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_第1页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_第2页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_第3页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_第4页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科学【八上】【第1章】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目录第1节 水在哪里1、 水的分布2、 水与生命3、 水的循环第2节 水的组成1、 水的电解2、 水的重要性质第3节 水的密度1、 密度定义2、 密度的测量3、 密度知识的应用第4节 水的压强1、 压力和压强2、 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3、 水的压强第5节 水的浮力1、 浮力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的浮沉条件4、 浮沉条件的应用第6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 溶液2、 溶液的组成3、 悬浊液、乳浊液第7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2、 浓溶液和稀溶液3、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4、 溶质的质量分数5、 配制溶液第8节 物

2、质在水中的结晶1、 结晶2、 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第9节 水的利用和保护1、 水的利用与保护2、 常见的水净化方法第1节 水在哪里【知识点总结】一、 水的分布1、 水的分类:水按状态分为固、液、气三种状态,主要以液态形式存在。按咸度分为咸水和淡水,咸水是主题。按分布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1) 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它覆盖了地球大约71 的表面。2)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0.94%。3) 陆地淡水:占总水量的2.53。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4) 大气水

3、: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中的云就是由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更新周期最短的是大气水。5) 生物体内的水: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人和所有的动植物都需要水。如果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脱水),生命就会停止。2、 空气中水分证明1) 冰棍从冰箱拿出外面,结上水珠。2) 冰棍从冰箱拿出来,冒“白气”。3) 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起雾。3、 生物体内水分的证明二、 水与生命1、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2、 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体内有4/5是水分 ;一般动物含水量占体重的 7080 ,其中水母占 98 ,草

4、本植物中约占 7085 。植物风干的种子含水量15(含水量最低)。3、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98%);4、 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5、 沙漠的动植物的生态特征的解析(减少蒸腾、利于吸收水分);三、 水的循环1、 水循环: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地球上的水体、土壤和植物叶面的水分通过蒸发和蒸腾进入大气。通过气流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条件下,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而降水,又回到地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地表的水经流动汇集到江河湖海。2、 水循环的类型: 小循环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水的循环: 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3、 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水循

5、环经历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4、 水循环的成因: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5、 水循环图1降雨2蒸发3水汽输送4降水5蒸腾6地表径流7地下径流6、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1)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2)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同步练习】1. 在下列水体中,占陆地淡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地下淡水 B冰川水 C江湖水 D大气水2. 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上内循环 D大洋循环3

6、. 地球上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在下列物质中,含水最多的是( ) A鱼类 B黄瓜 C水母 D人体4. 下列物质都是组成我们人体的重要物质。那么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水 B无机盐 C蛋白质 D脂肪5. 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干旱的沙漠地区,水资源比较贫乏 B赤道附近和距海较近的地区,水资源丰富 C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水循环比较活跃 D全球大约有30%的地区面临着缺水危机6. 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图中各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 (2)图中 环节使陆地上水得到不断的补充。 (3)图中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 (4)从图中看出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

7、间大致可以分为 循环, 循环和 循环三种。7. 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有:(1) 、(2) 、 (3) 8. 地球上水的状态呈 ( )A. 液态和固态 B.液态和气态 C. 气态和固态 D. 固态、液态和气态9. 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淡水水体是 ( )A. 海洋水 B. 陆地水 C. 冰川水 D. 湖泊水10. 陆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人类较易利用的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它主要包括 ( )A. 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B. 陆地水、冰川、江河水C. 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 D. 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11. 查看课本中的统计图,下列有关地球水体储量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

8、 )A. 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淡水 B. 土壤水、湖泊淡水、大气水C. 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 D. 地下淡水河流水、湖泊淡水12. 下列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 )A. 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B. 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C. 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D. 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13. 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 ( )A. 地球 B. 太阳 C. 雨 D. 海洋14. 下列水体中平均更新周期最长的是 ( )A长江水 B太湖水 C大气水 D珠峰上的冰川水15. 陆地上有源源不断的淡水,主要是由于( )A. 海上内循环 B. 海陆间循环 C. 内陆循环 D. 地下水上涌16. 下列现象不能证明空气中存

