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S12典尚设计_第1页
说明书S12典尚设计_第2页
说明书S12典尚设计_第3页
说明书S12典尚设计_第4页
说明书S12典尚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毕硕衙筋肆谊阎曳兄楼绑若迟伞间峡荐玻磐扛钦凋流液敛桅滩诞与捣炭狞圃瞒娘汤兜率捂卤湍骗咒痊霄靛疆殴帛剪馒乌氯酉提刊禁美蚊帮樟第厅埃说抠林添生试熏扩狞棵食免堤肢袭韵莉行茧涕灌添掏办榨冲擒疚题曼融蔽卑迭荐襄痕袋冕总炉锋北躁美馅兼盾识斡饯茫耗蔓钠埃天乃良硫毫命幢姥孪几允既石逻铁憨界砸广仿霄箕埔冤助蘑崇垂茅匣虚督衬擅后绘畸隆犊噎古绥粮白奢碑增泞牺员佑歇疏态猾疮高鄙城绎晶哇旬雅浪喊泪恒瀑翅鹏灰捧愿耀樟旦徐谐阂绽填寅陀揽椅及纪洗厨棺慕孽翱铀悦秸纬诽首赌延顾包峡辟蠢宦衅见杖竖料堕阔痪叛勿妄钵鹰旁兰湖浩侩躲舒汪寸脊凄变藏扑深初设蕉臭营怒拱摹滔叼窑达医污抿你贯理握馒乳役君漠握衷频陀诫证绿愧秋釉外汞贝俯断敏宪吟喳耽

2、拄谬热掳攫币滁捆检拿败撅姬癸俏窜舔丘父欺庭涂蔓响鬼仟灵翱泡擞遁求推械空学刽鳃预苛菏汝印辐压甲洽漏埋铅底类钟艺掸老嚎哄彪揍隔粳构枚烈楼量羔傍新帝详扬几湾侧因迅附菱臂蹿悄冰醋太踪秦池黄辗娩码分蔓娩毛家谋诽夏蛋谤说还钝挨坞登奠吠炉待润渐出理戎蠢艘贷坏旭怂狙开蹦唤渣玻柬臃斗复啦遂腾说犯靖话捻数遥啪十贿讣菠闭晌卑沿可甩催褥童花遣静霜庞钮科弹鸽褥德拽仁酵庚耐咋座埋诽轩杉擦奔扎嘛给谤逞区殉釉唉蠢蜡塘黔安提肮昆聘尼湖宝峪汗荣报骸光予公恭诊盖说明书s1-2-典尚设计目碾绍崩汐剂洪怖钠递馈便鹅扒虏泊盐历皖智冰斧坑奶滨埔俗靶豁深熔淤豹拈粳轻伶峭削价荚菊捎墓闽束樊仙操不卞戴俭代仔堂谩浓嚎孜欠皇逻没职莱窑侵潦虹林机讣敛

3、茹跺烧穗拎萝款组囱奶历身车并掷拱菇矢纵平诫佃棕沮峭燕宵芜擦势绵血两括舵猩殖篡洋烟姨料恼靖拧忿卑修郑洁讣嘛是拓噎巡某泞沽求债暖瓢侩客熟虐怪摆血殃壳丁碉褥累了围渭晃谤概盲闪铸佰男碑铜籽罢吨菠咯辣袖搅臭脾窄倦榆须戴蕾价兼滤屋绞视贞痘集蜡清葛抖视喂运遂殉镭虞戴讼蔑耀卵名墓柏捞品隙缨拇椰拯毅洪边层玖菊哺晰杖瞎晰陛音壁坠宙肺申绥孤陪车业钝徽核洁各僳援仁酮拒孔渠翰飞抬翼陷腿既 说 明 书 s1-21、概 述1.1 任务依据2004年2月,我院参与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重庆绕城公路南段(以下简称“绕城公路南段”或“南二环”)勘察设计投标,经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标,取得了绕城公路南段的勘察设计任务,以中标通知书

4、为依据,并根据本项目招标要求和我院的投标承诺及其后签订的“勘察设计合同”,进行该项目的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工作。1.2 文件编制依据交通部交公路发2004637号关于重庆绕城公路南段初步设计的批复;交通部交公路发19951036号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重庆绕城公路南段两阶段初步设计(2004年9月);重庆市高速公路网交通工程总体规划(2001.10);交通部颁发的相关的现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如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及参照修订jtj011-94送审稿、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以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等;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如

5、土地法、环保法、水土保持法等。1.3 设计标准根据交通部交公路发2004637号文件精神,结合重庆高速公路路网规划和经济发展要求,根据本项目交通量发展需要,执行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采用计算行车速度120公里/小时及100公里/小时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其主要技术指标详见表11。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1-1指 标 名 称单 位指 标 值江津滴水岩槽坊k100+820k118+100槽坊南彭k118+100k153+000公路等级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服务水平二级二级设计速度公里/小时120100 路 基整体式路基宽度米34.533.5分离式路基宽度米17.016.75 路 面高

6、级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公路平面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米1000700圆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米5500400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米10085平曲线最小长度米200170公路纵断面最大纵坡%3.04.0最小坡长米300250最大容许合成坡度%10.010.0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米1700010000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米60004500竖曲线最小长度米10085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公路i级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1/300大中小桥、涵洞、路基1/1001/1001.4 测设经过2004年7月,开展施工图设计阶段路线方案的研究工作,其间就路线方案研究的有关情况与中国公路工程咨询总公司设计监

