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自考复习大纲_第1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自考复习大纲_第2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自考复习大纲_第3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自考复习大纲_第4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自考复习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考点串讲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一、名词解释1、科学: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是指人们用科学的方法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体系。随着人们不断地探索、研究和发现,不断修正自我。(p3)2、技术:在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从狭义上讲,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 理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广义地讲,除操作技能外,技术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 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度、方法。3、好奇心:是指对周围环境中的新异刺激的积极反应倾向。儿童的好奇心常常表现为对新异刺激的注意、趋向、提出问题、操作、摆弄等

2、行为倾向。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好奇心是儿童学科学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p12)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包括直接引导和间接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p16)二、选择、填空1、完整意义上的科学包括两个方面,即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索过程。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p2)2、学前儿童科学的要素:探索态度;探索对象;探索过程;探索结果。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学前儿童学科学,进行探索活动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p9)3、探索态度:是指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识和

3、情绪倾向。它是儿童学科学的动力。儿童的探索态度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是学科学活动中最活跃、 最不稳定的要素。 探索态度也是学前儿童学科学的心理前提。4、探索对象:是指儿童科学探索活动的具体内容。学前儿童学科学的活动特别依赖于具体的探索对象。探索对象是学前儿童学科学的物质前提。探索对象是(1)外部特征或表现要能激发儿童的兴趣,(2)具有一定的可探索性的事物。5、探索过程:是儿童运用科学方法与探索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是儿童获得探索结果的必经之路。探索过程是儿童学科学的核心要素,它最充分地反映出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本质特点和学前儿童学科学的特色。6、探索结果:是指儿童通过探索、尝试发现的科学事实

4、以及蕴含在其中的科学知识。探索结果既是一次探索活 动的结束,又可能是新的探索活动的开始。7、学前儿童学科学的特点:好奇、好问;好探索;好活动;自我中心。(p12)8、探索活动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儿童理解环境的途径,也是儿童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9、1岁左右,儿童就会主动使自己的身体趋向新异的地方;2岁以后,儿童开始用提问的方式表露对这个世界的困惑(p121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宗旨:对全体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实施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促进儿童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p16)。11、从教育对象来看,包括 06岁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从实施教育的机构性质来看,包括托幼机构、家庭和 社会等各种机构

5、开展的教育活动(p17)。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公民奠定基础。(p20)1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能够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发展。(p21)14、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主要有三方面:科技素养、教育观念、教育知识和技能。 (p23)三、简答、论述1、科学和技术的关系:(p5)科学活动是为了认识自然, 技术活动则是为了利用和改造自然;科学活动的结果是发现新的认识,而技术活动的结果是创造新产品; 科学活动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活动回答的是 “做什么”、“怎么做” 的问题;科学活动把实践上升到理论, 技术活动则是将理论应用

6、到实践中;科学活动把个别现象上升到一般原理,技术活动将一般原理应用于个别问题。以上是科学与技术的不同。科学和技术之间又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建立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而认识自然则是为了改造自然。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也要应用于实践之中;技术的发明, 需要建立在对有关的科学原理的了解的基础之上,同时也促进和丰富了人们的科学认识。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p1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强调让儿童自己获取科学经验,并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方法,培养对科学的 兴趣。(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确立了学前儿童的学习主体地位,强调通过儿童自己的探索活动学习

7、科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充分挖掘学前儿童生活范围中能够理解、值得探究的事物,大大扩展了儿童的学习内容。(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明确了教师的指导者地位,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自然环境和 丰富的科学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科学活动,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儿童在与物质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探索科学。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意义(p2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能够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发展。(2)会给儿童的一生带来深刻影响。(3)有助于发现具有科学潜能的儿童并为其早期发展创造条件。4、教师的科技素养包括: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运

