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导论-海洋学基础-重点知识汇编_第1页
海洋科学导论-海洋学基础-重点知识汇编_第2页
海洋科学导论-海洋学基础-重点知识汇编_第3页
海洋科学导论-海洋学基础-重点知识汇编_第4页
海洋科学导论-海洋学基础-重点知识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好资料海洋科学导论重点知识第一章1. 海洋科学: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以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研究对象:海洋-海水、海水的组成、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的边界(海洋 沉积、海底岩 石圈,河口、海岸带,海面上的大气等)。研究内容:海水的运动规律、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军事活动应用研究等。2. 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是什么?1)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2)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相似问题:海洋科学研

2、究对象的特点? 海洋科学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海洋中水-汽-冰的转化时刻都在进行; 海洋作为一个自然体系,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3. 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类型?分布特点:深海锰结核以锰和铁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为主要组分,富含锰、铜、镍、钻等多种元素。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和印度洋水深超过3000米的深海底部。以太平洋中部北纬6° 30 '20°、西经110°180。海区最为富集。世界96%勺锆石和90%勺金红石产自海滨砂矿。复合型砂矿多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斯里兰卡、巴西及美国沿岸。金刚石砂矿主要产于非洲南部纳米比亚、南非

3、和安哥拉沿岸; 砂锡矿主要分布于缅甸经泰国、马来西亚至印度尼西亚的沿岸海域。中国近海水深小于 200米的大陆架面积有 100多万公里,某中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有 7个:渤海、南黄海、东海、台湾、珠江口、莺歌海及北部湾盆地,总面积约70万公里,并相继在渤海、北部湾、莺歌海和珠江口等获得工业油流。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广东和 台湾沿岸有丰富的海滨砂矿,主要有金、钛铁矿、磁铁矿、锆石、独居石和金红石等。主要类型:滨海砂矿、海底石油、磷钙石和海绿石、锰结核和富钻结壳、海底热液硫化物、 天然气水合物等4. 海的主要特点1)深度较浅,一般在 2000m以内;2)海洋水文要素受大陆影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3

4、)水色低,透明度小,无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潮汐由大洋传入,潮差显著;4)有自己的海流环流形式。5. 洋的主要特点1)深度大,一般大于 2000m;2)海洋要素不受大陆影响,年变化小;3)有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4)远离大陆,面积广阔,约占海洋总面积90.3%。第二章1. 大地水准面:在海洋中不考虑波浪、潮汐和海流的存在、海水完全静止时的海面;在大陆是静止海面向大陆之下延伸的假象面。2. 相对地质年代: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层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与生物发展相对应 的一些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所代表的时间为地质时代单位。3. 绝对地质年代:根据岩石中存在的微量放射性元素蜕变规律测定出岩

5、石生成的绝对年龄;4. 洋:辽阔连续巨大的咸水体;是海洋的主体,远离大陆;面积广阔,占海洋总面积的90.3%;水深2000m平均3000m底质为红粘土和软泥;有独立的潮汐与洋流系统;温、盐要素不 受大陆影响;平均盐度 35,年变化小。世界大洋分为4大部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5海:海洋的边缘部分。陆地边缘的咸水小水体;全球共 54个,靠近陆地;占海洋总面积 的9.7%;水深2000m;底质:陆沉积;无独立潮汐和洋流系统,潮汐是大洋传入;有自己 的海流环流形式。6. 大洋中脊:指贯穿世界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环球山系。7. 大陆边缘:大陆与海洋之间

6、的过渡带。按构造活动性分为:稳定型大陆边缘和活动型大陆边缘两大类。8. 大陆架:大陆周围被海水淹没的浅水地带,是大陆向海洋底的自然延伸。其范围是从低潮线起以极其平缓的坡度延伸到坡度突然变大的地方为止。9. 大陆坡:大陆坡是一个分开大陆和大洋的全球性巨大斜坡,其上限是大陆架外缘 (陆架坡折),下限水深变化较大。10. 大陆基(大陆隆):大陆隆是自大陆坡坡麓缓缓倾向洋底的扇形地,位于水深(20005000m )处。11. 中央裂谷:大洋中脊的轴部都发育有延其走向延伸的断裂谷底,是海底扩展中心和海洋岩石圈增生的场所,有广泛的火山活动。12. 大洋盆地:是指大洋中脊坡麓与大陆边缘(大西洋型的大陆隆、活

