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 DBJ/T13-*-201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 J*-2015福建省居住建筑生活给水工程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omestic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fujian province(征求意见稿)20150000发布 20150000实施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居住建筑生活给水工程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omestic water supp
2、ly engineering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fujian province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 DBJ/T13-*-201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 J*-2015主编单位:福州市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 2015年*月*日2015 福州前 言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2014年第一批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的通知(闽建科201419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有关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共分7
3、章9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1.总则;2.术语与符号;3.基本要求;4.设计;5.施工;6. 调试、验收与移交;7.维护管理;附录A 给水管道工程验收记录表;附录B 给水管道水压试验记录验收单;附录C 给水管道冲洗记录单;附录D 给水增压设备验收记录表;附录E 高(低)位水池(箱)验收记录表;附录F 水表及远传验收记录表;附录G 水泵试运行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附录H 泵房门禁、安防监控系统及远程控制验收记录表;附录I 二次供水工程竣工资料移交记录表。本规程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福州市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在执行中如有意见和建议
4、,请寄送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学技术处(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编:350001)和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六一北路340号,邮编:350001),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程主编单位:福州市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州市水务工程有限公司福建中高压阀门江苏新澎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飞华水务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青岛三利集团福建智恒电子新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威派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目 次1 总 则12 术 语33 基本要求54 工程
5、设计84.1 给水系统84.2 水质、水量与水压124.3 给水管网144.4 水池(箱)204.5 增压设备234.6 泵房264.7 水表及水表箱(井)284.8 管道附件334.9 消毒设备374.10 电源、控制与安防375 施 工415.1 一般规定415.2 沟槽开挖与回填425.3 管道安装445.4 给水增压设备安装485.5 水表安装495.6 消毒设施安装505.7 电气控制与安防设备安装515.8 附属构筑物536 调试、验收与移交566.1 一般规定566.2 试压576.3 冲洗消毒596.4 验 收606.5 移交637 维护管理657.1 一般规定657.2 维护
6、667.3 管理66附录A 给水管道工程验收记录表69附录B 给水管道水压试验记录验收单73附录C 给水管道冲洗记录单75附录D 给水增压设备验收记录表76附录E水池(箱)验收记录表78附录F 水表及远传抄表系统验收记录表80附录G 水泵试运行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82附录H 泵房门禁、安防监控系统及远程控制验收记录表83附录I 居住建筑生活给水工程竣工资料移交记录表86本规范用词说明88引用标准名录89条文说明91Contents1 General principle12 Terms33 Basic requirements54 Design84.1 Water-supply system84.
7、2 Water quality、water quantity、water pressure 124.3 Water pipeline network144.4 Water reservoir (tank)204.5 Pressurizing equipment234.6 Pump room264.7 Watermeter & meter box(chamber)284.8 Pipe appurtenances334.9 Disinfection device374.10 Power Supply、Control and security375 Construction415.1 Gen