8、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科学 技术。教师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积极探索态度,为儿童提供和创设科学探索的环境,正确、成功地引导儿童,从而使儿童获得科学知识。(p24) 09年5、教师的教育知识和技能,指的是教师对儿童学科学规律及教师教科学规律的把握和运用的能力。教师的教育 知识和技能,是教师成功地指导儿童,帮助儿童学科学的前提。因此,丰富的教育知识和良好的教育技能,是教师素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p28) 07年6、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p30)(1)热爱科学、研究科学,获取丰富的直接经验。(2)热爱儿童、研究儿童,从而深刻了解儿童。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9、的目标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实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进行科学素质早期培养和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和谐、全面发展的根本指导和方向。(p38)2、科学经验,是指学前儿童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通过他们亲自操作,以自身的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周围世界所获取的具体事实和第一手的经验,包括儿童对事物形状特征的认识、对科学现象的理解等。(p39)3、初级科学概念,指的是儿童在感知和经验的表象的基础上,对同类事物的外在的、明显的共同特征的概括,是一种概括化的表象,它既区别于具体的经验,也区别于真正的抽象概念。(p42)4、科学技能,指的是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即儿童在操作活动中,运用工具或材料,

10、对客观对象或材料进行操作加工或制作新产品的能力。(p50)5、科学方法,是指收集客观信息、整理加工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方法。(p50)二、选择、填空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是科学教育的核心。(p32)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是教师实施科学教育的方向;是进行科学教育评价的标准。(p32)3、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有社会、心理、学科三方面的依据。要考虑社会的需要、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以及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p34)4、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儿童发展的需要是整体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须促进儿童的全面、整体发展。(p36)5、儿童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

11、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必须有年龄的层次性,即对不同年龄儿童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p36)6、儿童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每个儿童的个体需要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应充分考虑儿童的个别差异性,要允许儿童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获得发展。(p36)7、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科学知识有两种层次:科学经验和初级科学概念。(p39)8、科学经验是科学知识的最低的层次。(p39)9、学前儿童获得初级科学概念的途径有两种:下定义的方式;概括的方式。(p41)10、儿童的初级科学概念是表象水平的概念;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本质上是儿童的思维过程。l (p43)11、操作活

12、动不同于简单的摆弄,是因为操作活动具有目的性和程序性。(p50)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自上而下的三个层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各年龄班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p59) 三、简答、论述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p38): (1)知识方面的目标是:引导儿童获取周围物质世界的广泛的科学、技术经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表象水平的初级科学概念。(2)方法技能方面的目标:帮助儿童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技能一一观察、分类、测量、思考、实验、表达和交流信息,以及操作、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个性

13、方面的目标是:激发和发展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探索周围世界、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热爱大自然、 关心保护自然和环境的积极情感、态度和行为,培养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自信心、自制力、责任感和合作 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2、科学经验和初级科学概念的关系:(p44)从两者的概念来看,不同之处在于:科学经验是和具体的事物、现象联系在一起的,而科学概念则是对事物的本质的、抽象的认识,是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的结果。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看,两者作为知识目标的两个层次是相一致的。儿童获取科学经验要为形成概念服务,为形成概念作准备。 儿童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要建立在丰富的科学经验的基础上,只有在此基础上

14、形成的概念才更具概括性和代表性,儿童对概念的理解才更深刻。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中知识目标的具体要求:(p44)(1)帮助儿童获取周围环境中的具体事物的多样性的经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这些实物的初级科学概念。(2)帮助儿童获取周围环境中发生的自然现象的经验。(3)帮助儿童获取周围环境中事物和事物、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简单经验。(4)帮助儿童在操作活动中获取简单的技术经验。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方法技能方面的目标:(p47-p50)观察技能的目标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外部特征。学会比较观察不同物体或同类物体的特征。学会观察物体的运动和变化,即自然现象的观察。(2)分类技能的目标学

15、习按物体的外部特征或用途分类。对某些熟悉的物体可学习按本质属性分类。测量技能的目标|学习使用不同的简单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学习比较或测量物体的长短、大小、多少、轻重、高矮等特征的简单方法。初步知道通过测量可获取量化的信息。科学思考技能的目标(07年34) |学会比较和概括, 即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比较和概括,认识到事物的不同和相同。 学习推论和预测, 即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推想它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并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现象。(5)实验技能的目标知道自己在实验中的行动或操作和实验现象之间的联系,学习在实验中尝试不同的操作方法以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6)表达技能的目

16、标学习用准确、有效的语言表达、交流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做法、想法和发现。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在 科学活动中的情绪体验,如体态、动作、表情等。学会用各种手段展示自己的科学活动结果。操作技能的目标学会使用简单工具的技能。学习使用工具制作简单产品的技能。培养在操作过程中根据操作目标及时调整操作过程的能力。培养对操作过程和结果的思考、调整和修正的能力。5、情感、个性方面的目标分为四个方面:(p52)(1)发展儿童的好奇心和积极的科学态度;(2)培养儿童对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3)培养儿童对科学技术及其对社会的作用的关注;(4)发展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各层次目标的关系:(p59)