9、在水 ( )A放在空气中的饼干会变软 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啤酒外瓶壁上会“出汗”C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周围出现白雾 D利用降温加压的办法可使空气变为液态17. 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于 ( )A. 湖泊水的蒸发 B. 江河水的蒸发 C. 海洋水的蒸发 D. 植物的蒸腾作用18. 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是 ( )A. 工业废物的任意排放 B.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C. 大量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 D. 生活垃圾和污水任意倾倒19. 小明买来一只小兔饲养,发现小兔不喝水,你认为小兔补充水分主要是通过( )A、呼吸空气中的水蒸气 B、分解体内脂肪等物质C、从青草等食物中获得 D、

10、靠晚上吃自己的粪便获得第2节 水的组成【知识点总结】一、 水的电解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1、 实验现象:两个试管内产生气泡,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产生的气体更多。电解开始阶段,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值不符合理论比值的原因是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的大。氧气微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因此氢气和氧气的比大于2:1。2、 实验结论: 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3、 在实验前要

11、向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加快电解速度。4、 实验:水的电解1)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2) 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3)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4)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二、 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4以下为热缩冷胀,4以上为热胀冷缩)【同步练习】1. 下列性质中,属于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A在常温下水可以变为水蒸气 B水的凝固点是00C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D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0C2. 电解

12、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 ) A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的 C氢和氧组成的一种物质 D一种混合物组成的物质3. 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某同学对水的一些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一种物质 水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水通常以液态和气态存在 有许多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A B C D4.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如果产生的氢气的体积为5cm3,则产生的氧气的体积为( ) A10cm3 B2.5cm3 C5cm3 D1cm35. 冬天,北方室外水管通常要用稻草包裹,这主要是因为( )A水在40C时密度最大B水的凝固点是00C C水的沸点是1000C D水结冰时体积

13、膨胀6. 下列纯净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适用于家庭饲养金鱼 B它可以看成是纯净物C它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D它清洁、纯净,但长期饮用对人体无益7. 下列关于水的组成正确的是 (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混合而成的。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A B C D8. 某同学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发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C大胆提出假设 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9. 在做电解水的实验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A、增加水的导电

14、性 B、可以增加氧气的量 C、可以增加氢气的量 D、以上说法都正确第3节 水的密度【知识点总结】一、 密度定义1、 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符号。1)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一中物质与形状、体积、质量无关。2)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一个物体的质量不随环境温度变化,但密度却随温度变化。2、 密度的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m /v(公式变形:mv vm /);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吨、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厘米3)。1) 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2)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质

15、量与密度成正比;3)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体积与密度成反比;3、 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吨/米3 千克/分米3。1) 1吨/米3=1千克/分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2) 1毫升 = 1×10 -3升= 1cm3 = 1×10 -6 m3 ;1吨=1000千克=1×10 6克4、 密度的物理意义: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5、 常见物质密度表物质密度/kg·m3物质密度/kg·m3水1.

16、0×103冰0.9×103酒精、煤油0.8×103水银13.6×103铝2.7×103铁7.9×103铜8.9×103铅11.3×103木0.6×103空气1.296、 实验水的单位体积的质量实验二、 密度的测量1、 测量原理:m/v2、 测量步骤: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尺子测量(规则几何体)或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计算。3、 固体密度的测定: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 V1 ;将固体块放入量筒中,读出水 和固体块的总体积 V2 ;用公式计算才物体的密度。4、 液体密

17、度的测定:量取适量的液体,倒入烧杯中,天平称出其质量m1,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2。算出液体的质量m,用公式计算液体的密度。5、 实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三、 密度知识的应用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3、 证明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1) 实>物空心2) V实<V物空心3) m实<m物空心【同步练习】1. 关于物质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密度大的物体,它的质量一定大 B密度小的物体,它的体积一定小C密度小的物体,它的质量一定小 D质量相等的物体,它的密度不一定相等2. 三

18、个完全相同的杯子中,分别装有100克盐水、酒精、水,液面最高的是( )A盐水 B酒精 C水 D液面高度相同3. 1米3 的冰和1米3 的水相比较:( )A冰化成水后两者的体积相同 B水结冰后与冰的质量相同C冰和水的体积相同,冰的质量比水大 D冰和水体积相同,水的质量比冰大4. 从对密度公式m/V的分析可知 ( ) A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体积V成反比 B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质量m成正比 C对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大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5. 一个瓶子最多能装下500克水,则这个瓶子能装下500克的下列哪种物质( )A浓硫酸 B酒精 C煤油 D汽油6. 对日常生活

