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东科技大学高分子近代分析测试结课论文如何评价掺杂聚苯胺的结构和性能 班级: 高分子11-1 姓名: 李先贺 学号: 201101130718 如何评价掺杂聚苯胺的结构和性能摘 要:聚苯胺是导电高分子化合物中的一种极有应用前途的高分子材料。本文概述了聚苯胺的掺杂机制,以及列举了几种有机质子酸掺杂聚苯胺的结构与导电性能的关系,并对聚苯胺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乳液法合成不同摩尔比的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与磺基水杨酸(SSA)复合功能磺酸共掺杂的聚苯胺(PAn),并通过X 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红外光谱(FIIR)、电子顺磁共振谱(ESR)以及溶解性实验
2、对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掺杂体系中 n(DBSA)n(SSA)=13 时,所得的PAn 样品的电导率高达3.57 S/cm;复合功能磺酸掺杂所得PAn 的结晶性能、热稳定性能、掺杂程度以及溶解性能比单功能磺酸掺杂所得PAn 的高;电子顺磁共振谱结果表明,复合功能磺酸掺杂PAn 为自由电子自旋模型,属典型的PAn 盐形式。关键词:聚苯胺; 复合功能磺酸; 掺杂; 乳液聚合法;电导率;聚苯胺;由于聚苯胺单体价廉易得,合成工艺简单,很容易通过控制其掺杂度,使其实现从绝缘体到导体的转变,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导电高分子聚合物1。PAn 的掺杂通常采用的掺杂剂有无机酸和
3、有机磺酸两大类2。将无机酸掺杂虽然可以得到电导率较高的聚苯胺,但是其溶解性能和环境稳定性较差;有机大分子磺酸的熔点和沸点较高,在环境稳定性方面优于无机酸,它既含非极性基团,又含极性基团,因此,不仅可使掺杂态PAn 的电导率提高,而且可使其环境稳定性和在溶剂中的溶解性提高3。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功能磺酸掺杂聚苯胺的合成及其相关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47,然而,关于复合磺酸体系掺杂PAn的研究报道很少。杨庆浩等6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与对甲基苯磺酸(TSA)共掺杂PAn,其最高电导率可达1.1 S/cm,溶解性能也得到提高。在此,本文作者选取不同摩尔比的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
4、)与磺基水杨酸(SSA)组成复合磺酸掺杂体系,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复合磺酸掺杂PAn,并对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1. 聚苯胺的掺杂机制通过化学氧化或电化学氧化所合成的固体聚苯胺,同酸反应后导电率提高大约10个数量级,达到5200 S/cm ,再同碱反应,又回到绝缘状态。MacDiarmid首先将这种行为称为质子酸掺杂和反掺杂。质子酸掺杂,是聚苯胺区别于其它导电高分子的重要特征,它涉及质子的捕获和释放,但不涉及电子的得失,因而在表观上,不是一种氧化还原过程。但是,掺杂反应究竟是怎样进行的,掺杂态的聚苯胺究竟是什么结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清楚的。MacDiarmid根据聚苯胺的酸碱滴定曲线
5、Menardo C ,Nechtschein M,Rousseau A ,Travers J P ,Hany P. Synth Metals ,1988 ,25 :311322和掺杂聚苯胺具有强顺磁性的试验事实,提出了聚半醌自由基正离子模型,即极化子模型:这个模型表明,掺杂聚苯胺中有两种不同的N 原子和一种芳环。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景遐斌等根据得到的可溶性聚苯胺的UV-Vis、IR、Raman 以及NMR谱图可以看出,在HCl掺杂和NH3反掺杂过程中,能发生可逆的变化Jing Xiabin(景遐斌) ,Tang Jingsong (唐劲松) ,Wang Ying (王英) ,Lei Li