17、年龄目标的要求在指导思想上和总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它反映了总目标的精神实质。(2)年龄目标是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中的体现,反映了对不同年龄儿童的目标要求的差异性。(3)年龄目标也具有连续性,它反映了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是达到总目标的最终要求的必由之路。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和原则一、名词解释1、直接指导:就是教师用直接的方法教给儿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以及基本的行为规则。它可以是直接地告诉儿童某些事物的名称, 也可以是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引起儿童自己的探索或思考, 组织、引导儿 童之间的讨论和交流, 或者在儿童的水平上参与其探索活动, 共同得出结论。它能够使

18、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 归 纳整理自己的科学经验,在短时间内获得预定的结果。(p78)2、间接指导:指的是教师为儿童提供科学探索的机会和条件,包括丰富的材料、充足的空间、充裕的时问,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结论。间接指导使儿童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因而能充分激发儿童的内在学习动机。(p78)二、选择、填空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实质上是学前儿童在教师不同程度的指导下的科学探索过程。它是儿童自己的科学探索过程,但又不同于儿童自发的科学探索过程。(p63)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结果,是指儿童通过科学教育活动在认识、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产生的发展和变化,它是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产物。(p67)3、儿童的

19、探索过程是儿童学科学的核心要素。(p71)4、儿童科学探索过程有三个阶段:(p71)(1)第一个阶段是“瞎忙”阶段,儿童表现为无目的地摆弄物体。(2)第二个阶段是“探究”阶段,儿童表现为尝试性地摆弄物体。(3)第三个阶段是“领悟”阶段,儿童表现为验证性地摆弄物体。5、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前提是儿童的疑问变成明确的问题。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前提是儿童获得了成功的发现。三个阶段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明确。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 它们是相互蕴含的。 在每一个阶段,都可能表现出另外阶段的特征,并且极有可能转化到其他的阶段中。(p72)6、影响学前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p

20、74)7、影响学前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内部因素:儿童自身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心理准备,包括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p74)8、影响学前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外部因素:学习的材料、时间和空间、教师、同伴等。(p75)9、教师是影响学前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诸因素中的重要因素。(p76)1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原则:教师指导和儿童探索活动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活动、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教育活动和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幼儿园教育和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p77)11、教师的指导方式包括: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p78)12、儿童最早的科学探索就是从家庭开始的,直至幼儿时期,家庭

21、在儿童的生活中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p86)13、在各种教育力量的整合中,幼儿园应该居于主导地位,因为它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机构。(p87)三、简答、论述1、正确处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和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p69) 07年论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儿童科学探索的过程必然导致积极的结果, 科学教育的结果应该是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产物。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对于儿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重过程、忽视结果或者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都是片面的。 科学 教育应该使学前儿童在过程和结果两方面都得到满足。2、

22、影响学前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内部因素:(p74) 08年34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会影响儿童的科学探索过程。具体地说,会影响儿童所获得的经验的深度和广度、探索的程度和探索的最终结果。(2)儿童的知识经验(特别是生活经验)也会影响他们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探索程度。(3)情感态度方面,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科学探索的必要条件,也是科学探索的直接动力。(4)儿童的个性特征也是影响其科学探索的重要因素。除了以上的一些稳定的心理因素之外,还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也会影响儿童的探索过程,如心境、健康状况等。3、影响学前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外部因素:(p75) 06年(1)学习材料。材料是儿童科学探索的对象。

23、材料的性质对儿童的科学探索的影响极大。(2)空间和时间。儿童需要一个宽松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探索。(3)同伴。同伴是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社会因素。同伴的相互作用既可能干扰儿童的科学探索,也可能成为一种有益的交流,使儿童从中获得启发,帮助儿童真正做到在集体中学习。(4)教师。教师是影响学前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诸因素中的重要因素。教师对儿童的科学探索过程的干预程度不同, 对儿童有着不同的影响。4、辩证地理解教师指导和儿童探索之间的关系:(p77)(1)教师指导和儿童探索之间既不是截然对立的,也不是毫不相干的,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同一过程的 两个不同侧面。教师指导是对儿童探索过程的指导,而儿童的探索则