19、中一些常见的液体,比较它们的密度大小,则有( )A食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B白酒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C酱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D热水的密度比冷水的密度大7. 完成下列的单位换算:(1)30厘米3=_米3= 分米3;(2)1600厘米3=_毫升=_升_分米3;(3)7.9克/厘米3=_千克/米3;(4)13.6×103千克/米3=_克/厘米3=_吨/米38. 在做“测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中,有下列步骤(1)用托盘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2)将盐水倒一部分到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体积 (3)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4)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值 上述步骤合理顺序是( )A(1)(

20、2)(3)(4) B(4)(1)(2)(3) C(2)(1)(3)(4) D(3)(1)(2)(4)9. 有一个形状奇怪的香水瓶, 为了测它的容积,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是62.5克, 装满水后的质量112.5克, 那么这个香水瓶的容积是_厘米3。10. 某烧杯装满水总质量为350克, 放入一块合金金属块后, 溢出一些水, 这时总质量为500克,  取出合金块后总质量为300克, 则合金密度是_千克/米3 。11. 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同的铝块、铜块、铁块(铜&

21、gt;铁>铝),分别放在三个杯子里,水面升高最多的是(水未满出)( )A放铜块杯子 B放铁块杯子 C放铝块杯子 D无法比较12. 甲、乙两个物体均匀的实心的正方体,它们的体积之比为12,质量之比是23, 则它们密度之比是( )A3:2 B2:3 C3:4 D4:313. 盐水选种是一种巧妙的挑选种子的方法。选芒梗稻种需要密度为1.1×103千克/米3的盐水。现在已配制0.5分米3的盐水,称得它的质量是0.6千克。(1)请分析这样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2)若不符合要求,应加盐还是加水?14. 一空瓶装满水后质量为320克,装满洒精后质量为280克。求:(1)空瓶的质量是多少克?(

22、2)瓶的容积是多少厘米?15. 当一个物体受热膨胀时,它的密度(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都有可能16. 如图,甲木块大而软,乙木块小而硬,它们的质量相同,体积之比为3: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若将甲木块切去1/3,使它们的体积相同,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质量之比为 。17. 质量、体积均相等的铜球、铁球和铝球,一定空心的有_,可能空心的有_,可能实心的有_,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是_。18. 甲乙两块金属,质量之比是23,体积之比是12 ,则甲乙密度之比为( )A、31 B、13 C、43 D、3419. 甲乙两块金属,体积之比是32 ,密度之比是45 ,则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23、 ( )A、65 B、56 C、815 D、158第4节 水的压强【知识点总结】一、 压力和压强1、 压力1) 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2) 压力的产生条件:两物体互相接触;有挤压的效果。3) 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4) 压力作用点:在受力物体表面上;5) 压力的大小:由施力物体决定;6) 压力的作用效果:物体凹陷程度;2、 压力与重力的关系1)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2) 产生原因:重力地球的吸引,压力接触且挤压3) 力的方向:重力竖直向下,压力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受力物;4) 力的作用点:重力物体的重心,压力受力物体

24、的表面上;5) 力的大小:重力G=mg,压力由施力物体决定3、 压强1) 定义:单位受力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表示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P表示压强。2) 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3) 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公式变形:F= PS S= F/P);公式中的F是压力而不是重力;公式中的S是受力面积而不是物体的表面积;计算时应注意单位统一,力的单位为牛顿,受力面积的单位必须为米2。4) 单位:帕斯卡(帕)Pa,1帕1牛米2,常用单位包括百帕(102帕)、千帕(103帕)、兆帕(106帕

25、)。2帕的意义是1米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帕斯卡是很小的单位,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帕,砖头平放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千帕,坦克履带对地面的压强约为40000帕,人站立对地面的压强约是15000帕。5) 物理意义:5帕表示的意义是 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5牛 。4、 实验1) 约翰.墨累的5000米深海玻璃管粉碎实验;2) 压力的效果实验(压力、受力面积);二、 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1、 增大压强的办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2、 减小压强的办法: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力三、 水的压强1、 液体的内部压强特点1) 一切液体的内部都存在着压强;2) 液体的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26、;3) 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4) 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2、 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不仅对容器的底部有压强,对容器的侧壁也有压强,而且液体内部的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 P= FS= GS= mgS=vgS=s h gS=g h。1) h指容器开口端液面到液体内部某处的竖直距离;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液体质量、容器形状无直接关系;2) 相同深度、相同液体、不同开口形状的液体底部受到的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底部小、开口端大的液体重力>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底部大、开口端小的液体重力<容器底部所受

