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个人辛苦整理)_第1页
山东省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个人辛苦整理)_第2页
山东省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个人辛苦整理)_第3页
山东省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个人辛苦整理)_第4页
山东省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个人辛苦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OGO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第四章 知识的学习第五章 技能的形成第六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七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第八章 学习动机第九章 学习策略第十章 学习的迁移第十一章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章 教师心理LOGO 第一章第一章 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二节 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2第一节 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3 1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3 3LOGO 第一节第一节 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对象:中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研究对象:中

2、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如何教、如何学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教、如何学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内容:(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研究内容:(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二)学习与教学的内容(二)学习与教学的内容 LOGO 研究内容之学习与教学的要素研究内容之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主体因素:学生(群体差异、个体差异)主体因素:学生(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教师教师-指导地位指导地位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LOGO 研究内容之学习与教学的内容研究内容之学习与教学的内容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

3、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端正态度。其获得知识、技能和端正态度。包括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包括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和评判、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分析、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LOGO

4、 第二节第二节 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科学理论上的指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导作用1、对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两个方面研究方法上的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指导作用1、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2、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LOGO 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概况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概况美国1、初创时期 (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 (20年代末到50年代)3、成熟时期 (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1、起源2、产生和初步 发展3、发展 a、1

5、949-1958 b、1959-1966 c、1966-1976 d、1976之后前苏联1、产生阶段 (十月革命前)2、发展阶段 (十月革命后)3、完善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时期 (20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LOGO 第二章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4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4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3 1第三节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3 3第二节 认知发展与教育2LOGO 第一节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的概念 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6、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LOGO 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连续性和阶段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定向性和顺序性和顺序性差异性差异性不平衡性不平衡性LOGO 个体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个体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 阶阶 段段乳儿期婴婴儿儿期期幼幼儿儿期期童童年年期期少少年年期期青青年年期期成成年年期期老老年年期期年龄0|11|33|6、76、7|11、1211、12|14、1514、15|2525|6565以后LOGO 第二节第二节 认知发

7、展与教育认知发展与教育n皮亚杰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2、认知发展阶段论、认知发展阶段论 3、影响发展的因素、影响发展的因素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 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n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 (一)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基本内

8、容(一)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2、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观 3、内化学说、内化学说 4、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对教学的影响(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二)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对教学的影响(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 LOGO 皮亚杰皮亚杰 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与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L

9、OGO 皮亚杰皮亚杰 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LOGO 皮亚杰皮亚杰 影响发展的因素 成熟练习与经验 社会性经验 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LOGO 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埃埃里里克克森森的的心心理理社社会会发发展展理理论论 期别期别年年 龄龄 阶阶 段段 发展危机发展危机10-1.5学习信任的阶段信任对不信任21.5-4成为自主者的阶段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34-6发展主动性的阶段主动自发对退缩愧疚46-12变得勤奋的阶段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512-20建立个人同一性阶段自我同一

10、性对角色混乱620-24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友爱亲密对孤僻疏离724-50显示充沛感的阶段精力充沛对颓废迟疑850后达到完善的阶段完美无缺对悲观失望(一)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一)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二)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二)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势利

11、导,对症下药。LOGO 第四节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一、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智力与智力测验(一)智力与智力测验 “比内比内-西孟量表西孟量表”、斯坦福、斯坦福-比内量表、韦克斯勒比内量表、韦克斯勒“离差智离差智商商” (二)智力的构成(二)智力的构成1、三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三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 2、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 (三)智力的差异(三)智力的差异 1、智力的个体差异、智力的个体差异 2、智力的群体差异:性别、年龄、种族差异、智力的群体差异:性别、年龄、种族差异 (四)智力差异与学业成就(四)智力差异与学

12、业成就 (五)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五)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1、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2、改革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式二、学习风格差异与因材施教二、学习风格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学习风格及其构成要素:生理、心理、社会三要素(一)学习风格及其构成要素:生理、心理、社会三要素 (二)学习风格的认知要素(二)学习风格的认知要素 思维方式:发散式思维方式、聚合式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发散式思维方式、聚合式思维方式 认知方式:认知方式:1、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赫尔曼、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赫尔曼威特金)威特金) 2、反思型与冲动型(杰罗姆、反思型与冲动型(杰罗姆卡根)卡根) 3、整体性与系列性(戈登、