24、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探索。(2)教师的指导不是代替儿童的主动探索,而是帮助儿童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索。教师不可能简单地把“科学”从自己的口袋转移至儿童的口袋中,而必须通过儿童自身的探索活动,让儿童自己建构对科学的理解。教师只是儿童学科学的引路人。儿童的科学探索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适当指导,能够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优化儿童的科学探索 过程,并促使儿童得到积极的结果。它是儿童学科学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践中,必要把多种形式的活动结合起来。这是因为:(p83)(1)从这三种活动形式的本质看,它们具有一致性。从表面看来,这三种不同的活动形式是对立的,但从本质上看来是一致的

25、,它们都是儿童的探索活动。(2)从这三种活动形式的特点看,它们具有互补性。三者都具有某个方面的价值,但无论哪一种活动都不是十全 十美的,往往一种活动形式的优点恰恰是另一种活动形式的不足之处。(3)从这三种活动形式的关系看,它们又具有互渗性。我们不能用一种“全或无”的观点看这三种活动形式。以 上都说明,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应该坚持集体活动、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原则。第四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研究生物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p103)2、sts即科学、技术和社会。sts教育即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p113)二、选择、填空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要求:科学性

26、和启蒙性(首要要求);广泛性和代表性;地方性和季节性;时代性和民族性。(p88)2、科学性和启蒙性要求的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教育的本质特性,二是学前儿童学科学的特点。| (p88)3、广泛性和代表性要求的根据有两个方面:第一,科学这一内容在儿童发展的早期尚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领域,它本身涉及很多自然科学的学科,内容十分广泛。第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要面向儿童的未来,为儿童将来学习科学打下知识经验的基础。(p92)4、地方性和季节性的含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择应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季节特点,因地、因时制宜。既是学前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自然科学知识的特点所决定的。(p95)5、

27、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含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既应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又应体现传统文化的特色,以发扬光大民族的优秀文化。(p97)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人体、自然生态环境、自然科学现象、科学技术教育。(p99)7、学前儿童自然生态环境教育的内容包括:(1)自然界中常见的动植物及其与环境的关系。(2)自然界的无生命物质与人、动植物的关系。(3)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p104)8、学前儿童可以探索的有关自然科学现象的内容包括:(1)气候和季节现象。(2)常见的物理现象。(3)简单、安全的化学现象。(p109)9、学前儿童科学技术教育的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生

28、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应用;科技产品的发展;使用简单的工具;简单的科技小制作;熟悉的科学家的故事等。(p114)三、简答、论述1、科学性和启蒙性的含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应符合科学的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同时科学性又应 和启蒙性相结合,即提供给学前儿童学习的科学内容应是一种粗浅的科学知识,以此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兴趣,启发儿童的科学学习,而不能超越儿童的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p88)2、科学性和启蒙性要求来选择的内容,体现“科学启蒙”的特点。(1)选择儿童可以直接探索的内容,让儿童通过自己直接的探索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科学。(2)选择儿童可以理解的内容,将复杂、深奥的科学道理

29、寓于简单、明显的现象之中,让儿童通过具体的经验获得对科学知识的粗浅理解。(3)选择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引导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内容。(p90)3、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含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以反映儿童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物质世 界的多样性、多变性和自然科学知识本身的广泛性;同时又应是有选择的,能代表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基本知识结构,为儿童今后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打下基础。(p92)4、正确地理解广泛性:首先,内容的广泛性要求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加选择地向儿童提供教育内容;第二,内容 的广泛性要求不等于可以无限制地增加学习内容;第三,内容的广泛性要求也不等于是全面性。(p93)5、广泛

30、性和代表性的结合,首先,要从广泛的范围中选择内容。其次,要衡量所选内容的代表性。最后,要考 虑各部分内容的均衡性。(p94)6、地方性和季节性的要求在实践中的体现:(p96)(1)在选择教育内容时,要注意从当地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中挖掘和选择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努力形成适合自身情况的地方课程或本园课程。(2)在编排教育内容时,则要根据当地的季节变化,安排教育内容的计划。7、时代性和民族性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p98)第一,结合儿童的生活向儿童介绍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我国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第二,向儿童介绍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儿童在古今的对比中体会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和古代人民的智慧。第三,引