6、angcai (雷良才) ,Wang Baochen (王宝忱) ,Wang Fosong (王佛松) .Science in China ,Ser B(中国科学B 辑) ,1990 , (1) :1520, Jing X B ,Tang J S ,Wang Y,Lei L C ,Wang B C ,Wang F S. Science in China ,Ser B(Eng) ,1990 ,33 (7) :787794。分析这些变化,得到几个基本的结论:(1)聚苯胺原有的苯环和醌环结构在掺杂态中不复存在,所变成的新结构又互不相同;(2)某些N原子被质子化,由质子携带的正电荷被离域到邻近的芳环上
7、;(3)发生了从苯环至醌环的电荷转移。这些结构用极化子晶格模型是无法解释的,于是,他们提出了“四环苯醌变体”模型Jing Xiabin(景遐斌) ,Tang Jingsong (唐劲松) ,Wang Ying (王英) ,Lei Liangcai (雷良才) ,Wang Baochen (王宝忱) ,Wang Fosong (王佛松) .Science in China ,Ser B(中国科学B 辑) ,1990 , (1) :152029 Jing X B ,Tang J S ,Wang Y,Lei L C ,Wang B C ,Wang F S. Science in China ,Ser
8、 B(Eng) ,1990 ,33 (7) :78779430 Zhou Yuqing(周宇清) ,Lei Liangcai (雷良才) ,Jing Xiabin(景遐斌) ,Tang Jingsong(唐劲松) ,Wang Fosong(王佛松) ,Tian Zhongqun(田中群) .Acta Polymerica Sinica (高分子学报) ,1992 , (4) :438443:它表示一个重复单元由3种共4个芳环(Q+2B1+2B2)和两种氮原子(N+,N+)组成;在重复单元内存在正电荷的分布;掺杂剂负离子处于Q环的附近,但不一定连接在哪一个氮原子上。将聚甲基苯胺跟适当的氧化剂和还
9、原剂反应,可以获得不同氧化程度的稳定的聚合物,它们都可以同酸反应,但反应产物的导电率却有很大差别,最高氧化态和最高还原态的聚合物的酸化产物,导电率很低,导电率最高的酸化产物是由苯二胺和醌二亚胺摩尔比11 的聚合物得到的Wang L X,Jing X B ,Wang F S. Synth Metals ,1989 ,29 :E363E370, Wang Lixiang(王利祥) ,Li Ji (李季) ,Jiang Hai (姜海) ,Wang Xianhong (王献红) ,Jing Xiabin (景遐斌) ,Wang Fosong (王佛松) . Acta ChimicaSinica (化
10、学学报) ,1994 ,52 :779783。这说明苯二胺和醌二亚胺的相邻并存,是聚苯胺掺杂导电的必要条件。 从这个实验,还得出一个结论,不同氧化态的聚苯胺都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但不一定是掺杂;掺杂是一个特殊的成盐反应,它的特殊性就在于伴有分子链上的部分的电荷转移和氧化还原。这样“成盐”和“掺杂”这两个概念就被完全区别开来了。根据上述模型,他们推断聚苯胺的掺杂反应如下2830 它说明(1)聚苯胺的掺杂,从醌二亚胺上氮原子的质子化开始;(2) 醌亚胺环得到电子而部分还原,苯二胺单元失去电子而部分氧化,这样本来由质子携带的正电荷离域化到4个芳环的范围,换句话说,聚苯胺的质子酸掺杂,本质上是一种分子
11、内的氧化还原反应; (3) 掺杂后的分子依然记忆着掺杂前的结构,分子链上的电荷转移和氧化还原,并没有使分子链完全均匀化。景遐斌,王利祥,王献红,耿延候,王佛松.导电聚苯胺的合成、结构、性能和应用,高分子学报,2005,655-6632. 有机质子酸掺杂剂能够提供较高H+浓度的浓盐酸、浓硫酸等无机强酸是过去研究中常用的掺杂剂, 但是,在电子应用中,小分子无机酸会缓慢的释放并腐蚀其它器件,同时伴随着电导率的下降,特别是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中更剧烈。因此,有机质子酸被用来取代无机强酸,特别是樟脑磺酸(CSA) 和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 等有机酸在提高电导率和改善掺杂聚苯胺溶解性等方面表现出的良好潜