8、eral requirements415.2 Trench excavation and backfill425.3 Pipe installation445.4 Pressurizing equipment installation485.5 Water meter installation495.6 Disinfection device installation505.7 Electrical control and security equipment installation515.8 Accessory structures536 Debugging、acceptance and
9、Transfer566.1 Debugging566.2 Pressure test 576.3 Washing and disinfection596.4 Acceptance606.5 Transfer637 Maintenance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657.1 General requirements657.2 Facility maintenance667.3 Operation management66Appendix A Records of acceptance for water pipeline engineering 69Appendix B
10、Records of acceptance for Water pipeline pressure testing73Appendix C Records of water pipeline flush washing75Appendix D Records of acceptance for Supercharging equipment76Appendix E Records of acceptance for Water reservoir (tank)78Appendix F Records of acceptance for Watermeter and Remote meter r
11、eading system80Appendix G Quality inspection records for pump trial operation82Appendix H Records of acceptance for pump room entrance guard、security monitoring system and remote control83Appendix I Records of data transfer for secondary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be completed86Explanations of Wording
12、 in this specification88List of quoted Standards89Explanations of provisions911 总 则1.0.1 为使城镇居住建筑生活给水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验收、移交、维护管理,做到技术先进、卫生安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条文说明1.0.1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建居住建筑发展迅速,供水设施尤其是二次供水设施在保障居民安全用水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省目前尚无统一的建设管理模式,二次供水工程设计、建设采用的标准规范和设备、材料的选型等均无统一标准,现居住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情况基本上都是参差不齐、杂乱
13、无章,各种材质的管材、各种不同档次的供水设备都在采用,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影响了供水安全和应急维护能力,为此国家和供水企业需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二次改造,既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工作,又浪费了大量的费用。同时,国家四部委于今年2月17日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城镇居民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确保水质安全的通知”,对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管理、维护等提出根据严格的要求,特别要求加强二次供水物防、技防建设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加强维护等,以解决好城镇供水“最后一公里”的水质安全问题。因此,从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到供水企业,都迫切需要的一个指导我省城镇二次供水工程建设的技术标准,故编制了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
14、用于福建省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居住建筑从城镇给水管网接水点到贸易结算水表后第一个止回阀处生活给水工程设计、施工、调试、验收、移交、维护管理。条文说明1.0.2 本条明确了规程的适用范围,如下图所示。1.0.3 居住建筑生活给水工程设计、施工、调试、验收、移交、维护管理除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福建省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条文说明1.0.3 符合国家、行业和福建省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是进行居住建筑生活给水工程设计、施工、调试、验收、移交、维护管理的前提条件。 2 术 语2.0.1 居住建筑 residential building是指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包括住
