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利与弊_第1页
网络的利与弊_第2页
网络的利与弊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学生上网的诸多有利之处:第一、可以开阔视野。上网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上网可以充实头脑,只要留心就可以学到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鼠标一点,大千世界便尽收眼底。第二、可以对外交流。学生的一个被人经常提及的缺点就是缺乏信心, 不敢与外界对话、 交流。现在有了互联网, 他们可以彻底克服这个心理障碍,并且在对外交流的过程当中,又开阔了自己的视野。网络为教育资源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不仅老师,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各类教育网站获取学习资讯。第三、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消除心理障碍,可以没有顾忌地向网友

2、倾诉心事,减轻课业负担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可以在各个BBS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一来可以锻炼文笔,二来觉得很有成就感; 可以提高自己某项业余爱好的水平;自己动手做主页正成为时尚,把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传上去,开一个讨论区,发一些贴子,和大家交流,在掌握了电脑软件的运用同时自己做版主的感觉真的很棒,有利于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第四、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中学生的本职任务是学习,网络的远程教育会给中学生带来无穷的益处。普通的中学生学习知识只能够局限于自己的学校和一些课外书籍,传授知识的老师始终只有几个,但如果上了网,学生就可以在一个个内容丰富、名师坐堂的网站中任意翱翔,“有问必答 ”、“题库

3、 ”、“专题讲座 ”、 “考前辅导 ”. 一个个分类细致合理的栏目让学生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普通的中学生做题只能做些参考书或数量有限的卷子,如果上了网,网上各种试卷和典型题目应有尽有,学生就可以任意选择。第五、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中学生们特别是高中生可以利用网络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因为这几年的高考还在改革探索之中,每年几乎都会出台许多新措施。而平时好些学生不大关心电视和报纸上的新闻,只一味地埋头书海,因此可从网上查询与教育相关的新闻以此来调整复习重点,适应高考新举措。1、可以上网查找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不懂的东西2、可以在网上认识很多好朋友,他们不会知道你的种种恶行,只会和你真心的交朋友(

4、也不会说什么,就算不是真心的也不会怎么样)3、爸爸妈妈骂你了,你可以在网上找网友发泄。诉说自己的悲剧4、可以去听自己喜欢明星的歌,还可以去了解。5、可以在网络中发泄自己的不愉快6、可以在网上写日记,不必要动手。也可以在网上查阅作文,名言。7、还可以在网上购物自己喜欢的物品,而且也不能算贵。8、可以在网络上寻找很多很多的不懂的知识,可以看见巴黎铁塔,自己不去啊,可以在网上一饱眼福。9、可以在游戏中寻找自己的友谊,真实的世界没有,那就自己在网络中寻找。10、还可以在网络上明白一切,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可以明白。网络的弊。1、网上的网友是有很多,但是还是会有很多坏人,他们会骗你的金钱。2、淘宝,

5、呵呵你又没有想过网上淘宝也不会有什么好处,记:曾经一电视报道过,曾经有人在网上买家具,却发现是一堆破木头,还1000 多了还是被吭了,网络说是邮递公司的问题,但是网络还是用了邮递。3、还有,游戏不能放松孩子的心情,反而会让孩子迷上电脑,去偷钱上网。4、你说的网络可以寻觅自己不懂的知识这是对的,但是孩子们的思想都还是在青春期,如果孩子们上了什么不良网站,迷上了该怎么办,那些不良网站会让孩子的思想变得龌龊。5、现在的小孩不应该追星,应该好好学习。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结束,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电脑网络成了这一时代的标志,然而人心的险恶使电脑从万能转变到双刃剑,网络也随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但是

6、我还是坚信,网络利大于弊,首先,网络的弊处也无非是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等一些使人迷失自我的文化垃圾,可是这些人为事物为什么要强加到电脑之上,说它是一个伤风败俗之物呢?又因为什么这些文化垃圾出现后,不是大力宣传这些垃圾的危害性,以使他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严厉制裁文化垃圾制造者,而去打击那些网吧和无辜的网络呢?治标不治本,。1欢迎下载精品文档又怎么会使网络百利而无一害呢?如果说网络弊大于利,美国又怎么会投巨资建设信息高速公路,那不成了助纣为虐了吗?如果弊大于利,电脑怎么会人手一台, 怎么会在 1994 年到 2004 年短短的 10 年时间, 中国内地上网总数会达到 9400 万呢?如果网