13、整体性与系列性(戈登帕斯克)帕斯克) 4、心理自我调节理论(斯滕伯格)、心理自我调节理论(斯滕伯格)LOGO第四节概念第四节概念指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和兴趣等方面。在学校环境中,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学生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志向水平的差异、智力的差异、学习风格的差异等。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学生在加工信息时(包括接收、储存、转化、提取和使用信息)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其主要特征是:(1)持久性,即在时间上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2)一致性,即在完成类似的任务时始终表现出这种稳定性。LOGO 第三

14、章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学习概述3 1第三节 认知派的学习理论3 3第二节 联结派的学习理论2LOGO 第一节第一节 学习概述学习概述n学习的一般含义(广义、狭义)学习的一般含义(广义、狭义)n人类的学习与学生的学习人类的学习与学生的学习n学习的分类学习的分类 (一)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一)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言语信息 2、智慧技能、智慧技能 3、认知策略、认知策略 4、态度、态度 5、运动技能(动作技能)、运动技能(动作技能) (二)奥苏贝尔的分类(二)奥苏贝尔的分类 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2、

15、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 (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1、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学习 2、技能的学习、技能的学习 3、行为规范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LOGO 学习概述学习概述学习 广义的学习: 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 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人类的学习 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 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 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

16、的科学文化知识, 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一般与特殊 学生学习的特点:1、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 2、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3、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LOGO 第二节第二节 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联结派的学习理论桑代克桑代克 联结说(试误说)联结说(试误说)巴甫洛甫巴甫洛甫经典性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条件作用论班杜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斯金纳斯金纳操作性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条件作用论LOGO 第三节第三节 认知派的学习理论认知派的学习理论认知理论的新发展认知理论的新发展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奥苏贝尔奥苏贝尔认知同化论认知同化论(有意义接受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论)论)

17、布鲁纳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加涅加涅 学习的信息加工论学习的信息加工论LOGO 桑代克的联结说(试误说)桑代克的联结说(试误说)经典实验经典实验学习曲线学习曲线学习规律学习规律 1、准备律、准备律 2、练习律、练习律 3、效果律、效果律 LOGO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经典实验经典实验条件反射中涉及的四个基本事项条件反射中涉及的四个基本事项 1、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 2、无条件反应、无条件反应 3、条件刺激、条件刺激 4、条件反应、条件反应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获得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刺激泛化与

18、分化 LOGO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n 经典实验经典实验n 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基本规律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基本规律 1、强化:、强化:正强化(实施奖励)、负强化(撤销惩罚) 2、强化的程式、强化的程式 3、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4、消退、消退 5、惩罚、惩罚n 新行为的塑造:链式塑造、逆向链式塑造n 程序教学 LOGO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n 交互决定论交互决定论n 观察学习观察学习 1、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

19、活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一个人活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 2、分类: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创造性观察、分类: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创造性观察 3、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复制、动机、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复制、动机n 对强化的重新解释对强化的重新解释 1、直接强化、直接强化 2、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强化 3、自我强化、自我强化 LOGO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n 学习观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

20、构、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3、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在于构建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在于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良好的认知结构n 教学观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结构、程序、强化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强化原则 LOGO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有意义接受学习论)n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 (一)有意义学习的含义: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

21、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一)有意义学习的含义: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这也是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这也是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标准。的标准。 (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n意义的同化意义的同化三种同化模式三种同化模式 (一)下位学习(类属学习)(一

22、)下位学习(类属学习) 1、派生类属、派生类属 2、相关类属、相关类属 (二)上位学习(总括学习)(二)上位学习(总括学习) (三)组合学习(三)组合学习n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 (一)逐渐分化原则(一)逐渐分化原则 (二)整合协调原则(二)整合协调原则 (三)先行组织者策略(三)先行组织者策略 (四)接受学习(四)接受学习LOGO 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论观点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论观点n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n 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 动机阶段动机阶段 了解阶段了解阶段 获得阶段获得阶段 保持阶段保持阶段 回忆阶段回忆阶段 概括阶段概括阶段 操作

23、阶段操作阶段 反馈阶段反馈阶段 LOGO 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建构主义建构主义n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和学生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和学生观 (一)知识观(一)知识观 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2、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 (二)学习观:(二)学习观: 1、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2、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n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

24、主义的学习观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简单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简单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的建构信息的意义,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的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充实或改造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充实或改造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n 学习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合作学习学习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合作学习n 情境性学