15、宅建筑和宿舍建筑。条文说明2.0.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第 2.0.2条“居住建筑是指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3-62-2014第2.0.1条“居住建筑是指包括住宅建筑和宿舍建筑”,宿舍建筑包括集体宿舍和学生宿舍等。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第2.0.1条“住宅建筑是指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含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中的住宅部分),简称住宅”。2.0.2 二次供水 secondary water supply 当水压、水量的要求超过城镇给水管网供水能力时,通过储存、加压等设施经管道供给用户的供水方式。条文说明2.0.2 二
16、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40-2010第2.0.1条“二次供水是指当民用与工业建筑生活饮用水对水压、水量的要求超过城镇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管网能力时,通过储存、加压等设施经管道供给用户或自用的供水方式。”2.0.3 二次供水设施 secondary water supply installation 为二次供水设置的泵房、水池(箱)、水泵、阀门、电控装置、消毒设备、压力水容器、供水管道等设施。 2.0.4 管网叠压(无负压)供水 pressure superposed water supply (non-negative pressure water supply)由管网叠压(无负压)供水
17、设备利用城镇给水管网压力直接增压的供水方式。2.0.5 引入管 service pipe由城镇给水管网引入至小区或建筑红线内给水管网的管段。2.0.6 接户管 inter-building pipe布置在建筑物周围,直接与建筑物引入管相接的给水管道。2.0.7 入户管 inlet pipe建筑物内生活给水管道进入住户至水表的管段。2.0.8 一户一表 one meter per householder指平房庭院居民单户、住宅功能完善的各个住宅户、住宅小区内公共用水(消防、绿化、卫生、景观、物业)最终用水点、同一类别的用水集合为一户,每户分别设置一架水表,每户水表(箱)及表前管道设于户外。2.0
18、.9 贸易结算水表 commercials balance meter供水企业用于与用水户进行水费结算的水表。3 基本要求3.0.1承担居住建筑生活给水工程设计、施工的企业应由具有相应设计、施工资质。3.0.2新建居住建筑生活给水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3.0.3居住建筑生活给水工程设计应满足安全、卫生、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要求。条文说明 3.0.3 居住建筑生活给水工程不仅应满足国家“四节一环保”的要求,还要满足安全、卫生的要求。3.0.4 居住建筑生活给水工程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产品标准及本规程的要求,不得使用未经国家认可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鉴
19、定合格的材料和设备。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落后、淘汰的材料和设备。3.0.5 所有可能与水接触的材料和设备不得影响生活饮用水水质,各项卫生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和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要求。条文说明3.0.43.0.5条对居住建筑生活给水工程所采用的材料、设备选用以及涉水材料提出基本要求。3.0.6 居住建筑生活给水引入管上应设流量监控仪表,宜安装压力、余氯、浊度等在线水质分析仪表。条文说明3.0.6为了监控居住建筑红线范围内产销差及漏损情况,需要在引入管上设置流量监控仪表。结合常规水质指标和当地的特征水质指标,在经
20、济条件许可的地方,建议考虑在引入管上设置压力及水质监控仪表,便于供水企业及时跟踪用户端压力、水质等变化情况,保障供水安全。3.0.7居住建筑生活给水管网严禁与非生活饮用水管道连接。严禁与自备水源的供水管道直接连接。条文说明 3.0.7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3第7.1.9条规定“城镇生活饮用水管网,严禁与非生活饮用水管网连接。城镇生活饮用水管网,严禁与自备水源供水系统直接连接。”3.0.8 居住建筑生活给水管道应避开毒物污染区,并应尽量避开腐蚀性等场所。当条件限制不能避开时,应采取防护措施。条文说明 3.0.8主要基于居住建筑生活给水水质安全规定。由于有毒污染的危害性较大,有毒
21、污染区域内的环境情况较为复杂,一旦穿越有毒污染区域内的管道产生爆管、维修等情况,极有可能会影响与之连接管道内的水质安全,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避开。当无法避免时,可采用独立明管铺设,加强管材强度和防腐蚀、防冻等级,避开道路设置等减少管道损坏和便于管理的措施;重点管理和监护。3.0.9 居住建筑生活给水管网及设施不得受到污染,不得占用、覆盖和破坏其他构筑物、树木、景观设施等,并不得影响建筑物基础和结构的安全。条文说明3.0.9根据现有供水企业接收到的居住建筑红线内管道情况反馈,给水管道铺设位置经常被后期的景观、树木或附属的小型建筑物覆盖、占用,影响了给水管道的检修维护,故提出本条款要求。3.0
