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2016年中考理综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湖北省咸宁市2016年中考理综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湖北省咸宁市2016年中考理综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湖北省咸宁市2016年中考理综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湖北省咸宁市2016年中考理综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北省咸宁市2016年中考理综试卷湖北省咸宁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氧气用于气焊B酒精用作燃料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B、酒精用作燃料是利

2、用酒精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错故选C【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缺乏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C生活中通过煮沸可将降低水的硬度D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考点】水资源状况;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

3、、根据水资源的分布及节能减排解答;B、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解答;C、根据生活中通过煮沸可将降低水的硬度解答;D、根据自然界中的水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解答【解答】解: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所以要节约用水正确;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错误;C、生活中通过煮沸可将降低水的硬度,正确;D、自然界中的水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所以都是混合物,正确答案: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有关水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通过题目对水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掌握基础知识点即可轻松解题3.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B可以利用CO

4、的还原性炼铁CCO2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B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二氧化碳可作气体肥料分析;D根据结构决定性质来分析【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因此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故正确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工业上可以利用CO的还原性来炼铁,故正确;C二氧化碳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故正确;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所以物理性

5、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故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单质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4. 下列比较中,符合实际的是()A黄铜片比纯铜片的硬度大B地壳中硅的含量比氧多C铁门窗比铝合金门窗更耐腐蚀D食盐水比食醋的pH小【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分析】A、因为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要大;B、利用识记知识,结合地壳中元素的含有情况的比例进行判断解决即可;C、据铝在空气中易形成氧化铝薄膜,起保护作用分析;D、根据当溶

6、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pH=7显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分析解答【解答】解:A、因为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所以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要大,故选项叙述符合实际;B、根据记忆可知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故选项叙述不符合实际;C、铝在空气中易形成氧化铝薄膜,起保护作用,比钢铁更耐腐蚀,故选项叙述不符合实际;D、食醋的PH7,显酸性食盐水pH=7,显中性,故选项叙述不符合实际故选A【点评】此题涉及到的是一些基础知识的考查,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5. 金属R放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产生,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下列关于R的金属活动性判断不正确的是(

7、)ARCuBRFeCZnRDRAg【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金属活动性强弱的顺序【解答】解:金属R放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产生,说明R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HR;R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说明R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弱,即HRCu由此而可知,RFe不正确,故B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8、是()A图1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B图2探究分子运动现象C图3验证甲烷燃烧生成CO2和H2OD图4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能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进行分析判断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

9、置【解答】解:A、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温度达到了其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水中的白磷虽达到着火点,但不与氧气接触,同样不能燃烧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B、图2实验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但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实验无明显变化,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能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不能检验是否有水蒸气生成,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

10、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7. 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她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这一发现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以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属于有机物,由42个原子组成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0C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

11、小D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青蒿素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B青蒿素C15H22O5的相对分子质量=(12×15)+(1×22)+(16×5)=282,故错误;C青蒿素中C、H、0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

12、2):(16×5)=90:11:40,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错误;D青蒿素中C、H、0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 化学反应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种:3NO2+H2O2HNO3+X 2SO2+O2+2H2O2H2SO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NOB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反应、

13、中涉及的氧化物共有5种D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酸雨的“罪魁”【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B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改变来分析;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D根据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来分析【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3NO2+H2O2HNO3+X 中,反应前:N、O、H的原子个数分别是:3、7、2;反应后:N、O、H的原子个数分别是:2、6、2;则X中有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反应的X为NO;故正确;B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都有变化,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4、故正确;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并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中涉及的有NO2、H2O、NO、SO2四种氧化物,故错误;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与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所以化石燃料的燃烧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故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只有减少或杜绝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才能有效地防止酸雨9. 列表和作图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所绘图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 氢氧化钠 碳酸钠 20 40 20 40 水 109g 129g21.8g 49g 酒精 17.3g40g 不溶不溶A图象与表格均能反映温度对

15、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其中表格的优点是变化规律更直观B由表格数据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C40时,将50g 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酒精中都能得到饱和溶液D40时,将CO2通入饱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通过分