31、导儿童认识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物产,或当地有名的物产。8、学前儿童可以认识的有关人体科学的内容包括:(p100)(1)人体的结构、功能及保护。可以结合儿童直接的生活经验,向他们介绍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怎样保护自己的身体。(2)人的心理活动。可以结合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导其了解一些简单的心理知识。(3)个体的生命过程(生长、发育和衰老)。9、自然科学现象内容包括(p108)(1)、气候和季节现象(2)常见的物理现象(3)简答、安全的化学现象第五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活动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的科学活动,指的是学前儿童在好奇心和科学兴趣的指引下,运用自身的感知器官,主动地和周围的物质世界(自然物

32、和人造物)相互作用,通过感知、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发现和理解周围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p118)2、正规性科学活动,是由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有步骤地开展的科学探索活动。(p121)3、非正规性科学活动,是由教师为儿童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科学活动的设备和丰富多样的、有结构的材料,引发儿童的好奇心, 每个儿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从自己的发展水平出发,自己选择活动内容,自己决定活动的时间,并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p139)4、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在儿童的周围世界中,突然发生的某一自然科学现象、自然物或有趣、新奇

33、的科技产品和情景,激起儿童的好奇,导致儿童自发投入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p143)5、开放性问题,是指问题的答案应具有开放性,而不是固定的、唯一的,应该能指向儿童的操作、探索和思考,引发儿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发现和经验。(p132)二、选择、填空1、儿童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p117)2、儿童的活动具有主体性、对象性、互动性的特点。(p117)3、活动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p118)4、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存在三种类型的科学活动,即正规性科学活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和偶发性科学活动。(p121)5、正规性科学活动的设计包括:活动课题的设计、活动目标的设计、活

34、动材料的设计、活动过程的设计等几个 方面。(p125)6、目标是科学活动的行动指南,但不能成为对活动的束缚,这是活动目标设计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7、正规性科学活动过程设计包括:活动导入环节的设计;教师提问的设计;活动结束的设计。(p130)8、教师设计的问题应以开放性问题为主,避免限制儿童的思维。(p132)9、正规性科学活动的准备包括:知识的准备、情感的准备、材料的准备和空间环境的准备。(p134)10、正规性科学活动以直接指导为主;非正规性科学活动以间接指导的方法为主。11、教师对于儿童的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态度应是深入了解、鼓励支持、积极引导。三、简答、论述1、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重要性。(p

35、120)活动体现了儿童学科学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儿童学习的主动性。(2)活动为儿童提供了直接感知、操作具体事物的机会,有利于儿童获取科学经验、建构科学知识。(3)活动是儿童自己和外部世界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有利于儿童建构思维结构。(4)活动使儿童在学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充分满足,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5)活动给予儿童充分的满足,使儿童享受科学过程所带来的乐趣。2、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特点:(p122)学习内容统一、固定,由教师选择。(2)学习材料由教师统一提供,所有儿童共同操作。(3)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直接指导比较多,时间和空间受限制。(4)学习的形式以集体教学为主。3、正规性科学活动的

36、作用:(p124)(1)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相当广泛,儿童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学习,保证每个儿童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 和方法技能。(2)儿童的科学探索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探索活动,教师的直接指导提高了儿童的学习效 率。(3)在组织形式上多为集体的教学活动,集体教学的形式可以使儿童和同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4、在设计正规性科学活动的课题时,应考虑以下几点:(p126)(1)要选择最基本的经验。(2)要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3)要选择适合开展集体学习活动的内容。5、在设计活动目标时应注意:(p126)要尽量体现行为化和可操作性。(2)要结合活动的具体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目标。

37、(3)要结合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特点,提出有层次性的目标。(4)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6、在设计材料时,应注意:(1)要考虑材料和活动目标的关系。(2)要考虑材料的结构性。(3)要考虑材料的数量。(p128)正规性科学活动,活动过程的设计中的活动导入环境设计(p130)应用类题型。让儿童直接操作材料而导入活动; 通过简短的指令导入活动; 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 通过提出问题导入活动; 通 过演示现象导入活动;通过谜语、儿歌、故事导入活动;7、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特点是:(p140) 07、09年(1)教师提供各种可选择的材料,儿童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2)没有具体的活