12、力。2.1 磺酸基化合物有机磺酸基化合物由于酸性较强,一直以来都是掺杂聚苯胺的重要的研究对象。Majidi 等在对樟脑磺酸掺杂的聚苯胺研究中,通过圆振二色性光谱的观察,证明聚苯胺在有机酸掺杂时具有对映选择性,随樟脑磺酸中不同位置阴离子的参与,会优先产生单螺旋的聚合物链。 Majidi M R , Kane2Maguire L A P , Wallace G G. Chemical generation of optically active polyaniline via the doping of emeraldine base with ( + )2 or (2)2camphorsulfo
13、nic acid. Pol2 ymer , 1995 , 36 (18) : 3597 Cao 等报道了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和樟脑磺酸(CSA)掺杂的聚苯胺可以溶于氯仿或邻甲酚等有机溶剂。 Y. Cao, P. Smith, A.J. Heeger, Synth. Met. 48_1992.91., Y. Cao, P. Smith, Polymer 34_1993.3139 可以通过这种特性制作柔软的光发射二极管。 G. Gustafsson, Y. Cao, G.M. Treac, F. Klavetter, N. Colaneri, A.J. Heeger, Nature 357_
14、1992.477.Jamshid等通过研究樟脑磺酸掺杂聚苯胺指出,掺杂的聚苯胺在溶液中的链构象,影响了其制成固体器件的导电性。 Jamshid K. Avlyanov, Yonggang Min, Alan G. MacDiarmid, Arthur J. Epstein Polyaniline: conformational changes induced in solution by variation of solvent and doping level Synthetic Metals 72 (1995) 65-71在溶液中,聚合物链的膨胀,使得链旋转而造成的聚苯胺骨架的键的结合缺陷
15、减少,增加了高分子链的极子离域效应,使聚苯胺的导电性增强。樟脑磺酸掺杂的聚苯胺溶于邻甲酚浇铸成膜后其电导率可达400 S/cm。 MacDiarmid, A. G. Synth. Met. 1997, 84,27. Zhang 等Keqing Zhanga and Xinli Jinga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aniline with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Polym. Adv. Technol. 2009, 20 689695 比较了对甲苯磺酸(TSA),甲基磺酸(MSA)对聚苯胺的掺杂效果。相对
16、于TSA,分子体积较小的MSA更容易扩散到聚苯胺固体颗粒中,掺杂效果更好,得到的电导率更高(32。5 S/cm)。另外,MSA的挥发性比盐酸弱,因此用MSA掺杂后的聚苯胺的电导率也高于使用盐酸掺杂的聚苯胺。 a bFig. 2 . a. Molecular structure of hydrogensulfated fullerenol b.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zipping effect by doping of polyaniline emeraldine base chains with the hydrogensulfated fuller
17、enol derivatives containing multiple -OSO3H groups.Dai等研究了磺酸取代富勒烯掺杂聚苯胺发现掺杂聚苯胺产生了非定域极化和间带跃迁。 Doping of Conducting Polymers by Sulfonated Fullerene Derivatives and DendrimersLiming Dai,* Jianping Lu, Barry Matthews, and Albert W. H. Mau* J. Phys. Chem. B 1998, 102, 4049-4053 除了初级掺杂,通过-OSO3H基团的质子酸掺杂,磺酸
18、取代富勒烯也作二次掺杂剂使聚苯胺产生离域极化,从而拉直聚苯胺分子链。由于磺酸取代富勒烯上的-OSO3H的“多臂结构”与聚苯胺链的“多点连接”形成如图2.b的“之”字形结构的二次掺杂展开了聚苯胺链的卷曲结构。该掺杂化合物的电导率在室温下可达100 S/cm。1 实 验1.1 试 剂试剂有:苯胺(使用前需经二次蒸馏),过硫酸铵(APS)、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磺基水杨酸(SSA)、无水乙醇、二甲苯,均为分析纯试剂。1.2 性能测试与表征红外光谱测试在Nicolet550型FTIR 红外光谱仪(美国Nicolet 公司制造)上进行;采用SX1934(SZ82)数字式四探针电导率测试仪(苏州电讯
