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设计工作大纲(修改后)讲述_第1页
勘察设计工作大纲(修改后)讲述_第2页
勘察设计工作大纲(修改后)讲述_第3页
勘察设计工作大纲(修改后)讲述_第4页
勘察设计工作大纲(修改后)讲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榆林至神木高速公路初步工程地质勘察大纲 省道204榆林至神木高速公路初步工程地质勘察大纲1、概述拟建榆林至神木公路是陕西省规划建设的“一纵三横两环”次骨架干线公路中的一纵,该线是继纵贯陕西省南北的包茂高速通道之后,连接陕北与关中地区的第二条干线通道,该线与包茂线相接,并与青银线、京昆线、连霍线等主骨架公路中的“三横”相连,在全省及区域综合运输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项目的建设,对完善陕西省次骨架公路网,发挥省级干线公路的规模效益,提高全省交通网综合运输能力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路线起于神木县彩兔沟村,穿越锦界工业园区,经黄土庙、西沟、麻家塔,终于店塔镇陈家沟叉,全长约66.88km。2、任务

2、依据陕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文件关于榆林至神木高速公路项目建议书的批复(2005年5月)以及关于榆林至神木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005年11月);陕西省交通厅陕西省交通厅转发省发改委关于榆林至神木高速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的通知(2005年12月)勘察设计任务的中标通知书、合同书(暂缺);陕西省公路设计院编制的204省道榆林至神木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5年5月);榆林市交通局文件关于修建店塔过境公路的请示(2005年5月)。3、目的与任务1在工可的基础上,对公路工程建筑场地进一步作好工程地质比选工作,为初步选定工程场地、设计方案和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提供必需的工程地质依据。2

3、初步查明公路工程建筑场地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并做出评价。3进行综合地质勘察,初步查明对确定工程场地的位置起控制作用的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的类别、范围、性质,评价对工程的危害程度,提供避绕或治理对策的地质依据。4初步查明场地地基的地质条件,为选择构造物结构和基础类型提供必需的地质依据。5提供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所需的地质资料。4、技术标准、规程、规范执行技术标准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

4、TJ004-89)6.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参照标准 1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规定(SDGJ6594)2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I87-92)3.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6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 7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01)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9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范(TB1001398)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

5、001) 11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2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150218-94) 5、工程地质概况5.1 地形、地貌线路呈北东南西走向,项目所在区域地处黄土高原向草原荒漠的过渡地带,总体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常家沟沟脑,海拔1321m,最低点在神木县城南窟野河谷,海拔920m,一般海拔1000-1200m。根据区内地貌成因和形态因素,调查区可划分为三大地貌单元:黄土梁峁-梁岗沟壑地貌、河谷地貌、沙丘地貌,拟建项目区地形、地貌比较简单,位于窟野河上游,局部地形起伏较大。5.2 气象、水文 路线经过地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受西伯利亚高寒和海洋

6、热带暖气团的控制,形成冬季严寒干燥,春季风沙频繁,夏季高温炎热,秋季凉爽湿润的气候特征。据神木县气象资料,年平均日照2875.9 小时,年平均气温8.6,年极端最高气温38.9,年极端最低气温-28.1。气温季变明显,以7月份最热,元月份最冷,年平均降水量410.5-440.0mm,丰水量最大降水量700-800mm,枯水年仅约100mm,一年中寒暑变化剧烈,日夜温差悬殊,最大冻深147cm。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占年降水量的(52.2-55.5)×10-2,且多为暴雨。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67.1-2022.7mm,是降水量的4-5倍。年平均湿度56×10-2。本区秋末,冬、

7、春盛行西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多年平均风速23m/s,月平均最大风速9.68-14.75 m/s。全年大于5级风日数为45天,8级以上大风日数约21天,最大风速可达28m/s,以3-5月份最甚。年平均风沙日数72天,平均沙暴11次,最多达到22次,多集中在东、春两季。区内发育两条较大的过境河流,呈北北西向平行穿越项目区,分别为秃尾河和窟野河,是以雨水补给为主的雨、雪、地下水混合径流,均属黄河水系。秃尾河发育于毛乌素沙漠中的公泊海子,全长132km,宽50-80m,年平均流量12.7m3/s,最大流量3500m3/s,中上游河谷宽阔平缓,下游逐渐变窄,输沙量6.39×106t,支沟有青

