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动机理论_第1页
成就动机理论_第2页
成就动机理论_第3页
成就动机理论_第4页
成就动机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酒店企业的成就动机理论的应用成就动力理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成就动机的最早研究可以追溯到默里(H. A. Murry)提出的成就需要的概念。动机(motivation)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机制;需要(need)是一种资源的匮乏状态,资源匮乏引发需要,外界资源作为一种诱因,好比燃料,激发人的动机,内在动机的发生出现行为表现,人采取行动。资源分为物品、金钱、情感、服务、地位和名誉六大类。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的新发展,人性假设的基本观点是:1、工作是人获得资源的一种重要活动,通常人们为了获得资源会积极参与到工作活动中;2、成年人的基本动机

2、模式业已形成,在同一时间内各种动机和需要均存在,但是存在着优势需要,我们只有通过充分应用资源激发其行为来实现组织目标;3、人的不同需要之间存在着部分替代满足功能,当我们不能满足其A需要时,可以通过满足B需要进行替代,但是这种满足只有部分效果,而且要付出的资源远远超过满足A需要,这种超出往往会是几何倍数;4、人们本意上力图在自己的行为活动中最大程度地获取各种资源,但是对“付出与回报”的衡量缺乏客观参照系统,他们往往采用主观参照系统;5、由于动机的驱使,人们在不同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行为能力和行为风格,因此对不同人的管理应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工作行为。职业风格

3、:思考型以思维、策略为行动先导,达成目标获取资源。通常表现得思考多于行动。具有适应性强,灵活多变,不拘小节的特点,喜欢随遇而安,对规则和约束反感。行动型以积极行动方式达成目标获取资源。通常在获得行动所必要的信息时,就不在寻求新的信息而直接付诸行动。具体善于组织计划,有目的性,决断性等特点。内敛型以收敛的态度对待外界获得安全感。通常比较关注内心体验,做事时易于排除干扰集中精力满足于独立工作。具有缄默、自持、含蓄等特点。表达型一开放的态度表现自我,获得安全感。通常倾向于关注外在的任何事,喜欢热闹,易于与人沟通交流。具有活泼开朗、坦率等特点。感性型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进行人际交往。通常倾向于通过自我

4、价值标准,权衡问题的相对价值和利益进行判断和决策,具有主观敏感、渴望和谐等特点。理性型以社会的标准为出发点进行人际交往。通常倾向于通过理智作用进行活动和决策,分析事物的价值和问题的解决是否符合公认的标准,具有客观、公正、理性等特点。亲和型通过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获得尊重。通常在群体工作和生活中,愿意与他人交往,并建立和谐关系。具有热心、友善、合作等特点。支配型通过建立权威地位获得尊重。通常在组织行为过程中,力图用自己的思想、意图影响和控制他人。具有权威、鉴定、少妥协等特点。防守型以谨慎的态度,避免资源损失,以保有成就。通常面临任务情境时存在着回避困难、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倾向。具有保守、稳重、思虑周

5、详等特点。进取型)一乐观的态度,积极争取有所成就。通常面对任务情境时,主动设置高目标,并为之进行努力以获得优秀成绩。具有主动、拼搏、满怀激情等特点。理想型一长远和发展的眼光关注世界,获得知名。通常倾向于感知外界环境的全貌或整体,关注事物的发展与变化。具有宏观、思维跳跃、追求变化等特点。现实型以实际和务实的态度关注世界,获得知名。通常倾向于通过收集具体、细致的信息了解外在世界。具有细心、踏实、关注事物的现实性特点。成就动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它对个体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从个体的角度而言,成就动机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素质,是现代人最主要的欲望,也是激励

6、自我成就感和上进心的心理机制,是决定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从社会意义而言,人们的成就动机水平与经济的增长,社会财富的积累,技术的进步一同被视为社会繁荣进步的几个重要指标。因此,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心理学界有关成就动机的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大量涌现0年代以后更成上升的趋势,研究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本文通过对不同理论的分析总结以及实验研究的归纳综述,旨在揭示成就动机研究的发展规律,并探讨成就动机领域所存在的问题,为深入研究成就动机理论提供了基础。一、成就动机的概念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

