迁,激发态极性大于基态,在极性溶剂中,激发态能量比基态下降更多,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减小,导致吸收谱带红移。2.
33、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的区别。答:由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由分子各能级的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4 计算题1. 1.28*10e-4 mol/L KMnO4溶液在波长525nm处用1cm吸收池测得透光度为0.500,试问(1)若KMnO4溶液浓度为原来的2倍时,其吸光度为多少?(2)假定使用普通分光光度计,在浓度相对误差最小时测定,KMnO4溶液为多少?答案:0.602 1.85*10e-4 mol/L2. 若每毫米有500条刻线的光栅观察钠的波长为590nm谱线,当光束垂直入射和以30度角入射时,最多能观察到几级光谱?答案:3 53. 用dn/d=1.5*10-4nm
34、-1的60度熔融石英棱镜和可有1200条/mm的光栅来色散Li的460.20和460.30两条谱线。试计算(1)分辨率(2)棱镜和光栅的大小答案:R=4602.5 棱镜底宽约3cm 光栅宽度3.8mm第五部分:色谱一.选择题1在色谱图中,从进样点到组分顶点的流出时间,称为该组分的( ) A保留时间 B 调整保留时间 C 相对保留时间 D 死时间 2在气液色谱 中,色谱柱内填充的是( ) A 吸附剂 B 固定
35、液 C 涂有固定液的载体 D 离子交换树脂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离度R与色谱柱的柱长L之间的关系为( ) A 与L成正比 B 与L成反比 C 与L的平方根成正比 D 与L的平方根成反比4. 指出下列参数中,哪些改变会引起相对保留值的增加( ) A 柱长增加 B 相比率增加 C 降低柱温 D 流动相速度降低
36、160;5. 为了用气相色谱测定某有机物中的水含量,宜选用的检测器为( ) A 热导检测器 B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C 电子捕获检测器 D 火焰光度检测器 6. 在液相色谱中,常用来作为固定相又可以作为键合相基体的是( ) A 分子筛 B 硅胶 C 氧化铝 D 活性炭7. 在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用于分离( ) A 异构体 B 沸点相近官能团相同
37、的试样 C 沸点相差很大的试样 D 极性变化范围宽的试样8. 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柱子的选择性,可以进行如下哪种操作( ) A改变固定液的种类 B 改变载气和固定液的种类 C 改变色谱柱柱温 D 改变固定液种类和色谱柱柱温9. 当载气线速度较小,范氏方程中的分子扩散项起控制作用时,采用下列哪一种载气可以提高柱效 ( ) A 氮气 B 氢气 C 二氧化碳 D
38、160;氦气 10.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用石油醚为冲洗剂,分离植物叶子的色素时是采用( ) A 液固色谱法B 液液色谱法 C 凝胶色谱法 D 离子交换色谱法 答案:A C C C A B D D A A二、填空题1.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常用的载气是_、_,液体样品常用_。 答案:氮气、氢气、微量注射器进样2在气相色谱中,常用_来衡量两组分被分离的程度。当其大于或者等于_时,认为两组分分离完全。该参数主要受_、_、_三个参数的影响答案:分离度、1.5、柱效(亦
39、可写作n)、选择因子(亦可写作)、容量因子(亦可写作k)3在气液色谱法分离极性组分时,一般选择_(填极性或者非极性)固定液,在此情况下,各组分按_的先后顺序出峰,_的组分先出峰。 答案:极性、极性、极性小4液相色谱中,_(填流动相或者固定相)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叫反相色谱,反之称为正相色谱。答案:流动相5. 试述色谱方法中van Deemter速率方程中A, B, C三项代表了什么. _、_、_答案:涡流扩散项系数、分子扩散项系数、传质阻力项系数6.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程序是从 _ 进样,气化了的样品在_分离,分离后的各个组分依次流经_,它将各组分的物理或者化学性质的变化转换成
40、电量变化,输出记录仪,描绘成色谱。答案:汽化室、色谱柱、检测器7. 色谱方法中,分配系数K=_。待分离组分的K值越大,则它在色谱柱中停留时间 _,其保留值_。各组分的K值相差_,则它们分离越易。答案:溶质在固定相中浓度除以溶质在流动相中浓度 越长 越大 越大8在气相色谱法中,被测组分分子与固定液分子之间作用力主要有_、_、_、_。答案:定向力 色散力 诱导力 氢键作用力9. 气液色谱法多用_沸点的_涂渍在惰性载体上作为固定相,一般只要在4500以下有1.510kPa的蒸气压而且_的无机和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用气相色谱进行分离。答案:高、有机化合物、热稳定性好10. 为制备一支高性能的填充
41、柱,除选择适当的固定液并确定其用量以外,涂渍固定液时力求涂得_,装柱时要_。 答案:薄而匀、紧而匀三、简答题1柱温是最重要的色谱操作条件之一,柱温对色谱分析有何影响?实际分析中应如何选择柱温? 答:柱温能影响分离性能(或者柱效率)和分析速度。柱温升高时柱效率会降低,但分析速度加快。故若分离为主要矛盾时,应选择较低柱温;若分析速度为主要矛盾,则宜选用较高柱温(高低范围还要考虑固定液的适用温度范围及样品沸点。2. 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答: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3. 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
42、增加,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答:(1)柱长缩短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3)流动相流速增加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4. 当下述参数改变时:(1)增大分配比,(2) 流动相速度增加,(3)减小相比,(4) 提高柱温,是否会使色谱峰变窄?为什么? 答:(1)保留时间延长,峰形变宽 (2)保留时间缩短,峰形变窄 (3)保留时间延长,峰形变宽 (4)保留时间缩短,峰形变窄四、计算题1. 已知某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为3600,组分A与B在该柱上的保留时间为27min和30min,求两峰的底宽及分离度?解:注 Y即W底宽2. 一试样经气相色谱