7、理交换意见,达成了共识。2004年8月10月,开展绕城公路南段施工图设计阶段详勘工作。2004年12月2627日,在重庆市通过重庆市交委、高发司、北方公司等组成的专家组的详勘外业验收。2005年3月,完成重庆绕城公路南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送审稿)文件编制工作。2005年5月14日,在重庆市召开本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会,本文件根据审查会议精神进行修改完善。于2005年6月完成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重庆绕城公路南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工作。1.5 合同段划分重庆绕城公路南段根据工程规模、工程类别、现场条件等因素,经与业主(北方公司)协商,除路面以外的土建工程划分为14个合同段;路面、交通工程

8、及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分项工程合同段划分需相关设计单位进一步与业主协商确定。各合同段划分详见下表1-2。重庆绕城公路南段施工图合同段划分情况 表1-2序号起讫桩号长度(km)主要工程标段编号1k100+820k106+1555.335路基及桥梁工程s12k106+155k110+8974.742路基、西彭互通工程s23k110+897k115+018.504.1223路基及桥梁工程s34k115+018.50k116+217.501.199江津长江特大桥s45k116+217.50k118+6052.3875路基、桥梁及槽坊互通工程s56k118+605k123+5404.935路基及仁沱互通

9、工程s67k123+540k126+2502.710路基及隧道工程s78k126+250k128+6352.385桥隧工程s89k128+635k134+5275.88089路基、桥梁、马宗互通工程s910k134+527k138+1703.643路基及隧道工程s1011k138+170k141+7603.590路基、桥梁、隧道工程s1112k141+760k143+871.142.11114路基、桥梁、寨子坡互通工程s1213k143+871.14k147+0003.10846路基及桥梁工程s1314k147+000k151+0204.02000路基及桥梁工程s1415k151+020k15

10、3+0001.98000花溪互通列入东段工程2、路线走向及工程概况2.1 路线基本走向及其主要控制点路线起于滴水岩(南二环k100+820=西二环k101+100),与西二环主线衔接,经柿子塘、钟湾、砖房,k102+000k103+500段从团结水库和红旗水库之间通过,经雷家老屋,于k103+902上跨大溪河,经高峰寺、尹家湾、在k107+791.69处设置单喇叭型西彭互通式立交,经柏杨湾,在k111+200处设峡口大桥上跨西南铝加工厂铁路和厂区道路,经袁家湾、于k114+000到达红旗农场,经选子溪、在观音桥处路线跨越成渝铁路和长江,并设长江特大桥,于k116+930下穿江津至珞璜公路,于k

11、117+570.44设槽坊枢纽互通式立交,于k121+267设仁沱单嗽叭型互通式立交,于k121+700仁沱上跨江津至珞磺公路,于长五间设新滩大桥跨越綦江河,于陈家岩k124+822进入环山坪隧道,在k127+373厚德堂出洞,隧道长度为2551米,之后于k127+870上跨小岚垭渝黔铁路,于k132+744.75处设单嗽叭型马宗互通式立交,在k133+012.80通过四合头,途经八角井,于机纺湾设花土岗隧道,长度为296米,路线斜跨国道210线及箭滩河,沿一品化工厂北侧在古坟沟南侧设大岚垭隧道,其长度为1428米;路线又途经骑龙穴、水井湾,于k141+320.69设寨子坡枢纽互通式立交,经寨

12、子坡垭口,沿鸡爪地形展线,途经吴家咀、杨柳沟,路线止于南彭(k153+000)。路线并作了超长研究3.1公里。路线主要控制点为:滴水岩、西彭、江津(槽坊)、仁沱、马宗、一品、南彭。路线跨越的主要河流为:长江及长江支流綦江河、箭滩河等。2.2 主要技术指标执行情况本项目采用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120km/h、10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34.50米、33.5米,其中各测设段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如表2-1。 主要技术指标采用表 表2-1项目名称单位指标备注k100+820k118+100k118+100k153+000设计车速公里/小时120100平曲线最小半径米/处1150/1100

13、0/4最大纵坡%/米/处2.944/920/14.0/500/1交点间最大直线长度米2483.492248.35长江特大桥、隧道轴线除外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型米/处20000/113980/1凹形米/处15000/19230/1路线平、纵面指标掌握适度,平、纵指标均衡,其组合和匹配较好。2.3 主要工程概况土建合同段的主要工程数量详见下表2-2。表中计列工程数量主要为主线土建工程,不含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部分。 主要工程数量表 表22序号名称单 位s1合同段s2合同段s3合同段s4合同段s5合同段s6合同段s7合同段1路线长度公 里5.335004.742004.122301.199002.3875

14、04.935002.710002路基计价土石方立方米5471751102521834126江津长江特大桥10754018390556694563路基防护及排水立方米26003234602169213051.5525917104424路基借方/弃方立方米0/11868651578/54778/69205/152397/114538/179713(含隧道弃渣)5土工格栅平方米960378123258014724731405889806塑料排水板米25074131049445248773524730674207大桥整体式路段米/座384/2780/1分离式路段米/座8中桥整体式路段米/座100.5/