22、.10 居住建筑生活给水设施应独立设置,并应有独立的建筑围护结构,不得与非生活给水的增压设备、水箱(池)等合建。条文说明3.0.10为了保障供水安全,便于根据国家四部委的要求设置安防、技防等措施,推行封闭管理模式,要求生活给水设施应独立设置并有独立的围护结构。3.0.11 居住建筑生活给水设施应有防冻、防暴晒、防雷击等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条文说明3.0.11对设置于建筑物外的给水设施根据当地环境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建筑物内的给水设施电气设备等应有防雷击的保护措施。3.0.12 居住建筑生活给水工程应按照一户一表、水表出户、抄收到户的原则进行设计、施工、调试、验收、移交、维护管理。用水性质或收
23、费标准不同的,应分别设置水表计量。条文说明3.0.12规定了居住建筑生活给水工程的最终结算水表设置的总原则及型式,并规定了不同用水性质及不同收费标准的用户应分别设表单独计量。不同性质、不同最终用户主要有:生活、公建、商业、消防、绿化浇洒、幼儿园、居委会、公厕、喷泉和景观等。4 工程设计4.1 给水系统4.1.1 居住建筑生活给水工程应充分利用城镇供水管网压力直接供水。当城镇给水管网的水量、水压周期性或经常性不足时,应根据城镇供水条件、居住建筑类别和用水要求、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综合分析确定增压供水方式。条文说明 4.1.1 本着安全、节能的原则,在城镇管网压力不能够直接供水时,依据城镇
24、供水管网条件,综合考虑小区或建筑物类别、高度、使用标准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选择二次供水系统。常用二次供水系统有:叠压(无负压)供水、变频调速供水、气压供水、水泵和高位水池(箱)联合供水等。4.1.2 利用城镇给水管网叠压(无负压)供水方式,允许的最大设计水量和城镇给水干管最低供水服务压力应由供水企业根据当地城镇供水的实际情况,经技术经济及可靠性比较后确定。条文说明4.1.2从城镇给水管网上直接抽水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城镇给水管网的可供水量和压力,是直接抽水增压供水的安全、可靠的保证,因此需要供水企业根据长期运行资料、供水规划情况、周边用水需求趋势等综合确定。如果周边用户已采用了直接抽水
25、增压方式,应调研其运行情况及对管网的影响,以及时调整二次增压供水方式。4.1.3 城镇给水管网应满足以下条件方可考虑采用管网叠压(无负压)供水方式。1 周边城镇给水管道公称管径应大于等于300mm;2 居住建筑引入管公称管径应大于等于150mm;3 供水设备接水点处供水压力应大于等于0.2MPa。条文说明4.1.3 福州市自来水总公司供水区域采用管网叠压供水设备的若干规定(建设局备案)对此有更详细、更明确的确定。本条主要基于长期实践经验得出的,在满足这些条件下采用管网叠压(无负压)方式比较可靠、稳定,具体工程还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确定。4.1.4 叠压(无负压)供水技术不得用于下列区域:
26、1 城镇给水管网定时供水的区域;2 城镇给水管网可利用的水头过低的区域;3 城镇给水管网供水压力波动过大的区域;4 现有供水管网供水总量不能满足用水需求,使用叠压(无负压)供水设备后,对周边现有(或规划)用户用水会造成影响的区域;5 城镇给水管网管径偏小的区域;6 供水部门认为不得使用叠压(无负压)供水设备的区域。条文说明4.1.4本条规定了不得使用管网叠压(无负压)设备的场所,管网叠压供水技术规程CECS 221:2012第3.0.7条有类似规定。4.1.5 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宜与室外生活给水管网合用。当管网中水停留时间超过12h时,应分别设置室外生活给水管网与室外消防给水管网。条文说明4.1
27、.5建议室外消防给水管网与室外生活给水管网合用一套管网,以减少投资以及便于维护管理。但当生活用水量较小,管网中水可能得不到更新而变质,所以规定停留时间不得超过12h应分开设置。4.1.6 居住建筑生活给水工程引入管设计流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的要求。室外生活与消防合用管道应进行消防用水时水力计算校核,并应保证管道末梢的室外消火栓从地面算起的水压,不得低于0.1MPa。条文说明 4.1.6 居住建筑生活给水工程引入管设计流量计算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3.6节做了详细规定。4.1.7 居住建筑生活给水系统竖向分区
28、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 5078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和现行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3-62的规定。条文说明 4.1.7 指出居住建筑生活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主要依据。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 50788-2012主要规定如下:第8.2.2条 生活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城镇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第8.2.4条 套内分户用水点的给水压力不应小于0.05MPa,入户管的给水压力不应大于0.35MPa。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主要规定如下:第3.3.3条2款:给水
29、系统的竖向分区应根据建筑物用途、层数、使用要求、材料设备性能、维护管理、节约供水、能耗等因素综合确定。第3.3.4条:卫生器具给水配件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不得大于0.6MPa。第3.3.5条 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竖向分区,竖向分区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1 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2 静水压大于0.35MPa的入户管(或配水横管),宜设减压或调压设施;3 各分区最不利配水点的水压,应满足用水水压要求。第3.3.5条 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竖向分区,竖向分区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1 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2 静水压大于0.35MP