25、习:情境性学习:1989年布朗提出年布朗提出LOGO 第四章第四章 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学习4第四节 知识的应用4第一节 知识与知识学习概述3 1第三节 知识的巩固3 3第二节 知识的理解2LOGO 第一节第一节 知识与知识学习概述知识与知识学习概述一、知识的含义、种类、作用与表征存储 (一)知识的含义 (二)知识的种类1、根据知识的概括水平:具体知识、抽象知识 2、根据知识的功能: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三)知识的作用(活动的定向工具) (四)知识的表征存储 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命题网络 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产生式系统 3、成块知识的组织:图式 4、认知结构二、知识学习的含义、种类

26、与作用 (一)知识学习的含义 (二)知识学习的种类 1、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2、根据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归属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三)知识学习的作用 1、知识学习是学生技能和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 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四)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三个彼此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阶段LOGO 第二节第二节 知识的理解知识的理解一、知识理解的概念二、建构主义对理解的生产过程的解释:维特罗克对理解过程的分析三、理解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 (二)有利于

27、学生对知识的保持 (三)有利于学生应用知识四、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五、概念的理解与教学 (一)概念,就是用某种符号所代表的一类具有某些共同关键 特征的事物。包括三要素:名称、内涵、外延。 (二)概念学习,就是要理解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有两种主要方式: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三)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六、提高知识理解水平的措施LOGO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1、主动理解的意识倾向2、主动理解的策略与方法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奥苏贝尔分析):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奥苏贝尔分析):1、认知结构中有无适当的、可与新知识挂钩的观念2

28、、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3、新学习材料与原有观念之间的可辨别性学习材料的内容:学习材料的内容:1、学习材料的意义性会影响学习者的理解2、学习材料内容的具体程度也影响学习者的理解LOGO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概念教学概念分析:六个方面(定义、特征、例证、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同位概念)概念分析:六个方面(定义、特征、例证、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同位概念)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正例与反例的辨别正例与反例的辨别变式变式比较比较LOGO 提高知识理解水平的措施提高知识理解水平的措施一、扩充和利用感性经验 (一)常用的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

29、、言语直观 (二)提供直观时须注意的事项 1、注意直观对象呈现的模式 2、注意词和形象的结合 3、注意培养学生对直观对象的分析能力 (三)培养学生掌握观察方法: 顺序观察法、素描观察法、连续(长期)观察法、 实验观察法、操作观察法、比较观察法二、运用变式和比较三、知识的系统化四、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五、照顾学生理解教材的特点 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定的顺序性和层次性,有一定的年龄特点 LOGO 第三节第三节 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巩固一、知识巩固的含义和作用 (一)知识巩固的含义 (二)知识巩固的作用 1、知识的巩固是知识的积累的前提 2、知识的巩固与理解相互依存 3、知识的巩固是知

30、识应用的前提二、知识巩固的途径 (一)提高识记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二)指导学生采用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识记效果 1、利用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 2、使需要记忆的材料成为学生行动或者思考的直接对象 3、对有意义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对无意义的材料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加 以识记 4、指导学生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 (三)合理的组织复习 1、复习要及时 2、复习要合理 3、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LOGO 第四节第四节 知识的应用知识的应用一、知识应用的含义和作用 (一)知识应用的含义(广义、狭义) (二)知识巩固的作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

31、节)二、知识应用的过程 (一)审题 (二)有关知识的重现重现困难的原因:1、旧知识的干扰 2、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完备程度 3、学生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三)课题的类化 1、复习要及时 2、复习要合理 3、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三、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 (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水平 (二)智力活动水平 (三)课题性质LOGO 第五章第五章 技能的形成技能的形成第一节 技能概述3 1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3 3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2LOGO 第一节第一节 技能概述技能概述一、技能及其特点 (一)技能的含义:是通过联系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二)技能的基本特点

32、: 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的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3、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二、技能的种类 (一)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 1、含义: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特点:对象的客观性、执行的外显性、结构的展开性 3、分类 (二)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 1、含义: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2、特点:对象的观念性、执行的内潜性、结构的简缩性 3、举例:阅读技能、运算

33、技能、记忆技能LOGO 操作技能的分类操作技能的分类根据运动的精细程度与肌肉的运动强度不同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粗放型操作技能第一种根据运动的连贯与否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断续型操作技能第二种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分为:闭合型操作技能、开放型操作技能第三种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器械型操作技能第四种LOGO 第二节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定向定向模仿模仿整合熟练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LOGO 第三节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一、国外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理

34、论 (一)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 (二)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二、我国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 (一)心智技能原型的模拟 (二)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 1、原型定向 2、原型操作 3、原型内化三、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三)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LOGO 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活动的定向阶段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