8、草界沟、枣稍沟、黑龙沟等;窟野河发源于内蒙古境内,省内流长141km,河谷开阔,河床平坦,宽100-1500m,区内比降4.28×10-3,年平均流量17.53m3/s,最大流量14100m3/s,输沙量7.69×107t,支沟有常家沟、麻家塔沟、西沟、柳沟等。5.3 地层岩性及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5.3.1地层岩性项目区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上第三系、侏罗系和三叠系。1)第四系(Q):现代河流、山间沟谷及山前河流冲洪积相沉积(Q4al+pl)、山体表层及坡脚残坡积层(Q4dl+el)、人工填土(Q4me)。第四系全新统风积沙层(Q4eol):分布于地表,主要为粉细砂,局部为中

9、砂,呈松散结构。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分布于坡体表部的风积沙层以及以砂岩、泥页岩为主要成分的碎块石。现代河流、山间沟谷及山前河流冲洪积层(Q4al+pl):岩性主要为分布于部分洼地、河床、河漫滩中的亚砂土、亚粘土、淤泥及砂砾卵石层,厚度1030m。第四系上更新统新黄土(Q3eol):浅灰黄色,夹含结核,具湿陷性,分布于坡体表层或风积砂层之下老黄土之上,硬塑半坚硬。第四系中更新统老黄土(Q2eol):岩性主要为灰黄色、棕红色亚砂土、亚粘土夹钙质结核及古土壤层,夹含结核,分布于新黄土之下,局部地表裸露,硬塑半坚硬。人工填土(Q4me):主要分布于终点段一级公路,岩性为素填土、杂填

10、土,成分为粉细砂、亚粘土、亚砂土以及砂岩碎块石,厚度变化不均。2)上第三系(N):岩性为棕红色亚粘土、粘土夹钙质结核,底部为砂砾岩以及砂岩。3)侏罗系(J):按岩性组合可以划分为二个组,分别为下统富县组(J1f)、中统延安组(J2y),出露于路线西沟段以及终点部分路段。延安组(J2y):岩性为浅灰绿色、青灰色、灰白色长石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岩、泥岩,砂岩裂隙较发育,该段岩层中夹有可采煤层及数层煤线。总厚约252m。富县组(J1f):岩性主要为灰白色、浅灰白色石英砂岩与深灰色含炭泥质粉砂岩组成,局部地段底部可见砾岩、砂砾岩或长石石英砂岩,厚度小于10m。4)晚三叠系(T3):于本区路线西沟段

11、以及终点段零星分布。岩性为灰绿色薄-中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砂岩夹粉砂岩或泥岩,偶见炭质泥岩及煤线,总厚104.4m。5.3.2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依据沿线出露的岩土性质及其工程特性,主要分为风积层,松散残坡积物、冲洪积物,碎屑岩三种岩土类型。(1)风积层项目区风积层主要为风积沙层、新黄土、老黄土,全线均有分布,砂层呈松散状态,坡体稳定性差;黄土层呈硬塑半坚硬状态,其中新黄土具湿陷性,其结构疏松,浸水急剧湿陷变形,边坡稳定性差;老黄土较坚硬致密,大孔隙不发育,边坡稳定性好。(2)松散残坡积、冲洪积物区内松散堆积物主要为坡残积碎石土和冲洪积物。主要分布于斜坡坡脚和河流冲沟处,松散中密,厚度变化较大,

12、坡体稳定性较差,工程性能一般。(3)碎屑岩对于区内出露的T3(晚三叠系)、J2y(侏罗系中统延安组)以及J1f(侏罗系下统富县组)碎屑岩中的页岩、泥岩及煤层等岩石,薄厚层状,岩层节理发育,加之该区气候干湿交替,风化强烈,岩体较破碎,整体工程性能一般;对于中厚层状弱风化砂岩,岩体较完整,工程性能较好。5.4 地质构造与地震工作区属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台向斜东部,区内构造简单,褶皱和断裂不甚发育,岩层走向为北北东,呈向北西缓倾的大单斜,岩层倾角1°5°。主要发育有北北东(NNE)、北西西(NWW)、北北西(NNW)、北东东(NEE)四组节理。以上节理在区域内的发育程度,除与应力场的