38、动目标和计划。(3)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干预较少。(4)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学习的形式以个人的探索为主。8、非正规性科学活动对学前儿童学科学的作用:(p140) 08年能充分顾及儿童在能力和兴趣等方面的个别差异。(2)能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增强儿童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3)能充分展现儿童学科学的过程,并使儿童在过程中得到满足,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9、偶发性科学活动的特点是:(p143)(1)探索活动常由偶然的情景引起,教师无法事先估计。(2)探索的内容广泛,常常是就地取材。 (3)活动的时间、地点不定,随机性强。(4)活动的过程多样、多变,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5)活动的主体具有强烈

39、的内在探索动机。10、偶发性科学活动的作用:(p145) 06年(1)能满足儿童探索周围世界的好奇心。(2)能有效拓展儿童学科学的时间、空间及学习内容的范围。(3)能培养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敏感和关注。(4)有利于具有科学潜能的儿童的进一步发展。11、三种科学活动的区别和联系:(p148见表格)目标:教师制定明确的活动目标 没有特定的主题和活动目标 没有既定的活动目标。内容:教师选择教师提供多种材料供儿童自己选择活动内容随机、不确定。形式:以集体教学为主以个别操作为主,也有三三两两的交流个别探索或自发组织的群体。场所:室内或室外科学发现室、科学桌、自然角,以及室外的饲养角或种植园地任何地点。时间:

40、集体活动时间自选活动时间任何时间。时限:固定,教师决定活动的开始和结束不固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由儿童自己决定活动的开始和结束不固a£o材料:教师为每个儿童提供相同的操作材料教师提供各种不同的操作材料,让每个儿童自己选择教师不提供材料,儿童自己就地取材。过程及教师指导:教师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对儿童进行较多的直接指导,引导儿童探索、寻求答案'儿童自己进行探索,教师一般不作直接的指导,儿童有可能得出结论,也有可能得不出结论 偶然发生,自发进行,自生 自灭,如果被教师注意,教师也会施加影响,加以引导。第六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一、名词解释1、观察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儿童

41、感知客观事物与现象的基本方法;也是推动儿童学习科学、探索科学中最重要的、运用最多的一种方法。(p153)2、分类,是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的过程,即抽取同类事物中的共同特征进行抽象和概括。(p163)3、测量,是指儿童运用目测或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初级的测定活动。儿童的测量包括大小、长短、高矮、粗细、轻重等内容。(p165)4、科学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利用一定的仪器或设备,通过操纵变量来观测相应的现象和变化的方法。它能够排除干扰因素,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p167)5、科学游戏是借助于自然界的物质材料,包括水、砂、石、土、竹、木、树叶、贝壳等以及科技产品、玩具、图

42、片等物,把科学的道理寓于游戏之中,通过让儿童参与有一定规则的、有趣的玩耍和操作活动,达到某一科学教育的要求,促进儿童的发展。(p173)6、早期科学阅读,是指为年幼儿童提供富有科学知识的儿童诗、儿歌、谜语、故事、科学童话等作品和关于儿童科学知识的书。(p195) 二、选择、填空1、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有:观察、分类和测量、科学实验、科学游戏、种植和饲养、散步和采集、早期科学阅读和电教媒体的使用。(p151)2、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它既是一种认识能力,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又是学前儿童科 学教育的基本方法。(p152)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观察的类型有三种:即个别物体

43、和现象的观察、比较观察和长期系统观察。(p154)4、天气记录的常用形式有:插袋式、转盘式、表格式(卡片式)。(p160)5、学前儿童进行分类的主要形式包括:(1)挑选分类。(2)根据特定的标准分类。(3)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分类。(p163)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可以进行测量的内容有:测量物体的个别特征、观察与测量动植物生长情况、观察与 测量天气情况。(p165)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测量主要有:(1)观察测量。(2)非正式量具的测量。(3)正式量具的测量。(p166)8、学前儿童科学实验的种类:(1)儿童操作实验。(2)教师演示实验。(p169)9、学前儿童科学游戏的种类主要有:感知游戏

44、、排列游戏、分类游戏、配对游戏、情景游戏、活动性科学游戏、实验性游戏、棋类游戏等。(p174)10、教师在设计、组织和领导儿童开展科学游戏时应注意:(1)游戏的科学性。(2)游戏的趣味性。(3)游戏的活动性。(4)游戏的规则。(p177)11、学前儿童种植的主要内容一般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较快的动、 植物,以经常食用的蔬菜和一年生草本花卉为主。(p183)12、饲养的主要内容一般选择本地区常见的动物种类,外形美观、动作灵巧、叫声悦耳、性情温顺而又易于管理 的小动物。(p188)13、电教媒体的特点:(1)具有形象生动性。(2)具有时空宽广性。(3)具有媒体的多样性。(p198)三、简答、论述