7、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努力达到完美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1成就动机具有多维度、多成分的心理结构。Atkinson(1953)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由两种稳定的倾向组成,即希望成功与害怕失败。如果个体处在一个成就导向的情景中,两种倾向可以同时被唤起,而此时个体导向目标的趋力成就动机,就是这两种倾向的代数和。2Atkinson(1958)进一步提出冒险偏好模型(riskpref2erence model) , 即以个体对成功的渴望(motiveachieve,Ms)和对失败的回避(motive toavoidfail2ure,Mf)两种倾向的冲突的结果来解释个体的冒险行为。2无论个体寻求成

8、功与回避失败两种动机的组合强度如何,当个体处于强制性选择的情景时,寻求成功大于回避失败倾向,或是回避失败大于寻求成功的倾向的个体,都会在中等难度任务上表现最强的动机水平,因为这时情景的不确定性最大。但是当个体可以自由选择任务的难度时,两类被试对任务难度水平的选择便相差甚远。Ms>Mf 的个体将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与此同时,Mf >Ms的个体宁愿选择难度很大或很小的极端水平。Atkinson(1957)发现,如果个体寻求成功的动机相对于回避失败的动机更强,他们对成功将有更高的主观概率估计,同理,当个体回避失败的动机大于寻求成功的动机时,个体对失败有更高的主观概率估计。2有强烈追求成功

9、倾向的个体,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为,有较高的工作绩效和积极的进取心等;回避失败倾向的个体,往往表现为回避目标,避免可能失败的结果,消极退缩。成就动机是个体在社会生存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在不同的时空条件、社会背景与文化形态下,个体的成就动机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所表现的具体特征也有所不同。在有关成就动机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可以得到至少4个因素影响成就动机的强度:达到目标所需要承担的一定的风险;目标所具有的魅力;为达到目标,个体运用自己能力和提出自己见解的机会;对成功和失败所持的主观概率。二、成就动机的理论研究(一)成败归因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对自己行为结果(成功或失败)之原因的知觉与

10、评价是个体获得成功的内部原因,且这种归因信息是个体行为效能判断的重要来源。它通过直接作用于效能期待(efficacyex2pectation)来影响进一步的行为表现。如果将失败归因于能力等稳定的因素,则会使个体对未来的成就结果产生失败的期待;而将先前的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这一可控的不稳定因素,则不会危及自我效能感。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努力,那么就会产生积极的正效应,个体就会继续努力去获得成功。Weiner等人认为,个体过去的成功乃至失败的经验,成功失败的组合模式,他人的成功率和失败率等诸信息都会对成败归因判断产生影响,而这些归因判断又会进一步影响随后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3(二)自主性动机理论和自我

11、效能感理论自主性动机理论认为真正影响行为的自我激发和调节的因素是人们对行为的自主性或控制性意识。所谓自主性是指,出自行为者的意愿由其自己抉择和承担责任;而控制性是指,行为者在某种压力下趋于特定行为。人们越是将行为知觉为自主的,就越能全身心投入并负起责任。内在动机固然是主要的,但外在动机并非强迫的。同样,内部或外部激起的动机都存在自主性和控制性两种情况。Bandu2ra认为人们仅凭意志力并不足以实施自己的行为,必须具备有效运用其力量的自我保证,自我效能感就起这样的作用。4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主要表现如下:首先,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行为

12、选择。一个人对自我效能感的判断,部分地决定其对活动和社会环境的选择。人们倾向于回避那些他们认为超过其能力所及的任务和情景,而承担和执行那些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干的事情。其次,自我效能的判断决定着人们将付出多大的努力以及在遇到障碍或不愉快的经历时,将坚持多久。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努力程度越高,也越能坚持下去。5第三,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与环境作用时,总会想到个人不足,并将潜在困难看得比实际上更严重。6这种思想会产生心理压力使其将更多注意力转向可能失败和不利的后果,而不是如何有效的运用其能力实现目标;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则将注意力和努力集中于情景的要求上,能被障碍