27、的压力。4、 压强计: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的高度差越大。5、 实验1) 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的压强实验;2) 研究水内部压强的特点(压强计);【同步练习】1. 关于压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重 B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向下C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物体表面 D压力的大小一定不等于物重2. 下列关于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压强表示受力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 B受力面积小的表面所受压强大C受力面积大的表面所受的压强大 D压强与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都有关系3. 将一块质量均匀分布的红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如果将其竖直

28、切割成相等的两块,拿掉一块,则剩余一块对地面的压强P、压力F的判断,正确的是( ) AF是原来的1/2;P是原来的1/2BF不变,P也不变;CF是原来的1/2;P不变; DF不变,P是原来的1/24. 如图所示,两手指用力捏住铅笔,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B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C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D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5. 三个分别用铜、铁、铝制成的正立体,它们的质量相同,把它们放在桌面上,则对桌面所产生的压强( )A铜最大 B铁最大 C铝最大 D三个同样大6

29、. 对于压强公式p=F/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与F成正比、与S成反比            Bp与S成正比、与F成正比CF与S成正比 、与p成反比           DS与F成正比、与p成反比7.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 )A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B压力一定时增加受力面积C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D只需要减小受力面积,与压力无关8. 下列几种现象中, 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30、( ) A坦克装有履带; B用螺丝固定零件,常在螺丝下垫一个比较宽的垫圈 C用细线切松花蛋; D用宽带背书包。F9. 如图所示,一个物体重10牛,用30牛顿的力F垂直于墙壁压住物体, 物体与墙的接触面积为100厘米2,则墙壁受到的压力是( )A1000帕 B2000帕 C3000帕 D4000帕 10. 下面关于液体压强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液体压强是由于液体有重力而产生的,因而在液体内部只有向下的压强;B液体压强是由于液体有重力而产生的,因而液体越重,产生的压强越大;C因为压强PF/S,所以液体压强的大小和容器底面积大小有关;D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与容器的形状无关。11. 往装有

31、水的烧杯中放入一木块, 水不外溢,放入后, 水对杯底的压强、压力与放入前相比较( )A压强不变, 压力不变 B压强增大, 压力增大C压强不变, 压力增大 D压强增大, 压力不变12. 1648年,帕斯卡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木桶,在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从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灌了几杯水,竟把桶压破了。这个实验向人们揭示了液体压强( )A体积一定时,只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B密度一定时,只跟液体的质量有关C密度一定时,只跟液体的体积有关 D密度一定时,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13. 如图所示的水平放置的盛水容器,容器中A、B、C三点的压强分别是pA、pB、pC,则下列判

32、断中正确的是( )ApApBpC BpApBpC C pApBpC D pApBpC14. 一只水桶重30牛,底面积为0.03米2,水桶内盛有深度为20厘米的水,那么水对桶底的压强为( ) A2 960帕 B1 960帕 C1 000帕 D960帕15. 有一支盛水的试管,如果让它由竖直方向逐渐倾斜,在水未从试管流出前,水对试管底的压强( ) A逐渐增大 B逐渐变小 C不发生变化 D先变大后变小16. 如图所示的两个容器的底面积相同,内装有质量相等的水,两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所受水的压力分别是F甲、F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p甲p乙 F甲F乙 Bp甲p乙 F甲F乙Cp甲p

33、乙 F甲F乙 Dp甲p乙 F甲F乙17. 如果冰面能承受2×104帕的压强,一个质量为66千克的人,每只鞋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150厘米2,他能否在这个冰面上行走?(g取10牛/千克)18. 下图所示物体A对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FFFFA B C D19. 下列应用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很重的坦克安装履带 B注射器的针尖很尖C切蛋糕的“刀”用很细的钢丝制成 D菜刀磨得很薄,切菜很锋利20. 小明在骑自行车上学途中,由于车胎漏气,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压强将如何变化 ( )A压力不变,压强变小 B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C压力变大,压强变小 D压力与压强都不变第5节 水的浮力