19、仪器厂制造)测试电导率;采用Setaram DSC141 型热分析仪进行热重分析,升温速度为 10 /min,温度范围为25600 ;电子顺磁共振谱(ESR)在JEOL JESFA200ESR 谱仪上获得;产率参照文献6中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称取一定量样品(记为m)溶于20 mL 溶剂,恒温(25 )磁力搅拌 24 h后离心分离出不溶物,将不溶物洗涤、干燥、称重( 记为m1) , 得溶解率=(mm1)/m×100%。1.3 掺杂态PAn 的合成称取一定量苯胺单体于三颈瓶反应器中,然后,向反应器中加入一定摩尔比的DBSA 和SSA 的水溶液100 mL,搅拌片刻加入25 mL 二甲苯,继
20、续搅拌30 min 使体系形成均匀的乳白色乳液。向体系中缓慢滴加一定量的1 mol/L 过硫酸铵(APS)溶液,控制温度(1215 )反应 4 h,产物经破乳,抽滤、洗涤、烘干、研磨,制得产品。单磺酸掺杂PAn 记为PAnDBSA(DBSA 掺杂)和PAnSSA(SSA 掺杂)。2 结果与讨论2.1 产率和电导率分析表1 所示为PAn 样品的相关数据。由表1 可以看出,当掺杂体系中n(DBSA)n(SSA)=1 3时,样品的产率(掺杂态产品中由于含有掺杂酸对阴离子,因此,掺杂率较高时产率能超过100%6,这种产率表示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掺杂率)和电导率都高,分别为122.0%和3.57 S/
21、cm,与单磺酸掺杂PAnDBSA 和PAnSSA 样品相比均有较大提高。电导率主要由所得PAn 链的电荷密度、电荷运动性的变化、掺杂程度、结构以及游离磺酸的含量等因素决定。复合磺酸掺杂体系中,SSA 与DBSA 协同进入聚苯胺骨架,使聚苯胺分子以伸展链构象存在,降低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利于电荷的离域和电荷运动性的增强,从而使样品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掺杂率。当掺杂体系中n(DBSA)n(SSA)=1 3 时,PAn 电导率达到最大值,说明掺杂基本达到饱和状态,电荷离域程度和电荷运动性达到最大值,附在PAn 分子链骨架上的对阴离子数目最多,因此,产率也达到最大值;而n(DBSA) n(SSA)过
22、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掺杂,导致电导率和产率降低,这主要是受反应过程中不同磺酸的给质子性、含量、分子体积(即空间位阻)、掺杂能力和水溶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也受SSA 和DBSA 之间的竞争反应及其互溶性等因素的制约6。注:当DBSA掺杂时,PAn样品的产率和电导率分别为89.9%和2.58 S/cm;当SSA 掺杂时,PAn 样品的产率和电导率分别为73.5%和2.63 S/cm。 2.2 XRD 分析图1 所示为不同PAn 样品的X 射线衍射图谱。由图1 可见,所有样品均具有类似的衍射图形,都在2为20°和25°处出现强度大而尖锐的衍射峰,说明所有的PAn样品均为部分结晶8。由
23、图1还可见,n(DBSA) n(SSA)=13的样品与PAnDBSA和PAnSSA样品相比,其衍射峰的强度更大,说明复合磺酸掺杂PAn 分子链的有序性和结晶性更高。XRD 分析结果说明,复合磺酸体系相对单磺酸掺杂体系更有利于提高PAn分子链的规整性,这也是复合磺酸体系中DBSA 与SSA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3 TGA 分析图2 所示为不同PAn 样品的热重曲线。可见,不同PAn 样品均呈现3 个主要质量损失峰。第1 个峰的质量损失为5%8%,这是失去残留水分所致;第2个质量损失峰从220 开始,质量损失为18%36%,这是由于失去掺杂剂和部分齐聚物;在330440 所观察到的平缓而又宽广