13、激发出更大的努力。班杜拉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的知觉与人的实际能力并不完全相同。在动机作用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能力而是对自己是否胜任的知觉。(三)成就目标理论在目标理论系统中,成就目标是指个体为了获得或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结果或目的参与成就活动的原因。Ames将其定义为“学生对于学业成就,成功意义或目的的知觉”。7Elliot 和Dweck等人将成就目标定义为“对认知过程的计划,它具有认知的、情感的和行为的结果”,8在上述各种定义的基础上,我们将成就目标的含义归纳成就行为的目的,它具有认知(如对于情景的认识,成败的归因) 、情感(如焦虑)和行为(如学习策略,任务选择和学业)的特征。成就目标(

14、achievegoal)主要包括任务目标和能力目标两种类型。不同时期的学者对这两个目标所采用的术语不尽相同,但基本意义是一致的。尼克尔斯(1978)把这两个目标称为任务卷入和自我卷入,德威克(1983)把这两个目标称为学习目标和成绩目标,埃姆斯(1988)把这两个目标称为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而迈尔(1992)把这两个目标称为任务目标和能力目标(abilitygoal) 。任务目标是指个体把完成任务作为行为的目标,考虑的是自己是否掌握了任务,重视学习的过程和个人努力的作用,把完成任务的过程作为提高能力的手段,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能力目标是指个人把胜过他人,证明高能以回避对能力的负

15、性评价为目标,把完成任务作为表现能力的手段,重视社会比较。成就目标理论作为一种成就动机理论,发展至今已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70年度末80年代初Dweck和Nicholls等人将成就目标概念引进成就动机理论,80年代中期Dweck等人在社会认知领域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了以往成就动机的研究提出了成就目标理论。8Dweck等人认为,由于儿童对智力与能力概念的理解不同,所以在成就情景中,儿童主要追寻的成就目标具体可分为学习目标与成绩目标。追寻学习· 8 7 ·目标的个体认为智力是可以培养的,可以发展的,因而力求掌握新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能力;追寻成绩目标的个体则认为智力或能力是天生

16、的,固定不变的,因而力求搜集与能力有关的证据以获得对自己能力的有利评价,避免消极评价。研究者提出个体具有两种不同的成就目标会导致不同的行为的反应机制,具体表现如下:在认知方面,首先,任务完成的结果对不同目标者具有不同的含义。在成绩目标下,个体考虑的是对自己能力的衡量,因而结果是回答此问题的主要信息源,失败的结果势必导致失助性归因;在学习目标下,个体考虑的是掌握知识技能及发展自己的能力,因此结果将提供掌握是否理想的信息。其次,对努力也会产生不同的评价。成绩目标者将努力作为能力高低的标志,能力水平与努力程度呈反比;学习目标者则倾向于将努力作为激活能力的手段,努力程度和能力水平被视为正相关。对失败和

17、成功的不同评价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失助性归因构成了对成绩目标者自尊的威胁,会出现焦虑的负情绪反应,或采取强烈的防御机制。对学习目标者来说,失败在某种意义上提供了去获得更加满意的掌握经验的机会,会产生乐观情绪。与目标有关的认知和情绪反应的差异必然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反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影响任务的选择。成绩目标者最理想的任务是获得对能力的肯定,避免对能力的否定。学习目标者则选择最大限度发挥其能力的任务。二是在面临失败时影响任务的完成。成绩目标者的失助性归因及对努力与能力的反比推理使其泄气或防御性退却;而学习目标者持有的努力会促进能力的信念使其坚持性更高,同时努力和能力的正比推理及乐观情绪也会