13、组合有关外,还与各地层岩性的强度、岩层厚度以及岩层组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此外,裂隙的发育还与构造部位相关。神木县地处榆林府谷地震带,地震活动较弱,自公元前780年至1900年记载的地震共9次,都为6级以下地震,1900年至今未发生过地震,未见有地震形成的灾害记录。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1年2月2日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陕西省一般建设工程地震参数表,勘察区地震动反应波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参照其附录D,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区。5.5水文地质条件区内地下水按其赋存特征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黄土裂隙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三

14、大类。1.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河谷阶地、河漫滩地带,含水层为砾石、亚砂土及砂层,厚2-30米,水位埋深0.6-2.84米,当水位降深为2.48-3.15米时,涌水量为51.93-85.54t/d,单井涌水量为56.764-87.437t/d,渗透系数为0.129-5.203m/d。窟野河由于河流侵蚀切割至底板,连续性差,厚度小,对地下水的赋存极为不利,水量贫乏-中等。2.黄土裂隙孔隙水:分布于黄土宽梁、残塬及梁峁区。由于地形破碎,冲沟发育,故无统一含水层,呈零星分布,其富水性主要受地貌控制,与地层组合密切相关。一般残塬区富水性优于梁峁区。据钻孔揭露,含水岩性主要为中更新统离石组黄土,一

15、般厚30-50m,水位埋深5-20m,最大22.02m,当水位降深为16.6-20.57m时,涌水量为85.8-174.18t/d,单井涌水量为13.55-64.10t/d,渗透系数一般为0.013-0.178m/d,最大为0.897m/d。3.碎屑岩类裂隙水:富水特征取决于裂隙的发育程度,区内发育有北北东(NNE)、北西西(NWW)、北北西(NNW)、北东东(NEE)四组构造裂隙,多数泉水均沿裂隙流出。含水岩层多为侏罗系、其次为三叠系,层面裂隙、风化裂隙均较发育。岩性为砂岩,泥岩次之,据抽水试验,当降深8.69-19.39m时,涌水量9.76-38.71t/d,渗透系数0.013-0.2m/

16、d,最大可能涌水量10.23-51.18t/d。6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经野外调查,项目区不良地质主要表现为煤矿采空区、沙埋与风蚀以及不稳定斜坡。6.1不良地质6.1.1煤矿采空区沿线煤矿采空区主要位于K61+600K65+200段锦界井田南部小煤矿分布区和K77+300K80+200段西沟乡小煤矿分布区。根据目前所收集的资料,各煤矿的分布及开采情况如下:三一煤矿:该煤矿于80年代初期进行开采工作,主采31煤层,煤层埋深8090m,煤层厚度3m,现开采厚度为2m左右,整个矿区的开采形式为房柱式,采掘面宽度为89m,顶板完整的地块,采掘面宽度可达20m,保护煤柱为89m,顶底板岩性为强弱风化泥岩、

17、砂岩,地下水丰富,局部顶板有塌陷情况,但地面未见异常情况,无塌陷。讨老乌素煤矿:该煤矿于80年代初期进行开采工作,主采31煤层,面积0.909km2,平均厚度3.25m,储量324万吨,年产10万吨,属特低灰、特低磷、特低硫、高发热量的“三低一高”的优质动力和气压用煤。目前开采厚度为2.2m,开采方式为房柱式,采掘面7m宽,保留煤柱7m,煤矿办公区附近煤层埋深约40m,该矿区采用斜井开拓(井筒坡度45°),顶板采用金属树脂锚杆支护,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沙母河煤矿:该矿区主采31煤层,煤层在山梁处埋深约50m,沟底埋深24.6m,开采形式为房柱式,采掘面工作面为611m,保留煤柱

18、47m,煤层顶部预留40cm。响水河煤矿:该矿区主采4252煤层,目前开采42煤层,两煤层间隔约70m,山梁煤层埋深58m左右,沟底埋深约15m,煤层厚3.8m,一次采掘2.3m,采掘面67m宽,保留煤柱约7m,地下水丰富,拟建路线所经地段尚未进行开采,目前该煤矿的开采方向主要为北东向。神榆路煤矿:该矿区主采52煤层,沟底埋深59m,煤层厚约3m,开采方式为房柱式,开采厚度为2.32.5m,预留煤层上部5070cm,开采巷道布设于煤层中,沿煤层底板掘进,煤层赋存稳定,坡度13°,煤层为灰黑色,容重1.261.40,硬度中等,较脆,易碎,该煤为低磷、特低硫,为中灰富灰煤、高热量、中等粘