16、析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可知,图象与表格均能反映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其中图象的优点是变化规律更直观,故A错误;B、由表格数据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和溶剂影响,故B错误;C、40时,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29g,氢氧化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50g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酒精中,在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故C错误;D、40时,碳酸钠在酒精中难溶,所以将CO2通入饱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0. 分离、除杂、

17、提纯和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面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内容 实验设计 A 除去CO2中少量水蒸气、HCl气体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NaOH溶液 B 除去NaCl中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蒸发 C 除去KCl溶液中少量的K2CO3 加入适量Ca(NO3)2溶液、过滤 D 鉴别氯化铵、尿素和氯化钾三种化肥取样、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AABBCC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铵态氮肥的检验【专题】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

18、入新的杂质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且应最后除水蒸气,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B、氯化钠易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C、K2CO3能与适量Ca(NO3)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尿素

19、和氯化钾均不能,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30分)11.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氮分子2N2(2)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该微粒的符号是O2(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O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

20、,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2)由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氧离子,其离子符号为:O2;(3)根据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因此表示为:O2;故答案为:(1)2N2;(2)O2;(3)O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

21、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2.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成语“釜底抽薪”运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2)饮食均衡,身体不能健康食用蔬菜、水果能获取的基本营养素主要是维生素(3)氢气是最清洁的能源,其原因是2H2+O2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生产中需要用15k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2.4kg【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化学与能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22、化学与生活【分析】(1)根据釜底抽薪是将可燃物取走,使燃烧停止进行解答(2)根据食物所含有的营养素进行分析(3)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4)利用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乘积的知识解决此题【解答】解:(1)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故答案为:清除可燃物;(2)食用蔬菜、水果能获取的基本营养素主要是维生素,故答案为:维生素;(3)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故答案为:2H2

23、+O22H2O;(4)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乘积,则有15kg×16%=2.4kg,故答案为:2.4【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灭火的原理、各种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及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3.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用F来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误差(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序号),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

24、反应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的气泡均匀连续的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以及二氧化碳气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油,可推出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防止CO2与水接触;(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以及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解:(1)仪器a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2)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25、,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F中的植物油就起到避免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可能影响实验的准确性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误差;(3)如果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选择装置A来制取;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气泡均匀连续的冒出时,再收集氧气;故答案为:A;分解反应;均匀连续的冒出时【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

26、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 14.某金属冶炼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硫酸和铁粉分离回收铜,并获得硫酸亚铁晶体其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查阅资料得知: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2H2SO4+O22CuSO4+2H2O(1)步骤中分离得到固体A和蓝色溶液B的操作名称是过滤(2)蓝色溶液B中的溶质是CuSO4、H2SO4(填化学式)(3)写出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4)硫酸亚铁可用作治疗贫血症(选填“贫血症”或“佝偻病”)的药物

27、(5)铜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以判断出铜锈需要空气中的H2O、CO2(填化学式)若要探究“铜生锈是否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如图2所示实验中,只需完成BD(填字母)两个实验即可达到实验目的【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设计方案图1可知,废料中的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蓝色溶液中的溶质中含有硫酸铜,根据蓝色溶液中加入铁有气体产生,

28、说明蓝色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硫酸,所以溶质中还含有硫酸;加入铁粉是利用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将铜置换出来,得到硫酸亚铁,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也是获得硫酸亚铁,所以加入略过量的铁粉,过量的目的是使CuSO4、H2SO4完全反应;固体C中可能含有铁所以先用硫酸清洗把铁除掉,再用水冲洗,最后进行干燥就能得到铜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铜生锈条件,根据对比实验法探究铜生锈的条件分析应进行的实验【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废料中的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蓝色溶液中的溶质中含有硫酸铜,根据蓝色溶液中加入铁有气体产生,说明蓝色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硫酸,所以溶质中还

29、含有硫酸;加入铁粉是利用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将铜置换出来,得到硫酸亚铁,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也是获得硫酸亚铁,所以加入略过量的铁粉,过量的目的是使CuSO4、H2SO4完全反应;固体C中可能含有铁所以先用硫酸清洗把铁除掉,再用水冲洗,最后进行干燥就能得到铜了所以:(1)步骤中分离得到固体A和蓝色溶液B的操作名称是过滤(2)由上述分析可知,蓝色溶液B中的溶质是 CuSO4、H2SO4(3)由上述分析可知,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4)硫酸亚铁可用作治疗贫血症的药物5)铜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根据铜