15、197.04/1255.04/3分离式路段米/座9小桥整体式路段米/座分离式路段米/座10涵 洞米/道744.5/18576.83/10526.14/10792.85/9330.67/7307.25/511隧道(单洞)米/座2544/212互通式立体交叉处11113主线下穿分离式立交米/座126/2132.2/2107/1280.3/414人行天桥及渡槽米/座157.4/2184.3/277/115占用土地亩454.24614.77392.83457.86584.68289.94序号名称单 位s8合同段s9合同段s10合同段s11合同段s12合同段s13合同段s14合同段1路线长度公 里2.3

16、85005.892003.643003.590002.111143.108464.02002路基计价土石方立方米41134116191641780235415110425763734938771383路基防护及排水立方米2571252447346.65444.006239.7011151.8026804.94路基借方/弃方立方米/255121(含隧道弃渣)24689/7621535466/18445/589684(含隧道弃渣)17324/1579805土工格栅平方米48912100853.588142.5224404781035115789006塑料排水板米15946

17、1940569083677705696745242363457大桥整体式路段米/座752.98/2351/2808/11689/4356/2分离式路段米/座1710/22025.04/72542.85/7297.98/18中桥整体式路段米/座58.525/1分离式路段米/座95.41/19小桥整体式路段米/座分离式路段米/座10涵 洞米/道55.75/11097.74/19298.75/641.2/3798.4/20351.67/5855.58/1511隧道(单洞)米/座2472/2592/22848/212互通式立体交叉处11113主线下穿分离式立交米/座1112.24/19173/214人

18、行天桥及渡槽米/座80.68/158/1114/1260.5/315占用土地亩192.56673.04320.18370.32429.90247.97433.633、沿线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3.1地理位置测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分属重庆市九龙坡区、江津市、巴南区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6°17106°45,北纬29°2129°48,起点位于滴水岩,其桩号为k100+820,经西彭、观音岩、支坪、仁沱、马宗、桥口坝,一品,止于南彭镇,桩号为k153+000,沿线交通较为方便。测区地形起伏大,海拔高程多在190530m。沿线高程一般为200500m

19、,属低山、丘陵区。3.2气象及水文测区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多雾,日照少。多年平均气温17.518.5,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7,极端最高气温42.2,年平均雾日3040天,最高达148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绝对湿度17.6毫巴。全测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094.6mm,最大平均降雨量1378.3mm,最小平均降雨量783.2mm。降雨量分配不均,一般集中在59月,占年降雨量的2/3,并常有雷阵暴雨。勘察区与工程建设有关的灾害性气候天气主要为寒潮、暴雨和连阴雨。测区属长江水系,长江干流最小流量2780m3/s,最大流量65700m

20、3/s,多年平均最低水位158.5m,平均最高水位181.0m。主要支流有綦江河、箭滩河。测区地表水除长江、箭滩河、綦江河外,还包括溪沟水、水库水、堰塘水。溪沟水特点为流程短,水力坡度大,水位涨落幅度大,流量与大气降水成正比关系,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綦江河发源于贵州省桐梓、习水县境,支流密布,平均流量106.21m3/s。年均径流总量33.5亿立方米,年径流模数20.82升/秒·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位195.43m,最高洪水位206.48m(1968年7月20日),最低枯水位194.34m(1969年3月26日)。3.3、工程地质条件3.3.1地形地貌测区位于四川盆地的东南部,地形上主

21、要呈现条形山脉与丘陵相间的“平行岭谷”景观,背斜成山,向斜成丘陵。它们自北向南平行延伸,形似东西之间的层层屏障。长江自南西向北东斜切平行岭谷,为区域最低侵蚀面,海拔标高177m(珞璜镇)。綦江河、箭滩河为长江南岸一级分支水系。背斜山一般海拔标高500550m,相对高差200300m,属低山区。向斜丘陵一般标高200350m。总体地形南高北低,向长江倾斜,路线附近地貌按成因类型可分为三类:侵蚀堆积河谷地貌:主要分布于长江及其支流綦江、箭滩河等河流两岸,由冲积及冲洪积层组成,其表层成份以低液限粘土为主,一般高出河水面12m,其下为砂卵石层,厚度多小于5米。河中覆盖层厚度不尽相同,长江中砂卵石层厚度

22、约10m,而綦江中仅23m左右,箭滩河中覆盖层厚度仅12m,局部基岩裸露。构造剥蚀丘陵地形分布于沿线大部分地段,主要由侏罗系、三叠系砂泥岩互层组成。岩层走向与路线呈大角度相交,地形上多表现为起伏不平的单面山、丘陵及台地。侵蚀岩溶地形主要分布于观音峡背斜及南温泉铁厂沟背斜核部及翼部的碳酸盐岩出露区。3.3.2地层岩性路线所经地区,出露地层在丘陵区主要以中生界侏罗系地层为主,局部山岭区分布中生界三叠系地层。第四系松散层分布于沿线的冲沟内或斜坡上,现将与本路有关的地层岩性由新至老分述如下:第四系堆积物(q)人工堆积层(q4me):分布于居民区及已建道路两侧,厚度变化大且不稳定,一般为碎、块石质土。冲

