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_第1页
(完整)《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_第2页
(完整)《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_第3页
(完整)《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907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2 分,共 12 分)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c )。A 调查总体B. 调查单位C.总体单位D.标志值2、某市工业企业2007 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 2008 年 1 月 31 日,则调查期限为( B)。A 、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3、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的划分依据是(B )。A 、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B、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C、最后取得的调查资料是否全面D、调查时间是否连续4、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A)。A 、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5、抽样误差是指( C)。A 、调查中所产生

2、的登记性误差B 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C、随机的代表性误差D 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6、如果变量 X 和变量 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C )。A 、微弱相关关系B、显著相关关系C、完全相关关系D、没有相关关系二、多项选择题( 2×4=8 分)1、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调查中(BCE)。A 、全部的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也是填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2、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CDE)。A 、职工按工龄分组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C、人口按民族分组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E、人口

3、按地区分组3、计算变异指标可以( BDE)。A 、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B、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中趋势C、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D、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E、说明现象变动的 均匀性或稳定程度4、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BC)。A 、个体指数B 综合指数C 平均指数D 定基指数三、判断题( 2×5=10 分)1、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E 环比指数()2、变异指标和平均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总体的特征,因而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高,反之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低。 (×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

4、)4、某地区通过调查得知该地区每万人中拥有 54 名医生。此指标是一个强度相对指标。 ()5、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 3%、2%、 7%和 5%,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技术方法为 3% ×2%×7%×5%100%。(×)五、计算题1. 2008 年某月份甲、乙两市场某商品价格和销售量、销售额资料如下:品种价格(元 /件) x甲市场销售量 f乙市场销售额 (元 )M甲105700126000乙12090096000丙137110095900合计2700317900试分别计算该商品在两个市场上的平均价格.解:甲市场的平均价格为:乙市场的平均价格为:2008

5、年 7 月统计学原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D)。A 、调查单位B、标志值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2、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照数量标志分组(A )。A 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B、企业工人按性别分组C、人口按民族分组D、家庭按城镇分组3、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依据是(B)。A 、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B、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C、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D、调查时间是否连续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 )。A 、总体单位总量B 、总体标志总量 C 相对指标D 平均指标5、抽样误差是指(C )。A 、调查中所产生的

6、登记性误差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C、随机的代表性误差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6、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A )。A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三、判断题(每小题2 分,共 10 分)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人”,填报单位是 “户 ”。( )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当组限和组距。 ( × )3、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4、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独立的应用意义。( )5、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其表现形式只能是绝对数。(×

7、)四、简答题(每小题10 分,共 20 分)1、举例说明如何理解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答:若要调查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 ,调查单位是企业职工 ,填报单位是企业 . 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 填报单位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2、简述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并且举例说明。答: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如:各工种的工人占总体工人的比重。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如:轻重工业比例。五、计算分析题(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

8、小数。本题共50 分)1、某生产车间 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302642413644403737254529433136364934473343384232343846433935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 2530, 3035,35 40,40 45,4550,计算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零件数。( 20 分)解:(1)根据以上资料编制次数分布表如下:按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 工人数(频数) 频率%(件)25-3031030-3562035-4093040-4582745-50413合计30100(2)所需计算数据见表:按工人日

9、加工零件数分组组中值工人数(频数)总加工零件数(件)25-3027.5382.530-3532.5619535-4037.59337.540-4542.5834045-5047.54190合计-301145则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2007 年 1 月统计学原理试题一、 单选题1、下列分组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C )A 学生按考试成绩分组B、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C产品按品种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2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A )A 它分为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类B 品质标志具有标志值C 数量指标具有标志值D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3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C)AB1CD4在一定

10、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A)A 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B 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C 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D 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5、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D)A 都是随机变量B 关系是对等的C 都是给定的量D 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6、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B)A 全面调查B 抽样调查C 典型调查D 重点调查二、多选题2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有(ABE)A 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B 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C 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D 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