30、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以判断出铜锈需要空气中的H2O、CO2若要探究“铜生锈是否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如图2所示实验中,只需完成BD两个实验即可达到实验目的故答为:(1)过滤(2)CuSO4、H2SO4(3)Fe+H2SO4FeSO4+H2(4)贫血症(5)铜H2O、CO2,B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置换铜必须用铁,因为还要得到硫酸亚铁,为了反应充足加入的试剂要过量,再利用铁能与硫酸反应,铜不能与硫酸反应将铜和铁分开15. 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aCO3、BaCl2、Na2SO4、NaOH和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前小

31、组同学对五种物质从酸、碱、盐的角度进行了初步分类,其中CaCO3、BaCl2、Na2SO4、NaCl属于盐【查阅资料】BaSO4固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实验探究】甲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取少量该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 有白色沉淀 原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 b将步骤a试管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原粉末一定含有NaOH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步骤a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其理由是BaCl2+Na2SO4BaSO4+2NaCl(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他补充了如下实验,取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沉淀完全溶解从而得出结论:步

32、骤a中得到的白色沉淀全部是CaCO3丙同学取甲同学步骤b中已变红的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稀硫酸,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褪色溶液褪色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NaOH+H2SO4=Na2SO4+2H2O【总结归纳】通过以上探究,原白色粉末中无法确定的成分是NaCl(填化学式)【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盐是指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解答;【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钙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氯化钡和硫酸钠可以反应生成不溶于水且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NaOH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稀硫酸和氢

33、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分析解答【解答】解:从酸、碱、盐的角度进行了初步分类,其中CaCO3、BaCl2、Na2SO4、NaCl属于盐;【实验探究】a取少量该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有白色沉淀,碳酸钙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原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b将步骤a试管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NaOH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原粉末一定含有NaOH;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步骤a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其理由是:氯化钡与硫酸钠会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他补充了如下实验,取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34、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沉淀完全溶解,从而得出结论:步骤a中得到的白色沉淀全部是CaCO3丙同学取甲同学步骤b中已变红的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稀硫酸,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褪色溶液褪色的原因是因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NaOH+H2SO4=Na2SO4+2H2O;有白色沉淀生成是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原混合物中一定有CaCO3、BaCl2、Na2SO4、NaOH;【总结归纳】通过以上探究,原白色粉末中无法确定的成分是NaCl答案:盐;【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取少量该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 有白色沉淀 原粉末中一定含有CaC

35、O3 b将步骤a试管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原粉末一定含有NaOHBaCl2+Na2SO4BaSO4+2NaCl;沉淀完全溶解;2NaOH+H2SO4=Na2SO4+2H2O;【总结归纳】NaCl【点评】本题为推断题对于推断题的解法,要根据题给条件和物质的化学特性找准突破口,然后顺藤摸瓜尽可能的把没有组合写出,然后进行解答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16. 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O2,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1)制取O2的质量是19.2g(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6、计算结果精确到0.1%)【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生成氧气的质量;(2)根据氧气的质量求出氯酸钾的质量,即可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60g40.8g=19.2g;(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为x2KClO32KCl+3O2 245 96 x 19.2g 解得:x=49g(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是: =81.7%故答为哦:(1)19.2;(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是81.7%【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

37、性湖北省咸宁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題(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某校组织学生参加体育中以下记录的部分体检数据中,不合理的是()A体温37 B身高 1.60mC质量4000g D肺活量 3500ml【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此选项合理;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比成年人小一些,在160cm左右此选项合理;C、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

38、一些,在50kg=50000g左右此选项不合理;D、中学生的肺活量一般在30005000ml左右此选项合理故选C2下列实际应用中,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A用钨作为白炽灯泡灯丝的材料B用液体氢作为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C用塑料作为插座外壳的材料D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最中倒塌的“墙壁”【考点】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钨做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比较高,在高温下钨不容易熔化从燃料的热值的角度分析解答塑料、橡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广泛应用于电路的绝缘部分相同体积时,物质的密度越小,质量越小【解答】解:A、钨丝做灯丝是利用钨丝的熔点比较高的性质,不符合题意;B、用液体氢作为燃料给火箭提