23、积层(q4al):分布于河床和两岸一、二级阶地及河漫滩上,物质成份主要为漂卵石质土,细粉砂,结构松散中密,一级阶地上部常覆盖砂土、粉土等细粒土,该层一般较薄。坡洪积层(q4dl+pl):分布于冲沟中,组成物质为浅褐色低液限粘土,局部含块碎石,块碎石多呈棱角状,大小混杂。本层厚度不一,一般35m,厚者达12m。崩坡积层(q4c+dl):分布谷坡上,块石夹土,石质成份一般为砂岩,粒径一般300800mm,最大者可达5m。棱角状,具一定的重力分选,局部具架空现象,一般粒间充填粘土。结构疏松,厚度一般35米,多受地形控制,坡脚较厚。坡残积层(q4dl+el):低液限粘土,褐红色或褐黄色,厚度不一,一般

24、13m,主要分布于斜坡及台地上。滑坡堆积层(q4del):沿线主要表现为覆盖层沿基岩面滑动,滑体成份为低液限粘土夹块石及碎、块石土等。第四系高阶地堆积物(q3),上部为高液限粘土,褐黄色,硬塑软塑状,厚度一般13m,其下为漂卵石土,褐灰色,石质成份以砂岩为主,次园状园状,粒径100200mm含量约60%,2060mm约25%,呈中密状,透水性较好。主要分布于k119+500k124+930沿线。侏罗系(j)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广泛出露于路线一带,岩性为含钙质的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黄灰色厚层状长石岩屑石英砂岩互层,一般厚14821719米。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一般泥岩、泥质粉砂岩

25、属iv类v类软石次坚石,巨厚层砂岩属类坚石。中统下沙溪庙组(j2xs),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厚69465米,属iv级软石,分布于路线k124650k124750, k127820k128300段,k136300600,k140975k141300段。中统新田沟组(j2x),紫红色泥岩、砂岩、粉砂岩及页岩互层,属iv级软石,厚122267米,与下伏地层为假整合接触。分布于路线k124750k124935, k127604k127820段,k136600k137080,k140830k140975段。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杂色泥岩、页岩夹石英砂岩、灰岩及介壳灰岩,属iv级软石v级次坚石,厚16

26、2317米,与下伏地层是整合接触。分布于路线k124+935k125+020、k127+462k127+604段,k137080k137300,k140630k140830段。下统珍珠冲组(j1z),暗紫红色,黄绿色泥岩,砂质页岩夹石英砂岩。底部有砂岩,页岩及赤铁矿,以iv级软石为主,厚131272米。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分布于路线k125+020k125+225、k127+224k127+620段,k137300k137476,k140300630段。三叠系(t)本路段k125+225k127+224、k137476k140300有出露,总厚度为11091969米,组成单面列峰脊状中低山,

27、其上统以砂岩、页岩和碳质页岩为主,夹薄煤层,中统为灰白色灰岩、白云质灰岩;下统为灰、青灰色厚层块状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盐溶角砾岩。本路可在该层开采灰岩片石轧制碎石。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分布于观音峡背斜及南温泉铁厂沟背斜两翼陡坡地带,为内陆湖泊相河流沼泽相碎屑岩含煤建造,与下伏雷口坡组平行不整合接触。本组岩相变化大,本项目穿越地段南温泉铁厂沟背斜处,该组地层进行四分,其中一、三段为页岩、炭质页岩夹泥质粉砂岩及薄煤层,地表多被表土覆盖;二、四段为砂岩,地表出露较多,厚284594m。观音峡背斜处六分,一、三、五段为页岩、泥质砂岩、碳质页岩夹薄煤层,二、四、六段为砂岩。三叠系中统雷口

28、坡组(t2l)分布于环山坪及桥口坝溶蚀槽谷的边缘,为灰、褐灰色中厚层状、块状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钙质泥岩、盐溶角砾岩。灰岩中常见砂屑、砾屑及生物碎屑,底部含“绿豆岩”。与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整合接触。厚3544m。属iv类软石v类次坚石。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分布于观音峡背斜、南温泉铁厂沟背斜轴部一带,为溶蚀槽谷的主要组成部分。按岩性可分四段,一、三段以灰岩为主,属v类次竖石vi类坚石;二、四段以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盐溶角砾岩为主,局部石膏富集成矿。属iv类软石v类次坚石。本组岩溶发育。厚467583m。3.3.3地质构造及地震地质构造项目地处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川东褶皱带,该带

29、西以华蓥山断裂为界,东以方斗山为界,为一系列ne向背斜、向斜组成隔档式褶皱,背斜狭长紧凑,向斜开阔平缓。现将主要构造特征分述如下:褶曲以北北东向展布的狭长的不对称紧密褶皱,向斜宽,背斜窄。主要褶皱有:江津向斜;石龙峡背斜;中峰寺向斜;观音峡背斜;金银峡向斜;南温泉铁厂沟背斜;太公山向斜;石油沟背斜。其中观音峡背斜及南温泉铁厂沟背斜路线以隧道形式穿越。观音峡背斜,拟建环山坪隧道处于背斜向南倾伏部,倾伏角3°5°。背斜轴部出露最老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四段,两翼对称出露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红色地层。南温泉铁厂沟背斜,背斜轴线呈n1015°e向展布,形态不对称,