7、动型的海沟)之间的广阔洋底,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1/2。13. 海岸线:陆地与海面的交线。近期大潮平均高潮面与陆岸的交线。14. 海滩:指以波浪作用为主要动力,由粗粒(63卩m硅质碎屑组成的疏松堆积体及其地形。在滨海环境中海滩分布最广,常见沙滩,砾石滩较少。15. 大陆漂移: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是统一的联合古陆,或称泛大陆(Pangaea),其周围是围绕泛大陆的全球统一海洋一一泛大洋。中生代以后,联合古陆解体、分裂, 其碎块一一即现代的各大陆块逐渐漂移到今日所处的位置。由于各大陆分离、 漂移,逐渐形成了大西洋和印度洋,泛大洋(古太平洋)收缩而成为现今的太平洋。大陆漂移的主要依据有海岸线形态

8、、地质构造、古气候、古生物地理分布、冰川等。16. 海底扩张:大洋中脊轴部裂谷带是地幔物质涌升的出口,涌出的地幔物质冷凝形成新洋底,新洋底同时推动先期形成的较老洋底逐渐向两侧扩展推移,这就是海底扩张。海底扩展移动的速度大约为每年几厘米。17. 板块构造:基本思想是:1)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可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上覆刚性岩石圈和下垫塑性软流圈;2)刚性的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水平运动,其驱动力来自地幔物质对流;3)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块的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是发生构造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的

9、主要场所,同时也从根本上控制着各种地质作用的过程;4)板块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位移可达几千公里。运动过程中各板块间或分散裂开或碰撞 焊合或平移相错,由此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18. 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地表海陆分布:地球表面总面积约 5.1 x 108km2,分属于陆地和海洋。地球上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而陆地是相互分离的, 故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在地球表面,是海洋包围、分割所有的陆地,而不是陆地分割海洋。地表海陆分布极不均衡。必须说明,即使在陆半球,海洋面积仍然大于陆地面积。陆半球的特点,不在于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没有一个半球是这样),而在

10、于它的陆地面积超过任何一个半球;水半球的特点,也不在于它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任何一个半球都是如此),而在于它的海洋面积比任 何一个半球都大。地球表面是崎岖不平的,我们可以用海陆起伏曲线表示陆地各高度带和海洋各深度带在 地表的分布面积和所占比例。海洋的划分地球上互相连通的广阔水域构成统一的世界海洋。根据海洋要素特点及形态特征,可将其分为主要部分和附属部分。主要部分为洋,附属部分为海、海湾和海峡。洋或称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远离大陆,面积广阔,深度大;世界大洋通常被分 为四大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据国际水道测量局的材料,全世界共有54个海,其面积只占世界

11、海洋总面积的9.7 %。海的深度较浅,平均深度一般在2000m以内。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海湾是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一般以入口处海角之间的连线或入口处的等深线作为与洋或海的分界。海峡是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19. 大陆边缘分为几种主要类型 ?说明各自的构成及其主要特点一、稳定型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部分组成。大陆架:大陆周围被海水淹没的浅水地带,是大陆向海洋底的自然延伸。其范围是从低潮线起以极其平缓的坡度延伸到坡度突然变大的地方为止。大陆坡:大陆坡是一个分开大陆和大洋的全球性巨大斜坡,其上限是大陆架外缘 (陆架坡折),下限水深变化较大

12、。大陆隆:大陆隆是自大陆坡坡麓缓缓倾向洋底的扇形地,位于水深 (20005000m )处。大洋盆地:又称大洋床,是海洋的重要部分,地形广阔而平坦,占海洋面积的72%以上。二、活动型大陆边缘 :是全球最强烈的构造活动带,最大特征是具有强烈而频繁的地震和 火山。主要分布在太平洋东、西两侧,又称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海沟:板块俯冲作用形成的深水狭长洼地,长数百至数千米,宽数千米至数十千米,剖面呈“ V'形,陆侧坡陡,洋侧坡缓。(1)岛弧亚型大陆边缘岛弧亚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其组成单元除大陆架和大陆坡外一般缺失大陆隆,以发育海沟一岛弧一边缘海盆地为最大特点。岛屿呈弧形凸向海洋,岛弧与大陆