24、的质量损失曲线是聚合物的分解造成的5。n(DBSA) n(SSA)=1 3 的样品(初始分解温度约为440 )与单磺酸掺杂PAn样品(PAnDBSA样品初始分解温度约为400 ,PAnSSA 样品初始分解温度约为 340 )相比,质量损失曲线更加平稳,初始分解温度更高,热稳定性更强TGA 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合磺酸掺杂体系制备PAn,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热稳定性。此结果与XRD 分析结果相吻合。2.4 溶解性能PAn 样品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率数据如表2 所示。由表2 可知,n(DBSA) n(SSA)=13的样品在不同有机溶剂(甲基亚砜、丙酮、间甲酚、二甲苯)中的溶解率均比单磺酸掺杂的PAn 样品(
25、PAnDBSA 和PAnSSA)的溶解率高。这主要是掺杂态PAn 的结构、游离磺酸和空间位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5 红外光谱分析图3 所示为不同PAn 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其主要红外吸收峰数据见表3。由图3 可见,1 302 和1 250 cm1附近的吸收峰分别对应NH 伸缩振动和苯环中CN 不对称伸缩振动;在1 562 cm1 出现的吸收峰对应醌式结构特吸收峰(N=Q=N),在1 480 cm1 出现的吸收峰对应苯式结构特征吸收峰(NBN),在805 cm1出现的一定强度的吸收峰对应于1,4二取代苯9,在1 135 cm1 附近出现的宽而强的峰是PAn 中N=Q=N 的模式吸收振动峰10
26、,在518 cm1 附近的吸收峰证实了SO3 组分的存在由表3 可知,n(DBSA)n(SSA)=1 3 的样品与单磺酸掺杂PAn 样品相比,一些特征IR 吸收峰的位置发生了位移。在单磺酸掺杂PAn 样品中,1 578 和1 4901 502 cm1 处的吸收峰在复合磺酸掺杂PAn 样品中向低频方向移动了1022 cm1,证明复合磺酸掺杂PAn的分子链离域程度更大,电子云密度下降,原子间力常数更低。该结果表明复合磺酸掺杂体系比单磺酸掺杂体系更有利于PAn 的掺杂,而掺杂程度增大也使得其导电性增强,溶解性能更好。2.6 ESR 分析ESR 是研究聚合物导电机理必不可缺的手段,因为它是检测聚合物中
27、极化子的惟一直接方法。ESR 还能从信号的g 因子11推知导电链中的杂原子种类,从峰宽得到自旋电子活动性等其他方法难以得到的信息。图4 所示为各PAn 样品的电子顺磁共振谱图。由图4 可见,它显示了单一的信号,没有超精细结构。超精细分裂现象反映未成对电子与所在顺磁分子中磁性核相偶合的情况。固体样品通常不出现超精细结构,这是原子与原子间的距离较近,邻近自由基间的相互影响较强的缘故。固体PAn 样品也是如此。各PAn 样品的g 因子在2.001 002.00 141 范围内,与自由电子g 因子(2.002 3)接近,说明PAn 掺杂后,所产生的自由基阳离子具有自由电子的性质,而正是自由基阳离子在整
28、个分子链上的离域使PAn 产生导电性。正峰与负峰的高度比也接近1,表明各样品均为自由电子自旋模型;各 PAn 样品(包括 n(DBSA) n(SSA)=13 样品)的线宽均为典型的 PAn 盐形式。分析结果还表明,各样品的自旋浓度几乎在同一个数量级,n(DBSA)n(SSA)=13 样品的电导率要明显高于单磺酸掺杂PAn 样品电导率,这证明了电导率与自旋浓度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与P. Swapna Rao 等的报道结果一致5。3 结 论a. 采用复合功能磺酸掺杂体系制备PAn,当掺杂体系中n(DBSA) n(SSA)=1 3 时,产品的产率和电导率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2%和3.57 S/c
29、m。b. 复合功能磺酸掺杂所得PAn 的结晶性能更好,结晶度更高;复合磺酸掺杂PAn 的热稳定性能更好,其初始分解温度约为440 ,分别比单磺酸掺杂样品PAnDBSA(初始分解温度约为400 )和PAnSSA(初始分解温度约为340 )高出约40 和 100 。c. 复合磺酸掺杂PAn 的掺杂程度及溶解性能与单磺酸掺杂样品PAnDBSA 和PAnSSA 的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d. 复合磺酸掺杂PAn 为自由电子自旋模型,属典型的PAn 盐;PAn 电导率与其自旋浓度之间无直接联系。参考文献:1 傅和青, 张心亚, 黄 洪, 等. 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胺及其导电性能J. 化工学报, 2005,