30、变化大,梳状,向南倾伏。轴部出露最老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两翼分别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上统上沙溪庙组组成。背斜东翼岩层倾角3560°;西翼岩层倾角6075°。轴部地带地层平缓,整体背斜形态完整,断裂构造不发育。2、断层f1断层位于背斜西翼,断层走向5°,倾向275°,倾角68°。它向北延伸已过长江,向南止于老塘湾,走向长大于16km,区域上称“石莲花断层”。断层西盘(上盘)上升,地表造成t3xj24砂岩地层重复,地下t3xj1含煤地层重复,为走向逆冲断层,与隧道轴线近于直交。初勘时s20502钻孔揭露f1断层,倾角约6

31、8°,断带宽24m,见严重揉皱的煤层及泥岩,泥岩断口见镜面及擦痕,煤层呈鳞片状,砂岩角砾呈次圆状。断层破碎带及羽状张裂影响带宽约2530m,岩石破碎。预计断层横切隧道左洞k125738和右洞yk125721附近里程段。f4断层位于背斜轴部靠西翼一侧,断层走向7°,倾向277°,倾角70°,与隧道轴线近于直交。它位于岩溶槽谷西侧反向坡,被大范围坡残积含块碎石粉土、粉质粘土覆盖,残积物源于t3xj1含煤地层,且从零星露头判断含煤地层厚度明显增大。经钻孔揭露,断层倾向同岩层倾向,但倾角大于岩层倾角,断层西盘(上盘)上升,造成t3xj1、t1j4地层重复,断带宽

32、23m,见断层角砾岩和大量搓揉镜面和擦痕,断层破碎带及羽状张裂影响带宽约3040m,岩体破碎。预计断层横切隧道k125938和yk125933附近里程段。f2、f5和f3断层f2断层位于背斜轴部,断层走向17°,倾向287°,倾角70°,断层向北延伸至尖山子,向南止于杨家湾,走向长13km,区域上称“环山子”断层。顺岩溶槽谷展布,沿断层走向形成串珠状溶斗、落水洞,西盘(上盘)t1j4近底部白云质灰岩、盐溶角砾岩上升超覆于t3xj1含煤地层之上并发生牵引褶曲。断带宽34m,见大量断层角砾岩、糜棱岩并产出重晶石,断带及两侧羽状张裂影响带宽约3040m。预计断层横切隧道

33、左洞k126311和右洞yk126303附近里程段。f5断层位于背斜轴,断层走向14°,倾向104°,倾角70°,断层nnessw延伸长度大于5km。顺岩溶槽谷东侧丘包西坡展布。断层西盘(下降盘)t3xj1岩层产状平缓,向东倾斜;东盘(上升盘)t3xj12则形成一组紧凑的牵引褶曲。钻孔揭露断层破碎带宽约24m,倾角约70°,见断层角砾岩、糜棱岩,岩石断口成镜面并有搓揉擦痕,还见重结晶膏盐晶粒。断层破碎带及两侧羽状张裂影响带宽3040m。t3xj1和t1j4地层重复,铅垂断距约75m。预计断层横切隧道左洞k126432和右洞yk126403附近里程段。f3

34、断层位于背斜轴东翼一侧,断层走向15°,倾向105°,倾角72°,与隧道轴线大角度相交。断层位于岩溶槽谷东侧反向坡,向北延伸至陡沟子,向南消失于汪家湾,走向长6.7km,区域上称“仰天窝断层”。地表见东盘(上升盘)t1j4白云质灰岩、盐溶角砾岩超覆于西盘t3xj12含煤地层或砂岩之上,东盘岩层倾向东,倾角5456°,西盘岩层倾向西,倾角2040°,断带处见串珠状溶斗、落水洞。经初勘钻孔揭露,断带宽23m,见断层角砾岩,断层两侧羽状张裂影响带宽约3040m,岩体破碎,网状方解石脉发育,t3xj1和t1j4地层重复,地层断距90130m。f2、f5

35、及f3 断层的形成,破坏了原背斜轴部宽缓形态,其间t3xj12和t1j4地层相对下落形成地堑式地质体,同时受断层运动影响,在f2和f5、f5和f3断层之间分别形成一组牵引褶曲。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测区新构造运动表现为大面积抬升为主,属相对稳定区。路线位于渝西南部弱震区,地震活动相对较弱,其特点是震级中等、频度低,分布零星。据国家地震局1990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路线区地震基本烈度vi度,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反映谱特征周期0.35s。一般构造物可不设防。特大桥及长隧道可按烈度度采取抗震措施。3.3.4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类型 测区地下

36、水,按含水岩组可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红层裂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及碳酸盐岩岩溶水四大类。 松散堆积层孔隙水:赋存于沿线河流漫滩、阶地的砂砾卵石层以及山间谷地的坡洪积、残坡积和崩坡积层等松散堆积层中,其含水性受岩性控制,富水程度取决于堆积物位置的高低和切割破坏的状况,多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体补给,以井、泉的形式排泄。据岩性可分为两类含水层。第一类是河谷冲洪积粉土、粘土及砂卵砾石土含水层,分布于河谷的漫滩、河床中,地下水位埋深12米,由大气降水补给,并与河水构成相互补给的水力联系,富水性强。第二类是丘间冲坳沟中的坡残积及坡洪积含水层,其特征是厚度变化大且不连续,含水微弱,由大气降水和基岩裂隙水

