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丁红主编---第四章习题答案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丁红主编---第四章习题答案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丁红主编---第四章习题答案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丁红主编---第四章习题答案_第4页
《自动控制原理》---丁红主编---第四章习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1 C4.2 B4.3 AD4.44.5解:由题目可知,本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式如下即解之得令,易得,将其代入的表达式可得即复数根轨迹部分是以为圆心,为半径的一个圆。4.6 解:因为特征方程为:所以令得:非零实数分离点应满足:虽然,要使根轨迹只有一个非零分离点,必须有:解得:。当时得:渐近线与实轴交于;渐进线与实轴的夹角为:,;分离点为-3.根轨迹如下图所示。当时,例如,求得:根轨迹起于0,0,-10;根轨迹终止于-1和无穷远点;根轨迹的渐近线与实轴交于-4.5;根轨迹的渐近线与实轴的夹角为,;实轴上根轨迹区间为:-10,-1;根轨迹的分离点为:-2.5,-4。系统的根轨迹如下图所示当时,例

2、如,求得: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为:-2;渐近线与实轴的夹角为:,;根轨迹没有非零分离点。根轨迹如图所示:由上述分析可知:时,根轨迹有一个非零实数分离点;时,根轨迹有两个非零实数分离点;时,根轨迹没有非零实数分离点。4.7 解:(1)负反馈系统开环极点0,0,2,-4为根轨迹的起点;开环有限零点-1,3条根轨迹趋于无穷远处;实轴上的区间,有限轨迹;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渐近线与实轴的夹角:,;渐近线与虚轴的交点:由闭环特征方程:得: 1 8 6 0 0 0 0 由解得:或者辅助方程:将代入,求得:根据上述的分析,可绘制负反馈系统的根轨迹如图所示(2)正反馈系统4个开环极点0,0,-2,-4为根轨迹

3、的起点;1个有点零点,3条根轨迹趋于无穷远处;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渐近线与实轴的夹角:,;分离点的计算:令,求得分离点在-3.08和0处。根轨迹如下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负反馈系统在时是稳定的; 当时,正反馈系统恒不稳定。4.8解:,;根轨迹分离点,对应的;与虚轴的交点为,对应的,根轨迹如图所示。设复极点为根据阻尼比要求先试凑的取,得,此时,因为,不满足相角条件,因此要使加大,使s与开环极点形成的角度加大。取,得,此时。因此共轭复极点为,此时。运用长除法得另一极点为,因为,所以可认为是系统的主导极点。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可近似地表示为:可以近似地运用典型二阶系统估算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超调量:

4、调节时间:4.9解:由题意可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其中,。系统的开环增益为。1.系统有3个开环极点,;2个开环零点,;2.根轨迹有3条分支,这三条根轨迹分别起始于开环极点,两条终止于开环零点,还有一条终止于无穷远处;3.实轴上的根轨迹为,;4.渐近线为:;5分离点由解之得:,(舍去);根据幅值方程可得:,;6.与虚轴的交点: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劳斯矩阵如下: 1 当根轨迹和虚轴有交点时,即:,此时的辅助方程如下:解之得:根据以上分析,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如图所示。(1)由根轨迹可知,系统稳定的开环放大倍数范围为;(2)系统阶跃响应含振荡分量的开环放大倍数的范围为;(3)系统阶跃响应呈单调形式变

5、化时开环放大倍数的范围为。4.10 解:先列出系统的幅值条件如下当时利用试凑法可得:满足次幅值条件。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式为:又已知为特征方程式的一个跟,则可得解之得:所以,系统的闭环特征根为,。4.11解:开环传递函数特征方程式为:整理后的特征方程式为:此特征方程式的根轨迹,由的极点出发,其极点是的根。因此,的根轨迹由的根轨迹(见图)在时对应点出发。由图可知,出发点为与-3. 的根轨迹分成3条,其中一条朝向坐标原点,其余2条趋向去穷远处。其渐进线为:,。根据以上分析可得根轨迹如图所示。4.12解:由图知,该系统是一个正反馈控制系统,其根轨迹为零度根轨迹。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根据绘制零度根轨迹

