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填空_第1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填空_第2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填空_第3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填空_第4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填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发育1出生前的发育分为三个阶段:【增殖期、胚胎期、胎儿期】,增殖期包括【受精、植入、三胚层胚盘】,胚胎期是受孕后第【3-8周】。颌面部发育发生在【胚胎期】,腭部发育发生在【胎儿期】。2【上皮-间充质转化】是胚胎发生的关键步骤。3神经嵴细胞可分化为【神经系统组织、皮肤组织、结缔组织、内分泌组织】。神经系统组织包括【Schwann细胞、卫星细胞、自主神经节、脑膜】,皮肤组织包括【黑色素】细胞、真皮、平滑肌,结缔组织包括【骨、血管、牙髓/本质/骨质/周膜、眼角膜/巩膜/睫状肌、甲状腺/旁腺、泪/唾液腺】。4神经嵴细胞迁移开始的标志:细胞间【N-cadherin结合部位】转化为【H-

2、cadherin结合部位】5原发性神经嵴分化迁移异常导致的疾病有【维甲酸综合征、DiGeorge综合征、半侧面部过小畸形】,头部神经始基异常导致【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6下颌弓是第【1】鳃弓,舌弓是第【2】鳃弓。7外耳道、耳丘、耳廓由【第1鳃沟】形成,中耳鼓室、咽鼓管由【第1咽囊】形成,【鼓膜】由第1鳃沟的外胚层、邻近的中胚层、第1咽囊的内胚层形成。8上下颌骨起源于【第1咽囊】;上下颌突起源于【第1鳃弓】。上颌切牙、上唇中部起源于【额鼻突】的【中鼻】突,上唇、上颌尖/磨牙起源于【第1鳃弓/下颌弓】的【上颌】突。9鳃瘘的可开口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任何部位】,是由于【颈窦未消失】

3、所致。先天性耳前窦道是由于【第1鳃沟、第1/2鳃弓】发育异常所致。10【Hox】基因决定某部位产生某种细胞类型及其形态,【SHH】基因是维持相应部位间叶组织增生必须的。【上皮-间充质相互作用】对于鳃弓和面部发育是必须的。11【Hox】基因突变导致腭裂,【TGF3】介导中缝上皮基底膜消失。12【BMP】使早期前体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TGF】诱导形成骨基质,【PDGFs】参与炎症时的成骨调节,【FGF】调节早期软骨内成骨。13与面部发育异常综合征有关的唇裂称为【综合征性唇裂】,90%唇裂为【非综合征性唇裂】。14侧腭突最初向【中线】方向生长,与鼻中隔接触后向【下/垂直】方向生长,位于【舌的两侧】

4、。侧腭突最初接触位置在【紧靠前腭突后方/前腭突】。两侧侧腭突运动包括最初的【融合】、后来的【联合】。15前腭突与侧腭突联合的中心留下【切牙管/鼻腭管】,为【鼻腭神经】的通道。切牙管口腔侧开口为【切牙孔】,其表面有较厚的黏膜覆盖,即【切牙乳头】。16【侧舌隆突】形成舌的前2/3即舌体,舌体黏膜来自第【1】鳃弓,由第【】对脑神经;【鳃下隆起】形成舌根,舌根黏膜来自第【3】鳃弓,由第【】对脑神经支配。17颌面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唇裂、面裂】;腭部常见发育畸形有【颌裂、腭裂】;舌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分叉舌/舌裂、正中菱形舌、异位甲状腺、甲状舌管囊肿】。18唇裂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

5、多见于【上唇】,【单】侧多见,常伴【颌裂、腭裂】;两侧球状突中央部分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形成【上唇正中裂】;两侧下颌突在中线处未联合则形成【下唇裂】。19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将发生【横面裂】,裂隙可自【口角】至【耳屏前】,较轻微者可为【大口畸形】;如联合过多则形成【小口畸形】。【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将形成斜面裂,裂隙自【上唇】沿着【鼻翼基部】至【眼睑下缘】。【中鼻突】与侧鼻突之间发育不全,在鼻部形成纵行的侧鼻裂。20颌裂以【上】颌裂较常见,为【前腭】突与【上颌】突未能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常伴有【唇裂、腭裂】;下颌裂为两侧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的结果。21腭裂为一侧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

6、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果,单、双侧均可发生。在腭突的融合缝隙中,有时有上皮残留,可发生【发育性囊肿】,如鼻腭囊肿、正中囊肿。22分叉舌是【侧舌隆突】未联合或联合不全所致。23正中菱形舌与【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关。24唾液腺的发育过程:上皮蕾(基底细胞向间充质增生)上皮索腺小叶、被膜导管系统。导管系统形成于胚胎第【6】个月。25腮腺发育起于胚胎第【6】周,起源于【外】胚层上皮,近表面有【淋巴结】。26颌下腺发育起于第【6】周末,起源于【内】胚层上皮,导管周围有【弥散淋巴组织】。27舌下腺发育起于第【7-8】周,起源于【内】胚层上皮。28小唾液腺发育起于第【12】周。29口腔黏膜大部分来自【外

7、】胚层上皮,但【舌根、口底】黏膜来自【内】胚层。30胚胎第【3】周,原始口腔被覆【单层】外胚层细胞;胚胎第【5-6】周,单层变成双层;胚胎第【8】周,口腔前庭形成;胚胎第【10-12】周,可以区分被覆/咀嚼黏膜。31棘细胞形成于胚胎第【13-20】周,角化于出生后【6】个月;黑色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形成于胚胎第【12】周,黑色素细胞中含量丰富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该细胞在口腔中常见于【牙龈、硬腭、颊、舌】;梅克尔细胞形成于胚胎第【16】周。该细胞中含量丰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复合体】。32轮廓乳头、叶状乳头形成于胚胎第【7】周;丝状乳头形成于胚胎第【10】周。33网状纤维形成于胚胎

