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小学语文审美化教学实例_第1页
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小学语文审美化教学实例_第2页
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小学语文审美化教学实例_第3页
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小学语文审美化教学实例_第4页
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小学语文审美化教学实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小学语文审美化教学实例在众多课程中,语文是与审美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学科。审美教育即美育,它是美学和教育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运用学科,也是以美育人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育归根到底是对人的教育。  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课文要选文质优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这条选取教材的原则,要求课文内容要通过优美的文字形式来展示崇高的思想境界,那么语文教材就与美育结下了不解之缘。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在语文课上,师生共同探讨那些典范的文章,潜

2、心阅读赏析其中的佳构美旨,美育也就自然而然的渗透在其间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计算机具有了强大的交互功能,它能任意地把图像、文本、声音、色彩、动画、视频有机到结合在一起,能对各种数据、素材进行处理、编辑、存储、播放演示。它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塑造的形象,既可以用文字描述,又可以用动画、视频、图像再现;既可以用声音、音乐描摹,又可以用色彩来展示。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大量文质兼美的课文,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各种形式的美。如果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审美化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则为小学语文的审美化教学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体现形象美。 我们都知道审

3、美过程主要是依靠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打动、吸引、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有统治地位。”无论什么形式的美都不可能脱离具体可感的形象,他们必须通过栩栩如生的形象呈现出来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管是一碧千里的草原、绿得富有层次的草塘、桂林静、清、绿的水和奇、秀、险的山,还是倔强的小红军、视死如归的狼牙山五壮士可以说没有形象就没有美。因此,在审美活动中,无论欣赏那一种形式的美,都是从对美的事物的形象直观起步,只有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的直接感受,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再现性强的优势,运用各种形式呈现课文的形象美,努力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在生动的、形象的表象的基础

4、上进行。 如小学语文第七册的第6课观潮一文,作者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很难从作者的语言文字的描写中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崇高之美。在审美教学实践中,我利用cai课件恰到好处地播放了两段大潮来临时的视频。学生马上从“横贯江面”、“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等这些融形状、色彩、气势、动态于一体的生动形象中感受到大潮来临时气势磅礴如排山倒海的壮观之美;又从 “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汇声音、气势与一身的描写中,想象出大潮如雷霆万钧般的浩大气势。这些声色俱佳的形象,使气

5、势雄浑、声震四海的钱塘江大潮,在学生脑海中逐渐鲜活起来。让每个学生都被钱塘江大潮雄浑壮观的自然景观所深深地感染。从中受到想象美的熏陶与感染。(教案附后)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体验情感美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念而产生的一种态度和内心的体验。在语文审美教学中,他主要通过美的事物激发人们的情感,形成审美体验,唤起情感共鸣,使人在情感上受到陶冶,得到升华,产生愉悦感。古罗马美学家郎吉弩斯曾经说过:文章“不仅打动听觉,而且打动整个心灵,所以把人凭禀赋和修养本来就有的那些文词、思想、行动以及美与和谐的意象都鼓动起来,通过文字本身的声音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把作者的情感传到听众

6、的心里,引起听众和作者共鸣。就是这样通过由文字建筑起来的巨构,作者就能把我们的心灵完全控制住,使我们心醉神迷地受到文章中所写的那种崇高、庄严、雄伟以及其他一切品质的潜移默化”。而在语文审美化教学中只有使作者情、教师情和学生情的三情交融、和谐共振,才会使语文审美教学的情感作用发挥到极致。现代教育技术则为语文审美化教学渲染课堂氛围、营造情感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们所熟悉的古诗泊船瓜洲是宋朝诗人王安石傍晚在瓜洲停船时所写的。全诗虽然只有28个字,作者却把淡淡的乡愁包含在浓郁的诗情画意之中。我在教学中选用了与该诗意境近似的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作为该诗的配乐,收到了相得益彰、异曲同工之功效。首先乐曲从在

7、黄昏的江边听到远处的钟声写起,逐步推开,写出了月下江上的种种景色。脍炙人口的古典以及和谐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把同学们带入了作者所营造的意境之中。在乐曲的熏染下,同学们都沉浸在美的愉悦之中。接着我在音乐中声情并茂的吟诵古诗,进一步到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初步沟通了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最后又分别请部分学生逐个跟着音乐反复吟诵,同学们的情感随着作者的情感波动而波动,感情上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同学们仿佛与作者一起站在江边的小船上,看到江边那熟悉的景色,想到江南春天姹紫嫣红的江南而陷入了浓浓的乡愁之中。此时的课堂已变成了情景交融的画面,使古诗散发出巨大的魅力,让每个学生都心驰神往,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