18、产生持续进取的内在动力。上述三种理论从不同的层次上揭示了动机过程的各个环节。归因学说概括了动机研究中的诸主观因素;自主性和控制性动机的研究涉及了主动性行为激起的最基本问题,而自我效能感学说提出了自主性行为形成过程中的中介环节在于对主体能力的评价;而两种目标的理论揭示了人们对于能力本质的不同认识所导致的不同目标追求,进而揭示了成就动机的作用机制。三、成就动机的实验研究(一)成就动机的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近几十年来,许多心理学家对影响成就动机和行为的因素进行了许多实验研究。通过调查、实验研究得出了不少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成就动机的唤醒水平。成就动机的强弱,一方面取决于个体

19、潜在的倾向性和水平;另一方面取决于唤醒水平。麦克里兰德进行了这方面的实验研究。他发现在快乐、中性和成就取向三种不同的条件下,个体的成就动机水平是不同的。其中在成就取向下,被试的成就动机得分是最高的,快乐条件下得分最低,而中性条件下居中。2. 学业成绩与成就动机。许多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学业成绩方面,成就动机高低的人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摩根以中学生为对象对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的研究得出来的相关为0. 400. 21。日本的山内等人以中学生为对象的对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结果也无明显的差异。这些研究表明,可能是学业成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起作用的动机也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93. 成就

20、动机与性别差异。不少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的成就动机高。这恐怕是由于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所造成的。有趣的是,麦克里兰德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竞争和中性的条件下得出的结论:在竞争的条件下男性的成就动机高于女性;在中性的条件下,女子成就动机高于男性;在同一方式进行的研究表明男女的成就动机是相同的。成就动机的性别差异虽然依测验条件、被试的年龄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表现,但主要是社会文化有关性别成就期待造成的;父母对子女的成就期望和独立性、成就性、自主性的训练,父母本身的成就动机的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学生成就动机及行为的重要的家庭社会化因素。4. 人格和成就动机。人格特征对成就动机的影响日益

21、受到重视。奥苏伯尔和柯克的自我心理学与心理失调一书就儿童期人格特征对成就动机的影响作了陈述,指出儿童期的依赖性对成就动机的影响很大,甚至影响到了青年期。9心理学家还就能力、自我观念、焦虑等与成就动机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如格布哈德对大学生解决抽象问题的研究发现,成功与失败的因素尚不足以影响动机水平,还要看个人的能力和自信心。(二)成就动机的作用机制及模型建构郭占基等人在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中提出了成就动机的初步框架,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方向。成就动机是人类社会性动机之一,是社会要求的一种反应。首先,它来自于社会的要求,社会向人们提出了成绩的标准和要求,如果这种要求被接受

22、并内化成为自身的需要和目标,作为潜在的动机或目标,在一定的条件下被唤醒就成为直接推动活动的动力,从而推动个体去追求成功。在动机的形成和作用的过程中,会受到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周勇、董奇从动态的角度对动机、归因、自我概念与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的探讨发现:三者对自我监控学习行为产生影响的程序是不同的。其中,自我效能感学习与学习行为的关系最为密切,它直接影响行为的产生与表现;归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行为产生影响;学习动机则更多是为学习提供一种宏观背景。11张贵良、郭德俊等人的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生在学业成绩、自我概念和成就动机定向之间的关系上存在着发展上的差异。12中学生更多采用认

23、知判断进行成就归因和能力评价,并影响到他们的成就归因,情感变化在中学阶段要比小学阶段更为复杂,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动机定向;小学生则没有这种影响。考试结果的归因对动机的作用模式可简单地归结如下:考试成绩v主观评价v归因v情感反应v期望水平v成就动机。显然,上述有关成就动机作用机制及模型建构的探索还是初步的、框架性的,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三)成就动机与道德感、心理健康、机会威胁认知关系的研究成就动机水平,成就动机取向与道德感,道德行为的选择的关系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成就动机有两种取向,即集体取向和个人取向,而且集体取向的成就动机占优势;成就动机与道德感在水平的维度上无显著相关,而在取向