19、结性气煤,煤层上部为泥岩,节理发育,呈灰色,下部也为泥岩。目前该煤矿的开采方向为北东向,据实地调查,在铁路与井口之间未进行开采,开采范围主要分布于铁路线80m处的以北大片范围。推荐线位以及比较线位在锦界段及其附近所经煤矿还有瑶渠煤矿、马场梁煤矿、黄土庙煤矿、凉水井煤矿,其中瑶渠煤矿、黄土庙煤矿在开采之中,采空区分布较广,马场梁煤矿还未进行开采,凉水井煤矿井口已经建成,锦界井田的主井以及巷道正在建设当中;西沟段线位,无论是推荐线位还是比较线位,均沿沟行走,走廊带狭窄,所经煤矿主要为沙哈拉煤矿、神榆路煤矿、屹柳沟煤矿、大清壕煤矿、上榆树峁煤矿、沙渠煤矿、利民煤矿、凉水井煤矿,各煤矿井口均布设于沟底

20、以及山体坡脚地带,但在杨靖公路和铁路附近以及河床地带均未进行开采。以上各煤矿所形成的采空区对公路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需进行专门的工程地质调绘、工程地质勘察等具体工作来查明采空区的分布情况,进而提出相应的工程处治措施。6.1.2沙埋与风蚀拟建线路大部分地段因受毛乌素沙漠的不断侵袭而被风沙覆盖,起点- K73+800以及K81+500-K92+600段不同程度上均会受到风沙的侵害,风沙对公路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沙埋和风蚀。公路沙埋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风沙流通过路基时,由于风速减弱,导致沙粒沉落堆积,掩埋路基;二是沙丘移动上路而掩埋公路。风蚀是在风沙的直接冲击下,路基或路堑边坡上的沙粒或土颗粒被风吹走,

21、出现路堤边坡或路堑边坡被掏空和坍塌等现象,此类现象在神木过境线公路上有所表现,根据以上沙害形式,应根据各路段的具体情况,采用优化路基横断面形式、固沙、加强边坡防护和改变填料等工程措施。6.1.3不稳定斜坡本区不稳定斜坡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滑塌,二是风化碎落。滑塌:本区易形成滑塌的松散堆积层主要为风积沙层,由于缺乏细粒物质,堆积沙层基本没有粘聚力。由于风沙或人力对自然斜坡的改造,当边坡坡度大于天然休止角时,便会发生边坡滑塌,滑塌活动的规模和活动时间长度随边坡高度的增高而增大,经调查,线路带及其附近所发育的滑塌共有三处:水磨河K92+300右240m滑塌、K92+450右300m滑塌、K92+55

22、0右300m滑塌,三处滑塌物质组成均为粉细砂,厚度一般0.3-1m,规模较小,均属人为因素对自然斜坡加以改造所致,因离拟建路线较远,对公路无影响。风化碎落:本区的风化碎落主要指窟野河沿岸的砂岩,特别是K105-K106路段尤为突出,因其属泥质胶结,且层理发育,受风化和冻融影响,形成层状剥蚀碎落,影响行车安全,西沟部分线路所经之处基岩裸露,也为不稳定斜坡的高发地段。6.2特殊性岩土项目区特殊性岩土主要表现为湿陷性黄土。K58+500K65+600、K81+500K91+900、K92+270K92+900属典型的黄土梁峁-梁岗沟壑地貌,大部分路段表层为风积片沙,下伏地层为新老黄土,其中新黄土沉积

23、年代较新,有强烈的湿陷性。另外部分路段的人工堆积填土层以及沿线部分路段一级阶地所发育的黄土状土也具有湿陷性,具体指标以及湿陷等级有待进一步勘察。7.工程地质勘察7.1本次勘察采取的主要工作方法勘察区地层结构较为简单,但大部分地段地处荒漠地带,且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均有分布,为了确保勘察质量,必须采用综合的勘察手段。初勘阶段以控制地层变化,满足地质选线为目的,以地调、物探为主,钻探验证的思维方式来开展工作。1、工程地质调绘工作工程地质调绘工作,将大型互通、特大桥、高架桥、大桥及高边坡地段作为工作重点,并在1:2000的地形图上对初勘圈定的地质界线进一步核实,编制路线工程地质平面图,按照火力发电厂