7、络弊大于利,那网络不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了吗?其次,网络利处也有很多。比如,它可以使两地之间的通讯更为便捷、及时、有效,我们可以在网上发布文字、图片、声音等,可以使两地的人进行面对面的视频对话,可以在网上下载学习资料等多种信息,还能模拟三维动画,十分具有娱乐性;我们在网上还可以购物,寻医问药等,所以网络的利大于弊。网络的普及是必然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里程碑,网络的利一定大于弊,而且不仅仅是这些。21 世纪的到来伴随着不少日新月异的科学成就的发展,曾经被视为科幻场景的“互联网 ”如今已是家喻户晓,成为了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任何一种新兴事物都是伴随着它的不足而产生的,网络也不例外,读

8、了安全与道德读本这本书,我对网络有了一定的了解。正如这本书上写的,网络带给我们生活太大的益处了,它在无形中为我们大大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且不谈网上购物、网上学习、网上聊天,就连我们写的作文都要网上通过 e-mail 发给老师。网络对我们来说实在有太多的益处了!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创造空间,丰富了我们生活的内容,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式,加快了我们迈向进步的速度。但是,在网络技术还未完善的情况下,不少不法分子乘机找空子钻,网上诈骗花样百出,使人们不禁头晕目眩。还有一些稚气未脱的少年由于沉迷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甚至为此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祖国的花朵就这样凋零了。这本书上有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在向我们阐述

9、着一个观点 网络就像一个无形的大黑洞,向我们伸出邪恶的大手。看到这些,我们都觉得网络是那么的深不可测,它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又使我们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落入大网 陷阱,弄得我们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其实这本书上介绍了许多防止网上诈骗和网上侵权行为的方法,比如说: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装上效果优良的防火墙;网上帐号密码要多多修改等等。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更应该好好使用电脑,让电脑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坚决抵制不良诱惑,学习一些上网的基本守则和方法,了解一定有关电脑方面的知识,绝不做任何违反道德的行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净化网络。用 “双刃剑 ”这个词语来形容网络可以说是恰倒好处,

10、但我相信通过读安全与道德这本书和对网络知识的一定了解,在加上我们坚决抵制不良诱惑的决心,我们一定能让这把“双刃剑 ”变成造福于我们的“单刃剑 ”。让我们携手走向更美好的未来!要说网络的利与弊,应该说是同时存在的,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要对社会有一些冲击,既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也有一些弊端存在。但是不是因为有弊端我们就远离网络、拒绝网络呢?当然不是,因为网络对社会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网络的产生,由最初的小范围的局域网,发展到现在的全世界范围内的互联网,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是弊端多于利处的话,也许现在就没有网络的存在了,它早已在弊端中灭亡了。网络的利是随处可见的,如:加快信息查询,便捷现

11、代通讯,缩小世界范围等,二十一世纪是e 时代,未来的社会一定是网络的社会。网络的弊端,严格说是人的弊端,有些人正是利用了网络的“利 ”来进行网络上的欺诈犯罪、不良信息传播等,这是网络弊端的体现之一。另外,有些人用网不健康,沉迷于网络游戏,尤其是青少年,过多的把时间浪费在网络中,对身心都造成了伤害, 这是网络弊端的体现之二。 应该说网络本身并没有错, 错的是利用网络的人。 这就象刀,最初的产生一定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但有人却利用刀锋利的这一特性来杀人,而刀本身并没有错。网络的弊端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使用网络的人,要提高自己明辩事非的能力,不要为一些小利而失去防范和警惕,记住 “天下没有

12、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下馅饼”,那么也就减少了上当受骗的机会。再有,对于网吧业主,有关部门要加强管理,使网络运营于一种健康的环境中。另外,鲁迅有篇文章叫拿来主义,里面说到窗子打开的时候,进来的不只是新鲜的空气,也会有苍蝇和蚊子,我们要“去除糟粕,取其精髓”。对于网络,也应该采取同样的态度和做法。在未来的生活中,网络也许会无处不在,所以,网络的规范化、法制化就更需要完善,而这又是社会中的每一。2欢迎下载精品文档个公民都要做出贡献的,既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扩大网络优势,减少网络弊端。如果说,旧石器时代是属于北京周口店的火种;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属于瓦特与他的蒸汽机;如果说,20 世纪是属于两次

