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2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升和毫升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到1升有多少,学会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初步的估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难点:对1升物体有初步的表象认识。课件、量杯、纸杯。师:动物王国里小兔子和乌龟赛跑失败后,心里很不服气,这天,当着所有小动物的面,非得要和乌龟比赛喝果汁。小兔子连着喝了5杯,小乌龟喝了2杯就喝不下去了。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师

2、:你认为这次小兔子是不是赢了乌龟啊?生1:兔子喝了5杯,乌龟喝了2杯,52,所以兔子赢了。生2:乌龟的杯子大,兔子的杯子小,兔子的5杯不一定比乌龟的2杯多。师:为了做好这个裁判官,我们今天就学习一下和杯子大小有关的问题。板书课题:认识容量和升。1认识容量。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师: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引导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师小结:一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2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容器的大小。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师:让学生猜一猜哪个的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操作。师:左边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

3、右边水壶装满后可以倒4杯。师:你认为哪个水壶更大?为什么?自主合作,议一议。生: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3升的认识。师: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师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4认识1升有多少。师: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dm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入正方体,让学生观察。师:你有什么发现?师: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5教学第2页“试一试”。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1升水大

4、约能倒满几个纸杯?(5个)师: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师: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儿童要喝1升水。要分多次饮水,不要一次大量饮水。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吗?1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要求学生分小组先观察题中的插图,说清楚图意,再进行判断。2体会一瓶可乐有多少升?可以用量杯量一量。让学生自己操作。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本节课教学容量和升这两个概念,容量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学生又是在没有认识体积的基础上初次接触,所以课堂上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搜集各种容器。教学时改变以往数学课的模式,用大量的实验操作来代替空洞的说教。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课堂气氛活

5、跃,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地锻炼。第2课时认识毫升教材第34页例3、例4及相关练习。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3联系实际感受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的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重点: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正确感知毫升。难点: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正确地进行换算。滴管、量筒、瓶盖、水、课件。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容量单位“升”,请同学们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升作单位的容器。师:1升有多少呢?生:1升水正好装满棱长为1dm的正方体容器。2师:生活中,较大物

6、体的容量通常用“升”作单位。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手里的这些物品(注射器、滴管、一小瓶药),这些需要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3师:计量这些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mL(ml)”表示。让学生读写“毫升”。板书课题:认识毫升。1初步认识“毫升”。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3。让学生细心观察并记住常用的数据,以此作为判断多少毫升的标准。在观察中初步感受: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2实验感知。取出滴管,介绍:用这个滴管可以量出1毫升的水。师:现在我们要用这个滴管来看看1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办法?生:先用滴管吸取1毫升水,然后慢慢滴出,数一数1毫升的滴数。生实验:大约是1820滴

7、。3组内合作交流,体会“毫升”的概念。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20滴水(1毫升),组内传一传,看一看1毫升的水大约是多少?师:你对毫升有什么认识?1毫升水有多少呢?生1:1毫升水只有一点点。生2:1毫升水大约只有十几滴。生3:1毫升水比1升水少得多。4教学“1升1000毫升”。师:我们认识了“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1毫升和1升比较一下,我们可以发现1毫升的水比1升水少得多。现在你想不想知道多少毫升水是1升水呢?有什么办法吗?实验操作:教师取出量杯(500mL)和正方体容器(1L),让学生观察量杯刻度,然后量出2杯500mL的水倒入1升的容器。师: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回答

8、,组内合作总结。(师板书:1升1000毫升。)1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1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个容器里面各有多少毫升药水。2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分组动手实践,在自带容器里倒入50毫升水,观察水面到哪里,再估计容器的容量。3填空:4升( )毫升2000毫升( )升9升( )毫升5000毫升( )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为了让学生更精确地感知“毫升”,本节课采用直观演示、实验教学法,尽量从多种角度让学生感受、探索。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估计它们的容量,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1毫升的含义,知道1升1000毫升,能进行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教学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

