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与“大教育”_第1页
《课程标准》与“大教育”_第2页
《课程标准》与“大教育”_第3页
《课程标准》与“大教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课程标准与“大语文教育”仔细研究了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标”) ,我得出一个结论:课标全面体现了“大语文教育”的思想。近来查阅了许多研究和辅导新课标的文章后得知,原来有不少专家学者也认为课标体现了“大语文教育”的思想,甚至是倡导“大语文教育”的观念。例如人教社小学语文室主任、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在回答“课标倡导哪些课程理念”时就说:“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程标准 问答 , 见人教社网站/ 课程标准 / 语文) 再例如王锋 深入领会 语文课程标准 的精神内涵 一问说: 课程标准“尤其强调要营造大语文教育的氛围,无论是 &

2、amp;lsquo; 前言’部分,还是‘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 ’ 部分,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这个问题,强调要努力构建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大语文教育体系。”( 陕西教育 2019 年第 3 期)持相同观点者还有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周慧霞(见人教社网站/ 课程标准 /语文 / 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比较 ) ,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见小学语文教学 2019 年第 8 期 语文课程标准的新思路 )等。我认为,课标体现“大语文教育”的思想最突出的是下面几一,关于联系生活“大语文教育”思想的核

3、心是联系生活。张孝纯先生最初把“大语文教育”概括为四句话,第一句便是“联系社会生活”。后来他更准确地表述为“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顾黄初、 李杏葆两位先生在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一书中认为,联系生活的问题在我国长期没有解决好,是张孝纯先生最早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这一问题。新课标特别强调“与生活的联系”,有许多关于联系生活的规定。例如: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课程目标”的

4、“总目标”)在各“阶段目标”和“实施建议”中,更有大量关于生活的规定。我利用电脑的“查找”功能,将新课标搜索了一遍,发现“生活”一词在课标中竟出现了 21 次,它强调与生活的联系超过历次教学大纲。所以山东师范大学的潘庆玉先生说:“ ‘ 标准 ’ 深刻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想。 无论是对语文课程的特点、 语文教学过程建议的论述,还是对语文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说明,都体现了对社会生活所蕴涵的语文教育价值的关注,对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视。”(开放 · 务实 · 创新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特点刍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

5、科学版)2019年第 47 卷第 1 期)新课标还有一些要求虽然并没有用“联系生活”的字眼,但实际上也是要联系生活。例如它提出一个新观念叫做“体验”(“体验”一词共出现了 19 次) 。什么叫做“体验”?现代汉语词典 的解释是: “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据此我们可以说,“体验”是这样一个过程:首先要参加生活实践,然后是在此基础上感悟。因而没有生活,也就没有体验,没有感悟。生活的丰富与否,也决定了体验和感悟的多少。 又例如, “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说: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实践”其实也是生活;没有生活,在哪里实践呢?此外,“活动”、“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