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声现象和光现象五年中考荟萃_第1页
专题三声现象和光现象五年中考荟萃_第2页
专题三声现象和光现象五年中考荟萃_第3页
专题三声现象和光现象五年中考荟萃_第4页
专题三声现象和光现象五年中考荟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三声现象和光现象A组2015年全国中考题组一、选择题1(2015·浙江台州,6,4分)下列对各光学现象的相应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A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蜡烛远离平面镜时,蜡烛的像变小C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是因为光的折射D只将F板绕O点向后转动,还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线解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蜡烛远离平面镜时,蜡烛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是因为光的折射,故C正确;只将F板绕ON向后转动,不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线,故D错误。答案C2(2015·浙江温州,12,4分)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

2、将平面镜()A竖直向上移动 B竖直向下移动C水平向右移动 D水平向左移动解析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不能中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边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能中目标,故B符合题意;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中目标,故C不符合题意;将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中目标,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B3(2015·浙江嘉兴,6,4分)某同学进入泳池前以为池水

3、很浅,踩下去后却有一种“踏空”的感觉,即水的实际深度要比看上去的深一些,其原因是()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 D光路可逆解析由于光的折射,水池底的光线经水面折射进入人眼,产生视觉,其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虚像在实物池底的上方,所以看起来池底变浅,踩下去后才有一种“踏空”的感觉。答案C4(2015·浙江宁波,14,4分)从水下向水面看,看到一条鱼及其所成的像,如图所示,可以判断()Aa是b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Ba是b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Cb是a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Db是a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解析由题意可知,从水下向水面看,人在水下,鱼也在水下,所以是在同一介

4、质中,因此可判断为反射,不是折射。故B、D不正确;此时是水面相当于镜面成像,而人在水下,鱼也应该在水下,所以下面的b应该是鱼,而上面的a应该是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故A正确、C不正确。答案A5(2015·江苏连云港,2,2分)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B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C物体靠近平面镜时,所成的像将远离平面镜D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A错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故B错误;平面镜所成的像,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离平面镜越近,故C错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故D正确。

5、答案D二、非选择题6(2015·江苏扬州,17,3分)人的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_透镜。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面,应该利用_透镜矫正。解析人的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近视眼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使物像模糊不清。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可以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成在视网膜上。答案凸前凹7(2015·江苏南京,20,2分)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解析因为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故作出AA、BB的垂直平分线,即为平面镜位置。答案如图所示。8

6、(2015·浙江义乌,26,2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分别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2)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_;(3)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请你利用测量工具对乙图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得

7、到相应规律_。解析(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步骤应该是先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再点燃蜡烛做实验,为得到普遍规律,应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多做几次实验;(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要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其目的是进行多次实验来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3)将AA、BB、CC连线,标明垂足,并分别注明测量数据。由图乙所示实验现象可知,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答案(1)CDBA(2)多次实验,寻找规律(多次实验,便于得出普遍规律)(3)作图痕迹如图所示。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9(20

8、15·浙江湖州,27,6分)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图,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1)小明的推测是_。(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_,证实了自己的推测。(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

9、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_。解析(1)如题图,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可能会发现折射光线消失;(2)据(1)的猜想可知,若猜想正确,即该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光斑会消失;(3)据上面的规律不难看出,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当折射角增大到某种程度后,折射光线会消失;而光线从空气射向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不会出现上述现象。答案(1)折射光线消失(2)光斑消失(3)不会,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1

10、0(2015·浙江杭州,11,6分)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 cm。(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_(选填“物距”或“像距”)的测量误差较大,原因是_。解析(1)凸透镜成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因此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2)焦距是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由图可得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1.0 cm,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 cm,读数时注意要估读一位。(3)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观察像的过程中要不断向

11、前向后移动光屏以得到最清晰的像,因此观察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产生的测量误差也较大。答案(1)会聚11.0(2)像距光屏上不一定是最清晰的像,像的位置确定不够准确。B组20142011年全国中考题组一、选择题1(2012·福州,3)如图所示,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 ()A反射角是60°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C入射角是30°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解析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大小等于90°减去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60°。答案A2(2

12、014·浙江宁波,8,4分)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解析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当镜子沿MN分开后,猫在两个镜子中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故A、B、D错,C正确。答案C3(2013·浙江杭州,20,3分)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凸透镜前1.5倍焦距的地方,当它向与它同侧的距离透镜3倍

13、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它所成的像()A变大B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D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变小解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答案B4(2013·广东广州,9,3分)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哪一项操作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A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解析由已知可知,当前物距u>2f,像距f<v<2f,此时要成清晰放大的像,则需减小物距到f<u<2f,增大像距到v>2f。答案B二、非选择题5(2014·浙江宁波,2

14、4,4分)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人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_(选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解析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因此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B端;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答案B变大6.(2013·浙江杭州,27,5分)杭州某些路口装有语音自动提示系统,其工作过程是一旦行人或骑车者在闯红灯时,摄像头即拍下照片,然后将信号传输到语音提示系

15、统,发出声音,提醒行人或骑车者。摄像头工作原理与人眼相似,相当于一个_透镜。解析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凸7.(2014·浙江杭州,34,7分)右图为发光点S和竖直放置的平面镜的位置情况。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下列两小题:(1)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发光点S的像点S(2)推导证明S点和S点到平面镜距离相等解析(1)从点光源S向镜面发出两条入射光线,其中一条垂直射向镜面,入射点分别是O、O,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这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将这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于点S,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下图所示:(2)如图所示,NN为法线,SO为垂直于镜面的入射光

16、线,OM为入射光线SO的反射光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得:MONSON,又SONMON(对顶角相等),SONSON,法线NN与镜面垂直,SOOSOO,又OO为SOO和SOO的公共边,RtSOORtSOO,SOSO,答案见解析8(2013·福建福州,27,4分)小聪小组跟老师一起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如图甲所示,小聪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小铁板向后折,活动小铁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_。(2)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表所示。同组的小东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小聪认为应是: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_的结论正确,理由是_。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30°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