8、第【6-8】周,胶原纤维和毛细血管形成于胚胎第【8-12】周,弹性纤维形成于胚胎第【17-20】周。34继发性软骨包括【髁突、冠状、中缝】软骨,细胞【大】,间质【少】。35下颌骨未发育/发育过小,称为【无颌/小颌畸形】。36神经板形成于胚胎第【3】周,神经管形成/神经嵴细胞迁移于胚胎第【4】周。鳃弓形成于胚胎第【4】周。额鼻突形成于胚胎第【3】周。拉特克囊形成于胚胎第【3】周末。面部发育畸形形成于胚胎第【6-7】周。奇结节形成于胚胎第【4】周。甲状舌管形成于胚胎第【4】周,甲状腺形成于胚胎第【7】周,【舌盲孔】为胚胎时期甲状舌管始端的遗迹。Meckel软骨形成于胚胎第【6】周,膜内骨化于胚胎第

9、【7】周。下颌骨发育完成于胚胎第【10】周。婴儿开口依靠【原发性TMJ/锤砧关节】,继发性TMJ发育于胚胎【第3个月】。第二章 牙的发育37牙及其支持组织从【上下颌】突、【额鼻】突的外胚层上皮和外胚间充质发育而来。38乳牙牙蕾从胚胎第【10】周开始发生,到【3岁】牙根完全形成,乳中切牙发育需要【2年】。39前/前磨/第一磨牙牙蕾从胚胎第【4】个月开始发生,第二恒磨牙牙胚在出生【1年】后形成,第三恒磨牙牙胚【4-5岁】形成。前/前磨牙形态需要【2-4周】才能完成,恒中切牙发育需要【10年】。40在胚胎的第【7】周,原发性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并分裂为两个: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

10、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板。41牙板是【凹凸不平的薄层】结构,其凹陷和凸起部分由【疏松结缔组织】填充,这种结构称为【釉龛】。42恒前/前磨牙胚位于乳牙胚【舌(腭)侧】,恒磨牙牙胚位于【牙板远中端】。43牙的发育中最为重要的通路有【SHH、Wnt、FGF、TGF-、BMPs家族】。44胚胎第【5】周,原始口腔上皮由【内外两】层细胞组成,上皮下是由【神经嵴细胞】迁移而来的【外胚间充质】。45牙板上皮向深部结缔组织延伸,最末端形成【成釉器】。牙胚由【局部增生的上皮、间充质】组成,包括【成釉器、牙乳头、牙囊】三部分,其中成釉器形成牙釉质,牙乳头形成【牙本质、牙髓】,牙囊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固

11、有牙槽骨】。牙囊细胞可分化为【成骨、成牙骨质、成纤维】细胞。46成釉器根据形态特点分为【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期】。蕾状期在胚胎第【8】周,帽状期在第【9-10】周,钟状期在第【11-12】周。47从【帽】状期开始能够区分成釉器、牙乳头、牙囊;从【帽状期后期】开始原本相似的细胞转变为形态各异的细胞;在【钟】状期不同部位的细胞已具备特定表型,可形成相应牙组织。48帽状期成釉器分化为【3】层细胞,即【外釉上皮层、星网状层、内釉上皮层】;钟状期成釉器分化为【4】层细胞,即外釉上皮层、星网状层、【中间层】、内釉上皮层。49【钟】状期成釉器的【内釉上皮、星网状层】之间有【23】层【扁平】细胞,称为中间层。

12、在钟状期早期,【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其它细胞器数量不多。到晚期,细胞间隙增大充满【微绒毛】,上述细胞器增多,【酸性黏多糖、糖原】沉积。中间层细胞具有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釉质】的形成有关。50最先发生的成釉器为【乳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51帽状期成釉器通过【侧板】与牙板连接,通过【釉结、釉索】与侧板连接。釉索是在【釉结】处,从【内釉上皮】延伸到【外釉上皮】的条索结构。釉结是【帽】状期牙胚内,在【内釉上皮中央】簇状的未分化上皮细胞,功能是【调节细胞分化和牙形态发生的信号中心】。52钟状期成釉器【外釉上皮】通过【牙板】与口腔上皮相连。53钟状期成釉器外釉上皮

13、为【单层立方】状细胞,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内釉上皮开始是【矮柱/立方】状细胞,后来分化为【成釉细胞】,呈【高柱】状。内釉上皮借【半桥粒】固定于基底板,以【桥粒】与【中间】层相连,细胞间有【细胞连接复合体】,含有肌动蛋白的细丝在近远中伸入胞浆形成【终棒】。分泌开始后,细胞核【远离】基底膜,线粒体移向【中间层】侧,高尔基体移向【基底膜】侧。54成釉细胞是在【牙本质形成】后,由【内釉上皮】细胞分化而来;成牙本质细胞由【内釉上皮】细胞诱导【牙乳头外层】细胞分化而来;成牙骨质细胞由【牙本质、HERS】细胞诱导【牙囊】细胞分化而来。55钟状期晚期外釉上皮形成许多褶,内含【毛细血管】,为成釉器的旺盛代谢

14、提供营养。56牙本质形成于颈环近【内釉上皮】细胞侧的【无细胞】区,内有少量【胶原纤维】。无细胞区最终被【成牙本质细胞】占据,细胞核【远离】内釉上皮。57星网状层细胞合成分泌【糖胺聚糖】,后者具有【亲水性】,可吸收水分使细胞分离。星网状层具有【营养内釉上皮,缓冲、保护成釉器】的功能。星网状层细胞间通过【桥粒】连接,并通过【桥粒】与外釉上皮、中间层连接。釉质形成后,星网状层【萎缩】,便于牙囊的毛细血管输送营养。58最初,牙形态由【牙胚上皮】决定;牙发育后期(14天后),牙形态由【外胚间充质】决定。【牙乳头】是决定牙形态的重要因素。59牙根的长度、弯曲度、厚度、数量由【上皮隔、邻近的外胚间叶细胞】决