9、都是请学生介绍说明或用一个一个的小实验解决。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参与,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第3课时练习课(升和毫升)教材第57页的内容。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2能对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进行估计,提高学生估计的能力。重点: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难点:准确对常见容器的容量进行估计。课件。师:关于容量单位,你有哪些认识?生:我们常见的容量单位有“升”和“毫升”,1升1000毫升。师:今天我们对容量单位进行相应地练习。1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3、6题。出示各生活用品,先学生估计一下容量,再在课本上完成选择。2教材

10、第5页“练习一”第4题。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3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是如何选择容器的容量单位的。有什么技巧?4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1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9题。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每个量杯中的液体各有多少毫升?你是如何读出数值的?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毫升?比1升多吗?2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如何比较的。3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11题。学生独立审题后让学生先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再提问,如:5岁儿童应该按照哪个剂量来服用?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你现在对于升和毫升有了哪些认识?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学生已经会

11、判断几毫升、几十毫升、一百毫升、二百毫升、五百毫升、一千毫升,这样可以累积单位由小到大的过程。这样学生在理解上更直观,认识会比较深刻。在教学中,知识一定要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比如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用毫升作单位的容器,出示生活中的容器让学生来猜多少毫升等等。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在整数范围内最后一次学习除法。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段安排:第一段教学“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第二段教学“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突出计算时使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最后安排了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

12、单元所学内容,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1课时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教材第8页例1及相关练习。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验算。2了解口算和笔算之间的联系,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重点: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难点:独立思考并且交流笔算的计算过程,尤其是商的书写位置。课件。师:周末,妈妈买了20个苹果,平均分给了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如果有200个苹果,分给40个小朋友呢?生:20÷45。板书:200

13、47;40。师:你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计算吗?学习今天的内容你就会了。揭示课题: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教材第8页例1。师: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搜集相关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生1:要打成几包?生2:根据实际情况列出算式:60÷20。2学习口算方法。师:60÷20等于几?你们会口算吗?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口算方法并汇报讨论情况。学生的想法可能有以下几种:生1: 想到60里面有几个20,20加20再加20等于60,所以商是3。生2:60表示6个十,20表示2个十,口诀二三得六,所以商是3。生3:把除数和被除数后面的一个0同时去掉,商不变。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14、同桌互相说一说,进一步理解算理。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练一练”。总结:最简便的方法是被除数和除数都去掉末尾相同个数的0,用乘法口诀计算。3. 学习笔算方法。师:你会用竖式计算60÷20吗?指名学生板演。师:强调商“3”写在不同的位置上,其大小是不同的,我们写竖式的时候一定要对准位,写清楚,写规范。4教材第8页“试一试”。师板书: 96÷20150÷30。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师: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呢?怎样验算?学生们验算,注意强调格式的书写。1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题。学生口算,集体订正。其中第1列说说口算方法,口算方法合理即可。2教材第10页“练习

15、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验算。指名说说计算方法、商的位置以及验算方法。3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5题。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什么方法?如何列式?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中讲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时主要突出以下几点: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感悟计算方法,这也是教案设计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让学生都经历交流计算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学生都进行恰当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节课的计算量比较大,所以力争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如计算的速度、动脑的程度、学习的态度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都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正面鼓励和

16、恰当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计算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快乐。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调动学生参与的能动性,保证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第2课时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教材第9页例2及相关练习。1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2使学生在探索、练习中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重点:掌握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难点:理解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步骤及算理。课件。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思考的方法。120÷40560÷70420÷60240÷80

17、320÷40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今天我们学习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1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2。指名说说题意。师:要求可以分给多少个班,怎样列算式?生:380÷30。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思路。师:380÷30得多少?你们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组织学生交流,鼓励说出各自不同的想法和估计的结果。(提示: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够除吗?)归纳学生估计的结果,明确这道题的商在10和20之间。列出竖式,让学生观察。师:商的个位是几?怎么来的?学生尝试完成,师巡视指导。2组织验算。让学生独立进行验算。比较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使学生

18、明白两者的相互支持作用。小结: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可以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够除,就先用前两位除以除数,得到的商要写在十位上。3教材第9页“试一试”。(1)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两题,指名说说计算过程。(2)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进一步明确计算时要先看被除数前两位。)4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师:同学们分小组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算?(小组讨论,自由发言。)师: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前两位不够除,再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数,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1教材第9页“练一练”。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2教材第10页“练习二”