34、【知识点总结】一、 浮力1、 浮力的存在: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一切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产生的垂直向上托的叫浮力。2、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3、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4、 浮力的测量方法:称重法(弹簧秤测出物体在空气和浸在液体中的读数差)。液体(或气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浮力的原因是液体(或气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5、 实验1) 探究液体的浮力,用弹簧秤测量物体在空气、水中、盐水中的拉力;2) 探究气体的浮力,真空下平衡的天平,进入空气后的偏转方向。3) 探究浮力的方向,倾斜玻璃杯,看浮力方向。4) 探究浮力的产生原因。二、 阿基米德原理1、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

35、,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也可同时适合气体浮力的计算。2、 公式:F浮=G排液=排g v排 ;1) 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 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物体的形状无关;3) 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3、 计算浮力方法1) 称量法:F浮=G物-F拉2) 阿基米德原理:F浮=液g排液3) 悬浮漂浮:F浮=G物4) 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F向下4、 实验1) 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关系;三、 物体的浮沉条件1、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一般受两个力

36、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物体在液体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决定于二者之间的关系。 1) F浮<G  下沉 最后沉在底部。2) F浮>G  上浮 最后处于漂浮状态;3) F浮=G  悬浮 此时V排 =V物 物体悬浮在液体中4) F浮=G 漂浮 此时V排 < V物 物体漂浮在液体中2、 密度判断法 1) 液_>_物,物体上浮;2) 液_=_物,物体悬浮;3) 液_<_物,物体下沉;3、 解题注意点1) 注意物体在水中的各种状态:浸没、浸入、漂浮、悬浮、下沉2) 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

37、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3) 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4) 当物体与液体底部紧密接触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0牛,如桥墩。4、 试验1) 鸡蛋的下沉、上浮、悬浮实验2) 汤圆浮沉实验四、 浮沉条件的应用1、 轮船1) 因为漂浮时,F浮=G ,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F浮=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排减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2) 轮船四条吃水线:FW表示淡水载重线,S表示夏季海洋载重线,W表示冬季海洋载重线,T表示热

38、带海洋载重线。2、 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3、 密度计:因为F浮=排g v排 ,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1) 用途:测量液体的密度。2) 工作原理:漂浮原理即F浮G。3) 刻度值的特点:(1)上面读数小,下面读数大; (2)刻度不均匀,上疏下密。4、 气球和飞艇:利用空气的浮力来工作,通常充入密度较空气密度小的气体;5、 实验1) 轮船模拟实验2) 潜水艇模拟实验3) 密度计模拟实验【同步练习】1 物体浸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就是( )A水对物体向上的压力 B水对物体向下的压强C水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D

39、水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差2 将质量是2.34千克的钢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大?(钢块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3 一只铁球在空气中重3.12牛,全部浸没在水中重为2.5牛,问这个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铁7.8×103千克米3)4 一石块在空气中用弹簧秤称得示数为G,浸没在水中(1)时示数为G1,浸没在密度为2的液体中示数为G2,则2的值为 ( A )A. B. C. D. 5 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只装满水,另一只也装满水,但水面上漂浮着一块木块,如果将它们同时放在一台已调平的天平左右两盘上,则 ( A ) A.天平平衡 B.天平不平衡,有木块

40、的一边轻 C.天平不平衡,有木块的一边重 D.因不知木块重,所以无法判断天平是否能平衡6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施力物体是( )A地球 B 液体 C盛液体的容器 D物体本身7 将挂在弹簧秤上的一铁块浸没在煤油中,弹簧秤的示数等于( )A铁块受到的浮力 B铁块受到的重力C铁块受到的重力减去它受到的浮力 D铁块受到的浮力减去它受到的重力8 关于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 B浮上来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沉下去的物体没有受到的浮力C浮力大小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有关D把一铁块分别浸没在水中和煤油中,铁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9 夏天,某同学在海滨浴场游泳后,从

41、深水处向浅水处步行上岸的过程中( )A人受到的重力逐渐增大 B人受到的重力逐渐减小C人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D人受到的浮力逐渐减小10 将一实心铝球分别投入水和酒精中,则( )A铝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 B铝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C铝球排开酒精的体积大 D铝球排开水的体积大11 将一木块分别浮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中,木块均有一部分露出液面,如果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则( ) A木块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 B木块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C木块在甲液体中露出液面的体积较大 D木块在乙液体中露出液面的体积较大12 在右图中,体积相等的金属块甲、乙、丙,浸在同一种液体里,丙块底部紧贴容器底,则(