15、定。60【成牙本质】细胞先形成一层牙【本】质并向【牙髓】后退,紧接着【成釉】细胞分泌一层【釉】质并向【外周】后退,如此交叉进行。61牙本质形成于【钟状期晚】期,首先在【切缘、牙尖的牙乳头】中形成,然后沿着【牙尖斜面】向【牙颈部】扩展。牙本质矿化首先在【基质小泡】中开始。62牙釉质形成于【牙冠形成早】期,首先在【牙尖】处形成,最后在【牙颈部】形成。牙冠的长度和高度由【成釉细胞分化】决定,釉质沉积到【2.5mm】时停止分化,【牙尖、颈部】是最后分化的部位。细胞分化后,牙冠大小取决于【釉质沉积】。63结合上皮形成从【牙尖进入口腔后】开始。这时口腔上皮从根方移动到【缩余釉上皮】上,通过【成釉细胞及其半

16、桥粒、邻近釉质的基底板】附着在【釉质】表面。64牙槽骨的成熟从【牙建立功能性咬合】后开始。65成釉细胞活动分为三个时期:【分泌前期、分泌期、成熟期】。早期形成的釉质基质几乎全由【蛋白质】组成,可分为【釉原蛋白、非釉原蛋白】。80-90%为【釉原蛋白】,其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基因异常导致【性连锁性釉质发育不全】。釉原蛋白的功能是【调控晶体成核、生长方向、速度】。66非釉原蛋白是【酸】性糖蛋白,包括【釉蛋白、成釉蛋白、釉丛蛋白】,对【羟磷灰石】有很强的亲和性,功能是【促进晶体成核、影响晶体形态】。67【釉原】蛋白是发育期间最多的基质蛋白,在成熟的釉质中【基本消失】。68釉基质蛋白酶有【MMP2

17、0、KLK4】,它们参与【釉质蛋白细胞外加工、降解】。69釉原蛋白富含【脯、亮、组、谷】氨酸,重要特点通过【自我凝集】作用形成【纳米球】结构,见于【分泌】期釉基质。70无釉柱釉质位于【近釉牙本质界最先形成的釉质、多数乳牙和恒牙的表层】,约【20-100um】厚,电镜下见晶体相互【平行】排列。近釉牙本质界处的无釉柱釉质是成釉细胞【最初分泌釉质时,Tomes突尚未形成】所致;而外层则是成釉细胞【分泌活动停止、Tomes突退缩】所致。Tomes突之间有【终棒、连接复合体】。Tomes突有两个分泌蛋白的部位:【邻近突起的近中、突起的表面】,两处形成的釉质成分【相同】,排列【不同】。71釉质的矿化方式是

18、,一方面【矿物质】沉积到基质中,同时【水、蛋白质】从釉质中被吸收,最后达到【96】%的矿化程度。首先基质形成后立即达到【30】%矿化;然后由【釉质表面】向【最内层】进行矿化,再反向进行。新形成的釉质中,磷灰石晶体短,细小如【针】形,数量稀少;在成熟的釉质中,晶体体积增大,呈【板条】状,数量增多。72【外层】是釉质中矿化程度最高的部位,从表层到深层矿化程度逐渐【降低】。73成釉细胞细胞膜形成皱褶,可使【无机离子渗出】;呈光滑面时,可【吸收蛋白、水分】。有皱褶面的成釉细胞近中为【可渗透连接】区,有平滑面的成釉细胞近中为【紧密连接】区。74成牙本质细胞合成分泌【胶原、蛋白多糖/糖蛋白】,早期主要分泌

19、【】型胶原,von korff纤维主要是【】型胶原。75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的非胶原蛋白可分为【牙本质特异性蛋白、矿化组织特异性蛋白】,牙本质特异性蛋白包括【DPP、DSP、DSPP】,矿化组织特异性蛋白包括【DMP1、BSP、OPN、OCN】;非胶原蛋白的功能是【诱导细胞分化、促进牙本质矿化】。76牙本质矿化分为【球形矿化、线形矿化】,主要为【球形矿化】。矿化方式取决于【牙本质形成速度】,钙球大小取决于【牙本质沉积速度】,钙球越大反映牙本质【形成越快】。钙球多见于【罩牙本质下方】的髓周牙本质,线形矿化区多见于【静止期】的髓周牙本质。77矿物质沉积【晚】于牙本质有机基质沉积,因此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

20、牙本质间总有一层【前期牙本质】,主要由【胶原】构成,在HE染色中【淡染】,厚度恒定为【10-50um】(一般为【10-12um】)。前期牙本质在【牙本质形成活跃】期最厚,随增龄变【薄】。(在发育完成的牙较正在发育的牙形成【慢】,厚度较【薄】。)非胶原蛋白中,在前期牙本质中含量较高的是【硫酸软骨素4、6】,不含的是【DPP】。78牙本质按照形成时期的不同分为【原发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髓周牙本质属于【原发性牙本质】。79罩牙本质由成牙本质细胞产生【基质小泡】,分泌到【大】的胶原纤维之间,在细胞外小泡中磷灰石以【单个晶体】形式存在,以后【晶体长大,小泡破裂,晶体分散、长大、融合】,最后形成矿化

21、的牙本质。80髓周牙本质的成牙本质细胞【不】产生基质小泡,基质的胶原纤维比较【少】,互相交织并与小管【垂直】,基质以【各种晶核化】过程进行矿化。81继发性牙本质的形成过程与【原发性】牙本质相同,沉积速度【慢】,沉积速度与【食物、咬合力】有关。继发性牙本质小管方向【稍呈水平】。在【髓室内侧】,继发性牙本质不均匀分布,【受刺激大】的区域继发性牙本质形成多。在前磨/磨牙,【髓腔底、顶】的继发性牙本质较厚。82牙冠发育和牙萌出期间,牙本质每天沉积【4um】;牙萌出后,每天沉积【0.5um】。基质沉积速度变慢形成【生长线】。83【HERS内层细胞】启动了根部牙本质的形成,根部牙本质胶原纤维始于【牙骨质、

22、牙本质混合部】。乳牙根部牙本质完全形成于【萌出后18个月】,恒牙根部牙本质完全形成于【萌出后2-3年】。84牙髓具有【自我修复和再生】功能,发挥这些功能的是具有【自我增殖、多向分化】能力的【牙髓干】细胞。85牙根开始发生时,内釉和外釉上皮细胞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生长,而【星网状层、中间层】细胞并不出现在上述增生的上皮中。这些增生的上皮成【双】层,称为【上皮根鞘】。86多根形成时,首先在【上皮隔】上长出两到三个【舌性突起】,突起增生伸长并与对侧相连,分隔出两到三个孔。87上皮根鞘【连续性被破坏】、上皮隔【舌侧突起融合不全】会导致不能诱导分化出【成牙本质】细胞,【牙髓、牙周膜】