13、、岛弧与岛弧之间的海域称边缘海又称弧后盆地。(2)安第斯亚型大陆边缘安第斯亚型大陆边缘分布在太平洋东侧的中美一南美洲陆缘,高大陡峭的安第斯山脉直落深邃的秘鲁-智利海沟,大陆架和大陆坡都较狭窄,大陆隆被深海沟所取代,形成全球高差(15k m以上)最悬殊的地带。20. 根据板块构造原理说明大洋盆地和边缘海的形成和演化大洋盆地的形成:大陆裂谷是大洋形成中的胚胎或孕育中的海洋。地幔物质上升导致岩石圈拱升并呈穹形隆起,岩石圈拉长减薄,进而穹隆顶部断裂陷落,形成典型的半地堑-地堑系。各穹隆的地堑系彼此连接,就形成大致连续的裂谷体系,如东非大裂谷。大洋盆地的演化:其倒主导作用更型咙山岩虫塑为:規娈底作用乐丰

14、詔菩扭升尊带搭8(性玄戏II注亚J媲扩吐純斑衣试岩常岩中心耙“可配有復可逛唐天西孑护吐肯话动中巻的涪喊u玄求 吉iUc,但点 咼辜中于丈详 中心有丰盲的陆架衣科收鈿有船口迂煤的贏14初畑岩抚囱闪/WV片料崔、走里號于目弧亠一迪蜒的氏甫岩 用花崗闷瓦営沉枳物但4局器厂玉孟肓煞左岩工轻山系CM厂址边缘海盆:指沟-弧体系陆侧具有洋壳结构的深水盆地。按成因分为:1)残留型:在古海洋板块构造演化过程中,由于新的沟弧体系形成而与大洋主体分隔的古大洋的残留部分。2)大西洋型:在被动大陆边缘由陆地裂离形成的盆地。3)陆缘张裂型:由大洋板块向大陆边缘俯冲引起陆缘张裂形成的盆地。4)岛弧张裂型:由大洋板块向岛弧俯

15、冲引起岛弧分裂形成的盆地。第三章1. 绝热变化:由于海水的压缩性,当一海水微团作铅直位移时,因其深度的变化导致所受压力的不同,将使其体积发生相应变化。在绝热下沉时,压力增大使其体积缩小, 外力对海水微团作功,增加了其内能导致温度升高;反之,当绝热上升时,体积膨胀,消耗内能导致 温度降低。上述海水微团内的温度变化称为绝热变化。2. 位温:某深度(压力为P)的海水微团,绝热上升到海面(压力为大气压P0)时所具有的温度称为该深度海水的位温,记为Q海水微团此时的相应密度称为位密,记为p Q3. 海水组成恒定性:无论海水所溶解的盐类的浓度大小如何,其中常量离子间比值总是恒定的。4. 海水最大密度时的温度

16、:海水的热膨胀系数由正值转为负值时所对应的温度(t p (max)。海水的热膨胀系数:当温度升高1K (1oC)时,单位体积海水的增量。5. 海面有效回辐射:海面长波辐射净失去的热量,=海面向大气的长波辐射一大气向海洋的长波辐射。影响因素:海面水温、海上水汽的含量、云的特征。6. 海洋水团: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及大体一致的变 化趋势,而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7. 海水的盐度:1千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物质的总克数。8. 世界大洋中温度、盐度、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温度水平:(1) 表层水 等温线沿纬线大致呈带状分布,这与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极为相似; 冬季和夏

17、季最高温度都出现在赤道附近海域,最高水温出现的位置, 称为热赤道,平均在7 ° N左右; 由热赤道向两极, 水温逐渐降低,到极圈附近降至0 ° C左右;在极地冰盖之下,温度接 近于对应盐度下的冰点温度; 在副热带到温带海区,特别是北半球,等温线偏离带状分布。 在寒、暖流交汇区等温线特别密集,温度水平梯度特别大; 冬季表层水温的分布特征与夏季相似,但水温的经线方向梯度比夏季大。垂直: 一般而言,温度自海面向海底随深度的增加呈不均匀递减,上层等温线密,温度垂直梯度大;深部垂直梯度小,水温趋向均匀;水温分布呈"W形。(2) 1000m 深水温梯度更小,来自地中海、红海和