39、供动力,是利用单位质量该燃料放出的热量多,与密度无关,不符合题意;C、用塑料作为插座外壳的材料,利用了塑料绝缘性强的特点,可以保证用电安全,不符合题意;D、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最中倒塌的“墙壁”是因为塑料泡沫的密度比较小,相同体积时,质量小,对人的伤害小符合题意故选D3光的世界丰富多彩,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C奇妙的光导纤维 D雨后彩虹【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2)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

40、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解答】解: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白云在水中飘动”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故本B不符合题意;C、激光在光纤内壁不断反射向前传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由于不同色光折射程度不同,所以把白光折射分成各种色光彩虹就属于色散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4第31届里约奧运会将于2016年8月5日至21日首次在南美洲举行里约奥运会的吉祥物代表了巴西人的快乐和处事的方式图中吉祥物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A B C D【考

41、点】压强大小比较【分析】由“吉祥物在地面表演”可知,他此时的重力等于其对地面的压力,由图示可知B图中受力面积最小,根据压强公式P=,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由压强公式P=可知,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由图示可知B图中受力面积最小,所以压强最大故选B5如图所示,小球由静止开始沿着粗糙的路面从a点向d点自由运动,其中b和d两点在同一水平高度,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球从a到c加速下滑,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小球从c到d减速上坡,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C小球在b和d时重力势能和动能都相等D小球从a到d的过程中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考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分析】(1)影响重力势能

42、的因素有: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影响动能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动能越大(2)没有摩擦、不计能量损失时,机械能是守恒的;若存在摩擦,一部分机械能会变成内能,机械能减小【解答】解:A、小球从a到c加速下滑,小球质量不变,速度增大,故动能增大;同时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所以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A正确;B、小球从c到d减速上坡,小球质量不变,速度减小,故动能减小;同时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所以小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B正确;C、由于接触面粗糙,小球从b运动到d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机械能会转化为内能,故小球在b点的机械能大于在d点的机械能;已知b和d两

43、点在同一水平高度,即两位置小球的重力势能相同,根据“机械能=动能+势能”可知,小球在b点的动能大于在d点的动能,故C错误;D、由于接触面粗糙,所以小球从a到d的过程中部分机械能会转化为内能,小球的机械能减小,故D正确;故选C6下列事例中说法正确的是()A“窃窃私语”指说话时声音的响度较小B减速进站的火车其惯性逐渐滅小C磕到碗边上的鸡蛋破了,是因为碗给鸡蛋的力大于鸡蛋给碗的力D注射器能把药水吸上来,说明注射器对药水有吸引力【考点】响度;力作用的相互性;惯性;大气压强的存在【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2)质量是

44、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质量不变,惯性不变;(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4)注射器在吸药水时能够把药水吸入注射器内,是利用了大气压【解答】解:A、窃窃私语意思是背地里小声说话,说明响度较小,故A正确;B、减速进站的火车质量不变,其惯性不变,故B错误;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磕到碗边上的鸡蛋,虽然鸡蛋破了,但是碗给鸡蛋的力等于鸡蛋给碗的力,故C错误;D、注射器能把药水吸上来,说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药水进入注射器内,故D错误故选A7长期以来,呼风唤雨一直是神话中“龙王爷的权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开始成功的干预天气,如图所示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

45、的CO2)人工增雨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A飞机在播撒“干冰”过程中相对地面是静止的B“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熔化吸收大量热量C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D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机翼上方的压强大于机翼下方的压强【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2)(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4)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

46、速小的地方、压强大【解答】解:A、飞机在播撒“干冰”的过程中,飞机与地面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因此飞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B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变为气态,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要吸热;干冰升华时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小水滴,形成雨“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升华,吸收大量热量故B错误,C正确;D、由于机翼都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机翼上表面的路程大,所以空气通过机翼上表面的流速大、压强小,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压强大,所以机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使飞机获得向上