23、直接通连,形成【侧支根管】。88上皮根鞘【没有在规定时间断裂】,【牙囊间充质细胞、牙本质】不能接触,就不能分化出【成牙骨质】细胞,最终引起【牙颈部过敏】。89牙周组织的【牙骨质、牙周膜、固有牙槽骨】由【牙囊】发育而来,随【牙根】的形成而发育。90牙囊的【外胚间充质】细胞进入断裂的【上皮根鞘】裂隙形成【成牙骨质】细胞,牙囊邻近牙骨质的细胞形成【牙周膜】,近颌骨的细胞形成【牙槽骨】。91【无】细胞牙骨质先形成,厚【50-200um】,形成于【牙建立咬合功能前】,位于牙根【冠方2/3】(自【牙颈部】到【近根尖1/3】),分泌有机基质将【牙周膜纤维】埋在其中,纤维方向与牙根面【垂直】,具有【提供牙与牙

24、周组织的附着】的功能。无细胞牙骨质中的牙周膜纤维【完全】矿化。92细胞牙骨质又称为【继发性牙骨质】,形成于【牙建立咬合功能后】,位于【根端1/3、后牙根分叉处】,含有【牙骨质】细胞,具有【适应、修复牙/牙周组织】的功能。细胞牙骨质无【牙支持组织】,故在【单根】牙中缺乏。93细胞牙骨质形成【快】,矿化【差】,表面有【类牙骨质】。细胞牙骨质含有大量【胶原】纤维,由【牙周膜成纤维、成牙骨质】细胞产生。牙周膜纤维又称为【穿通/沙比】纤维,与牙根表面【垂直】(牙周膜纤维呈【斜】形排列进入牙骨质/与骨板【垂直/有一定角度】);成牙骨质细胞形成的纤维与牙根表面【平行】,两者相互交织呈【网格】状。细胞牙骨质中

25、的牙周膜纤维仅在【外层组织】发生矿化(部分矿化)。94牙周膜纤维在【萌出前、萌出到功能位】时呈斜形排列,萌出过程中在【牙骨质釉质界、牙槽嵴处于同一水平】时呈水平排列。95牙骨质的厚度随年龄而【增加】。96缩余釉上皮是在【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牙萌出后【3-4年】,缩余釉上皮的【外】层细胞具有【增殖】能力,转变为【结合上皮】的基底细胞。97牙周膜干细胞位于【牙周膜血管周围】,能分化为【成骨、成牙骨质、成纤维】细胞,功能是【维持牙周组织内环境稳定、参与牙周组织(牙骨质、牙槽骨)再生】。98发育牙根包括【上皮根

26、鞘、牙乳头、牙囊】,三者相互作用,在牙发育早期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功能复合物,称【发育期根端复合体】。99萌出伴随【牙根】的形成而开始,【破龈】是萌出的第一个临床表现,然后牙以【最大】速度到达咬合面,而后随【颌骨生长、牙齿磨耗】而缓慢萌出。100萌出可分为三个时期,即【萌出前期、萌出期、萌出后期/功能期】,可在【同一】时间在同一牙列中观察到三个时期。101萌出前期指【牙根形成以前】,萌出期指【从牙根形成持续到达到咬合接触】,萌出后期指【从达到咬合接触持续到牙根、牙周发育完成】。102缩余釉上皮与口腔上皮接触、结合成一融合双层上皮,覆盖在牙冠上方,并移动到退变的结缔组织处,称为【上皮袖】。103牙槽

27、骨吸收发生在【近中】骨壁,新骨形成发生在【远中】骨壁。104一天中,牙萌出主要发生在【夜间】。105咬合异常最易发生于【破龈到达到咬合接触】期间。106萌出过程中,【缩余釉上皮、牙囊】相互作用促进了结缔组织的降解、骨的吸收。107【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收缩】是推动牙移动力量的最主要来源。108乳前牙根吸收从【乳前牙根舌侧、近根尖处1/3】处开始,乳磨牙根吸收从【根分叉】处开始。109上颌尖牙萌出时间较【晚】,发育较【早】。110乳牙萌出时间【男】性较早,恒牙萌出时间【女】性较早。【下】颌牙萌出较早。111破龈直到达到咬合接触需要的时间为【1.5-2.5个月】,【尖】牙所需时间最长。112【维生素D

28、缺乏、垂体/甲状腺功能不足】可使牙延迟萌出。113全部牙延迟萌出与【遗传、基因、全身因素】有关。114牙的保健应从【发育】期开始。第三章 牙体组织115牙体组织包括【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来源于外胚层的是【釉质】。116【牙本质】构成牙的主体,由【牙本质小管、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细胞间质】组成,牙本质小管内含【组织液、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牙本质的功能是【保护内部的牙髓、支持表面的釉质】。牙本质中间的空腔称为【髓腔】,内有【牙髓】,牙髓是【疏松结缔组织】,其中的血管、神经通过【根尖孔】与【牙周组织】相连;牙髓的功能是【形成牙本质、营养、感觉、防御、修复】。117【牙釉质】直接承担咀嚼压力,

29、基本结构为【釉柱】。【釉柱、内部晶体有序排列、深部有弹性的牙本质】使釉质的脆性降低、韧性提高。【微量元素、非羟磷灰石】可改变釉质对酸的敏感性。【晶体排列方向】与龋病脱矿方式有关。118切牙切缘釉质厚【2mm】,磨牙牙尖釉质厚【2.5mm】,釉质自切缘/牙尖至牙颈逐渐变【薄】。牙骨质在近牙颈部厚【20-50um】,在【根尖、根分叉】处较厚,约为【150-200um】119釉质呈【乳白/淡黄】色,颜色与【釉质厚度、矿化程度】有关。矿化程度高,深部牙本质的颜色【容易】透过而呈【淡黄】色。牙本质、牙骨质呈【淡黄】色。120牙釉质的洛氏硬度值为【296】,牙本质的洛氏硬度值为【68】。硬化牙本质的洛氏硬