19、第6题。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3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7题。让学生比较每组两道算式计算过程中有什么不同。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本课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是在上节课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所以在本节课中,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究,而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错例,并把这些错例展示出来,让学生来说说错在哪里。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都有一定的原因,在对错例的评议过程中,可以弄清错误的原因。第3课时练习课(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材第11页的内容。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20、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通过练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重点: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难点: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件。课件出示题目。计算下面各题。360÷30310÷30421÷40720÷60340÷20523÷50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1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0题。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完成,完成后让学

21、生说一说上下两道题的联系。2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1题。学生独立思考估计一下每题的商,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时,选择其中两题说说笔算过程。3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2题。先让学生说清楚每道算式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指名四位同学进行板演,最后集体订正。4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3题。(1)学生独立计算,完成表格填写。(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张表,看看有什么发现,将各自的观点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点拨,使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算式中的“商不变的规律”。5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4题。学生独立审题。提问:卡车要运走哪些水果?解答这道题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独立解

22、答,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列综合算式时的运算顺序。)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本节课主要是为了训练同学们的计算能力,重点让学生明白当除数为两位数时,在除的时候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的时候,看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有的学生在写商的时候,不能做到数位对齐,所以会导致商的位数出错。鼓励算法多样化,也注重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尽管计算教学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第4课时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不调商)教材第12页例3及相关练习。1使学生经历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

23、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重点: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难点:怎样更准确地试商。课件。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课外书吗?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养成读书的习惯,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师: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有关读书的数学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3)同学们,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制订读书计划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吗?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请同学们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师:请同学们列出算式。(板书:96÷32。)组织学生估计一下它的结果,指名

24、回答,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笔算96÷32。师:是不是3天正好看完呢?请大家用竖式来算一算。学生尝试练习,组织全班交流。师:你是怎样想到商3的,有什么好方法?组织学生验算,看看算得对不对。3模仿训练,加强理解。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试一试”。 师:怎样估计一下商?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指名说说计算过程。师:你是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的?4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1教材第12页“练一练”。(1)提问:题目中已经给我们呈现了什么?你能接着做下去吗?(2)独立计算,集体订正。(3)师:教材中这几

25、道题的除数看作的整十数淡淡地印了出来,是帮助我们试商用的,以后做题时可以把它想在心里,不要写出来。2教材第15页“练习三”第1题。(1)出示题目要求,指名读题。(2)请学生说说各题都是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的。(3)学生们独立计算,并指名板演,选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教师注意巡视指导。3教材第15页“练习三”第2题。师:你怎样理解“每天从17:00播放到17:32”这句话?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解题思路,集体订正。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这节课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会试商,主要有两步:一、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二、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整十数。 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已经

26、基本掌握了本节课所教的内容。 同时也出现了一个问题,有的学生会用除数去乘试商的那个数,容易产生错误。第5课时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材第1314页例4及相关练习。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重点: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难点:弄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会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课件。课件出示书店场景图。师:书店增加了三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如果每层放了20本书,那么一共有多少本书?指名回答,并说说解题思路。师:同学们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

27、活,并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下面,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学校的图书馆,看看那里还有什么数学问题需要我们解决。1. 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例4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师: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师: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2自主探索。(1)出示自学提示。师: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说说可以先算什么?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汇报。生:第一种解法:先算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书,再算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列式:224÷2112(本)112÷428(本)生:第二种解法:先算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再算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列式:4×28(层)

28、224÷828(本)师: 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师: 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3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师: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师: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师: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集体交流板书各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让各组派出代表说一说怎么想的。4列综合算式。师:你能把这两种计算方法列成综合算式吗?224÷(4×2)28(本)224÷2÷428(本)师: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5分组讨论,总结方法,老师进行补充。师:解决这类问题,可以用连除,也就是这节课所学的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9、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来解决,虽然解法不同,目的却一样,都能求出“每层放多少本书”,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以后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1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9题。依次出示两道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2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10题。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投影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3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18题。(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独立审题。(2)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4教材第17页“练习三”

