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育策略分析_第1页
毕业论文(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育策略分析_第2页
毕业论文(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育策略分析_第3页
毕业论文(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育策略分析_第4页
毕业论文(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育策略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绵阳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 教学策略分析 专 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院 部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学 号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答 辩 时 间 二一一年五月 论文工作时间: 2010 年 12月 至 2011 年 5月论文题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四川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编号:校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编号: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育策略分析学生:指导教师: 摘 要:新课改逐渐深入给数学课堂,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模式带来了许多变化。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中学数学教学观,开展中学数学教学及评价成为目前首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本文

2、针对现实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程理念的冲突,明确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建立起的新的教学理念,展开教学实践策略的分析,新课堂数学课堂设计以及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我们既要发展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教学思想,还要突出新课标下的先进教学理念。所以,我们要正确地处理好新旧教学理念之间的关系。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课堂;实践策略;课堂设计;教学评价xxxxxxxxxxxxxundergraduate:supervisor: xu hui abstract: key words: 绵阳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目录(此页暂不自己录入目录内容,到最后要打印成册前再自动生成目录)11 绪论新一轮数学改革

3、确立了崭新的理念。在实施策略上展现的几个转变,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以及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明确提出了课堂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及怎样优化教学设计;在教学评价中展现了评价理念的几个转变以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2 新课程下的中学数学实施策略新课程已走进中学数学教学,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中学数学教学观,开展中学数学教学实施策略成为目前首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本章针对现实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程理念的冲突,明确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建立起的新的教学理念,展开具体教学实践策略的分析。由此进行对新课程理念下中

4、学数学教学的思考与策略。2.1 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理念的转变数学课程标准是新形势下数学教学的行为目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大部分教师正处在从原有的教学理念转变到新的教学理念的一个过渡时期。我们要真正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精髓,既要突出新课标下的先进教学理念,又要发展传统教学中优秀的教学思想方法。我们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理念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转变:2.1.1 注重教学结果向更注重教学过程的转变过去的教法较多地运用灌输式、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而新课标下课

5、堂教学主张把问题交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主张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了知识。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增才干。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虽然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的作用也是十分关键的,关键之处是教师应该在什么时间出现和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我们不妨看看诱导公式的推导:1教师:提出问题,初中我们已经学会求锐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值学生:sin30°=,cos60°=,tan6

6、0°=,sin20°等非特殊角可以查表。教师:那么下面的这些三角函数值能否解决?(一)sin390°, cos405°,tan(二)sin( -30°),cos-45°,tan(-)对第(一)组角,安排学生独立思考2分钟,然后同桌讨论、交流2分钟,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利用已学数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快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390°=360°+30°,405°=45°+360°,=+2,在直角坐标系中与+k2(kz)的终边相同,所以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他们的函数

7、值相等。即: sin390°= sin30°=,cos405°= cos45°=,tan=tan=教师:大家能不能归纳出对任意角都成立的一般规律呢?(投影,动画演示角的终边至重合的过程)师生活动:学生口述公式sin(+2k)=sin cos(+2k)=cos tan(+2k)=tan2.1.2 由教学内容的死板性向开放性的转变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

8、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在开放题的使用中要注意,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开放题应使学生能够获得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学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因而好的开放题应满足非常规性、参与性、趣味性、挑战性、开放性以及探索性等特征。数学开放题的类型很多,2如:例1,某中学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对称(可以用圆、正方形或其它图形组成),如何设计?(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例2,有一种螃蟹,从海上捕获后不放养最多只能存活两天,如果放养在塘内,可以延长存活时间,但每天也有一定数量的