30、度值为【80】,死区的洛氏硬度值为【25】。牙骨质的硬度【低】于骨。121无机物占釉质重量的【96-97】%,体积的【86】%。有机物占釉质体积的【2%】,水占【12】%。122无机物占牙本质重量的【70】%,体积的【50】%。有机物占牙本质体积的【30%】,水占【20】%。123无机物占牙骨质重量的【45-55】%。124牙体组织中的无机盐以【钙、磷】离子为主,以【磷灰石】形式存在。125釉质晶体为【含有较多HCO3-的生物磷灰石】晶体,牙本质的磷灰石晶体比釉质晶体【小】,类似【骨、牙骨质】。126具有耐龋潜能的元素有【氟、硼、钡、锂、镁、钼、锶、钒】,致龋的元素和分子有【碳酸盐、氯化镉、铁

31、、铅、锰、硒、锌】。127临床上常用【氟化物】来预防【釉质】龋。因为氟离子进入磷灰石晶体后,与【HCO3-、OH-】发生置换,使晶体结构更稳定。128氟在牙【骨】质中的含量最高,并以【表面】为著,随年龄增长而【增高】。129釉质晶体【核心】区含有较多【碳磷灰石】,脱矿发生较【早】。130釉质的有机物占体积的【2】%,主要有【蛋白质、脂质】,蛋白质包括【釉原蛋白、非釉原蛋白、蛋白酶】,功能是【引导釉质晶体生长、粘接晶体和釉柱】。131牙本质的有机物占体积的【30】%,其中90%以上为【胶原蛋白】,包括【、】型胶原,型胶原与牙本质小管【垂直】与牙表面【平行】,型胶原见于【牙本质形成早期】,牙本质胶

32、原的功能是【提供结构支架、强度、弹性】。非胶原蛋白包括【DPP、DSP、蛋白多糖、酸性糖蛋白、生长因子】等,功能是【调节矿化】。DPP分布在【矿化前沿】,不存在于【前期牙本质】,在【牙本质矿化】中起重要作用,与此相关的结构为【Asp-Ser-Ser模体】。DSP、DMP1分布在【管周牙本质】,功能是【抑制矿化,防止牙本质小管闭合】。蛋白多糖主要为【硫酸软骨素4、6】,在【前期牙本质】中含量高,功能是【抑制矿化】。酸性糖蛋白主要有【骨连接素、骨桥蛋白】,主要功能是【连接】。生长因子有【TGF-、FGF、BM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功能是【调节细胞增生分化、刺激修复】。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突变导致【

33、牙本质发育不全】。132牙骨质中的有机物包括【胶原蛋白、非胶原蛋白】,胶原包括【、XII】型胶原,牙骨质中胶原的功能是【参与牙骨质的矿化】,非胶原蛋白中【蛋白多糖、骨桥蛋白、骨涎蛋白、骨钙素】参与牙骨质的矿化,牙骨质中的特异因子有【牙骨质黏附蛋白、牙骨质生长蛋白】。牙骨质基质有【蛋白多糖、矿物盐】,矿物盐以【磷灰石晶体】形式沉积在【胶原纤维】上形成钙化的基质。133釉柱起自【釉牙本质界】,贯穿釉质全层到达【牙表面】。其走行方向反映了成釉细胞形成釉质时【向后退缩】的路线,此路线不是径直的,而是在【内2/3】较弯曲,在【牙切缘及牙尖】处弯曲更明显,称为【绞釉】,功能是【增强釉质对咬合力的抵抗】。在

34、窝沟处,釉柱由釉牙本质界向【窝沟底部】集中,呈【放射】状;而在【近牙颈部】,釉柱排列几乎呈【水平】状。釉柱直径平均【4-6um】,在表面者较深部【大】。釉柱的横剖面在光镜下呈【鱼鳞】状,电镜下呈【球拍】样,由【头部、尾部】构成,头部相当于纵断面的【釉柱】,尾部相当于【柱间质】。相邻釉柱以【头尾相嵌】形式排列。134电镜下可见釉柱由【扁六棱柱形】晶体组成,它们在釉柱的头部相互【平行】排列,它们的长轴(C轴)【平行】于釉柱的长轴;而至尾部时,与釉柱长轴呈【65°-70°】倾斜。135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区域有【釉牙本质界、釉板、釉丛、釉梭、生长线(、横纹、釉柱鞘)】,形成了釉

35、质的【营养通道】。136釉质牙本质界代表来自于【上皮、外间充质】两种不同矿化组织的交界面,外形呈【连续的贝壳】状。此种连接功能是【有利于两种组织牢固结合,并可降低釉质行使功能时所受到的剪切力】。137釉板是片状、贯穿整个釉质厚度的【结构缺陷】,自【釉质表面】延伸至釉质的不同深度,可达釉牙本质界;在磨片中呈【裂隙状】结构,脱矿后经扫描电镜观察呈【薄片】状。釉板可能来自于【一组釉柱成熟不全】,此情况下【釉质蛋白】含量较高;或者是由于【萌出后釉质因负重产生的裂隙】,其中含有来自【唾液和口腔的有机物】。釉板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可成为龋病相关细菌侵入的途径,特别是【窝沟底部及牙邻面】的釉板;但绝大多数釉

36、板无害,也可因唾液中矿物盐的沉积而发生【再矿化】。138釉丛是在磨片上【近釉牙本质界内1/3】的釉质中,类似于草丛的结构,其走行方向【与釉柱相同】。釉丛可能是由于【釉柱钙化不良】,导致釉柱间釉质基质蛋白残留所致。釉丛蛋白属于【非釉原蛋白】,在釉丛中含量最高。139釉梭是起始于釉牙本质界伸向【釉质】的纺锤状结构,在【牙尖、切缘】多见,是由于【釉质发生早】期,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穿过基底膜,伸向【前成釉】细胞之间而形成的。140釉质生长线又名【芮氏线】,在釉质横断磨片上生长线呈【深褐】色【同心环】状排列;在纵向磨片上,生长线自【釉牙本质界】向外,沿着【釉质形成】方向,在牙尖部呈【环】形排列包绕牙尖,近