30、第19题。(1)学生独立审题,说说两道题分别用什么方法来解决?(2)交流对比: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5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20题。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列式计算时,我都让学生尽可能地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说出每一步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注重引导学生在遇到图文结合的问题时,需细心读题、认真看图,不要遗漏对解题有帮助的信息,正确审题、解题。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引导学生从原始信息中多方面去思考,使学生能主动探究、真切体验,在感受中发现,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发展,体验成功的愉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6课时

31、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调商(1)教材第18页例5及相关练习。1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四舍”的试商方法,能运用这种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除法。2初步感受用实验、调整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掌握用“四舍”的方法试商并能正确地计算。难点:掌握试商后初商过大需要调小的方法。课件。1计算下面各题。70÷969÷20 520÷60指名板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试商的,其余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计算。集体订正。2口算: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20×()8330×()1

32、5840×()250 20×()98师:今天,我们继续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1教学第18页例5。师: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师:求四年级一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可以怎样列式?生: 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72÷34。2探索“272÷34”的笔算方法。师:272÷34可以怎样试商?(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多试几次,如果失败了,也不要用橡皮擦掉写错的,可以在右边继续写,体会试商过程。)让学生根据估计的商,试着算一算。教师巡视指导。师:为什么要把34看作30试商?生:用“四舍”的方法,34舍去4接近30。师:你估计商应是几?师:用9乘34得306,27

33、2比306小,怎么办? 师:为什么要改商8?指名回答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先独立完成竖式计算,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核对,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格式。3模仿训练,加强理解。 练一练: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各题的竖式,然后指名口答,让学生说一说各题准确的商,并让学生说一说确定商的理由。师:试商过程中,发现用“四舍”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后,有时试商和除数的乘积比被除数大了,这时我们就要把商改成比初商小1的数,也就是要“调商”。1教材第18页“练一练”。师:商是怎么估计的?师:根据被除数与乘积的大小,你认为商该怎样调整,为什么?归纳总结:如何发现要调商?主要是看余数,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就要调商了。

34、2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组的两题在试商过程中有什么区别。3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2题。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题中三小题的计算过程,找出错在哪里,再加以改正。4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除数是整十数和试商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学生有主动解决问题的激情和能力。在学习试商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试商过程保留下来,针对典型例题组织学生讨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帮助学生的思维组块,形成技能。第7课

35、时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调商(2)教材第19页例6及相关练习。1学生初步掌握“五入”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除法。2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探索出“五入”法的调商方法。3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重点:掌握“五入”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除法。难点:能熟练运用“五入”的方法试商后进行调商。课件。1用竖式计算。91÷20326÷50280÷3096÷32326÷53200÷43问:你是怎么算的?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

36、了除数个位上是1、2、3、4的两位数除法,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1教学第19页例6。师:看了这幅图,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师:求四年级二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可以怎样列式?生:252÷36。2探索“252÷36”的笔算方法。师:252÷36可以怎样试商?生:可以把36看作40来进行试商。师:为什么要把36看作40试商?学生独立尝试试商。让学生根据估计的商,试着算一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先指名把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再进行全班核对。师:商6对吗?为什么?师: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调商,注意余数

37、比除数小。3比较,发现异同点,归纳总结。让学生比较“272÷34”和“252÷36”的计算过程,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先独立观察、比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相同点:这两个算式都是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都要调商。不同点:把34看作30用的是“四舍”法,把36看作40用的是“五入”法。师总结:调商的方向不同,用“四舍”法取除数的近似值,把除数看小了,商容易偏大,要把商调小1;用“五入”法取除数的近似值 ,把除数看大了,商容易偏小,要把商调大1。1教材第19页“练一练”。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各题的竖式,然后指名口答,让学生说一说各题准确的商,并让学

38、生说一说确定商的理由。2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5题。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组的两题在试商过程中有什么区别。3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题中的计算过程,找出错在哪里,再加以改正。4. 教材第21页“练习四”第8题。先让学生观察表格,说一说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再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调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整堂课都是进行计算,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我们通常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注意用原来的除数乘商。这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关键,尽管

