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地下水管理 修复地下水环境_第1页
严格地下水管理 修复地下水环境_第2页
严格地下水管理 修复地下水环境_第3页
严格地下水管理 修复地下水环境_第4页
严格地下水管理 修复地下水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严格地下水管理 修复地下水环境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了强化地下水保护,确保企业、居民用水安全,依据河北省水利厅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受水区自备井关停工作的通知(冀水资【2015】58号)文件精神,各个县(市)制定了至2017年底,分期分批全部关停供水主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的方案。6.2.2.1地下水开采井封填工程优先实施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方案,南水北调通水后,对城区范围内公共供水水源井及企事业单位自备井,要停止地下水开采,在考虑地下水保护、应急与战略备用、特殊需求等情况,本着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妥善处理的原则,制定封填措施。确因特殊用途需要保留使用的井,要对其取水量进行慎重复核并加

2、强监管。其中年久失修、成井条件差或因混合开采导致越流污染的井应永久填埋;成井条件好、出水量大、配套设施完好的井应封存备用,并建立封存备用井的登记、建档、管理、维护和监督制度,确保在特殊干旱或应急情况下,按照规定程序启用并发挥应急供水作用。6.2.2.2地下水位、计量监测(1)地下水水位监测站网河北省地下水水位监测始于大规模打井的70年代初期,主要分布在平原和盆地区,近年来,增加了城市、水源地、漏斗区等区域的地下水监测站点。全省现有水位监测井634眼,其中浅层地下水监测井475眼,深层地下水监测井159眼。目前地下水监测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地下水监测基本采用委托方式,监测队伍薄弱,能力不足

3、;站网密度不满足规范要求,且城市、水源地及深层超采区监测力度不足;现有监测井大多借用生产井,专业井网缺乏,影响资料精度;信息采集手段原始,传输手段落后,处理效率不高,不能适应地下水位、水量双控的需要。根据国家地下水站网规划,在河北省建设954处地下水监测站(含一处泉流量监测站),总投资888.89万元,并设置省级地下水监测中心一处,地市级信息站10处。其中954处监测站网中新建418处,改建536处;潜水监测站675处,承压水259处,混合水20处。全部采用自动监测、自动传输系统,信息接受由地市级信息站负责,并上传至省级地下水监测中心。按照河北省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规划,拟建设地下水自动监测站9

4、96处,统测站1056处(每年监测三次)。地下水自动监测站996处中新建站735处,改建站261处。站网布置与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网规划站网不重复。到2020年建设2045个地下水动态水位监测站点,建立健全地下水开采量和水位动态监测网,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省的地下水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地下水水位、水质、开发利用情况、超采状况等的动态监控。(2)地下水取水计量监测农业灌溉取水计量设施。全省现有规模以上机电井90.2万眼,其中深井11.6万眼,城市工业有一定的计量,农业灌溉水量基本无计量。农业灌溉水量,多根据灌溉面积、灌水次数、灌水定额进行估算。由于农业灌溉水量取水计量所需建设的监测点数多,信息量大,在河

5、北省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中,并未考虑农业取水量计量监控,需新建省、市、县三级农业灌溉取水计量信息管理平台。到2017年,对年取用地下水10万m3以上1870个非农重点用水户实施在线监测,工程投资2.9亿元;对年取水510万m3非农重点用水户实施在线监测,投资3.8亿元。对全省90.2万眼农业灌溉机电井全部安装计量设施,优先在49个试点县在安装26.4万眼取水计量装置,灌溉机井计量设施建设初步设想采用PPP方式(计量设施每套4000元,政府出资2000元,企业出资2000元),测算总投资18.0亿元。实现对全省机电井的计量监测,对地下水资源及其采补平衡情况进行动态评估,实行区域地下水开采总量和

6、地下水位双控制,规范地下水开采监督管理工作,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6.2.2.3严格地下水管理严格地下水开采管理,核定并公布地下水超采区,划定禁采和限采范围。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施区域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各市要按照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制定年度地下水开采计划,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年度地下水开采实行总量管理。严格规范地下水取水许可审批管理,严格规范地下水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取用地下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地下水开采量;对地下水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地下水开采量。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列入国家产业结

7、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淘汰类的,产品不符合行业用水定额标准的,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能够满足用水需要却通过自备井取用地下水的,以及地下水已严重超采的地区取用地下水的建设项目取水申请,审批机关不予批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对未依法开展水资源论证的取用地下水建设项目,审批机关不予批准,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开工建设和投产使用,对违反规定的,一律责令停止。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重新修订并落实河北省用水定额,将用水定额落实到建设项目取水许可审批、用水计划下达、节水水平评价等工作环节中。制定并下达年度用水计划,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和其他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