24、的维度上有显著相关。成就动机取向与道德感类型的交互作用是影响儿童道德感体验及行为选择的主要内容。连椿等人通过将成就目标划分为四种类型,即高学习目标倾向;高成绩目标倾向;低成绩目标倾向和低学习目标倾向;来研究成就目标与心理健康状态的关系。他的研究表明:从整体上说,不同类型的成就目标倾向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低学习目标,高成绩目标倾向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及冲动倾向等不良心理特征,情感特征较为消极。回避失败的动机相对于争取成功的动机对于预测被试的机会与威胁认知更为敏感。谢晓非的研究证明个体成就动机与机会- 威胁认知之间相互关系的存在。可以预

25、测,个体成就动机的特征可以在个体的机会- 威胁认知特征中反映出来。比如,具有强烈争取成功个体而言,即使处于损失的情景中,也依然会看到机会;而具有较高回避失败动机的个体即使出于获益的情景中也会看到威胁的因素。一个通俗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现象:一个杯子里盛有半杯水,高成就动机的人看到的是还有半杯水;而低成就动机的人更在意杯子里已经空了一半。研究表明,高成就动机组是以强烈的争取成功的倾向导致其对机会的积极认知,低成就动机组是以对失败的回避的趋力强化了威胁认知。(四)成就动机培养的研究成就动机推动人们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取得成功,所以培养人们的成就动机有很重要的意义。由于成就动机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教育的条件

26、下形成的,因而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培养和提高。鉴于培养成就动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人们在对成就动机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对如何培养和提高成就动机,特别是学生的成就动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我国主要是从归因的训练角度探讨中小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的。隋世远和刘世奎的研究表明:通过归因训练,中小学生的成就动机和一般性自我效能感或实验情况下的活动坚持确实有显著性的提高,但是缺乏迁移性。10许多研究表明,成就动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性动机系统,具有较深的人格特质的成分,也有较深层次的价值观念的成分,还有原因方面的情景性成分。不同层次的成就协机成分的复杂性,可塑性及塑造的时间长短是有差异的,又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归因或

27、其他形式的单纯的“成就动机”训练仅涉及情景性成分或较浅层次的价值认知成分,不会富有实效。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系统安排适宜于成就动机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训练,并同有效的自我监控学习行为指导结合起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具体进步,体验到努力的有效性,通过学习的成功唤起积极的情感反应,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其与学习有关的自我效能感乃至整个自我观念,提高目标明确的学业成就动机、成就行为及其结果。四、成就动机的研究趋向人们从多侧面对成就动机进行了研究,但由于缺乏理论上的整合,还难于完全理解人类复杂的成就行为。有关成就动机的研究虽已取得大量的成果,但依旧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可以预测在未来的成就动机研究中将面临

28、着以下研究趋向:对成就动机作用机制的探讨,如内、外部动机相互结合、转换的机制,比较完善的成就动机理论模型的研究,不同群体、不同年龄段成就动机测量工具的建构,研究方法的科学化、生态化等方面也还有待于发展。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和具体学科、具体学习内容相结合的成就动机研究及其内在因素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探讨,从成就动机及其内在因素与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关系的探讨都将会成为热点问题。需要探讨现已提出的社会目标和最初提出的学。习目标和成绩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三者之间是独立的或相关的还是平行的关系,抑或社会目标是隐含于两种目标后的更深层次的动因。随着成就目标新的划分方式的出现,致力于探讨每一目标所对应的动机模式及各

29、自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特征表现,最终促进成就动机理论的发展与完善素 质定 义主动性指工作中自觉付出额外的精力,提前进行准备,积极采取行动,避免问题发生,以便发现和创造新的机会,改善工作业绩,增加效益。自信心指在对自己进行积极的恰当评价基础上,表现出来的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应变能力指人们在外界工作环境发生改变时,所表现出来的应对行为或策略的灵活性及有效性。学习发展能力指积极地获取与工作有关的信息和知识,并进行加工和理解,从而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技能,有计划地优化自己绩效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指以逻辑的、系统的方式,通过层层因果分析,对情况或事物进行理解和评价,从而