45、1、观察法的作用和意义:(p153)观察法能帮助发展儿童感知能力。(2)观察活动为儿童提供了直接与周围世界接触的机会,使儿童获得最直接、最具体地反陕客观事物的经验,把儿童带入学科学之门。(3)观察法是学习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科学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技能,通过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审视观察对象,儿童可以学到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技能。(4)观察能促进智力的发展。(5)观察还能激发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2、教师在组织儿童观察活动中的指导要点:(p156)(1)利用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激发儿童的观察兴趣。(2)引导儿童综合利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特征。(3)教会儿童全面有序地观察。(4)引导儿童在观察中比较不

46、同事物的特征。(5)将观察和儿童对观察对象的操作活动相结合。(6)在观察的同时可运用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儿童的思考。 (7)鼓励儿童用语言表达、交流观察的发现。(8)指导儿童学习用各种方法记录观察结果。3、实验方法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p168)(1)能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儿童探索科学的兴趣。(2)有利于儿童理解科学现象。(3)儿童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既学习了简单的操作技能,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发展了观察分析能力。(4)儿童在操作过程中,易于发现问题,进一步探索和设法解决问题,弥补了在自然条件下观察的不足,有益于儿童的思考和发展细致的观察力、思维力以及培养科学兴趣。4、教师在指导儿

47、童实验时应注意:(p171)提供充足、多样的实验材料和充足的时间,以保证儿童能反复操作,与客体接触、相互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索、发现、判断,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2)积极引导、鼓励儿童主动参与活动。(3)引导儿童通过观察,注意实验材料、方法,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变化和实验对象的差别。(4)引导儿童认真观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指导儿童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学习操作技能,注意安全事宜。(5)运用适当的语言引导儿童理解科学实验所揭示的关系,并鼓励儿童用语言表达、交流实验过程、方法、结果和用各种方法记录实验结果。5、学前儿童科学游戏与科学探索活动的区别和联系:(p173见表格)(1)区别:从问题、任务或目

48、的上看,科学游戏是通过游戏体现问题、任务或目的,科学探索活动则一般带有明 确的问题、任务或目的;从结果看,科学游戏不强求知识性的结果,而是更注重游戏体验,而科学探索活动通常 是以获得新发现,掌握新知识为最终结果;从儿童的操作看,在科学游戏中,儿童的操作以重复性操作为主,旨 在重复游戏中所伴随的科学现象,而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儿童的操作以尝试性操作为主,旨在探索科学现象之间的关系或解决问题。(2)联系:科学游戏和科学探索活动都是儿童学科学的活动,两者都是儿童和物质材料直接的相互作用过程,是 儿童主动的活动,无论是科学游戏,还是科学探索活动,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科学现象,蕴含一定的科学原理。另 外,两者

49、在儿童的实际活动过程中常常又是相互转化的。有时儿童的科学游戏活动会引发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有时科学探索活动也会演化为纯粹的游戏活动。因此,在实际的科学教育活动中,科学游戏和科学探索活动往往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它们共同为实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服务。6、科学游戏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作用:(p173)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儿童喜爱游戏,乐于参与。(2)儿童进行科学游戏时,体、脑共同活动,既比较有趣、轻松愉快,又减轻了智力负担,有利于身心健康和智力的发展。(3)游戏的进程和任务的完成,要求儿童必须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控制能力、遵守规则的行为以及和同伴的合作精神。7、散步和采集活

50、动的特点:(p192)儿童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中,直接接触大自然的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2)教育组织结构比较宽松,活动空间大,自由度较大。(3)儿童在同一时间内接受许多刺激,他们的感触、观察范围广泛,为儿童探索自然提供了 选择的可能性。(4)散步可与采集相结合。8、散步和采集的方法的指导要点:(p193) 05年计划性和灵活性相结合;(2)集中和分散活动相结合,保证每个儿童能充分自由地和大自然直接接触;(3)散步中引导儿童观察的内容和采集的对象可以和正规性活动的内容相结合。9、早期科学阅读的意义主要表现在:(p195) 09年(1)早期科学阅读有益于扩大、丰富儿童的科学经验,帮助他们进二步理解