9、蟹死去,放养期内蟹的个体重量基本保持不变。现有一经销商,按市场价收购了这种活蟹1000千克放养在塘内,此时市场价为每千克30元。据测算,此后第千克活蟹市场价每天上升1元,但是,放养1天需各种支出400元,且平均每天还有10千克蟹死去,假定死蟹均全部售出,售价都有是每千克20元。(1)如果放养x天后将活蟹一次性出售,并记1000千克蟹的总额为q元,请写出q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该经销商将这批蟹放养多少天后出售,可获最大利润(利润=销售总额-收购成本-费用)?最大利润是多少?(这是一道方案探索题,在道条件开放题给出问题中要求设计不同方法(案),并寻求最佳方法(案),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

10、新精神。)2.1.3 由教师讲解知识向学生探索知识的转变传统教学中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逐渐转变为“要我学”的被动局面。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健康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只有积极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班级中营造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动局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适应教育的新课改精神。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3例如,在学习多项式的乘法时,首先,教师向学生出示下列情境问题:一家公司准备征

11、用一块地,修建营业房,现在有李村提供一块长、宽分别为a米、b米的长方形用地,但中间有两条宽为2米且互相交叉的小河,张庄提供了一块长、宽分别为(a2)米、(b2)米的长方形用地,问:你认为该公司应该征用那家的用地更划算?(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图形,并动手画一画可比较的图形、写一写它们各自的表达式。然后教师出示预先准备好的图形模型进行演示,再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提示或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正确的表达式。到最后同学们大多会说“左边的长方形通过平移,就得到右边的长方形,那么这两块地有用的陆地面积就一样了”。) 2 b米 (b-2)米a米 (a-2)米究竟征用哪块地呢?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然后

12、,教师问:它们各自的面积应该怎样表示呢?在讨论和思考中,学生会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法:一是左边的长方形可看成几个图形的和、差,即(ab2a2b + 4);二是既然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一样也可表达为(a2)(b2),于是形成了等式(a2)(b2)= ab 2a2b + 4。至此,多项式的乘法规律便被发现了。这种知识和方法获得以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推广到一般情形,并按照上述途径和方式建立新的等式,最终学生发现了多项式的乘法规律,即(ac)(bc)= abaccb。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探索,发现了多项式乘法的规律,具备了应用多项式乘法的规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数学思想,从而实现了

13、课堂效率的目标。2.2 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2.2.1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发现数学教学仍然存在着机械训练的现象,学生训练的太多太苦,时间精力投入太大,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该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让数学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之中。在现实世界中寻求数学题材,让数学

14、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在觉得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不加认可;其次,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推理、猜测、反思等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最后让学生感到数学有趣,兴趣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例如:糖葫芦学生都买来吃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熟悉的生活经历,作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素材。在学习小组里,每人领一袋(10粒),分别按每串2粒3粒4粒5粒,或6粒等情形动手串糖葫芦。同样是10粒,由于串法不同,结果也就不同,如每串2粒可串成5串或每串5粒可串成两串,而有的串成几串还余几粒(如每串3粒,串3串余1粒

15、)等不同现象,由此导出有余数的除法,揭示“余数”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认识结构.通过选取“串糖葫芦”这一素材来构建“有余数除法”的数学意义,学生感到现实,亲切,有肋于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42.2.2 创设充满生活趣味的课堂情境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也

16、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教材中的内容尽量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挂钩,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在教学中,尽量将教学内容直观化、通俗化、具体化,这方面教材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如在全等三角形教学中,有这样一个例题:1例:因铺设电线的需要,要在池塘两侧a、b处各设一根电线杆(如图)因无法直接量出a、b两点的距离,现有一足够的米尺。请米设计一种方案,粗略测出a、b两杆之间的距离。adobc解:先在池塘旁取一个能直接到达a和b的o点,连接ao并延长至c点,使ao=co,连接bo并延长至d点,使bo=do,连接cd,用米尺测出cd的长,这个长度就等于a、b两点的距离。因为 ao=co aob=cod b

17、o=do所以 aobbod(sas)所以 ab=cd2.3 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要提高教学质量,须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入手。如何实现数学课的有效教学,一直是广大数学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2.3.1 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也即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归纳为四类:教师引导,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18、,合作交流。2.3.2 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学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交往,就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因此,教师应该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形成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尊重、信任、理解的良好人际关系,从而为这种交往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