30、抓住问题实质,作出科学处理行为的能力。风险决策能力面对不确定因素,对已知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把握事情的本质,考虑计划、行动的相对成本和收益,对行动方案进行抉择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指人在遭受诱惑、阻力、敌意、压力时,保持冷静、抑制负面情绪和行动的能力。坚韧性指能够坚定不移地沿着既定目标前进,并保持对目标的持续关注。团队建设能力能根据项目团队的整体目标,协调团队内部关系,优化人员配置,使组织高效率地运转。并为团队成员制定职责与目标,在工作中对他们进行激励与辅导,不断提高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领导能力应用人格魅力、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主动带领、引导团队实现目标。监督管理能力工作中对下属人员及其

31、工作进行监控,并组织计划安排其任务活动。工作关系构建能力关系建立指与有助于完成工作相关的人建立或维持友善、良好的关系或联系网络。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指具有帮助或服务他人、满足他人需求的愿望,将努力的焦点放在发掘和满足客户的需要上。合作性指愿意作为团体的一份子与他人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在活动中表现出宽容、配合、主动等特点,与团队成员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沟通能力指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共同活动时彼此交流思想、感情和知识等信息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解他人观点、感受和需要,并做出适当反应,建立起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指导能力指在工作中积极促成他人学习,对工作进行具体的指示,以帮助其提供高工作能力达到胜任的目

32、的。在衡量该能力时,关注的是培养指导他人的结果,而不仅仅是采取了什么样的形式。创新能力不受陈规和以往经验的束缚,不断改进工作学习方法,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去解决工作问题,以适应新观念、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战略思维能够站在全局高度,具有发展眼光的,对工作长远目标的系统性思考能力。概念化思考能力指通过组合片断和着眼大局来了解一个状况或问题,包括找出复杂情况中的关键或根本问题,为关系并不明显的情况理出头绪等。组织观念指一个人有能力并愿意,将个人的行为调整到与组织的需求、重要决定和目标相一致,并在行动上协助达成组织目标或符合组织需求。工作责任感指个人对自己、他人、组织及从事职业活动所需遵守的规范、承担责任和

33、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具有责任心的人,会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把实现组织的目标当成是自己的目标。关注细节对工作和事物所涉及到的事实和细节的关注程度,往往表现在工作中的细心程度及对工作质量的完美要求中。组织计划能力是指为完成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目标,配置、调动或协调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最佳配置的能力。成就欲指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更好完成工作或达到一个优秀的绩效标准。成就动机是人们追求高目标, 完成困难任务, 竞争并超过他人的人格力量。自从1938年, 莫瑞提出 成就需要概念以来, 它受到了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半个多世纪以来, 研究者们的足迹遍及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从原始部落到现代

34、发达国家, 从未开化民族到现代民族;研究对象从小学生到大学教授乃至社会各阶层人士,研究课题大至成就动机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 小至成就动机与个人科研成果、家庭经济收入; 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因为, 就个人而言, 成就动机是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它 象智力一样, 作为一种工具,能够增加人们一生中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机会,就社会价值而言,一个群体中成员的成就动机水平与经济增长、社会财富的积累、技术的进步一同被视为社会繁荣进步的几个重要指标之一。几十年来, 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虽然丰硕庞杂,但其理论倾向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阿特金森(J. W. Atkin

35、son)提出了成就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他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种:追求成功与避免失败。以阿特金森为代表的密执安学派研究成就动机的个体差异与行为的关系,确定了影响成就动机的各种变量,使成就动机理论成为预测和理解成就行为的有力工具,从而为成就动机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1957年, 他提出了 期待- 价值成就动机理论。他指出, 每个人身上都有两种相互冲突的动机趋向,一种是追求成功的动机, 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个体的行为倾向是动机强度,对行为目标的主观期待概率以及诱因价值三因素的积函数。其中, 趋向成功的趋力(TS) 由三个因素决定, 用公式表示为: TS= MsPsIs,Ms是指追求成功的动机强度, Ps是指对成功概率的主观估计,受到自身经验、对他人经历的观察及竞争等的影响; Is是成功的诱因价值。避免失败的趋力(Taf) 由三个因素决定, 用公式表示为:Taf=Mafpflf,Maf指回避失败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