37、牙颈部渐呈【斜行线】。芮氏线是釉质周期性生长速率改变所形成的间歇线,代表【5-10天釉质沉积的厚度】。该处晶体排列【不规则】,孔隙【增多】,有机物【增加】,故光镜下因【折光率】改变而呈褐色。生长线到达釉质表面时,形成的横行的嵴状结构即【釉面横纹/牙面平行线】。141釉面横纹是釉质表面呈平行排列并于牙长轴【垂直】的浅凹线纹,间隔为【30-100um】宽,在【牙颈】部尤为明显。釉面横纹是【牙呈节律性发育】的现象,也是【釉质生长线】到达牙表面的部位。142在【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磨片上,常可见一条加重的生长线。其形成是因为该牙一部分形成于【胎儿】期,一部分形成于出生后。新生线的晶体密度较【低】。14

38、3欧文线是牙【本】质因发育期间受到障碍,形成的加重的【生长线】。144横纹是釉柱上与釉柱长轴【垂直】的细线,间隔【2-6um】,代表【釉质每天形成的速度】。横纹处矿化程度【稍低】。145【点隙沟裂】常成为龋的始发部位。窝沟龋呈【口小底大】,平滑面龋呈【漏斗状】。龋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原因是【点隙沟裂被磨平】。146绞釉的排列增强了釉质的【抗剪切强度】,劈裂釉质时施力方向应与【釉柱排列方向】一致。失去牙本质支持的悬空釉柱【不应】保留,原因是【碎裂后易引起继发龋】。147施雷格线是用【落射】光观察牙【纵】向磨片时宽度【不等】的明暗相间带,分布在釉质厚度的【内4/5】。施雷格线是由于【规则性

39、釉柱排列方向改变】而产生的折光现象,暗区代表釉柱的【横】断区,亮区代表釉柱的【纵】断区。148釉小皮仅在【牙颈】部可见残留,可能是【成釉】细胞在【形成釉质】后分泌的【基板】物质。细胞通过【半桥粒】和釉小皮连接。149对乳牙进行釉质表面酸蚀时应【适当延长】酸蚀时间以【清除无釉柱釉质】。150釉质表面溶解与【釉柱、晶体的排列方向】有关。151应用复合材料的修复应在漂白后【2-4】周后进行。152牙本质小管为贯穿牙本质全层的管状空间,内含组织液和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牙本质小管自【牙髓表面】向【釉牙本质界】呈【放射】状排列,在【牙颈】部弯曲呈形,称为【初级弯曲】。小管近牙髓一端【粗】,直径约【2.5um

40、】;近表面一端细,直径约【0.9-1um】。近髓侧和近表面每单位面积的小管数目之比约为【2.5:1】,牙根部牙本质小管分支数目比冠部者【多】。153含有糖胺聚糖较多的结构有【管周牙本质、限制板(/星网状层)】。154成牙本质细胞突起位于髓腔近【牙本质】侧,呈【单】层排列。突起内含物主要为【微丝、微管】,近胞体处有【线粒体、溶酶体】,不含【核糖体、内质网】。155牙本质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是【成牙本质细胞突周间隙】。156牙本质在不同部位根据【矿化差异】分为【管周、管间、球间】牙本质。157管周牙本质近髓厚【400nm】,近釉质端厚【750nm】。在【球间牙本质、近釉牙本质界】处的牙本质中无管周牙

41、本质。158管周牙本质是镜下观察牙本质的【横】剖磨片时,可清楚地见到围绕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的间质呈【环形的透明带】,称为管周牙本质,它构成牙本质小管的壁。管周牙本质矿化程度【高】,含胶原纤维【极少】。从发育学角度,管周牙本质形成于已存在的小管【内】侧,又称管内牙本质。管间牙本质的矿化程度较管周牙本质【低】。159球间牙本质中有【牙本质小管】通过,但没有【管周牙本质】结构。球间牙本质主要见于【牙冠部近牙釉质牙本质界】处,沿着【牙的生长线】分布。160牙本质生长线与牙本质小管【垂直】,是【牙本质节律性、线性向根方沉积】形成的间歇线。分为【短时、长期/5天/埃布纳生长线】,前者反映牙本质【每天】的沉积

42、量,间隔【4um】;后者反映牙本质【五天】的沉积量,间隔【20um】。生长线之间的胶原纤维方向【改变】,矿化【不全】。161托姆斯粒层是在牙【纵】剖磨片中见根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有一层颗粒状的【未矿化】区。162成牙本质细胞最初分泌的牙本质是【管间】牙本质,胶原纤维排列与牙本质小管【垂直】。163球间牙本质增多见于【氟牙症、维生素D缺乏】。164原发性牙本质是在【牙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牙本质,构成牙本质的主体。紧靠釉质和牙骨质的一层原发性牙本质的胶原纤维为【Korff】纤维,排列与小管【平行】,在冠部者称【罩牙本质】,在根部者称【透明层】,厚约【5-10um】。165髓周牙本质是位于【罩牙

43、本质、透明牙本质内侧】的牙本质。166继发性牙本质是在【牙根】发育完成,牙齿和对合牙建立了咬合关系之后形成的牙本质,本质上是一种牙本质的【增龄性改变】,其形成的速度较【慢】。167磨损是由于咀嚼、刷牙等机械性摩擦造成【牙本质】组织的缺损称为磨损,主要见于【恒牙牙尖、切缘、邻面接触点、唇侧牙颈部】。因【牙颈】部的磨损呈楔形,故特称为【楔状缺损】。168修复性牙本质又称为【第三期/反应性牙本质】,当牙釉质表面因【磨损、酸蚀、龋】等而遭受破坏时,使其深部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受到程度不等的刺激,并部分发生【变性】。牙髓深层的【未分化】细胞可移向该处取代变性细胞而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并与尚有功能