11、的提高而减少E 总生产费用随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4编制综合指数的原则是(AD)A 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B 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C 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D 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三、判断题1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3在抽样推断中,全及指标值是确定的、唯一的,而样本指标值是一个随机变量。( )4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调查的范围小,组织方便,省时省力,所以调查项目可以多一些。( )5对某市

12、下岗职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一个月内送报调查结果。所规定的一个月时间是调查时间。(×)中央电大 2007 年 7 月统计学原理 A 试题一、 单选题1、下列分组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C )A 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B、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C人口按性别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2某市工业企业 2006 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7 年 1 月 31 日,则调查期限为(B)。A 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3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B)A 选择的分组标志性质不同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C、组数的多少不同D、组距的大小不同4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A

13、)。A 、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 变异指标5、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A 、平均数离差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6、如果变量 X 和变量 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C )A 、微弱相关关系B 显著相关关系C 完全相关关系D 没有关系二、多选题1在工业普查中,( BCE )A 、工业企业 总数是统计总体B、每一个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D、企业设备台数是连续变量E、企业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2下列是某地区经济发展指标,其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ABDE )。A 、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 1.03: 1B、人口

14、出生率为 14.3%C、粮食平均亩产量为500 斤D、工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 113%E、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00 元3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ABCD)。A 、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C、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E、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4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BC)。A 、劳动生产率指数B、产量总指数C、销售量总指数D、价格总指数E、单位成本指数三、判断题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人”,填报单位是 “户 ”。( )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3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4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

15、重要形式,有其独立的应用意义。( )5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其表现形式只能是绝对数。(× )五计算题1某生产车间 30 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302642413644403737254529433136364934473343384232343846433935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 2530, 3035,35 40,40 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加工零件数。解:同 2008 年 7 月统计学原理试题五、1、1某单位 40 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68898884868775

16、737268758297588154797695767160906576727685899264578381787772617081单位规定: 60 分以下为不及格, 6070 分为及格, 70 80 分为中, 8090分为良, 90100 分为优。要求:(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3)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解:(1)成绩职工人数频率 (%)60 分以下37.560-7061570-801537.580-90123090-100410( 2)分组标志为 "成绩 &qu

17、ot;,合计40100其类型为 "数量标志 ";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3)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 " 正态分布 "的形态,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2 2004 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品种价格(元 /斤)甲市场成交额(万 乙市场成交 量(万元)斤)甲1.21.22乙1.42.81丙1.51.51合计5.54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解:价格(元)甲市场乙市场品种成交额成交量成交量成交额Xmm/xfxf甲1.

18、21.2122.4乙1.42.8211.4丙1.51.5111.5合计 5.5445.3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m5.51.375X甲市场平均价格m / x4(元/斤)xf5.3X1.325乙市场平均价格f4(元 /斤)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3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 36 件,标准差为 9.6 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日产量(件)工人数(人)1515253835344513要求: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

19、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解:(1)xf1515253835344513X10029.50f(件)(xX ) 2 f8.986f(件)(2)利用标准差系数进行判断:V甲9.60.267X36V乙8.9860.30529.5X因为 0.305 >0.267故甲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4某工厂有 1500 个工人,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出50 个工人作为样本,调查其月平均产量水平,资料如下:日产量(件)524534540550560580600660工人数(人)469108643要求:(1)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抽样平均误差(重复与不重复)(2)以 95.45%的可靠性估计该厂工人的月平

20、均产量和总产量的区间。Xxf560f解: (1)样本平均数(xX ) 2 f1053f样本标准差1053x4.59重复抽样:n50x2(1n )10532(150不重复抽样:nN501500(2)抽样极限误差xtx= 2×4.59 =9.18 件总体月平均产量的区间:下限: x x =560-9.18=550.82 件上限: x x =560+9.18=569.18件总体总产量的区间:( 550.82× 1500 826230件;569。18× 1500853770 件)5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在 2000 件产品中抽查 200 件,其中合格品 190 件.