13、世界大战,那么,我想说的是:21 世纪是属于计算机和因特网的。的确,时代的迁移,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正在迈入信息网络化时代。网络给人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缤纷的世界,特别是青少年更难以抵挡诱惑。据有些专家调查表明,青少年上网时间偏长。30.1%的调查对象有经常上网的习惯 ,82.5% 的调查对象拥有自己可以上网的电脑。调查中, 当问到最长的一次上网时间时, 回答9 小时的竟占31.8%,5-8小时的占25.9%。调查还发现,男生比女生的上网时间多。学生上网究竟在做什么?调查表明:用于聊天、玩游戏、下载娱乐内容的比例高达557%.互联网的出现,被誉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

14、天,网络以其不可思议的速度覆盖全球每一个角落,它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我方坚信,中学生上网对于学习利大于弊。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学生上网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学生积极适应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表现。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下,人们必须更加方便有效地获取大量信息。当今社会,谁不掌握网络技术,谁就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 在掌握网络技术已成为当代中学生进入将来社会的必修课时,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大谈中学生上网对于学习弊大于利呢 ?下面,我将从正面阐述我方观点。第一,在思想观念上,互联网有利于中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在互联网上,他们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触到了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

15、争意识、平等意识和全球一体化意识,对方辩友,中国都已经加入WTO,与世界同轨了,难道我们不应该热情地投入到网络的怀抱中去吗?第二,在思维模式上, 我们通过阅读大量信息,培养了现代发散思维方式,从而改变了传统单一思维的死板和狭隘,对方辩友大概是老革命碰上了新问题,是该到网上洗洗脑子了!第三,网络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交往方式,可以让我们在平等、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当对方辩友在腾讯 QQ上大展风采,指点江山,乐此不疲的时候,总不会违心地站出来发表中学生对学习不利的谬论吧?如果这样,我猜想肯定会被众多的网友一脚踢出网吧。怎么对方辩友今天站在这儿就显得道貌岸然了呢?第四,据调查,85.6%的上网

16、学生认为,上网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扩大了他们的信息容量,使他们更好地开阔了视野,融入了社会,了解了世界,中学生满载一船星辉,难道对方辩友还能够说弊大于利吗?全球 69.7 亿人口小学 6 年纪以下人口11 亿65 岁以上 20 亿除掉一些额外因素,会使用互联网,会操作基本计算机的人口有40 亿左右。1997 年中国只有网民62 万,而其中83%以上都在使用拨号上网。如今,拨号上网数量迅速减少,宽带上网数量激增,个人博客数量异军突起,个性化邮箱使用的增多,这一切新鲜的概念也在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成为了夺目的关键词。这些新的功能和概念,将逐渐渗透到每一个网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

17、昨天发布的一个关键数字颇令人震撼,经常写个人博客,浏览个人博客页面,经常使用博客功能的网民已经达到了2800 万。数字看板每 13 个人当中就有一个网民中国的 13 亿人口中究竟有多少网民?昨天,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给出了一个清晰的答案,截止到 2006 年 6 月 30 日,我国网民的总数已经突破1.2 亿,上半年网民增长量是去年下半年的1.5 倍。其中,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总数增加了1200 万,而上网计算机数达到了5450 万台。这个数字背后凸显了一个事实,中国每 13 个人当中就有一个网民。而且,目前宽带网民占网民总数近2/3, 可以说,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宽带时代 ”。

18、50%以上的高中学生都上网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毛伟透露,这次的互联网报告首次增加了青少年上网状况的分析。通过调查,发。3欢迎下载精品文档现在 2 亿中小学生中,上网学生已达3000 万,这意味着中小学生互联网渗透率达到15.4%,而其中高中学生互联网渗透率已超过一半。而在我国3600 万高中学生(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专)中,已经上网的超过1800 万; 6000 万初中学生(包括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中,也有超过1000 万的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总体来看,高中学生互联网渗透率已经超过一半,发展比较迅速。网民每周上网16.5 小时这次互联网报告还调查了网民每周上网的时间。据透露,本次调查