8、足,甚至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充分体验到语文审美教学中的情感美。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展现个性美 、色彩美、动态美、气势美、词语美。个性是一个人独特心理特征的总和。积极有益的个性特征是创造性的内在依据。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个性越鲜明,创造性就越强。当鲜明有益的个性通过具体可感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就成为个性美。在语文审美教学活动中,学生也有更好的条件和更多的的机会表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着许多某种多义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虽然他们在审美活动中经过教师的定向引导,可能发生基本和大体一致的审美趋向和审美感受,但是由于学生的审美心理条件各具个

9、性特征无法统一,同时学生又无不以自身的独特性去自由地在审美对象中“直观自身”,从而产生几乎无法整齐划一的极具个性色彩的审美感受。 如我在教火烧云一文时,运用多媒体重点展示火烧云颜色、形状极多,变化极快的特点。通过人们独特的审美想象,发现他变化。其实,我们也可以将他想象成别的什么东西,重新取出很多别的名字。学生想象的闸门被打开,根据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又取出了许多别致而又充满童趣的名字。最后我又展示了一些不同的画面,通过视频展示台让学生观察,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给这些云朵取名字,随着大屏幕上形状的变化,各种各样的名字不断涌现。透过孩子们的取名去思考,每一个名字都是他们鲜活灵动、新颖独特的审美感受

10、 。当然,以上所谈的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小学语文审美化得教学过程中感知、想象、情感与理解并不是各自独立的、泾渭分明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审美的具体性和审美感的情感性,决定在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时候,利用现代技术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积累去进行联想和想象,以丰富审美对象中包含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理解美的形象所展示的意义,明确美的情感所蕴含的理性。当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这些心理要素结合起来,并达到自由协调的状态时,一个审美感受、领悟、体验系统,即审美心理结构也就组合而成了。这时愉快的审美体验也就产生了,在这种状态中,不仅学生的认知和审美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学生的人格修养也能得到完善。附教学实例片

11、段“烧”字用得美(出示cai课件。体会词语美)“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火烧云)这是描写火烧云的句子。句中“烧”字用得十分精妙,具有多方面的表达功效。1、描绘色彩火烧云刚出现在天空时的颜色是红的,但作者不用“红”字,而用“烧”字。这样既表现了晚霞如火焰般的红艳,又避免了与后面的“红通通”一词相重复。2、描摹动态“红”只表示色彩,是静态的;“烧”表示动作,给我们一种动态的感觉。“烧”突出云色彩的变化。后文所写的火烧云的五颜六色、千姿百态,都与“烧”相关。3、渲染气势“烧”得“红通通”的,天空像“着了火”。这个比喻,写出火烧云的恢宏气势。这是天地间的奇观,是大自

12、然的杰作,也是一幅无比壮丽的图画。4、照应全文用“烧”字,不仅在这一段里跟末句的“着了火”照应,而且对于火烧云这个文题起了点题的作用,同时,还与后文所写火烧云色彩和形态的变化相呼应。火烧云的色彩描写美 (出示cai课件。体会色彩描写美)火烧云一课描述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的美丽和形状的奇异变化,反映出大自然的瑰丽,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其中,在色彩变化方面,作者不仅抓住景物的特征,遣词造句也很有特色。1用重叠式的词语,写出色彩的浓、深。“红彤彤”形容火烧云很红;“金灿灿”则写出了火烧云颜色之深,犹如金子一样闪闪发光,鲜明耀眼,光彩夺目。2用并列式的词语,写出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半紫半

13、黄”、“半灰半百合色”形容火烧云变化的一刹那间,同时出现两种不同的颜色,并且混为一体,非常好看,清晰可辨。3用比喻式的词语,写出火烧云的颜色像某些实物的颜色一样,给人以形象感。“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词语是在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前面加上实物名,这不仅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像葡萄一样的灰色,象梨一样的黄色,像茄子一样的紫色,使人感到鲜明清晰,好像亲眼所见一样,而且语言简练、明快。色彩绚丽的火烧云(出示cai课件。体会色彩描写美)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