35、言语活动阶段LOGO 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LOGO 第六章第六章 态度与品德的养成态度与品德的养成4第四节 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4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3 1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3 3第二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2LOGO 第一节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一)态度的实质: 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二)态度的结构包括: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一)品德的

36、实质: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道德的特征 2、品德的特征 3、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知(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2、道德情感(包括直观的、想象的、伦理的) 3、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LOGO道德与品德道德与品德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道德的阶级性品德抉择的自觉性品德表现的行为性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品德结构的稳定性道德的社会共同性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行为规范或准则的总和 道德的特性品德的特性品德内容的社会性品

37、德形成的后天性两者直接根源不同,但最终根源相同,都是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品德与道德的联系LOGO 第二节第二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四个阶段)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2、自我意识增强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度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LOGO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的儿童道

38、德发展阶段论公正道德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前道德阶段第四阶段11、12以后第三阶段8-11、12岁第二阶段2-8岁第一阶段1-2岁两个亚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2、权威阶段(5-8)LOGO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判断水平判断水平发展阶段发展阶段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定向第二阶段:相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习俗水平第三阶段: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的定向第四阶段: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秩序的定向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墨守成规和契约定向第六阶段:良心或原则的定向LOGO 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39、与条件一、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 认同 内化二、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一)外部条件 1、家庭教养方式 2、社会风气 3、同伴群体 (二)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 2、态度定势 3、道德认知 LOGO 第四节第四节 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树立良好的榜样树立良好的榜样有效的说服有效的说服恰当的奖励与惩罚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价值辨析价值辨析利用群体约定利用群体约定LOGO 第七章第七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第一节 问题解决的性质与过程3 1第三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3 3第二节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2LOGO 第一节第一节 问题解

40、决的性质与过程问题解决的性质与过程一、问题与问题解决 (一)问题及其种类 1、问题的三个成分:给定的条件、要达到的目标、存在的问题或障碍。 2、问题的分类:有结构的问题、无结构的问题。 (二) 问题解决及其特点 1、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其实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2、问题解决的特征: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二 、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有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 问题解决的两个环节:理解问题和搜寻解法。 a、建立问题表征b、搜寻解法c、解法的执行与评价 (二)无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 乔纳森总结的七环节:a、理清问题极其情境限制;b、澄清、明确各种可能的角度、立场和利害关系

41、;c、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d、评价各种方法的有效性;e、对问题表征和解法的反思监控;f、实施、监察解决方案;g、调整解决方案LOGO 第二节第二节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会学生解决问题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影响问题解决的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和功能固着、定势和功能固着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1、帮助学生牢固的记忆知识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42、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1、鼓励学生真正理解题意,分析问题2、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而不只是所获得的最后答案3、在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决过程,看从问题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对知识有什么新理解LOGO 第三节第三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及其培养一、创造性及其特征 (一)创造性的含义: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二)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目前较公认的是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 1、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

43、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2、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主要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三)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与方式 1、瓦拉斯1926年提出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 2、类比思维:被认为是创造性思维中的核心方法 3、假设检验与科学发现:在科学发现活动中包含两种主要的成分:假设和实验二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一)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二)智力 (三)个性(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三、创造性的培养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LOGO 高创造性者的

44、个性特征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具有独立性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幻想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LOGO 创造性的培养创造性的培养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一)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二)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三)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二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一)保护好奇心 (二)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三)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四)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五)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一)发散思维训练 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形态扩散 (二)推测与假设训练: 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

45、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三)自我设计训练 (四)头脑风暴训练LOGO 第八章第八章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3 1第三节 学习需要的形成与培养3 3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2第四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4LOGO 第一节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结构 1、学习需要 2、诱因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 1、激活功能 2、定向功能 3、强化功能 4、调节功能二 、学习动机

46、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耶克斯多德逊定律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一)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 (二)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奥苏贝尔) (三)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LOGO 奥苏贝尔奥苏贝尔-成就动机的三个方面成就动机的三个方面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即一种学生渴望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 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赢得相应地位得相应地位的展望。 是学生为了保持家为了保持家庭和教师等庭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的赞许或认可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LOGO 第二节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

47、理论理论理论提出者提出者内容内容强化说(行为主义观点)斯金纳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也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需要层次说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动机归因理论韦纳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四种主要原因,并且对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暗示、情绪唤醒。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被认为是一种通过练习和使用某种力量克服障碍,完成某种任务的愿望或倾向。个体