21、要求:(1)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2)以 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 t=2)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量进行区间估计。(3)如果极限误差为 2.31%,则其概率保证程度是多少?解: (1)样本合格率p = n1n = 190 200 = 95%pp(1p)抽样平均误差n= 1.54%(2)抽样极限误差 p= t· p = 2×1.54% = 3.08%下限: xp=95%-3.08% = 91.92%上限: xp=95%+3.08% = 98.08%则:总体合格品率区间: ( 91.92% 98.08%)总体合格品数量区间(91.92%×2000=1838

22、件98.08%×2000=1962 件)(3)当极限误差为 2.31%时,则概率保证程度为86.64% (t= )6 某企业上半年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月产量(千件) 单位成本(元)份127323723471437354696568要求:()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 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假定产量为6000 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解:计算相关系数时,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不须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考虑到要配和合回归方程,所以这里设产量为自变量() ,单位成本为因变量()月份产量(千件) 单位成本(元)x2y21

23、27345329146237295184216347116504128443739532921954691647612766568254624340合计2142679302681481()计算相关系数:nxyxynx2(x) 2 ny 2( y) 261481214260.909167921 6302684260.9091 说明产量和单位成本之间存在高度负相关。()配合回归方程bnxyxynx 2(x)2=-1.82aybx =77.37回归方程为:. .产量每增加 1000 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减少.元()当产量为件时,即,代入回归方程: . .× .(元)7根据企业产品销售额(万元

24、 )和销售利润率 (%)资料计算出如下数据:n=7x =1890y =31.1x 2=535500y 2=174.15xy =9318要求: (1)确定以利润率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 .(2)解释式中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 .(3)当销售额为500 万元时,利润率为多少?解:( 1)配合直线回归方程:xy1xy931811890 31.1n7x21x 2535500118902b=n=7=0.0365a=y b x1y b 1x131.10.036511890nn= 77=-5.41则回归直线方程为:yc=-5.41+0.0365x(2)回归系数 b 的经济意义:当销售额每增加一万元,销售利润率增

25、加 0.0365% (3)计算预测值:当 x=500 万元时 yc=-5.41+0.0365 500 =12.8%8 某商店两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商品单位销售量单价(元)基期计算期基期计算期甲件5060810乙公斤1501601214要求:(1)计算两种商品销售额指数及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2)计算两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及由于销售量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3)计算两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p1 q11060141602840p0 q085012150129.09%解:( 1)商品销售额指数 =2200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p 1q1p q元p0q1860 12 1

26、602400p0 q02200109.09%(2)两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2200销售量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p q 1p q元p q 1(3)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 = p q价格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p q1p q元9某商店两种商品的销售额和销售价格的变化情况如下:商品单位销售额(万元)1996 年比 1995 年1995 年1996 年销售价格提高(%)甲米12013010乙件403612要求: (1)计算两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和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计算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加(减少)的支出金额。p1q113036166110.43%113036150

27、.33解:(1)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 =p1 q11.11.12k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p1 q11150.3215.67p1q1 166万元k(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p1 q1p1q1p1 q111p0 q1k p1q1p1p1q1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 =p0而从资料和前面的计算中得知:p0q0160p0 q1150.32p0q1150.3393.35%p0 q0160所以:商品销售量总指数 =,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加减少的支出金额:p1q1 -p0 q1 150.33 160 9.6710已知两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表:销售额(万元)2002 年比 2001品名单位2001年20

28、02 年年销售量增长( %)电视台5000888023自行车辆45004200-7合计-950013080-要求:(1)计算销售量总指数;(2)计算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加(减少)的支出金额。(3) 计算两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和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解: (1)销售量总指数q p0 q01.2350000.934500p0 q050004500(2)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多支付金额q pqp q=10335-9500=835(万元 )(3)计算两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和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参见上题的思路。通过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与调和平均数指数公式之间的关系来得到所需数据。

29、11某地区 1984 年平均人口数为150 万人, 1995 年人口变动情况如下:月份1369次年 1月月初人数102185190192184计算:(1)1995 年平均人口数 ;(2)1984-1995 年该地区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a1 a2 f 1a2 a3 f 2an 1 an f n 1a222f解:(1)1995 年平均人口数=181.38 万人(2)1984-1995 年该地区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an11181.38x n1 1.74%a015012某地区 19951999 年粮食产量资料如下:年份1995 年1996 年1997 年1998 年1999 年粮食产量(万斤) 434