24、工程地质测绘规定执行,对于特殊土体及特殊不良地质在平面上的分布界线均采用半仪器进行调绘;所有钻孔孔口标高均采用水准仪进行测量;其孔位的施放,将根据路线中桩,采用皮尺、钢尺或测绳进行定位,在无法利用上述工具进行孔位施放的地段,如互通式立交匝道桥、采用经纬仪交汇法或全站仪进行施放。其定位误差为:陆地应小于0.1m,水中应小于0.5m,并在套管固定后核实孔位。勘探点的高程测量误差为:陆地不应超过0.01m,水中不应超过0.1m,并做好测量记录。结合设计单位所确定的填挖高度,对地形横坡大、堆积层发育或坡体存在不利于工程的软弱结构面、且上方有一定汇水区域的路段,加强现场调查,对可能产生滑坡或工程滑坡的路

25、段,将向设计单位提出布设勘探点的建议,以获取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基础资料。2、钻探本次工作中,钻探采用回旋钻进施工工艺,开孔及终孔孔径均应满足取样及试验要求,孔斜必须满足工程钻探要求。对于主要构造物地基的勘察,主要采用钻探方法。为最大限度的保证土样不受扰动,在地下水位以上采用无水钻进,地下水位以下采用小泵量钻进。采取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在坚硬完整的岩层中,岩芯采取率不小于85;在强风化、破碎的岩层中,不应小于50;粘性土地层,不应小于85%;砂土类地层,不应小于65%;碎石土类不应小于50。重点研究的孔段应尽量提高岩芯采取率。根据设计单位有关钻孔技术要求,所有钻孔均为控制性钻孔,大桥以及特大桥钻孔深

26、度控制在3540m或钻入弱风化基岩58m(软质岩20m),微风化基岩35m或强风化3040m;在卵石中钻入1220m;中桥钻孔深度控制在30m以内;其他钻孔根据设计要求现场确定。3、挖探本次勘察挖探工作主要布设于覆盖层薄且基岩露头好的高边坡路段以及沙丘路段,根据高边坡路段的地质条件,配合物探以揭露基岩层面为宜,沙丘路段勘探线垂直沙丘移动方向布置,勘探线长度一般在路线两侧各不小于300m,在固定、半固定沙丘地区可适当缩短,如沙丘厚度较大,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钻探。在湿陷性黄土厚度较大的工点布设一定数量探井,按规定采取级土样,计算zs、s,对场地湿陷类型,湿陷等级作出评价。4、工程物探工程物探主要配

27、合钻探、挖探等工作,用于高边坡、煤矿采空区以及部分桥梁的勘察。在现场方法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折射波、面波两种方法的组合进行第四系残积物、黄土状砂土与下伏基岩界线的划分及基岩风化界线的划分。综合工程物探的剖面长度、点距等根据不同类型工点的地质情况、地球物理条件、技术要求野外实地确定。本次综合物探的工作重点以部分桥位、高边坡、采空区为勘察对象,桥位以及高边坡以查清基岩风化界线为目的。采空区的勘察方法主要以地质调绘和综合工程物探为主,针对煤矿采空区的地形情况,平面物探采用瞬变电磁法、剖面物探采用高密度电法或井间CT法,对重点采空区异常地段,用反射波法地震剖面进一步确定采空区的位置及埋深。工作布置及方法

28、选择的原则如下: 结合本路段地形、地貌、地质条件、采空区的特征以及干扰情况,选择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合理的布置物探工作的测线及测量点,以满足测量精度和地质效果为原则。有效探测深度应大于200m。工作之前应进行方法有效性试验,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物探方法组合、观测系统、工作装置及观测参数。对于异常部位选择12处布置23钻孔,孔深根据实际情况而定。5、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是判定砂土密实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次勘察中,采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规定的N63.5标准贯入器进行试验。试验时,必须清除孔内浮土,保持钻杆垂直。根据本区地层情况,对试验标准做如下规定:粘性土选取代表性地层进行试验。砂性土