48、的成就动机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LOGO 第三节第三节 学习需要的形成与培养学习需要的形成与培养一、学习需要的形成因素 (一)家庭、学校和社会1、家庭的要求、态度和志向2、学校教育3、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 (二)学生的个性特点二 、学习需要的培养 (一)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1、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 2、帮助学生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 3、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志向 (二)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活

49、动的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 1、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 (四)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LOGO 第四节第四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激发132适当的开展学习竞适当的开展学习竞赛。赛。运用竞赛的原则:运用竞赛的原则:1、要慎用少用、要慎用少用2、要注意方式、要注意方式 a、按能力分组、按能力分组竞赛、按项目分组竞赛、按项目分组竞赛竞赛 b、鼓励学生自、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竞赛己和自己竞赛正确运用奖励与惩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罚。应注意的问题:应注意

50、的问题:1、要使学生树立、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奖惩观正确的奖惩观2、要公平、适当、要公平、适当3、奖励应注意学、奖励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性别差异性特点和性别差异利用学习结果的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反馈作用。原则:原则:1、学习结果的反、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馈要及时2、学习结果的反、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馈要具体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果进行正确归因。应注意的问题:应注意的问题:1、应引导学生进、应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归因行客观归因2、教师要帮助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概念4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

51、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使他们成为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形成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LOGO 第九章第九章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3 1第三节 元认知策略3 3第二节 认知策略2第四节 资源管理策略4第五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3 5LOGO 第一节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学习策略概述一、学习策略的概念 学习策略实质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二、学习策略的结构 复述策略 认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 计划策略 元认知策略 监视策略 学习策略 调节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 学习

52、环境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 社会资源利用策略LOGO 第二节第二节 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一、复述策略 (一)识记过程中的复述策略 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反复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6、过度学习 (二)保持过程中的复述策略 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3、复习形式多样化4、画线二 、精细加工策略 (一)记忆术 1、位置记忆法2、缩简和编歌诀3、谐音联想法4、关键词法5、视觉想象6、语义联想 (二)做笔记 (三)提问 (四)生成性学习 (五)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三、组织策略 (一)列提纲 (二)利用图示 1、系统结构图2、

53、流程图3、模式与模型图4、网络关系图 (三)利用表格 1、一览表2、双向表LOGO 第三节第三节 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一、元认知及其结构 (一)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个体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二)元认知包括三个方面: 1、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2、对任务的认识3、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二 、元认知策略的种类 (一)元认知计划策略: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 (二)元认知监视策略:在认知活动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自己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

54、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且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为、策略的效果。 (三)元认知调节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LOGO 第四节第四节 资源管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资源管理资源管理策略策略学习时间管理策略学习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学习努力与心境管理策略学习努力与心境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LOGO 第五节第五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学习策略的训练个人自我个人自我效能感效能感原则原则内化性内化性原则原则生成性生成性原则原则特定性特定性原则原则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有赖

55、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指学生应当知道何时、如何应用他们的学习策略,并能反思和描述对策略的运用过程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灵活运用指学习者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生产某种新的东西指教师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以及自身使用策略的能力主体性主体性原则原则自我监控自我监控原则原则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Text in hereText in hereText in hereText in here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56、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Description ofthe contentsDescription ofthe contentsText in hereText in hereLOGO 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指导教学模式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行训练模式完行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LOGO 第十章第十章 学习的迁移学习的迁移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3 1第三节 学习迁移与教学3 3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2LOGO 第一节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学习

57、迁移概述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二、学习迁移的种类三、学习迁移的作用 (一)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二)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三)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划分依划分依据据分类分类定义定义根据迁移的性质,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正迁移负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水平迁移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一般迁移(普通迁移、非特殊迁移)具体迁移(特殊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

58、重组性迁移LOGO 第二节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说认知观官能心理学为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种迁基础的一种迁移理论移理论桑代克桑代克和伍德和伍德沃斯共沃斯共同提出同提出又称类化又称类化说,美国说,美国心理学家心理学家贾德提出贾德提出奥苏奥苏贝尔贝尔提出提出基本观点:基本观点:1、一切有、一切有意义的学习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必然包括迁移移2、认知、认知结构的变量结构的变量是影响迁移是影响迁移的重要因素的重要因素LOGO 第三节第三节 学习迁移与教学学习迁移与教学一、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相似性 (二)原有认知结构 (三)学习的心向和定势(陆钦斯的“量杯”实验)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一)精选教材 (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三)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四)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LOGO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健康概述3 1第二节 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辅导2LOGO 第一节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健康概述中学生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二、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物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病菌、病毒感染;3、脑外伤或化学物质中毒 (二)社会环境因素:1、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2、生活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