19、结果显示,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5 小时,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而这个数字,甚至已经超过了世界上许多互联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网民平均上网时长。与去年同期相比,网民每周平均上网时间增加2.5 小时,增幅为17.9%。2001 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仅8.7 小时;从2005 年开始,网民每周上网时间开始逐年增加,由此可见,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力也逐步显现。2800 万网民经常使用博客博客,作为互联网的一个新的文化现象,颇受青睐。而到底有多少网民的网上生活与博客有关?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字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数字。大约有2800 万人经常使用博客,占网民总数

20、的比例为 23.7%。这其中包括博客写作、博客浏览、博客功能的使用,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1500 万网民经常使用博客,占网民总数的14.2%。据透露, 2006 年,以博客为代表的Web2.0 概念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Web2.0 概念的出现标志互联网新媒体发展进入新阶段,并被广泛使用,这将促使博客的迅速发展。2500 万人经常使用网上招聘十多年前,通过上网找工作的说法,还让人觉得“不太靠谱 ”,而今天,目前大约有2500 万人经常使用网上招聘,占据 1/5 的比例, 1500 万人经常使用网络教育。而在网上购物方面,据悉,所占比例则达到了26%。截至 2006年 6 月,中国经

21、常上网购物人数已达3000 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经常购物的网民增长50%。游戏玩家每年有一个月在玩游戏游戏玩家每年花多长时间泡在网络游戏当中?答案是 一个月。 根据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公布的数据,玩家平均每周玩网络游戏时间为11 个小时,按每天24 个小时来计算的话,玩家每年花在网络游戏上的时间是23.8 天,即每年有接近一个月的时间用在了网络游戏上。而从游戏种类来看,玩网络休闲游戏的人数增加很快,网吧已经成为网络游戏发展的重地。上半年我国网站数量激增9 万个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国网站的数量激增了9 万个,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率为16.4%。2005 年下半年,网站增加的

22、数量只有2 万个。CNNIC人士告诉记者,网站激增的原因,还是要得益于2006 年以来, CN域名的各种应用价值被充分挖掘,特别是博客域名和独立域名邮件应用,促使网民注册并拥有自己的CN域名,带动了拥有独立域名网站数量的蹿升。因此增加的大部分网站,都类似于个人网站。82.6%的网民首选网络为信息源根据这份互联网报告显示,在问到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时,网络、电视、报纸分别占82.6%、64.5%和 57.9%,这与非网民的信息获取途径不同。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体 ”,任何新闻事件的发生,都能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传递出来,因此网民大多习惯于通过网络得到一手消息。网民每个月花102 元上网网民每个月

23、花多少钱上网?昨天公布的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不包括网络服务的费用,中国网民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为102 元。而上一次的互联网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网民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为103.6 元,那么网民每月上网的费用平均每月下降了1 元。1. 截至 06 年 6 月 30 日,网民总数为1.23 亿,宽 6. 一天三个峰值:10 点,上网比例为31.6%, 15带网民人数7700 万,同比增45.3%,占网民比例点,网民上网比例为42.3%, 21 点,上网比例为。4欢迎下载精品文档为 62.6%;60.9%;2. 拨号上网网民、专线上网网民的数量与去年同7. “不懂电脑 /

24、网络,不具备上网所需的技能”是影期相比分别有13.6%和 3.7%的下降,下降速度有响中国非网民不上网的最主要因素;所减缓;3. 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总量达到214,175M;中国大8. 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5个小时, 同比增加 2.5小时,增幅为 17.9%,每月实际上网费用为 102陆的 IPv4 地址数达到了84,786,688 个;元;4. 浏览新闻、搜索、邮件是网民经常使用的三项9. 在 2 亿中小学生中,上网学生已达3000 万,服务,分别为66.3%、 66.3%、 64.2%。 blog 服务 中小学生互联网渗透率达到15.4%,高中学生渗使用为 23.7%;透率已达半数;5.