8、对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6.3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建立引江、引黄、引卫多水源联合调度机制,统筹上下游用水需求,最大限度利用好外调水、本地水和再生水等各类水资源。按照地下水超采治理的总体目标要求,遵循“上下一体、城乡联动、建管结合、责权明确”的原则,积极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6.3.1建立多水源联合调度机制加快推进引江、引黄、引卫等地下水压采替代水源工程建设,对地表水与地下水、本地水与调入水、常规水与非常规水实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建立正常年份的调度预案,根据外调水与当地水来水预报及供水目标的用水需求,制定不同水平年各用水户引黄与引卫、当地地表水、微咸水、再生水的供水年、月调度计划,同时适时进

9、行修订,实现科学调度、精细调度。及时掌握湖库、坑塘、河渠等各种调度工程的供水能力、运行与管理状况,考虑时间、空间、水质等因素,制定效益最大、时间最短、成本最小的调度方案。同时,制定特殊干旱年份的应急调度预案,当试点区遭遇严重干旱年份,供水优先顺序可以适当调整,在增大外调水的基础上,启用配置留用的余量水源。考虑适量启用关停的灌溉机井,增加咸水开采量和再生水回用灌溉量,使得灌溉用水保证率和粮食安全得到保障。6.3.2建立水资源综合配置机制在完善工程措施的基础上,强化管理配置,将现状单一依靠行政配置转变为行政配置、市场配置与自主配置相结合的综合配置。宏观上由政府利用行政命令对用水秩序、供水秩序、供水

10、价格等进行强制性管制,掌控调配方向;微观上利用市场配置手段引导用水户用水取向,实现水资源优化及统一配置。同时,注重用水户的参与作用,在行政配置和市场配置的框架内,充分考虑用水户从水质到水量的用水意愿,增加用水户对配置结果的认可程度,保证配置指标确实能落实到位。最终实现试点区“用足地表水,限采地下水,用好再生水,控制高耗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目标。6.3.3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按照地下水超采治理的总体目标要求,遵循“上下一体、城乡联动、建管结合、责权明确”的原则,借鉴北京、上海、四川等地以及省内石家庄、承德和衡水经验,积极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2015年以前各试点县要完成改革任务,建立机构设置

11、合理、职能事权清晰、运转协调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全社会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6.4创新运行管护机制为实现节水压采治理目标,试点区新建小型水利工程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按照“产权明晰、权责落实、经费保障、管用得当、持续发展”的要求,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工程交付使用时,项目建设管理机构及时办理产权移交手续,落实管护主体、管理制度、管护经费,确保工程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长受益。6.4.1改革项目实施方式探索“建管一体化”模式。改革立项要求,完善相关制度,鼓励种植大户、联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和村集体组织自主申报项目,允许其充当“

12、项目法人”。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对一定标准以下的农田水利项目,交给农民、农民合作组织和村集体组织“自选、自建、自管、自用”,逐步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一体化。推行项目建设管理公开公示制度,及时公示项目招标、施工进度、经费支出、监督电话等情况,接受项目区群众监督。推行农民质量监督员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规定,积极探索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建设和管理农田水利工程,建立与多元化项目建设主体相适应的项目管理方式,重点在政策引导、项目规划、技术指导、信息发布、评审验收、监督管理等方面下工夫,避免在项目建设管理中“大包大揽”。6.4.2明晰和移交工

13、程产权明晰已建农田水利设施的产权和自产收益归属权。研究探索将财政投资形成的农田水利设施资产为集体股权,或者量化为受益农户股份的有效方法。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明确将财政资金支持建设的农田水利设施产权移交给产权主体的程序等相关要求。探索产权所有人以农田水利设施作为抵押,取得金融贷款支持的有效途径。在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投资回报机制的基础上,研究金融机构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信贷投入的办法。在产权主体真正到位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搞活动经营权,提高管护效率。一是产权确权和移交。明晰已建农田水利设施的产权和资产收益归属权。研究探索将财政投资形成的农田水利设施资产转为集体股权,或者量化为受益

14、农户股份的有效方法。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明确将财政资金支持建设的农田水利设施产权移交给产权主体的相关要求,完善产权转移管理的有关程序、办法。二是搞活经营权。在产权主体真正到位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搞活经营权,提高管护效率。6.4.3创新运行管护模式建立“工程产权所有者筹集为主,政府绩效考核进行奖补为辅”落实工程管护经费的长效机制;探索财政资金购买公共服务的做法,在确保工程安全、公益属性和生态保护的前提下,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竞争参与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管护;建立政府绩效考核为基本依据的奖惩办法;坚持节约优先方针,设定有限目标,适当提高农业用水价格,研究通过精准补贴等办法,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15、;鼓励和扶持农民用水户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充分发挥其在运行维护、水费计收等方面的作用。在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的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同步推进组织发动机制、资金投入机制、项目管理机制等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更多运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带动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农民投工、投劳、投资,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有效调动基层政府和农民群众两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拓宽农田水利建设管护资金渠道,创新农田水利资金统筹使用办法,盘活沉淀资金,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小型水利工程,在确保工程安全、公益属性和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委托管理、承包