18、波斯湾的高温水对北大西洋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区及印度洋西北部海区的水温有明显影响,成为高温中心。(3) 4000m水温分布特点:温度分布均匀,太平洋和印度洋温差不大于2° C,大西洋 约为3 ° C盐度见下一题密度 海水密度是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函数。大洋上层特别是表层,取决于水温和盐度。 赤道区温度最高,盐度也较低,故表层海水密度最小,密度超量g约23kg.m-3,由此向两极方向,密度逐渐增大。 副热带海域,虽然盐度最大,但因水温仍很高,故密度虽有增大,但未出现极大值,密度 超量 g 约 26kg.m-3。 随着纬度增高,盐度剧降,但因水温降低引起的增密效应比降盐减密效应更大,

19、故密度继续增大。最大密度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如格陵兰海的密度超量g>28kg.m-3,南极威德尔海 >27.9kg.m-3 。 随着深度增加,密度的水平差异如温度和盐度一样,不断减小,至大洋底层则已相当均匀。9. 世界大洋盐度平面分布与垂直分布的异同点?1. 大洋表面的盐度分布 盐度具有纬向带状分布,从赤道向两极呈马鞍形双峰分布; 在寒暖流交汇区域及地面径流冲淡海域,盐度梯度特别大; 盐度最高值和最低值一般出现在大洋边缘海盆中; 冬季与夏季盐度分布特征相似,只在季风影响特别显著的海域,盐度有较大的差异。2. 大洋盐度的垂直分布33H-Clf二口嘴 0大曲连和太平;工Ak圧 旳重宜

20、知応 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海水只涉及不大的深度; 在南半球副热带海域向下伸展的高盐度水舌,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可越过赤道5° N左右,相比之下,北半球的高盐度水势力较弱。 海水盐度随着深度呈层状分布。10. 何为大洋主温跃层和极峰?何为季节温跃层??主温跃层(永久性跃层):在均匀层的下部约 200 1000m的深度,是一层温度梯度最大 的水层,并终年存在。主温跃层将上层的暖水与下层的冷水分隔开来,其深度随纬度变化, 在赤道附近主温跃层上升,在副热带海区下降,在中纬度海区上升至大洋表面。?极峰:以主温跃层为界,其上为水温较高的暖水区,其下是水温梯度很小的冷水区。冷暖 水去在亚极地海绵的交汇

21、处,水温梯度很大,形成极峰。?季节性跃层:混合层下界,由于夏季增温强烈,形成强的温度跃层,称为季节性跃层。在冬季表层降温,对流增强混合层向下发展,季节性跃层消失。第四章1. 元素在海水中的逗留时间海水中某元素的总量3.元素在海水中的逗留时阿T 该元素每年进入海洋的竜Hh元素以固定的速率向海洋输送,把海水中该元素全部置换岀 来所需的平均时间.dWdt = Q-R稳迳状态;Q=R更多精品文档海水中的元素输岀与元素的含量成正比:R=kM (k为输出速率常数)l/k= M/Q= t即:元累的逗留吋间等于元盍惭岀速率常数的倒数。2. 海水的缓冲容量:海水具有一定缓冲能力,主要受C02系统控制,缓冲能力可

22、以用数值表示,即为缓冲容量,定义为使pH变化一个单位所需加入的酸或碱的量。海水的 pH在69之间时缓冲容量最大。海水的缓冲容量还与H3BO3有关,海水的缓冲容量比淡水和NaCI溶液都要大(离子对的影响)。3. 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即能接受质子 H+的物质的总量。用以中和弱酸负离子所需的氢离子的物质量除以海水的体积(mol / dm3)。第五章1. 海流:是指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流动,是海水重要的普遍运动形式之一。2. 海洋环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的现象。大洋环流的水平分量狭义上称为海流,垂直分量称为上升流和下降流。3. 地转流:海水

23、在运动过程中,水平压强梯度力与科氏力平衡时的定常流,称为地转流。4. 风海流:海面在稳定风场长时间作用下,当垂直湍流引起的水平摩擦力与水平科氏力平衡时,所形成的海水稳定流动。5. 热盐环流:由温度、盐度变化引起的环流。大洋深处起主要作用。(高盐相当于冷源,低盐相当于热源;中纬度地区二者相互抵消,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海区则相互加强,形成环流。)6. 赤道潜流:南赤道流下方,温跃层顶部的向东的次表层海流。信风流输送的海水在大洋西岸堆积产生的回流,并在赤道聚集。(书P168)'麽曖水冷木区丄科|lfe"旳|4 1JvAliTX平洋1翻W暧水仮的海猛结构CDiehkh, 1980)7.