25、网络、电视和报纸是网民获取信息主要途径,10. 从中国互联网内部发展来看,城乡之间、东网民选择比例分别为网络82.6%,电视 64.5%,报 中西部之间仍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城乡之间发纸 57.9%;展差异增大;发布时间网民数上网计算机CN域名宽带用户拨号用户2006.07.1912300 万5450 万11906177700 万4750 万 >>2006.01.1711100 万4950 万10969246430 万5100 万 >>2005.07.2110300 万4560 万6225345300 万4950 万 >>2005.01.199400 万41

26、60 万4320774280 万5240 万 >>2004.07.208700 万3630 万38 万3110 万5155 万 >>2004.01.157950 万3089 万34 万1740 万4916 万 >>2003.07.216800 万2572 万25 万980 万4501 万 >>2003.01.165910 万2083 万17.9万660 万4080 万 >>2002.07.224580 万1613 万12.6万200 万2682 万 >>2002.01.153370 万1254 万12.7万未统计2133

27、万 >>2001.07.172650 万1002 万12.8万未统计1793 万 >>。5欢迎下载精品文档2001.01.172250 万892万12.2万未统计1543 万 >>2000.07.271690 万650万9.9万未统计1176 万 >>2000.01.18890 万350万4.8万未统计666 万 >>1999.12.05400 万146万2.9万未统计256 万 >>1998.06.30117.5 万54.2万9415未统计46万>>1997.10.3163 万29.9万4066未统计25万&

28、gt;>截止到 2006 年 6 月 30 日,中国国际出口带宽的总容量为214,175M,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1,558M,增长率为 159.2%(如图 5.14 所示)。可见,中国国际出口带宽增长非常迅速。截止到 2006 年 6 月 30 日,中国的网民总人数为12300 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00 万人,增长率为 19.4%,同 1997 年 10 月第一次调查的62 万网民人数相比,现在的网民人数已是当初的198.4 倍(如图。6欢迎下载精品文档可以看出中国的网民发展走势良好。分析网民人数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如图5.3 所示)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网民增长率略有回升。截止

29、到 2006 年 6 月 30 日,中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5450 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890 万台,增长率为 19.5%,是 1997 年 10 月第一次调查结果29.9 万台的 182.3 倍(如图 5.4 所示)。可见中国上网计算机总数始终保持增长态势。7欢迎下载精品文档1 正方一辩陈述立论(3 分钟)2反方一辩陈述立论( 3分钟)3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0秒)4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0秒)5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0 秒)6反方三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0秒)7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

30、1分 30秒)8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1分 30秒)9自由辩论(双方各5 分钟)10反方四辩总结陈词(4分钟)11正方四辩总结陈词(4分钟)12观众提问 ( 双方各回答两个观众提问 , 每个问题1分30秒)辩论赛新形式的利大于弊谢谢主席,下面由我来做总结陈词。先让我指出对方辩友的几个错误。第一 : 概念不清。辩论赛?新形式?发展。新事物?第二 : 逻辑不清,观点混乱。我就疑惑了,怎么就?第三 : 自相矛盾。我方认为:辩论赛新形式利大于弊。首先, 我们讨论新形式的利弊必须要知道什么是新形势呢?新形势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思考呢,其意义何在,其影响如何,我方接下来将从这几个方面尝试

31、思考。第一,辩论赛的新形式的出现社会实践中,表现为不同于原有的辩论形式为:电视辩论,网络辩论,时政辩论,面试辩论等等多种多样的辩论形式,它们的出现事实上是原有的其他领域于辩论结合的结果,它们相互作用,在辩论给它们增色的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辩论的形式。第二,这些形形色色的辩论赛形式的利弊是对谁而言呢?我方认为将会对两个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一个是社会。8欢迎下载精品文档层面,一个则是个人层面。对于社会,新辩论赛形式的多样化顺应了整个社会进步的大环境,多方位多渠道的融入社会,把自身推向社会,从而带来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于个人,新形式的产生不再局限于旧形式的束缚,对辩手有了新的要求。新形式的辩论赛看重的是辩手的思辨能力,看问题的全局眼光。第三,新生事物的出现是为了适应新的环境,那些旧的一套规则形式满足不了新时期的要求,原有的形式在我方看来有如下几点值得讨论:1. 老一套辩论形式本身存在重大弊端,既形式重于内容。2. 辩题的产生方式单一,比赛的形式刻意呆板。3. 缺乏讨论交流的大环境,比赛意味着争锋相对。形式重于内容,于是我们看到,辩论场上东风吹完西风吹,此起彼伏的气势排山倒海,追求场面好看甚于思想深刻。比赛赛制局限,于是我们看到,一些辩论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