42、) A甲、乙、丙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B乙受到的浮力最大 C丙受到的浮力最大 D甲、乙受到的浮力一样大,丙不受浮力第6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知识点总结】一、 溶液1、 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溶液里的溶质只能是一种物质吗?2、 溶液的特征1) 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2)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3、 溶解过程中的放吸热现象: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

43、扩散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离子的过程,该过程要放出热量。因此,溶解过程中吸热还是放热,关键就是看这两方面能量的比较了。NaOH、Ca(OH)2、CaO固体等溶于水时,总体是放热;NaCl固体等溶于水时,温度不变;NH4NO3,总体是吸热。 4、 凝固点与沸点变化: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所得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比纯水低),所得稀溶液的沸点升高(比纯水)。(你知道在路面上洒盐起什么作用吗?)5、 导电性: 溶液的导电性受其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影响,当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时溶液不导电。NaCl 溶液导电、蔗糖溶液不导电、酒精溶液不导电。二、 溶液的组成

44、1、 溶液的组成1)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2)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2、 溶质、溶剂的判定1)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剂;2) 两种液体相溶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3) 溶液中若有水存在,无论水的量多还是量少,水都是溶剂。4) 在不指明溶剂时,溶剂一般是水。3、 常用的溶剂: 水、酒精、汽油、丙酮等4、 几点理解1)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2) 溶液中溶质可以两种及以上;3) 溶液不一定无色;4) 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加溶液,溶液的体质小于溶质与溶液的体质之和;三、 悬浊液、乳浊液1、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叫

45、做悬浊液。悬浊液是不均一的,静置后,固体小颗粒会成为沉淀,因此也是不稳定的。浑浊的河水、泥浆水、石灰浆等.2、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是不均一的,静置后,会分为上下两层,因此也是不稳定的。牛奶、肥皂水、油漆、石油原油、 橡胶的乳胶等. 名称特征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形成过程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稳定性稳定不稳定不稳定长期放置均一、稳定下沉上浮举例糖水、汽水、饮料等石灰水、泥水、血液等牛奶、肥皂水3、 乳化现象及乳化剂 1)乳化现象:原本油与水互不相溶,加入一定试剂,使油的小液滴均匀的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2)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

46、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的物质。 3)乳化剂的结构特点: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既能溶解于水中,又能溶解于油中。 4)乳化剂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应用于洗涤剂,除此之外还有用于印染、污水处理等。 【同步练习】1 一杯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是( ) A相同的 B不相同的 C上面和下面不同 D上面相同下面不同2 下列关于溶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只能是固体 B溶质只能是液体 C溶质只能是气体 D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3 溶液一定是( ) A单一物质 B混合物 C物体溶解于水形成的 D无色透明的液体4 下列物质属于乳浊液的是( ) A泥水 B牛奶 C食盐水 D浑浊的石灰水5 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

47、是 ( )A矿泉水 B糖水 C食盐水 D冰水混合物6 从一大缸盐水取上面的样品,测得密度为1,取下面的样品,测得密度为2,则 ( )A1>2 B1=2 C1<2 D都有可能7 现有食盐水、白酒、碘酒、植物油和汽油混合形成的混合物,其中溶剂是水的是 ( )A食盐水和白酒 B白酒和碘酒 C植物油和汽油的混合物 D食盐水和碘酒8 血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盐水三者之间的相同点是 ( )A都是浑浊的 B都是均一的 C都是稳定的 D都是混合物图1-6-19 下列不能说明溶液具有均一性的是( )A一杯食盐水,各部分一样咸 B一杯蔗糖水,上部分密度与下部密度一样C酒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无色的

48、D一杯高锰酸钾溶液,无论从哪个部位取出1毫升观察,颜色都一样10 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点滴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右图1-6-1是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回答:(1)该注射液的溶质是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为什么?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油溶于汽油中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 B.溶液是无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溶液是由一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D.水是常见的溶剂,溶剂不一定是水第7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知识点总结】一、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1) 两个前提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2) 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2、 不饱和溶液: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