24、何为地转偏向力?有什么基本性质?科氏力fc (又称地转偏向力)是由地球自转而对运动物体产生的作用力。性质: 只有物体相对地球运动时才会产生; 如果人们沿物体运动的方向看,在北半球垂直于物体运动方向且指向其右方,南半球正相反,向左; 地转偏向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不能改变速率; 其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率及地理纬度的正弦成比例,在赤道上为0。8. 世界大洋上层环流的总体特征? P167 世界大洋上层主要水平环流:风生环流理论。1)太平洋与大西洋的环流型是有相似之处:在南半球都存在一个与副热带高压对应的巨大反气旋式环流;2)在它们之间为赤道逆流;两大洋北半球的西边界流都非常强大,而南半球的西边界流

25、则较弱;3)北太平洋与被大西洋沿洋盆西侧都有来自北方的寒流;4)在主涡旋北部有一小型气旋式环流。世界大洋上层的铅直方向环流:在赤道上,西向的南赤道流,在赤道两侧分别向南向北辐射,导致海水上升;5)在南赤道与赤道逆流之间,由于海水辐聚而导致下沉;在赤道逆流与北赤道之间又形成 了海水的辐散上升。9.与东边界流相比,西边界流有哪些基本特征?西边界流东边界流流向低纬度T高纬度高纬度T低纬度大洋位置西边东边流域狭窄宽广流速大小影响深度大小水的性质高温、高盐、高水色、透明度大水色低,透明度小,造成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干旱少雨10.世界大洋中存在哪5大基本水团,他们的主要特征总特征世界;V泮中存隹看五个皐

26、车加层即丈洋版朮区的: 表层水,按表层水】大洋冷水区沪的中戻水、深杲 冰和底层水如果按其温.盐等理ft持性和鯨地作 为杀件.町托弟一屋琴级杷血层水视为丘牛忒团.11.表层水具苻高且、相计低盐持性,耳浙就足低第陋农密反Si f卜的表层曬水本身B2.次表层水H商独将的高盐特征和相帖高温,它足由副热辐« 沱表日冷水下沉而形股的,其下外为kil跃展.宙3.中层水具有低盐特怔,是西凤凄就的幅聚区我层海水卜,i而冏名 具澹度釣在:HW0 -20GOm但地屮海木.红海一波斯湾水是髙it的h4.深层水北大西洋上部但在表层以下深度上是它的源地因 此黄氣绘其主程持性。其洙嗖约旺2000述0加的范 K勺.

27、5.底层水源干概地:毎区.具有最大的密度第六章1驻波:波浪按波形的传播与否分为前进波与驻波;驻波波形不向外传播。 波浪无前进迹象,波峰与波谷在同一位置交替出现。两个方向相反的进行波相遇便形成驻波。2. 界面内波:内波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发生在密度不同的两层海水界面处。 实际海洋中密 度是连续变化的,但可近似地把海洋中强跃层处的波动视为界面内波。 可见具有相同波长的 界面波与表面波之速度比约为 1/20,即界面波的传播速度比表面波慢得多。3. 风浪和涌浪是什么?各有什么特征? 风浪:由当地风产生,并一直处于风的作用之下的海面波动状态。特征:风浪往往波峰尖削,在海面上的分布很不规律,波峰线短,周

28、期小,当风大时常 常出现破碎现象,形成浪花。涌浪:海面上由其他海区传入或风速减小、平息后遗留的海水波动。特征:涌浪的波面比较平坦,光滑,波峰线长,周期、波长都比较大,在海上的传播比较 规则。观测表明,在海洋中风浪和涌浪会单独存在,但往往同时存在,它们的传播方向也往往不同。有经验的观测者很容易把它们区分开来。第七章1. 潮汐: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铅直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2. 风暴潮: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一如强风和气压骤变所招致的海面异常升高的现象。简而言之,沿海地带的大风使海水异常上涨,称为风暴潮。这种大风的来源

29、,除了台风或飓风,还 有温带气旋。3. 什么叫做引潮力?引潮力的分布有什么特征?地球上各点的引潮力: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与月球引力的合力。 引潮力由矢量所示,地球表面各点所受的引潮力的大小、方向都不同。分布特征:引潮力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地球上看来,在引潮力作用下,以正、 反垂点为中心的海水朝向和背向月球(或太阳)隆起,都是海面的向上升高,在正、反垂点 周围,各形成一个水位特高的地区,叫做潮汐隆起;在距正、反垂点最远的地方,指向地心 的引潮力使那里的海面下降,形成水位特低的地带。弓I潮力差异的原因:地球上各质点的引潮力,一方面取决月球和太阳对它的引力,另 一 方面取