16、管理等多种方式,明确管护主体和责任,积极推广财政资金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竞争参与公益性、准公益性工程的运行维护,推进工程管护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鼓励和支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受益范围内的小型水利工程自主管理,对管护效果好的给予专项资金奖励。引导农民、农民合作组织和村集体组织管好用好农田水利工程设施,鼓励试点县探索农田水利设施良性运行管护机制。一是建立“工程产权所有者筹集为主,政府绩效考核进行奖补为辅”落实工程管护经费的长效机制。二是探索财政资金购买公共服务的做法,制定工程运行管护经费精准补贴办法,在确保工

17、程安全、公益属性和生态保护的前提下,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竞争参与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管护。三是建立政府绩效考核为基本依据的奖惩办法。探索建立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借鉴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模式,鼓励高耗水企业与节水服务公司鉴定合同,节水服务公司向企业提供节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服务,分项节水效益。与农业节水企业建立“设计+产品+工程+服务”的全方位一体化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模式,采取先管后建,选择后期维修服务有保障的节水企业参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通过鉴定合同,实行维修、更换和节水服务的物业化管理。政府建立市场引导机制,鼓励发展专业化节水服务公司,提供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6.5构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按照2011年中央

18、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提出的“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要求,大力推动基层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结合农村水利工作实际,努力构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灌溉排水公司和农村供水设施设备维修等专业化组织“三位一体”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6.5.1加强乡镇水利站建设按照水利部、中央编办、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水农2012254号)要求,2013年我省已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冀水农20132号),对全省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性质职能、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来源、人事管理和工作条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机构

19、设置方面,整合水利服务机构编制,按照“县办县管”原则,主要推行跨乡镇设置区域站模式;在性质职能方面,明确了承担的公益性职能,并对基层水利工作职能进行了全面整合;在人员编制方面,要求每站核定人员编制3-8名,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0%;在经费来源方面,强调人员经费和公益性业务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截至2013年底,全省有基层乡镇水利站建设任务的163个县(市、区)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共建成乡镇水利站921个,落实人员3961名。全省乡镇水利站均为县水利局派出机构,属于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和公益性业务经费需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省级需设立省级专项资金用于水利站能力建设,加强基层水利技术人

20、员培训,努力提高农村水利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在基层水利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灌溉排水公司和农村供水设施设备维修等专业化服务组织,提高基层水利服务保障能力,使之切实担负起项目建设中收集基础资料、调查民意,协调乡村配合施工、监督工程建设,组织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培训,指导产权所有者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等任务,切实履行水资源管理与保护、防汛抗旱、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利科技推广、水事纠纷调解、水法规宣传等职责。6.5.2扶持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土地流转和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势,积极引导、扶持和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探索农民用水合作

21、组织向农村经济组织、专业化合作社等多元方向发展,发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新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地表水灌区以渠系为单元组建,受益村可组建分会或用水组;地下水灌区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元组建,以“一方地”或单井控制范围组建用水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用水合作组织章程、财务管理、工程运行维护、用水管理等制度,组织用水户建设、改造和维护其管理的灌排工程,协调农户之间、农户与水管单位之间的用水关系,与水管单位签订供水合同并负责收缴水费等。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在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供水价格基础上,按照略有盈余的原则核算终端水价,并及时将用水量、水价及水费收支情况向用水户公开

22、,接受用水户及社会的监督。收取的水费除上交供水部门外,剩余费用用于田间工程的维修与养护以及维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6.5.3大力发展水利专业服务队伍各地政府积极整合县域内现有的防汛抗旱、灌溉排水、农村供水、水土保持等专业化服务组织,构建完善的基层水利专业化服务体系。按照“队伍专业、设备齐全、技术过硬、服务优质”原则,通过建设灌溉排水公司、抗旱服务队、灌排设施设备维修队、应急抢险队等,为节水灌溉设施使用管理、设备维修、应急抗旱等提供专业化服务。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要通过培育典型、宣传典型,引导农民群众逐步接受水利专业化服务。同时,加强对水利专业化服务队伍的技能培训,以满足不同服务主体和

23、服务对象需求。试行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专业化服务队伍承担公益性工程的维修养护。培育和规范维修养护市场,推行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促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向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发展。6.6完善法规政策6.6.1严格执行地下水管理条例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河北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将于2015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重点规范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确立了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制制度,对地下水取用水总量或者地下水水位接近控制指标的行政区域,限制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用地下水;对地下水取用水总量或者地下水水位已经达到或者超过控制指标的行政区域,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用地下水。二是进一步完善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条件,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工业园区规划以及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应当组织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听取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三是开采矿泉水、地热水和建设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