19、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5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比较大小这一课时中,教师仿照电视里的一个猜商品价格的节目,让一个学生上讲台面对学生,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数,然后给出一个范围,让这个学生猜,如果猜的数比这个数大,同学们就会跟他说大了,如果猜的数比这个数小,同学们就会跟他说小了3 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设计,即指在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导下,按照教学目标,对教材呈现方式、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教学程序安排、教学传媒运用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谋略。学习和研究教学策略、教学设计对于适应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

20、没有好的教学设计,就没有好的教学实践,就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教育教学的高质量。3.1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该达到如下几个要求。3.1.1 教学目标明确普通中学新课程明确规定了中学教学目标,这个目标是整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根据这个目标来确定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才有方向,教学质量才能达到,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3.1.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只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才能使整个数学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内容丰富,既有必修课程,又有选修模块和专题。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情况,合

21、理选择必修课程的教学顺序,开设那些选修专题,必修与选修课程怎样安排课时,这些都是在削断教学设计是应该考虑的问题。按照学段的教学设计,在学年教学设计时,应该考虑这一年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应该怎样开设,是前后开设还是同时开设等。进一步设计学期教学时,应具体制定每一周的教学内容。单元教学设计应主要考虑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如何进行,重点内容,关键内容,难点内容的教学,用多少课时等。课时教学设计应做到主次分明,主要教学内容如何引入,如何深入,如何巩固,选择哪些材料的问题进行巩固等。3.1.3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乐观喜学

22、。因此,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必须重视学生的感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永远胜过责任感。学生在教学中如果表现出毫无精神与兴趣,毫无学习的愿望,那么,教师的努力只能祈祷事倍功半的效果。盲目的题海战术的运用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就是一个最好的的说明。例:苏科版七年级数学第四章用字母表示数4.4合并同类项的教学:首先,通过提出适当地,有趣问题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中来小明早上吃了2个烧饼,小华早上吃3个烧饼,他们共吃了几个烧饼?小明早上吃了2个烧饼,小华早上吃3个馒头,他们共吃了5个( )?师:我们用字母a表示烧饼,用字母b表示馒头,显然有2a+3a=5a,那么2a+3b=?是5a还

23、是5b呢?生:都不是,他们不能相加 3.1.4 恰当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新课程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恰当使用信息技术能够事半功倍,反之,则效果不佳甚至事倍功半。实用信息技术首先应该明确,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它的使用与其他教具一样看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3.2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依据每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精选教学内容,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实实在在的有认知收获。对教材要做到六个字“用活、用实、用好”,用活,体现在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用实,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

24、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用好,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有时适当地增删教材,以形成合理的知识技能。3.2.1 精心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提出和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如在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四节时,增加了例题:为了预防“非典”,某学校对教室采用药熏消毒法进行消毒,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mg)与时间x(min)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后,y

25、与x成反比例(如图所示),现测得药物8min燃烧完毕,此时教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为6mg,请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含药量不低于 3 mg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0 min,才能有效杀死空气中的病毒,那么此消毒是否有效?为什么?(这样做体现了学习数学有用的思想,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了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63.2.2 改变呈现方式用活教材-改变呈现方式打破教材原有次序,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有这样一道例题:养牛场原有30只母牛和15只小牛,1天约需用饲料675kg

26、;一周后又购进12只母牛和5只小牛,这时1天约需用饲料940kg。饲养员李大叔估计平均每只母牛1天约需饲料18-20kg,每只小牛约需饲料7-8kg。你能否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由于这个题目阅读量大,数据较多,一下子解决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采取先不呈现问题,学生看了之后会自然而然的会想到可以求出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需用饲料多少了。再呈现问题李大叔的估计,学生马上会作出判断,解决这个问题了。“优化教学设计”并不是无视教材或漫无目的地“创新”和“开发”,使简单问题复杂化。教师要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去审视新教材,实践新教材,促进教材的建设和发展。其实,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多位教育专家、多位