39、我们说的次数很多,但有的学生还会用整十数乘商。第8课时商不变的规律教材第23页例7及相关练习。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2在探索商不变的规律的过程中,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发现的规律。3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重点:理解商不变的规律。难点:归纳商不变规律的过程。课件。师: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这天,猴王孙悟空给大家分桃子。它首先拿出200个桃子平均分给10只猴子,这时其中的一只小猴子站出来说:“大王,多分给我们一些吧。”猴王说:“好吧,400个桃子给你们20只猴子分。”贪心的小猴又向大王说:“再多分给我们一些吧。”猴王又大度地说:“800个桃子给你们4

40、0只猴子分,这回该满足了吧。”小猴子高兴地说:“够了,够了,谢谢大王。”猴王和其他的猴子都笑了起来。师边讲边让学生将故事中的数字记录下来。要求学生根据条件列出算式,并计算出每只小猴子平均能分到多少个桃。200÷1020(个)400÷2020(个)800÷4020(个)通过计算,学生发现猴王三次分桃,看起来分的桃是越来越多,其实平均每只猴子能分到的桃都是一样的。师:这三道算式,什么变了?被除数和除数怎么变,商才不变呢?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不变的规律”。(板书课题:商不变的规律。)1自主探究商不变的规律。课件演示情境:孙悟空让猪八戒先填写下表,再回答问题。被除数除

41、数除法算式商10020100÷205100×220×2200÷40 100×420×4 100÷220÷2 100÷420÷4 师:猪八戒只会计算第一道,后面几道由同学们帮猪八戒计算,你们可以帮助猪八戒算出来吗?同桌交流计算的结果。师:什么数变了,什么数没变?猪八戒不会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助他回答。生:被除数和除数都变了,商没有变。师: 从第一行到第二行,被除数怎么变的,除数怎么变的,商怎么样?让同学们任选两行探究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的。把你的想法先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然后集体汇报交流。(

42、教师注意引导。)师多指几名学生说,然后适时引导学生说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2深入研究,探索商不变的规律。师:同时乘的一个数和同时除以的一个数中的这个数是任意数吗?有没有什么数不可以?为什么?师:现在你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你发现的这个规律吗?生小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1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1题。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三道除法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情况,再独立完成,最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2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2题。先让学生默算,指名回答时随机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3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3题

43、。(1)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些题目,先和你的同桌说说,再计算。(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4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4题。(1)观察表格,你打算怎样填?有什么技巧吗?(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5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5题。(1)出示表格,让学生观察,说说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什么规律?通过探索商不变的规律,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本节课在教学中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规律。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在课堂中自己动脑分析数据类型,提出猜想,研究

44、猜想的合理性。逐步获得商不变规律的条件,并发现结论,在这一复杂的思维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方式是多样化的,有个人独立思考,也有小组合作交流,更有班级集体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又能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第9课时商不变规律的应用教材第24页例8及相关练习。1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2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优化方法的意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应用商不变的规律简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难点:理解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时,余数的变化。课件。师:说说什么是商不变的规律?(强调“同时”

45、、“相同的数”。)师:你能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写出一组商相等的式子吗?导入课题: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使一些除法计算更简便,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种简便计算的方法。(板书课题。)1初步认知,提出数学问题。(课件出示教材例8情境图。)师:队鼓单价50元,王老师带了900元,可以买多少个?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都有什么特点?师:想一想,能不能使900÷50的笔算变得简单些,又使结果不变。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板书:在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各划去一个0。师:被除数900末尾有两个0,为什么只划去1个0?如果把被除数末尾的两个0都划去,行不行?2深入探究有余数的情况。课件出示:队号的单价为40元,王老师带的

46、钱可以买多少把,还剩多少元?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板演。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板演的算式,让学生讨论最后的“2”表示什么?引导学生通过验算,检验余数是“20”还是“2”?师: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情况下,根据除数末尾0的个数,去掉被除数的0。除数去掉几个0,被除数就去掉几个0,注意余数末尾要加上去掉的几个0。1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6题。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2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汇报时注意让学生比较商和余数的变化规律。(特别注意余数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吗?这部分内容是根据商不变的规律简便计算被除数和

47、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被除数的末尾为什么划去0和划去几个0,引导学生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来解释。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通过矛盾激发,从错误中理解算理,明确余数应该是几,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10课时整理与练习教材第2729页的内容。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2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商不变的规律,熟练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重点: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难点:熟练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课件。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可以怎样进行分类?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可以怎样进行