30、a的入户管(或配水横管),宜设减压或调压设施;3 各分区最不利配水点的水压,应满足用水水压要求。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主要规定如下:第4.1.3条 市政管网供水压力不能满足供水要求的多层、高层建筑的给水、中水、热水系统应竖向分区,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且分区低层部分应设减压设施保证各用水点处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3-62-2014主要规定如下:第7.0.6条 当管网供水压力不能满足多层、高层建筑的直接供水时,其给水、热水、直饮水、回用雨水以及中水系统应竖向分区,并符合下列要求:1 各分区最低卫生
31、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5MPa;2 分区内低层部分应设减压设施保证各用水点处的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且不应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压力;3 各供水分区宜采用水泵水箱联合的供水方式,不宜采用减压阀进行分区。4.2 水质、水量与水压4.2.1 居住建筑生活给水系统的水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4.2.2 居住建筑生活供水接水点(城镇管网末梢)水中消毒剂余量应符合表4.2.2要求。表4.2.2 接水点水中消毒剂常规指标及要求消毒剂名称接水点水中消毒剂余量氯气及游离氯制剂(游离氯,mg/L)0.05一氯胺(总氯,mg/L)0.05臭氧(O3,mg
32、/L)0.02。如加氯,总氯0.05二氧化氯(ClO2,mg/L)0.02条文说明 GB5749-2006第4.1.6条表2规定:表2 饮用水中消毒剂常规指标及要求消毒剂名称与水接触时间出厂水中限值出厂水中余量管网末梢水中余量氯气及游离氯制剂(游离氯,mg/L)至少30min40.30.05一氯胺(总氯,mg/L)至少120min30.50.05臭氧(O3,mg/L)至少12min0.3-0.02如加氯,总氯0.05二氧化氯(ClO2,mg/L)至少30min0.80.10.024.2.3 居住建筑小区生活给水设计用水量,应根据下列用水量确定:1 居民生活用水量; 2 公共建筑用水量;3 绿化
33、用水量;4 水景、娱乐设施用水量;5 道路、广场用水量;6 公共设施用水量;7 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8 消防用水量。注:消防用水量仅用于校核管网计算,不计入正常用水量。条文说明 4.2.3 对应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6-2003(2009年版)第3.1.1条。4.2.4 居住建筑生活给水系统设计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条文说明4.2.4 对应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6-2003(2009年版)第3.6节设计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4.2.5 城镇给水管网可利用水压应根据给水专项规划、净水厂送水泵站(或网中增压
34、泵站)运行工况及给水管网建设情况并结合现状压力监测数据等因素综合确定。条文说明4.2.5规定了引入管的接管点位置市政给水压力考虑的因素,并应结合实际测压数据确定。4.3 给水管网4.3.1 小区的室外给水管网,宜布置成环状网,或与城镇给水管连接成环状网。室内生活给水管道宜布置成枝状管网,单向供水。4.3.2 负有室外消防给水任务的室外给水管网布置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的规定。4.3.3 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由开发商或业主自行建设管理。消防接水口及消防水表应设置于流量监控仪表后的室外给水管道上。条文说明4.3.3本条主要界定了消防设施的建设、管理由建设单位
35、或业主自行负责。为了有效地监测、控制漏损量、产销差等,考虑将消防系统设置在流量监控仪表测量范围内。4.3.4 埋地敷设的市政压力直接供水管与二次增压供水管宜同槽集中布置。条文说明4.3.4红线范围内室外地下管线较复杂,为了便于维护管理及节省地下空间,建议直供管和增压管共用管槽。4.3.5 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管道交叉时,给水管道应敷设在上面,且不应有接口重叠;当给水管道敷设在下面时,应采用钢管或钢套管,钢套管伸出交叉管的长度,每端不得小于 3m ,钢套管的两端应采用防水材料封闭。 条文说明4.3.5 关于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或输送有毒液体管道交叉时的有关规定。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
36、06第7.3.6条规定:“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或输送有毒液体管道交叉时,给水管道应敷设在上面,且不应有接口重叠;当给水管道敷设在下面时,应采用钢管或钢套管,钢套管伸出交叉管的长度,每端不得小于 3m ,钢套管的两端应采用防水材料封闭。”4.3.6 城镇给水管道与建(构)筑物、铁路以及和其他工程管道的最小水平净距应按表4.3.6规定确定。表4.3.6 给水管与其他管线及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m)序号建(构)筑物或管线名称与给水管线的最小水平净距D200mmD200mm1建筑物1.03.02污水、雨水排水管1.01.53燃气管中低压P0.4MPa0.5高压0.4MPaP0.8MPa1.00