6、图的法则可得(1),即根轨迹有2条分支;(2)2条根轨迹的起点分别为:,;2条根轨迹的终点分别为:,;(3)实轴上的根轨迹为。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绘制该系统的零度根轨迹如图所示。4.13解:闭环系统特征方程为:因为,则,等效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开环零点有3个:,开环极点有2个:。根据根轨迹的规则,可知:(1),有3条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有限极点,和无限远极点,终于开环零点,和,实轴上的根轨迹为和(2)求分离点坐标由上式解得:,(3)求与虚轴的交点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将代入,解得:,。4.14解:(1)由于本题给出的开环传递函数并非标准型,故需写出等效的开环传递函数,由题意,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

7、递函数,可得到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整理后得:两边同时除以,得系统的等效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开环零点有2个:,开环极点有2个:。根据根轨迹的规则,可知:(1),有2条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有限极点和,终于开环零点和,实轴上的根轨迹为(2)求分离点坐标由上式解得:由根轨迹的幅值条件,可得分离点对应的根轨迹增益为(3)求与虚轴的交点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列出劳斯矩阵如下 0 0当时,有全零解,即时,根轨迹与虚轴相交,将代入全零行的上一行,得,解出交点为(2)由,得系统为欠阻尼系统,根据欠阻尼系统的瞬态性能指标,可得:当时,阻尼角,由,阻尼角,由得:,即,由于系统的特征值为,若要求,即要求系统的共轭特征根的

8、实部<-2,而根轨迹的分离点在处,故不能同时满足,的要求。4.15 解(1)取,则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型),且闭环系统稳定所以,系统跟踪斜坡参考输入信号时,常值;(2)因为,所以为阶跃信号;(3)已知:若取则所以(4)设另一个闭环极点为则因为可构成一对闭环偶极子,可忽略。所以是一对主导极点简化后的闭环传函为:4.16 解num=1,2,4;den=conv(1,0,conv(1,4,conv(1,6,1,1.4,1);rlocus(num,den),axis(-10,2,-6,6); K,poles=rlocfind(num,den)Select a point in the grap

9、hics windowselected_point = 0.0000 +1.2115iK= 15.5589poles = 0.0000 + 1.2115i 0.0000 1.2115i使用同样的方法可得相应的与虚轴交点的值K,poles=rlocfind(num,den);Select a point in the graphics windowselected_point = 0.0000 +2.1545iK= 67.7351poles = 0.0000 +2.1545i 0.0000 2.1545iK,poles=rlocfind(num,den);Select a point in th

10、e graphics windowselected_point = 0.0000 +3.7538iK= 1.6345e+002poles = 0.0000 + 3.7538i 0.0000 3.7538i参看根轨迹图可知,系统稳定性范围是或。4.17解num=1;den=conv(1,0,conv(1,4,conv(1,0,4,conv(1,4,8,1,8,20);rlocus(num,den),axis(-6,2,-4,4); num0=1000;den0=conv(1,0,conv(1,4,conv(1,0,4,conv(1,4,8,1,8,20);numc,denc=cloop(num0

11、,den0);t=0:0.1:50;y,x,t=step(numc,denc,t);plot(t,y)M=(max(y)-1)/1)*100;disp('最大超调量M=' num2str(M) '%')最大超调量M=11.1368%4.18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整理后得等效开环传递函数为:(1)MATLAB程序如下:num=10,0;den= 1,5,0,10;rlocus(num,den)(2)当时,系统(a)的闭环传递函数为num0=100,10;den0=conv(1,0,conv(1,0,1,5);numa,dena=cloop(num0,den0)

12、printsys(numa,dena)执行结果为:num/den = 100 s + 10 - s3 + 5 s2 + 100 s + 10系统(a)的闭环极点为sa=roots(dena)执行结果为:sa = -2.4498 + 9.6699i -2.4498 - 9.6699i -0.1005即系统(a)的闭环极点为:,系统(b)的闭环传递函数为numg=10;deng= conv(1,0,conv(1,0,1,5);numh=1,1;denh=0,1;numb,denb=feedback(numg,deng,numh,denh)printsys(numb,denb)执行结果为:num/den = 10 - s3 + 5 s2 + 10 s + 10sb=roots(denb)执行结果为:sb = -2.6506 -1.1747 + 1.5469i -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