30、472516584618要求:(1)计算各年的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2)计算 1995 年-1999 年该地区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量和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3)如果从 1999 年以后该地区的粮食产量按8%的增长速度发展,2005 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解:(1)年份19951996 年1997 年1998 年1999 年年粮食产量(万434472516584618斤)-10876109321131810582环比发展速-10876118891345614240度-38446834定基发展速-3882150184度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an a0

31、18446量=n 15 1平均增长(万斤)逐期增长量之和38 44 6834平均增长量446逐期增长量个数(万斤)xan4618n109.24%(2)平均发展速度a0434n1.086(万斤(3) ana0 .x 618=980.69五、计算题1. 2008 年某月份甲、乙两市场某商品价格和销售量、销售额资料如下:品种价格(元 /件)甲市场销售量乙市场销售额 (元)甲105700126000乙12090096000丙137110095900合计2700317900试分别计算该商品在两个市场上的平均价格 .解:甲市场的平均价格为:xf1057001209001371100735001080001

32、50700332200123.04xf700 900110027002700乙市场的平均价格为M1260009600095900317900317900x12600096000959001200800700117.74M2700x1051201372、对一批成品按重复抽样方法抽取 100 件,其中废品 4 件 ,当概率为 95.45%时 ,可否认为这批产品的废品率不超过 6%?n100, n14pn144%n100p(1p)4%96%pn1.96%100pZp21.96%3.92%pp4% 3.92% 0.08%pp4% 3.92%7.92%解: 0.08%P7.92%不能认为这批产品的废品率

33、不超过6%3、某部门所属20 个企业的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和销售利润(万元)的调查资料整理如下(x 代表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销售利润为y ):x109.8,x 2690.16,y961.3,xy6529.5要求:(1)试建立销售利润依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的直线回归方程,预测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为 8%时,销售利润为多少万元?(2)解释式中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解: (1)配合直线回归方程bnxyxy206529.5 109.8 961.313059010555125039nx 2( x)220690.16109.82138031205614.331747ayx961.314.33 109.848.

34、0778.6730.60nbn2020ycabx30.6014.33xx8, yc30.6014.33884.04(2)回归系数 b 的经济含义b 14.33,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增加 1%,销售利润平均增加 14.33 万元。2008 年 1 月统计学原理一、单选题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c )。A 调查总体B. 调查单位C.总体单位D.标志值2.在分组时 , 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产品单位成本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A).A. 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B.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C. 将此值归入两组均可D.另立一组3.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 ,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的对比求得的

35、比重之和 ( C).A. 小于 100%B.大于 100%C.等于 100%D. 小于或大于 100%4.调查时间是指 ( A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进行调查的时间C.调查工作的期限D. 调查资料保送的时间5.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 A ).A. 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6.若物价上涨 ,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 ,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 B).A. 不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D.复相关二、多选题7.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BCE)。A 全国人口 总数是统计总体B.男性是品质标志表现C.人的年龄是变量D.每一户是总体单位E.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8

36、.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BCDE).A. 职工按年龄分组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C.人口按性别分组D.企业按地区分组E.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9.在下列哪些条件下 ,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ADE).A. 各组次数相等D.各组次数都为1B.各组变量值不等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 分配数列E. 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10.动态数列分析中 ,反映现象速度变化的指标有(BDE).A. 发展水平B.发展速度C.平均发展水平D.平均发展速度E.增长量及平均增长量三、判断题11.在实际应用中 ,计算价格综合指数 ,需要采用基期 (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12.某

37、年甲 .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 比较)相对指标 .(×)13.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14.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 .()15.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以称为次数分布.()四、简答题16.举例说明标志与标志表现的区别.17.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五、计算题18.甲 .乙两班同时参加 <统计学原理 >课程的测试 ,甲班平均成绩为81 分,标准差为 9.5分;乙班的成绩分组资料如下 :按成绩分学生人数组(人)60 以下4607010708025809014290-100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 ,并比较甲 .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xxff解: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所需的计算数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