29、010m时,每1m试验1次,10m以下时每1.52.0m试验1次,标贯器中的土样应送往试验室进行相应的土工试验。6、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设备采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中规定的N63.5类型,工作开始前,对所有设备进行检测,达到标准后,投入使用。该试验成果是判定粗粒土密实度,进而确定其承载力及桩周土侧壁极限摩阻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本路段该试验适用于粗粒土,在试验前应保持触探孔垂直,试验时穿心锤应自由下落,记取贯入10cm的锤击数,锤击速率为15-30击/分。7、取样为保证所取土样的质量,根据不同的地层采用不同的取土工艺,对于如砂土、软土等,采用专用取土器进行取样,对一般粘性

30、土采用普通取土器进行取样。取样前,必须采用无水钻进并进行清孔,采样方法根据具体地层采用“重锤一击法”、“重锤少击法”、“快速压入法”等进行,最大限度地保证土样不受扰动。土样在运输过程中,尽量避免震动,避免水份流失。土样在送往试验室时,必需填写送样清单,一并交付试验室。根据工可报告,结合本线路通过地段的地层特征,对本次勘察阶段的取样做如下规定: 粘性土当深度小于10m时,每1-1.5m取样1件,当深度大于10m时,每1.52.0m取样1件,地层变化时,应立即取样。对于厚度较大(单层厚度不小于5m)的粘性土,可视具体情况每层分别在上、中、下部位各取原状土样一件;如遇地层变化时,应立即取样,不得漏层

31、; 砂性土对砂性土应根据实际情况每2.02.5m取样1件,地层变化时应立即取样,并尽可能地采取代表性原状砂样。湿陷性黄土压入发取样:取样前,将取土器轻轻吊起放置孔内预定取土深度处,然后匀速压入,中途不得停顿。取样时,钻杆要保持垂直,压入深度以超过盛土段35cm为宜;击入法取样:采用击入法取样时,应一击完成,不得进行二次锤击。钻探过程中,严禁向孔内加水钻进,卸土过程不得敲打取土器,土样从取土器中取出时,要防治土筒回弹崩裂土样。土样取出后,应检查土柱质量,如发现土样有受压、扰动、碎裂和变形等情况时,应将其废弃,并重新取样。沙丘在沙丘的不同部位,从地表向下,每20cm取样至1m,深13m,每40cm

32、取样,做相对密度、密度、天然含水量、天然休止角、颗粒分析、毛细水上升高度、有机质含量、可溶盐含量等试验。岩样区内选择代表性岩样做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每一岩性其岩样不低于6组,大型工点必须取有代表性的岩样做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对于高边坡工点应采取剪切样,并提供、c、值。水样本次勘察拟在大型构造物所处场地采取一定数量的地下水、地表水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腐蚀性作出评价,选取原则和数量以控制不同的河段和不同地下水类型达到满足评价为目的。 8、试验试验工作原则上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83)、公路工程水质分析试验规程(JTJ05193

33、)的有关规定执行。对特殊试验项目,当现行的部颁标准不能满足试验工作的需要时,可参照能满足勘察要求的有关行业标准或技术规范执行,试验开始前,所有试验仪器必须经过严格检测、标定,确认其各项指标均达到规范、规程要求方可投入使用。各类土的试验项目如下:粘性土:天然含水量、孔隙比、天然容重、液性指数、饱和度、塑性指数、液性指数、液限、塑限、颗粒分析、压缩、直剪、选择代表性样品做比重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于软土除满足上述常规项目试验外,尚应做三轴剪切试验,膨胀岩土满足常规试验外,应作膨胀性试验,必要时,也可进行收缩试验和复浸水试验。当评价边坡稳定性时,也应进行重复剪切试验。 砂类土:颗粒分析、原状土样做

34、天然含水量、天然容重、相对密度、压缩,并选有代表性样品做渗透及天然休止角试验; 碎(砾、卵)石土:颗粒分析,并选取代表性试样做渗透试验。在桥位勘察时,为计算冲刷深度,应在地面以下20m范围内,根据颗粒分析资料绘制颗粒级配曲线。湿陷性黄土:除进行一般粘性土指标之外,还应测定如下指标,自由膨胀率、50kPa压力下的膨胀率、收缩率、膨胀力、粘粒、蒙脱石或伊利石含量、体膨胀量及无侧限抗压强度。水质分析:为判定环境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必须进行以下项目的水质分析:分析总固体、PH值、游离CO2、侵蚀CO2、总碱度、碳酸根、重碳酸根、氯离子、硫酸根、钙离子、镁离子、总硬度、钠钾(计算求得)等。 7.2本项目