37、.8MPaP1.6MPa1.54热力管1.55电力电缆0.56电信电缆1.07乔木(中心)1.58灌木1.59地上杆柱通信照明10kv0.5高压铁塔基础边3.010道路侧石边缘1.511铁路钢轨(或坡脚)5.0 条文说明4.3.6 本表引用自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第7.3.3条。4.3.7 给水管道与其他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按表4.3.7规定。表4.3.7 给水管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m)序号管线名称与给水管线的最小垂直距离1给水管线0.152污、雨水排水管线0.403热力管线0.154燃气管线0.155电信管线直埋0.50管沟0.156电力管线0.157沟渠(基础
38、底)0.508涵洞(基础底)0.159电车(轨底)1.0010铁路(轨底)1.00 条文说明4.3.7 本表引用自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第7.3.4条。4.3.8 当室外给水管道无法沿区内道路敷设,且管径小于等于DN200时,可采取支、吊架等措施布置在地下室内;管径大于DN200的管道不得采用支、吊架措施布置在地下室内。条文说明4.3.7考虑管径200mm以上的给水管道若安装地下室内存在结构承重、固定牢靠等安装问题,且还得采用焊接钢管,存在防腐等问题,故做出本条规定。4.3.9 沿建筑墙角明装时应高于地面100mm,并采用支架固定。4.3.10 室外给水管道覆土深度应根据车
39、辆荷载、管道材质及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埋地敷设的给水管道应避免布置在可能受重物覆压处。4.3.11 埋地敷设的室外给水管道伸出地面处应设置钢套管,钢套管的两端应用防水材料封闭。4.3.12 室外给水管道与建筑物内部管道的连接处应设置防沉降措施,宜采用不锈钢波纹管(S30408)。条文说明4.3.11、4.3.12考虑室外地面沉降及管道沉降、温差变形等因素而应采取的措施4.3.13 室外露天敷设的管道应有调节管道伸缩和防止接口脱落、防撞击等设施,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在结冻地区,应采取保温措施,保温层外壳应密封防渗。4.3.14 室外管网的最低处宜设置事故泄水阀,并采用间接方式排至雨水系统,排水管
40、管径不应小于DN100。条文说明4.3.14本条主要考虑管网的消毒冲洗及水质受污染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排出管网内滞留水。4.3.15 埋地给水管道应设置警示带。警示带上沿长度方向每隔800mm应标有特殊标识。条文说明4.3.15 设置永久性警示带以便保护埋地给水管道免受开挖破坏及快速找到地下给水管道。具体做法可参照如下:DN100及DN100以下管道的警示带,应在管道正上方200mm处铺设;DN200DN400管道,应在管道正上方300mm处铺设;DN500以及DN500以上管道,应在管道正上方500mm处铺设。4.3.16 非金属管材的埋地给水管道,应在紧靠管道外壁上方同时埋设金属示踪线。条文说
41、明4.3.16 国家现行相关非金属管道工程技术规程都有此要求,如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2004第4.2.10条规定:“管道敷设后宜沿管道走向埋设金属示踪线,距管顶不小于0.30m埋处设警示带,警示带上应标出醒目的提示宇样。”4.3.17 埋地钢塑复合管及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应进行外防腐处理。4.3.18 建筑物内部给水管道的布置应力求短而直,并兼顾建筑的使用和美观,宜沿墙、梁、柱敷设。4.3.19 给水立管应出户安装(明装或管道井)。立管顶部或室内管网的最高点应设置自动排气阀。条文说明4.3.19根据现有多数居住建筑用户的反馈信息,多数建筑都存在给水管网积气问题,造成建筑内
42、管网过流量减小、震动噪音大、用户龙头出现带气水、水表计量不准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建筑内部给水管网中容易积气的位置设置自动排气阀。4.3.20 用户接水管应避免形成气囊,不应采用倒U型安装。条文说明4.3.20本条主要考虑计量水表后用户接水管排气顺畅而制定,建议可以采取用户接水管、计量水表等设置于用户楼层的上一楼层或上一楼梯休息平台等措施。4.3.21 给水管不宜穿过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必须穿过时应设置补偿管道伸缩和剪切变形的装置,一般可采取下列措施:1 在墙体两侧采取柔性连接;2 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下留有不小于150mm的净空;3 在穿墙处采用凸形补偿器、水平安装。4.3.22 生活给
43、水管道不得敷设在烟道、风道、电梯井内、排水沟内,不宜穿越橱窗、壁柜,不得穿过大便槽和小便槽,且立管离大、小便槽端部不得小于 0.5m。4.3.23 建筑内立管和表后管道明装于建筑物外时,应采用金属管材或金属复合管材。条文说明4.3.22本条主要考虑非金属管道由于受紫外线的照射容易老化及温差造成变形等原因而制定的。4.3.24 建筑物外给水管道材质的选择,应根据管径、工作压力、外部荷载、耐腐蚀,管道敷设区的地形、地质,管材的供应,按照施工方便、运行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管材选用要求及质量标准应符合表4.3.24的要求。表4.3.24 不同管径给水管道材料选用表管径(mm)选用管材及配件名称相