27、优秀的老师经过多年的研究,多年的实验,和多年的使用经验,才确定下来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使用的价值,如果没有超越它的地方,最好不要轻易地改动它。74 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策略新课程改革十分关注评价方法的改革,在评价建议中强调努力构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和手段多标准化,既关心结果又关心过程的新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4.1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的转变标准确定了数学课程总目标,并对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明确提出了六条具体目标,这六条目标又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知识与技能;第二是过程与方法,具体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把握方法,形成

28、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意识,比如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第三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种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根据这个课程目标,课堂教学评价更新评价理念。4.1.1 由重结论、重学会、重接受知识向重过程、重会学、重自主探究的转变要改变以往的的重结论、轻过程,重学会、轻会学,重接受知识、积累知识轻自主探究的评价理念。也就是既要体现“知识与技能”,又要体现“过程与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只有参与了数学活动过程,才能去感受一些东西,体验一些东西,发现一些东西,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创新灵感。84.1.2

29、 由重认知、重教书向重情感、价值观和育人的转变以往我们在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时,比较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而对学生的情感目标、态度的达成度重视不够,这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会导致教师只注重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注重近期效益,而忽视学生的长远发展,影响了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渗透理性精神,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94.1.3 改变只重视教师教,忽视学生学的评价方法新课标提倡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课堂,所以,课堂教学评价应改变传

30、统的只看教师的“表演”的评价体系,一堂课的优劣不仅要看教师的发挥,更要看学生,看学生是否在课堂上是否处于主体地位,看课堂上学生的个性、能力等有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学生的情感是否有愉悦的体验。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的课堂教学评价应把“教”与“学”的双方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来,既要评价教师教的情况,又要评价学生学的情况。4.1.4 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自评与他平相结合被评价者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教师本人才最清楚所教学生的水平、特点与需求,知道自己在教学设计与实施环节中的内心历程,只有充分听取教师的自我剖析,才能给出贴切的、富有建设性的评价意见。从另一角度看,只有教师主动参与,评价结论和建议

31、才能真正被教师接受,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自我更新教学理念、自我完善教学行为的欲望和热情,才能使教师真正从评价过程中获益。104.2 评价主体多元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方式应当多样化,学生自我评价、同伴参与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4.2.1 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由动机引发出来的自我教育的活动,是一种自觉行为。通过成功的自我评价,正确认识自己和明确努力方向,获得亲身体验,就会不断增强这种评价的动机,从而不断促进发展。自我评价时,教师要让学生

32、谈谈自己的主要优缺点以及努力的方向,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能力。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的有效途径。通过自评,引导学生自觉总结学习方法、判断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平时上完课后,我习惯于启发学生问问自己,我这节课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做完作业,问问自己,我今天的作业仔细吗?速度快吗?准确率高吗?等等。114.2.2 同伴参与评价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教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互评。通过学生的互评,加强学生间信息的沟通,清楚地了解他人的优缺点,进行自我反思,取长补短、互相促

33、进,使竞争与合作意识同步发展。比如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应首先在学生间进行(生生互评):“我同意××同学的意见,想再补充一点”或“我不同意××同学的观点,我认为”这样,通过听取别人的评价,自己再进行自我评价,既能把问题弄清楚,同时增强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能力。师生互评,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能力,而且更加接近了师生的心灵。比如在新授课上,我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故意把问题“复杂化”。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并评价,很快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老师您的方法太麻烦太罗嗦了”等等。我高兴地装出好奇的样子问:“噢,还有什么方法更简便呢?”顿时,课堂上活跃起来,同学们跃跃欲试:“我的解法简便”、“我的”课堂的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4.2.3 教师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是否善于发现并提出有关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也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对学生不定期、不定人的即时评价,是对某一时段表现突出的某位学生及时做出评价,特别针对后进学生,激励其成长。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