47、的升力故D错误故选C8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幵电,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如图所示的各种做法中正确的是()A湿手扳开关,湿面擦与电源相连的台灯B抢救触电者的做法C随意在高压设备下行走D随意使用绝缘层被破损的导线【考点】安全用电原则【分析】利用安全用的知识分析判断,注意:(1)生活用水是导体;(2)发生触电事故时,首先要切断电源或使触电者脱离电源;(3)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是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接触低压带电体;(4)绝缘层破损的导线容易造成触电事故,应及时更换【解答】解:A、因为水是导体,并且具有流动性,一旦与火线相连,人就会发生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B、有人触电时,可以用绝缘性

48、能好的竹竿、木棍等将电线挑开,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符合安全用电要求;C、高压设备带高压电,从安全用电原则可知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因此随意在高压设备下行走非常危险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D、家庭电路中,使用绝缘层破损的导线容易造成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故选B9如图是小明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时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情景(图中箭头表示导体的运动方向)下列分析、比较以及结论正确的是()A比较甲、乙两图说明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无关B比较乙、丙两图,说明感应电流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有关C比较甲、丙两图,说明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均无关D由图丁可得出结论:感应电流方向与导体是否运

49、动无关【考点】电磁感应【分析】此题的实验中,涉及到感应电流方向、磁场方向、导体运动方向三个变量,若要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要用到控制变量法,那么就应该从四个图中的“变”与“不变”入手分析【解答】解:A、图甲和图乙中,磁场方向不相同,导体运动方向相同,电流方向不变,即可以得到磁场方向和感应电流方向有关,故A错误;B、图乙和图丙中,磁场方向相同,不同的是导体运动方向,可以说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有关,故B正确;C、图甲和图丙中,磁场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都不相同,无法研究两者与感应电流的关系,故C错误;D、图丙中,只向上运动,做法过于片面,无法得到感应电流和导体是否运动之间的联系,故D错误;故

50、选B10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幵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两电流表示数的差值变小B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不变C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不变D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乘积变大【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和R2并联,电压表测量并联支路(电源电压)电压,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R2支路的电流;根据电源的电压判断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通过R2电流的变化;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该支路电流的变化,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干路

51、电流的变化以及电流表差值之间的关系,利用欧姆定律得出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变化和V表示数与A2表示数的比值变化【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和R2并联,电压表测量并联支路(电源电压)电压,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R2支路的电流;因为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滑片移动时,通过R2的电路不变,即电流表A2的示数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由I=可知,通过滑动变阻器R1支路的电流变大,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电流变大,即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A1

52、表示数与A2表示数的差值等于滑动变阻器R1支路的电流,变大,所以两电流表示数的差值变大,故A错误;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所以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变小,故B错误;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2的示数不变,所以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不变,故C正确;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乘积不变,故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11清晨的公园里鸟语花香我们听到“鸟语”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闻到的“花香”是一种扩散现象;如图所示,我们常常会看到花草树叶上有一些水珠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甲图中看到水珠后面远处景物是倒立的,乙图中透过树叶上的水珠观

53、察到树叶清晰的叶脉则水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手机摄像头的成像原理与甲(选填“甲乙”)图相同【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扩散现象【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2)构成物体的分子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这属于扩散现象;(3)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4)露珠是一个凸透镜,看远处的物体是倒立的,看近处的物体是放大的,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我们听到的鸟语是通过空气传播的;(2)我们能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吸入鼻子,属于扩散现象;(3

54、)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4)露珠中间厚,边缘薄,形成一个水凸透镜,乙图叶脉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和放大镜的原理是相同的甲图中看到水珠后面远处景物是倒立缩小的像,是因为物体距离凸透镜稍远,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和手机摄像头的原理相同故答案为:空气;扩散;液化;凸透;甲12钓鱼是许多人喜爱的一种休闲活动,如图所示当有鱼上钩时鱼竿会被拉弯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起鱼时,若其它条件不变鱼竿长度越长,手提鱼竿的力越大如钓鱼者将一条重为4N的鱼从水面提高2m,再沿水平方向移3m,在这一过程中,钓鱼者克服鱼的重力做功为8J【考点】力的作用效果;杠杆的应用;功的计算【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结合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然后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3)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利用W=Gh可求得他克服鱼的重力做功【解答】解:(1)当有鱼上钩时,鱼对鱼竿的拉力会使鱼竿变弯,说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2)鱼竿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若其他条件不变,鱼竿长度越长,阻力臂增大,而动力臂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增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