44、的成牙本质细胞一起共同分泌【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称修复性牙本质。它可以【阻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169透明牙本质又称为【硬化性牙本质】,当牙本质在受到【磨损、较缓慢发展的龋】刺激后,除了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外,还可引起牙本质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发生变性,变性后有矿物盐沉着而矿化封闭小管,这样可阻止外界的刺激传入牙髓;同时,其管周的【胶原纤维】也可发生变性。由于其【小管、周围间质】的折光率没有明显差异,故在磨片上呈透明状而称之为透明牙本质。170死区是因【磨损、酸蚀、龋】等较重的刺激,使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逐渐【变性、分解】、小管内充满空气。此区的【敏感度】减低,常见于【髓角】。

45、死区的周缘常有【透明牙本质】围绕,其近髓端则可见【修复性牙本质】。171骨样牙本质形成于【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过程中,【成牙本质细胞】常可包埋在很快形成的间质中。172牙本质增龄性改变形成【继发性】牙本质,反应性改变形成【修复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小管走行方向较原发性【变异较大】,小管【不规则】;修复性牙本质小管明显【弯曲】,数目【少】,排列【紊乱】,矿化程度【低】。继发性牙本质髓腔内侧呈【不均匀】分布,修复性牙本质仅在【受刺激牙本质小管的髓腔侧】形成。173反应性牙本质是在【病理性】刺激下由【原来】的成牙本质细胞形成;修复性牙本质由【新分化】的成牙本质细胞形成。174正常牙本质干燥磨片中出

46、现的死区样变化与死区的区别在于其髓腔壁上没有【修复性牙本质】。175釉质和牙骨质在牙颈部相接处有三种情况:多数情况下,【牙骨质】少许覆盖在【釉质】上,约占【60】;【釉质与牙骨质不相接】时,暴露的牙本质易过敏。176牙本质的神经分布在【前期牙本质、靠近牙髓的矿化牙本质中的成牙本质细胞突周隙】,感觉神经40%分布于【冠部髓角】处牙本质小管内。177牙本质对【机械、温度、化学】刺激有明显反应,产生【痛】觉,【缺乏】定位能力,在【釉牙本质界、近髓】处敏感。牙本质在【牙龈退缩、根部牙骨质缺失、磨耗使牙本质暴露】时特别敏感。178牙本质痛觉感受、传递机制的学说有【神经传导、转导、流体动力】学说。流体动力

47、学说认为牙本质内的液体受到冷刺激时向【外】流,受到热刺激时向【内】流;釉牙本质界对痛敏感是由于【牙本质小管分支多】。179牙本质具有小管使其具有【渗透性】。【紧密连接】决定渗透性。【窝洞制备、炎症】时渗透性增加,【修复材料、牙本质硬化】使渗透性降低。牙本质液的实质是【血浆渗出液】,它始终处于微小的【正压力】下,牙本质液的形成影响【修复材料、牙本质】结合。180牙髓组织可分为四层,即【成牙本质细胞层、乏细胞层/Weil层、多细胞层、固有牙髓/髓核】。【乏细胞】层决定牙髓的功能状态,在【牙本质形成较快、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区域可能无此层。181成牙本质细胞层由【成牙本质细胞胞体】构成,乏细胞层含

48、有【血管、无髓神经纤维、成纤维细胞突起】,固有牙髓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182成牙本质细胞胞体紧靠【前期牙本质】,细胞核位于【远离突起的基底部】,【不在】同一水平。在【年轻恒牙冠】部为高柱状,活性【高】;在【牙根中】部为立方形;【近根尖】部为扁平状,呈现【相对休止】状态。183牙本质在【保持牙髓活力】的条件下,一生中都可形成。【牙髓细胞的形态】反映牙髓的活性。184牙本质形成活跃期,成牙本质细胞内含量丰富的细胞器有【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185成牙本质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包括【桥粒、缝隙连接、紧密连接】。桥粒的功能是【机械结合】,缝隙连接提供了【细胞间信号分子通道】,紧密连接

49、位于【年轻成牙本质细胞顶端】,不存在于成牙本质细胞与下层的成纤维细胞的连接中。【原发性牙本质形成】时,连接复合体最多。186浆液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包括【桥粒、中间连接、紧密连接】。187牙髓中的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牙髓干细胞的表面标记是【STRO-1】,树突状细胞的表面有【HLA-DR】抗原,功能是【抗原呈递】。188牙髓细胞即【成纤维】细胞,功能是【合成胶原和ECM、降解ECM】,主要合成【】型胶原。牙髓细胞在【创伤修复】机制中非常重要。189牙髓中的纤维主要有【胶原纤维、嗜银纤维】,胶原纤维主要是【、】型纤维,比例为【55:45】。

50、嗜银纤维主要是【】型纤维,分布于【牙髓细胞间】。190牙髓基质富含【阴离子多糖】,基质的功能是【分子筛】,【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基质。主要的蛋白多糖有【透明质酸、硫酸皮肤素、硫酸肝素、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的功能是【支持细胞、充盈组织、调节细胞间相互作用】。牙本质形成活跃时,【硫酸软骨素】是主要的蛋白多糖;牙萌出时,【透明质酸、硫酸皮肤素】增多。191牙髓动脉是【牙槽】动脉的分支,在【成牙本质细胞层下方】形成毛细血管丛,【冠部(髓角)】处毛细血管密集。近成牙本质细胞的毛细血管属于【有孔毛细血管】。炎症、损伤时调节血液循环的重要结构是【动静脉吻合】。【牙龈、牙髓、牙周膜】的动脉来自牙槽动脉的分

51、支。192前牙的淋巴液引流到【颏下】淋巴结,后牙的淋巴液引流到【颌下、颈深部】淋巴结。牙龈的淋巴管起自【固有层的乳头层】,引流到【颏下、颌下】淋巴结。牙周膜的淋巴管呈【网】状分布,止于【根尖部】,与【牙髓】的淋巴管吻合,引流到【颏下、颌下】淋巴结。193牙髓的神经分为【感觉神经、节后交感神经】,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节,节后交感神经来自【颈上】神经节。牙髓的感觉神经分为【有髓A-/、无髓C纤维】,大多数为【有髓神经】,传导【痛觉】;无髓神经的功能是【调节血管收缩、舒张】。与伤害感受有关的纤维是【有髓纤维、无髓纤维的传入部分】,无髓纤维的传出部分是【节后交感神经】。髓室近【多细胞】层的神经网称