35、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本项目地处陕西北部地区,为黄土高原向草原荒漠地带的过渡地段,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较为发育,本次勘察工作的重点,主要有不稳定边坡和煤矿采空区。7.2.1不稳定边坡本区不稳定斜坡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滑塌,二是风化碎落。上覆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在路基开挖扰动后,有可能造成边坡的失稳,这是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常见的病害。为此,在勘察设计工作阶段,按新选定的路线方案,要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辅以必要的综合物探、钻探和室内试验,查明路线所经路段断裂构造、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岩层走向、倾向、倾角、岩性、风化程度、覆盖层厚度,通过综合分析与验算,对开挖边坡的稳定

36、性作出评价,提出合理的坡率和防治措施建议。7.2.2煤矿采空区查明对路线及构造物场地稳定性有影响的采空区的分布范围、空间大小、顶底板厚度、地质构造等特点;查明采空区地表变形和塌陷的分布规律、发展趋势及其可能诱发的其它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位置和规模;查明采空区顶板的处理办法、支护措施、塌落情况和采空区的充填程度。工作方法主要是地质调绘、资料收集,布设物探以及钻孔。8.勘察工作量及勘察工期8.1勘探工作量 路线全长66.88km,主要工点特大桥2座,大桥19座,互通式立交3座。预计钻探工作量3000m。该工作量由设计单位(北方分院)根据需要布置,我们将根据地形地貌、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露头良好的

37、地段以地调和物探为主,覆盖层厚的路段钻探验证并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增加或减少勘探点的反馈意见,满足初勘控制地层及路线选线的目的,最终工作量由设计单位决定是否增减。8.2勘察工期计划 根据甲方要求及测设主体单位的工作进度,我岩土公司对勘探工作提出下列工期安排:2005年12月12日前完成准备工作。2005年12月13日地调人员进场,2006年1月1日勘察队伍全部进场开展工作。2006年1月14日陆续向设计单位提供中间成果资料。2006年2月底完成外业勘察。2006年3月10日提交正式勘察报告。8.3勘察工作提交的技术成果1、初步工程地质勘察总说明;2、路线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0);3、路线工程

38、地质纵断面图(水平1:2000,垂直1:600);4、不良地质路段纵断面及说明(依情况而定);5、工点工程地质勘察说明、纵断面、综合图表等;6、岩土物理力学指标表;7、钻孔柱状图8、土工试验汇总表等有关基础资料和曲线;9、有关测试成果;10、工程照片;9.勘察机构设置及人员设置、技术管理9.1生产组织机构在以主体分院主要领导为核心的勘察设计项目部的统一领导下,由我公司组织该线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成立“工程地质勘察项目部”,下设“项目负责人”、“地质调绘组”、“综合地质组” “试验组”、“钻探组”、及“物探组”等。各专业组中分别由各组长负责本组工作技术把关、质量监督及工作安排、安全生产等。勘察设

39、计项目部(北方分院)工程地质勘察项目部物探组试验组钻探组后勤管理组综合地质组地质调绘组9.2人员组成根据总体工作量及提交勘察成果资料时间,初步拟定本次勘察共投入人员190人,其中技术人员40人(高级工程师10人,工程师30人),钻机30台,主要勘察人员见下表:9.3技术协调管理: 1. 成立项目技术管理组,组长:吴臻林,组员:马宁。负责全线勘察技术管理协调工作。 2全勘察路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在院项目部及院审查室的指导下由我岩土公司实行统一协调管理。 3我岩土公司将按有关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程、规范以及技术标准制定勘察技术要求、图表示例,发给各勘察单位,统一标准认真执行。 4在外业勘察期间,我公司不定期邀请院审查室、公司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控制勘察质量,参加中间检查,外业完工的验收,按要求检查外业勘察的原始资料采集是否齐备及正确无误。本项目主要人员组成表序号姓 名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