51、科学概念。(2)早期科学阅读能激起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学科学。(3)早期科学阅读能使儿童凭借已有的科学经验,引起科学幻想。(4)早期科学阅读还有益于发展儿童的语言,培养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读书习惯。10、电教媒体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p199)(1)有助于儿童对科学认知需要的显现与满足。(2)有助于儿童认知兴趣的引发与培养。(3)激发儿童参与活动和创造的积极性。(4)电教媒体的运用可以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及想像力的发展。第七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指的是由教师设计、选择并提供给儿童的,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52、的要素之一的环 境。(p202)2、自然角就是在幼儿园的活动室内向阳的窗台、角落,安放一张桌子或设置一个分层木架,将一些适于在室 内生长和照料的动植物,或收集来的无生物,有秩序地布置在上面。(p215)3、科学桌和科学角,是在班级活动室内,用一张桌子或者利用角落的一个区域,向儿童提供科学操作材料的环 境。(p217)4、科学发现室,是幼儿园专门设置的为儿童提供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环境。(p218)5、学前儿童学科学的良好心理环境,是指儿童在学科学的过程中,他的心理需要得到及时和充分的满足,由此 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进而对他的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p224)二、选择、填空1、学前儿童科学

53、教育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物质材料和心理环境等要素。(p202)2、幼儿园室外自然环境包括:幼儿园的室外活动场地和绿化地带(树木、花卉和草坪、草地 卜种植园地和动物饲养角以及沙地、土坡、水池等。(p211)3、活动室自然角和科学桌、科学角是为儿童提供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环境。(p215)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可以分为:人力资源、材料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信息资源等。(p226)三、简答、论述(p203)(2)自然环境能提供给儿童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3)自然环境能1、自然环境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1)自然环境中蕴含着儿童学科学的丰富内容。 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的亲近感。

54、2、物质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作用:(p205)(1)帮助儿童获取具体的科学经验。(2)发展儿童的操作技能,培养动手操作的习惯。(3)激发儿童学科学的兴趣。3、心理环境对于儿童学科学的作用:(p206) 06年维持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开展。(2)激发儿童的自由探索和创造。(3)培养独立、自主和自信的学习者。4、教育环境的维度:(p208)(1)冷硬一柔和,反映了环境的物理性质。(2)开放一封闭,反映了环境对儿童行为的限制程度。(3)简单一复杂,反映了环境中材料的数量多少和功能多寡。(4)干预一隐退,反映了儿童与环境互动的程度。(5)高活动量一低活动量,反映了环境所提供或要求儿童的运动量。5、

5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要求:(p210) 08年(1) “自然”,即充分利用自然物,体现自然环境的特点。(2) “朴素”,即尽量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综合利用。(3) “美观”,即做到布局合理,从整体到局部都符合儿童审美的需要。(4) “安全”,即要保证儿童的安全和健康。(5) “亲切”,即无论物质环境还是教师的态度都要能使儿童感到亲切,激发其探索的动机。6、自然角的创设和管理:(p216)对自然角的内容加以精心设计,并且注意在一日生活中随时对儿童加以指导,同时还要加强日常的管理工作。应该做到:(1)经常更换,及时清理。(2)注意观察和指导儿童在自然角的活动。(3)让儿童参与管理自然角。

56、7、教师在创设和提供科学桌、科学角的环境时,应该注意: (p217)|(1)可以参考科学发现室的材料,但在数量上不必求全。(2)结合年龄特点,配合教学内容,根据儿童的兴趣及时 更换材料。(3)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意个别指导。8、科学发现室作用表现在:(p218)(1)科学发现室的空间较大,材料丰富,儿童可以有充分的选择余地。(2)科学发现室提供的材料不按年龄阶段加以区分,适于儿童在自己的水平上进行探索。(3)科学发现室可以容纳许多儿童集中学习,能保证每个儿童都有操作科学材料的机会,也便于形成学科学的气氛。9、在科学发现室里进行空间布置时,要注意: (p222)(1)动静分区合理。(2)同类的材料靠近摆放。(3)要保证儿童进行桌面操作的空间。(4)有的材料在布置时要考虑邻近水源和光源。(5)要考虑到室内和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