30、决于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运动时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地球表面上各水质点 的惯性 离心力大小都相等,但各地水质点所受月球对它的引力是不相同的,因此各地 水质点的引 潮力也有差别。第八章1. 大气环流:一般说来,凡是大范围的、半球的或全球、对流层、平流层或整层大气长期的 平均运动状态,或某一时段的变化过程,都可以称为大气环流。2. 季风:大范围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成因:海陆温度对比的季节性变化、地球行星风系的季节性南移。三大季风区:印度季风区,东亚季风区,西非季风区特点: 盛行风向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方向甚至相反; 两种季节(冬、夏)的风各有不同的源地,气团性质有着本质的差异; 能够给天气现

31、象造成明显不同的各种季节,例如雨季和旱季、 冬夏明显对比等。 全球3. 温带气旋:低压系统为气旋,带有锋面的气旋称锋面气旋。锋面气旋多产生于温带,亦称 温带气旋。4. ENSO是厄尔尼诺(El Ni?o)和南方涛动(Southern Oscillation )的合称,二者有非常好的相关关系。当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水温( SST正距平,南方涛动指数往往是负。ENSO成为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气候变化研究的中心课题。?厄尔尼诺El Ni?o :圣诞前后,沿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出现一弱的洋流,代替了通常对 应的冷水。近年指一种更大尺度的海洋异常现象,整个赤道东太平洋表现振幅达几摄氏度的增暖。与此相联系,

32、海洋和大气环流发生很大的异常?南方涛动:描述热带东太平洋地区与热带印度洋地区气压场反相变化的跷跷板现象。南方涛动指数(SOI):塔希提(Tahiti )岛与达尔文岛之间的气压差。5. 海洋对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海洋对大气系统热力平衡的影响:吸收:70%勺太阳能一海水表层(混合层);储存:潜热一长波辐射一感热交换-输送太阳的辐射能量一驱动大气运动 输送:海洋环流输送约30%勺太阳能,70%由大气环流输送.0° 30° N海洋输送 大气输送,30 ° N以北大气输送 海洋输送.50° N附近海洋西部边界流输送-大气输送 海洋对水汽循环

33、的影响: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源地一86%的水汽;蒸发一凝结调节大气 海洋对大气运动的调节作用:海洋运动和变化具有缓慢性、持续性和滞后性。 海洋对温室效应的缓解作用:减小了低纬大气的增热,使高纬大气增热,降水量亦发生相应的改变。由于海洋环流对热量的向极输送所引起的大气环流的变化,使得大气对某些因素变化的敏感性降低。比如 CO含量增加的温室效应因为海洋的存在被减弱。6. 什么是ENSO它对气候变化有什么影响?定义:ENSO1厄尔尼诺(El Ni?o) 和南方涛动( Southern Oscillation )的合称影响:ENSO期间,赤道东太平洋持续升温,对热带大气环流的影响最为直接。而热带大

34、气环流的一场变化,也必牵动全球大气寒流,因而会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一系列的天气气候异常。在ENSC期间,中、东太平洋的海水增暖,西部海水略微变冷。对流在中、东太平洋上 加强而在印度尼西亚地区减弱。ENSO对大西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也有明显的影响,包括对副高位置和强度的影响。同时由于ENSO勺发生造成了大气环流尤其是热带大气环流的严重持续异常,因而给全球范围带来明显的气候异常。第九章1.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相互作用、 互相依存、互相调控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2. 赤潮: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 聚集而

35、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 能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绝大多数是浮游甲 藻和硅藻,少数为原生动物和细菌。赤潮形成原因: 海流:生物的物理聚集性与海流有关;赤潮的扩散(分布)、营养物质的运移。 温度和盐度:调控赤潮藻的生长、繁殖。3. 海洋生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在海洋中的分布及其规律,阐明不同海域生物区系的组成及生态特点、形成过程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4. 海洋生物生产力:海洋生物通过同化作用生产有机物的能力(包括海洋初级生产力、海洋动物生产力)5. 海洋食物链和食物网有哪些特点? 海洋食物链较长,4 5级,陆生食物链2 3级; 海洋食物链的许多环节是可逆的、分支的,网络状的营养关系比陆地的更多样化、复杂化; 食物链只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