48、试商?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3什么是除法的商不变的规律?如何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1教材第27页“练习与应用”第2题。(1)谁来估计一下它们的商大约是多少?(2)请同学们算一算前三题,指名板演。(3)集体订正,提问:仔细观察这三道题,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教材第27页“练习与应用”第3题。(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集体订正。3教材第27页“练习与应用”第4题。(1)指名读题。(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4教材第28页“练习与应用”第5题。(1)指名读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5教材第28页“练习与应用”第7题。(1

49、)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回答说说是怎样想的?6教材第28页“练习与应用”第8题。(1)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完成。(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3)观察每组中的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向学生渗透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计算两个除数的积,再用这个数除以这个积。)1教材第28页“练习与应用”第9题。出示题目,理解题意。(1)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说说解题思路。(先求什么?)(2)全班交流,注意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进行解答。2教材第28页“练习与应用”第10题。(1)课件出示情境图,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解题方法。(先求什么?) (3)全班组织交流,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进行解答。3

50、教材第29页“探索与实践”第12题。(1)指名读题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2)小组讨论:观察填写的表格,有什么发现?(3)全班组织交流。4思考题。(1)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后提问:这两题的商是几位数?(两位数)根据商是两位数,你能确定被除数和除数的范围吗?(小组讨论。)(2)小组合作完成填空,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掌握了哪些知识?获得了哪些解题经验?通过练习整理单元知识,形成知识体系,组建知识板块。同时及时补上学习这一单元所产生的知识缺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扎实系统地掌握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形成自己复习的程序,能够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复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51、。简单的周期教材第3031页的内容。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分组、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题方法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难点:发现规律,理解计算方法中的除数、余数各表示什么意义。课件。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场景图。国庆节到了,公园里、街道上到处张灯结彩,彩旗招展,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师:这是其中

52、的一个美丽场景,我们一起看这一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些什么?生:盆花、彩灯、彩旗师: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生:发现彩灯、彩旗、盆花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师:像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排列规律。 板书课题。1初步感知规律。师:你们观察得真细致,说得也很好!找到了它们排列的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我们先来看盆花。(多媒体出示盆花情境。)师:在图中,我们能看到几盆花?师:如果照这样继续摆下去,从左起第10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第11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生:蓝色和黄色。(学生通过直观地数,找出花的位置。)2探究规律。(1)小组合作探究。师:你能发现

53、盆花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吗?你能表示出来吗?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活动时注意巡视指导。(2)汇报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盆花的排列规律。生:每3盆为一组,每组按“蓝花、黄花、红花”的顺序排列。 3. 利用规律,解决问题。(1)师:现在你能按盆花的排列规律说一说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吗?小组内交流。 (2)动手操作,方法优化。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画图的策略:(表示蓝花,表示黄花,表示红花),第19盆花是蓝花。(可采用其他图形、字母或文字。)列举的策略:左起,第1、4、7盆都是蓝花,第2、5、8盆都是黄花,第3、6、9盆都是红花。第19盆是蓝花。计算的策略:把每3盆花看作一组,19

54、7;36(组)1(盆),第19盆是蓝花。针对算式,教师提问:能说说3是从哪里来的吗?6是什么意思?1呢?师:像这样,每3盆花看作一组,那就有这样的6组。余下的1盆是第几组的第几盆?为什么?强调:第19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3)比较方法。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如果有学生不同意计算的方法简便,可以提出第50个、第1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计算才是相对简便的方法。4独立尝试,巩固新知。师: 彩旗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师:第24面旗是什么颜色? 当学生解决第24面彩旗是什么颜色时,让学生说一说没有余数表示什么? 5总结汇报。师:像刚才盆花和彩旗这样,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的现象,叫作周期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一般策略是:先确定每组的数量,再计算出组数,最后看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1小军的生日12月15日,今年他的生日是星期五,他很想知道明年星期几过生日,你能帮他算一算吗?2按照规律在括号里画出每组的第32个图形。(1)()(2)()(3)()学生独立完成,提问:这三个小题有什么不同?能不能用、和自己设计一个规律,并画出第32个图形。 回顾探索和发现周期规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