43、分析,在6.5 min时,显示一个色谱峰,峰的宽度为5mm,记录纸移动的速度为10mm/min,在柱长为2m的色谱柱中其有效理论塔板是多少?相应的有效理论塔板高度是多少?解:第六部分:原子吸收1、 选择题 1.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如灯中有连续背景发射,宜采用 ( )A 减小狭缝 B 用纯度较高的单元素灯C 另选测定波长 D 用化学方法分离2. 下列哪种原子荧光是反斯托克斯荧光? ( ) A 铬原子吸收 359.35nm,发射 357.87nm B 铅原子吸收 283.31nm,发射 283.31nm C 铅原子吸收 283.31nm,发射 405.78nm D 铊原子吸收 377.55nm,发
44、射 535.05nm3. 下述哪种光谱法是基于发射原理? ( )A 红外光谱法 B 荧光光度法C 分光光度法 D 核磁共振波谱法4. 由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产生的谱线变宽称为: ( )A 自然变度 B 斯塔克变宽C 劳伦茨变宽 D 多普勒变宽5. 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 ( ) A 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 B 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激发态原子 C 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中性分子 D 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离子6.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目前常用的光源是 ( )A 火焰 B 空心阴极灯C 氙灯 D 交流电弧7. 与原子吸收法相比,原子荧光法使用的光源是 ( )A必须与原子吸收法的光源相
45、同 B一定需要锐线光源C一定需要连续光源 D不一定需要锐线光源8.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 如怀疑存在化学干扰, 例如采取下列一些补救措施,指出哪种措施是不适当的 ( )A加入释放剂 B加入保护剂C提高火焰温度 D改变光谱通带9. 在原子荧光分析中, 如果在火焰中生成难熔氧化物, 则荧光信号 ( )A增强 B降低C不变 D可能增强也可能降低10.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 过大的灯电流除了产生光谱干扰外, 还使发射共振线的谱线轮廓变宽. 这种变宽属于 ( )A自然变宽 B压力变宽C场致变宽 D多普勒变宽(热变宽)11. 指出下列哪种说法有错误? ( ) A原子荧光法中, 共振荧光发射的波长与光源的激发波
46、长相同 B与分子荧光法一样, 原子共振荧光发射波长比光源的激发波长长 C原子荧光法中, 荧光光谱较简单, 不需要高分辨率的分光计 D与分子荧光法一样, 原子荧光强度在低浓度范围内与荧光物质浓度成正比12. 原子吸收光谱是 ( ) A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时对光的选择吸收产生的 B基态原子吸收了特征辐射跃迁到激发态后又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 C分子的电子吸收特征辐射后跃迁到激发态所产生的 D基态原子吸收特征辐射后跃迁到激发态所产生的13. 原子吸收光谱仪与原子发射光谱仪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 ( )A透镜 B单色器C光电倍增管 D原子化器14. 荧光分析是基于测量 ( )A辐射的吸收 B辐射的发射C
47、辐射的散射 D辐射的折射15. 影响原子吸收线宽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宽度 B赫鲁兹马克变宽C斯塔克变宽 D多普勒变宽16. 可以消除原子吸收法中的物理干扰的方法是 ( )A加入释放剂 B加入保护剂C扣除背景 D采用标准加入法17. 在原子吸收法中, 能够导致谱线峰值产生位移和轮廓不对称的变宽应是( )A热变宽 B压力变宽C自吸变宽 D场致变宽18. 原子吸收法测定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的元素铝时, 需采用的火焰为 ( )A乙炔-空气 B乙炔-笑气C氧气-空气 D氧气-氩气19. 原子吸收线的劳伦茨变宽是基于 ( ) A原子的热运动 B原子与其它种类气体粒子的碰撞 C原子与同类气体粒子的碰撞 D外部电场对原子的影响20. 可以说明原子荧光光谱与原子发射光谱在产生原理上具有共同点的是 ( ) A辐射能使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 B辐射能使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 C能量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发射光谱D电、 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发射光谱21. 原子荧光的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封面制作比赛课件
- 地震反演技术课件
- 九年级下学期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总结
- 人事部个人上半年工作总结
- 2025公寓复杂房屋装修合同
- 2025年上海市新劳动合同范本(合同版本)
- 瑜伽老师合作合同范本
- 疫情防控安全教育课件
- 周年庆活动方案(8篇)
- 公司多人投资合同标准文本
- 不良资产尽职调查工作底稿表
- 社区获得性肺炎教学演示课件
- 面部整骨培训课件
- 《论犯罪与刑罚》书评
- 热固性聚苯板施工方案
- 马工程版《中国经济史》各章思考题答题要点及详解
-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解读与集体备课课件
- 台湾大学欧丽娟老师的中国文学史讲义
- 存货盘点安排通知盘点工作计划书物资盘点计划方案
- 客服电话服务标准
- 药店保健食品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