30、 56(9): 17901793.FU He-qing, ZHANG Xin-ya, HUANG Hong, et al.Conductivity property of polyaniline synthesized by emulsionpolymerizationJ. 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2005, 56(9): 17901793.2 马 利, 刘 昊, 甘孟瑜, 等. 乳液法合成磺基水杨酸掺杂纳米聚苯胺J. 表面技术, 2006, 35(4): 4245.MA Li, LIU Hao, GAN Meng-yu, e
31、t al. Synthesis ofnanopolyaniline doped by sulfosalicylic acid with emulsionpolymerizationJ. Surface Technology, 2006, 35(4): 4245.3 颜海燕, 胡志毅, 寇开昌, 等. 功能磺酸掺杂聚苯胺的电导率及其光谱特性研究J. 材料工程, 2005(1): 5052.YAN Hai-yan, HU Zhi-yi, KOU Kai-chang, et al. Study onconductivity and spectra of polyaniline doped with
32、functionalsulfonic acidsJ.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5(1): 5052.4 Neoh K G, Pun M Y, Kang E T. Polyaniline treated with organicacids: Doping characteristics and stabilityJ. Synthetic Metals,1995, 73(3):209215.5 Swapna Rao P, Subrahmanya S, Sathyanarayana D N. Inverseemulsion polymerization: a new ro
33、ute for the synthesis ofconducting polyanilineJ. Synthetic Metals, 2002, 128(3):311316.6 杨庆浩, 王杨勇, 程光旭. 复合磺酸体系原位聚合聚苯胺性能研究J. 材料工程, 2005(5): 3033.YANG Qing-hao, WANG Yang-yong, CHENG Guang-xu.Study on property of polyaniline in-situ synthesized frommultiple sulfonic acids mediumJ. Materials Engineering,20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橱柜购销与安装工程合同
- 招聘服务合同
- 内部施工合同协议
- 城市规划咨询顾问合同
- 家装使用装修合同
- 工业自动化设备采购及安装服务合同
- 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合作合同
- Unit 2More than fun Presenting ideas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文学与新女性》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摄影测量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套精品课件
- 新公务员法培训课件
- 领导干部的国学修养讲义
- 05-第三章-环境污染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生物转化幻灯片
- 公司精益改善项目推进管理制度及激励方案
- 工科高等数学(下)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上海海洋大学
- oppor11t刷全网通改全教程
- 儿童羽毛球教程
- 福建某机场二次雷达站基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内部控制-仓储与存货循环调查问卷
- 流程成熟度模型(PEMM)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