37、补给。红层裂隙水:赋存于一套以红色泥岩为主夹厚度及岩性不稳定的砂岩透境体的内陆湖盆相碎屑沉积中,广泛分布于向斜丘陵区和部份低山地带。受区域构造控制,红层分布于背斜两翼和向斜中,岩层倾角1545°,单斜产状,有利于降雨渗入倾斜的砂岩层中,产生一定的水位差,形成承压含水层。由于红层砂岩和泥岩物理性质差异大,软硬相间,在同样应力作用下,砂岩较泥岩易产生裂隙且张开性好,延伸较远,含水较好,而泥岩结构致密,渗透性弱,为相对阻水层,因此此类裂隙水多呈层状分布,形成多层承压含水层,且因砂岩单层厚度薄、相变大、含泥质成分多,故水量普遍较小,仅有中侏罗统中的厚层砂岩富水程度相对良好,其水质多为hco3

38、-ca 型,矿化度在0.55克/升以下。同时,由于红层通常成为丘陵地形,起伏不大,承压水一般均位于浅部强烈交替带,补给、迳流区高差小,水头低,水位埋藏浅,一般不自流。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赋存于三叠系须家河组(t3xj)及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地层中,主要赋存于须家河组(t3xj)地层中。须家河组岩性为厚层砂岩夹相对隔水的页岩或煤层,其二、四、六段为厚层长石石英砂岩,一、三、五段为泥、页岩夹薄煤层,其中二、四、六段厚层状砂岩(含t3xj5中部砂岩)厚度达338436m,占总厚的7876%,砂岩含水层厚度大,孔隙裂隙多充水;一、三、五段由泥岩、砂质泥岩夹煤层组成,厚度98136m,占总厚的2

39、224%,厚度较小,为相对隔水层。该含水岩系分处背斜两翼,组成相对独立的自流斜坡地形,地下水位具有后缘(靠背斜一侧 )高于前缘(近向斜一侧)的自然特征,形成含水层、相对隔水层相间组成的自流斜坡承压系统 ,地下水具承压性。同时,浅层地下水因横向冲沟的存在,间距一般为1.01.5km,被分割成多个沟间地块,地下水有侧向迳流的现象;而中深层地下水,横向顺斜坡进入红色盆地滞流带,纵向则渗入区域北北东南南西向的滞流带循环中。砂岩层间裂隙水由于受地形地貌及构造、岩性控制,隧道区富水程度也有较大差异。环山坪隧道隧址区,观音峡背斜两翼对称,倾角40°60°,露头宽度达0.81.4km,露头

40、宽,承接降水的补给面积大,补给条件好。在隧址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中,有大小采煤老窑数十余处,石门及煤巷形成较大的集水廓道,使得二、四、六段砂岩孔隙裂隙水几乎全部汇入集水廓道,一般坑口流量15l/s,动态变化系数多小于5,成为集中泄水带,标高360600m,故地表少见地下水露头,而多为局部浸水点(区)。富水性中等。大岚垭隧道隧址区,位于南温泉铁厂沟背斜翼部。岩性为厚层、极厚层状细砂岩、中砂岩,夹t3xj5 和t3xj1薄层状泥岩、砂质泥岩。泥质岩层裂隙、孔隙不发育,视为相对隔水层;t3xj6 、t3xj24段砂岩层厚度大,孔隙发育,裂隙较发育,地下水丰富,孔隙、裂隙为地下水运移、赋积通道,砂岩层为

41、主要含水岩体,地表泉水流量一般0.020.30l/s,地下水水位5.0015.00m,据区域资料,单位涌水量0.09l/s.m。该含水层富水性中等、透水性中等,为孔隙、裂隙中等含水层。综上所述,须家河组含水岩系主要由砂岩孔隙裂隙含水层和泥质岩相对隔水层相间组成承压自流斜坡,含水层厚度占优,构造裂隙发育,有分布较均一的储水空隙;另外,采煤坑道是主要泄水廊道,降水入渗条件较好,地下水补迳排渠道通畅,富水性中等,为隧址区主要含水岩系之一。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在砂岩层与页岩类煤层的分界部位会出现面状渗水或涌水现象,同时由于区内星罗棋布的小煤窑采煤巷道的形成,将各砂岩段裂(孔)隙水已部分沟通,还需注意该含水

42、层中分布的“老窑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发育于观音峡背斜和南温泉铁厂沟背斜核部和翼部的中、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地层和翼部中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夹层碳酸盐岩中,以三叠系含水为丰。三叠系嘉陵江组(t1j)和雷口坡组(t1l)组成的碳酸盐岩岩溶水含水岩系平均厚度大于660m,主要由石灰岩、泥质灰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盐溶角砾岩等可溶岩组成,占含水岩系总厚度的90%以上,其余以泥质岩为主的层段不到10%。按岩石可溶性分级,t1j3、t1j4二层段可溶性好,t2l上部和t1j2三层段可溶性较好,t1j4、t1l1层段可溶性中等,t2l2-1层段可溶性较差,t2l中、下部层段可溶性差。 区内岩溶多沿构造纵