14、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定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边读边悟边看本文所描写的天空的云彩变化,所具有的色彩美,大概连绘画大师也难以用笔墨来渲染。简单的一句“火烧云上来了”,引出了灿烂的“霞光”。因为有了霞光的照耀,小孩子的脸变成了“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两头小白猪变成

15、“小金猪”了,老爷爷的白胡子也变成“金胡子”了。一个“烧”字,写出了天空中霞光映照、云霞逐渐变化的绚丽情景,而“着了火”更反映出了天空中的耀眼和热烈。作者集中笔墨描绘火烧云“变化极多”的情景,“一会儿”一个样,转眼间就变出了七八种颜色来:红彤彤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试问,哪一个画家能在眨眼间调配出这么多种的颜色呢?火烧云的变化美 (出示cai课件。)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

16、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

17、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点评:作者首先介绍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使我们产生一种置身于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的感觉。接着作者描写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在非常具体的描写中,我们似乎已看到火烧云的变化,体会到火烧云的瞬息万变与美妙无穷。作者运用丰富的想像力描写火烧云颜色、形状极多,变化极快的特点,把这一自然现象轻巧而清晰地描绘了出来。课堂实例教案6          观潮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

18、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教学重点、难点: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出示cai课件观看“潮的形成”、“潮的气势”。体会潮来时的宏伟壮观、气势磅礴之美。)特殊的地理

19、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6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三、理清叙述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

20、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附:板书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

21、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出示cai课件。(体会潮来时的平静美。)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3、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出示cai课件。(体会形美、声大、

22、色美。)(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cai课件)“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cai课件)(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

23、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四、总结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24、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附:板书设计6、观潮天下奇观 潮来前: 江面很平静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潮来时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后: 恢复平静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2、说重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要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

25、力,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3、教学目标依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学会生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4、说教具: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cai课件及录音机、投影片、录像等现代教育技术,目的是充分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入情入境,

26、理解课文内容,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文字的内涵美、潮来时的壮观美。二、说教法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三、说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生,即引导学生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学生采用听、看、读、思、品的方法学习。四、说学情我班学生虽没去钱塘江,也没观赏到千军万马奔腾的潮水,但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

27、新、想像丰富,而且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电教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五、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二)逐段分析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我紧接着提问:钱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样的一种景观?(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天下奇观)“天下奇观”四个字说明了什么?从哪里知道?(我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

28、语的方法。)2、学习第二自然段在学生经过合作交流,他们对“天下奇观”的体会后,我随后用充满激情的语气说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一定壮丽、雄奇、令人神往的。遗憾的是老师没见过,你们见过吗?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们就做好准备。(接下来我以快速的动作放好投影片,用语言渲染气氛。)学生兴趣勃勃地,迫不及待地观看录像。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这时潮来了没有?我们看到了什么?随着录像的播放,我用生动语言向学生介绍,并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说说你知道

29、了什么?(依照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江面很平静)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同学们,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现在让我们随着录象细细观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小组讨论。(2)这种惊心动魄的场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描写的?(板书:声音、形状)潮来时是先听到的?还是先看到的?为什么?声音是怎样变化的?请用“”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依照检查学习情况,相应板书:“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3)江潮由远及近滚滚而来,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是怎样描写的?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并按要求用“_”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学生自由组合检查,老师根据学

30、生的汇报并相应板书:“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4)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潮由远到近,由小到大的声势来。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读表达出来。4、学习第五自然段大潮奔腾而去,这时的江面又是什么情景呢?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五自然段。学生通过学习读、划、议,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板书:恢复平静)5、总结全文刚才我们一起去观看了钱塘江涨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6、布置作业(略)六、说板书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本篇板书我

31、按照观察的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设计的。附板书设计:6、观潮天下奇观潮来前:江面很平静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潮来时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潮来后:恢复平静火烧云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2、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观察天上的云,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4、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复习生字词。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同学默写的词语,这位同学是个马大哈!写字总是缺胳膊少腿的。1、出示含有错别字的词语。师:你们这些小老师们谁来帮帮他?2、指名到前面来修改。(设计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乐趣中记住了词语的写法。)3、齐读。二、复习第一段。1、回忆第一段讲了什么?(板书:上来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