44、关标准DN100不锈钢给水管及配件GB/T12771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及配件CJ/T192外镀锌内涂(衬)塑给水复合钢管及配件CJ/T120内外涂环氧给水复合钢管及配件CJ/T120钢网骨架PE复合管及配件CJ/T189100DN300不锈钢给水管及配件GB/T12771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及配件CJ/T192球墨铸铁管及配件GB/T13295钢网骨架PE复合管及配件CJ/T189DN300球墨铸铁管及配件GB/T13295螺旋焊或卷制直缝焊钢管及配件GB50268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及配件CJ/T192 注:标记的产品为该类管径产品中推荐的首选产品。条文说明4.3.24从一些地方供水企业已接收的
45、情况看,现状居住建筑红线内的给水管材比较混乱,各种类型的管材都有,各地也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管材选用标准,因此本条列表推荐了不同管径的管材选用标准,各地可结合当地使用经验、经济条例等选用表中具体管材类型,统一标准,相应地库存一些管材、管件作为配备配件,以便于应急抢修、维护管理等。4.4 水池(箱)4.4.1 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应采用独立结构形式,不得利用建筑物的本体结构作为水池(箱)的壁板、底板及顶盖。4.4.2 生活饮用水池(箱)应与其它用水的水池(箱)分开设置。生活饮用水池(箱)与其它用水水池(箱)并列设置时,应有各自独立的分隔墙,隔墙与隔墙间应有排水措施。条文说明 4.4.1、4.4
46、.2引自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6-2003(2009年版)第3.2.10条。本条对生活饮用水水池(箱)体结构要求:明确与建筑本体结构完全脱开,生活饮用水水池(箱)体不论什么材质均应与其他用水水池(箱)不共用分隔墙。4.4.3 埋地式生活饮用水贮水池周围10m以内,不得有化粪池、污水处理构筑物、渗水井、垃圾堆放点等污染源;周围2m以内不得有污水管和污染物。当达不到此要求时,应采取防污染措施。条文说明4.4.3本条为国家强制性条文,引自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6-2003(2009年版)第3.2.9条。4.4.4 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容积大于或等于50m3时,应分为容积基本
47、相等的两格或设置两个,两格(个)之间应设连通管,并能独立运行。条文说明4.4.4 目的是为了方便维护和管理。4.4.5 建筑物内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应设置在维护方便、通风良好、不结冰、卫生安全及维护方便的场所,其上层房间严禁有厕所、浴室、盥洗室、厨房、污水处理间等。条文说明4.4.5 目的是保护水箱水质安全。4.4.6 设置在有冻结可能场所的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应有保温防冻措施;室外设置的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应有隔热措施。条文说明4.4.6目的是为了改善水箱周围的卫生环境,保护水箱水质。在非结冻地区的不保温水箱,存在受阳光照射而水温升高的问题,将导致箱内水的余氯加速挥发,细菌繁殖加快,水
48、质受到“热污染”,一旦引发“军团病”,就威胁到用户的生命安全。4.4.7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应设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泄水管、通气管、信号装置、人孔、内外人梯等,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现行行业标准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40及现行地方标准二次供水不锈钢水池(箱)应用技术规程DBJ/T 13XX2015等规定。4.4.8 当高位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采用水泵加压进水时,应设置水位自动控制水泵开、停的装置。当一套增压设备给多个高位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进水时,在进水管道上宜装设电动控制阀,能实现水位监控设备自动控制。4.4.9 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直接从
49、市政管道进水,当进水压力大于0.2MPa时,宜设置减压设施。条文说明4.4.9目前大部分水池(箱)的进水管均未设置减压阀或限流阀,实际证明水位降低时瞬时进水量很大,对周边管网造成很明显的冲击负荷,影响均衡稳定供水。4.4.10 容积小于等于100m3的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应采用不锈钢等材质的成品水箱,容积大于100m3的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宜采用不锈钢等材质的成品水箱。钢筋混凝土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内壁应采用不锈钢等食品级材质进行处理。4.4.11 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采用不锈钢材质时,焊接材料应比箱体材质高一个等级,焊缝应进行酸洗钝化处理。采用非不锈钢材质的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时,
50、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材质、衬砌材料和内壁涂料不得影响水质,并满足抗菌、耐腐等要求。4.5 增压设备4.5.1 水泵应采用低噪、高效、节能且高效区所包含的流量范围较大的不锈钢(S30408)离心泵。4.5.2 水泵机组应设置备用泵,备用泵的供水能力不应小于最大一台运行水泵的供水能力。水泵机组应有自动切换交替运行功能。条文说明4.5.2 本条对增压设备中的水泵机组设置备用泵作了规定,特别强调备用泵需要与工作泵一起交替投入运行,也就是不能有长期闲置的备用泵,以免因长期不运行造成水泵故障等。4.5.3 水泵机组应采取减振措施。水泵配套电机额定功率小于11kW时,宜采用成套水泵机组。4.5.4 水泵应