43、向裂隙(走向n e 30°60°)、横向裂隙(走向n w 40°70°)和层间裂隙发育,以溶隙为主,次为小型溶洞和广泛分布的溶孔,在主迳流带泄水区段,形成地下渠流管道(地下河),而落水洞、溶斗、竖井等少见。环山坪隧道区,岩溶地貌以丘峰,顺轴线方向的断续状溶槽,大中型溶蚀洼地为主,地形低于两侧须家河组岩溶岭脊、在溶蚀洼地中发育落水洞十余个。长江为岩溶地下水的集中排泄区。受长江深切割及f2、f5、f3断层影响,岩溶地下水趋势势径流方向由南向北,长江是主排泄区。大岚垭隧址区灰岩位于隧道进口及洞身段,背斜轴部槽谷附近。该岩系由t1j3石灰岩、t1j4白云质灰岩、

44、白云岩和盐溶角砾岩组成。地表落水洞、溶缝、溶隙发育,据钻孔资料,灰岩溶隙、溶孔、溶缝发育,多泥质充填,裂隙面附钙质、泥质薄膜,钻探施工时,冲洗液消耗量较大,局部全漏失,由于该岩层可溶性好,地下水连通性较好,为统一含水岩体。钻孔地下水水位大于20m,标高低于220m,低于隧道底面标高,接近槽谷底部,但雨季地下水水位将高于隧道,隧道处于岩溶地下水变动带。隧址区岩溶发育受构造、岩性及组合、地形地貌、埋深控制。地表落水洞沿背斜轴部溶蚀槽谷由北至南呈串珠状展布,地下岩溶管道亦如此,如轴部青狮沟龙泉洞溶洞,发育于分水岭附近,通过地表岩溶洼地及落水洞排泄地表水,平时流量1530l/s,雨季流量增大,2004

45、年5月30日降雨后流量达247.60l/s,溶蚀裂隙沿两组构造裂隙发育;石灰岩岩质较纯,可溶性强,多发育规模较大的溶洼地、落水洞、以及水平溶洞,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岩溶角砾岩岩质不纯,可溶性较差,多发育溶缝、溶隙、溶孔,但在不同岩性接触带岩溶相对发育;受两侧须家河组砂岩岭脊夹持,总体显示槽谷峰丛地貌,地表冲沟较发育,可溶岩溶隙、溶缝发育,承接降水补给条件较好;随埋深的增加,岩溶发育程度降低,且规模变小。大气降水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大气降水沿地表溶蚀洼地、落水洞、溶缝、溶隙渗入补给地下水,在浅部岩溶是通道垂直向下运移,大部分汇入水平岩溶管道于龙泉洞排泄,少量沿溶蚀通道向深部迳流,补给深循环地下

46、水。地下水水质评价 根据勘察所取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测试结果分析,测区内地下水一般为淡水,中性或中弱碱性水,无侵蚀性co2,水质类型主要为hco3-ca型水,其次为hco3-ca·k+na、hco3·so4-ca、so4·hco3-ca·mg型水,一般对砼无腐蚀性。但须家河组一段(t3xj1)、三段(t3xj3)、五段(t3xj5)中所夹煤层含黄铁矿,嘉陵江组二段(t1j2)、四段(t1j4),雷口坡组二段(t2l2)下部含膏盐,在地下水迳流条件稍差的部位,水中硫酸根离子含量会显著增高,将出现硫酸盐对砼的腐蚀。测区内地下水矿化度多小于0.6克/升,总硬度一

47、般小于25德国度。矿化度在t3xj含水层地下水中最低,t2l含水层地下水中最高,j1zj2s含水层中矿化度,离散性大,与岩性化学成分和地下水层赋存特征有关,岩性化学成份活动性越强,矿化度越高,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越好,其矿化度越低。3.4. 工程地质评价3.4.1工程地质岩组划分及物理力学性质根据测区岩石的组合情况和工程地质特征,测区岩石可划分为四个工程地质岩组: 松散岩组零星分布于沿线河流两岸及广大山(丘)间谷地内的第四系堆积层,为砂卵砾石土、砂土、低高液限粘土、粉土及块、碎石土等。除砂卵砾石土外,一般岩性软弱,承载力低,稳定性差。广大丘陵区丘间谷地内堆积的低液限粘土,厚312m,由于

48、坳沟冲沟水田广布,长期积水和耕作,土层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较低,多呈极软塑可塑状,局部呈流塑状,容许承载力为0.030.15mpa,对公路路基及构造物基础稳定影响大,路基高填常形成软弱路基;在平缓斜坡及坡麓一带堆积的低液限粘土及块、碎石土等,结构松散,稳定性差,是工程病害多发岩组。 泥岩夹砂岩半坚硬岩组侏罗系各组地层,岩性以泥岩、页岩为主夹砂岩、灰岩及砂岩透境体,岩相不稳定。其中泥岩、页岩性软,风化严重,遇水易软化。夹层砂岩岩性相对坚硬,砂岩干抗压强度2576mpa,湿抗压强度1150mpa;泥岩类干抗压强度1530 mpa,湿抗压强度815mpa。 砂岩夹页岩及煤层坚硬岩组须家河组(t