52、为Raschkow丛。194牙周膜的神经大部分是【感觉神经】。牙周膜的感觉神经分为【有髓A、无髓C纤维】。邻近【牙槽骨侧1/3】有成束的有/无髓神经纤维,与【血管】伴行;而邻近【牙骨质侧1/3】为孤立的神经纤维。牙周膜可感受【痛、压、触(轻叩、震动)】觉。195牙周膜中有【4】种神经末梢,即【游离、Ruffini、环状、梭形】末梢,其中最常见的是【A、C】纤维的【游离】末梢,属于【伤害、机械】感受器;分布在根尖周围的是【Ruffini(/梭形)】末梢,属于【机械】感受器;分布在中央区的是【环状】末梢。对于大多数牙的牙周膜,【根尖】区的神经末梢更丰富。对于上颌前牙的牙周膜,【唇侧冠方1/2、根尖

53、】区神经末梢最丰富,上颌前牙牙周膜神经末梢分布密度【高】于磨牙。196神经纤维按照直径大小排序为【AAC】,其中【C】纤维无髓。A纤维阈值【低】,感受【尖锐性刺】痛;C纤维阈值【高】,感受【剧】痛。197牙髓的增龄性改变:在【根尖孔形成】以后,由于【年龄的增长、生理/病理性刺激】,髓腔逐渐【缩小】,细胞成分【减少】,成牙本质细胞【由高柱状变为矮柱状/扁平、凋亡】,纤维【增多、变粗】,血管周围【胆固醇沉积】,牙髓活力【降低】,出现【退行性】改变。198牙骨质的增龄性改变:牙骨质表面【不规则】,较多牙骨质沉积于【根尖】,附着的纤维束【减少】,仅【近牙周膜】处的牙骨质细胞有活性,有【牙骨质小体】游离

54、于牙周膜中或附着在牙骨质表面。199牙周膜的增龄性改变:胶原纤维【增多】,直径【增大】,细胞【减少】,基质中【硫酸软骨素】减少。牙周膜厚度变【薄】,原因是【咀嚼功能降低】。青年人牙周膜厚0.21um,成人厚【0.18um】,老年人厚0.15um。200牙槽骨的增龄性改变:穿通纤维【不均匀】,细胞【减少】,牙槽嵴高度【减少】,骨密度【降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髓被【脂肪】取代。201牙髓受到慢性、较弱刺激,引起【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受到强烈刺激,引起【炎症】。202牙髓受到【非感染性损伤】时可完全修复性再生,【感染发生炎症】时难以完全修复性再生。203根据牙骨质中的细胞分布和纤维来源可将其

55、分为5种类型:【无细胞无/固有/外源性纤维、有细胞固有纤维/混合性分层牙骨质】。最靠近牙本质的区域为【CIFC】,近牙周膜侧为【AEFC】,属于修复性牙骨质的是【CIFC】,参与对外力的适应性反应的是【AIFC】,牙周再生尝试的结果多形成【CIFC】。(A=无/C=有细胞/E=外源性/I=固有/MS=混合分层/FC=纤维牙骨质)204牙骨质与骨的不同之处是没有【哈弗管、血管、神经】。205牙骨质细胞表面有许多细小突起向【牙周膜】方向伸展,作用是【从牙周膜吸取营养】。206牙骨质具有很强的【抗吸收能力】,是【临床正畸治疗时牙移动】的基础。第4章 牙周组织207牙龈是包围和覆盖在【牙颈部、牙槽嵴】

56、的【口腔黏膜】,呈【浅粉红】色,质【坚韧】,【不】活动,与牙槽黏膜间【有】明显分界线,与上腭、硬腭黏膜间【无】明显分界线。牙龈可分为三部分,即【游离龈、附着龈、牙间乳头】。208【牙龈的上皮层、结缔组织】一起将牙龈附着在牙上,这种特殊的解剖特征称为【牙龈结合】。209牙龈由【上皮层、固有层】组成,无【黏膜下层】;牙龈上皮分为【牙龈、龈沟、结合】上皮。牙龈的三种上皮中,只有【结合上皮】没有钉突,只有【牙龈上皮】有角化。龈谷上皮来自【牙上皮】,保留着【缩余釉上皮】的特征。210牙龈固有层为【致密结缔】组织,来源于【外胚间充质】。固有层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可分为五组即【龈牙组、牙槽龈组、环行组、

57、牙骨膜组、越隔组】。其中纤维最多的是【龈牙组】,有利于游离龈附着于牙的是【环行组】。牙龈固有层中的细胞主要有【成纤维细胞、牙龈间充质细胞】。211主纤维两端埋在【牙骨质和牙槽骨】中,仅在【牙龈部】游离分布在【牙龈固有层】中。一般埋在【无细胞牙骨质】中的沙比纤维完全矿化,而埋在【有细胞牙骨质】中的纤维仅在其周围部分矿化。固有牙槽骨中的穿通纤维比牙骨质中的穿通纤维【粗】。212牙周膜主纤维分为五组,即【牙槽嵴组、水平组、斜行组、根尖组、根间组】,其中不分布在牙邻面的是【牙槽嵴组】,维持牙直立的主要力量是【水平组】,数量最多、力量最强的是【斜行组】,只存在于多根牙的是【根间组】。213根尖组附着于牙骨质的一端靠近【根尖】,附着于牙槽骨的一段靠近【牙颈】,将牙悬吊在牙槽窝内。214上皮钉突在牙龈表面形成的浅凹即【点彩】,功能是【增强牙龈对机械摩擦力的抵抗】。215龈沟位于【游离龈、牙面】之间,正常深度为【0.5-3mm】,平均深度为【1.8mm】。216发生牙周炎时,【牙龈结合上皮】破坏,上皮附着向【根】方增殖、移位,造成【龈沟】的病理性加深,当龈沟深超过【3mm】时,通常认为是病理性的,称牙周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