51、采用自灌式吸水。每台水泵应设独立的吸水管,吸水管变径应采用偏心管件,且不得产生气囊现象。吸水管上应设伸缩节或可曲挠橡胶接头和检修阀门。4.5.5 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内吸水管的喇叭口应向下设置,与池壁、池底的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6的相关规定。4.5.6 每台水泵的出水管上,应装设压力表、伸缩节或可曲挠橡胶接头、具有消除水锤功能的止回阀、检修阀门。必要时应设置水锤消除装置。4.5.7 压力仪表的量程应为工作点测量值的1.5倍2.0倍。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出水总管的震动小、水压平稳处,并应垂直向上安装。4.5.8 增压设备的管材、水泵、阀门、稳流罐等所有与水接触
52、部位应采用不锈钢材质,且不低06Cr19Ni10(代号S30408)。4.5.9 增压设备应符合相应产品国家或行业现行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4.5.9针对各种类型的增压设备,国家或行业已经制定了比较齐全的标准、规程等,因此本规程规定增压设备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对变频调速给水设备应符合以下功能要求:1 应具有自动调节水泵转速和软启动的功能。恒压给水时,设定压力与实际运行压力之间的差不得超过0.01MPa;2 应具有水位保护功能。当水位降至设定下限水位时,自动停机;当恢复至启动水位时自动启动;3 控制柜(箱)面板上应有观察设定压力、实际压力、供电频率、故障等的显示窗口;4 应具有对各类故障进行自检、
53、报警、自动保护的功能。对可恢复的故障应能自动或手动消警,恢复正常运行;5 变频调速控制时,设备应能自动进行小流量运行控制,夜间小流量时,应能自动切换至小水泵或气压罐运行;6 停电后恢复供电时设备应能自动投入运行;应有过载、短路、过压、缺相、欠压、过热等保护功能。对管网叠压(无负压)供水设备应符合以下功能要求:1 具有限压控制功能、超压保护功能,其工作状态应有明显的标识;2 具有防水泵空转、超温保护功能、多泵自动切换、循环运行功能;3 具有对过压、欠压、短路、过流、缺相等故障进行报警及自动保护的功能。对可恢复的故障应能自动或手动消除,恢复正常运行;4 设备运行状态下,当管网压力或出水水量变化时,
54、水泵机组应能自动调整转速,保持出口压力波动稳定在设定工作压力±0.01MPa,保持进口压力波动不超过±0.03MPa;5 应有防止系统流量突变导致压力瞬间异常波动的措施。当设备抽吸的给水干管的流量小于设备的工作流量时,防负压装置启动;当供水流量大于设备的工作流量时,防负压装置自动关闭;6 进水管管径宜比给水管网小二级以上,或不大于给水管网过流断面面积的1/3;7 进出水管之间宜设旁通管,并应在旁通管上装设阀门和止回阀;8 设备应安装过滤器,并且过滤器应设置在倒流防止器前(沿水流方向);9 水泵吸水管从城镇给水管网上接出时,应设置低阻力管道倒流防止装置;10 应为全密闭结构,输送的水不与大气相通;11 当设置稳流罐时,稳流罐的容积不应小于1min系统设计流量;12 应具有防水锤功能。4.5.10 增压设备外箱体应采用防潮、防水、散热结构,满足室外安装要求,防护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4208中IP24级的规定。4.5.11 增压设备应采取接地、绝缘、抗干扰等安全措施。室外设置时应增设围栏等安全防护设施。4.5.12 增压设备应便于施工、安装和维修。设备的水泵接口、易损部件接口、预留进出水管均应采用快速接头连接。大型柜(箱)的制造应在顶部加装吊环、吊钩。4.5.13 增压设备的柜(箱)内部配件应装配合理、结构紧凑。4.6 泵房4.6.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天窗式电动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EVA双面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版汪淑离婚协议中关于子女抚养权及监护权变更的补充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校校园安全保卫服务合同范本6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房产买卖合同解除前权利义务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燃气设备检修与安全评估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环保科技公司试岗期环境保护与技术创新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上市公司股份增发合作协议书3篇
- 2024年中国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产业园区宣传合作协议范本3篇
- 完整版秸秆炭化成型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中国海油春季校园招聘190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油气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洞察分析
- 《数据采集技术》课件-Scrapy 框架的基本操作
- (2024)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围城读书分享课件
- 2025年河北省单招语文模拟测试二(原卷版)
- 2024版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内容解读
- 工作计划 2025年度医院工作计划
- 高一化学《活泼的金属单质-钠》分层练习含答案解析
- DB34∕T 4010-2021 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