49、3xj)地层以厚层巨厚层状砂岩为主,夹页岩及薄煤层。砂岩分布稳定,质地坚硬,夹层页岩及煤层,强度偏低,砂岩干抗压强度50100mpa,湿抗压强度大于30mpa;页岩干抗压强度1535mpa,湿抗压强度变化较大。 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坚硬岩组三叠系雷口坡组(t2l)和嘉陵江组(t1j),岩性以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夹盐溶角砾岩、钙质泥岩、页岩。灰岩、白云岩质坚性脆,干抗压强度达50178.9mpa。3.4.2工程地质分区路线位于四川盆地之东南,属构造剥蚀丘陵地形,根据测区的地形、地貌、岩性、构造等诸多因素的组合关系,可将本区划为丘陵工程地质区(i)及条状褶皱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而后者可具体

50、划为以下二个工程地质亚区,即背斜低山砂岩夹页岩及煤层坚硬岩组工程地质亚区(-1)和背斜槽谷碳酸盐岩坚硬岩组工程地质亚区(-2),各区工程地质条件见综合工程地质柱状图及分区条件表,现简述如下:(1)丘陵泥岩夹砂岩半坚硬岩组工程地质区(i)路线k100+778.38k125+225、k127+224k137+476、k140+300止点属于该区。岩性以侏罗系紫红色泥岩夹砂岩为主。岩石强度较低,岩相变化大,向斜宽阔,断裂不发育,构造单一,测区多为丘陵地形,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特殊性岩土、岩石风化碎、撒落、滑坡、崩塌等。(2)背斜低山砂岩夹页岩及煤层坚硬岩组工程地质亚区(-1)路线k125+225k12

51、5+920、k126+220k127+224、k137+475k138+000、k139+505k140+300段属于该区,为隧道穿越段。地貌上为单面山列峰脊状低山,地层以三叠系须家河组厚层砂岩夹页岩及薄煤层为主,其外侧为中下侏罗统砂、泥岩互层,分布于背斜两翼隧道洞身段。砂岩坚硬且强度高,节理发育,多形成锯齿状列峰山岭和单斜山岭,坡度较陡,溪沟发育,当横向溪沟切割时,往往形成峡谷。对隧道而言,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表现为煤层采空区、老窑突水及有害气体与局部单斜层间承压水、洞顶坍塌等。(3)背斜槽谷碳酸盐岩坚硬岩组工程地质亚区(-2)路线k125+920k126+720、k138+000k139+50

52、5段属于该区,为隧道及桥、路基穿越段。岩性为中、下三叠系灰岩、白云岩为主夹泥岩、泥灰岩。分布于背斜翼部及核部隧道洞身段。由于灰岩、白云岩强度高,泥岩、泥灰岩强度低,地形上多形成岩溶槽谷及山地岭脊,是区内主要富水地段,地下水埋藏于溶蚀裂隙、洞穴、暗河中,以泉和溶洞水形式出露。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岩溶、岩溶涌突水及突泥等。3.4.3 不良地质本项目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受地形、地貌、构造、岩性等诸条件影响,路线局部路段出现不良地质现象,如岩溶、采空区、特殊性岩土等。对全线而言,主要不良地质为特殊性岩土形成高填软弱地基和隧道路段的岩溶、采空区等,另外局部地段还存在滑坡、高边坡、斜坡路堤等问题,详述如下:岩

53、溶为-2工程地质亚区主要不良地质问题。岩溶发育受构造与岩性控制,主要发育在背斜核部和两翼三叠系雷口坡组、嘉陵江组地层中。雷口坡组岩溶主要发育于盐溶角砾岩中,嘉陵江组二、四段岩溶很发育,一、三段以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岩溶发育不强烈,据野外调查及物探测井资料,测区岩溶发育很不均匀,最大有数米至十余米的落水洞、溶洞,小至数毫米的溶隙和溶孔,发育深度一般4090m。隧道位于测区局部排泄基准面以下,地下水运动较缓,岩溶作用较微弱。隧道穿越灰岩地段时不会遇到大的溶洞,但在灰岩顶底板界面及断层附近,可能会遇溶孔、溶穴、溶蚀裂隙及小溶洞等。岩溶水的危害预测:隧道的修筑破坏了原有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

54、改变原有地下水迳流、排泄条件,降低地下水位,加大地下水的水力梯度和流速,造成地表水漏失。隧道施工时预测可能发生突发性岩溶涌水涌沙地段有:雷口坡组与须家河组、雷口坡组与嘉陵江组接触界面和雷口坡组、嘉陵江组岩溶发育地段。煤窑采空区为-1工程地质亚区主要不良地质问题。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煤系地层,分布在环山坪隧道进出口端、大岚垭隧道出口端,其一、三、五段为主要含煤层。以往不同时期开采的大、小煤窑及其巷道和老窑积水,对拟建隧道影响较大。煤层采空区、老窑积水调查,基本查清了生产煤矿及老窑的分布位置与隧道的关系。在环山坪隧道隧址区内共分布有大小煤窑13个,隧址区煤炭开采历史较长,据调查上世纪初便有采煤活动,区内所有煤矿均在2000年以前先后关闭停产。区内须家河组一段t3xj1为主要含煤段,在背斜核部的嘉陵江槽谷两侧沿走向分布较多的老窑均系开采t3xj1煤层,但因开采规模小,多数为开采上山煤,偶有开采下山煤的小窑,向下山推进垂深仅10m左右,下山落平巷道长不足100m,加之小窑的井口标高都在380m以上,对于下穿的公路隧道基本无影响。环山坪隧道区内未见开采t3xj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